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

合集下载

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摘要】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在急救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至关重要,及时处理并监测生命体征可以有效掌握患者病情。

快速做好急救措施和注意护理细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与家属沟通及时交代情况可以提供患者更好的康复环境。

结合团队协作,及时救助对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急救护理的重要性无法被忽视,对患者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培训,提高急救技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关键词】急救护理,昏迷患者,观察病情,处理生命体征,急救措施,家属沟通,护理细节,急救重要性,及时救助,团队协作。

1. 引言1.1 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急诊昏迷患者是一种需要紧急救治的情况,及时的急救护理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冷静、果断并迅速采取行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损失和提高其生存率。

在急诊护理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及时处理并监测生命体征也是急救护理的关键步骤。

在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快速做好急救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在面对急诊昏迷患者时,护理人员需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包括氧气输送、心肺复苏等,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与家属沟通及时交代情况是急救护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保持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以减少家属的焦虑和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注意护理细节也是急救护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身体姿势、皮肤颜色、呼吸状态等细节,做到细心观察、耐心护理,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2. 正文2.1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急诊昏迷患者急救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昏迷的院前急救体会

昏迷的院前急救体会

昏迷的院前急救体会标签:昏迷;院前急救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随意运动消失,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1]。

昏迷患者发病迅速、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快,必须尽快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否则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因此适当的院前急救是抢救昏迷患者成功的关键。

现将本人数年来院前急救昏迷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与同仁共享。

昏迷是院前急救的常见急症,多见于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颅内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中毒性疾病(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酒精中毒);随着糖尿患者的增加,糖尿病并发症也趋增加,如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其他如溺水、中暑、自缢、吸毒、电击等。

1 出诊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120总台通知后,要求5 min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急诊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正确使用。

我院的急救设备有急救箱(急救药品、开口器、气管导管、电筒、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等),简易呼吸机(面罩、喉镜、氧气瓶),心电监护仪,氧气袋。

2 建立联系通道接到总台指令后,得到患者姓名、年龄、病情危重程度、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立即与家属或目击者取得联系,询问患者的病情,并嘱其做相应的准备与处理,如患者呕吐,嘱不要轻易搬动患者,让其头偏向一侧,如有可能清理呼吸道异物;并做好搬运的相应准备。

3 现场急救通过电话联系对患者的病情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到达现场后,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血压、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心肺神经系统检查等,迅速做出准确判断,一般在1~2 min完成病史与体格检查,根据病情及时救治。

①保持患者相对固定体位:一般让患者平躺在担架上,两边用绳索固定。

呕吐者头应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排出,避免吸入气管[2];脑出血患者可因体位的变化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心跳骤停,因此应保持患者头部固定,避免头部活动。

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体会

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体会

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体会摘要】目的:研究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对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出救的66例昏迷患者进行分析,在入院前实施急救及护理,分析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效果。

结果: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后显效9例,有效48例,无效例9,有效率为86.36%。

结论:实施院前急救护及护理对昏迷患者有积极的影响,能有效缓解患者各器官的进一步损害,为以后的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关键词】:昏迷病人;院前;急救体会昏迷是指意识的丧失以及躯体功能的无法发挥,发生昏迷后,人对外界的光线、声音、疼痛等刺激无反应[1]。

在临床上,昏迷属于危急重症,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予以治疗,则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进一步研究针对昏迷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2]。

本文回顾分析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中心出救的66例昏迷患者,通过入院前积极的急救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中心出救的66例昏迷患者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次研究通过病历资料,电话回访及院内回访展开了分析和研究。

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对昏迷患者进行昏迷程度评估,确定研究对象评分均在3-8分区间,均属于昏迷或深昏迷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8-72岁区间,平均年龄(43.24±5.36)岁。

从引发昏迷的原因来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4例,中毒(酒精中毒,药物中毒,煤气中毒)患者12例,颅脑外伤14例,低血糖昏迷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例,不明原因昏迷患者6例。

经研究,患者在年龄、性别、昏迷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对研究结果无影响。

1.2院前急救方法用Glasgow评分法对昏迷病人的昏迷程度进行分析。

要时刻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并且立即为患者进行吸氧治疗,保持患者呼吸系统的正常。

医疗护理工作人员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滴注规格为250ml的生理盐水。

院前急救体会

院前急救体会

院前急救体会一、引言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专业急救人员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

作为医疗救援的重要环节,院前急救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情况。

本文旨在分享我在参与院前急救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以期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

二、体会与经验1. 快速反应院前急救的关键是快速反应。

在接到急救呼叫后,急救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往事发地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保持冷静和机智应对,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抵达现场。

此外,与其他急救人员的紧密配合和良好的沟通也是快速反应的关键。

2. 现场评估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现场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伤情。

我发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要善于观察患者的表情、呼吸、体温等指标,以及现场的环境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这些评估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急救方案。

3. 快速干预在评估完患者病情后,急救人员需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这可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在我的经验中,我发现对于不同的急救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急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判断和处理各种急救情况。

4. 有效沟通在院前急救中,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急救人员需要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和家属,解释急救过程和可能的风险,获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同时,急救人员还需要与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医疗支持。

