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微软IE反垄断案
避开反垄断 欧盟版Windows 7将不绑定IE

避开反垄断欧盟版Windows7将不绑定IE本报综合消息为避开与欧洲监管机构的反垄断大战,微软上周称,该公司在欧盟市场上出售的Windows 7将不绑定IE浏览器,以消除欧盟监管机构有关该公司通过不公平竞争方式压制其他浏览器制造商的担忧。
微软公共事务主管凯文•库兹声明称:“我们希望在欧洲上市销售的Windows 7同时也适合世界其他地区,但我们在发布Windows 7时必须遵守欧洲竞争法律。
微软将让计算机厂商自主选择销往欧洲的Windows 7是否安装IE浏览器,还让PC用户有是否获得IE浏览器的选择权。
”欧盟委员会将于不久后对1月份提起的微软反垄断案做出判决,这起诉讼称微软滥用其市场主导地位,将IE浏览器与Windows操作系统绑定在一起,旨在避免来自竞争者的正面竞争。
截至目前,微软一直都在提出反对意见,称IE浏览器是Windows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不应被单独抽离出来。
现在微软计划将IE浏览器从欧盟版的Windows 7系统中抽离出来,却显示出了微软“服软”的迹象。
目前,微软浏览器在全球的使用最为广泛,但Firefox的普及度正日益提高; Google也推出了Chrome浏览器。
分析师称,微软此举对Google Chrome、Mozilla火狐和Opera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
对于微软做出的决定,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称,在软件零售领域,微软的这一举措似乎是一个后退; 但在新PC 市场上,这一举措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95%的消费者都通过购买新PC获得新版Windows系统。
欧盟委员会称: “微软虽然决定向零售消费者提供不捆绑浏览器的Windows版本,但微软没有提供更多的浏览器供消费者选择,而只是不提供浏览器。
”编者点评: 看来,欧盟委员会对微软这个让步并不完全满意,它最终还是希望能迫使微软放开对浏览器的自由选择权。
接下来,就看欧盟委员会对微软反垄断案做出的判决如何了。
欧盟反垄断案例浅析

欧盟反垄断案例浅析微软欧盟反垄断案例是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2023年,欧盟委员会对微软公司提出了反垄断指控,认为其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行为违反了欧盟竞争法。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并对微软公司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微软欧盟反垄断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整理相关资料为了更好地了解微软欧盟反垄断案例,我们首先要整理相关资料。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的指控报告:该报告详细阐述了微软公司被指控的违法行为,包括其利用操作系统市场的优势地位,对竞争对手进行不公平竞争等行为。
微软公司的回应:微软公司对欧盟委员会的指控进行了反驳,并表示其行为符合竞争法,同时向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上诉。
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各大媒体对微软欧盟反垄断案例进行了深入报道,并邀请了反垄断专家进行评论和分析。
分析案例微软欧盟反垄断案例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事件经过:欧盟委员会于2023年对微软公司提出了反垄断指控。
指控称,微软公司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利用其优势地位,对竞争对手进行了不公平竞争。
欧盟委员会还指出,微软公司通过将某些功能限制在其独家捆绑的浏览器和媒体播放器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争议点:本案例的争议点主要在于微软公司是否利用其优势地位进行了不公平竞争。
另外,微软公司的独家捆绑行为是否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是本案的争议焦点。
法律裁决:目前,本案尚未作出最终裁决。
不过,根据此前欧盟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果,微软公司确实存在违反竞争法的嫌疑。
如果最终裁决确定微软公司确实违法,那么微软公司将面临罚款或其他制裁措施。
探讨解决方案针对微软欧盟反垄断案例,可以从以下角度探讨解决方案:法律角度:本案的解决可能需要通过修改欧盟竞争法或微软公司的行为准则来实现。
例如,可以加强反垄断法律的执行力度,以遏制大型企业的垄断行为。
另外,微软公司也可以考虑与竞争对手合作,共同遵守竞争法规。
市场角度:本案的解决还可以从市场角度入手。
例如,微软公司可以取消独家捆绑政策,允许其他浏览器和媒体播放器与其操作系统兼容。
垄断协议案例分析

