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共5套,人教版)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共5套,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数学试题校区 班级 姓名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4,5,6B .2,3,4C .11,12,13D .8,15,17 2.方程0)1()23(22=++--x x x 的一般形式是A .0552=+-x x B . 0552=++x x C . 05-52=+x x D . 052=+x 3.用配方法解方程2410x x --=,方程应变形为A .2(2)3x +=B .2(2)5x += C .122=-)(x D .2(2)5x -=4.2016年国内某地产公司投资破8亿元,连续两年增长后,2018年国内地产投资破9.5亿元, 设这两年平均地产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A .819.52=+)(xB .8-19.52=)(xC .9.5218=+)(xD .9.5182=+)(x 5.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DE ∥AC ,CE ∥BD ,若AC =2,则四边形OCED的周长为A .16B .8C .4D .25题图 6题图 7题图6.如图,△ABC 中,AB =AC =12,BC =8,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E 为AC 的中点,连接DE ,则△CDE 的周长是A .20B .16C .13D .12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3,AD =5,∠BCD 的平分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则AE 的长为 A .3 B .2.5 C .2 D .1.58.为了研究特殊四边形,李老师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具(如下左图):用钉子将四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ABCD ,并在A 与C 、 B 与D 两点之间分别用一根橡皮筋拉直固定. 课上,李老师右手拿住木条BC ,用左手向右推动框架至AB ⊥BC (如下右图). 观察所得到的四边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CA =45° B .BD 的长度变小 C .AC =BD D .AC ⊥BDA BCDDCBA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9.若关于x 的方程042=-+-a 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整数a 的值:a =____________.10.如下图,作一个以数轴的原点为圆心,长方形对角线为半径的圆弧,交数轴于点A ,则点A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 是菱形。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勾股定理的正确表达?A. a^2 + b^2 = c^2B. a^2 b^2 = c^2C. a^2 + c^2 = b^2D. a^2 c^2 = b^22.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30度,那么它的对边长度是斜边长度的多少?A. 1/2B. 1/3C. 1/4D. 1/63. 下列哪个选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A. 对边相等B. 对角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所有选项都正确4.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方形的性质?A. 对边平行B. 四个角都是直角C. 对角线相等D. 所有选项都正确5. 下列哪个选项是圆的性质?A. 半径相等B. 直径相等C.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4. 圆的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5. 圆的直径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勾股定理的表达式是:a^2 + b^2 = ______。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它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

3.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度。

4. 圆的半径是圆心到圆上______的距离。

5. 圆的直径是圆上______点之间的距离。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2. 简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 简述正方形的性质。

4. 简述圆的性质。

5. 简述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AC = 6cm,BC = 8cm,求AB的长度。

2.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 = 10cm,BC = 8cm,求CD的长度。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有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有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有答案)一.单选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1.已知x >y ,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A.3x >3yB.x -9>y -9C.﹣x >﹣yD.﹣x2<﹣y2 2.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x -3)(x+1)=x 2-2x -3B.x 2-xy=x (x -y )C.ab+bc+d=b (a+c )+dD.6x 2y=3xy•2x 3.若分式x -1x的值为0,则x 的值是( )A.1B.﹣1C.0D.24.把多项式2a 2-4a 分解因式,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 A.a B.2 C.a 2 D.2a5.已知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如图所示,那么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A.x >1 B.x ≥﹣1 C.﹣3<x ≤﹣1 D.x >﹣3(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10题图) 6.如图,将△COD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AOB ,旋转角为( ) A.∠AOB B.∠BOC C.∠AOC D.∠COD 7.在下列分式的变形中,从左到右一定正确的是( ) A.a b =a+1b+1 B.2a 2b =ab C.a b =a 2b 2 D.a b =acbc 8.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是( )A.﹣4a 2+b 2B.x 2+4C.a 2+c 2-2acD.﹣a 2-b 2 9.如果把xyx+y 中x ,y 的值都扩大2倍,那么这个分式的值( ) A.不变 B.缩小到原来的12 C.扩大4倍 D.扩大2倍10.如图,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A (﹣1,﹣2)和B (﹣2,0),一次函数y=2x 的图象经过点A ,则不等式2x ≤kx+b 的解集为( )A.x ≤﹣1B.x ≤﹣2C.x ≥1D.﹣2≤x <﹣1 二.填空题。

(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因式分解:a 3-4a 2= 。

12.要使分式2x -5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应满足的条件是 .13.已知x+y=5,xy=2,则x 2y+xy 2的值是 .14.如图,将周长为8的△DEF 沿EF 方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BC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第14题图)15.若a+1a =4,则a 2+1a 2= . 16.若1a +1b =5,则分式2a -5ab+2b﹣a+3ab -b的值为 .(填序号)①第3分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②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行驶了120千米;③第12分时,汽车的速度是0千米/时;④从第9分到12分,汽车的速度从60千米/时减少到0千米/时. 三、解答题。

数学八下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数学八下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数学八下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0.5B. √2C. 0.33333...D. 3答案:B2.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这个数是:A. 0B. 1C. -1D. 2答案:A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第三边长x满足的条件是:A. 1 < x < 7B. 0 < x < 7C. 1 < x < 5D. 0 < x < 5答案:A4. 函数y=2x+3的图象不经过第几象限?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C5.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那么这个数是:A. 5B. -5C. 0D. 10答案:A6.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5B. -5C. 0D. 5或-5答案:D7. 下列哪个选项是偶数?A. 2B. 3C. 5D. 7答案:A8. 一个数的倒数是1/3,那么这个数是:A. 3B. 1/3C. 3/1D. 1答案:A9. 一个数的平方是9,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3B. -3C. 9D. 3或-3答案:D10. 一个数的立方是-8,那么这个数是:A. 2B. -2C. 8D. -8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162.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83. 一个数的倒数是2,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1/24.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______。

答案:5或-55.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7,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7三、解答题(共50分)1. 解方程:2x - 3 = 7。

