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人权观的分歧

合集下载

美国和中国的人权观念有何分歧?

美国和中国的人权观念有何分歧?

美国和中国的人权观念有何分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尤其是在
敏感的领域,如人权问题,不同国家之间的观点经常会产生巨大的分歧。

本文将讨论美国和中国在人权观念上的分歧。

一、人权定义
美国和中国的人权观念最大的分歧在于对人权的定义。

美国认为人权
是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自由、平等和尊严。

这些权利适用
于所有人类,不受种族、宗教或性别的限制。

然而,中国政府则指出,人权应该受到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实践的影响。

中方认为,西方
国家的人权理念抽象、不真实,与中国社会现实有很大偏差。

二、自由表达
自由表达和言论自由是西方国家普世价值的核心,被认为是人权的重
要组成部分。

而在中国,自由表达受到许多方面的限制,如政治言论、新闻自由和互联网上的讨论内容。

另外,一个强烈的权力机构还在维
持在中国,即中共的领导,这也使得言论自由持续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少数族群保护
美国在人权议题上对待少数族群的保护是十分重视的。

在包括平等待
遇、工作机会和教育等方面保护同性恋、跨性别群体、非裔美国人、
拉丁裔美国人等少数族群。

然而,中国在此方面要求较少,少数族群
往往在取得权利上相对较寒酸,也很少能够有和主流百姓相等的机会。

人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可以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但相信也可以在各国之间更多方面考量及平等沟通的前提下进行更大
化的协商、交流与合作,去促进和完善全球人权状况。

浅谈中美人权观差异

浅谈中美人权观差异

浅谈中美人权观差异周齐力 201001417 一.美国人权观《独立宣言》把“天赋人权”作为其理论核心,因此美国一直认为人权是天生的,绝对的,一味强调人权的普遍性,认为这个世界只存在一个人权标准,即按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民主模式确定的标准,因此美国具有一种以自由人权为基础的道德优越感,并希望其他民族分享他们所享有的自由民主与人权希望“解放全人类”。

九十年代初,美国提出“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认为人权问题在本质上不再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的,因此当一国的人权状况存在问题时,其他国家可以超越该国主权进行直接干涉。

美国对国际事务的这种干涉,既与美国所理解的自身利益有关,也与这种美国价值观念有密切关联。

美国受人权原则影响在国际事务中采取干预主义,例如台湾问题,这显然违背中国一直信奉的大一统价值取向,因此就会十分容易引发中国人对自身心腹之患的担忧,并激活中国人深层的“受害者意识”,形成两国对峙局面。

冷战结束以后,制约美国国际行为的另一极的消失,美国国力的空前膨胀,都使美国的干预得以在世界事务中长驱直入,更使这种政治文化中的人权观显示出巨大的影响。

二.中国人权观中国方面则认为,人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历史性的概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近代以来是一个不断由于被迫失去主权而遭受外族侵凌的国家,这就使中国人对“主权”保持着高度珍视的社会价值理念。

“没有主权就无所谓人权”的观念被中国当代政治家接受。

中国认为主权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内政,人权在本质上试主权范围内德事情,因此要维护主权,反对以人权为幌子干涉别国内政。

中国人近代的苦痛的历史经验使之对“主权”还有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西方的理解,认为主权是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权”。

中国人的集体人权观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强烈的集权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对人们深层的影响力有关。

三.浅谈中美人权问题实质中美两个在人权看法上的分歧,我认为主要是两国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社会发展水平,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中美人权差异及我国人权构建

中美人权差异及我国人权构建

中美人权差异及我国人权构建近年来,中美就人权问题分歧很大,人权问题也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归根到底,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就是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差异、社会制度差异和价值观差异。

一、中美人权观差异(一)历史文化传统差异美国是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美国是在移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深厚的封建社会传统,没有专制帝王和封建贵族。

当时,欧洲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理论正处于全盛时期,作为一个从殖民地脱胎出来的国家,美国从它产生的时刻起就深受古典政治理论的影响。

1258一是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意大利发起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在思想领域掀起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运动。

”1260在这场运动中,各国的人本主义者高举人的旗帜,颂扬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尊严。

他们宣扬人的自然属性、尊严、人格与价值,使得关于平等、自由、独立的道德主张得以明确和普及。

当时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如洛克、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思想,主要有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和政治自由论等。

这些理论和思想对美国的影响比较长远。

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就曾明确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2这些原则成为以后美国的意识形态,为美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是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的旗帜下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强化了人的主体与平等观念,宗教改革还强调个人与上帝直接沟通,主张信仰自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扬“个人主义”精神。

1261宗教改革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里,信仰宗教的人口占总人数的近91%。

为什么有些国家对人权问题有争议?

