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合集下载

有关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历史作文

有关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历史作文

有关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历史作文示例文章篇一:《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伟大的旅程》嘿,同学们!你们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吗?这可太了不起啦!先来说说鉴真大师吧。

鉴真大师那可是有着坚定的信念啊!他一心想要把佛法传到日本去,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想象一下,那时候没有飞机,没有火车,甚至连好走的大路都不多。

鉴真大师带着他的弟子们,一次次地出发,又一次次地遭遇挫折。

有一次,他们遇到了狂风巨浪,船都差点被掀翻了,这得多吓人呐!我就想问问,要是咱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得吓得哇哇大哭啊?可鉴真大师没有放弃,他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把佛法传到日本,让更多的人得到解脱。

”这不就是一种超级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吗?再看看玄奘西行。

玄奘大师也是个超级勇敢的人哟!他一个人背着行囊,就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路。

一路上,那是荒无人烟,危险重重。

有时候连水都找不到,饿得肚子咕咕叫。

这像不像我们在野外迷路了,又饿又累的感觉?但是玄奘大师可不怕,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到真经。

他走过了茫茫的沙漠,翻过高高的雪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有坏蛋想抢他的东西,还有妖怪传说吓唬他,可他一点儿都不退缩。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这两个故事虽然不一样,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精神,那就是坚持和勇敢。

他们就像是两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咱们想想,要是没有他们的努力,咱们能知道那么多的佛法和真经吗?能有那么多的智慧和启示吗?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勇敢地去追求,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咱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那点小困难,跟他们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呀,我觉得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不只是历史,更是一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咱们可得向他们好好学习,不怕困难,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示例文章篇二:《神奇的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吗?这可太精彩啦!先来说说鉴真大师吧。

鉴真大师那可是一位超级厉害的人物!他为了把佛法传到日本,经历了好多好多的困难。

七年级下册历史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课件

七年级下册历史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课件

1、将印度佛曲《婆罗门曲》改编威唐乐舞杰作
《霓裳羽衣曲》的人是( )
A唐高宗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2、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A玄奘 B鉴真 C 阿倍仲麻吕 D文成公主
3、《西游记》根据玄奘西行的史实创作了唐僧
西天取经C阿拉伯 D罗马
请回答:1、歌曲中唐三藏的生活原型为何人?西天 为何地?2、歌曲对唐三藏师徒不畏艰难去西天取经 的描述体现出历史上唐朝中国人怎样文化精神? 3、英国学者威尔斯对这种“唐人文化精神”有何评 价?
《大唐西域记》玄奘取经回长安后根据自己在西域、 印度的见闻写成。玄奘述,辩机编。它记述亲身经历 的一百一十国,传闻得知的二十八个城邦、地区和国 家的情况,内容十分丰富。各国的地形、气候、交通、 风俗、物产、政治、文化等情况应有尽有。由于这一 地区古代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大唐西域记》就显 得格外重要,为研究这些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 料。同时,此书也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 地理的好材料、它所记述的一百多个城邦、地区和国 家中有不少就是在我国新疆境内。
佛 鉴学 真大

日 本
传经
水 路 群 体
(传 播本 国先 进文
化)
一直被 本国政 府所干 涉
坚持不懈精神,
定 居
战胜困难的勇 气。都体现了 唐朝外交的繁
他 荣。

1、唐朝外交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2、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 中国加入WTO后我们应该从唐朝 的对外交往中吸取什么?
请选出最佳的答案—— 你能行!
本课学习提纲 一、玄奘西行 1 、 西行原因 2、取经经过 3、取经后的中印文化交往 二、鉴真东渡 1、东渡原因 2、六次东渡的艰苦历程 3、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第9讲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与唐诗盛行

