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_以贵州茅台为例
11-贵州茅台股利政策及投资价值

案例正文:贵州茅台股利政策及投资价值1摘要:2012年以来,管理层加大了对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规范。
A股市场“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在2011年年报中抛出了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97元(含税)的分红预案,创下A股分红史上每股分红的最高纪录。
本案例描述了8个不同背景的贵州茅台中小股东对公司现金股利的高与低、完善现金股利政策的不同建议、反对现金股利的理由、近5年来贵州茅台惜股如金的原因分析及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等不同观点的交锋和困惑。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金股利;股利支付率;股息率;股东财富0引言2012年4月11日,贵州茅台公布2011年财务报告,作为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2011年实现净利润为87.63亿元、每股收益为8.44元,同时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97元(含税),共计派发股利41.496亿元。
贵州茅台的现金股利政策真的很“牛”吗?现行的股利政策是使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最佳方案吗?LCF女士是NCEPU大学财务学教授,一直对贵州茅台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长期持有它的股票,更重要是是贵州茅台是一个具有强大定价权的消费类公司,2001年上市以来股价上涨了30多倍,多年来保持着快速而稳定的增长,这样的公司是进行投资研究的经典案例,是进行商业观察的好样本。
然而,4月11日贵州茅台公布2011年利润分配预案的当天,在上证指数上涨0.13%的条件下,贵州茅台的股价只是应声小涨了0.36%,让LCF女士备感“寒意”,开始担心贵州茅台高增长神话是否会即将终结。
LCF女士早早就计划了要参加2011年度贵州茅台董事会及股东大会。
为了在股东大会上提出建设性的建议,LCF女士组织了一次有关贵州茅台股利政策的研讨会。
会议集中讨论的内容是贵州茅台现金股利水平的恰当性、股利的形式、1.本案例由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龙成凤、罗国亮以贵州茅台相关的公告、公开报道、相关研讨会议内容为依据撰写而成,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以贵州茅台为例

股 利 分 配政 策研 究
— —
以贵州茅 台为例
廖妍姣
摘 要 :本文对贵州茅台的股利分 配政策进行 了分析。首先从 盈利能力、偿债 能力 、 自由现金流量等 3个方面分析贵 州茅台连续 多年 高派现金股利的原 因;然后 ,从投资机会 、信 号传递理论对贵 州茅 台的股利分配政 策做 深层剖析 ;最后得 出相 关结论。 关键词 :贵 州茅 台;股利政 策;现金股利
一
年 来 的股 利 分 配 政 策 。
1 、盈 利 能 力
分配 高额的现金股利是公 司高盈利 的体现 。表 2 所示 ,贵州 茅台的 持续增长与持续盈 利为其 积累 了大量资 金。货币资 金从 2 0 0 1 年的 1 9 . 5 6 亿元激增至 2 0 1 2 年的 2 2 0 .6 2 亿元 ; 2 0 1 2年营业 收人 达 2 6 4 .5 5亿 元; 未分配利润则从 0 .7 8 亿元上升至 2 8 7亿元 ;近年来 营业 利润率均 保持在 6 0 %以上 , 2 0 1 2 年甚 至超过 了 7 0 % ;5年来 净资产 收益率 也均 保 持在 3 0 % 以上 , 2 0 1 2 年高达 3 9 % 。由此可见 ,贵 州茅台 的良好业绩 为其 高股利分配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对贵州茅台的高股利政策做出评价

对贵州茅台的高股利政策做出评价贵州茅台是中国最著名的白酒品牌之一,其高股利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该政策是指公司每年向股东分配高额的股利,以回报他们的投资。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在我看来,贵州茅台的高股利政策有其优点和缺点,需要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贵州茅台的高股利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由于股利是投资者投资的回报,因此高股利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特别是那些寻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贵州茅台的股票来获得高额的股利收益,从而增加他们的财富。
此外,高股利政策还可以提高公司的声誉和知名度,进一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其次,贵州茅台的高股利政策可以增加公司的市值。
由于高股利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因此公司的市值也会随之增加。
这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可以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和资本实力,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发展。
此外,高股利政策还可以提高公司的股价,从而增加股东的财富。
然而,贵州茅台的高股利政策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高股利政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
由于高股利政策需要公司支付大量的股利,因此公司的现金流可能会受到影响。
如果公司的现金流不足,就可能会导致公司无法按时支付股利,从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其次,高股利政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由于高股利政策需要公司支付大量的股利,因此公司可能会缺乏足够的资金来进行长期的投资和发展。
这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综上所述,贵州茅台的高股利政策有其优点和缺点。
尽管高股利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增加公司的市值,但也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和长期发展。
因此,公司应该在制定股利政策时进行综合考虑,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分析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分析摘要:近年来,监管层大力倡导上市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越来越多公司正不断加大现金分红比例。
其中,贵州茅台常年稳定派现,并凭借慷慨的每股派现金额,多年蝉联“派现王”。
