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五要素

质量控制五要素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和技术手段,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预期质量标准的过程。
在质量控制中,有五个重要的要素需要被关注和控制,它们是:质量计划、质量标准、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个要素。
一、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质量控制的起点,它是制定和规划质量控制活动的基础。
质量计划需要明确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目标和要求,确定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
在质量计划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目标:明确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目标,例如产品的合格率、服务的满意度等。
2.质量要求:详细描述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要求,包括技术规范、性能指标、外观要求等。
3.质量控制方法:确定适合的质量控制方法,例如抽样检验、过程控制、统计分析等。
4.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列出实施质量控制所需的措施,包括设备、工具、人员等。
5.时间表:制定实施质量控制活动的时间表,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二、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参考依据。
它是根据质量计划中的质量要求制定的,可以是一系列的技术规范、标准文件或者检验方法。
质量标准需要明确产品或者服务的各项质量指标,并规定了合格的标准范围。
在制定质量标准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技术要求: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的特点,明确技术要求,例如尺寸精度、材料强度等。
2.性能指标:规定产品或者服务的性能指标,例如工作效率、可靠性等。
3.外观要求:明确产品外观的要求,例如颜色、光洁度、表面缺陷等。
4.可靠性要求:规定产品或者服务的可靠性要求,例如寿命、故障率等。
5.安全要求:考虑产品或者服务的安全性,制定相应的安全要求。
三、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测试和监控活动,确保产品或者服务在生产过程中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控制:通过在生产过程中监控关键参数,及时纠正偏差,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
2.抽样检验:从生产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五要素

质量控制五要素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过程。
在质量控制中,有五个重要的要素需要考虑,包括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个要素。
一、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它是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期望和要求的具体描述。
质量目标应该明确、可衡量、可实现,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例如,一个制造公司的质量目标可能是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顾客满意度等。
二、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为了达到质量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
它包括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时间表、责任人等。
质量计划应该根据质量目标的要求,结合组织的资源和能力来制定。
例如,一个建筑公司的质量计划可能包括建立质量检查标准、培训员工等。
三、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符合质量要求的过程。
它包括质量检查、质量测试、质量记录等。
质量控制应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并且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和方法来指导和评估。
例如,一个食品加工厂的质量控制可能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等。
四、质量评估质量评估是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产品测试、质量指标分析等方式进行。
质量评估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例如,一个电子产品公司可以通过用户调查和产品测试来评估产品的质量。
五、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根据质量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的过程。
它可以包括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员工技能、优化供应链等。
质量改进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断寻找和解决问题,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公司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零部件质量来提高汽车的质量。
总结:质量控制的五个要素,即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质量控制包括哪些内容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和技术手段,保证产品或服务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声誉。
那么,质量控制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
质量标准是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要求和规定,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制定质量标准需要考虑产品的特性、客户的需求、市场的竞争情况等因素,确保质量标准既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又能够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其次,质量控制包括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这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生产工艺的控制、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
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另外,质量控制还包括产品检验和测试。
产品检验和测试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及时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确保不合格产品不会流入市场。
产品检验和测试可以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检验和测试手段,可以全面地评估产品的质量状况。
此外,质量控制还包括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质量控制的终极目标,它通过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质量改进可以包括技术改进、管理改进、员工培训等多个方面,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可以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
最后,质量控制还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质量控制的组织和管理体系,它包括质量政策的制定、质量目标的确定、质量手册的编制、质量程序的建立等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质量控制的各项活动,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测试、质量改进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地把握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才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市场的认可。
质量控制方法有哪些

质量控制方法有哪些质量控制方法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期质量标准的关键过程。
在各行各业中,质量控制是确保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满意的客户体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1. 产品检验产品检验是一种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用于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检验可能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性测试、材料测试等。
通过严格的产品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期望。
2. 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产品在生产的每个阶段都符合质量要求。
过程控制可以通过建立工艺流程、提供培训与指导、使用统计技术等方式实施。
通过过程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3. 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可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质量问题。
设备维护包括日常保养、定期检查、故障排除等步骤,通过有效的设备维护可以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4. 培训与教育培训与教育是确保员工掌握正确操作和执行质量控制程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了解质量控制的要求、方法和技巧,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
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可以确保员工的技能更新和质量控制方法的落地执行。
5. 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收集和分析产品质量数据,企业可以了解产品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质量控制工具等来进行,帮助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
6.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实施质量控制的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可以规范质量控制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项质量标准和要求,提高质量控制的效果。
7. 客户反馈与投诉处理客户反馈与投诉处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积极收集客户的反馈和投诉,并及时响应和处理,企业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意见,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产品质量。
质量控制的三种方法

