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8

合集下载

金工实习实验报告(8篇)

金工实习实验报告(8篇)

金工实习实验报告(8篇)金工实习实验报告1《金工实习(一)》实验报告学习中心:江苏徐州丰县奥鹏层次:高中起点专科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年级:年春/秋季学号:学生姓名:胡贺1.请简述根据所起的作用不同,切削运动可分为哪两种运动。

答:切削运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主运动是提供切削可能性的运动。

在切削过程中,运动速度最高消耗机床动力最大。

进给运动是提供继续切削可能性的运动。

2.请简述卧式铣床的组成及其作用。

答:组成:床身、主轴、纵向工作台、转台、横向工作台、升降台、横梁和底座等组成。

作用:床身是铣床的基础零件,用于支撑和连接铣床各部件。

床身的内部装有传动机构。

底座用于支撑床身,并与地基连接。

3.请简述牛头刨床的组成及作用。

答:组成:床身、滑枕、刀架、横梁、、工作台、底座。

作用:床身用于支撑和连接刨床各部件、其顶部水平导轨供滑枕作往复运动用。

滑枕带动刨刀作往复直线运到。

刀架滑枕前端安装刨刀的部分。

横梁可沿床身前侧垂直导轨上下移动。

工作台用于安装夹具和工作。

4.刨床主运动是什么?答:刨床主运动是滑枕带动刨刀的反复运动为主运动。

5.平面磨床的组成及其作用有哪些?答:组成:平面磨庆由床身、工作台、立柱、磨头、电气操作板组成。

作用:磨头:砂轮装在磨头上,砂轮可高速旋转,磨头可沿庆身后部横向导轨作横向及前后移动或进给。

磨头还可沿立柱上的垂直导轨作垂向及上下移动或进给。

工作台安装在床身水平纵向导轨上由液压传动实现工作台的纵向及左右往复移动。

工作台移动的速度可根据磨削加工的需要进行无级调速工作台装有电磁吸盘。

用以装夹钢、铸造铁等磁性工件。

6.外圆磨床的组成及其作用有哪些?答:组成:万能外圆磨床由床身、工作台、工件头架、尾座、砂轮架、电器操作板等组成。

作用:砂轮架:砂轮装在砂轮架上。

砂轮由单独电机驱动高速旋转。

砂轮架可沿床身后部横向导轨作横向及前后移动或进给。

工作台:工作台有上下两层。

下层带动整个工作台沿床身水平纵向导轨作纵向及左右移动。

实验8移位寄存器实验报告

实验8移位寄存器实验报告

实验8移位寄存器实验报告移位寄存器实验报告(⼀)实验原理移位寄存器是⽤来寄存⼆进制数字信息并且能进⾏信息移位的时序逻辑电路。

根据移位寄存器存取信息的⽅式可分为串⼊串出、串⼊并出、并⼊串出、并⼊并出4种形式。

74194是⼀种典型的中规模集成移位寄存器,由4个RS 触发器和⼀些门电路构成的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

该移位寄存器有左移,右移、并⾏输⼊数据,保持及异步清零等5种功能。

有如下功能表 CLRN CLK S1 S0 × × × × 1 1 0 11 00 0 ⼯作状态 0 × 清零 1 0 保持1 ↑并⾏置数,Q 为ABCD 1↑串⾏右移,移⼊数据位为SRS11↑串⾏左移,移⼊数据位为SLS11↑保持(⼆)实验框图时钟脉冲输⼊串⾏输⼊并⾏输⼊ABCD清零输⼊模式控制输⼊并⾏输出QA 、QB 、QC 、QD74194移位寄存器(三)实验内容1.按如下电路图连接电路⼗个输⼊端,四个输出端,主体为74194.2.波形图参数设置:End time:2us Grid size:100ns波形说明:clk:时钟信号; clrn:置0s1s0:模式控制端 sl_r:串⾏输⼊端abcd:并⾏输⼊ qabcd:并⾏输出结论:clrn优先级最⾼,且低有效⾼⽆效;s1s0模式控制,01右移,10左移,00保持,11置数重载;sl_r控制左移之后空位补0或补1。

