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相对论论文
相对论物理学在现代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相对论物理学在现代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导航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准确的位置信息和路线规划。
然而,人们很少意识到导航系统中融入了相对论物理学的理论,该理论是阐述物体在不同速度和引力条件下运动的一种物理学分支。
相对论物理学的应用使得导航系统具备更高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相对论物理学在现代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导航系统性能的提升。
首先,相对论物理学为导航系统提供了精确的时间测量。
基于相对论的时间膨胀理论,导航系统可以根据测量的时间来计算其位置信息。
相对论指出,速度越快的物体,经过同样的时间后,其时间相对于静止物体来说会变慢。
这个观测到的时间膨胀效应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得到精确应用。
由于卫星在相对于地球非常高速地旋转,它们受到了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影响。
通过测量时间膨胀效应,导航系统可以从卫星接收的信号中计算出精确的位置信息。
因此,相对论理论为导航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测量,使其能够实现更准确的导航功能。
其次,相对论物理学为导航系统提供了更准确的位置定位能力。
导航系统通常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然而,地球重力场的存在会对卫星信号的传播速度产生微小的影响。
根据相对论的等效原理,地球的重力场会弯曲时空,进而影响卫星信号的传播。
相对论指出,光在重力场中会发生光线弯曲,这种现象称为引力透镜效应。
通过研究引力透镜效应,导航系统可以衡量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弯曲程度,从而更精确地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这种基于相对论物理学的位置测量方法大大提高了导航系统的定位准确性,使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导航服务。
此外,相对论物理学还在导航系统中应用了红移效应。
红移效应是相对论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出光源离开观察者时,光的频率和波长会发生变化。
导航系统通过监测卫星信号的红移效应来确定信号发出的地点。
由于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卫星信号会发生红移,因此导航系统可以通过测量红移效应来计算卫星的位置和速度。
相对论论文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研究袁长征200731610098 测绘学院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部分,狭义相对论变革了从牛顿以来形成的时空概念,提示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和相对性,建立了新的时空观。
广义相对论把相对原理推广到非惯性参照系和弯曲空间,从而建立了新的引力理论。
在相对论的建立过程中,爱因斯坦起了主要的作用。
爱因斯坦是美籍德国物理学家。
1914年任德国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遭纳粹政权迫害迁往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主任。
1 905睥,在他26岁时,法文科学杂志《物理年鉴》刊登了他的一篇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这篇论文是关于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它相当全面地论述了狭义相对论,解决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许多物理学家都未能解决的有关电动力学以及力学和电动力学结合的问题。
提起狭义相对论,很多人马上就想到钟表慢走和尺子缩短现象。
许多科学幻想作品用它作题材,描写一个人坐火箭遨游太空回来以后,发现自己还很年轻,而孙子已经变成了老头。
其实,钟表慢走和尺子缩短只是狭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之一,它是指物体高速运动的时候,运动物体上的时钟变慢了,尺子变短了。
钟表慢走和尺子缩短现象就是时间和空间随物质运动而变化的结果。
狭义相对论还有一个质量随运动速度而增加的结论。
实验中发现,高速运动的电子的质量比静止的电子的质量大。
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使质量守恒失去了独立性。
它和能量守恒原理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如果物质质量是M,光速是C,它所含有的能量是E,那么E=MC^2。
这个公式只说明质量是M的物体所蕴藏的全部能量,并不等于都可以释放出来,在核反应中消失的质量就按这个公式转化成能量释放出来。
按这个公式,1克质量相当于9X10^3焦耳的能量。
这个质能转化和守恒原理就是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在狭义相对论中,虽然出现了用牛顿力学观点完全不能理解的结论:空间和时间随物质运动而变化,质量随运动而变化,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但是狭义相对论并不是完全和牛顿力学割裂的,当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的时候,狭义相对论的结论和牛顿力学就不会有什么区别。
物理学中相对论的理论与实践

物理学中相对论的理论与实践相对论是描述宏观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对论的研究早在理论上就已经开始了,但其实际验证始终存在争议。
直到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并在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才使相对论被广泛接受并得到实验验证。
