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

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后,有些宝宝在24小时之内接种部位就会出现红晕,宝宝会感觉到疼痛,并伴有轻微发热现象,一般会持续2-3天。
个别宝宝会出现接触部位一侧出现淋巴结肿大。
这是百白破疫苗的一般反应,无需特殊处理。
当接种部位红肿明显且面积范围较大,宝宝持续哭闹不止,则是百白破疫苗的加重反应,妈妈们就需要使用毛巾热敷,帮助宝宝缓解疼痛,辅以按摩效果会更好一些。
如果这时候宝宝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其他异常反应,最好是送医治疗。
接种百白破疫苗很少会出现皮疹的现象,但是如果出现了,就有可能是过敏所致,需要在医生的叮嘱下服用抗过敏药物。
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表现为微微发热,同时还可伴有倦怠、嗜睡、烦躁不安等短暂症状,这种情况在接种未吸附疫苗比较常见。
当宝宝在接种后出现惊厥、抽搐、尖叫等反应时,则为异常反应。
这类反应的发生率极低,多与疫苗中的成分有关,这时候最好是及时就医。
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处理当宝宝在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后,应仔细观察宝宝的反应是否异常。
如果表现为正常的发热,以及接种部位红肿,则无需特别处理。
如果反应比较重,可以采用局部热敷或用生土豆片贴在红肿明显的部位,热敷要每日3-5次,每次10-15分钟,去除肿块的同时也能帮助宝宝缓解疼痛。
这里要注意毛巾的温度,尽量热,但是要以不烫伤宝宝为前提。
经过热敷红肿不消的,可以进行理疗。
如果宝宝发热时体温低于38.5℃,注意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缓解。
如果是高热并伴有惊厥的现象,最好是送医就诊,并在下次接种时要询问医生是否可再次进行。
如果出现皮疹,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过敏治疗。
如果出现其他异常反应,最好送医诊治,并告知医生宝宝的反应情况,便于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百白破疫苗一定要打吗虽然接种百白破疫苗会让宝宝产生一些不适症,但是在预防百白破疾病上有很好的效果,并且百白破疫苗在国家计划免疫范围内,属新生宝宝必打的疫苗之一。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探讨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探讨黄子华【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年(卷),期】2016(014)008【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儿童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并探讨这些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将在本院接受疫苗接种的150例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的疫苗接种方法,而观察组儿童则需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疫苗接种护理,疫苗接种完成后观察比较两组儿童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对照组75例儿童在接种3针疫苗后,出现热反应10例,出现中度热反应的儿童有6例,而重度热反应的儿童有5例,出现热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8.0%;而观察组的75例儿童在接种了3针疫苗后,有4例出现热反应,出现中度热反应的儿童有2例,而重度热反应仅有1例,热反应总发生率为9.3%,两组儿童在热反应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接受了3针疫苗后,对照组有14例儿童出现了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为18.7%,而观察组发生局部硬结反应的仅有3例,发生率为4.0%,两组儿童在局部硬结反应上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了有效预防儿童在百白破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在进行疫苗接种之前,要对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进行身体情况的检测评估,在进行疫苗接种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以及注射的部位,并且在注射技巧和注射深度上要有一定的把握,力求最大程度上避免不良反应。
【总页数】2页(P48-49)【作者】黄子华【作者单位】黄梅县妇幼保健院,湖北黄冈 4355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J], 张锦清;朱幼琴;许瑞宝2.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分析 [J], 张利平3.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J], 韩丽娟4.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探讨 [J], 闫婷润5.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J], 于水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白破接种后注意事项

百白破接种后注意事项
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一些注意事项包括:
1. 观察接种部位:接种后应密切观察接种部位,如果出现红肿、疼痛或者渗出液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 避免剧烈运动:接种后的48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过度的疼痛或者肌肉不适。
3. 注意个人卫生:接种后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以防感染。
4. 观察身体反应:接种后应密切观察自身身体反应,如发热、乏力、头痛等不适症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尽快就医。
5. 不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一段时间内,不建议同时接种其他疫苗。
如果需要接种其他疫苗,建议在不同时间点进行。
6. 遵循医生的建议:接种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接种疫苗的补种或者加强针。
7. 关注接种反应: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发热等,一般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
如果不良反应持续且严重,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的注意事项,具体的注意事项还应参考疫苗生产商提供的说明书和医生的指导。
同时,如果有自身健康状况的特殊情况,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接种和后续注意事项。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的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

[ ] 卫 生 部 甲 型 H1 3 N1流感 临 床 专 家 组 . 型 HI 甲 N1流 感 确 诊 病 例 出 院 标 准 ( 行 )J .中华 医 学 杂 志 ,0 9 8 ( 5 :7 4 试 [] 2 0 , 9 2 ) 1 3. [ ] 王 善 雨 , 春 玉 , 新 华 , . 型 H1 流 感 的流 行 病 学 特 征 及 预 4 高 姚 等 甲 N1
尽快送往医院就诊 。
参考文献 :
[ 3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 卫 生 部 . 型 H1 1 甲 N1流 感 诊 疗 方 案 ( 0 9年 试 行 20
版 )J . 染 病 信 息 ,0 92 ( ) 1 . E] 传 20 ,23 : —3 [ ] F i J S ema S W aema H.Ra i etS nivt o 2 axD ,h r nS , tr nS pd—ts e s ii fr t y n v l wn oii f e z H1 ) i snh ma sJ . n o e s ie— r nI l naA( N1 vr u n [] N E - g nu ui
4 2 0 .