(10分)答案:x = 52. 计算:(3x^2 - 2x + 1) - (x^2 + 3x - 4)。

(10分)答案:2x^2 - 5x + 5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A=∠C ,∠B=∠DB .AB ∥CD ,AB=CDC .AB=CD ,AD ∥BCD .AB ∥CD ,AD ∥BC2.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a =2,b =3,c =4B .a =4,b =4,c =5C .a =5,b =6,c =7D .a =5,b =12,c =133.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AB C .D 4.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A .x≤﹣3B .x≥﹣3C .x <﹣3D .x >﹣35.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2B A ∠=∠,则C ∠的度数为().A .120︒B .60︒C .30︒D .15︒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C .两组邻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7.如图,矩形ABCD 中,AB=3,两条对角线AC 、BD 所夹的钝角为120°,则对角线BD 的长为A .B .C .33D .38.如图,在矩形ABCD 中,84AB BC ==,,将矩形沿对角线AC 折叠,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A .12B .10C .8D .69.如图,正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BD 上,且BE =CD ,则∠BEC 的度数为()A .22.5°B .60°C .67.5°D .75°10.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PE ⊥BC ,PF ⊥CD ,垂足分别为点E ,F ,连接AP ,EF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P=EF;②∠PFE=∠BAP;③2EC;④△APD 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1.在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四边形ABCD 中,AD ∥BC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经过思考,小明说“添加AD=BC”,小红说“添加AB=DC”.你同意_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12.如图,菱形ABCD 中,若BD=24,AC=10,则AB 的长等于________,该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13.在Rt △ABC 中,a ,b 均为直角边且其长度为相邻的两个整数,若1a b <<,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14.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一书中,给出了著名的秦九韶公式,也叫三斜求积公式,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现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1,2ABC的面积为______.15.已知:,x y为实数,且4y <,则4y --果为_______.16.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BC 为边在三角形ABC 的同侧作正方形BCEF ,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连结AO,如果AB=4,,则AC=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2.18.如图,已知 ABCD,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DE=B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19.如图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BC=∠OCB.(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2)请添加一个条件使矩形ABCD为正方形.20.如图,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点E在BC上,且PE=PB.(1)求证:PE=PD;(2)连接DE,试判断∠PED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21.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分别过点C.D作CE∥BD,DE∥AC,CE和DE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ODEC是矩形;(2)当∠ADB=60°,AD=23EA的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题》及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使二次根式3a -有意义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 B. 3a < C. 3a ≥ D. 3a ≤2.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是( )A. 12 B. 5 C. 18 D. 2a3.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若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3,2EC =,那么EB 的长为()A. 1B. 3C. 5D. 3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25+=B. 326⨯=C. 2(31)31-=-D. 225353-=-5.如图,在△ABC 中,AB=3,BC=6,AC=4,点D,E 分别是边AB,CB 的中点,那么DE 的长为( )A. 1.5B. 2C. 3D. 4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A. 90°B. 60°C. 45°D. 30°7.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30A ∠=,90C =∠,若23AC =,则AB 长为( )A. 2B. 3C. 4D. 438.如图所示□ABCD ,再添加下列某一个条件, 不能判定□ABCD 是矩形的是( )A. AC=BDB. AB ⊥BCC. ∠1=∠2D. ∠ABC=∠BCD9.如图,从一个大正方形中截去面积为230cm 和248cm 的两个正方形,则剩余部分的面积为( )A 278cmB. ()24330cm + C. 21210cm D. 22410cm 10.如图,在□ABCD 中,ABAC ,若AB=4,AC=6,则BD 的长是( )A. 11B. 10C. 9D. 811.为了研究特殊四边形,李老师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具(如图1):用钉子将四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ABCD ,并在A 与C 、B 与D 两点之间分别用一根橡皮筋拉直固定,课上,李老师右手拿住木条BC ,用左手向右推动框架至AB ⊥BC (如图2)观察所得到的四边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CA =45°B. AC =BDC. BD 的长度变小D. AC ⊥BD12.如图,矩形ABCD 中,是BC 中点,作AEC ∠的角平分线交AD 于点,若3AB =,8AD =,则FD 的长度为( )A. B. C. D.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90D ∠=,8AD =,6BC =,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 )A. 42B. 6C. 210D. 814.将四根长度相等细木条首尾顺次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 ,转动这个四边形可以使它的形状改变.当60B ∠=时,如图(1),测得3AC =;当90B =∠时,如图(2),此时AC 的长为( )A. 32B. 23C. 3D. 22二、填空题15.若23a =-,则241a a -+的值为__________.1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5A ∠=,DC DB =,则CDB ∠=__________.17.如图,点P (-2,3),以点O 为圆心,以OP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的负半轴于点A ,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18.如图,在菱形ABCD 中,过点C 作CE BC ⊥交对角线BD 于点,且DE CE =,若AB 6=,则DE =_________.19.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1,将锐角三角形纸片ABC 经过两次折叠,得到边AB ,BC ,CA 上的点D ,E ,F .折叠方法如下:如图2,(1)AC 边向BC 边折叠,使AC 边落在BC 边上,得到折痕交AB 于D ;(2)C点向AB 边折叠,使C 点与D 点重合,得到折痕交BC 边于E ,交AC 边于F .则下列结论:①四边形DECF 一定是矩形,②四边形DECF 一定是菱形,③四边形DECF 一定是正方形.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三、解答题20.计算:(1)148(12)3-+ (2)2(221)243-+÷21.(1)如图1,在Rt ABC 中,90C =∠,2BC =,4AC =,求AB 的长.(2)如图2,在ABC 中,3AB =,6AC =,120A ∠=,求BC 的长.2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用尺规作图ABC ∠的角平分线(不用写过程,留下作图痕迹),交DC 边于点H ,若6BC =,12DH HC =,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23.如图,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BE AC ,DE 交BC 于点,若FB FC =.(1)求证:四边形CDBE 平行四边形;(2)若BD AC ⊥,5EF EB ==,求四边形CDBE 的面积.24.(1)填空:(只填写符号:,,><=)①当2m =,2n =时,m n + 2mn ;②当3m =,3n =时,m n + 2mn ;③当12m =,12n =时,m n + 2mn ; ④当4m =,1n =时,m n + 2mn ;⑤当5m =,3n =时,m n + 2mn ;⑥当13m =,12n =时,m n + 2mn ;则关于m n +与2mn 之间数量关系的猜想是 .(2)请证明你的猜想;(3)实践应用:要制作面积为1平方米的长方形镜框,直接利用探究得出的结论,求出镜框周长的最小值. 2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连接AC ,过B 点作AC 平行线BM ,过C 点作AB 的平行线CN ,BM ,CN 交于点E ,连接DE 交BC 于F .(1)补全图形;(2)求证:DF EF =.26.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边A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DE ,点A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点为F ,连接EF 并延长交BC 于点G ,连接DG ,过点E 作EH ⊥DE 交DG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BH . (1)求证:GF=GC ;(2)用等式表示线段BH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 )A. 3a >B. 3a <C. 3a ≥D. 3a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30a -≥,再解不等式即可.[详解]由题意得:30a -≥,解得:3a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2.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答案]B[解析][分析]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是逐个检查定义中的两个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据此可解答.[详解](1)A 被开方数含分母,错误.(2)B 满足条件,正确.(3) C 被开方数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错误.(4) D 被开方数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错误.所以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3.