垄断协议案例分析垄断协议是指由垄断企业或垄断企业之间达成的,限制竞争和损害市场效率的协议。
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反竞争性和不公平性,垄断协议一直备受各国反垄断机构的关注和打击。
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分别是“欧洲联盟对Microsoft的反垄断调查案”和“苹果公司与电子书出版商的电子书价格垄断案”,来分析垄断协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
欧洲联盟对Microsoft的反垄断调查案2004年,欧洲联盟对Microsoft展开了一系列反垄断调查,主要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和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两个核心产品的垄断行为。
调查发现,Microsoft通过将Internet Explorer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排挤了其他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并限制了用户选择的自由。
欧盟委员会最终作出判决,要求Microsoft停止这种垄断行为,并对其进行了巨额罚款。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垄断协议中,捆绑销售是常见的手段之一。
通过将自家产品与核心产品捆绑在一起,垄断企业可以迫使消费者购买其其他产品,从而使竞争对手无法在市场上竞争。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
苹果公司与电子书出版商的电子书价格垄断案2010年,美国司法部和30个州政府对苹果公司和五家电子书出版商提起了反垄断诉讼。
起因是苹果公司与这些出版商达成了一个协议,要求出版商必须将电子书以固定价格出售,并且禁止在其他平台以更低价格销售。
这就限制了其他竞争对手对电子书市场的进入,并剥夺了消费者以更低价格购买电子书的权利。
最终,法院裁定苹果公司及相关出版商违反了反垄断法,并要求它们支付数百万美元的赔偿。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固定价格垄断是垄断协议中的另一个常见手段。
通过限制价格的下调,垄断企业可以阻止竞争对手降低价格,从而保持相对高额的利润。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无法享受到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选择。
微软同意执行欧盟反垄断裁决

颁 奖晚宴 上 ,上海 外 商投 资 企 业协 会会 长 沙麟对 安 利 (中国 ) 日用品 有 限公 司、 紫苑 印刷颜 料 ( 国 )有 限公 司 、 东芝 电子 管理 (中国 ) 限公 司 、Y K ( 中 有 K 中国 ) 有 限公 司、三得 利 ( 中国 ) 资 有限公 司等 多家企 业的 赞助和 支持 表 示感谢 。 投
微 软从 Widw 中去除相 关软 件 。FC nos I 本 刊编 辑 曹烨烨
容 ,竞争 对手 可 以向英 国伦敦 高等 法 院
上海
‘ 安利 ’杯 高尔夫 邀请赛 外企高管交流的平台
9月 2 1日,第 3 届 ‘ 利 ’杯 上海 市外 商投 资 企业协 会理 事 业余 高 尔夫邀请 赛在 安
维普资讯
微软同意执行欧盟反垄断裁决
欧盟 1 O月 2 2日宣 布 ,已经 与微软
提 出索赔 。 20 04年 3月 ,欧 盟 认 定 微 软 垄 断
院输掉 了 反垄断 官 司 ,眼看 翻案 希望 渺 茫 ,不 如尽 早 “ 服软 ” 。 在 此之前 , 微软 于 1 月 1 O 6日宣布 , 放 弃在 韩 国提起 的反 垄断裁 决上 诉 。微
包 括三 方面 内容 :1微 软竞争 对手 可 以 . 获取 和使 用微 软 的互操作 信息 ;2 使用 . 这些 信息 的费 用降 至象 征性 的 1 欧元 万 (4 4 美 元 ) . 软对 专利 所 收 取 的 138 ;3 微 授权 费从 此前 的 59% 降 至 0 %。 . 5 . 4
分上 诉请 求 。微 软 当时 表示 ,
尚未 决定 是否 继续 上诉 。 分 析 人 士指 出 ,微 软 公 司 这 次 改 变 态 度 , 除 了不 堪 欧盟 委 员 会 接 连 重 罚 外 ,更 重要 的 是最 近 在 欧 洲 初 审 法
案例十三微软遭遇反垄断败诉前后

案例十三微软遭遇反垄断败诉前后2007年9月17日,欧洲初审法院裁定,维持欧盟委员会2004年对美国微软公司做出的反垄断处罚决定,包括向这家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制造商开出的4.97亿欧元的巨额罚单。
欧盟的这个处罚决定,是近年来微软第一次在垄断问题上的败诉,也是第一次肯定了微软的垄断行为。
一、欧盟与微软近十年的反垄断较量截至今年6月30日的财政年里,微软公司在欧盟国家实现利润100余亿欧元。
换言之,这笔罚单只相当于微软两周内在欧盟国家所赚取的利润。
尽管罚款远不及微软的捆绑销售利润,对财大气粗的微软也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至少在法律上证明了微软利用其强大的优势,垄断了欧盟市场,做了大量不公平的竞争行为。
有关微软垄断软件市场的争端由来已久。