本文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其现金股利政策的财务支撑,并结合股权结构、投资状况、股票回购与信号理论,探索贵州茅台能够长期坚持“高分红”的动因。
关键词:现金股利;贵州茅台;案例研究一、贵州茅台的现金股利政策资料来源:根据贵州茅台历年年报数据整理所得贵州茅台自01年上市以来每年发放现金股利,股利支付水平稳步增长,与同行业公司相比,贵州茅台发放的每股现金股利十分突出。
从由表可见中也可以看出,贵州茅台近年来分配的现金股利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3元,此后一直增长,2011年每股派现3.997元,一举成为A股史上最高的现金分红方案。
2012年每股现金股利更是高达6.419元,创下最高纪录。
2013、2014年也继续延续现金股利排名第一的地位。
从股利支付率来看,2001-2014年14年间除了少数的两三年股利支付率在20%以下外,其他年份股利支付率都接近或超过30%,2012年股利支付率达到最高值50.08%。
即使在白酒行业整体不景气的2013年,股利支付率也没有低于30%。
二、贵州茅台股利政策的财务支撑(一)盈利能力分析。
分配高额的现金股利是公司高盈利的体现,贵州茅台的持续增长与持续盈利为其积累了大量资金。
贵州茅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销售净利率持续增长。
近年来营业利润率均保持在60%以上,2012年甚至达到71%,2013年、2014年分别为70%、69%。
5年来净资产收益率稳定在30%以上,2012年最高为45%。
总资产报酬率也稳定在30%以上。
由此可见,贵州茅台的良好业绩为其高股利分配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股收益也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每股收益达到13.44元,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历年来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大多高于当年的每股收益,保证了其良好的盈利质量。
五粮液和贵州茅台股利政策对比分析

五粮液和贵州茅台股利政策对比分析五粮液和贵州茅台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其酿造历史悠久,产品质量卓越。
作为上市公司,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的股利政策备受投资者关注。
本文将分别对比分析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的股利政策,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股利政策背景五粮液和贵州茅台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品牌,均上市多年。
五粮液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贵州茅台则于2001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酿酒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较高的利润率,这也使得投资者对于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的股利政策关心度较高。
二、分红政策比较1. 五粮液的股利政策五粮液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股利政策。
根据五粮液年报数据,其每股股利稳定分配,上市公司连续多年实施稳定增长型股利政策。
自2015年起,五粮液股利持续增长,每股股利由2015年的4.5元增加到2019年的9.2元,五年间增长了104.4%。
公司经常将其稳定的现金流转化为股东权益的正向回报,积极回报投资者。
五粮液的高股息率一直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2. 贵州茅台的股利政策贵州茅台的股利政策相较于五粮液具有一定的差异。
过去几年,贵州茅台的股利政策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分配。
然而,与五粮液相比,贵州茅台的每股股利增幅相对较低。
根据贵州茅台的年报数据,自2015年起,每股股利从2015年的9元增加到2019年的17元,五年间的增幅仅为88.9%。
相比之下,五粮液的股利增幅更大。
贵州茅台的较低股息率可能使得一部分投资者对其股利政策感到不满。
三、股利政策的原因分析1. 企业发展战略差异五粮液和贵州茅台在企业发展战略上有所不同,这也影响了它们的股利政策。
五粮液追求稳定增长,并通过稳定的股利政策吸引投资者,维护股东权益。
贵州茅台则更加注重控制风险,保持稳定盈利能力,并将一部分利润用于企业发展。
两者在企业发展战略上的差异导致了其股利政策的差异。
2. 利润分配考虑除了企业发展战略差异外,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的利润分配情况也可能影响其股利政策。
贵州茅台股利分配政策

浅析贵州茅台股利分配政策摘要:贵州茅台的是a股市上百元股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股,这不仅是企业经济价值的体现,同时也与公司实施正确的股利政策有关。
公司重视投资关系的管理,在满足扩张的投资需求后,发放高额现金股利回报股东,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金股利公司简介2001年7月31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价每股 31.39 元。
贵州茅台是国内著名的白酒生产企业,其主导产品贵州茅台酒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率先走向世界的代表。
近年来,贵州茅台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资本市场上贵州茅台的股价、高派现成为派现王。
在产品市场上,茅台酒的价格让人们惊讶。
2011年的贵州茅台的股利分配预案显示,每10股拟派发红利3997元,股利支出高达41.5亿元,贵州茅台成为2011年的分红王。
贵州茅台创下每股分红纪录,不仅体现了自身的实力,也反映出白酒行业是业绩与现金流俱佳的板块。
自上市以来,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贵州茅台的高增长与持续盈利为其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货币资金从2001年的19.5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2.55亿元;未分配利润则从2001年的0.78亿元增加到 199.37亿元。
净资产收益率近年来保持在30%左右,2011年高达35.06%,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销售净利率成逐步上升趋势,2011年维持在50%以上。
贵州茅台自上市以来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多资金多利润条件下,资金用来干什么?投资和发放股利是公司的自然选择。
公司的资金先用于投资。
公司正处于增长期,需大量资金进行项目投资。
但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远远小于其实现的利润,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投入新的项目建设的25亿元仅占公司未分配利润总额的1/5左右,对外投资尤其是股权投资也很少。