第9讲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与唐诗盛行
第9讲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与唐诗 盛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纲详解
考点1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1)遣唐使: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 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鉴真东渡:鉴真,曾六次东渡 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并主持 鉴真 修建唐招提寺。
(3)玄奘西游: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 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古印度)。回国 后,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这 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 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学习他们坚 持不懈、百折不回的精神)
玄奘
考纲详解
(4)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①国家安定统一; ②经济文化繁荣; ③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交通发达。 (5)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的启示: ①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 策。 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 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考纲详解
考点2 唐诗的盛行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代表诗人: (1)李白(盛唐)──特色:豪迈奔放, 清新飘逸。人称:“诗仙”。代表作: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2)杜甫(由盛转衰)──特色:气魄雄 浑,沉郁悲怆。人称“诗圣”,其诗“诗 史”。代表作:“三吏”“三别” (3)白居易(中唐)──特色: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第十六课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第十六课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第十六课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玄奘,鉴真其人,西行东渡的时间和交流的内容2、能力培养:(1)通过对玄奘及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鉴真与玄奘异同的比较,培养初步的比较、综合及归纳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玄奘西行,克服钱辛万苦,最终取回真经及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2)通过对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要向外传播自己的先进文化,还应虚心吸纳其他文化的一切精华,这样才能给本国文化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进而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

【教具准备】挂图、地图册【板书设计】一、玄奘西行1、西行原因2、取经经过3、取经后的中印文化交流二、鉴真东渡1、东渡原因2、六次东渡的艰苦历程3、影响【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汉代中外交往的情况,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唐代历史上,有哪些中外交往的事例?——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学生看书)5分钟问:有没有同学看过《西游记》啊?(学生展示)让学生简单讲述关于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

思考讨论:我们来比较一下《西游记》和玄奘取经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呢?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略。

出生不同一人独自去取经,没有徒弟随行是偷偷去的,回来才受到皇帝的欢迎……(学生活动)让学生简述玄奘西行的过程“看图重走西行路”玄奘:(公元602年一664年)少年时就出家做了和尚,认真研究佛学,精通佛教经典。

他发现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于是就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取经求学。

玄奘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出发西行。

他穿过大片沙漠,克服重重困难,整整走了一年,终于到达天竺。

玄奘在天竺留学15年,游历了70多个国家。

八年级历史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教学课件201909)

八年级历史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教学课件201909)
林丽妹
1、通过对玄奘西行克服千辛万苦、最终取 回真经及鉴真不畏艰险,六此东渡到达日 本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勇于实践、坚持不 懈的精神和百折不绕的意志。 2、通过对玄奘及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 起作用的分析,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通 过对鉴真与玄奘异同的比较,培养初步的 比较、综合及归纳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 人物的能力。 3、了解玄奘、鉴真其人,西行、东渡的时 间和交流内容。
问题探究:
(1)在他们两人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和精神? (可通过取经、东渡经过分析) (2)玄奘取经后如果没有得到补偿,他有没有后悔? (3)为什么玄奘能获得成功? (4)当鉴真双目失明时,他是否想过放弃?为什么? (5)玄奘为什么要去印度取经? (6)为什么日本人把鉴真坐像视为国宝? (7)为什么要修建西安大雁塔? (8)鉴真东渡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9)玄奘在印度已是一个很有威望的法师,为什么还
本课学习提纲 一、玄奘西行 1 、 西行原因 2、取经经过 3、取经后的中印文化交往 二、鉴真东渡 1、东渡原因 2、六次东渡的艰苦历程 3、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
" ; "
;
要坚持回国?你在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10)玄奘取回的佛经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流
传?
人 尊 所去 行动 目 政府对 结 物 称 国家 方式 的 待态度 局
相同点
三 玄藏 奘法

