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

合集下载

颅内感染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颅内感染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诊断:脑脊液检 查、影像学检查

治疗:抗真菌药 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3
颅内感染的诊断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 有头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发热、寒战、 乏力等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意识障碍、 言语不清等症 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癫痫发作、 肢体无力等症 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颅内压增高、 脑膜刺激征等 症状
头痛可能是颅内 感染加重的标志 ,需要及时就医
呕吐
颅内感染引起的呕吐 通常为喷射性呕吐, 伴有剧烈头痛和恶心
呕吐可能伴有意识模 糊、嗜睡、昏迷等症

呕吐物可能含有血液 或脑脊液,颜色可能
为红色或淡黄色
呕吐可能是颅内感染 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需要及时就医
发热
发热是颅内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发热程度与感染程度有关,严重感染可能导致高热 发热可能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可能是颅内感染的首发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细菌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避免食用生食,避免食物中毒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环境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动物
避免接触患有颅内感染的患 者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物品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食物
霉素等
抗寄生虫药物:用 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如吡喹酮、阿苯达 唑等
抗病毒药物:用于 治疗病毒感染,如 阿昔洛韦、利巴韦
林等
免疫调节剂:用于 调节免疫系统,如 糖皮质激素、环孢

《颅内感染性疾病》课件

《颅内感染性疾病》课件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常见的病原体有脑膜炎双球菌、结核 杆菌、隐球菌等。
发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通过血液传播、直接侵犯 或邻近组织蔓延等途径进入颅内,引 起炎症反应和脑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发热、意识障 碍等。
诊断
诊断颅内感染性疾病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等。
02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 适的抗生素,通过口服、 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以 杀死或抑制病原体生长。
抗炎治疗
对于由炎症反应引起的颅 内感染,使用抗炎药物减 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营养支持
对于感染导致的身体虚弱 或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 营养支持,如补充维生素 、微量元素等。
03
并发症影响
颅内感染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脑积水、癫痫等,这些并发
症可能影响预后,使恢复期延长或留下后遗症。
康复治疗
康复评估
在感染控制后,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包括认知、语言、运动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方法
根据评估结果,康复治疗师会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法,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意心理支持
颅内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患者情 绪低落、焦虑、抑郁等情况,因 此心理支持在治疗过程中也非常
重要。
THANKS。
其体液和血液。
注意安全注射
在接受医疗注射时,应选择正规的 医疗机构,确保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和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了解颅内感染的症状和危险因素

了解颅内感染的症状和危险因素

脑外伤患者容易发生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等
添加 标题
脑外伤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以降低颅内感染的风险
脑部手术
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并发症
手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感染
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及时 发现感染迹象
颅内肿瘤是颅 内感染的常见 危险因素之一
颅内肿瘤
肿瘤压迫脑组 织,可能导致 颅内压升高, 引发感染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降低免疫系统功能,抑制免疫反应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原因:治疗某些疾病,如风湿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风险:增加感染风险,包括颅内感染 如何预防:遵循医嘱,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脑部感染病灶
脑膜炎:细菌或病毒感染 引起的脑膜炎症
颅内感染的症状 和危险因素
,
汇报人:
颅内感染的症状
颅内感染的危险 因素
颅内感染的症状
头痛是颅内感 染的常见症状 之一
头痛
头痛的严重程 度和持续时间 因人而异
头痛可能伴有 恶心、呕吐等 症状
头痛可能是颅 内感染加重的 标志,需要及 时就医
01
0 2
03
04
恶心和呕吐
原因:颅内感染可能导致脑组织 肿胀、颅内压升高,从而引起恶 心和呕吐。
症状:突然发作,意识丧 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
原因:颅内感染导致大脑 神经元异常放电
持续时间:一般持续数分 钟,严重者可持续数小时
治疗:抗癫痫药物治疗, 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添加 标题
脑外伤
脑外伤是颅内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
添加 标题
脑外伤可能导致颅内出血、脑组织损伤等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颅内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颅内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脑膜炎、脑脓肿、脑室炎等。

颅内感染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意识障碍、呕吐、抽搐等。

患者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的可能性。

二、影像学检查。

颅内感染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头颅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脑脓肿、脑膜炎、脑室炎等病变。

脑脓肿常表现为局灶性脑组织破坏,周围有水肿和炎性渗出。

脑膜炎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积液、蛛网膜增厚等。

脑室炎可表现为脑室积液、脑室扩张等。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医生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颅内感染的金标准之一。

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原体的类型和数量,判断炎症程度,指导抗感染治疗。

脑脊液检查时需要注意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糖含量、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指标,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四、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诊断颅内感染的关键步骤。

对于脑脓肿、脑膜炎等疾病,需要进行病原体培养和荚膜菌检测,以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情况。