3.数码管显⽰移位(1)电路图(2)下载验证管脚分配:a,b,c,d:86,87,88,89 bsg[3..0]:99,100,101,102 clk:122 clk0:125 clrn:95 q[6..0]:51,49,48,47,46,44,43 s0,s1:73,72sl_r:82,83结论:下载结果与仿真结果⼀致,下载正确。

种子实验报告8篇

种子实验报告8篇

种子实验报告种子实验报告8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种子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子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三、实验过程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

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五、感想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

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

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种子实验报告2一、做实验1.材料工具(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

实验报告 (8)

实验报告 (8)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弗兰克-赫兹实验实验内容:测汞的第一激发电位(测I P—V G2K曲线,由曲线确定第一激发电位),测6—8个峰。

测两条曲线,上升一条,下降一条,分别有峰间距求汞的第一激发电位。

实验步骤:1、如下图所示连接好仪器。

2、将V f,V G1K,V G2P,V G2K的旋钮调到最小。

将温度调到设定值,打开温控电源,加温指示灯on亮(绿色),到设定温度off指示灯(红色),红灯亮过一次即可做实验。

3、打开仪器开关,根据炉上的标签设定各个电压值,实验时调节至“手动”档。

选择适当的电表量程。

4、旋动V G2K旋钮,观察I P 的变化,若在0~50V之间出现了电流超量程,则应更换电表量程;若产生电力击穿,立即将加速电压调到0,调整灯丝电压。

若没有出现以上情况,可以测量曲线。

5、记录下两条V G2K和I P的对应数值,一条上升,一条下降。

在记录时尽量将峰值记录到。

注意:在记录时,保持V G2K单方向变化,由于仪器的不精确,记录下的电表值应为瞬间值,而不是等待电表稳定时的读数。

数据处理:1、上升曲线用Origin 作图得:02040由上升曲线测得第一激发电位为5.07V 2、下降曲线:根据以上数据用Origin作图得:102030在图中找出峰值的数据:由下降曲线测得第一激发电位为:5.01V所以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为(5.07+5.01)/2=5.04V 误差:(5.04-4.9)/4.9=2.9%结果分析:计算所得的结果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差别不是很大。

误差产生的原因:1、本实验所用的仪器本身比较老,采用的指针电表引起的误差 较大。

2、读数时由于要读瞬间的最大值,人的眼力和反映速度也会引 起实验误差。

思考题:1、灯丝电压的大小对I P—V G2K曲线有何影响?答:灯丝电压的大小对I P—V G2K曲线的分辨率和精确度都有影响因为灯丝电压的高低,确定了阴极的工作温度,按照热电子发射的规律,影响阴极热电子的发射能力。

实验八(实验考核)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八(实验考核) 实验报告模板
key()interrupt 0 {P32=!P32;}
void delay_ms(uint x)
{
uint i,j;
for(i=x;i>0;i--)
for(j=114;j>0;j--);
}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i;
IT0=1;
EX0=1;
EA=1;
while(1)
{
if(P32==0)
六、实验小结
更灵活地运用单片机来控制步进电动机。更深层地了解了c语言的运用.本次的实验将会为我将来的工作敲响警钟。我们已经步入大四,在将来的工作中仅仅靠书本里的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学生时代的我们对一些东西虽然知道该怎么做,但是就是老出问题,自己又解决不了。所以我们要通过实践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我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是不是真理,唯有通过我们以后的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电路原理图
程序:
#include <reg52.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P32=P3^2; //设置P3.2口为正反转按键
unsigned char code f_rotation[8]={0x09,0x01,0x03,0x02,0x06,0x04,0x0C,0x08};
三、实验设备介绍
1、IBM PC机一台;
2、DP-51PRO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一台;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请对考核实验拟采取的程序方法进行分析,绘制相应的电路原理图、写出接线步骤,写出实验程序。
接线步骤:安装C10区JP接口上的短路帽,将C10区的J41接口与A2区J61接口的P10-P13对应相连,将P3.2口与按键的SW1相连。