作者简介
罗 秋 萍 工 作 单位 : 1 1 1 广 东 省 深圳 市 宝安 区人 民 医 院 。 580 ,
( 稿 日期 :0 0— 4—1 ) 牧 21 0 5 ( 文编辑 郭海瑞) 本
百 白破 疫 苗 接 种 后 的 副 反 应 原 因 分 析 及 护 理
孙 叶芸 , 刘美 兰 , 昌文 玲
表 1 辖 区 内儿 童 接 种 百 白 破 后 的 副 反 应 发 生情 况 人 次
因及 护理 进 行 分 析 。现 报 告 如 下 。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小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3年全年接种百白破疫苗的21295例3~24月龄小儿进行综合回顾与分析,并制定一系列预防及护理措施。
结果:经研究,15~24月龄加强免疫组、夏秋季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要分别高于3~14月龄基础免疫组和冬春季,P<0.05。
结论:在3~14月龄小儿中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更少,且在冬春等温度较低的季节接种更为适宜,是今后临床积极预防与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27-02疫苗接种是目前临床计划免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能够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起重要的防范作用,然而在接种期间,小儿通常可能出现红肿、硬结、发热等不良症状,既不利于小儿成长发育和生活学习,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临床接种工作。
为了进一步防控接种后小儿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笔者对我院2013年全年接种百白破疫苗的21295例小儿进行了分组探讨,取得不错的研究进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3年全年到我院进行百白破疫苗接种的21295例小儿及其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其中基础免疫组(3~14月龄)接种数为15092例,加强免疫组(15~24月龄)接种数为6203例;包括夏秋季、冬春季接种者各11043例和10252例。
年龄范围均在3~24月龄,且经诊断确认均无接种禁忌症,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的相关要求,需要完成基础免疫以及加强免疫。
1.2 方法1.2.1 调查方法本次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方式,对我院2013年列入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范畴的监测资料及个案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同时针对3~14月龄基础免疫组与15~24月龄加强免疫组小儿在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进行接种后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以及不同季节(夏秋季与冬春季)接种后出现不良症状的情况进行对比与评价。
浅谈百白破接种反应及预防措施

浅谈百白破接种反应及预防措施目的了解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
结果经过正确指导正规操作使用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无论全身反应或局部反应均极低。
结论正确对待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并给予正确指导措施,是把反应降到最低限度的关键。
标签: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预防措施百白破疫苗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用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预防。
婴儿在满3个月时接种第一针,间隔1个月后注射第二、三针,即在婴儿3、4、5三个月时各注射一针,一周半至2周岁加强一针,在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中是接种针次数较多的疫苗,接种后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疫苗。
现就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9月1日~2009年3月31日出生,在笔者所在接种点接种百白破4针次接种的儿童共561人,男253人,女208人,其中基础疫苗1683针次,加强免疫561针次。
2结果本组共接种2244针次,其中第1针次出现副反应0次,第2针次发现副反应1次,第3针次出现副反应3次,第4针次出现副反应6次。
