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从地心模型到日心模型
7-4宇宙探秘-初中物理测试卷(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7.4宇宙探秘【知识梳理】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1.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他认为天上的日月星辰都绕着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旋转。
2.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创世之作《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学说。
3.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
二、星空世界1.星空中相对位置似乎是不变的星星被称为恒星。
2.地球等大小行星、彗星等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轨道半径从小到大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称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远日行星。
3.千亿计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系)、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
4.一千亿个类似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5.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6.星体间距离的丈量(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
1个天文单位=1.496×1011m(2)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l.y.)。
1l.y.=9.461×1015m三、宇宙的来历1.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2.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宇宙在膨胀。
【易错点】1.恒星不是绝对不动,只是和其他天体的相对位置近似保持不变。
2.光年、天文单位属于长度单位。
但光年也可以间接体现光传播的时间。
如甲乙两个恒星相距约1光年,可知光从甲恒星传播到乙恒星的时间约为1年左右。
【规律总结】1.宇宙中物体尺度大小:宇宙>星系>恒星系>星球>国家>城市>建筑物>生命体>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统称核子)>夸克>电子2.原子的结构和太阳系的异同点:(1)相同点:①都是质量较小的物体围绕质量很大的中心物质旋转。
01-九下第1课时宇宙的演化(第1章第1-3节)

预习导学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波兰天文学 家 哥 白 尼 提 出 “日 心 说 ”,“日 心 说 ”否 定 了 是宇宙的中心,认 为 是 宇 宙 的 中 心,
地球和行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
2.美国天文学 家 哈 勃 通 过 对 星 系 光 谱 的 探 究,发 现 所 有 的星系都在 我们 而 去,星 系 离 我 们 ,
渐 增 加 . 早 期 地 球 大 气 中 的 氧 气 主 要 来 自 ( ). A.原 始 海 洋 蒸 发 出 的 水 蒸 气 分 解
图 1G6
回答下列问题: (1)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 子 做 实 验 的 目 的 是 . (2)尼达姆的实验, (填“能”或“不 能”)支 持 生 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3)斯巴兰扎 尼 实 验 对 尼 达 姆 实 验 的 改 进 是 基 于 的猜想. (4)若把巴斯德 实 验 中 的 瓶 颈 在 A 处 折 断,几 天 后,曲 颈 瓶 中 (填 “会 ”或 “不 会 ”)出 现 微 生 物 .
A.复 杂 的 蛋 白 质
B.构 成 生 物 体 的 有 机 物
C.原 始 藻 类
D.原 始 单 细 胞 动 物
5.如 图 1G5 所 示 是 记 录 地 球 历
史的“金 钉 子”. 你 知 道 下 列
现象 或 生 物 分 别 出 现 在 “金
钉 子 ”的 哪 段 时 间 区 域 吗 ?
(1)原 始 海 洋 形 成 于 .
(2)从 原 始 生 命 的 形 成 到 藻
类的进化 .
(3)哺 乳 动 物 的 出 现 .
(4)恐 龙 生 活 的 时 期 .
(5)大 气 中 氧 气 的 出 现 和 增
多 .
(6)鱼 类 的 出 现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ppt

• 昼夜现象-是太阳光照射地球,当日面为白天;被地
• 球遮挡所以为黑夜。这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 时差 地球自转一周360̊一天24h,约每小时(1
-
个时区)跨经度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东方时间早,往西时间晚。
乌苏里江口 135 . ̊E 帕米尔高原 . 73̊E 例如:当我国领土最东端6: 00旭日初升,那我国领土最西端 的居民大概什么活动?
哥白尼的“日心说”模型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哥白尼简介:
太阳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哥白尼(1473—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 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 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 1500年的“地心 说”。“日心说”在经历了长期的争论后,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 天文学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并 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从此自然科 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515年,哥白尼开始撰写《天体运行论》。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模拟地球位置的图示: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八颗行星绕日运动.swf
地球绕日公转,同时自转
地球公转轨道.swf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
观察地球的自转, 你能说出地球自转的 基本特征吗?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swf
《地心说和日心说》课件