为什么有些国家对人权问题有争议?

为什么有些国家对人权问题有争议?在当今世界,人权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然而,很多人都会发现,不同国家对于人权问题的态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有些国家对人权问题的看法也会引起争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接下来,我们将会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历史文化差异导致人权观念对立不同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背景千差万别,这也导致了不同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人权被普遍看作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它与个人自由、平等、尊严和民主等诸多理念紧密相关。

然而,在一些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国家,由于历史上曾被殖民或战乱所侵袭,人们的人权观念和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一些国家在观念上更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二、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导致对人权的理解存在分歧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对人权问题的看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民主国家中,通常会认为人民应该有自由的言论、出版、信仰、参加集会等权利,并且政府应该保护人民的权利。

而在一些专制国家中,政府通常会对人民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和控制,认为这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这也导致了不同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观念存在分歧。

三、不同国家面临的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不同不同国家面临的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也会导致对人权问题的看法不同。

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由于经济落后和人文环境的落后,导致人权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这也使得一些国家的人权状况备受争议。

然而,在一些富裕发达国家中,人权问题则更多地体现为对那些反对政府的异见人士和少数族裔的迫害。

四、西方国家的人权标准被质疑面对着一些西方国家普遍推崇的所谓“西式人权”的理念,一些国家也表示了质疑。

他们认为,西方所强调的自由和民主等核心价值,往往忽视了社会稳定和文化自觉等因素,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爆发。

因此,在处理一些涉及到人权问题的国家时,西方国家的人权标准也遭到了一些质疑。

总体来说,不同国家对于人权问题有争议的情况,主要源于不同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历史现实等多重因素。

浅析中西方权利观念差异之原因

浅析中西方权利观念差异之原因

浅析中西方权利观念差异之原因作者:李松【摘要】:本文从经济、文化、政治和“人”的角度对中西方权利观念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从中国权利观念落后的这一现状出发,用历史、政治与法学相结合的笔触对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权利权力权利观念权利意识自盘古开天地后,人类便在自己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在世代繁衍的自然规律支配下,形成了其赖以生存的社会。

人类不断地从社会中获取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

一切的不满足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根源。

人类不断地追求正向的生存所需和发展所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们所谓的“权利”。

正如上言,不满足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源。

同样,不满足的追求也是权利观念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就权利观念而言,中西方在文明之始时是趋同的,这应该是由当时人类的趋同的低级追求决定的。

然而历史总是单调而不乏戏剧性,严肃而又充满讽刺性,尽管中国文明在传播尤其是传承方面明显优于西方文明,但时至今日,中国的权利观念却落后了,而且落后了很多。

原因何在?一、就中西方权利观念对比而言,在古代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无实质的差异。

尽管两者都出现了有关权利的惊世之说,但那显然只是停留在“说”,并不为社会尤其是上层统治者所实质地接受。

以文艺复兴为分水岭,西方的权利观念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更是使中西方的权利观念产生了根本的差异。

之所以说中西方权利观念差异之产生的标志是工业革命而非文艺复兴抑或启蒙运动,这是有原因的。

当然笔者所说的权利观念是就一个社会意识而言,并且针对的是主流的社会意识。

尽管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在全国的一致声讨声中破灭,但那只是在英国,它不足以代表整个西方世界。

故此,我们更不能将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中的上层思想家的觉悟看成当时的主流社会意识,自然,它们也不会成为新的权利观念形成的界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同样,社会意识也为社会经济所决定。

中西方权利观念之所以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是趋同的,其原因恰好是它们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在长达上千年的演变轨迹基本上是一致的。

论东西方人权的差异

论东西方人权的差异

论东西方人权观差异在国际人权学术界,关于人权问题的学术争论从来都是与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政治立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西方国家的学者大都强调人权的绝对普遍性,否认不同历史传统和不同文化对于人权观念的影响,否认非西方模式的人权保护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强调西方人权模式是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并主张以西方国家的人权模式为检验其他国家人权状况的标准。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西方的人权观念遭到了挑战。

同时,一些西方学者,特别是一些美国学者在目睹西方社会面临的大量社会问题的情况下,开始从与亚洲的社会和法律价值观的对比中检讨这些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检讨西方人权观念的局限性。

