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韵笔记摘抄1-10
唐之韵第一集好词好句

唐之韵第一集好词好句
1. 魏晋时期“清苦奢华”文化的兴起,是中华文明中的一次深刻变革。
2. 历代大诗人丰富多彩的生命之旅,是世人崇拜和追寻的精神财富。
3. 王勃的《滕王阁序》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对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的表达,是我们赖以自豪的宝贵遗产。
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大诗人杜牧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人类在面临自然力量时的无力和苍凉。
5. 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里,他用深情的笔触,嘱咐家人照顾好家中的老幼和妻儿,展现了家族情系和家国情怀。
6.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文化涵养,抒发了个人情感和社会历史的交融之美。
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词出自郑板桥,深刻反映了人类对经历和成就的珍视和传承。
8. 江西峡江的庐山,有着壮阔奇丽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9. 岁月流转,古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应当珍惜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唐之韵解说词全集(20集)

唐之韵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目录第一集千古唐诗第二集独振新风第三集吴中四士第四集边塞诗人(上)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第六集山水诗人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第八集一代诗仙 (下) 第九集千秋史圣(上)第十集千秋诗圣(下)第十一集大历诗人第十二集韩孟诗派第十三集新乐府派(上)第十四集新乐府派(中)第十五集新乐府派(下)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第十七集一代诗豪第十八集风流才子第十九集朦胧诗人第二十集唐末余音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本文摘抄了唐之韵的第二集和第三集的笔记,主要涉及了唐朝文化和文学、唐代建筑和美食,以及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1. 唐朝文化和文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文学辉煌的一个时期,被誉为“唐诗宋词元曲”的鼎盛时代。
在唐之韵第二集中,节目组讲述了唐诗的特点和创作背景。
唐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追求简洁、自然、深刻的表达方式,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感受。
唐代诗人以杜甫和李白为代表,他们的诗歌浑厚深远,充满着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悟和反思。
除了诗歌,唐朝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学作品,如唐代小说、唐乐、唐传奇等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灵感。
参考阅读:《唐诗三百首》、杜甫《万岁通天帖》、《唐人传奇》2. 唐代建筑和美食唐朝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许多重要的建筑都在这个时期兴建。
在唐之韵第三集中,节目组介绍了大唐盛世的宫殿建筑和唐人街的传统建筑。
大唐宫殿建筑采用了木构筒瓦和彩塑等技艺,提高了建筑造型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得大唐宫廷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华丽、最富有文化内涵的宫廷建筑之一。
除了建筑,唐朝也是美食的盛世。
唐代的宫廷菜谱中有各种珍馐美味,如大唐肉丸、清汤小豆腐、大虾饺等,这些菜肴不仅美味可口,还反映了当时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参考阅读:《中国建筑史》、唐代史籍《大唐邻中食品谱》3. 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唐代是一个相对开明和包容的时期,许多女性在文化、政治和社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在唐之韵第二集中,节目组介绍了几位唐代女性风华正茂的故事,如武则天、白居易的女儿白燕妮等。
武则天是唐代唯一的女皇帝,统治时期虽然存在一些阴谋和政治风波,但总体上她实现了国家的强盛和稳定,也推动了唐朝在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白燕妮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获得了不少赞誉和支持,表现了唐代女性在文化方面的优秀表现。
参考阅读:《武曌大传》、唐朝诗人杜牧《又赠白氏》总结:唐之韵是一档关于唐朝文化、历史和社会的纪录片,本文主要摘抄了其中的第二集和第三集的笔记。
唐之韵宋之韵读书笔记

