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合集下载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采血过程
位置选择
桡动脉位置
选择新生儿手臂桡动脉作为采血 部位,该位置血管较表浅,易于 操作。
定位方法
触摸新生儿手臂桡骨茎突上12cm处,可感受到桡动脉的搏动 。
消毒
消毒范围
在采血部位周围5cm范围内,使用碘 伏或酒精进行消毒。
消毒顺序
先消毒内测,再消毒外侧,最后消毒 指尖。
穿刺和采血
穿刺针选择
观察
密切观察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和肿胀情况,以及手臂活动 是否受限。
新生儿状况的观察
生命体征
监测新生儿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有异常表现,如哭闹、食 欲减退等。
肢体循环
检查新生儿桡动脉穿刺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和肿胀程度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
在采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多次穿刺和过 度用力,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选用较细的穿刺针,以减少创伤 和疼痛。
采血技巧
在消毒部位上轻轻拍打,使血管充 盈,然后迅速、准确地进行穿刺, 抽取适量血液。
注意事项
采血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避免 感染;同时应尽量减少对新生儿的 不良刺激,减轻其疼痛和不适感。
04
采血后的护理
止血和观察
止血
采血后应立即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穿刺部位,并轻轻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目录
• 介绍 • 采血前的准备 • 采血过程 • 采血后的护理 • 安全和注意事项
01
介绍
定义
• 桡动脉采血:桡动脉采血是指通过采集新生儿桡动脉的血液样 本,用于检测新生儿血液中的相关指标,如血糖、血气等。
目的
诊断疾病
评估营养状况

桡动脉抽血

桡动脉抽血

桡动脉抽血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法邓玉英 2009-3新生儿传统检验标本的采集一般抽取外周静脉血或股静脉血~外周静脉血量小~出血慢~对静脉的破坏也大,而股静脉采血难度相对较大~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操作~由于婴儿的哭闹、躁动很容易使针头穿出血管外而导致抽血量不足、血肿的形成或穿刺失败~或因强烈的刺激引起患儿反射性排尿~污染无菌区~甚至造成感染。

对于循环衰竭的危重新生儿因股动脉搏动弱~难以摸到搏动~股静脉穿刺难于成功。

因此在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前提下采用桡动脉抽血~根据桡动脉解剖位臵通过目测定位法抽血~我科自2008年10月起采用目测定位法抽取桡动脉血~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功率高。

一、操作方法:1(抽血车用物准备一次性注射器,根据血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一次性5.5号头皮针~治疗盘、一杰碘~无菌棉签~无菌棉球~一次性胶手套~3M微孔通气胶布~试管若干等。

车下层放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盒及利器盒。

2(定位法1,目测定位法患儿平卧~操作者左手握紧患儿待穿刺侧手~掌面朝上~以拇指固定患儿手掌~其余4指放臵患儿手掌背侧~食指托于腕关节处~使仰伸约30,45?~常规消毒后~右手持5.5号头皮针,连接好注射器,与皮肤呈15,20?,肥胖者进针角度适当加大~约20,30?,~在腕中纹,第二道腕横纹,桡侧1/4处~约为中线与外侧的1/2处为穿刺点进针~穿刺成功后血液会自动涌入头皮针胶管~适当固定~抽取所需血量后拔针~加压止血5,10min。

可用3M微孔通气胶布压住无菌棉球并绕腕部1周按压~不宜过紧~并注意观察该侧手指血运情况~止血后及时放松按压。

2,触摸法:在桡动脉处摸到博动最明显处以15,20?进针抽取所需血量即可。

二、讨论:1(桡动脉解剖特点桡动脉在前臂中远段走行于肱桡肌和桡侧屈腕肌间~在桡骨茎突部远端分为2支,一支于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绕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至手掌深面~末端与尺动脉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一支在鱼际肌表面或穿拇短展肌向下至手掌~与尺动脉末端吻合~形成掌浅弓。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前言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是检测新生儿生命体征、生物化学指标及血气分析的重要操作之一。

正确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可以有效保证采血的质量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操作流程1. 采血前的准备(1)准备所需材料:一次性皮肤消毒棉球、一次性注射器、血管穿刺针、血样管、吸管等。

(2)确定采血部位:新生儿桡动脉位于前臂内侧,是采血的首选部位。

(3)充分沟通:在采血前需要与家属充分沟通,解释采血的目的及过程,并征得家属的同意。

2. 采血操作流程(1)洗手并佩戴手套。

(2)将一次性皮肤消毒棉球沾满酒精,用力擦拭采血部位,以消毒。

(3)在消毒的基础上,再使用碘碘伏消毒。

(4)等待消毒液干燥后,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样。

(5)向家属解释采血的注意事项,让他们在一旁协助。

(6)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3. 采血后的处理(1)将采血用的一次性材料及时丢弃。

(2)观察采血部位是否有出血、渗血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4. 采血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1)采血困难: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的血管较细或血管位置不明显,建议采用热敷或多次尝试,或者考虑其他部位进行采血。