对于疑似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帮助确定病原体类型。

病原学检查结果对于指导抗感染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对于疑似颅内感染的患者,还可以进行脑电图、脑血流动力学监测等辅助检查。

脑电图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癫痫发作或脑功能异常。

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指导脑保护治疗。

这些辅助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颅内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颅内感染诊疗策略

颅内感染诊疗策略

颅内感染诊疗策略感染是指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并导致疾病的过程。

颅内感染是指感染病原体侵入头颅内,引起脑部感染的情况。

颅内感染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阐述颅内感染的诊疗策略。

一、诊断1. 病史采集:医生首先应该详细询问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病史,特别是头颅手术、外伤史、过去的感染史等。

病史的详细采集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 体格检查:医生应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头部、颈部的检查。

如有迹象表明颅内感染,医生应进一步进行神经系统的详细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运动等。

3. 实验室检查:在颅内感染的诊断中,实验室检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血培养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病原体以及炎症的程度。

4. 影像学检查:颅内感染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脑部CT或MRI扫描。

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部的异常情况,如脑脓肿、脑炎的位置和范围。

二、治疗1.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常常需要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以增加治疗效果。

2.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引起的颅内感染,抗病毒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要根据不同的病毒类型和感染程度进行。

3. 抗真菌治疗:对于真菌引起的颅内感染,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然而,真菌感染的起因通常与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有关,治疗过程需要全面评估。

4.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颅内感染严重或合并有脑脓肿等病变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的方式和范围根据感染的严重性和局部情况而定,可以包括脑脓肿引流、脑膜切除等。

5. 对症治疗:颅内感染患者还需要接受其他对症治疗,包括控制体温、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这些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三、预防1. 加强卫生教育:普及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洗手卫生,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成因及治疗

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成因及治疗

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成因及治疗在脑手术患者中,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3-7天,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也会影响恢复效果。

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进行治疗?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症状表现(1)脑膜炎。

多发生在术后3-4天,患者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症状,严重者伴有嗜睡、谗妄、意识障碍。

检查可见脑膜刺激征,白细胞计数增高,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

(2)脑室炎。

脑室炎的初期症状表现和脑膜炎接近,如果感染没有得到控制,症状会进一步加重,表现为高热、昏迷、谗妄、双侧瞳孔不等大,伴有血压、脉搏、呼吸等体征改变。

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

(3)脑脓肿。

脑脓肿是致病菌直接侵入脑组织所致,会导致脑组织液化、坏死,以往中耳炎是首要原因。

近些年,由于临床上滥用抗生素,血源性、隐源性脑脓肿的发生率明显提高。

2.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方法颅内感染的诊断,目前以Harrison的诊断标准为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患者症状表现为头痛、神志异常、呕吐、高热等,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②脑脊液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6/L;脑脊液生化检测显示:葡萄糖含量低于2.5mmol/L,蛋白质含量超过450mg/L,氯化物水平低于120mmol/L;③对脑脊液或颅内引流管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

也有学者提出,确诊颅内感染时,还应该考虑以下因素:有颅脑或椎管手术史;症状出现在术后1周内;颅脑CT或MRI检查可见颅内感染后的特征强化影。

3.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1)手术因素。

①术前已经出现感染征象,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低下,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

②手术难度大,例如脑干、颅底手术时,脑组织解剖结构复杂,对主刀医师的技术要求高,容易因脑脊液漏引起颅内感染。

③无菌操作只能杀灭皮肤表面的细菌,短时间内难以去除皮肤褶皱、毛孔深处的常驻菌,随着手术时间延长,细菌可能进入颅内,诱发感染。

颅内感染ppt课件

颅内感染ppt课件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 疾病、外伤等。
发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通过血液、脑脊液等途径 侵入颅内,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颅内 感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发热、意识障碍、抽 搐等。
诊断
颅内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脑 脊液检查可发现病原微生物或炎症细胞,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颅内病变。
力等。
05
02
详细描述
脑炎的康复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4
2. 语言康复
对患者进行语言评估,针对语言障碍 进行训练,提高患者的口语表达、听 力理解、阅读和书写能力等。
06
4. 心理康复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针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 提高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应对压 力的能力等。
05 颅内感染的未来研究方向
案例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脑炎的康复过程
总结词
脑炎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感染,康复过程包括认 知康复、语言康复、运动康复和心理康复等,
以促进患者全面恢复。
01
1. 认知康复
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针对认知障碍 进行训练,提高患者的注意力、记忆
力、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等。
03
3. 运动康复
对患者进行运动评估,针对运动障碍进行训 练,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颅内感染的应急预案 ,确保在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
采取有效措施。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颅内 感染的全球威胁。
科研支持
支持颅内感染防控相关的科学 研究,不断更新防控策略和技