唐之韵宋之韵读书笔记“唐之韵”“宋之韵”这两个清新淡雅的名字已经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便写下了笔记。
什么是“唐,宋之韵”?第一次了解的我也是十分惊奇和兴致勃勃。
《唐之韵》和《宋之韵》是由国内顶尖纪录片人联袂奉献,经过多年的努力创作而成的“文化纪录片”。
全片以词人和流派为分集,每集约有二十分钟。
创作者没有停留在文字解析的层面上-而是更关注那些作词、作诗的人-关注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态度,以及他们的灵魂精神或是对国家、对人生命运的情感。
该片画面唯美,制作精良,有专业的朗诵者声情并茂地朗读解说词,又有制片处专业的实景摄影,再配上适宜适合的音乐—有时慷慨激昂,打鼓声震撼人心;有时又如轻风拂柳,丝丝古琴声萦绕耳畔。
待到你看完一集,便定会有才往下看的冲动—这便是它的精华所在了。
在《唐之韵》中,我有幸认识了:唐代诗仙—李白。
他大声咏唱:“黄河之水天上来”,以慷慨激昂的语调和不可一世的态度抒发着内心狂傲的自信,用伟大的灵魂举起诗歌的火炬,照亮了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他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为了建功立业,上场杀敌,他身投敌军账下也毫不知晓。
被贬的他并没有像众多诗人一样“优柔寡断”地叹气,发泄心中的“愁”,而是无所谓的—整天隐居山中,狂吟酒作诗,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人格尊严,追求自己的豪气与活出自己的人生。
这便是我欣赏他的原因。
如果说《唐之韵》是波涛滚滚的黄河,那么《宋之韵》就是曲折蜿蜒的小溪了,至少在豪放派诞生前是这样的。
在宋词中,婉约派的李清照是我最敬佩的。
她被称为“千秋才女”。
作为女子,何况是那时的宋朝,能闯出自己的一条路并被人们所崇拜是着实不易的。
可是她做到了。
我接触她的第一首词,应该就是《如梦令》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当时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就被她这流水般的写法惊叹了,她将一个俏皮可爱的“不知归路”的女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我面前,使我不得不起了兴趣探索她的另一首《如梦令》:“昨日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引言《唐之韵》是一部关于唐代诗歌的纪录片,它以每集的形式呈现了当时众多杰出诗人们的诗作和生平事迹。
观看这部纪录片,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够对唐代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根据每集的内容,摘抄其中的笔记,带领读者一起探索这段辉煌的历史时期。
第一集《风华绝代》《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寓意要不断向上追求,超越自我。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形容春天的清晨,鸟儿欢快的歌声让人精神焕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揭示了春天的许多变化,也暗含了人生的无常。
《白日依山尽》 - 杜甫•“望断南飞雁,空忆北归鸿。
” 表达了对离散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待。
第二集《诗酒风流》《长恨歌》 - 白居易1.“汉宫春早” - 壮丽的汉宫春景。
2.“御苑行宫” - 形容皇帝游览御苑的场面。
3.“弦歌未绝” - 描绘了宴会上音乐欢歌的热闹气氛。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豪迈的气势和爱国情怀。
《短歌行》 - 曹操•“铁骑连营” - 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气势和骑兵的威猛。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形容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
《登高》 - 杜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共通之处。
《赠汪伦》 - 杨炯•“深知身世浅,不负爱与恩” - 发自内心的赞赏和祝福。
第三集《山水人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 描绘了广袤的原野,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惋惜之情。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构想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
《终南别业》 - 王之涣•“剪经羊送归路” - 形象地描述了离别的情景。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山川壮丽景色与人文历史的结合。
第四集《豪放之间》《春夜喜雨》 -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透过雨水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到来。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100字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100字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一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第二集独振新风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第三集昊中四士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第四集边塞诗人(上)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才能找到的感觉。
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第六集山水诗人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13至15集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13至15集第十三集新乐府派(上)唐宪宗元和年间,即公元九世纪最初二十年,安史之乱已过去半个世纪,唐王朝终于又从衰乱中想有所作为了。
于是整顿赋税,以增加收入,平定几个闹独立的藩镇,使全国终于又形式上统一了。
诗坛上于是也逐步摆脱八世纪下半叶那种内容单薄、形式精巧的诗风,不仅出现了以韩愈为首的奇崛险怪的诗派,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派,而且还有柳宗元、刘禹锡等独树一帜的名家。
所谓乐府诗,是指东汉末年至唐代,即从二世纪后半叶至七世纪初,可以用作歌词来歌唱的那些诗,如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等等;而所谓新乐府,则指模仿乐府诗而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那些诗,如杜甫的《兵车行》以及”三吏”、“三别”等等。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
其代表人物是元慎和白居易,虽然文学史上一贯称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成就也更高,是真正的代表(洛阳白居易墓)。
新乐府运动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即诗要“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即九世纪最初十年,创作了大量揭露弊政和各种不合理现象的讽喻诗,最著名的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
这些诗观点鲜明,提法尖锐,使执掌军政大权的达官显贵咬牙切齿。
不过他这种政治热情保持的时间较短,写讽喻诗的时间更短。
到四十四岁时,他遭到了报复,被贬为江州司马。
经过这一次打击,他就礼佛参禅,走上了独善其身,埋头写闲适诗的道路。
为了充分起到宣传作用,这一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主张用浅切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
据说白居易写诗一改再改,一直改到不识字的老妇人都能听懂为止。
这自然不免夸张,不过他的诗读起来轻松,比韩孟诗派好懂,这也是事实。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一丛深色花”,就相当于十户中等收入的人家所交纳的赋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之韵笔记摘抄1—10
摘抄1:
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摘抄2:
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
世界级大河长江,源头一样是窄窄浅浅、弯弯曲曲的,但没有这窄窄浅浅弯弯曲曲,就没有下游的浩浩荡荡滚滚滔滔。
摘抄3:
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
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动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吸引力的太阳升起来了。
在这段跨度最小,才只有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多少开宗立派的人物,都从时代的风云
中涌现出来。
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称雄一世的诗人,都与诗坛上独绝千古的巨人李白比肩而立,相视而笑,以各自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
摘抄4: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摘抄5: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很有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
他在《别韦参军》中说自己“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时代,自然不会只出李白一个。
他才气没有李白大,但有实际政治才干。
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的,官职也做得最大的就数高适。
摘抄6: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
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
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摘抄7: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名字。
摘抄8:
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
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皇恩浩荡了。
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眼里,是醉了还是疲惫了?
摘抄9: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
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得阴暗,因而忧心忡忡,割声凄苦。
摘抄10:
在古代,忠君也就是爱国,而忠君爱国,就要关心人民疾苦。
杜甫的
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
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家》),但他再怎么穷途潦倒,也要为百姓的疾苦呼吁,也要像葵花向日一样忠于唐王朝。
他一生,踏踏实实就是这么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