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包括实像和虚像的形成条件。
2. 探究物距、像距与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3.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并验证相关物理定律。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基于光的折射现象。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由于透镜的折射作用,光线会发生弯曲,最终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实像或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形成的,可以投影在屏幕上;虚像则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形成的,不能投影在屏幕上。
四、实验器材1. 光具座2. 凸透镜(焦距f=10cm)3. 蜡烛4. 光屏5. 刻度尺6. 火柴五、实验步骤1. 将光具座水平放置,固定好凸透镜、蜡烛和光屏。
2.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3.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调整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4. 记录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和光屏上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5. 改变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3和4,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
6.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观察成像情况。
7.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左侧,观察成像情况。
8.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右侧,观察成像情况。
六、实验现象1.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
3.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4.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光屏上出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时,光屏上出现实像,但成像大小与蜡烛大小相近。
6.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左侧时,光屏上出现实像,成像大小随着蜡烛向焦点靠近而逐渐增大。
7.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右侧时,光屏上出现实像,成像大小随着蜡烛向焦点靠近而逐渐减小。
七、实验结论1.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实验器材】光具座、已固定刻度尺、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实验步骤】1、观察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上已标注)。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4、调整物距使u>2f 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
5、调整物距使u=2f 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
6、调整物距使2f>u>f 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
7、调整物距使u=f 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物距、像的性质及像距。
8、调整物距使u<f 调整光屏的位置 ,看能否在屏上找到像。
如果不能 ,试着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烛焰。
观察一下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
9、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0、将实验仪器整理成开始做实验时的样子。
【实验数据】物距( u)与焦像的性质像距( v)与焦应用举例像与物相对距( f)的关系正倒大小虚实距( f )的关系透镜的位置u﹥2f 倒立缩小实像2f ﹥v﹥ f 照相机异侧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成像大小异侧的分界点2f﹥ u﹥ f 倒立放大实像v﹥2f 投影仪异侧u﹦f 不成像成像虚实的分界点u﹤f 正立放大虚像u﹥v 放大镜异侧【实验结论】1、如果以焦点为参考点,则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的大小越大。
2、当 u=2f 时,成等大的像; u>2f 时,成缩小的像; u<2f 时,成放大的像。
所以u=2f 是成像放大还是缩小的分界点。
3、当 u=f 时,既不能成实像也不能成虚像,u>f 时成实像, u<f 时成虚像,所以u=f 是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4、成等大的像时,物距等于像距。
成放大的像时,像距大于物距。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第一篇: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一定要调节好器材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否则光屏上可能收不到像。
收集数据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30 25 20 16 12 10 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cm像的情况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实验结论】物距u u>2f(大于2倍焦距)u=2f(等于2倍焦距)2f>u>f(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u=f(在焦点处)u像的情况像距v 倒正大小虚实像的变化情况物距u 像距v像减小应用举例_____ ____ _____ _____________减小_____ ____ _____减小倍焦距)作业: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______用光屏承接的,也____用眼睛直接看到的。
而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是_______由光屏承接的,但______用眼睛直接看到。
(填“能”或“不能”)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_____侧,成虚像时,像与物____侧。
(填“同”或“异”)第二篇: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中考试题凸透镜成像1、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厘米、14厘米和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应:()A、10cm>f>6cm;B、10cm>f>7cm;C、14cm>f>10cm;D、20cm>f>14cm。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厘米,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的焦距很可能是()A.4cmB.8cmC.10cmD.18cm 3.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和透镜相距24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小于12cmB.等于12cmC.大于12cmD.无法判断4.通过焦距为f的凸透镜看见烛焰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此时物距u与f的关系是:()A u>2fB2f>u>fC u=fD u5.用幻灯机时,必须把物体放在:()A 大于2倍焦距处B2倍焦距处C1倍与2倍焦距之间D焦距以内6.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学生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准备(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_____像;通过投影仪成、立的像;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虚像由实际光线的会聚而成;实像是的(选填“倒立”或“正立”);实像用光屏承接,虚像(选填“能”或“不能”)。
三、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带刻度尺的光具座。
(2)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所不同的是:物体距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实像;物体距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实像。
当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物体必须距离放大镜比较近。
可见,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有关系。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对应关系呢?(3)猜想与假设结合《生活中的透镜》跟小组同学讨论,提出合理的猜想。
①可能与的距离有关。
生活中的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②可能与有关。
生活中的支持事例: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4)设计实验①物距和像距:物距u是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是指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②如图所示,我们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以焦距为参照距离,对物距和像距进行研究。
