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沉没成本是过去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有可能是沉没成本。

小鸡去超市购物,站在一列队伍后准备结账。过了一会,小鸡发现这列的收银员工作效率极低,而且前面准备结账的人所购商品很多。但是小鸡想“已经排了这么久,现在转移,前面的时间不就白白浪费了?何况已经前进了一段距离”然后选择继续在此列排队。

这种情况很普遍,仔细分析一下,小鸡不愿意转移队伍,因为他不想让之前付出的时间成本白白损失掉,而且前面花费的时间给他带来的一点小收益会被不经意地放大。但是,小鸡对于自己的坚持不一定是满意的,反而会在等待中持续焦躁。然后这种等待的时间越长,小鸡越不甘心放弃,形成恶性循环。小鸡不选择转移,是因为不愿意面对“最初选择失误”这一事实,不接受前期投入的损失,然后试图用继续投入的方式来捞回成本。其次是过于高估了以往成本对最终结果的作用,他觉得自己已经付出的时间、精力在本次排队是有所收益的。但是他却选择忽略转移队伍会增加这种收益的事实。

在拍卖陷阱中,当你出90美分,而对手出101美分时,你打算放弃继续游戏,此时,你虽然没有在此次游戏中取胜,但你依然需要

出90美分,这90美分的成本我们叫做沉没成本。为了更好地理解沉没成本的概念,来看下面的例子。

我们把那些已经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称为“沉没成本”。沉没的意思是说,你在正式完成交易之前投入的成本,一旦交易不成,就会白白损失掉。如果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就会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博弈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再考虑钱的事。当前要做的决定不是后悔买票了,而是决定是否继续看这部电影。因为票已经买了,后悔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决定是否再看下去。做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选择把电影看完就意味着要继续受罪,而选择退场无疑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沉没成本对决策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以至于很多决策者无法自拔。有时候,他们开始做一件事,做到一半时发现并不值得,或者会付出比预想多得多的代价,或者有更好的选择。但此时付出的成本已经很大,思前想后,只能将错就错地做下去。但实际上,做下去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难以舍弃沉没成本原因:

1.执着于收回成本,而盲目追求负效益。

2.忽略了机会成本。

3.过于追求心理满足感而忽略了切身体验。

4.追加成本与难以放弃沉没成本形成恶性循环。

5.过于执着以至于高估以往成本对最终结果的作用。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自己摆脱沉没成本的羁绊呢?

一是在进行一项事业之前的决策要慎重,要在掌握了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对可能的收益与损失进行全面的评估;

二是一旦形成了沉没成本,就必须要承认现实,认赔服输,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