地心说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01
02
03
地理学
地心说是地理学研究的基 础,用于描述地球上物体 的位置和运动,以及地球 与其他天体的相对位置。
天文学
地心说在天文学中仍然有 一定的应用,特别是在计 算行星位置和预测天文现 象方面。
导航
地心说在航海和航空导航 中有重要应用,帮助人们 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航向。
地球自转和公转
日心说认为地球不仅围绕太阳旋转 ,而且还存在自转,即地球每天绕 自身轴旋转一圈。
相对运动
日心说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相对于 太阳的运动是相对的,因此观测到 的天体运动模式应该是相对一致的 。
04
CATALOGUE
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和特点
地球是球体
01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 与平面地球模型不同。
古希腊时期
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的 一种宇宙模型,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6世纪。
托勒密体系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 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一书中系 统地阐述了地心说的理论,这一 体系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占据主导
地位。
文化传播
地心说通过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影响了伊斯兰世界的天文学研究 ,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返回欧洲, 对科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CATALOGUE
地心说的主要观点和特点
地球是宇宙中心
• 地心说的核心观点是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并且是静止的, 其他天体都在围绕地球旋转。
天体运动规律
• 地心说认为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例如,行星的运动被认为遵循本轮和均轮的运动模式。
03
CATALOGUE
日心说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日心说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新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二课件3.1 天体运动 (共25张PPT)

八大行星数据表
序
名称
公转周期
半径(亿千米)
1
水星
2
金星
3
地球
4
火星
5
木星
6 365.26天 686.98天
11.86年 29.46年 164.79年
在数值上,距离与周期可能存在什么关系呢? 通过数据怎么才能看出来呢?可能的猜想有很多:
0.5791 1.0820 1.4960 2.2794 7.7833 14.2698 45.0430
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
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2、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长轴为 1.50×1011m,周期为365d;月球绕地球运 动的轨道半长轴为3.82×108m,周期为 27.3d,则对于绕太阳运动的行星,R3/T2的 值为( 2.5×1028)m3/s2;对于绕地球运动 的物体, R3/T2的值为( 7.5 ×1022 )m3/s2。
思考:
1.比值k与行星无关,你能猜想出它可能跟谁有关 吗? 2. 实际上,多数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在中 学阶段的研究中能够按圆处理。开普勒三定律适用 于圆轨道时,应该怎样表述呢?
1.“k”一定与中心天体——太阳有关。实际上与 太阳的质量有关,推广一切类太阳系, K是一 个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物理量。 2.对于圆轨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径的三次 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第一节 天体运动
太阳系
八大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情景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
及发
展过程。
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地心说和日心说代表人物

地心说和日心说代表人物日心说的提出者是哥白尼,地心说最初由米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然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
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另外在人类现有技术条件下只能判断出地心说在太阳系是错误的,还无法判断它是否适用于宇宙。
一、日心说的艰难成立尼古拉·哥白尼(1473——1)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凭借其在临终前出版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成为西方近代早期“日心说” 的重要复兴者。
或者说,他第一次使得“日心说”在数学技术层面可以媲美抗衡自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地心、地静“体系(以托勒密的《至大论》为代表)。
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
哥白尼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隆重的重新下葬。
二、地心说的起源地心说的起源很早,最初由米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让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地心说”。
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300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
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天层的运动。
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地屹立在宇宙中心。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作者:赵宁在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新的理论体系代替旧的理论体系是一种必然的鲜为人知的哲学定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地心说地心说最早是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的,后又经过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我们人类所生存的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和地两层,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的天层,依次分别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在此之外空无一物,而我们宇宙中所有天层的运转,是上帝推动的,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的屹立在宇宙的中心。
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宇宙模型,其中某些思想含有宗教色彩,或多或少是由于当时社会宗教风气盛行,亚里士多德受到宗教思想的一些影响的缘故,我们抛开上帝在此模型中的地位,得到的就是古朴的地心说模型。
后来,古希腊的托勒密为了解释宇宙中某些行星出现的逆行现象,也就是某些时候,人类从地球上观看行星的运行轨道时,这些星体有时会向反方向行走,为了解决这一理论上的缺陷,托勒密提出了本轮的思想。
托勒密的宇宙思想体系是这样的,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比太阳,月球要复杂些,行星在一些小的圆上运动,这些小圆托勒密称之为本轮,而本轮的中心又在一个称为偏心均轮的大圆上运动。
如图所示:我们从图中看到,地球并不是位于均轮的中心,而是偏离中心,这是就是所谓的偏心均轮。
图中还有一个等分点,行星在偏心均轮上运动,并不是匀速的,但相当于这一点,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均匀的。
这些就是托勒密宇宙模型的中心思想。
这一思想坚持了一段时间,到了中世纪的后期,随着观测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的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行星的实际位置与这个模型所计算的结果出现了一些偏差,这时托勒密体系的端倪已经显现出来了。
但是信奉地心说正确性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方法来补救地心说。
第1讲-地心说和日心说课件(1)

