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摇篮曲》教案苏少版(全汇总版)
音乐《摇篮曲》教案

音乐《摇篮曲》教案教案标题:音乐《摇篮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摇篮曲》的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介绍音乐《摇篮曲》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学习音乐《摇篮曲》(15分钟)1. 分发乐谱或播放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音乐《摇篮曲》。
2.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要素,并讨论音乐中表达的情感。
三、情感表达(15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音乐《摇篮曲》所传达的情感,并展示他们的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
四、音乐表演(20分钟)1. 分发乐器或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教授学生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演奏音乐《摇篮曲》。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收获。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摇篮曲进行欣赏和表演,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会,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摇篮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教案评价:这个教案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演的需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要素和情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乐器演奏和音乐表演,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
教案还提供了延伸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体验音乐。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小宝宝睡着了-教案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小宝宝睡着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摇篮曲,选自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歌曲以温柔的旋律、简洁的歌词,描绘了小宝宝在摇篮里安静地睡着的情景,表达了亲人对宝宝的关爱和呵护。
歌曲篇幅短小,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能增强对家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音符和节奏。
他们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歌唱、演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家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曲调和歌词,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增强对家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曲调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节奏的准确演唱。
3.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优美动人的歌声示范演唱,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3.情感引导法:通过讲述、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增强对家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4.游戏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曲谱、歌词、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摇篮、毛绒玩具等。
4.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引入新课,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小宝宝在摇篮里安静地睡着的情景。
歌曲《摇篮曲》教案

歌曲《摇篮曲》教案歌曲《摇篮曲》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 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理解教学重点: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2. 教学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演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旋律等知识,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2. 演示法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演唱、演奏等方式,掌握歌曲的技巧唱、演奏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3. 练习法欣赏法:让学生欣和表现方法。
4. 讨论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情感等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5. 欣赏法赏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音乐素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导入:播放一段轻柔、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听过这首音乐吗?它给你讲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旋律等知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练习:让学生通识,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3. 练习过反复练习演唱、演奏等方式,掌握歌曲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教学设计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温柔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描述了小宝宝在摇篮里安静地睡着的情景。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表现了摇篮轻轻摇晃的感觉;第二乐段节奏紧凑,旋律活泼,表现了小宝宝在梦中愉悦的心情。
整首歌曲富有感染力,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情感的表达。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他们能够感知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演唱和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但是,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曲,掌握其基本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美和情感。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提高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曲,掌握其基本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以及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和动作示范,让学生感受和模仿,从而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的乐谱、音响设备、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带好音乐课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摇篮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摇篮曲》小学音乐课教案

《摇篮曲》小学音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摇篮曲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观。
3. 通过学习摇篮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摇篮曲的定义与特点2. 摇篮曲的历史背景3. 摇篮曲的欣赏与分析4. 摇篮曲的演唱与演奏5. 摇篮曲的创作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学会欣赏摇篮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2. 难点:摇篮曲的演唱与演奏技巧,以及创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与教案2. 音乐器材(如钢琴、吉他等)3. 相关摇篮曲教材或歌曲4.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著名的摇篮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让学生对摇篮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几首不同的摇篮曲,引导学生分析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4. 演唱与演奏:教授摇篮曲的演唱与演奏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感受摇篮曲的魅力。
5. 创作与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摇篮曲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观的表现。
3. 学生参与演唱、演奏和创作摇篮曲的积极性及表现。
4. 学生对摇篮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
2. 示范法:播放经典摇篮曲,让学生欣赏与模仿。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演唱、演奏和创作实践。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摇篮曲的特点、欣赏和创作心得。
八、课程设置: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内容,逐课时进行教学。
3.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学课件、音乐器材和相关教材。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摇篮曲 小宝宝睡着了》教案(定稿)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教案(定稿)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温柔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描述了小宝宝入睡的场景,表达了浓浓的母爱。
歌曲共有四句歌词,旋律简单,节奏舒缓,非常适合二年级的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优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优美。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4.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唱出歌曲《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为学生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音乐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教学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指导学生唱歌和节奏练习。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轻柔的摇篮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摇篮曲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摇篮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苏少版音乐二上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柔和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宝宝的关爱。
本节课通过学习《摇篮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例如简单的音符认识、节奏拍子等。
但二年级学生的自律性、集中力仍然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有趣、互动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和内涵,知道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摇篮曲。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爱他人,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
2.教学难点:摇篮曲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演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欣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摇篮曲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摇篮曲,感受它们的韵味。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提高演唱水平。
5.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特点:柔和、优美、富有感染力内涵:向往美好生活、关爱他人地域风格:举例说明不同地域的摇篮曲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摇篮曲》音乐教案

《摇篮曲》音乐教案《摇篮曲》音乐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摇篮曲》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摇篮曲》音乐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教学准备:创编一段舞蹈,音带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
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二)欣赏摇篮曲1、感受音乐的特点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
(完整听赏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
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摇篮曲》
一、教学课题:
歌曲《摇篮曲》
二、教学课型:
歌曲课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学习歌曲《摇篮曲》,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2、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同学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以及装饰音的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5、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的艺术之美,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同学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电子琴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
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
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
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
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
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八、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
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课件)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
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
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
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
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四)通过小故事让学生自由讨论(灾难面前,母爱无疆)
最动容的,是母亲用身躯抵挡千钧重量;最揪心的,是母亲在废墟中搜寻孩子几近疯狂;最感人的,是在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她们用母爱诠释着人间真情。
(五)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
演唱这首《摇篮曲》。
九、本课在音乐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