可见,公司进行投资后仍剩余大量资金,未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账面上的富足是高股利分配成为必然的选择。
公司的资金在满足了主营业务投资之后,如果没有发现能给股东带来高额回报的项目,公司的剩余将通过股利分配的方式,回馈股东,与股东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这将有助于改善与股东的关系。
贵州茅台股权激励机制

贵州茅台股权激励机制一、引言贵州茅台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其股权激励机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贵州茅台的股权激励机制的背景、目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背景贵州茅台作为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其市值一度高达万亿级别。
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贵州茅台的股价开始下跌,市值也开始缩水。
为了稳定公司的股价和提高员工积极性,贵州茅台开始了股权激励计划。
三、目的1. 提高员工积极性: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让员工有更大的利益关联,从而提高他们对公司业绩和发展的积极性。
2. 稳定公司股价:通过向员工发放期权或限制性股票等方式,增加对公司流通股份的需求,从而帮助稳定公司的股价。
3. 吸引优秀人才:通过给予优秀人才更多的利益关联,吸引他们加入公司并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设计贵州茅台的股权激励计划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期权计划:通过向员工发放期权,让他们在未来某个时间内以优惠价格购买公司股票。
2. 限制性股票计划:通过向员工发放限制性股票,让他们在未来某个时间内以特定条件获得公司股份。
3. 股票期权计划:通过向员工发放股票期权,让他们在未来某个时间内以特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
五、实施贵州茅台的股权激励计划主要是针对高管和核心员工。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 期权计划:公司会根据员工的职位和业绩等因素,给予不同数量和价格的期权。
当员工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行使期权购买公司股票。
2. 限制性股票计划:公司会根据员工的职位和业绩等因素,给予不同数量的限制性股票。
当员工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公司股份。
3. 股票期权计划:公司会根据员工的职位和业绩等因素,给予不同数量和价格的股票期权。
当员工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以特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
六、总结贵州茅台的股权激励计划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稳定公司股价和吸引优秀人才。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设计、公正分配和透明公开等方面,避免引起员工不满和市场质疑。
11-贵州茅台股利政策及投资价值

案例正文:贵州茅台股利政策及投资价值1摘要:2012年以来,管理层加大了对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规范。
A股市场“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在2011年年报中抛出了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97元(含税)的分红预案,创下A股分红史上每股分红的最高纪录。
本案例描述了8个不同背景的贵州茅台中小股东对公司现金股利的高与低、完善现金股利政策的不同建议、反对现金股利的理由、近5年来贵州茅台惜股如金的原因分析及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等不同观点的交锋和困惑。
关键词:股利政策;现金股利;股利支付率;股息率;股东财富0引言2012年4月11日,贵州茅台公布2011年财务报告,作为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2011年实现净利润为87.63亿元、每股收益为8.44元,同时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97元(含税),共计派发股利41.496亿元。
贵州茅台的现金股利政策真的很“牛”吗?现行的股利政策是使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最佳方案吗?LCF女士是NCEPU大学财务学教授,一直对贵州茅台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长期持有它的股票,更重要是是贵州茅台是一个具有强大定价权的消费类公司,2001年上市以来股价上涨了30多倍,多年来保持着快速而稳定的增长,这样的公司是进行投资研究的经典案例,是进行商业观察的好样本。
然而,4月11日贵州茅台公布2011年利润分配预案的当天,在上证指数上涨0.13%的条件下,贵州茅台的股价只是应声小涨了0.36%,让LCF女士备感“寒意”,开始担心贵州茅台高增长神话是否会即将终结。
LCF女士早早就计划了要参加2011年度贵州茅台董事会及股东大会。
为了在股东大会上提出建设性的建议,LCF女士组织了一次有关贵州茅台股利政策的研讨会。
会议集中讨论的内容是贵州茅台现金股利水平的恰当性、股利的形式、1.本案例由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龙成凤、罗国亮以贵州茅台相关的公告、公开报道、相关研讨会议内容为依据撰写而成,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库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以贵州茅台为例◎文/许 云 赵 娣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贵州茅台异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通过迎合理论和代理理论分析贵州茅台派发高股利的真正动机。
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主要并不在于传递某种信号,或是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间代理问题,更主要的是与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集中度有关,现金股利更多的是被大股东用作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或“套现”的工具。
关键词:股利政策;迎合理论;代理理论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1961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了股利无关论,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完备资本市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1.没有税收。