5. 文明执勤作为急救人员,我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疗救援技能,还要注重文明执勤。

在我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礼待人,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权益,保护他们的隐私。

同时,我也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保持整洁的仪容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以树立良好的医疗形象。

三、总结通过参与院前急救工作,我深刻体会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快速反应、现场评估、快速干预、有效沟通和文明执勤是院前急救的关键要素。

院前急救的工作感想

院前急救的工作感想

作为一名院前急救工作者,我有幸在紧张而充满挑战的急救一线工作多年。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信念。

首先,院前急救工作是一项充满责任和使命的工作。

每当接到急救电话,就意味着有一份生命的重托交到了我们的手中。

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最专业的技能,将患者从生死边缘拉回。

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院前急救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调度、出车、现场救治、转运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紧密配合。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沟通、协作,共同面对各种突发情况。

其次,院前急救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急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在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同时,我也意识到,急救工作不仅仅是技能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

在面对患者和家属时,我们要保持冷静、耐心,用温暖的话语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

此外,院前急救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

急救现场环境复杂多变,患者病情瞬息万变。

我们需要具备快速判断、果断决策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更加珍惜每一个生命。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我还结识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患者家属焦急万分,我们迅速展开救治。

在转运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出现了心跳骤停。

我们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联系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经过一番努力,患者终于恢复了心跳。

家属激动地握住我们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们,是你们救了我们的命!”这样的场景让我深感自豪,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信念。

总之,院前急救工作是一份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

在这份工作中,我收获了成长、感动和荣誉。

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

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

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摘要】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在昏迷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接到“120”派车单后即刻做出快速反应,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医生迅速急救,对提高院前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昏迷急救昏迷是临床常见急症,死亡率高且病因复杂。

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院前急救,在患者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院前急救的正确与否,迅速与缓慢关系着患者的生命。

现将常见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体会报告如下:1 快速反应在接到“120”派车单后,值班医护人员和司机在2分钟内必须出车,医护人员途中即联系家属,了解病情,整理思路,并对患者做出预测,合理计划现场救护措施。

2 迅速准确评估病情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查看,询问家属或目击者,确定是外伤引起的还是自然发病引起的昏迷,昏迷发生急缓、持续时间及其演变。

使患者脱离致伤环境。

根据患者的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口唇颜色、肢体温度迅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

3 实施救护措施(1)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患者衣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有发生窒息可能者可行气管插管。

(2)生命体征的观测:意识:通常对大声呼叫及施以刺激不可能唤醒,就能判断该病人处于昏迷状态。

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测定脉搏、呼吸、血压和呼吸的频率、节律、体温、呕吐物或大小便的性状和出血症象等。

注意有无心肺疾病、脑膜炎或脑疝等严重病症的证据。

肢体活动:观察肢体活动主要区分有无急性颅内病变,通常脑出血、脑梗等颅内病变导致的昏迷常有肢体的偏瘫,而系统性病变导致的昏迷常不伴有肢体偏瘫。

(3)建立静脉通道: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血容量不足或休克者应及时纠正。

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妥善固定,避免因患者烦躁或转运过程中针头脱出。

(4)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以便于动态观察患者病情。

(5)即查血糖。

一旦确诊为低血糖性昏迷,应立即给予50%GS50ml静脉推注,(3-4分钟内)。

昏迷抢救总结汇报

昏迷抢救总结汇报

昏迷抢救总结汇报抢救昏迷的总结汇报一、引言昏迷是指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或反应非常低微的一种状态。

昏迷在临床上是一种严重的病状,涉及到多个医学科的应急抢救。

本次汇报将总结在昏迷抢救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提高我们的抢救效率和成功率。

二、分析昏迷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颅脑外伤、中毒、循环系统疾病等。

抢救昏迷的关键是明确病因和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根据病因不同,抢救手段也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抢救步骤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和人员安全保障在抢救昏迷患者时,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防止发生二次伤害。

同时,要尽快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2. 呼吸道的通畅昏迷患者呼吸受限或呼吸道受阻是常见的情况,因此抢救者应立即进行气道通畅处理。

可以通过侧头托颏法解除气道梗阻,或者使用气道导管确保气道的通畅。

3. 呼吸支持对于呼吸不足或呼吸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可使用呼吸球囊面罩或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复合操作,以保证患者的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

4. 循环支持昏迷患者常常存在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问题,需要进行循环支持。

可以给予适当的静脉补液和使用升压药物,维持患者的血压和循环的稳定。

5. 病因治疗确定了昏迷的病因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颅脑外伤导致的昏迷患者,需要进行头部CT扫描等检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中毒或药物过量导致的昏迷患者,要尽快解毒或洗胃;对于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昏迷,要积极调整血压和心率。

三、经验总结从实际抢救昏迷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的经验和教训:1. 快速判断和处理在抢救昏迷患者时,抢救者应快速判断昏迷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因为时间对于昏迷患者来说非常关键,每一分钟都可能决定生死。

