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肠内营养的临床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1. 引言1. 背景介绍: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经胃管、空肠造瘘等方式,将特定的液体饮食输送到消化道中以满足患者对能量和营养物质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

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肠内营养在临床上的应用,并提供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

2. 消化系统与吸收机制1. 概述人类消化系统结构及功能;2. 描述主要有关腹部器官(如胃、小肠)解剖学特点;3. 解释不同类型食物被分解为可吸收形式所需要进行之生理过程;3.适应证与禁忌证a) 判断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治疗手段;b) 针对某些具体条件时, 不建议采取此项医护方案;4.评估方法:i). 系统性地检查患者是否符合接受该治疗项目标准;ii). 对于已确定进入实施阶段个例, 应当按规范程序进行评估。

5.肠内营养的应用方式a) 口服途径:描述口服液体饮食在临床上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b) 胃管插入法:介绍胃管插入过程、护理要点和并发症预防措施;c)空肠造瘘术后喂养: 详述该手段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等;6. 配方与制备i). 描述常见配方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比例;ii). 制定具有特殊需要患者所需之个性化处置计划;7. 监测与调整:I.) 解释监视治疗效果必须采取哪些指标;II.) 对于不同情况下出现问题时, 应当怎样对其作相应处理.8.相关附件本文档包含以下附件:a) 消化系统解剖图示;b)各种配方参考表格。

c)其他辅助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9.法律名词及注释1) 膳食补给品 - 法规中定义为一种提供能量或营养素以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求的食品;2) 肠内营养 - 通过口服或经胃管、空肠造瘘等方式,将特定液体饮食输送到消化道中以满足患者对能量和营养物质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评分标准
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后肠功能恢复: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暂时性肠功能障碍,导致不能正常吸收营养。

肠内营养可以通过提供易吸收的营养物质,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加快患者康复。

2. 营养不良治疗: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如肿瘤、慢性肾脏病、肝脏疾病等,常伴随有营养不良的情况。

肠内营养可以通过输注足够的营养物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3. 消化道疾病治疗:对于一些患有肠道疾病,如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肠内营养可以通过减轻胃肠道负担,提供易消化的营养物质,促进肠道的愈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肠内营养的护理评分标准常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状况评估:包括测量体重、身高、BMI指数、皮褶厚
度等,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 肠内营养治疗监测:包括监测患者的血生化指标、电解质平衡、肝功能等,以评估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3. 营养需求评估: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身体状态,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确定合理的营养配方。

4. 肠内营养的实施和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如胃管或空肠管),调整输注速度和输注量,定期更换导管,监测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5. 营养教育和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教育和指导,包括合理饮食的选择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综述:肠内营养的临床合理应用精选全文完整版

综述:肠内营养的临床合理应用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摘要:通过搜集近年来关于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的文献,阐述肠内营养的概念、优点、分类、临床应用和并发症。

结果发现,肠内营养无论在营养支持效果、费用、安全性和可行性都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支持并不只是单纯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维持细胞基本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组织器官的功能,有利于病人康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并发症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Student majoring in pharmacy yaqiong zhuTutors: feng wang, lina shangABSTRACT: Through collecting and searching documents and thesi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enteral nutri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advantages, categori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are clarified. The result is that no matter in the effect, cost, safety and feasibility, enteral nutrition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support of enteral nutrition is not only used in offering nutrition, but also maintaining basic function of cel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organs in patient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ir recovery.Key words: enteral nutri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complication前言:营养不良在住院患者中极为常见,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创口愈合延迟,肌力减退及心理障碍等多方问题,因而住院时间延长,比正常营养者延长至少五天,医药费用增加近50%[1]。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临床的应用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临床的应用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临床的应用
目录
CONTENTS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概述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方法与技术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概述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方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以满足其日常营养需求。
在骨折中,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03
02
01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
严格遵循医嘱
保持清洁卫生
观察不良反应
合理安排输注时间
在输注过程中,要确保营养液的清洁卫生,防止污染和感染。同时,要定期更换输注管道和附件,保持管道通畅。
在输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新生儿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2
儿童营养不良
对于长期营养不良的儿童,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
对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衰弱综合征
老年痴呆
骨折
在老年痴呆中,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和延缓病情进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输注时间,确保营养液能够被充分吸收和利用。
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前,应详细了解医嘱,确保营养液的成分、剂量和输注速度等符合医生要求。
控制感染风险:在输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对输注管道进行消毒,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症状。