微软曾因在国内同样问题上,不断击败对手并与法庭和解,已获得绝对的市场优势。
1990年6月,美联邦贸易委员会就微软与IBM在PC软件市场可能产生的冲突,进行了调查。
1993年,美国司法部接到其他软件商的投诉,开始对微软的市场垄断问题进行调查,集中调查微软DOS的市场策略。
1994年,微软同意修改与个人电脑生产商的软件使用合约,允许其他软件生产商与其进行正当竞争,从而结束了长达一年的调查。
1997年,美司法部再次起诉微软,称其违反1994年签署的协议,采用非正当竞争手段,迫使计算机生产商销售其浏览器软件。
当时,微软将浏览器软件与其主导市场的视窗操作系统软件捆绑销售。
1997年,美国地区法官托马斯。
杰克逊签发禁止令,要求微软在安装视窗95操作系统时,安装其他软件商生产的Internet Explorer4.0浏览器软件,迫使微软暂时停止捆绑销售。
1998年,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的总检察官集体起诉微软,声称微软非法阻止其他软件厂商与其进行正当竞争,以保持其软件的垄断地位。
1999年,微软发布改进版视窗软件,其视窗媒体播放器的市场份额大幅增加,微软的捆绑销售方式使其媒体播放器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竞争对手诸如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Player。
欧盟反垄断微软公司

欧盟委员会2008-2-27宣布,因美国微软公司拒不遵守2004年欧盟作出的反垄断决定,欧盟再次对微软公司处以8.99亿欧元的罚款。
欧盟委员会当天发表的声明说,由于微软公司在2007年10月之前仍没有按照2004年反垄断决定的要求,以合理的价格向服务器行业的竞争对手公布相关技术信息,欧盟委员会决定对其再次进行处罚。
这是欧盟委员会迄今对单个企业开出的最大一笔反垄断“罚单”,也是在与微软公司长达数年的反垄断较量中作出的第三个处罚决定。
自2004年以来,微软公司
已因滥用自己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优势地位,被欧盟委员会处以累计近16.8亿欧元罚款。
欧盟负责竞争事务的委员内莉·克勒斯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微软公司是欧盟50年反垄断历史上首家因为拒不执行欧盟委员会反垄断决定而受到处罚的企业。
她表示,欧盟当天的决定能够为微软公司“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划上一个句号”。
继欧洲初审法院去年9月宣判维持欧盟委员会的反垄断决定后,微软公司去年10月已同意完全履行决定。
但欧盟委员会今年1月又对微软公司发起两项新的反垄断调查,一项针对的是微软公司Office办公软件等
产品的兼容信息披露问题,另一项针对的是微软公司在Windows中“捆绑”自己的IE浏览器问题。
微软的反垄断案例分析

微软反垄断案大事件
欧盟PK微软
微软欧盟案对应的具体法律条款
微软欧盟案存在的争议
中国vs微软
国内《反垄断法》能否扳倒微软? 微软的反垄断案对中国的启示
-1997年10月,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将浏览器软件与视窗操作系统软件非法捆 绑销售。 -1998年10月,经过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将浏览器软件与视窗操作系统软件非 法捆绑销售,反垄断案正式立案。 -2000年1月13日,比尔·盖茨宣布辞去微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职务,并任命史蒂夫·巴尔 默作为他的继承人。 -2000年4月,联邦法官托马斯·杰克逊称,根据搜集到的证据证明微软公司的确存在垄断行为 。 -2000年6月,上诉法庭推翻托马斯·杰克逊法官对浏览器案件的裁决,微软躲过被拆分的命运 。 -2000年8月,杰克逊法官因违反司法程序、向媒体泄漏案件审理内情而被解职,库雷科特琳被 任命接替杰克逊,全权负责对微软反垄断案的审理。 -2000年11月上旬,在库雷科特琳法官力促下,微软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妥协。妥协条件是微软 同意个人电脑制造商可以自由选择视窗桌面、公开视窗软件部分源代码,使微软的竞争者也能 够在操作系统上编写应用程序。 -在19个起诉微软的州中,有9个州决定反对司法部与微软的协议条件,明确表示继续进行这桩 旷日持久的官司。 -2002年4月22日,比尔·盖茨亲自出庭为微软辩护,试图使公司免于9个州的司法部长提出的严 厉的反垄断制裁方案。这是盖茨在长达4年的微软反垄断案审理过程中首次出庭作证。这9个州 要求微软把网络浏览器和媒体播放器应用功能从视窗操作系统中剥离掉,为个人用户提供一套 视窗基础版。 -2002年4月23日,比尔·盖茨在反垄断案听证会上表示,微软公司无法允许PC制造商和消费者 选择视窗操作系统应该捆绑哪些软件。 -2002年4月24日,比尔·盖茨首次承认,微软有可能会为个人计算机用户提供一套视窗简装版 本。
反垄断法 案例

反垄断法案例反垄断法是一种旨在保护市场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工具。
通过禁止垄断行为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反垄断法旨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以及维护经济稳定。