颅内感染ppt课件

颅内感染ppt课件
❖ 晚期:意识障碍,昏迷,反复惊厥,水盐代 谢失常
编辑版ppt
11
结脑实验室检查
❖ 脑脊液检查:无色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
形成, 可有毛玻璃样改变,压力可明显增高,
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 糖降低,氯化物降低。
❖ 肯定诊断依赖于CSF发现结核菌(涂片染色或 细菌培养)。若脑脊液量多并仔细检查,90% 的离心标本可检测到结核菌,脑室液中检出 率最高。CSF培养并非均为阳性(20-70%)。
编辑版ppt
3
常见病原体
❖ ❖ ❖ ❖ ❖ ❖ ❖
病细真螺寄朊艾 毒菌菌旋生蛋滋
体虫白病 毒
编辑版ppt
4
感染部位
❖ 以损害脑实质为主: 脑炎 ❖ 以损害脑膜为主: 脑膜炎 ❖ 上述两种同时受累:脑膜脑炎
编辑版ppt
5
(一) 病毒性脑膜炎
常见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 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 胞病毒等。
❖ 近年来发病趋势增高(病菌的基因突变,抗 结核药物的滞后,AIDS病人的增多)
❖ 典型病例诊断容易,但是不典型很容易误诊
编辑版ppt
10
典型病例临床表现可分三期
❖ 前驱期:约1-2周,起病缓慢,可出现性情改 变,头痛,此期脑脊液就可以有轻度改变
❖ 脑膜刺激期:结核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征及 颅高压表现,此期常伴有颅神经损害表现 (最常见面神经、动眼神经、展神经),植 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
编辑版ppt
15
(三)隐球菌脑膜炎
❖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当宿主免 疫力低下时致病。
编辑版ppt
16
隐脑
❖ 临床表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主要表现 为头痛,头痛进行性加重,可伴有不规则低 热。病情进展出现颅高压症状和体征,可有 肢体瘫痪和共济失调、精神症状、颅神经受 损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讲座之二·颅内感染(药剂科陈龙英)在国内部分研究中,颅内感染已列为四大医院感染之一(肺部、泌尿系统、深部外伤切口、颅内)。

且病情常是危重的,有效抗菌药物难以在脑脊液中达到足够浓度,致病菌耐药率居高不下,致使平均每例住院费用增加,平均住院日增加,病死率高,存活者中也常遗留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一、脑神经外科病房常见的病原菌
医院内CNS感染2/3为革兰阴性杆菌,1/3
为革兰阳性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
肠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尚有2种细菌混合感染者,例如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真菌。

有报道: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69%由G-杆菌引起(70%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不动杆菌属、枸橼酸菌属和变形杆菌亦常见)。

19%由葡萄球菌属引起。

脑室分流术后感染:75%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由G-杆菌引起。

对硬膜外麻醉和镇痛病人进行调查后发现,从硬膜外导管末端分离出的微生物,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金黄色葡萄球菌(35%)、G-杆菌(14%)、其他细菌(10%)。

在脑脓肿中,厌氧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在免疫受损病人的CNS感染,真菌相对多见,以假丝酵母菌属、曲菌、新生隐球菌属引起为多。

二、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可来自于自身菌丛,也可来自外环境,包括周围病人或医务人员。

1.颅脑外伤
2.侵袭性操作和手术,包括腰穿、鞘内给药、脑室穿刺、颅脑手术等,手术切口部位的正常菌丛,空气中的细菌和无菌物品污染的细菌可在操作和手术过程中进入CNS。

3.CNS感染还来源于CNS周围病灶和菌血症、败血症,以及其他炎症病灶扩散使病原菌移行进入CNS。

三、实验室检查
1. CSF常规
2. CSF涂片CSF涂片染色是确诊颅内感染病原体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但约有半数CSF涂片染色找不到细菌,真菌则需取CSF离心沉淀物涂片多次检查,累加阳性率可达59.6%。

3. CSF培养是确诊颅内感染的经典方法。

在抗生素给药之前采集CSF标本,用离心后的CSF做需氧、厌氧和真菌培养。

阴性者要继续培养72~96h,若已用过抗生素者,必须培养5~7日。

厌氧菌培养至少7~10日。

做真菌培养的CSF至少需5ml,且应反复多次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血培养应在患者寒战高热时取标本5~10ml,亦应反复多次培养,以提高阳性率。


4.其他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可发现脑膜炎性改变,明确脑实质受累部位。

必要时可做脑组织活检,从病变组织分离出病原体后可确诊。

四、治疗
1.对症及支持治疗降低颅压、止痛、抗惊厥、保护脑细胞及调节电解质平衡、增强免疫、营养支持等。

2.清除感染灶彻底处理手术感染伤口,根治中耳炎、乳突炎,取出被污染的脑室分流装置,对脑脓肿者进行穿刺或手术治疗等。

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可切断血行感染的途径。

3.抗菌药物治疗由于存在血-脑屏障,CNS和CSF中抗菌药物难以达到有效浓度,因而抗菌药物剂量一定要足够才能有效。

动物实验证明,CSF中抗菌药物浓度必须达到致病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10~20 G-
倍才具治疗效果。