(5)实验提示①实验时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央位置不动,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处。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学生姓名:实验日期:月日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具光具座(带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实验过程【知识准备】焦距: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_____表示;物距: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_____表示;像距: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_____表示;2倍焦距:用________表示。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成像特点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设计实验】焦距f不变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1.组装实验器材: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使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整刻度(如50cm)处,按照表格所列顺序调整物距u,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记录数据及现象,填写表格,总结规律。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凸透镜的焦距f=_____ cm 2f=_____ cm物距u/cm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v/cm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正倒大小虚实3025201614105【拓展实验】当光屏上有清晰的像时,将凸透镜挡住一部分,试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完整?有哪些变化?分析论证,得出结论1.当物距u>2f时,像距v________, 成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当物距u=2f时,像距v________, 成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当物距2f>u>f时,像距v________, 成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当物距u=______时,不成像;当物距u<f时,成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经过折射而改变传播方向的透镜。
对于凸透镜来说,当光线垂直射入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并在主轴上形成一个焦点F。
当光线平行于主轴射入透镜时,经过折射后会收敛到焦点F上。
根据凸透镜的特性,我们可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材料和仪器:1.凸透镜3.屏幕4.尺子5.笔记本电脑和视频分析软件(可选)实验步骤:1.用尺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f,并记录下来。
3.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主轴垂直,并拍摄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
4.使用笔记本电脑和视频分析软件,对拍摄的视频进行分析,测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和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
5.重复步骤3和步骤4,将物体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并记录下成像的相关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1. 物体离透镜的距离(s):25cm2. 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s'):50cm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利用公式1/f=1/s+1/s'来计算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和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可得:1/f=1/s+1/s'1/f=1/25+1/501/f=3/50f = 50/3 ≈ 16.7cm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的成像距离和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成反比关系,即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增大时,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会减小。
根据公式1/f=1/s+1/s',可以计算得出凸透镜的焦距f,从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凸透镜的成像特性。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明亮以确保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
2.尽量减小误差,例如要保证物体和屏幕的位置调整准确、凸透镜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准确等。
3.可以使用视频分析软件来测量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9《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单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光具座等实验器材进行光学实验。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已知)、蜡烛、光屏、火柴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使凸透镜的中心大致与光具座的中心重合。
3、将蜡烛放在光具座的一侧,调整蜡烛的高度,使其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将光屏放在光具座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使光屏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和蜡烛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5、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物距和像距。
6、分别调整物距为二倍焦距(u = 2f)、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一倍焦距(u = f)、小于一倍焦距(u<f),重复步骤 5,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7、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整理实验器材,熄灭蜡烛。
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结论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3、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4、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七、误差分析1、实验中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如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不准确。
2、蜡烛的火焰可能不稳定,导致像的清晰度受到影响。
3、光屏的位置可能没有调整到最佳位置,影响像的观察和测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和成像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凸透镜、小白板、物体、光屏、光源、尺子、角度测量仪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收敛的透明介质,常用于实际的成像设备中,如相机和显微镜等。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凸透镜来观察物体在成像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主要特点有:1.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
2.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近。
3.成像物距离物体距离凸透镜的倍数和成像距离与凸透镜距离物体的倍数成反比。
4.成像镜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时,成像为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成像为缩小的真实倒立图像。
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放在小白板上,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其与光源和光屏之间保持平行关系。
2.在小白板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放置物体,距离凸透镜一定的距离,记录物体的距离、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
3.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成像情况,记录成像的位置。
4.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2-3,记录成像的位置。
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物体距离和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距离与物体距离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2.成像物与物体距离的倍数和成像距离与凸透镜距离的倍数成反比关系。
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时,成像为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成像为缩小的真实倒立图像。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验证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者
日期
实验课题
探 究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识储备:焦距:________到_______的距离,用______表示;
物距:_________到______的距离,用_______表示;像距与焦距关系源自正倒大小虚实
物像关系
u>2f
u>2f
u=2f
f<u<2f
f<u<2f
u=f
u<f
u<f
实验数据分析: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正倒
大小
实虚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有远靠近凸透镜,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并试着做一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f、f时,成像会怎样
3.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数据收集: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像距:__________到_______的距离,用________表示。
实验过程:
1.组装仪器材料,并进行调节。将___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使三者靠近,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