其中9例接种部位仅有轻度红晕、低热,不需特殊处理,1~2 d即自行消退。
有1例五月龄儿童接种完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天发生了呕吐,第三天高热达39.3 ℃,注射部位皮肤无变化。
笔者与市免疫规划科会诊后,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病情很快缓解,最后证实这是偶合反应。
3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3.1一般反应一般反应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无后遗症,接种疫苗后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
全身反应主要是出现轻微的烦躁不安、注射后当天晚间婴儿睡眠不好,易惊醒哭闹,或发热的同时还可伴有倦怠、嗜睡、烦躁不安等短暂症状。
一般反应在接种后48 h 可恢复正常。
3.2异常反应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1)不良反应:出现硬结,局部红肿、硬结面积大,直经大3 cm,甚至发生无菌性脓肿。
百白破第三针注意事项

百白破第三针注意事项
百白破是一种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
按照规定,儿童应接种三剂百白破疫苗,分别在2个月、4个
月和6个月的时候接种。
下面是百白破第三针的注意事项。
首先,家长应确保儿童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的症状。
如果儿童在接种前出现了病症,应推迟疫苗接种,直到身体康复。
其次,家长应在接种前向医生告知儿童是否有过敏史。
百白破疫苗含有某些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果儿童对疫苗成分或其他过敏源有过敏反应,应避免接种。
接下来,家长应向医生详细了解百白破疫苗的副作用和免疫效果。
百白破疫苗的常见副作用有注射部位的轻度肿胀和疼痛,以及低烧和乏力等不适症状。
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护理,在副作用出现时及时就医。
此外,疫苗注射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的身体反应。
正常情况下,接种后的24小时内可能出现轻微的不适感,如注射部
位疼痛、乏力等,但一般会很快缓解。
如果儿童出现高烧、呕吐、面部肿胀、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最后,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家长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的护理。
通常情况下,家长应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与其他疾病患者密切接触,以减少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总之,百白破第三针作为儿童免疫计划的一部分,对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等重要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确保儿童接种时的身体状况良好,并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
只有做好这些注意事项,才能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C H f N E S E C O M M U N I T Y D O C T O R S
无细胞百 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林 淑 真
者 局 部 结成 硬结 或 积 液 , 1 例 现 中轻 反
嘱家长在观察室观察 3 0 分 钟 ,直 至 无 异
3 6 1 0 0 0福 建 厦 门市 集 美 区 杏 林街 道 社 区
剂量均应 娴熟 于心 ;同时 ,还必须具备
过硬 的安全注射技 术及应对 各类幼儿恐
疫苗之一。通常 ,在接种之后 ,由于菌体 蛋 白的致病反应 ,往往会导致受种者 现 局部或全身反应 ,如无菌性脓肿 、发热 、 局部硬结 、过敏性皮疹或休克等 。百 白破 疫苗所产生的不 良反应 ,多与接种疫苗的 生产工艺 以及疫苗所含成分有关 ,而 目前
反应发生率 3 . 1 %。经护 理治疗 ,均得 以
痊愈。
讨 论
破 疫 苗 幼 儿 中 ,有 2 4 0 例 出 现 不 良 反 应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3 . 1 %。 主 要 症 状 以 低 热 、情 绪 烦 躁 , 疲倦 为主 ,未 见 潜在
生 命 威 胁 和 较 为 重 要 的 不 良 反 应 。 结 论 :在进 行无 细胞 百 白破 疫苗接 种 时 , 接 种 不 良 反 应 多 与 接 种 员 操 作 技 术 、
白破 疫 苗接 种 时 的不 良反 应 发 生 . .