本文将探讨相对论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
一、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基础狭义相对论的基本理论是以光速不变原理、等效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力学规律为基础的。
这些原理提出了新的物理规律,包括时间、空间、质量等的相对性,以及光速的不变性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光速不变原理,即无论物体的速度如何,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始终不变。
这个原理打破了牛顿的运动规律,提出了新的物理规律,是狭义相对论的基石。
二、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的。
它将引力场看作一种几何对象,在四维时空中描述物质的作用。
相对论将引力场看作弯曲的时空,物体由于遵守惯性原理,运动轨迹就会遵循弯曲的时空。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模拟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黑洞和引力波等的观测等方面,增加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三、实际应用相对论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粒子物理学中的应用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关系E=mc²被广泛应用于粒子物理学。
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粒子的能量来源于它们的质量。
当高速粒子发生碰撞或衰变时,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质量会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
粒子物理学利用这一现象,通过加速器产生高速粒子,进而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2、卫星导航中的应用广义相对论的时间扭曲效应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时钟会比在真空中的时钟慢。
卫星导航中的原理就是利用了这一现象。
在卫星上安装高精度的原子钟,可以通过计算卫星与地面接收站之间的距离和卫星的高度等信息,精确定位。
3、核反应堆和核弹中的应用狭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是研究核反应堆和核弹的基础。
它指出,质能转换为能量,不仅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核裂变和核聚变),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和核化学反应等途径来实现。
物理小论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2021024 郝文涛摘要:20世纪初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中的“以太危机”孕育出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之一—相对论。
它给出了高速运动物体满足的物理规律,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光速不变的原理,开始了万有引力和大尺度空间本质关系的探索。
现在,相对论已经成为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宇宙起源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质能公式;光速不变原理正文: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
狭义相对论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
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提出于1905年,广义相对论提出于1915年。
下面主要从相对论中的质能公式和光速不变原理来进行探讨。
一、质能公式学过大学物理的人都应该知道,质点被加速的过程,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图像是不相同的。
在牛顿力学中,随着外力做功,质点速度不断增大,可以直至无穷;在相对论中,不仅速度要增大,质量也要增大,所以不能用传统的牛顿力学中的公式来来求高速运动物体的能量。
质能方程式的推导首先要认可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假设:1、任一光源所发之球状光在一切惯性参照系中的速度都各向同性总为c 2、所有惯性参考系内的物理定律都是相同的。
如果你的行走速度是v,你在一辆以速度u行驶的公车上,那么你当你与车同向走时,你对地的速度为u+v,反向时为u-v,你在车上过了1分钟,别人在地上也过了1分钟——这就是我们脑袋里的常识。
也是物理学中著名的伽利略变换,整个经典力学的支柱。
该理论认为空间是独立的,与在其中运动的各种物体无关,而时间是均匀流逝的,线性的,在任何观察者来看都是相同的。
大学物理下相对论-洛伦兹变换

100%
长度收缩
在相对论中,当物体以接近光速 运动时,其长度相对于静止观察 者会缩短,这种现象被称为长度 收缩。
80%
相对论的多普勒效应
当光源或观察者以接近光速运动 时,光波的频率或波长会发生改 变,这种现象被称为相对论的多 普勒效应。
相对论的速度合成法则
相对论的速度合成法则
当两个物体以接近光速相对运动时,它们的相对速度不能简单地通过矢量相加得到,而是需要使用洛伦兹变换进 行计算。
速度合成法则的应用
在高速运动和强引力场中,相对论的速度合成法则对于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非常重要。
相对论的质量-能量关系(E=mc^2)
质量-能量等效原理
在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与能量是等效的,即存在一个固定的转换关系 E=mc^2。
质能方程的应用
质能方程在核能、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核反应释放能量、黑洞的形成和演化等 。
洛伦兹变换公式描述了不同参 考系之间的长度和时间的关系 ,是相对论中的基本公式之一 。