质量控制的三种方法质量控制是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确保产品符合规定标准的关键环节。
在现代工业和制造业中,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采用了多种质量控制方法。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统计质量控制、六西格玛和质量环境管理。
一、统计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简称SQC)是一种通过统计工具和技术来监测和控制产品质量的方法。
它基于统计原理和方法,通过采样和数据分析来评估产品质量,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SQC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抽样:从生产过程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以代表整个批次或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2. 检测:对样本进行检测和测试,使用测量设备和工具来获取产品的各项指标和数据。
3. 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统计方法来评估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可靠性。
4. 控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调整生产参数、改进工艺流程等,以提高产品质量。
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产品的质量水平,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然而,它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统计知识和技术支持,且对样本的选取和分析要求较高。
二、六西格玛六西格玛(Six Sigma)是一种注重业务流程改进和质量管理的方法和体系。
它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变异性和缺陷数量,将产品或过程的性能提高到接近完美的水平。
六西格玛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质量控制:1. 定义:明确业务流程和目标,识别关键特性和要求,建立六西格玛项目团队。
2. 测量: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3. 分析:应用统计和数据分析方法,确定改进的关键点和措施。
4. 改进:通过设计和实施改进方案,降低变异性和缺陷的发生概率。
5. 控制:建立监控机制和反馈系统,确保改进效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六西格玛方法注重数据驱动和结果导向,通过全面的流程改进和管理,实现质量的持续提升。
它强调组织的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文化,需要专业的六西格玛培训和认证。
质量控制名词解释

质量控制名词解释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是指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其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的过程。
在任何组织中,质量控制都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活动,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提供高质量的最终成果。
质量控制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旨在防止和修正产品或服务制造中的问题,并确保达到质量标准。
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和供应商选择,到生产过程控制和最终产品检验的各个环节。
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产品或服务具有一致的高质量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它的具体目标包括:1.检测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质量控制通过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参数和指标,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这样可以避免产品中的缺陷和质量问题。
2.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质量控制可以帮助组织优化生产过程,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通过监控和分析生产数据,可以识别并改进生产中的瓶颈和瑕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满足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
这包括国家和行业标准、安全要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质量要求。
通过制定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程序,可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4.提升客户满意度: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质量控制过程,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并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这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客户关系的维护至关重要。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质量控制涉及多种方法和工具,以实现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工具:1.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评估整个批次的质量水平。
通过制定抽样计划和标准,可以在合理的成本下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
2.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是一种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的方法。
质量控制的定义和要点

质量控制的定义和要点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和技术手段,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的过程。
它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客户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控制的定义、目的、要点以及实施方法。
一、质量控制的定义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的管理过程。
它涉及到整个产品或者服务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二、质量控制的目的1. 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客户需求:质量控制的首要目的是确保产品或者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制定和执行质量标准、规范和流程,可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2. 预防和纠正质量问题:质量控制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预防和纠正质量问题。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避免不良产品或者服务对客户造成伤害。
3. 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质量控制还可以匡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生产过程、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培训员工等措施,可以减少生产中的错误和浪费,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三、质量控制的要点1. 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质量控制的第一步是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
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的特点和客户需求,确定质量指标、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等,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目标、流程、程序和记录等,可以规范质量控制活动的执行,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3. 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质量评估和监控是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通过采集和分析质量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4. 培训和提升员工技能:员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什么是质量控制