印 度
陆 路 个 人
取经 (学
习 他国 先进 文化)
开始为个 人行动, 取回经后 得到政府 的支持
Hale Waihona Puke 返 回 本 国都是佛教徒, 文化的传播者, 都生活唐代, 都对中外文化 交往作出了贡 献,为了佛学,
;
;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课件《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课件《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鉴真的评价
宗教贡献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和佛教思想,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交流
鉴真不仅在宗教方面有所贡献,还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他的到来 给日本带来了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的新技艺和新思想。
历史地位
鉴真被视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影响力和地位在日本 和唐朝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历史地位
玄奘被尊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 译师之一,其西行被誉为千古壮
举。
02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的背景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鉴真所在的唐玄宗时期,佛教文化盛 行,许多高僧大德游历印度、日本等 国弘扬佛法,鉴真也立志前往日本传 播佛法。
唐朝政府支持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派遣使节和僧侣到海外进行交流,同 时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华学习。
玄奘西行的过程
艰难跋涉
玄奘穿越沙漠、翻越雪山 ,历经艰险,终于抵达印 度。
求学取经
在印度那烂陀寺学习佛教 经典,与当地高僧深入交 流。
返回中国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
玄奘西行的影响
规范教义
玄奘带回的经典为规范佛教教义 、促进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印交流
玄奘的西行增进了中印两国在文 化、宗教、哲学等方面的交流。
鉴真东渡加强了中日两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对中日关系产生了积 极影响。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意义
促进文化多样性
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使 得不同文化之间能够相互了解、尊重和借鉴。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文化交流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不同文 化之间的融合和创新。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论述题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论述题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论述题好嘞,今天咱们聊聊两个历史上的大人物,一个是玄奘,一个是鉴真。

这俩人可都是传奇呀!玄奘的西行就像是一部大冒险故事,翻山越岭,走了那么多地方,为的就是取经。

你想想,他当时可没有飞机、火车,光靠双腿走!每天都是磨蹭磨蹭地走,时不时还得躲避强盗、野兽,这种艰辛真是常人难以想象。

想象一下,他那颗坚定的心,像是个不怕风雨的船长,朝着目标一路前行。

为了那几卷佛经,他从唐朝一路走到印度,简直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真实写照。

玄奘到达印度后,哇,那可真是收获满满。

他不仅找到了真经,还结识了一堆高僧大德。

你说,这在今天就像是参加一场超级盛大的国际会议,跟一堆大师辩经论道,真是太爽了!想象一下他在那儿大呼小叫地说:“你们这些法师,今天咱们来讨论一下这个‘空’字!”然后大家围成一圈,辩论得不可开交,笑声、掌声,简直就像在开派对一样。

玄奘带着满满的经书,满载而归,真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接下来再说说鉴真,这位仁兄可也是不简单。

他是从中国东渡到日本的,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可实际上,那条路可比玄奘西行要复杂多了。

鉴真为了传播佛教,背负着重重的责任,仿佛肩上扛着一座山。

他几次试图渡海,却屡屡遭遇风浪,简直就是“波涛汹涌,寸步难行”。

有一次,他的船几乎翻了,这个时候,想想如果是我,估计早就“心灰意冷”了。

但鉴真不这样,他坚持着,像个铁人一样,最终在第六次渡海的时候成功了。

这种勇气,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鉴真到了日本后,真的是个“文化大使”。

他不仅带来了佛教的教义,还把中国的建筑、书法、音乐统统带过去。

你说,这多像是当年的“文化输出”,让日本的朋友们都开了眼界。

想象一下,他们第一次见到那种飞檐走壁的建筑,心里一定在想:“这是什么神仙设计啊!”所以,鉴真的影响力可真是大,后来日本的佛教和文化都是受他启发的,简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玄奘和鉴真这两位,都在追求知识、传播文化的道路上走得不远,却也走得很精彩。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小作文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小作文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小作文张骞、玄奘和鉴真,三个名字,三个故事,听着似乎很远,但其实就像你我身边的“行者”一样,每一个背后都有一段让人感动的传奇。

说到张骞,大家肯定都会想到他出使西域的故事。

其实呢,当年张骞可真的是有点“无奈”,那时候的汉朝为了拓展与西域的联系,派他去寻找失联的友邦,这个任务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

不说别的,就他要穿越戈壁沙漠,面对的是陌生的文化和语言,根本没把握能顺利完成任务。

但张骞硬是咬牙坚持,甚至在被匈奴扣押了多年后,依旧没有放弃。

他的这股“死撑”的劲头,真的让人佩服。

最后他带着一大堆西域的消息回到了汉朝,还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真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这不,张骞一趟西域行,不仅打通了“物流”,还帮汉朝和中亚的关系越来越好,大家吃的、用的、穿的,都是那个时代的“跨境电商”呢。