2. 多学科合作昏迷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多学科的合作非常重要。

抢救昏迷患者时,需要麻醉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和护士协同工作。

院前急救体会

院前急救体会

院前急救体味一、引言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救治措施。

作为急救人员,我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积累了一些院前急救的体味和经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体味,并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二、快速判断患者病情在院前急救中,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判断方法:1.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判断患者是否清醒、意识含糊或者昏迷。

2. 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难点、呼吸急促或者呼吸住手。

3. 检查患者的循环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心悸、心脏骤停或者休克症状。

4. 问询患者或者旁观者:了解患者病史、过去的疾病情况或者突发病症。

三、基本急救技巧1. 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现患者急救需求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提供详细的患者信息和所在位置。

2. 创造舒适的环境:将患者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并确保周围没有危(wei)险因素,如火源或者尖锐物品。

3. 检查呼吸和循环: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或者心肺复苏。

4. 控制出血:对于出血较多的伤口,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进行直接压迫,以尽快止血。

5. 固定骨折:对于可能存在骨折的患者,可以使用夹板或者固定带将受伤部位固定,以减轻疼痛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四、常见急救场景处理1. 心脏骤停: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

2. 中暑和中暑:对于中暑和中暑的患者,应将其移到阴凉处,并用湿毛巾或者冷水冷却身体,并及时补充水分。

3. 高血糖和低血糖:对于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赋予相应的急救药物,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4. 中风和癫痫:对于中风和癫痫的患者,应保持患者肃静,避免刺激,并及时呼叫急救人员。

五、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2. 与患者保持沟通:在急救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
发表时间:2013-11-01T09:44:47.26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钱晓菁
[导读] 熟练默挈的医护配合,对提高院前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改善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钱晓菁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
【关键词】昏迷;院前急救
昏迷是指醒觉的异常丧失,为用呼唤、摇撼以至疼痛等刺激均不能唤醒的状态[1]。

昏迷是临床上的常见急症,因缺乏主诉,不易诊断,死亡率高且病因复杂,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而院前急救在患者救治过程中也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院前救护的正确与否、迅速与缓慢关系着患者的生命。

笔者从事院前急救已十余年,接诊昏迷患者达千余人次,现将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1 快速反应
在接到120指挥调度电话后,值班医护人员和司机迅速出车,要求救护车在2 min内必须开出。

医护在出车途中应整理思路,根据120调度电话所述详情对患者病情做出预测,检查、准备所需医疗器械、药物,合理计划现场救护措施。

2迅速准确评估病情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查看现场并询问家属或目击者,确定是外伤引起的昏迷还是自然发病引起的昏迷、昏迷发生的急缓、持续时间及其病情演变。

让病员立即脱离致伤环境,并对伤情迅速做出评估。

根据伤员的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口唇颜色、肢体温度、迅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

3 实施有效的救护措施
3.1保持气道通畅窒息往往是昏迷患者致死的常见原因之一,通常引起缺氧窒息的原因有气管和支气管内异物、咽喉部阻塞、气管外压迫及胸部外伤等,患者因窒息缺氧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应立即松解患者的衣领,去枕平卧,头部充分后仰,脸转向一侧。

舌后坠经改变头部位置仍不能解除气道阻塞者,应使用开口器,将患者舌头用舌钳拉出并保持于伸位,并给予有效通气吸入,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保证气道通畅。

3.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脑血液灌流不足直接影响脑对糖和氧等能源物质的摄取和利用,加重脑损害。

因此,患者应开放静脉,建立多条静脉输液通路,以利于输液抢救药物和提供维持生命的量。

有休克者应迅速扩充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心搏骤停者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

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妥善固定,避免因患者烦躁或舞动时针头脱出。

3.3 途中转运搬运者将双手平放于患者头、胸、臀、下肢的下面,使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或用铲式担架将患者平移放在担架上;怀疑患者有颈椎骨折脱位,搬动时应由一人扶持固定头颈部,保持颈椎和胸椎轴线一致,勿过屈、过伸或旋转,患者平卧于硬质担架上,颈部两侧各放一小沙袋,使运转过程中颈椎处于稳定状态。

3.4 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昏迷患者病情变化快,观察病情是抢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救治过程中医护均要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瞳孔、皮肤颜色、尿量的变化,若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抢救。

4 做好记录
院前急救的医疗文件非常重要,是医疗护理程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现场或途中急救给药速度要快,剂量、方法要准确,由于医生只下口头医嘱,护士要做到三清(听清、看清、问清)、一核对(对药名、剂量、浓度、方法)、一保留(保留空瓶以便和医生核对)。

用药后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用药和时间,详细记录病情发展过程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给临床医生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从事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要认真接听“120”电话,快速反应[2]。

出诊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车祸现场,昏迷伤员伤情复杂,变化快,在抢救中要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这就要求出诊医护人员抢救伤员时做到急而不慌,忙而不乱,临危不惧,准确无误地实施各项技术操作,实施的各种抢救措施要恰当、有效。

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院内抢救准备。

熟练默挈的医护配合,对提高院前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改善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急诊医学;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张树基,刘仁树,王佩燕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P389.
[2] 朱向阳.120急救中心(站)标准化运营、管理与急救网络规范化建设实用全书[J].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5,(1):4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