从文化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时期大致在同时,这两个时期是东西方文化发展的两个高峰期,东方文化注重人的社会性,关注的是社会中的人,这铸就了东方文化注重节气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化性格;西方文化注重人本身,关心人,尤其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这铸就了西方文化注重人性,发展个性,弘扬理性、科学的文化性格。

西方在人权问题上与亚洲的分野完全是政治和意识形态性质的,是西方把人权当作政治工具的结果。

事实上,不同的权利观念是不同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产物。

在亚洲,尊重个人并不必然与人权相联系。

对于这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来说,自由首先意味着摆脱殖民统治的自由,权利首先意味着从殖民者奴役之下独立的权利。

因此,亚洲国家的个人权利是以国家和集体的权利为基础的。

亚洲一直在学习西方的优秀价值观,亚洲所不能接受的是西方对于个人至上和政治权利的过分强调,因为个人至上与亚洲文化不相容。

以中国人权为例,中国特色人权观同西方人权观,有着明显区别,中国认为,人权不仅仅是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权利、公民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政治权利。

中国认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应把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

中美人权分析

中美人权分析
中美人权问题浅析
演讲者:万强文
目录
人权的定义 美国人权的制度及其进展 中国人权的发展及其状况 中美人权观念的差异 关于人权的思考
人权的定义
人权,是指在世界范围以内,在符合人类社会生存制 度的同时,人类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就其完 整的意义而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 权利,以现在的人类社会构成情况来看,由于国家制 定的法律法规对公民具有相当大的利益影响,所以人 权应该也包含人人参与政治的权利,人人对政治的期 望,从而使政策合理的适应大多数人的需求,这就使 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具备了最基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之 后,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继而又扩展出 了包括政治权的人权。
三、公民、政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 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
四、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
旧中国妇女根本没有参政的权利。新中 国成立后,妇女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 务的权利依法受到保障,参政水平不断 提高。旧中国妇女就业机会很少。如今 ,妇女依法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就业 权利,并享有同工同酬和受特殊劳动保 护的权利。中国采取切实措施,发展儿童 卫生保健事业,保障儿童的生命健康。
美 国
美国认为,既然人权是普世的,国际社会的标准是统一的,人权就应当而且能够置于国际社 会的监控之下;美国,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国家,应当成为世界人权的推动者、评 判者。
几点思考
采用多种标准评价一个国家的人权制度 ,并且要结合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 人权入宪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们对人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争取 更高层次的人权也成为了新社会运动的 一个重要方面。
2013-9-22 3

中美两国对于人权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

中美两国对于人权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

中美两国对于人权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
近年来,中美两国对于人权问题的立场差异日益明显。

在这方面,两国之间的差异表现在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思想观念的差异
在思想观念方面,中美两国存在巨大的差异。

美国的社会体制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个人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

相反,中国的社会体制重视集体利益,个人权利必须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基于这样的思想观念差异,两国对于人权问题的看法也产生了天然的分歧。

二、人权问题的处理方式的不同
对于人权问题的处理方式方面,中美两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美国一直将人权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在国际上积极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认为人权是普世价值。

中国政府则强调“主权、不干涉、平等、合作”,不容许其他国家和组织通过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方式干涉中国的人权事务,主张人权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情。

三、国家政策的差异
在国家政策方面,中美两国的立场也存在较大的不同。

美国一直将人权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府通过公开发表报告、向
世界传播其价值观念等方式,推动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

中国政府则通过内部机构,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来处理国内的人权问题。

在总的来说,中美两国对于人权问题的态度存在巨大的不同。

这是两国文化、历史、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差异所导致的。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人权标准的普及,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正在逐渐缩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人权观的分歧,是引发中西方人权斗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东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利益要求和主张的集中反映。

因此,对中西方人权观进行分析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待这种差异,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和了解,求同存异,以实现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基础上的和平共处与共同前进,“而不能让这种多样性成为阻碍各国人民携手共进的隔阂,更不应人为地从中挑起对立和冲突”。

西方主张,只有“西方式”的民主才是唯一的人权实现模式,要求世界各国都接受其价值观和民主制度;东方则认为多元世界没有统一的民主模式,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寻找并实践适合自己的民主模式和人权实现途径,而且强调只有如此才能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真正实现人权。

两种人权观的分歧,实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体现了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在利益上的对立,反映了东方和西方两种文明的差异,表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利益要求和发展道路上的差别和对立。

其中,中国人权观代表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符合世界潮流和人权发展方向。

东方人权观将与西方人权观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将为丰富国际人权概念的内涵,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