(2)采血后出血:出血不止的情况需要及时用纱布进行包扎,并咨询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3)家属情绪波动:在采血过程中,可能遇到担心或紧张的家属,需要与家属进行沟通,耐心解释,保持稳定的操作状态。

五、评分标准1. 采血操作流程评分(1)消毒操作是否标准:未采取消毒措施或者消毒不到位、不充分的扣分,标准操作得分。

(2)采血技术是否熟练:采血方向、力度、角度是否正确,是否在合适的时间内完成采血操作,评分标准。

(3)采血后的处理是否妥善:是否及时丢弃一次性材料、是否及时处理出血情况等,评分标准。

2. 采血质量评分(1)采血得血量是否满足检测要求:满足检测要求得分,不满足扣分。

(2)采血血样是否污染:未受污染得分,受污染扣分。

3. 安全及沟通评分(1)与家属的沟通是否充分:耐心解释采血的目的及操作流程,家属情绪是否得到平稳得分。

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

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

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目的:通过对新生儿不同采血部位的对照分析,探索更适合于新生儿的采血部位。

方法:选择新生儿科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3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血,并对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率及疼痛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肱动脉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及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桡动脉是适合于新生儿采血的部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患儿穿刺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新生儿;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血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由于新儿科护理人员面对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采血难度较其他临床科室高。

为了探索更加适合新生儿采血部位,本院新生儿科从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了桡动脉采血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治疗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360例患儿,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血管疾病。

随机分为桡动脉组、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

桡动脉组120例,男性76例,女性43例,平均日龄2.98 d,平均体重约2 850 g。

股动脉组120例,男性68例,女性52例,平均日龄3.14 d,平均体重约2 810 g。

肱动脉组120例,男性72例,女性48例,平均日龄3.04 d,平均体重约2 840 g。

3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血工作由一位操作熟练的主管护师负责,以排除操作者技术水平对结果的影响。

1.2.1 桡动脉采血法:将1 ml注射器的针头取下,接6号头皮针。

操作者用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并体会桡动脉的走行、搏动感、位置的深浅和桡动脉的粗细。

常规皮肤消毒后,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45°角进针刺入,针尖斜面向上,见回血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抽取需要量的动脉血,迅速拔出针头,套上橡皮塞送检,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局部至不出血。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安全,室内温度适中。

2. 准备好所需的采血器材,如: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针、消毒棉签、消毒液等。

3. 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包括体重、身高、出生日期等。

二、患儿准备
1. 将患儿放置在舒适的体位,可由一名家长怀抱或平躺。

2. 轻轻安抚患儿,减少其哭闹和挣扎,以便采血操作顺利进行。

三、消毒
1. 对采血部位进行清洗,去除污垢和汗渍。

2. 使用消毒液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足够大,一般消毒直径为5cm以上。

四、定位
1. 确定桡动脉的位置,一般位于前臂掌侧面的远端1/3处。

2. 用手指轻触桡动脉,感受其搏动,以便准确采血。

五、采血
1.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采血针进行采血。

2. 针头刺入皮肤后,迅速沿着动脉走向进针,避免针头在皮肤内过度探查。

3. 当血液进入针筒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签压迫采血部位止血。

六、压迫止血
1. 用消毒棉签轻轻压迫采血部位,持续压迫至少5分钟,避免血液渗出。

2. 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七、后续处理
1.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标记清楚,包括患儿姓名、出生日期、采血时间等信息。

2. 将采集的血液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测。

新生儿桡动脉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效果比较

新生儿桡动脉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效果比较

新生儿桡动脉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效果比较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需要抽取动脉血气标本的新生儿1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肝素液润滑后的1ml注射器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采用5.5号头皮针连1ml注射器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一次性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

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84例,成功率93%,对照组一次性成功67例,成功率76%,观察组标本合格80例,合格率95%,对照组标本合格53例,合格率79%。

2组新生儿无论是一次性成功率,还是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头皮针加注射器方法进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

标签: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比较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危重症的抢救和监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患儿更是制定抢救措施和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动脉采血操作在新生儿病室既普遍又重要。

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动脉搏动弱,穿刺困难,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受到影响,并且专用动脉采血针价格昂贵,且不在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增加家属经济负担。

为了提高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標本合格率,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用5.5号头皮针加1ml注射器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通过临床实践,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0例患儿均为我院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新生儿,其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最大26天,最小10分钟,平均4.6天。

180例均为抽取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

将2012年12月1日至7月1日的90例患儿做为对照组,2012年7月2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90例患儿做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1ml注射器,观察组采用5.5号头皮针加1ml注射器,均采用斜角桡动脉穿刺法,两组均有固定护士操作,患儿性别、病情、体重等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