关键 词
理
无 细 胞 百 白破 疫 苗
接种
护
不 良反 应
嘱幼 儿 家 长 应 给 予适 当的 抚摸 与安 慰
日前 ,我 国使 用 的 百 白破 疫 苗 是 吸 附 无 细 胞 联 合 疫 苗 。 当 接 种 之 后 , 由于 菌 体 蛋 白 的致 病 反 应 ,往 往 会 导 致 受 利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接种白破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将本院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加强免疫白破疫苗231人次,通过预检、书面告知、规范操作、接种时指导,进行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结果接种231人次,共发生不良反应11人次,主要为注射部位局部肿胀疼痛,及疲倦、精神欠佳,较少出现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其他不良反应少见。
结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规范的操作技术、接种后活动强度、季节温度有关。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接种和护理,是预防和减少疫苗不良反应的关键。
【关键词】白破疫苗;接种反应;儿童;预防护理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加强免疫白破疫苗的6~8岁儿童共231人,无发热及禁忌证,身体健康儿童。
1. 2 疫苗介绍白破联合疫苗由白喉类毒素原液和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
为乳白色均匀悬液,辅料氢氧化铝、氯化钠、磷酸盐、硫柳汞、四硼酸钠。
本科室使用的白破联合疫苗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分别为201010035-3、201011043-6,由河南省CDC逐级分发,市CDC计免科配送。
用于经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全程免疫后的儿童的白喉和破伤风加强免疫。
每支
2.0 ml,每1人次用剂量0.5 ml,白破疫苗应在2~8℃避光环境中存放,严禁冻结。
1. 3 不良反应家长反馈信息表明:接种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是接种部位局部肿胀与热痛,有的肿胀达整个上臂,疲乏、精神欠佳,较少出现发热和其他全身症状,严重反应极少见。
2 护理方法
2. 1 预检接种前医生询问儿童健康状况,及以往接种白喉、破伤风类疫苗有无严重反应发生,有无接种禁忌证:①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②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③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④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
请家长详细阅读白破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并签名。
2. 2 接种时护理护理人员认真查对疫苗名称、有效期、批号、药液质量,安瓿有无裂痕。
为防止吸附剂沉淀,用前充分摇匀,减少泡沫出现,无菌注射器抽吸规定剂量,排气,选择活动量少的一侧手臂(多为左臂),部位选择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肉较厚的区域,进针深度不少于针头的2/3。
酒精棉签消毒待干,儿童局部皮肤不很洁净时,可再次消毒,持注射器如执笔式,垂
直快速注入肌内,抽吸无回血,缓慢均匀注入,快速拔针,轻轻按压1~2 min。
注射毕,交待儿童及家长观察30 min,当天避免剧烈运动,多饮白开水,接种当日避免清洗注射部位。
夏季天热,接种疫苗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尤其白破疫苗,接种单位可以避开夏季天热时节,或嘱儿童减少活动量少出汗,减少局部反应。
2. 3 接种后护理轻微肿胀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可作局部热敷,并预防继发感染[1]。
接种后当日或2~3 d,注射侧局部红肿,皮肤因肿胀而发亮,严重者可扩展至整个上臂,这属于血管神经性水肿,处理方法是对病人采用抗过敏治疗[2]。
3 结果
通过对加强免疫白破疫苗231人次中发现,轻微局部肿胀疼痛者6例,疲乏、精神欠佳者4例,肿胀直径达5 cm者1例。
轻微局部肿胀3 d后基本消失。
肿胀严重者经抗过敏治疗后逐渐缓解。
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接种者操作技术、接种后活动强度、气温等有密切关系。
4 讨论
免疫接种的反应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人发生反应可能较重,有的人较轻。
白破联合疫苗含有吸附剂,在使用前未充分摇匀,致使液体浓度不均,使用后会引起局部反应的加重,或发生无菌性脓肿[3];白破疫苗是继前三针百白破疫苗的加强针,疫苗加强次数越多,局部反应越重[4];必须作肌内注射,接种过浅容易发生无菌性脓肿,所以要求接种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疫苗要求规范操作,才能减少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
天气炎热时注射,局部反应也容易增强。
免疫接种后进行剧烈运动和重度体力劳动会加重反应,接种白破疫苗的儿童年龄6~8岁,较之幼儿活动量剧烈,容易大量出汗,局部感染及反应会加重。
所以医务人员可避免夏季接种白破疫苗,接种时嘱儿童及家长当天避免剧烈运动,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其次,家长要具备一定的疫苗知识,对疫苗反应有正确的认识,接种单位要做好疫苗知识的宣教工作,包括墙壁张贴宣传板、书面告知、发放宣传单、电视媒体宣传及医务人员面对面的指导,家长才会有更清楚的认识并配合工作。
医务人员要有丰富的疫苗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及时总结经验,耐心指导,做好沟通,减少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完成国家的计划免疫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儿童的健康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邓建保.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管理与安全接种技术实用手册.北京: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1260.
[2] 邓建保.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管理与安全接种技术实用手册.北京:银声音
像出版社,2004:1266.
[3] 邓建保.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管理与安全接种技术实用手册.北京: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1127.
[4]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