通过洛伦兹变换公式,可以推 导出相对论中的其他重要结论 ,如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
04
洛伦兹变换的应用
时间和空间的测量
80%
时间膨胀
在相对论中,当物体以接近光速 运动时,其内部的时间相对于静 止观察者会变慢,这种现象被称 为时间膨胀。
洛伦兹变换的性质
线性性质
洛伦兹变换是线性变换,即变换前后线性组合的结 果与单个变换的结果相同。
逆变换
如果知道从一个参考系到另一个参考系的洛伦兹变 换,则可以推导出从另一个参考系回到原参考系的 逆变换。
相对性
对于任意两个惯性参考系之间的变换,其逆变换与 原变换是等价的。
03
相对论的作文范文

相对论是一门重要的物理学科,由爱因斯坦于20世纪初提出,其产生对经典物理学的颠覆性影响,被认为是现代科学的标志之一。
相对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种形式,其中狭义相对论主要探讨了在参照系变换下时间和空间都会发生变化的现象,广义相对论则将引力视为空间时间弯曲而非力的形式,并提出了弯曲众多现象的预测,如黑洞、引力透镜和引力波等。
相对论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与牛顿的引力学不同,它认为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为时空;而引力是由物质使空间时间弯曲引起的。
相对论的贡献超出了当时的物理学范畴,对原子核的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例如,狭义相对论是量子力学和场论的基础,它的公式在肯定不确定性原理、时间助跑效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广义相对论提供的引力像是现代宇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时,人们不得不对相对论的弯曲原理和黑洞的特性感到疑惑。
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假设是空间时间弯曲,而黑洞则是一类由引力到极限产生的物体。
黑洞更像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漩涡,一旦物体掉入就再也无法逃脱,其真正的本质是一个精细的物理学问题。
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漩涡的存在呢?答案就在相对论里。
相对论是基础理论,可用于经验校验,由它得出黑洞的理论性质,然后用望远镜、探测器等直接探查,进而证实黑洞的存在性。
就像宇宙对物理学家没有秘密一样,黑洞在理论上已经解决,相对论的预测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这就是其价值所在。
总结来说,相对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引领了整个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并且在研究最复杂的天体物理大系统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未来相对论的发展方向之一可能会涉及其与量子力学的结合,这个问题可谓物理学中的圆桌骑士,其答案解决后代表着更广阔的科学格局。
我们要学会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运用相对论对世界进行分析,理解科学理论概念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我们的科普工作水平。
物理学中的相对论性力学

物理学中的相对论性力学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项基础理论,它完全颠覆了牛顿力学,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对论性力学作为相对论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理学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相对论的出现在牛顿力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时间、空间是独立存在的,而运动物体的速度并不会影响观察者对于事物的观察结果。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能够观测到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例如光速飞行的光子、超高速运行的电子等。
但是,当人们用牛顿力学理论去解释这些现象时,常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
例如,当人们观测到两个运动中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短时,牛顿力学会认为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在不断增大。
但是,当这两个物体的速度趋于光速时,牛顿力学理论将无法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因为此时它们会变得无穷重,并且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也将变得无限缩短。
正是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物理学家开始担心牛顿力学是否还能够适用于所有情况。
因此,他们开始寻找一种更普遍的物理理论来解释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最终找到了相对论。
二、相对论的基本概念相对论的核心概念是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它进一步推导出了质量、能量和动量等物理量的相对性。
首先,时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不是惟一存在的,而是与不同观测者有不同的时间。
如果两个观测者相对静止,那么这两个观测者看到的时间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两个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那么他们看到的时间是不同的。
例如,人们可以观测到暴露在空间中的计时器上,当它和观测者静止时计时是一致的。
但是,当它的速度越来越快时,便会出现时间的膨胀现象。
除了时间的相对性之外,相对论还规定了空间的相对性。
空间的相对性是指空间也不是惟一存在的,而是与观测者的运动状态有关。