什么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产品、服务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控制、监督和改进,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能够满足预期要求和客户的期望。
质量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竞争力,并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满意。
一、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控制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检测和控制,以及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估和改进,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质量控制包括输入控制、过程控制和输出控制三个方面。
输入控制主要是对原材料和供应商进行选择和审核,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质量可靠。
过程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控制,以防止产品质量出现偏差。
输出控制则是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和评估,确保产品的质量满足要求。
二、质量控制的意义1.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质量控制,企业可以识别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这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还能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2. 减少成本和资源浪费:质量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避免产品质量出现偏差,从而减少了废品率和返工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3. 增强品牌形象和声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通过质量控制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4. 创造持续改进机会:质量控制不仅关注问题的纠正,也注重问题的预防。
通过不断收集和分析数据,发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
三、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1. 管理者责任: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是由企业领导层明确质量目标和责任,并将其落实到各个层级和岗位。
管理者需要制定适当的质量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为质量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标准化管理:制定和执行适当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确保各个环节和阶段的操作符合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充分的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
、提高。每个实验室都应培养一批开展质 控工作的技术骨干。
13
2.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
标准化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al
procedure,SOP)包括仪器使用及维护的操
作规程,试剂、质控品、标准品等使用的操 作规程和每个检验项目的操作规程等。
14
3.仪器的检定与校准
对本实验室的相关仪器如分光光度计、 量具、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其它测定仪器等 要定期按要求进行检定和校准如对自动化分 析仪、分光光度计的摩尔吸收系数ε 的定期 校准。所有校准和检定都应有时间、结果、 变更和频度的记录和说明。
15
4.质控品
定义 为质控目的而制备的标本称为质控品。质 控品含有与测定标本同样的基础物质(通常为 小牛血清)其分析物应具有参考值、病理值和
quality control,IQC),旨在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
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中天内和天间标本
检测的一致性。能及时地、准确地报告检验结果。
11
一、室内质量控制的任务
人员培训 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
仪器的检定与校准
质控品
12
1.人 员 培 训
实验室每个工作人员都应对开展质量
40
41
42
43
44
第三节 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由 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 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 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 性。
45
(一)室间质评的目的
3s 2s
-2s -3s
3s 2s X -2s -3s
34
3S 2S ⑤ 41S规则:当1份质控 s 血清的测定结果连续4次 x 超过+1s或-1s界限,或 -s 2份质控血清的测定结果 -2s 同时连续2次超过+1s或 -3s -1s界限时,为“失控” ,一般由系统误差所至。 ⑥ 10 x 规则:当1份质控 血清测定结果连续10次偏 s 于均值一侧时,或2份质 x 控血清的测定结果同时连 -s 续5次偏于 x 一侧时,为 “失控”,是系统误差所 致。 35
2、稳定性较短的质控品
3、特殊情况的处理
25
4、设定控制限 对新批号的质控品应确定控制限,控制 限通常是以多个标准差表示,即以标准差 的倍数表示。不同项目(定量测定)的控 制限要根据其采用的质控规则来决定。
26
三、Levey-Jennings质控图 1、均数-标准差(X-s)质控图
是临床最常用的质控图,以监测分析的精密度。 均数-标准差(-S)质控图 (1)方法: 根据前面确定的靶值( X)和标准差绘制 X -s质 控图,得到均值线( X )、警告线( X±2s)和失控 线( X ±3s)。与质控图制作相同批号的控制血清, 每天随病人标本分析,结果点在图上,直线连接。
(三)失控后处理
1、操作者在测定质控时,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质控规则 ,应填写失控报告单,对失控结果要进行回顾、分析是否人 为错误操作等原因。 2、重新测定一次,若在控,则说明是由于人为原因所致, 若仍然失控,则应更换同一批号另一瓶质控血清,若在控则 说明是质控物变质或污染。
质控品必须分装、冷冻保存
37
范例一 BUN结果偏高