以下是一些反垄断法案例的介绍,以展示反垄断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微软案(美国):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美国司法部对微软公司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反垄断调查。
微软被指控滥用其市场垄断地位,限制竞争。
最终,法院判决微软违反了反垄断法,并下令对其进行拆分,以维护市场竞争。
2. 谷歌案(欧盟):欧洲委员会在2017年对谷歌公司进行了一项反垄断调查,并最终以滥用市场地位的罪名对其处以24.3亿欧元的罚款。
谷歌被指控在其搜索引擎结果中操纵竞争,并不公平地限制竞争对手的机会。
3. 高通案(中国):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5年对高通公司开展了反垄断调查。
高通被指控滥用其市场垄断地位,强制使用其专利技术并收取过高的费用。
最终,高通同意支付巨额罚款,并对其商业行为进行调整。
4.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案(美国):1982年,美国政府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进行了反垄断诉讼。
AT&T被指控垄断美国的长途电话市场,并限制了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
最终,AT&T同意分拆成几家独立的公司,以促进竞争。
5. 苹果案(欧盟):欧洲委员会在2016年对苹果公司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并最终以爱尔兰税务安排的违规行为对其处以130亿欧元的罚款。
苹果被指控通过与爱尔兰政府达成特殊税收协议,获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6. 京东案(中国):2018年,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京东公司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并最终以滥用市场地位的罪名对其处以60万元的罚款。
京东被指控限制第三方商家在其平台上销售产品,从而扼杀了竞争。
7. 联邦快递案(美国):美国联邦快递公司被指控在其配送市场上滥用市场地位,并限制了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
最终,联邦快递同意支付2400万美元的罚款,并采取措施改善其商业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反垄断控诉建议
取消捆绑式的强制安装使用并设置IE为默认浏览器。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由装卸IE且与Windows兼容 按照每个微处理器签订授权使用的许可。 对个人电脑生产商强迫设定微软操作系统的最小购买量。 授权使用的许可合同期限不能超过一年(尽管可以按照同 样的条款续签一年)。 在授权使用许可中,要求“一揽子付款”的方式。 与应用软件开发商签订非法的保密协议
审理的第二阶段
1999年12月8日美国19州与司法部再次起诉微软公司。原告起诉微 软以四种方式违反了反垄断法《舍曼法》。 1、非法竖立壁垒企图 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 2、把购买其主宰个人电脑系统的"视窗"跟 接受微软其他软件挂钩 3、强制电脑厂商签署排他性合同 4、极 力制止消费者采用别种浏览器。 此后有一系列的不利于微软的商业 活动INTEL宣布解除其与微软多年的同盟关系。主审法官杰克逊出 具了《微软垄断明证》进一步证实微软垄断是事实。媒体和政府不 断提出有拆分微软公司的可能性。 此时微软公司出现了让人们吃 惊的高层人事变动。一手将微软带上成功之路的微软CEO宣布卸任。 尽管比尔· 盖茨宣称他的卸任完全在微软反垄断法影响之外同时也 是经过长期考虑的一个问题。但是比尔· 盖茨选择在这个时候卸任 有着很深很多的潜台词。
审理的第一阶段
1999年11月7日联邦法官托马斯· 杰克逊在一项裁决书中 宣布微软是垄断机构。其调查报告摘录如下"微软在 Intel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以 至于如果该公司想在价格方面发挥其影响力,即可能以显 著高于市场竞争行情的价格销售Windows。再者,微软 可以长期这么做,而不会流失大量的生意给竞争对手,换 句话说,微软享有相关市场的独占力。"有关裁决书中判 定微软有垄断行为:1、操作系统独占很高份额的市场。2、 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市场。3、没有可以替代Windows的商 业操作系统。 对于这个裁决,原告方美国司法部认为是 美国消费者和美国经济的重大胜利,并且坚持上诉。被告 方,微软公司表示对法官杰克逊的裁决表示失望,始终坚 持认为微软是公平竞争。
欧盟微软IE反垄断案
微软被指控垄断历史悠久,自1997年10月美国司 法部第一次指控微软公司垄断操作系统、捆绑销 售,时至今日,指控微软公司垄断的事件从未停 止!