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若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3,2EC =,那么EB 的长为( )A. 1B. 3C. 5D. 3[答案]A[解析][分析] 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 =90°,BC 2=3,然后在Rt △BCE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B 的长.[详解]解: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 =90°,∴EB 2=EC 2-BC 2,又∵正方形ABCD 的面积=BC 2=3,2EC =, ∴2231EB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325=326=C. 231)31-=- 22535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 、32+无法计算,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 、326⨯=,正确; C 、2(31)3231423-=-+=-,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 、2253164-==,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 5.如图,在△ABC 中,AB=3,BC=6,AC=4,点D,E 分别是边AB,CB 的中点,那么DE 的长为( )A. 1.5B. 2C. 3D. 4[答案]B[解析] ∵点,分别是边AB ,CB 的中点,114222DE AC ∴==⨯= .故选B. 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A. 90°B. 60°C. 45°D. 30°[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B,BC,AC 的长度,进行判断即可. 试题解析:连接AC,如图: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510.∵525210)2.∴AC 2+BC 2=AB 2.∴△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故选C .考点:勾股定理.7.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30A ∠=,90C =∠,若23AC =则AB 长为( )A. 2B. 3C. 4D. 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 cos AC A AB∠=计算. [详解]解:∵∠A=30°,∠C=90°,AC=3 ∴ 3cos cos30,2AC A AB ∠=︒== ∴23 4.3AB == 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熟练运用三角函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ABCD ,再添加下列某一个条件, 不能判定□ABCD 是矩形的是( )A. AC=BDB. AB ⊥BCC. ∠1=∠2D. ∠ABC=∠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逐项排除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C=BD 时,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 ⊥BC 时,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由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对边平行,可得AD//BC ,即可得∠1=∠2,所以当∠1=∠2时,不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 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C=∠BCD 时,能判定口ABCD 是矩形.故选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的判定方法,其方法有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9.如图,从一个大正方形中截去面积为230cm 和248cm 的两个正方形,则剩余部分的面积为( )A. 278cmB. (24330cm C. 210cm D. 22410cm [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大正方形的边长,则可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进而得出答案.[详解]从一个大正方形中裁去面积为30cm2和48cm2的两个小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30483043留下部分(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cm2).30433048308303483048241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正确求出阴影部分面积是解题关键.10.如图,在□ABCD中,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A. 11B. 10C. 9D. 8[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O=3,在Rt△ABO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O=5,则BD=2BO=10.[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2BO,AO=OC=3.在Rt△ABO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22+=345∴BD=2BO=1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技巧是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11.为了研究特殊四边形,李老师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具(如图1):用钉子将四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ABCD,并在A与C、B与D两点之间分别用一根橡皮筋拉直固定,课上,李老师右手拿住木条BC,用左手向右推动框架至AB⊥BC(如图2)观察所得到的四边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CA =45°B. AC =BDC. BD 的长度变小D. AC ⊥B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判断;[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BC ,∴∠ABC =90°,∴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如图,矩形ABCD 中,是BC 中点,作AEC ∠的角平分线交AD 于点,若3AB =,8AD =,则FD 的长度为( )A.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求出∠AFE=∠AEF ,推出AE=AF ,求出BE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 ,即可求出AF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BC=8,AD ∥BC ,∴∠AFE=∠FEC ,∵EF 平分∠AEC ,∴∠AEF=∠FEC ,∴∠AFE=∠AEF ,∴AE=AF ,∵E 为BC 中点,BC=8,∴BE=4,在Rt △ABE 中,AB=3,BE=4,由勾股定理得:AE=5,∴AF=AE=5,∴DF=AD−AF=8−5=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边长.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90D ∠=,8AD =,6BC =,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 )A. 42B. 6C. 10D. 8[答案]A[解析][分析]连接FC ,根据基本作图,可得OE 垂直平分AC ,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F =FC .再根据ASA 证明△FOA ≌△BOC ,那么AF =BC =3,等量代换得到FC =AF =3,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FD =AD -AF =1.然后在直角△FDC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 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FC ,∵点O 是AC 的中点,由作法可知,OE 垂直平分AC ,∴AF =FC .∵AD ∥BC ,∴∠F AO =∠BCO .在△FOA 与△BOC 中,FAO BCO OA OCAOF COB ∠∠⎧⎪⎨⎪∠∠⎩=== , ∴△FOA ≌△BOC (ASA ),∴AF =BC =6,∴FC =AF =6,FD =AD -AF =8-6=2.在△FDC 中,∵∠D =90°,∴CD 2+DF 2=FC 2,∴CD 2+22=62,∴CD =4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度适中.求出CF 与DF 是解题的关键.14.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顺次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 ,转动这个四边形可以使它的形状改变.当60B ∠=时,如图(1),测得3AC =;当90B =∠时,如图(2),此时AC 的长为( )A. 32B. 23C. 3D. 22[答案]A[解析][分析] 图(1)中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BC ,图2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详解]如图(1)中,连接AC ,∵∠B=60°,AB=BC ,∴△ABC 为等边三角形,∴AC=AB=BC=3,如图(2)中,连接AC ,∵AB=BC=CD=DA=3,∠B=90°,∴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22223332AB BC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确定边长是关键.二、填空题15.若23a =-,则241a a -+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0[解析][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得:()224123a a a -+=--,再代入求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224123a a a -+=--, ()2232333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是利用因式分解求代数式的值,同时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的运算,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5A ∠=,DC DB =,则CDB ∠=__________.[答案]50°[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ABCD 中,易得∠C =∠A ,又因为DB =DC ,所以∠DBC =∠C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CDB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 =∠A =65°,∵DB =DC ,∴∠DBC =∠C =65°,∴180218026550CDB C ∠=︒-∠=︒-⨯︒=︒,故答案为:50°.[点睛]此题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解题时注意特殊图形的性质应用.17.如图,点P (-2,3),以点O 为圆心,以OP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的负半轴于点A ,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答案]()13,0- [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O 的长度,从而确定点A 的坐标.[详解]解:由题意可知:222313OP OA ==+= ∴A 点坐标为:()130-,故答案:()130-,.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与数轴,掌握勾股定理计算公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关键.18.如图,在菱形ABCD 中,过点C 作CE BC ⊥交对角线BD 于点,且DE CE =,若AB 6=,则DE =___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EC=2∠EDC=2∠EBC ,从而可求∠EBC=30°,在Rt △BCE 中可求EC 值,由DE=EC 可求DE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CD=BC=AB=6,∴∠EDC=∠EBC,∵DE=CE,∴∠EDC=∠ECD,∴∠BEC=2∠EDC=2∠EBC,在Rt△BCE中,∠EBC+∠BEC=90°,∴∠EBC=30°,∴3BC tan30623EC=⋅︒=⨯=,∴DE=EC=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得出∠EBC=30°是解题的关键.19.