实验八实验报告电工学

实验八实验报告电工学

中山大学电工原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S U N Y A T-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院(系):移动信息工程学号:审批专业:软件工程实验人:实验题目:实验九: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以及幅频特性等)的测试方法。

3. 进一步熟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二、预习思考题1.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

假设:3DG6 的β=100,Rb2=20KΩ,Rb1=60KΩ,RC=2KΩ,RL=2KΩ。

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增益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2、阅读实验附录中有关示波器的使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简介以及放大电路干扰和自激振荡消除的内容。

3、能否用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晶体管的VBE?为什么实验中要采用测VB、VE,再间接算出VBE的方法?答:一般的电压表直接测不准,会引起电路参数变化,因为电表直接接在输入端,形成额外的输入信号。

而测UB、UE时,电压表的一端是接地的,不容易形成额外输入。

4、怎样测量Rb1阻值?答: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

5、当调节偏置电阻Rb1,使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出现饱和或截止失真时,晶体管的管压降VCE怎样变化?答:饱和失真时Uce减小Ic增大,截止失真时Uce增大Ic减小。

6、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有否影响?改变外接电阻RL对输出电阻RO有否影响?答:因为Ri≈Rbe‖Rb1‖Rb2;Ro≈Rc,所以对输入电阻有影响对输出电阻吴影响。

7、在测试AV,Ri和RO时怎样选择输入信号的大小和频率?为什么信号频率一般选1KHz,而不选100KHz 或更高?答:应该选Ui=10mv作用f=1KHZ左右,因为,试验电路为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阻容耦合单管放大电路的下限频率fL越小电路的低频响应越好,所以采用1KHZ而不用更高的8.单管共射级放大电路测试中,如果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中任一仪器的二个测试端子接线换位,将会出现什么问题?答:对于函数信号发生器:如果有波形输出,例如正弦波,则在示波器端的显示是反相。

实验报告8:机械手抓取机构气压回路连接与操作实验

实验报告8:机械手抓取机构气压回路连接与操作实验

液压与气压传动——
机械手抓取机构气压回路连接与操作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典型气动系统——机械手抓取机构气压回路连接与操作实验,掌握气压元件在气动控制回路中的应用,了解连续往复动作回路的组成及性能。

能利用现有气压元件拟订其他方案,并进行比较。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图所示为机械手抓取机构示意图,工作要求为:按下按钮,活塞杆伸出,机械手将工件抓取;松开按钮,活塞杆收回,机械手将工件松开。

试根据要求,设计机械手抓取机构的气压控制回路。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元件的选择
(1)气源装置的选择;(2)执行元件的选择;(3)控制元件的选择。

2.回路设计
(1)省去不必要的元件,以简化系统结构。

(2)保证工作循环中的每个动作安全、可靠,无相互干扰。

(3)使系统经济、合理,便于维修与检验。

(4)采用标准元件,以减少自行设计的专用件。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

(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指针及其应用
班级:
学生姓名:李林
学号:2014106010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指针的概念
2、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使用指针操作数组元素的方法
4、掌握使用指针操作字符串的方法
二、知识要点
1、变量的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的概念
2、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
3、简单变量的指针及指向简单变量的指针变量的定义、赋值及使用
4、数组的指针及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的定义、赋值及使用
5、字符串的指针及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的定义、赋值及使用
三、实验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完成)
1、写出一个C语句,使得指针变量u指向变量x:
2、写出一个C语句,输出“指针变量p指向的整型变量”的值:
3、把“指针变量u所指向的变量”的值变为40,其语句是:
4、定义三个变量,其中x1是整型变量;y1、y2是指向整数的指针变量:
5、若有语句:char t[20]= “abcdefgh”,*p;则使p指向字符串的第一个
字符的语句是:
四、实验内容(以下题目要求使用指针方法完成)
1、已知一个整数数组x[4],它的各元素值分别为3、11、8和22。

使用指针表
示法编程序,求该数组各元素之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x[4]={3,11,8,22};
int *p=&x,ji=1,i;
for(i=0;i<4;i++)
{
ji=ji*(*p);
p++;
}
printf("%d\n",ji);
return 0;
}
2、编写程序,输入10个整数至一数组,将其中最小的数与第一个数对调,把
最大的数与最后一个数对调。