例如,如果两个观测者之间相对静止,他们看到的空间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如果某个观测者开始运动,那么他看到的空间将出现扭曲现象。
三、相对论性动力学相对论性动力学是相对论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高速运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力。
相对论高速运动物体的物理理论

相对论高速运动物体的物理理论相对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描述了高速运动物体的物理特性。
根据相对论,当物体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会增加,时间会变得相对于静止观察者而言变慢,长度也会相对缩短。
本文将介绍相对论在高速运动物体中的应用和物理原理。
一、相对论的基本概念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它是一种描述物体运动的理论。
相对论有两个基本原则:光速不变原则和等效原则。
光速不变原则指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一个恒定值,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
等效原则则指出在惯性系中,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无法通过任何实验来检测自己是否在运动。
二、时间膨胀根据相对论,当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时间会变慢。
这是因为物体在高速运动中会经历时间膨胀的效应。
对于静止的观察者来说,高速运动的物体所度过的时间会比实际时间更长。
这个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明显,但在高速运动中会变得显著。
三、质量增加相对论还表明,当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其质量会增加。
这被称为质量增加效应。
以质量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其有效质量会增加,变为m' = m / √(1 - (v^2/c^2)),其中c是光速。
这意味着,当物体接近光速时,其质量会无限增加,但永远无法达到光速。
四、长度收缩相对论还预言了长度收缩效应,即当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其长度会相对于静止观察者而言变短。
这是因为在高速运动中,时间相对于静止观察者而言变慢,造成了观察者所测量到的物体长度的缩短现象。
五、相对论的应用相对论在现代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在粒子物理学中。
加速器中的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对粒子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相对论还在航天技术、核能研究等领域有实际应用。
总结:相对论是描述高速运动物体的物理理论,它引入了时间膨胀、质量增加和长度收缩等概念。
相对论在现代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粒子物理学、航天技术等有重要意义。
相对论的引入使我们对高速运动物体的物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研究宇宙的奥秘提供了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
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领域。
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
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
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也相继被天文观测所证实。
关键词: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意义
正文:
(一)狭义相对论的概念
是只限于讨论惯性系情况的相对论。
牛顿时空观认为空间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的三维空间——绝对空间,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单独一维(因而也是绝对的),即绝对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并不存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
在狭义相对论中,整个时空仍然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这是一种对应于“全局惯性系”的理想状况。
狭义相对论将真空中光速为常数作为基本假设,结合狭义相对性原理和上述时空的性质可以推出洛仑兹变换。
物理学家马赫和休谟的哲学对爱因斯坦影响很大。
马赫认为时间和空间的量度与物质运动有关。
时空的观念是通过经验形成的。
绝对时空无论依据什么经验也不能把握。
休谟更具体的说:空间和广延不是别的,而是按一定次序分布的可见的对象充满空间。
而时间总是又能够变化的对象的可觉察的变化而发现的。
1905年爱因斯坦指出,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实际上说明关于“以太”的整个概念是多余的,光速是不变的。
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是错误的。
不存在绝对静止的参照物,时间测量也是随参照系不同而不同的。
他用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提出了洛仑兹变换。
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四维时空观上的一个理论,因此要弄清相对论的内容,要先对相对论的时空观有个大体了解。
在数学上有各种多维空间,但目前为止,我们认识的物理世界只是四维,即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
现代微观物理学提到的高维空间是另一层意思,只有数学意义,在此不做讨论。
四维时空是构成真实世界的最低维度,我们的世界恰好是四维,至于高维真实空间,至少现在我们还无法感知。
我在一个帖子上说过一个例子,一把尺子在三维空间里(不含时间)转动,其长度不变,但旋转它时,它的各坐标值均发生了变化,且坐标之间是有联系的。