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1,将锐角三角形纸片ABC经过两次折叠,得到边AB,BC,CA上的点D,E,F.折叠方法如下:如图2,(1)AC边向BC边折叠,使AC边落在BC边上,得到折痕交AB于D;(2)C 点向AB边折叠,使C点与D点重合,得到折痕交BC边于E,交AC边于F.则下列结论:①四边形DECF一定是矩形,②四边形DECF一定是菱形,③四边形DECF一定是正方形.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和EF互相垂直且平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DF、DE,DC、EF相交于点O,根据折叠的性质得,CD ⊥EF ,且OD=OC ,OE=OF ,∴四边形DECF 是菱形.菱形DECF 因条件不足,无法证明是正方形.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察了菱形的判定以及折叠的性质,灵活运用即可.三、解答题20.计算:(114812)3(2)2(221)243+[答案](153;(2)922- [解析][分析](1)先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根据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计算即可;(2)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再根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答案. [详解](1481(12)3-+=3323-=533; (2)2(221)243+=28=942+22=92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1.(1)如图1,在Rt ABC 中,90C =∠,2BC =,4AC =,求AB 的长.(2)如图2,在ABC 中,3AB =,6AC =,120A ∠=,求BC 的长.[答案](1)25;(2)37[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2)作CD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 ,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1)在Rt △ABC 中,∠C =90°, ∴AB =222242AC BC +=+=25;(2)作CD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BAC =120°,∴∠DCA =30°,∴AD =12AC =3,∴CD =22AC AD -=226333-=,∵BD =AD+AB =6,∴在Rt △CDB 中,BC =2237CD B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正确做出辅助线,求线段长度. 2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用尺规作图ABC ∠的角平分线(不用写过程,留下作图痕迹),交DC 边于点H ,若6BC =,12DH HC =,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答案]30[解析][分析]利用基本作图作BH 平分∠ABC ,则∠ABH =∠CBH ,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CD ∥AB ,AB=CD ,AD=BC=6,接着证明∠CBH =∠BHC 得到CH =BC =6,所以DH=3,然后计算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详解]如图,BH 为所作.∵BH 平分∠ABC ,∴∠ABH =∠CBH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CD ∥AB ,AB =CD ,AD =BC =6,∴∠ABH =∠BHC ,∴∠CBH =∠BHC ,∴CH =BC =6,∵DH =12CH , ∴DH =3,∴平行四边形ABCD 周长=2(BC+CD )=2×(6+9)=30.[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3.如图,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BE AC ,DE 交BC 于点,若FB FC =.(1)求证:四边形CDBE 是平行四边形;(2)若BD AC ⊥,5EF EB ==,求四边形CDBE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3[解析][分析](1)首先利用ASA 得出△DCF ≌△EBF ,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D =BE ,即可得出四边形CDBE 是平行四边形;(2)由BD ⊥AC ,四边形CDBE 是平行四边形,可推出四边形CDBE 是矩形,由F 为BC 的中点,求出BC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E ,由矩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论.[详解](1)证明:∵BE ∥AC ,∴∠ACB =∠CBE ,在△DCF 和△EBF 中,DCF EBF FC FBCFD BFE ∠∠⎧⎪=⎨⎪∠∠⎩==, ∴△DCF ≌△EBF (ASA ),∴CD =BE ,∵BE ∥CD ,∴四边形CDBE 是平行四边形;(2)∵BD ⊥AC ,四边形CDBE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DBE 是矩形,在Rt △CEB 中,F 为BC 的中点,∴BC=DE=2EF=10,∴CE 2=BC 2BE 2=10252=75,∴CE =∴四边形CDBE 的面积=BEE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得出△DCF ≌△EBF 是解题关键.24.(1)填空:(只填写符号:,,><=)①当2m =,2n =时,m n +②当3m =,3n =时,m n +③当12m =,12n =时,m n +④当4m =,1n =时,m n +⑤当5m =,3n =时,m n +⑥当13m =,12n =时,m n +则关于m n +与之间数量关系的猜想是 .(2)请证明你的猜想;(3)实践应用:要制作面积为1平方米的长方形镜框,直接利用探究得出的结论,求出镜框周长的最小值.[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 m n +≥,≥);(2)见解析;(3)4[解析][分析](1)①-⑥分别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非负数的性质,(m n -)2≥0,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整理即可得证; (3)镜框为正方形时,周长最小,然后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出边长,即可得解. 探究证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 [详解](1)①当m =2,n =2时,由于224+=,2224⨯=,所以m n +=2mn ;②当m =3,n =3时,由于336+=,2336⨯=,所以m n +=2mn ;③当m =14,n =14时,由于111442+=,1112442⨯=,所以m n +=2mn ; ④当m =4,n =1时,由于415+=,2414⨯=,所以m n +>2mn ;⑤当m =5,n =12时,由于111522+=,125102⨯=,所以m n +>2mn ; ⑥当m =13,n =6时,由于119633+=,126223⨯=,所以m n +>2mn ; 则关于2m n +与mn 之间数量关系的猜想是m n +≥2mn (≥,≥); (2)证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m n -)2≥0,∴m2mn +n≥0,整理得,m n +≥2mn ;(3)面积为1平方米的长方形镜框长与宽相等,即为正方形时,周长最小,所以,边长为1,周长为1×4=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准确进行运算判断出两个算式的大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连接AC ,过B 点作AC 的平行线BM ,过C 点作AB 的平行线CN ,BM ,CN 交于点E ,连接DE 交BC 于F .(1)补全图形;(2)求证:DF EF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连接AC ,按要求分别作出BM 、CN 即可解答;(2)过点D 作DG //AB ,由平行四边形判定和性质可得CE =CE ,DG //CE ,再证明△GDF ≌△CEF (ASA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如图所示:连接AC ,过B 点作AC 的平行线BM ,过C 点作AB 的平行线CN ,BM ,CN 交于点E ,连接DE 交BC 于F .(2)证明:过点D 作DG //AB ,∵AD //BC ,DG //AB ,∴四边形ADGB 是平行四边形,∴AB =DG ,∵BE //AC ,AB //CE ,∴四边形BACE 是平行四边形,∴CE =AB ,DG //CE∴DG =CE ,∠GDF =∠CEF ,∵在△GDF 和△CEF 中,GDF CEF GFD CFE DG CE ∠∠⎧⎪∠∠⎨⎪⎩===,∴△GDF ≌△CEF (AAS ),∴DF =EF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26.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边A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DE ,点A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点为F ,连接EF 并延长交BC 于点G ,连接DG ,过点E 作EH ⊥DE 交DG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BH . (1)求证:GF=GC ;(2)用等式表示线段BH 与A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BH=2AE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连接DF .根据对称的性质可得AD FD =.AE FE =.证明ADE FD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E DFE ∠=∠.进而证明Rt DCG △≌Rt DFG △,即可证明.(2)在AD 上取点M 使得AM AE =,连接ME .证明DME ≌EBH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线段BH 与AE 的数量关系.[详解](1)证明:连接DF .∵,关于DE 对称.∴AD FD =.AE FE =.在ADE 和FDE 中.AD FD AE FE DE DE =⎧⎪=⎨⎪=⎩∴ADE FDE △≌△∴DAE DF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A C ∠=∠=︒.AD CD =∴90DFE A ∠=∠=︒∴18090DFG DFE ∠=︒-∠=︒∴DFG C ∠=∠∵AD DF =.AD CD =∴DF CD =在Rt DCG △和Rt DFG △.DC DF DG DG =⎧⎨=⎩∴Rt DCG △≌Rt DFG △∴CG FG =. (2)2BH AE =.证明:在AD 上取点M 使得AM AE =,连接ME .∵四这形ABCD 是正方形.∴AD AB =.90A ADC ∠=∠=︒.∵DAE △≌DFE △∴ADE FDE ∠=∠同理:CDG FDG ∠=∠∴11145222EDG EDF GDF ADF CDF ADC ∠=∠+∠=∠+∠=∠=︒∵DE EH ⊥∴90DEH ∠=︒∴18045EHD DEH EDH ∠=︒-∠-∠=︒∴EHD EDH ∠=∠∴DE EH =.∵90A ∠=︒∴90ADE AED ∠+∠=︒∵90DEH ∠=︒∴90AED BEH ∠+∠=︒∴ADE BEH ∠=∠∵AD AB =.AM AE =∴DM EB =在DME 和EBH △中DM EB MDE BEH DE EH =⎧⎪∠=∠⎨⎪=∠⎩∴DME ≌EBH △∴ME BH =在Rt AME △中,90A ∠=︒,AE AM =.∴ME∴BH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下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2.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3.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4.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D. 4x2y=6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6.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7.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8.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9.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C. 5x+3y=15D. 4x2y=610.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3x+5y=10B. 2x4y=8C. 5x+3y=15D. 4x2y=6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2x+3y=6,求x的值。