自1997年,微软便开始了一场风风雨雨的“反 垄断战争”。
1997年10月,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将浏 览器软件与视窗操作系统软件非法捆绑销售。1998年10 月,反垄断案正式立案。 。2000年4月,联邦法官托马斯•杰克逊称,根据搜集到的 证据证明微软公司的确存在垄断行为。 。2000年6月,上诉法庭推翻托马斯•杰克逊法官对浏览器 案件的裁决,微软躲过被拆分的命运。
结
果
美国政府表示不会再要求拆分微软。 美国司法部和微软达成了过渡性协议。宣布就“美国诉微 软公司垄断案”双方进行庭外和解。 微软公司在最高法院这里绕开了持续已久的"有没有违反 法律的争论"而开始质疑主审法官的公正性。如外界报道 杰克逊法官个人因为审理微软案而且持续很长时间没有 进展而对微软形成了成见。微软在长期的审理过程中始终 不承认自己有错让法官对微软产生了个人的怨恨并且 在媒体上公开了这种私人感情上的怨恨。显而易见这种 主观的怨恨会影响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微软抓住了法官杰 克逊在对外沟通时最大的漏洞一举翻案。
微软的三项罪名
通过反竞争行为维持垄断企图垄断浏览器市场和将其浏 览器与操作系统捆绑。杰克逊认为微软在非法维持垄断 方面有罪而在为冻结竞争对手而与其它公司签订排它性 协议方面无罪。美国司法部和19个州的律师曾指控微软通 过与一些公司签署优先合同而在许多高科技市场排斥其它 公司因此确保了在许多软件领域的垄断地位。尽管杰克 逊否决了司法部的对微软的一项重要指控。美国政府表示 将在两个月以内出台惩罚微软的方案。
结
果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网民中作的调查显示心目中形象最卓 著的四十家科技企业结果在反托拉斯官司暂落下风的微 软居第一Intel第二。这是由于在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 百手发家的微软被人们认为是典型的American Dream 受到民众们的尊敬。在违犯反垄断法一事上由于没有 侵犯到民众们的切身利益并且微软作了大量的对外宣 传让公众们觉得微软是站在与自己同一边的。微软作的 就是为消费者不断创造出好的产品但是司法部却要惩治 微软。 在司法部方面仍然要求严惩微软。这与微软"不 认错不悔改"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2000年8月,杰克逊法官因违反司法程序、向媒体泄漏 案件审理内情而被解职,库雷科特琳被任命接替杰克逊, 全权负责对微软反垄断案的审理。
2000年11月上旬,在库雷科特琳法官力促下,微软和美国司法部达 成妥协。妥协条件是微软同意个人电脑制造商可以自由选择视窗桌面、 公开视窗软件部分源代码,使微软的竞争者也能够在操作系统上编写 应用程序。在19个起诉微软的州中,有9个州决定反对司法部与微软 的协议条件,明确表示继续进行这桩旷日持久的官司。在欧盟,反垄 断案调查最初集中在Win98以及后来的Win2000服务器市场垄断上。 现在的调查主要针对Windows多媒体播放器以及Windows XP的不 正当竞争。 2002年4月22日,比尔•盖茨亲自出庭为微软辩护,试图使公司免于9 个州的司法部长提出的严厉的反垄断制裁方案。这是盖茨在长达4年 的微软反垄断案审理过程中首次出庭作证。这9个州要求微软把网络 浏览器和媒体播放器应用功能从视窗操作系统中剥离掉,为个人用户 提供一套视窗基础版。2002年4月23日,比尔•盖茨在反垄断案听证 会上表示,微软公司无法允许PC制造商和消费者选择视窗操作系统 应该捆绑哪些软件。2002年4月24日,比尔•盖茨首次承认,微软有 可能会为个人计算机用户提供一套视窗简装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