说到玄奘,那可真是个有点“执拗”的人。

你想啊,他一个小小的僧人,居然敢走上千里迢迢的西行之路,去印度取经,这事要放现在,简直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典范。

更让人惊讶的是,玄奘的取经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不亚于张骞的西域之行,甚至更为险恶。

有几次,他几乎都快被沙暴或者匪贼给吞掉了,但他不怕,一直坚持着,他的“信念”就像石头一样坚硬。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玄奘不仅把佛教经典带回了中国,还把整个印度的佛教文化、哲学都给“搬”了过来。

说实话,这简直是“有种”的代表啊!不仅把知识带回了家,还成功让中国的佛教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你要说他是“吃苦耐劳”的典范,那也真不为过。

想想看,靠一双脚走这么远的路,走了十几年,谁能做到?说到鉴真东渡,这个故事就像是一个“慢热型”的传奇。

鉴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和尚,他本来已经年纪不小了,但依然决定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听着是不是有点像“老当益壮”?他当时面临的困难,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时候的海上交通条件根本不靠谱,航行途中经常遇到风暴,甚至有几次差点“命丧黄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A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 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D)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利玛窦 意大利的耶稣会传 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 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 夫的敬重”。他是天主教在中 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 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 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 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 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 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 知识。 他还为中国绘制了世界地 图,使中国人认识了世界的概 况
思考:我们在玄奘和鉴真身上看到 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繁华的长安
唐朝时期,许 多外国使节来华, 向中国皇帝进贡, 贡品多为珍稀宝物, 这也是中外交往的 一个重要途径。左 图反映了外国使节 和边远少数民族携 贡品来唐的生动情 景。
《职贡图》 (局部)
外国的文化使者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世 界各国的文化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 影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外国传教士, 有些是为了文化侵略,但也有一些外国人 为传递中外经济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明朝人吴承恩以玄奘取经的故事为蓝本,创作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 小说《西游记》。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鉴 真 东 渡 日 本 ★
鉴真,生活于 唐玄宗时期,俗姓 淳于,扬州人,十 四岁出家为僧,早 年曾游历长安、洛 阳,后定居扬州大 明寺,精熟佛教戒 律,是佛教律宗大 师。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
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
建筑——清真寺
医学
拉齐(864—932) 中世纪 阿拉伯哲学家、医学家、 化学家。早年承家学研读 《古兰经》和教义学,后 在巴格达智慧馆名师指导 下钻研医学、数学、哲学 和炼金术,爱好音乐和文 学,精通阿拉伯语和波斯 语。他曾先后任赖伊和巴 格达医院院长及宫廷御医, 并从事学术著述。因他医 学成就卓著,被誉为“阿 拉伯的盖伦”、“穆斯林 医学之父”。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河北路小学六一班王紫琦
《西游记》的故事大家 熟悉吗?
它就是以玄奘天 竺取经的真实史实艺 术加工而成的。
• 玄奘,俗姓陈,名炜,13岁时出家为僧, 玄奘是他的法名.唐朝初年,玄奘研究 佛经理论,发现其中诸多谬误,就决心 到佛教 “圣地”----天竺求法. • 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出玉门关,经 过寸草不生的沙漠,翻过终年积雪的 高山,历经千难万险,由天山南路横穿 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最终到达 印度.在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 寺
使者之一:阿拉伯的商人
阿拉伯的商人在商旅往来中成了东西方文化 交流的桥梁
亚洲
欧洲
阿拉 伯商人 非洲
文 化 的 传 输
希腊著作
科技 商品
阿拉伯使者
天文学
医学
伊斯兰教文化
世界数字
罗马数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 Ⅹ、Ⅺ、Ⅻ 中国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阿拉伯数字: 1、2、3、4、5、6、7、8、9、0
627年,玄奘单人匹马离开 长安,西行出国。他先进入 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玄奘 不认路,便以路边白骨、马 粪为记号。由于没有水,他 一度产生了回去找水的念头。 但想到自己立过的“不到印 度,决不东退一步”的誓言, 他便继续前行。一次,玄奘 几天没有喝到水,但信念依 然不变,直至找到水源。经 过一年的艰苦行程,玄奘走 过沙漠,翻过雪山,经过西 域、中亚20多个国家,终于 到达印度。
玄奘西行图
13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曲
女城,曾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佛
学辩论会。到会的有国王、僧人、 普通百姓,约六七千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担任这次辩论会主讲的是来
自我国唐朝的佛学大师玄奘。他 对佛学的精辟论述,令在场的人
无不为之折服。
辩论会结束那天,古印度国 王按当地的风俗,请玄奘乘上一
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
1.玄奘西游
• 勤苦学习了五年,取得优异成绩, 成为那烂陀寺十大发师之一.接着, 他外出游学,环游印度半岛,多次 参加佛学辩论会,誉满天竺.在印 度留学15年之后,玄奘谢绝了天 竺国王戒日王的挽留,于645年带 着六百多部佛经及其他物品回到 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接见.玄奘先 后旅行18年,历经一百二十余国.
玄奘所取回的佛经在中国流传。玄奘归国后得到了唐太宗的充分 重视,他亲自接见玄奘并命丞相调集高僧,组成规模宏大的译场, 协助翻译。玄奘译出了大量佛经,并培养了一大批弟子。
《大唐西域记》书影
《大唐西域记》共12卷,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撰文。书中记 述了玄奘西行亲历138个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中亚 和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
佛学辩论会后的玄奘骑象图
众人歌唱欢呼,场面十分热烈。
• 玄奘所取回的佛经在中国的流传玄奘归国后得到了唐太宗 的充分重视,他亲自接见玄奘并命丞相调集高僧,组成规 模宏大的译场,协助翻译。玄奘译出了大量佛经,并培养 了一大批弟子。玄奘所宣扬的佛学属于法相宗,理论非常 深奥。在唐朝初年,由于玄奘的宣传,它一度成为佛教中 最显赫的宗派,但不久就衰弱了。原因何在呢?20世纪著 名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过:“是以佛教学说,能于 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 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 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可见一种外来 文化要想在本国扎根,就必须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原 封不动地加以照搬是不能接受时间的考验的。
手工艺品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晁衡是什么人?李白和他 是什么关系?
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