2. 3x+5y=10,求y的值。

3. 4x2y=6,求x的值。

4. 5x+3y=15,求y的值。

5. 2x4y=8,求x的值。

6. 3x+5y=10,求y的值。

7. 4x2y=6,求x的值。

8. 5x+3y=15,求y的值。

9. 2x4y=8,求x的值。

10. 3x+5y=10,求y的值。

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解方程组:2x+3y=63x+5y=102. 解方程组:5x+3y=153. 解方程组:2x4y=83x+5y=104. 解方程组:3x+5y=104x2y=65. 解方程组:5x+3y=152x4y=8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计算:2x+3y=63x+5y=102. 计算:4x2y=65x+3y=153. 计算:2x4y=83x+5y=10五、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应用题:2x+3y=62. 应用题: 4x2y=6 5x+3y=15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A2. B3. C4. D5. A6. B7. C8. D9. A10. B二、填空题1. x=12. y=23. x=24. y=35. x=26. y=27. x=28. y=39. x=210. y=2三、解答题1. x=1, y=22. x=2, y=33. x=2, y=24. x=2, y=35. x=2, y=2四、计算题1. x=1, y=22. x=2, y=33. x=2, y=2五、应用题1. x=1, y=22. x=2, y=38. 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简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 C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B=C2=-D 2÷=3)A .﹣3B C .﹣3D 4.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使A 点落在边BC 上的F 处,折痕为BE ,若沿EF 剪下,则折叠部分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其数学原理是()A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C .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构成正方形D .轴对称图形是正方形5.如图,在Rt ABC △中,1AB BC ==,90ABC ∠=︒,点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1,2,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负半轴于点D ,则与点D 对应的数是()A 1B .1C D .6.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为()A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 .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7.如图,将▱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A 落在点E 处,交BC 于点F ,若ABD 48∠= ,CFD 40∠= ,则E ∠为()A .102B .112C .122D .928.已知四个三角形分别满足下列条件:①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1:12;②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9、40、41;③三角形三内角之比为1:2:3;④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其中直角三角形有()个A .4B .3C .2D .19.如图是一圆柱形玻璃杯,从内部测得底面直径为12cm ,高为16cm ,现有一根长为25cm 的吸管任意放入杯中,则吸管露在杯口外的长度最少是()A .6cmB .5cmC .9cmD .25273cm-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5AB =,3AD =,动点Р满足3PAB ABCD S S = 矩形,则点Р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PA PB +的最小值为()A 29B 34C .52D 41二、填空题1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2.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A =20°,则∠BCD =________.13.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 ∠,BN AN ⊥于点N ,延长BN 交AC 于点D ,已知10AB =,15BC =,3MN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14.勾股定理a 2+b 2=c 2本身就是一个关于a ,b ,c 的方程,满足这个方程的正整数解(a ,b ,c )通常叫做勾股数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一个构造勾股数组的公式,根据该公式可以构造出如下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分析上面勾股数组可以发现,4=1×(3+1),12=2×(5+1),24=3×(7+1),…分析上面规律,第5个勾股数组为_____.15.如图,在矩形ABCD 中,5AB =,6BC =,点M ,N 分别在AD ,BC 上,且13AM AD =,13BN BC =,E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连接DE ,将DCE 沿DE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DC E ' ,当点C '恰好落在直线MN 上时,CE 的长为______.三、解答题16.计算:(1)23-(2)22111244a a a a a ---÷+++其中1a =17.如图,在△ABC 中,AB=BC ,BD 平分∠ABC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DE 交BC 于点F ,连接CE求证:四边形BECD 是矩形.1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BD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BC 分别相交于点M 、N .(1)求证:四边形BNDM 是菱形;(2)若菱形BNDM 的周长为52,10MN =,求菱形BNDM 的面积.19.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此时某台风中心在海域B 处,在沿海城市A 的正南方向240千米,其中心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5千米,台风就会减弱一级,如图所示,该台风中心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向C 移动,且台风中心的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4级,则称受台风影响.试问:(1)A 城市是否会受到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2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连接AC ,BD 交于点O ,CE 平分ACD ∠交BD 于点E .(1)求DE 的长;(2)过点E 作EF CE ⊥,交AB 于点F ,求证:BF DE =.21.如图,在矩形ABCD 中,M ,N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线段BM ,CM 的中点.(1)求证:ABM DCM △≌△;(2)四边形MENF 是__________;(3)当:AB AD =______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22.在菱形ABCD 中,60ABC ∠=︒,点P 是射线DB 上一动点,以CP 为边向左侧作等边CPE △.点E 的位置随着点P 的位置变化而变化.(1)如图1,当点E 在菱形ABCD 内部或边上时,连接AE ,则DP 与A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AE 与C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2)当点E 在菱形ABCD 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选择图2或图3中的一种情况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4,当点P 在线段DB 的延长线上时,连接DE ,若AB =DE =出四边形CBPE 的面积.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图1《周髀算经》有着这样的记载:“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3和4时,那么斜边的长为5.”.上述记载表明了:在Rt ABC 中,如果C 90∠=︒,BC a =,AC b =,AB c =,那么a ,b ,c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对于这个数量关系,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根据“赵爽弦图”(如图2,它是由八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利用面积法进行了证明.参考赵爽的思路,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ABC 1S ab 2= ,2ABCD S c =正方形,MNPQ S =正方形______.又 ______=______,221(a b)4ab c 2∴+=⨯+,整理得222a 2ab b 2ab c ++=+,∴______.3()如图3,把矩形ABCD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EF ,如果AB 4=,BC 8=,求BE 的长.参考答案1.A【解析】最简二次根式要满足两个条件:被平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依据这两条判断即可.【详解】A 、是最简二次根式,故符合题意;B 、8中有因数4可以开方,故不符合题意;C 、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故不符合题意;D 、被开方数中有开得尽方的因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含义,关键把握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2.D【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及性质即可完成.【详解】A、被平方数不相同的两个最简二次根式不能相加,故错误;B≠C2=,故错误;D÷===,故正确;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法和除法运算、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运算法则及性质是关键,同时在二次根式的学习中避免犯类似错误.3.C【解析】【详解】试题解析:原式=.故选C.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4.A【解析】【分析】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使A点落BC上的F处,可得到BA=BF,折痕为BE,沿EF剪下,故四边形ABFE为矩形,且有一组邻边相等,故四边形ABFE为正方形.【详解】解:∵将长方形纸片折叠,A落在BC上的F处,∴BA=BF,∵折痕为BE,沿EF剪下,∴四边形ABFE为矩形,∴四边形ABEF为正方形.故用的判定定理是;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关键是根据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和翻折变换解答.5.B【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长,从而得AD=AC,则由点A表示的数示得点D表示的数.