提高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PPT课件

提高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PPT课件

压迫止血
采血后,用无菌棉球或纱布压迫穿刺 点,避免局部血肿和淤血。
采血顺序
按照规定的采血顺序进行操作,避免 血液污染和浪费。
加强培训与考核
技能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估
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考 核评估,确保采血操作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
经验分享
鼓励医护人员分享采血经验和技巧 ,促进团队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桡动脉搏 动最明显处进行穿刺。
熟练掌握穿刺技巧,保持手法稳定,避免 多次穿刺造成新生儿不必要的痛苦。
在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反应,如有 异常及时处理。
采血后正确处理与护理
采血后立即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避免 局部出血或血肿形成。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对新生儿进行安抚,缓解其紧张情绪。
疼痛与不适
新生儿对疼痛刺激较为敏感,采血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哭闹、挣扎等不适反应。
03
提高采血成功率的方法与策略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首选桡动脉
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触 及和固定,是新生儿采血 的首选部位。
避开静脉和神经
在选择穿刺点时,应注意 避开静脉和神经,以免误 伤。
考虑个体差异
根据新生儿的体重、体表 面积等个体差异,选择合 适的穿刺部位。
9字
关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技术 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评 价,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 供科学依据。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9字
进一步加强新生儿桡动脉采 血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探索 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采 血方法。
9字
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与交流 ,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 和经验,不断完善新生儿桡 动脉采血技术体系。

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经股静脉采血方法比较

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经股静脉采血方法比较

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经股静脉采血方法比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股静脉新生儿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临床上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目前大多医院采用传统的经股静脉穿刺采血法。

我科NICU病房于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对10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了经桡动脉采血和经股静脉采血对比研究,以探讨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NICU病房住院新生儿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10min 至28d,体质量1100~4550g。

其中早产儿64例,足月儿36例。

原发病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等。

随机将100例新生儿分成经桡动脉采血组和经股静脉采血组,每组50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原发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传统的经股静脉采血法在股三角内股动脉表浅,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触及其搏动,与其平行的股静脉在其内侧0.15cm,即为穿刺点。

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呈蛙状,暴露并垫高穿刺侧腹股沟区,左手固定压迫采血侧下肢防止活动,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垂直刺入,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抽吸,见有回血时停止提针,抽取所需血量,拔针后用棉球压迫穿刺部位止血。

1.2.2 经桡动脉采血法患儿体位不限,露出前臂,从桡骨茎突向前臂内侧中线做一水平线,再以此水平线的中点做一垂直平行线,即成一“十”字,于“十”字的交叉点向掌根部约0.5cm于第1腕横纹处或第1~2腕横纹之间,即为进针点。

左手掌托住患儿穿刺侧手背,拇指自然放于其掌心,然后将患儿手掌略抬高并轻轻拉向于手背约40°,使桡动脉相对固定,术者右手持一次性采集针以20°~30°进针,见回血后,立即接上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同时将患儿的手轻轻放平,固定针头,即可采所需血量,采血完毕,用干棉签纵向压迫穿刺点止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步骤
? 拇指按住新生儿的掌 心,绷紧皮肤,局部 皮肤用安尔碘消毒以 选好的穿刺点位中心 ,快速环形消毒,直 径为 4cm~5cm ,消毒 后右手持针,进针角 度以15°左右为宜。
操作步骤
? 持针头斜面全部进入 皮肤以后,以 30°快 速进针,见有动脉血 冲出,左手拇指垫高 针柄15~30°,右手抽 吸,左手固定腕部, 抽出足量血后拔针, 用无菌棉球按压 5分钟 。
注意事项
? 由于桡动脉较静脉滑,因此进针的速度宜 快,为了避免桡动脉滑动,可以让患儿的 手腕尽量向后进行延伸,从而使桡动脉固 定,皮肤绷紧,更容易掌握进针的力度, 采用食指解剖定位是以患儿的食指的外侧 向上与第一掌横纹的相交点。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新方法介绍 动脉
新生儿血标本采集技术
深静脉采血 传统桡动脉采血 桡动脉采血新方法
当传统静脉采血方法遇到新生儿
血速度慢 容易凝血 出血量少 需反复穿刺抽取 这主要由于新生儿静脉血管细小,血管充盈度差等的原因。
传统桡动脉采血方法
? 新生儿仰卧位,手心向上,常规消毒皮肤 及操作者左手示指、中指。
? 用消毒的示、中指沿桡骨骨头摸动脉。中 指置搏动最明显处垂直进针。
? 见回血后固定,抽出足量血后拔针,局部 用无菌棉球按压5min。
传统动脉采血的优缺点
优点 ? 容易采取足够量的血 ? 穿刺方便 ? 较安全。
缺点
? 新生儿血管细小,动脉搏 动弱,不易触及,操作者 通常是平感觉来决定,在 一些特殊情况下(如SARS 患者),需要戴多层手套 采集,定位较为困难。
? 穿刺成功率低,而反复穿 刺容易损伤桡神经。
新方法定位
根据手掌动脉图谱观察到桡动脉与食 指的外侧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采用 食指解剖定位进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脉穿刺定位。
操作步骤
? 桡动脉穿刺时将患儿 平卧于新生儿辐射台 或暖箱内,用一次性 5.5号头皮针在尾部接 一次性注射器。
操作步骤
? 将新生儿的左右手指 平伸于掌心,给患儿 的食指外侧与掌横纹 相交处作为穿刺点。 将操作者的左手食指 垫在新生儿右手腕部 下方,使手指伸抑约 4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