在抗菌药物中,β—内酰胺类为非脂溶性药物,在炎性CSF中浓度仅能超过某些病原菌MBC的数倍;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很少透过炎性CSF;磺胺类、氯霉素等易于透过CSF,但对一些病原菌无效;颅内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多数菌株耐药严重,因而造成了治疗上的困难。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三代头孢中的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氧头孢烯类的拉氧头孢在CSF中浓度高,达到G+菌和G-菌的MBC 的20倍以上,静脉给药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和颅内感染可取得好的效果,但耐药问题值得注意。

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可减少耐药的产生。

当全身常规给药疗效不佳时,同时鞘内给药可提高CSF中的药物浓度,为防止药物的化学性刺激,可于鞘内给药的同时注入地塞米松1mg。

抗感染治疗时,疗程一定要足够,一般认为需至体温正常、CSF正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后10~14日方才停药。

颅内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如下:
不动杆菌:多发生于颅脑术后免疫力低下者,部分经呼吸道血行扩散至CNS,可并发脑室炎、脑积水和脑脓肿等。

患者可有高热、惊厥和头痛,脑膜刺激征则较轻,CSF混浊,涂片或培养阳性。

预后较差,病死率80%以上。

感染诱因除颅脑手术外,尚有颅咽管穿刺抽吸、腰穿等。

接触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护士手上带菌达29%,工作人员的手和鼻咽部带菌也为重要的传染源。

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氧气湿化瓶、雾化面罩、呼吸机管道、静脉导管等。

此外病房设备中潮湿的床单、门把手、开关、电话机、病历夹等物品都可以成为传染源。

不动杆菌在干燥滤纸上可存活6d,干燥手指上可存活36~72d,钢板上2个月,易形成气溶胶,由空气传播。

治疗原则是及时处理免疫力下降的各种因素和消除引起感染的诱因,并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敏感菌株根据药敏结果可选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

耐药菌株根据药敏结果,采用β—内酰胺类或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必要时鞘内注射庆大每次5~10mg或阿米卡星25mg(以2ml注射用水稀释后,注射时以CSF边稀释边注入,儿童量减半)。

铜绿假单胞菌:预后较差,病死率60%以上,大剂量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或+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必要时鞘内注射庆大每次5~10mg或阿米卡星每次25mg(儿童1/2成人量)。

肺炎克雷伯菌或肠杆菌属:根据药敏结果可选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阿米卡星20mg/kg/d或妥布霉素5mg/kg/d。

表1常用抗菌药物的脑膜通透性
表2抗菌药物在CSF中与血中药物浓度的百分比
表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抗病原体药物选择
病原体药物名称剂量疗程备注
成人小儿
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12g/d 50~100mg/
(kg·d) >4周加庆大霉素或头孢唑
林鞘内注射
MRSA*万古霉素2g/d 20~40mg/(kg·d) 配合鞘内给药MRCNS* 万古霉素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G 1 280~2 000万
U/d 1 280~2 000万U
/d
>2周宜分次静脉滴注
肠球菌属同MRSA
流感嗜血杆菌氨苄西林6~12g/d 100~150 mg/
(kg·d)
>2周
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4~6g/d
4g/d
150 mg/(kg·d) >4周
其他G-杆菌哌拉西林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12~16 g/d
6~7.5g/d
6~12g/d
4g/d
4~8g/d
400~800mg/d
50~100 mg/(kg·d)
50~100 mg/(kg·d)
>4周
宜分3~4次静脉滴

隐球菌属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氟康唑
小剂量开始,
1~2mg,遂日增加
到1mg(kg·d)
100~150 mg/
(kg·d)
200~300 mg/
(kg·d)
同左
同左
3~6 mg/(kg·d)
总量约3g
至CSF培
养阴性
8~12周
配合鞘内注射,
0.05~0.1mg/日,逐渐递增
至0.5~1mg/日,可与氟胞
嘧啶合用
易产生耐药性,宜与
两性霉素B合用
厌氧菌甲硝唑
氯霉素
青霉素G 15mg/(kg·d)
1~2g/d
1 280~
2 000万U
/d
同左
50 mg/(kg·d)
30万~60万U/
(kg·d)
2~3周
新生儿及血液病人不

单纯疱疹病毒阿昔洛韦5~10mg/(kg·次)每
8小时1次
同左2~3周
巨细胞病毒更昔洛韦5~10mg/
(kg·次)每
12小时1次
同左2~3周
注;MRSA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CNS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葡萄球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