【详解】在Rt△ABC中,AB=BC=1,则由勾股定理得:AC==∵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负半轴于点D∴∴D点表示的实数为: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知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A【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及正方形的判定逐一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确;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错误;D.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及正方形的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较小.7.B【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ADB BDF DBC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1BDF DBC DFC 202∠∠∠===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即可得到结果.【详解】AD //BC ,ADB DBC ∠∠∴=,由折叠可得ADB BDF ∠∠=,DBC BDF ∠∠∴=,又DFC 40∠= ,DBC BDF ADB 20∠∠∠∴=== ,又ABD 48∠= ,ABD ∴ 中,A 1802048112∠=--= ,E A 11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DB ∠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A【解析】【详解】①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x 、x ,则x 2+x 2=x )2,∴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92+402=412,∴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设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为x°、2x°、3x°,则x+2x+3x=180,解得x=30,3x=90,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如图,∵CD=AD=BD ,∴∠A=∠ACD ,∠B=∠BCD ,∴∠ACD+∠BCD=90°,∴△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9.B【解析】【分析】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小,则在杯内的长度最长,此时若沿杯子的底面直径纵向切开,则当吸管在矩形的对角线所在直线上时,杯内吸管最长,然后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详解】如图,沿杯子的底面直径纵向切开,则当吸管在矩形的对角线所在直线上时,杯内吸管最长,22121620+=(cm)所以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为25-20=5(cm)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答.10.D【解析】【分析】由3PAB ABCD S S = 矩形,可得△PAB 的AB 边上的高h=2,表明点P 在平行于AB 的直线EF 上运动,且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为2;延长FC 到G ,使FC=CG ,连接AG 交EF 于点H ,则点P 与H 重合时,PA+PB 最小,在Rt △GBA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G 的长,从而求得PA+PB 的最小值.【详解】设△PAB 的AB 边上的高为h∵3PAB ABCDS S = 矩形∴132AB h AB AD ⨯= ∴h=2表明点P 在平行于AB 的直线EF 上运动,且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为2,如图所示∴BF=2∵四边形ABCD 为矩形∴BC=AD=3,∠ABC=90゜∴FC=BC-BF=3-2=1延长FC 到G ,使CG=FC=1,连接AG 交EF 于点H∴BF=FG=2∵EF ∥AB∴∠EFG=∠ABC=90゜∴EF 是线段BG 的垂直平分线∴PG=PB∵PA+PB=PA+PG≥AG∴当点P 与点H 重合时,PA+PB 取得最小值AG在Rt △GBA 中,AB=5,BG=2BF=4,由勾股定理得:AG ===即PA+PB 故选:D .【点睛】本题是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难点在于确定点P 运动的路径,路径确定后就是典型的将军饮马问题.11.x≤5.【解析】【详解】解:由题意得:50x -≥,解得5x ≤,故答案为5x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12.70°【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B=7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定理得出CD=BD ,求出∠BCD=∠B 即可.【详解】解:在Rt △ABC 中,∵∠A=20°,∴∠B=90°-∠A=70°,∵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BD=CD ,∴∠BCD=∠B=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求出BD=CD=AD 和∠B 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13.41【解析】【分析】证明△ABN ≌△ADN ,得到AD =AB =10,BN =DN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CD ,计算即可.【详解】解:∵AN 平分BAC ∠,∴∠BAN=∠DAN在△ABN 和△ADN 中,BAN DAN AN AN ANB AND ∠=∠⎧⎪=⎨⎪∠=∠⎩,∴△ABN ≌△ADN ,∴AD =AB =10,BN =DN ,∵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BN =DN ,∴CD =2MN =6,∴△ABC 的周长=AB+BC+CA =41,故答案为:4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4.(11,60,61)【解析】【分析】由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中,4=1×(3+1),12=2×(5+1),24=3×(7+1),…可得第5组勾股数中间的数为:5×(11+1)=60,进而得出(11,60,61).【详解】由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中,4=1×(3+1),12=2×(5+1),24=3×(7+1),…可得第4组勾股数中间的数为4×(9+1)=40,即勾股数为(9,40,41);第5组勾股数中间的数为:5×(11+1)=60,即(11,60,61).故答案为(11,60,6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数,关键是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掌握勾股定理.15.52或10【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E 点在BC 上;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分别由折叠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进行解答.【详解】解:设CE=x,则C′E=x,当E点在线段BC上时,如图1,∵矩形ABCD中,AB=5,∴CD=AB=5,AD=BC=6,AD∥BC,∵点M,N分别在AD,BC上,且3AM=AD,3BN=BC,∴DM=CN=4,∴四边形CDMN为平行四边形,∵∠NCD=90°,∴四边形MNCD是矩形,∴∠DMN=∠MNC=90°,MN=CD=5由折叠知,C′D=CD=5,===,∴MC′3∴C′N=5﹣3=2,∵EN=CN﹣CE=4﹣x,∴C′E2﹣NE2=C′N2,∴x2﹣(4﹣x)2=22,解得,x=2.5,即CE=2.5;当E点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矩形ABCD 中,AB =5,∴CD =AB =5,AD =BC =6,AD ∥BC ,∵点M ,N 分别在AD ,BC 上,且3AM =AD ,3BN =BC ,∴DM =CN =4,∴四边形CDMN 为平行四边形,∵∠NCD =90°,∴四边形MNCD 是矩形,∴∠DMN =∠MNC =90°,MN =CD =5由折叠知,C′D =CD =5,∴MC′2222'543C D MD =-=-=,∴C′N =5+3=8,∵EN =CE ﹣CN =x ﹣4,C′E 2﹣NE 2=C′N 2,∴x 2﹣(x ﹣4)2=82,解得,x =10,即CE =10;综上,CE =2.5或10.故答案为:2.5或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关键是分情况讨论.16.(1)1132;(2)11a -+,22.【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2)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a 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原式==(2)原式21(1)(1)12(2)a a a a a -+-=-÷++21(2)12(1)(1)a a a a a -+=-⋅+-+211a a +=-+1211a a a a ++=-++11a =-+当1a =时,原式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易推知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结合等腰△ABC“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BD ⊥AC ,即∠BDC=90°,所以由“有一内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得到▱BECD 是矩形.【详解】证明:∵AB=BC ,BD 平分∠ABC ,∴BD ⊥AC ,AD=CD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BE ∥AD ,BE=AD ,∴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BD ⊥AC ,∴∠BDC=90°,∴▱BECD 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判定,掌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8.(1)见解析;(2)120【解析】【分析】(1)证△MOD ≌△NOB (AAS ),得出OM=ON ,由OB=OD ,证出四边形BNDM 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结论;(2)由菱形的周长得到菱形的边长BM=13,由菱形的性质及MN=10得到OM=5,在Rt BOM △中由勾股定理得到OB 的长,进而得到BD 的长,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BNDM 的面积【详解】(1)证明:∵//AD BC ,∴DMO BNO ∠=∠.∵直线MN 是对角线BD 的垂直平分线,∴OB OD =,MN BD ⊥.在MOD 和NOB 中,DMO BNO MOD NOB OD OB ∠=∠⎧⎪∠=∠⎨⎪=⎩,∴(AAS)MOD NOB ≌△△,∴OM ON =,∵OB OD =,∴四边形BNDM 是平行四边形,∵MN BD ⊥,∴四边形BNDM 是菱形;(2)∵菱形BNDM 的周长为52,∴13BN ND DM MB ====,∴12OM ON MN ==,又10MN =,∴5OM =在Rt BOM △中,由勾股定理得12OB ===,故24BD =,故菱形BNDM 面积11202MN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9.