2.没有破产成本。
3.负债对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决策没有影响。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以上假设,当放松这些假设时,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不再无关,从而出现了股利相关论。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股利政策的研究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过程。
然而,由于西方理论所提出的假设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不具备,再加上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及其发放动机存在着差异性。
以A股市场为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二十余年里,累计已实现现金分红总额为16050亿元。
然而,20年来沪深两市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在内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3.7万亿元,比较二者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占融资总额的比例仅为43.3%。
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以现金股利为主,它的分配水平呈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总体分配金额不高,平均为每股分配现金0.16元,中位数为每股0.1元;2.各公司间的差别较大,每股现金股利最大值达到3.997元人民币,而最小的只有0.0035元,相差1142倍;3.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受政策影响较大。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治理模式以及制度背景:股权相对集中,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股独大”,外部的法律及市场发育较差,监督机制弱化,缺乏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可能主要并不在于传递某种信号,或是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间代理问题,更主要的可能是与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集中度有关,现金股利更多的是被大股东用作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或“套现”的工具。
本文旨在探究贵州茅台异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通过迎合理论和代理理论分析贵州茅台派发高股利的真正动机。
二、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贵州茅台”)股利政策分析(一)迎合理论分析2012年12月9日,网上有网友爆出贵州茅台含有塑化剂,引起一片哗然。
受此影响,茅台10日停牌,11日复牌,开盘报198.50元,跌0.15%,开盘后一分钟股价急速拉升,并重上200元,涨幅超过1%。
贵州茅台的高股价在沪深两市一直是一枝独秀,公司2001年8月27日上市,发行价为31.39元/股,在之后的11年时间内,公司的股价从最初的开盘价34.51元/股一路走高,在2012年7月16日达到峰值266.08元/股。
根据统计显示,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少发或者不发股利所不同的是,贵州茅台自2002年度至2012年度,实现净利润合计292.05亿元,公司同时期的分红总额为110.2亿元,股利支付率为37.74%。
贵州茅台采取的是稳定增长型股利政策,每年发放现金股利,且股利支付水平稳步增长,与同行业相比,贵州茅台的每股现金股利十分突出。
那么根据Baker和Wurgle的股利迎合理论,贵州茅台的高股利是否与公司的高股价有关呢?事实上,公司发放股利越多,对股东和潜在投资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也就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公司声誉。
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会更多的买进公司的股票,从而促使股价上升,公司股票的价格越高,对公司吸引投资以及再融资就越有利。
另一方面,过高的股利分配政策,会使公司的留存收益减少,从而影响公司未来收益和股东收益。
因此,公司在发放股利时应当做好发放股利和再投资之间的权衡取舍。
统计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在近5年整体上保持着超出行业水平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盈利能力,这给投资者传达了公司发展势头猛进的利好信息。
另外,公司的每股收益为行业水平的17.36倍,位居整个行业的第一位。
为了迎合投资者的期望,公司倾向于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
(二)代理理论分析原红旗(2001)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分析时,认为在国外股利政策是控制代理成本的一种工具,但是在中国现行股利政策恰好是代理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产物。
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股利形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贵州茅台的股权结构是否存在上述代理问题呢?通过对目前贵州茅台股权结构的研究发现,茅台实现了股票的全流通,消除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的不平等,避免出现非流通股股东为套现而大肆派现的情况发生。
但是它的股权相对集中,国有法人股东仍旧是控股股东,对企业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由于我国监督机制的亟待完善,对于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还存在不足,对于股票的散户持有者而言,他们购买股票更加关注股票的溢价能力,比较容易忽略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而且,贵州茅台的高股价也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它分配的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大部分都流向了大股东,成为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渠道。
62015.01Jan.20157案例库三、结论本文通过运用股利迎合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分析了贵州茅台上市以来近似“疯狂”的股利分配政策。