解决方案: 1、换定标液,将朗道的定标液换成试剂本身的定质控做所 有项目质控,然后用质控单独做BUN项目质控后,BUN标 液,结果仍偏高,排除定标液的本身问题。 2、用定标液做质控结果亦偏高,排除质控品问题。 3、先用结果降低。 结论:试剂本身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可能项目之间存在交 叉污染。 解决办法:更换试剂的位置,更换干燥棒,如不行则需更换 不同厂家的试剂。 结果:更换试剂位置,结果恢复正常。
18
质控品的种类
根据质控品的物理性状不同分为冻干质控品、 液体质控品和混合血清等。 根据有无测定值可分为定值(蓝色标签)质控 品和非定值(红色标签)质控品。 各实验室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选用以上一种质控 品作为室内质控品。
19
质控品应具有的特征是:
①人血清基质,分布均匀。
②无传染性。
③添加剂和调制物的数量少。 ④瓶间CV%酶类应小于2%,其它应小于1% 。 ⑤冻干品复溶后稳定,2~8℃时不少于24小时,-20℃时不 少于20天;某些不稳定成分(如BIL,ALP等)在复溶后4小时 的变异应小于2% ⑥在实验室的有效期应在一年以上。 ⑦合理的成本。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全过程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
第三节
第四节
室间质量评价
实验室认可
第五节
试剂盒的选择和评价
4
第一节
全过程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
▼ 分析前质量控制
▼
▼
分析中质量控制
分析后质量控制
5
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
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标本分析前的 质量保证、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和分析后的质量评 估三个主要过程的质控。它们之间的实验保证体 系见图4-1。
24
二、设定靶值和控制限 1、稳定性较长的质控品
①暂定靶值的设定:对新批号的质控品进行测定,根据至少 20次质控测定的结果,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作为暂定靶 值和暂定标准差。 ②常用靶值的设立: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 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的累积平均数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 用靶值和常用标准差。
27
正常分布
+3S +2S
均数
-2S -3S d
28
(2)结果分析: 正常分布规律: ① 95%数据落在 X ±2s内 ② 不能有连续5次结果在同一侧 ③ 不能有5次结果渐升或渐降 ④ 不能连续2个点落在 X±2s以外 ⑤ 不应该有落在 X ±3s以外的点
29
+3S +2S 2S
趋势变化
精密度变化
32
(2)判断规则:
① 12S警告规则:当2份质控血清中的任意1份测定值处于 ±2s~±3s界限内,为“警报”信号。 ② 13S规则:当2份质控血清中的任意1份测定值超过
±3s界限,为“失控”。提示存在随机误差。
3s
2s
x -2s -3s
33
③ R4S规则:同一批 中二个质控结果之差 超出4s范围,其中一 个超出+2s限值,另 一个超出-2s限值, 为“失控”,属随机 误差过大。 ④ 22S规则:同批两 个质控品结果同方向 超出±2s限 值,或 同一质控品连续两次 质控结果超出±2s限 值为“失控”,多由 系统误差造成。
X
X
-2S -3S
d
漂移
30
异常表现:
① 漂移,提示存在系统误差。
② 趋势性变化,说明试剂或仪器的性能已发 生变化。 ③ 精度变化,提示测定的偶然误差较大,如 仪器、试剂不稳定等。
31
2.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
(1) 方法:
要求在常规条件下,同时测定2份定值质控血清,并 要求质控血清所含测定物浓度最好分别为医学决定水平 的上限(高值)或下限(低值),或者是分析方法测定 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将测定结果分别绘成2份不同浓度 的 X-s质控图,当有一份质控血清测定值处于质控图 上2s~3s界限内,发出“警报”信号时,即应采用其余 各条规则对质控图进行全面检查,若符合其中一条,就 应把该批分析测定的结果判为“失控”。
范例二
RF出现负值
可能原因分析: 1、RF采用的是免疫比浊法,其测定的付波长为700nm,仪器 在700nm处有很强的非特异性吸收峰,导致付波长吸收峰增 高,当标本的浓度很低时,主波长的吸光度值比付波长的低 ,结果出现负值。 2、定标液浓度较高,而比浊法不能用线性定标方式,必须采 用多点定标的方法。低浓度时就很可能出现负值。 3、抗原抗体反应出现后带现象。 可能的解决方案: 1、将检测的付波长去掉(可能会结果偏高,乳糜血的干扰) 2、更换定标液 39 3、稀释。
①鉴定实验室的工作缺陷(操作程序、制度) ②建立方法的可接受限 ③鉴定方法的可信性 ④为实验室执照评定或认可提供客观依据 ⑤评价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能力 ⑥评价实验室结果的可比性
目的是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观察各实验室结 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各实验 室结果渐趋一致。
医学决定水平三种水平浓度。
16
医学决定水平
定义:
是指对临床诊治疾病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被
分析物的浓度,是临床上按照不同病情给予
不同治疗方案而确定的阈值。
17
特点:
某一测定成分可有多个医学决定水平。如 血糖有四个决定水平。2.8mmol/L表示低于 此值出现低血糖症状,7.1mmol/L表示空腹 时确定糖尿病的水平,8.9mmol/L表示出现 尿糖,16.5mmol/L 以上出现高血糖昏迷。
20
质控品的正确使用和保存
①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 ②冻干质控品的复溶要确保溶剂的质量。 ③冻干质控品复溶的加量要准确一致。
④冻干质控品复溶应轻轻摇匀切忌剧烈震摇。
⑤质控品应按规定方法保存不用超期品。 ⑥质控品要与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测定。
21
二、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确定质量目标 设定靶值和控制限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
内容主要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 实验室的设置和工作环境 实验仪器的质量保证 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试剂盒的选择与评价 病人准备 标本的采集、处理和储存 实验室用水等
7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内容主要包括: ① 标本的正确处理和应用
② 项目操作规程的建立
36
3、如仍失控,取另外一个批号的质控物或定值血清, 以同样方法测定一次,如结果在控,提示前一批质 控血清可能存在问题,认真查找质控变质原因,予 以改正。 4、如仍不在允许范围内,则仔细检查仪器各部分性 能是否正确,若仍然失控,更换试剂,重新测定, 如在控则可能由于试剂放置时间过长变质。 5、如结果仍失控,则仔细检查仪器各部分性能是否 正常,包括光路、水路、电路等系统,维修保养后 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