(1)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2)16;(3)7.2.【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过A 作AD ⊥BC 于D ,利用30°角所对边是斜边一半,求得AD,与200比较.(2)以A 为圆心,200为半径作⊙A 交BC 于E 、F,勾股定理计算弦长EF.(3)AD 距台风中心最近,计算风力级别.试题解析:(1)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理由是:如图,过A 作AD ⊥BC 于D .在Rt △ABD 中,∵∠ABD=30°,AB=240,∴AD=12AB=120,∵城市受到的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则称受台风影响,∴受台风影响范围的半径为25×(12﹣4)=200,∵120<200,∴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2)如图以A 为圆心,200为半径作⊙A 交BC 于E 、F,则AE=AF=200,∴台风影响该市持续的路程为:EF=2DE=2∴台风影响该市的持续时间t=320÷20=16(小时).(3)∵AD 距台风中心最近,∴该城市受到这次台风最大风力为:12﹣(120÷25)=7.2(级).20.(1)22(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CE 平分ACD ∠,可得122.52ACE DCE ACD ∠=∠=∠=︒,从而67.5∠=︒BCE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EC BCE ∠=∠,从而2BE BC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2BD =,即可求解;(2)根据EF CE ⊥,可得∠=∠FEB DCE ,又有45FBE CDE ∠=∠=︒,BE BC CD ==,可证≌FEB ECD △△,即可求证.【详解】解:(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ABC ADC BCD ∠=∠=∠=︒,45DBC BCA ACD ABD CDB ∠=∠=∠=∠=∠=︒.∵CE 平分DCA ∠,∴122.52ACE DCE ACD ∠=∠=∠=︒,∴4522.567.5BCE BCA ACE ∠=∠+∠=︒+︒=︒,∵45DBC ∠=︒,∴18067.54567.5BEC BCE ∠=︒-︒-︒=︒=∠,∴2BE BC ==在Rt BC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BD =+=,∴22DE BD BE =-=(2)∵EF CE ⊥,∴90CEF ∠=︒,∴9067.522.5FEB CEF CEB DCE ∠=∠-∠=︒-︒=︒=∠,∵45FBE CDE ∠=∠=︒,BE BC CD ==,∴(ASA)FEB ECD ≌△△,∴BF D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1.(1)见解析;(2)菱形;(3)当:1:2AB AD =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解析】【分析】(1)在矩形ABCD 中,可得AB DC =,90A D ∠=∠=︒,再根据M 为AD 中点,得AM DM =,即可求证;(2)由(1)ABM DCM △≌△,得BM CM =,再由E ,F 分别是线段BM ,CM 的中点,可得EM FM =,然后N 分别是边BC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N MF =,FN EM =,得到四边形MENF 是平行四边形,即证;(3)当:1:2AB AD =时,有12AB AD =,可得45ABM AMB ︒∠=∠=,同理45DMC ︒∠=,可得90EMF ︒∠=,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DC =,90A D ∠=∠=︒,∵M 为AD 中点,∴AM DM =,在ABM 和DCM △,AM DM =,A D ∠=∠,AB CD =,∴()SAS ABM DCM ≌△△;(2)由(1)ABM DCM △≌△,∴BM CM =,∵E ,F 分别是线段BM ,CM 的中点,∴12BE EM BM ==,12CF MF MC ==,∴EM FM =,∵N 分别是边BC 的中点,∴12EN MC =,12FN BM =,∴EN MF =,FN EM =,∴四边形MENF 是平行四边形,∵EM FM =,∴四边形MENF 是菱形;(3)解:当:1:2AB AD =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理由如下:当:1:2AB AD =时,有12AB AD =,∵M 为AD 中点,∴AB AM =,∴ABM AMB ∠=∠,∵90A ︒∠=,∴45ABM AMB ︒∠=∠=,同理45DMC ︒∠=,∴180180454590EMF AMB DMC ︒︒︒︒︒∠=-∠-∠=--=,由(2)四边形MENF 是菱形,∴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当:1:2AB AD =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1)①DP AE =,②AE CB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3)四边形CBPE 【解析】【分析】(1)连接AC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到ADC 、ABC 是等边三角形,再由PCE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P CE =,DCP ACE ∠=∠,可证得CDP CAE ≌△△,从而DP AE =,30︒∠=∠=CAE CDP ,利用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可证得AE CB ⊥;(2)连接AC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到ADC 、ABC 是等边三角形,再由PCE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P CE =,DCP ACE ∠=∠,可证得CDP CAE ≌△△,从而DP AE =,30︒∠=∠=CAE CDP ,利用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可证得AE CB ⊥;(3)连结AC 交BD 与点O ,过点E 作EM PC ⊥于点M ,则12PM PC =,由(2)知AE AD ⊥,DP AE =,利用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求得7==DP AE ,3BO =,从而1PB PD BD =-=,4PO =,利用勾股定理求得PE PC ==EM =,即可得到四边形CBPE 的面积等于CPE PBC S S + ,即可求解.【详解】(1)①DP AE =②AE CB ⊥理由如下:如图,连接AC ,∵在菱形ABCD 中,AB BC CD DA ===,60ADC ABC ∠=∠=︒,1302CDP ADC ︒∠=∠=,∴ADC 、ABC 是等边三角形,∴AC CD =,60ACD ∠=︒,60BAC ︒∠=.∵PCE 是等边三角形,∴CP CE =,60PCE ∠=︒,∴∠-∠=∠-∠ACD ACP PCE ACP ,即DCP ACE ∠=∠,∴CDP CAE ≌△△,∴DP AE =,30︒∠=∠=CAE CDP ,∴30BAE CAE ︒∠=∠=,即AE 平分BAC ∠,∴AE CB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连接AC ,∵在菱形ABCD 中,AB BC CD DA ===,60ADC ABC ∠=∠=︒,∴ADC 是等边三角形,∴AC CD =,60ACD ∠=︒.∵PCE 是等边三角形,∴CP CE =,60PCE ∠=︒,∴ACD ACP PCE ACP ∠+∠=∠+∠,即DCP ACE ∠=∠,∴CDP CAE ≌△△,∴DP AE =,CAE CDP ∠=∠.∵在菱形ABCD 中,1302CDP ADC ∠=∠=︒,60ACB ∠=︒,∴30CAE CDP ∠=∠=︒,∴90DAE ∠=︒,即AE AD ⊥,∵//AD BC ,∴AE CB ⊥.(3)如图,连结AC 交BD 与点O ,过点E 作EM PC ⊥于点M ,则12PM PC =,由(2)知AE AD ⊥,DP AE =,在菱形ABCD 中,AC BD ⊥,23AB BC AD ===,12AO CO AC ==,12BO BD =,∵DE =,∴7AE ===,∴7==DP AE ,∵60ABC ∠=︒,∴ABC 是等边三角形,∴1302ABO ABC ︒∠=∠=,AC AB ==,∴12AO CO AC ===3BO ==,∴6BD =,∴1PB PD BD =-=,4PO =,∴PC ===,∴2PM =,PE PC ==∴2EM ==,∴四边形CBPE 的面积是11111222224CPE PBC S S PC EM PB CO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问题.23.(1)222+=a b c ;(2)()2a b +,正方形的面积=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面积+正方形AEDB 的面积,222+=a b c ;(3)3.【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翻折变换的特点、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在Rt ABC 中,90C ∠=︒,BC a =,AC b =,AB c =,由勾股定理得,222+=a b c ,故答案为:222+=a b c ;(2)12ABC S ab ∆= ,2ABCD S c =正方形,2()MNPQ S a b =+正方形;又 正方形的面积=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面积+正方形AEDB 的面积,221()42a b ab c ∴+=⨯+,整理得,22222a ab b ab c ++=+,222a b c ∴+=,故答案为:2()a b +;正方形的面积;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面积+正方形AEDB 的面积;222+=a b c ;(3)设BE x =,则8EC x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8AE EC x ==-,在Rt ABE △中,222AE AB BE =+,则222(8)4x x -=+,解得,3x =,则BE 的长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和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翻折变换的性质,正确理解勾股定理、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座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案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A. 三角形
B. 四边形
C. 五边形
D. 六边形
3、在Rt△ABC中,∠C=90°,AC=3,BC=4,CD是中线,则CD的长为()
A. 2.5
B. 3
C. 4
D. 5
4、一个直角三角尺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 =47°,则∠β的度数是()
A. 43°
B. 47°
C. 30°
D. 60°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A.矩形
B.菱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7、如图,正方形小方格边长为1,则网格中的△ABC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以上答案都不对8、如图,□ABCD的周长为16 cm,AC与BD相交于点O,OE⊥AC交AD于E,则△DCE 的周长为()
A.4cm
B.6cm
C.8cm
D.10cm
9、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同旁内角互补D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10、如图,OP=1,过点P作PP1⊥OP且PP1=1,得OP1=2;再过点P 1作P 1P2⊥OP1且P1P2=1,得OP2=3;又过点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7=()
A. 2015
B. 2016
C.2017
D. 2018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共有____________。