仲麻吕是日本杰出 的遣唐留学生,是中 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 流杰出的使者。他以 他的非凡学识和高尚 品德赢得中国朝野的 器重和信任,曾担任唐 朝的官职。仲麻吕仕 唐期间,实际上起了 民间大使的作用,他 为增进中日友好、提 高日该国际地位,促 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 勤献身,建立了不朽 的功勋。
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遇险
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图
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路线图
自 743 年起,鉴真在留 唐日本僧人邀请下先后进 行五次东渡,均遭失败。 753 年,已65岁高龄且双 目失明的鉴真从苏州出发 第六次东渡日本,终获成 功,抵达日本九州岛,受 到日本僧俗各界的热烈欢 迎,在九州总督府所在地 太宰府作短暂停留后被邀 请至都城奈良最著名寺院 东大寺筑坛传戒,从而把 佛教律宗和唐朝文化传入 日本。
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课本学习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8 页
3、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 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C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史记》
• 日本著名学者 • 唐朝高僧 • • 意大利传教士 •
玄奘 阿倍仲麻吕
中日友好交流使者
鉴真
利玛窦
弟子们写成《大唐 西域记》 担任唐朝官职 绘制世界地图
唐 开元通宝
日本 和同开宝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 内容 鉴真 东渡
身 目的 途中遭遇 份 地
主要贡献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做出了杰出贡献
僧 日 人 本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 僧 天 历尽千难 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 玄奘 他们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 人 竺 万险,九 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 西游 不回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死一生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