认为投资者对于现金股利的趋之若鹜,促使公司发放更多的现金股利;同时,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也很有可能是贵州茅台大肆派发股利的动机之一。
这两者都要引起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共同关注,防止股利成为公司利益输送的工具。
参考文献:我国企业并购价格制定策略——基于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分析◎文/赵 晨[1] Baker,Malcolm and Jeffrey Wurgler,2004a,A Catering Theory of Dividends,Journal of Finance 59,1125-1165.[2]熊德华,刘力.g 股利支付决策与迎合理论——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7(05).[3]饶育蕾,贺曦,李湘平.股利折价与迎合: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证据.管理工程学报,2008(01).[4]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财经研究,2001(03).[5]李杰.贵州茅台股利分配政策分析.东方企业文化,2011(12).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摘 要:并购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随着并购活动的升温,业内人士的眼球逐渐转向了并购活动。
并购定价作为并购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日渐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主题。
并购价格的制定关系着并购交易的成本,进而对并购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我国企业并购价格制定策略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浅析并购价格的初步划定,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以及并购价格的最终确定,以期能探索出并购定价的策略,促进我国企业并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并购;定价策略;招商银行;永隆银行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发展,我国经济与国际的联系日益密切。
并购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国企业并购事件也逐日升温,越来越多。
而并购价格作为并购活动的核心内容,对于并购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对于我国企业并购价格制定策略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我国企业并购的良性发展。
本文从并购定价策略的理论入手,讨论了并购价格上下限的初步划定、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以及确定最终并购价格的策略,最后分析了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探索其并购活动的定价策略。
一、理论基础背景(一)并购价格上下限的初步划定企业作为市场上的理性主体,其任何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取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利益,因而并购双方对于并购价格都有一个自身所能接受的上下限。
并购价格上限即为并购方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该价格不会高于并购方从并购活动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
并购价格上限=并购协同价格-并购产生的交易费用。
并购价格下限即为被并购方所能接受的最低价格,也是被并购方在并购活动中所能获取经济利益的临界值。
并购价格下限=被并购方的内在价值+并购产生的交易费用。
(二)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目前,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常用的方法有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三种。
本文采用收益法下的现金流折现模型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取决于未来的收益能力,而未来的收益能力则表现为未来现金流量。
现金流折现模型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利率折现,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更加合理的体现出被并购企业的价值。
现金流折现模型下,目标企业的价值公式如下:V P t=1n=∑-L +△CFt S (1+r)t (1+r)n其中,V P 为被并购企业的价值,△CF t 为第t 年被并购企业的预计现金流量,r 为折现率,S 为被并购企业终值,n 为现金流量预计期,L 为被并购企业当前的负债。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优势在于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因而更加的客观准确;不足之处在于折现率等的难以确定,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
事实上,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本身就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工作,是评估人员根据数字和自身的经验做出的一种主观预测。
并购的双方都希望通过并购活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因此并购方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获得尽量多且质量尽可能高的资产,被并购方希望卖出尽可能高的价格。
对于并购双方的矛盾,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对目标企业做出客观的价值评估,为最终并购价格的确定提供参考。
因此,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影响并购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三)确定最终并购价格的策略在划定并购价格上下限和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基础上,确定最终并购价格的方法主要有协议定价策略、要约收购定价策略和竞拍定价策略三种。
1.协议定价策略所谓协议定价策略指的是并购双方在并购价格上下限的范围内,各自给出意愿的价格,并就价格进行协商,努力寻求一个折衷的平衡点,其实质是一场博弈,在并购案例中被普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