12、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D是高,∠A=30°,AB=4,则BD=___________。

13、某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08°,则n=____________。

1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BO的周长为17,AB=6,那么对角线AC+BD=____________。

16、如图,在△ABC中,O是AC上一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若点O运动到AC的中点,且∠ACB=________时,则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

17、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O,AD的中点,若AB=6cm,BC=8cm,则△AEF的周长=____________。

18、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4,BC=3,矩形在直线l上绕其右下角的顶点B向右旋转90°至图①位置,再绕右下角的顶点继续向右旋转90°至图②位,…,以此类推,这样连续旋转2017次后,顶点A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6分)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求证:AF=CE
20、(6分)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了1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

21、(8分)如图是4×4正方形网格,请在其中选取一个白色的单位正方形并涂黑,使图中黑色部分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22、(8分)如图,点D,B分别在∠A的两边上,C是∠A内一点,且AB=AD,BC=DC,CE⊥AD,
CF⊥AB,垂足分别为E,F
求证:CE=CF
23、(8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H⊥AB于H,连接OH
求证:∠DHO=∠DCO
24、(10分)如图,∠A=∠B=90°,E 是AB 上的一点,且AE=BC ,∠1=∠2
(1)求证:Rt △ADE 与Rt △BEC 全等 (2)求证:△CDE 是直角三角形
25、(10分)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2,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延长BC 至点F ,使CF=
2
1
BC ,连接CD 和EF 。

(1)求证:DE=CF ; (2)求EF 的长
26、(10分)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一动点(P 与B 、C 不重合),连接AP ,过
点B 作BQ ⊥AP 交CD 于点Q ,将△BQC 沿BQ 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BQC′,延长QC′交BA 的延长线于点M 。

(1)试探究AP 与BQ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AB=3,BP=2PC ,求QM 的长; (3)当BP=m ,PC=n 时,求AM 的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5 BDAAB 6-10 CACCD
二、填空题
11、4条
12、1
13、5
14、45°或135°
15、22
16、90°
17、9
18、3026π
三、简答题
19、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D=BC,AD∥BC
∵点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
∴ AE=CF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AF=CE
20、解:设旗杆的高AB为x m
则绳子AC的长为(x+1) m
在Rt△ABC中
AB2+BC2=AC2
即x2+52=(x+1)2
解得x=12.∴AB=12 m
∴旗杆高12 m 21、解:如图所示
22、证明:连接AC
∵AB=AD,BC=DC,AC=AC
∴△ABC≌△ADC(SSS)
∴∠DAC=∠BAC
.又CE⊥AD,CF⊥AB
∴CE=C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3.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OD=OB,∠COD=90°
.∵DH⊥AB
∴∠DHB=90°
∴OH=OB
∴∠OHB=∠OBH
又∵AB∥CD
∴∠OBH=∠ODC
∴∠OHB=∠ODC
在Rt△COD中,∠ODC+∠DCO=90°, 在Rt△DHB中,∠DHO+∠OHB=90°∴∠DHO=∠DCO
24. 解: (1)全等.理由是:
∵∠1=∠2
∴DE=CE
∵∠A=∠B=90°,AE=BC,
∴Rt△ADE≌Rt△BEC(HL)
(2)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
∵Rt△ADE≌Rt△BEC
∴∠A ED=∠BCE
∵∠ECB+∠BEC=90°
∴∠AED+∠BEC=90°
∴∠DEC=90°
∴△CDE是直角三角形
25. (1)证明:∵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 BC
∵延长BC至点F,使CF=BC,
∴DE FC,
即DE=CF
(2)解:∵DE FC
∴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
∴DC=EF
∵D为AB的中点,等边△ABC的边长是2,
∴AD=BD=1,CD⊥AB,BC=2
∴DC=EF=
26、解:(1)AP=BQ
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ABC=∠C=90°
∴∠ABQ+∠CBQ=90°
∵BQ⊥AP,∴∠PAB+∠QBA=90°∴∠PAB=∠CBQ
在△PBA和△QCB中
∴△PBA≌△QCB,∴AP=BQ
(2)过点Q作QH⊥AB于H,如图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QH=BC=AB=3
∵BP=2PC
∴BP=2,PC=1
∴BQ=AP===
∴BH===2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C∥AB
∴∠CQB=∠QBA
由折叠可得∠C′QB=∠CQB,∴∠QBA=∠C′QB,∴MQ=MB
设QM=x,则有MB=x,MH=x﹣2.在Rt△MHQ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x﹣2)2+32解得x=.∴QM 的长为
(3)过点Q作QH⊥AB于H,如图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P=m,PC=n
∴QH=BC=AB=m+n.
∴BQ2=AP2=AB2+PB2,
∴BH2=BQ2﹣QH2=AB2+PB2﹣AB2=PB2,
∴BH=PB=m
设QM=x,则有MB=QM=x,MH=x﹣m
在Rt△MHQ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x﹣m)2+(m+n)2 解得x=m+n+
∴AM=MB﹣AB=m+n+﹣m﹣n=
∴AM的长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