(要求输出对调前后的数组)#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void ha(int *p,int n)
{
int i;
for(i=0; i<n; i++)
scanf("%d",&*(p+i));
}
void na(int *p,int n)
{
int i,*x,*y;
x=y=p;
for(i=1; i<n; i++)
{
if(*x<*(p+i)) x=p+i;
if(*y>*(p+i)) y=p+i;
}
i=*y;
*y=*p;
*p=i;
i=*x;
*x=*(p+n-1);
*(p+n-1)=i;
}
void se(int *p,int n)
{
int i;
for(i=0; i<n; i++)
printf("%d ",*(p+i));
}
void main()
{
int a[10];
printf("请用空格分隔输入的数字\n"); ha(a,10);
na(a,10);
se(a,10);
printf("\n");
}
3、编写程序,复制一个字符串到字符数组x中,要求在复制时删除其中的数字
字符。

输出x数组。

(x数组中不能含有数字字符)#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void mystrcpy(char *a,char *b,char *c)
{
int i;
for(i=0;i<100;i++)
{
if((*a>='0')&&(*a<='9'))
{
*c=*a;
}
else
*b=*a;
a++;
b++;
c++;
}
}
int main()
{
char a[100],b[100],c[100];
gets(a);
mystrcpy(a,b,c);
puts(b);
return 0;
}
4、编写参数为指针变量的函数del,功能是删除字符串中的*号。

要求在主函
数中定义数组a,b,输入字符串给数组a,调用del删除*号后存放在数组b 中,输出b数组。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void del(char s1[100],char s2[100])
{
char *p,*q;
gets(s1);
p=s1;
q=s2;
while(*p!='\0')
{
if(*p!='*')
{
*q=*p;
q++;
}
p++;
}
}
int main()
{
char s1[100],s2[100];
del(s1,s2);
puts(s2);
return 0;
}
5、编写参数为指针变量的函数,功能是将数组元素按输入顺序逆置存放,要
求在主函数中输入数组元素的值,在主函数中输出逆置后的数组。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void she(char s1[100],char s2[100]) {
char *p,*q,*h;
gets(s1);
h=p=s1;
q=s2;
while(*p!='\0')
{
p++;
}
while(p!=h)
{
*q=*(p-1);
q++;
p--;
}
puts(s2);
}
int main()
{
char s1[100],s2[100];
she(s1,s2);
return 0;
}
6、编写参数为指针变量的函数fun,功能是交换两个数组中的对应元素。

已知
数组a元素值分别为10,20,30,40,数组b元素值分别为1,2,3,4,要求在主函数中输出交换后的a和b数组。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void fun(int a[4],int b[4])
{
int *p,*q,*h,i;
int c[4];
p=a;
q=b;
h=c;
for(i=0;i<4;i++)
{
*(h+i)=*(p+i);
*(p+i)=*(q+i);
*(q+i)=*(h+i);
}
for(i=0;i<4;i++)
{
printf("%d",a[i]);
}
printf("\n");
for(i=0;i<4;i++)
{
printf("%d",b[i]);
}
}
int main()
{
int a[4]={10,20,30,40},b[4]={1,2,3,4};
fun(a,b);
return 0;
}
7、利用动态内存分配的方法,输入一个班的学生某门功课的成绩,人数由用户指定,输出全班平均分以及最高分和最低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int i,num,count=0,ave,max=0,min=0;
printf("请输入人数:\n");
scanf("%d",&num);
int *p=(int*)malloc(num*sizeof(int)),*q;
q=p;
for(i=0;i<num;i++)
{
scanf("%d",p);
p++;
}
p=q;
max=min=*p;
for(i=0;i<num;i++)
{
if(max<*p)
{
max=*p;
}
if(min>*p)
{
min=*p;
}
count=count+*p;
p++;
}
ave=count/num;
free(p);
printf ("平均分为%d\n",ave); printf ("最高分为%d\n",max); printf ("最低分为%d",min);
return 0;
}
五、实验结果(要求写出运行界面及输出的运行结果)
六、实验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