四维时空的意义就是时间是第四维坐标,它与空间坐标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时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四维时空不仅限于此,由质能关系知,质量和能量实际是一回事,质量(或能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运动状态相关的,比如速度越大,质量越大。
在四维时空里,质量(或能量)实际是四维动量的第四维分量,动量是描述物质运动的量,因此质量与运动状态有关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四维时空里,动量和能量实现了统一,称为能量动量四矢。
另外在四维时空里还定义了四维速度,四维加速度,四维力,电磁场方程组的四维形式等。
值得一提的是,电磁场方程组的四维形式更加完美,完全统一了电和磁,电场和磁场用一个统一的电磁场张量来描述。
四维时空的物理定律比三维定律要完美的多,这说明我们的世界的确是四维的。
可以说至少它比牛顿力学要完美的多。
至少由它的完美性,我们不能对它妄加怀疑。
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时空,能量与动量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动量。
这说明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量之间可能存在深刻的联系。
在今后论及广义相对论时我们还会看到,时空与能量动量四矢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二)广义相对论的概念
相对论问世,人们看到的结论就是:四维弯曲时空,有限无边宇宙,引力波,引力透镜,大爆炸宇宙学说,以及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黑洞等等。
这一切来的都太突然,让人们觉得相对论神秘莫测,因此在相对论问世头几年,一些人扬言"全世界只有十二个人懂相对论"。
甚至有人说"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懂相对论"。
更有甚者将相对论与"通灵术","招魂术"之类相提并论。
其实相对论并不神秘,它是最脚踏实地的理论,是经历了千百次实践检验的真理,更不是高不可攀的。
相对论应用的几何学并不是普通的欧几里得几何,而是黎曼几何。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非欧几何,它分为罗氏几何与黎氏几何两种。
黎曼从更高的角度统一了三种几何,称为黎曼几何。
在非欧几何里,有很多奇怪的结论。
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度,圆周率也不是3.14等等。
因此在刚出台时,倍受嘲讽,被认为是最无用的理论。
直到在球面几何中发现了它的应用才受到重视。
空间如果不存在物质,时空是平直的,用欧氏几何就足够了。
比如在狭义相对论中应用的,就是四维伪欧几里得空间。
加一个伪字是因为时间坐标前面还有个虚数单位i。
当空间存在物质时,物质与时空相互作用,使时空发生了弯曲,这是就要用非欧几何。
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发现了引力场与引力波都是以光速传播的,否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超距作用。
当光线由恒星发出,遇到大质量天体,光线会重新汇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观测到被天体挡住的恒星。
一般情况下,看到的是个环,被称为爱因斯坦环。
爱因斯坦将场方程应用到宇宙时,发现宇宙不是稳定的,它要么膨胀要么收缩。
当时宇宙学认为,宇宙是无限的,静止的,恒星也是无限的。
于是他不惜修改场方程,加入了一个宇宙项,得到一个稳定解,提出有限无边宇宙模型。
不久哈勃发现著名的哈勃定律,提出了宇宙膨胀学说。
爱因斯坦为此后悔不已,放弃了宇宙项,称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
在以后的研究中,物理学家们惊奇的发现,宇宙何止是在膨胀,简直是在爆炸。
极早期的宇宙分布在极小的尺度内,宇宙学家们需要研究粒子物理的内容来提出更全面的宇宙演化模型,而粒子物理学家需要宇宙学家们的观测结果和理论来丰富和发展粒子物理。
这样,物理学中研究最大和最小的两个目前最活跃的分支: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竟这样相互结合起来。
就像高中物理序言中说的那样,如同一头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被抛弃了,但它的有限无边宇宙模型却是宇宙未来三种可能的命运之一,而且是最有希望的。
近年来宇宙项又被重新重视起来了。
黑洞问题将在今后的文章中讨论。
黑洞与大爆炸虽然是相对论的预言,它们的内容却已经超出了相对论的限制,与量子力学,热力学结合的相当紧密。
今后的理论有希望在这里找到突破口。
(三)相对论的意义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建立以来,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它经受住
了实践和历史的考验,是人们普遍承认的真理。
相对论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人类思想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相对论从逻辑思想上统一了经典物理学,使经典物理学成为一个完美的科学体系。
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统一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两个体系,指出它们都服从狭义相对性原理,都是对洛伦兹变换协变的,牛顿力学只不过是物体在低速运动下很好的近似规律。
广义相对论又在广义协变的基础上,通过等效原理,建立了局域惯性长与普遍参照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所有物理规律的广义协变形式,并建立了广义协变的引力理论,而牛顿引力理论只是它的一级近似。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物理学只限于惯性系数的问题,从逻辑上得到了合理的安排。
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从而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完美的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