问题:哥白尼的革命性在哪里?
哥白尼日心说的根本内涵
柏拉图主义对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反击 数是解释自然的钥匙,自然的秩序是几何的,简洁的、
和谐的、美观的 太阳是至高无上的
未来新范式的草图 哥白尼提出了另外一种选择,一个新的框架,以后开
在物理基础的问 题上并没有很大 的突破
文本阅读:哥白尼的辩护词
反对理由:如果地球在转动,空气就会落在后面,而形成一股持久的 东风。
哥白尼答复:空气含有土微粒,和土地是同一性质,因此逼得空气要 跟着地球转动。
哥白尼答复:空气转动时没有阻力是因为空气和不断转动的地球是连 接着的。
反对理由:一块石子向上抛去,就会被地球的转动抛在后面,而落在 抛掷点的西面。
普勒、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人正是在这个草图上 不断细描深刻,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的建构
哥白尼的立场:日心说是真实的,不仅仅是为 方便而设
人的地位的悄然提高
文本阅读:哥白尼对日心说的宣言
在所有行星的中心居住着太阳,在这个位置它可以 一瞬间照亮整个宇宙,对于这个最壮丽的神殿,谁 能将这盏明灯安放到另外或者更好的地方?事实上, 将太阳是为宇宙的明灯十分贴切,另外它也是宇宙 的心灵,并一直是宇宙的统治者。至尊的赫尔墨斯 被称为“看得见的上帝”,而索福克勒斯在《厄勒 克特拉》中则被称为“万物的洞察者”。于是,太 阳就好像做在王座之上,统治着围绕它旋转的整个 行星家族。
最黑暗的地狱就设在地球的中心 水晶球是永恒的、完美的、透明的,他由至高无上的上帝
来推动(不彻底的物理学改造)
新柏拉图主义=柏拉图主义+基督教
教父哲学—>中世纪的衰落—>文艺复兴时期的复兴 万物皆数 太阳是至高无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
• 物质的本质是:冷、热、湿、
燥,两两结合形成四种元素:
土、水、气、火;
• 月下的物体有生有灭,由上
述四种元素构成;月上的天 体则完美而永恒,由第五种 元素构成。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பைடு நூலகம்22)
• 每个物体都有各自的天然位置,只要不受阻 挡,它们就会试图到达自己的天然位置。 • 构成月下物体的元素的自然运动是直线运动,
哥白尼(1473-1543)
• 在他生命中余下的31年中,他花了大量时间在教 堂的小塔上用肉眼仔细观察行星,并用粗糙的自 造仪器作了数不清的测量。他将剩下的空闲时间 都用于改进他关于天体运动的新理论。
• 哥白尼的日心模型仍采用均论和本轮的图式描述
行星的运动,但是现在太阳是均论的中心,地球
则是一颗绕太阳旋转并绕自身轴转动的普通行星。
• 开普勒用一个简单的椭圆取代了每一个组合。
“和谐性需要一种比托勒密理论的复杂蔓延更宜
人的理论。”
——克莱因
“我在内心深处肯定它为真实的,我带着惊人的 狂喜来鉴赏它的美。” ——开普勒
◆科学家往往基于什么目的去寻找新的理论?
◆古希腊的地心模型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的运
动理论的基础上的;如果要为日心说辩护,就 必须建立全新的运动理论。
重元素的自然运动是下落,轻元素的自然运
动则是上升; • 构成天体的第五种元素的自然运动是在天球 上作匀速圆周运动。 ——罗素《西方哲学史》
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的推论
• 地球静止在宇宙的中心。 • 太阳、月亮和行星在各自以地球为中
心的圆周上匀速运动。
——古希腊天文学公理
希腊天文学远不及巴比伦源远流长,其初 也谈不上精确,但却具有完全不相同的理 念。它是自然哲学家与科学家驰骋其想象 力和推理能力的产物,因此朝着建构宇宙 图像的方向发展。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在 1576到1597年的20年 间,观测并记录了太
阳、月亮和行星运动
的大量精度非常高的 数据,发现托勒密的
地心模型和哥白尼的
日心模型都与观测结
果不符。
第谷(1564-1601)
曾作为第谷助手的开普勒 花了四年的时间,发现最 接近第谷的火星数据的哥 白尼轨道仍然差了 8′,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
“拯救现象”——柏拉 图
行星在逆行期间比其他时间更亮
地心模型
日心模型
等分点——托勒密
古希腊的地心模型
哥白尼的日心说
• 阿里斯塔库斯利用当时的数 据计算了太阳、月球和地球 的大小,直觉上认为让较小
的地球绕着较大的太阳旋转
在物理上更为合理。 •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自然 现象可以用简单、和谐的数 学关系加以描述。
就是因为这个可归为观察
误差的差别,开普勒放弃
了匀速圆周运动组合的方
案,十六年后找到了答案。
开普勒(1571-1630)
小结:
• 古希腊地心模型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基础上,为 了与越来越精确的观测相一致,不得不越来越 繁琐和臃肿(77个本轮); • 哥白尼日心模型将太阳作为均轮的中心,只用
了34个圆来描述行星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