肠内营养支持EN的合理应用

肠内营养支持EN的合理应用

胃肠道梗阻患者
胃肠道功能受损患者
对于胃肠道梗阻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以 通过管饲途径提供营养物质。
对于胃肠道功能受损患者,如胃瘫、肠道 炎症等,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供适当的营 养支持,同时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EN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患者的营 养状况,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肠内 营养支持还能够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和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 完整性。
EN的重要性
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供人体所需 的营养物质,维持患者的营养状 况,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EN的适用人群
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 者
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是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短肠综合征患者
短肠综合征患者由于肠道吸收面积减少, 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
易于消化吸收
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 制剂,以减轻患者肠胃负 担,避免不良反应。
适当调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 生的建议,适当调整营养 制剂的配方,以满足患者 的特殊需求。
EN的输注方式
口服输注
泵注输注
对于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患者,可以 选择口服输注的方式,将营养制剂直 接输送到胃或小肠中。
对于需要持续输注营养制剂的患者, 可以使用泵注输注的方式,以保持稳 定的输注速度和浓度。
和有效性。
动态营养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和营 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方案,确保 患者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营养支 持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 者积极参与营养支持的过程。
肠内营养支持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

肠内营养的应用

肠内营养的应用

肠内营养的应用一、适应证●吞咽和咀嚼困难者●意识障碍或昏迷、无进食能力者●高代谢,如严重烧伤、创伤、化脓性感染、多发性骨折等蛋白质大量丢失者均可用●适应证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瘘、短肠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严重时应先用PN)、急性胰腺炎恢复期及病情不严重的胰腺炎●在麻痹性肠梗阻消退后(最好采用空肠置管滴注)●术前准备及术后营养不良:术前准备常用于肠道手术需低纤维膳食时,如结肠及肛门直肠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后营养不良均可用化疗和放疗患者二、禁忌证●3个月内婴儿不能耐受要素制剂,即使稀释也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短肠综合征应先用静脉营养4~6周后,始能逐渐增加要素制剂,使小肠逐渐适应●切除术后患者不能耐受高渗型肠内营养制剂,易引起倾倒综合征,必要时可空肠置管滴注低浓度要素制剂●消化道出血者禁用●禁忌证空肠瘘患者无论在痿的上端或下端喂养均有困难,因缺乏足够吸收的面积,应慎用●处于严重代谢应激、麻痹性肠梗阻或腹泻急性期、顽固性呕吐、严重腹泻或腹膜炎●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应先用PN,以后视病情逐渐加用EN●糖尿病患者不宜用高糖型EN制剂●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的儿童,肝、肾衰竭的患者,不宜均衡型EN制剂,应结合病情采用特殊疾病型EN制剂三、注意事项●长期使用配方奶患者应维持机体代谢的营养需要,应定期检测血脂、血糖以及胃液酸碱度●营养师必须深入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了解消化吸收情况,随时与临床医师联系,按病情调整肠内营养方案●注意事项注意温度和速度,宜保持37~40℃,速度宜缓慢。

每次200~400ml,全日6~8餐●经空肠置管补充营养在食品选择时必须注意:营养素要齐全;容易消化吸收;残渣少;低脂肪;含乳糖少;避免高渗营养液;食物内容不宜变动太大;浓度和剂量逐渐增加;用具、器具、营养液均要严格消毒;滴速不宜过快,脱脂牛奶70滴/分,果汁90滴/分,米汤100滴/分;温度宜在40~42℃四、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注意事项及处理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也有相关的并发症,虽然处理相对容易,但有些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也是致命的1.机械性并发症(1)喂养管堵塞原因有营养液太稠厚或未调匀,喂养后未冲洗,经喂养管注入药品粉末等喂养管堵塞发生堵管后可用水加压冲洗,如为蛋白质凝固,亦可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冲洗,但首先必须确定导管位置正常冲洗不能通畅时再更换导管。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肠内营养(enteral nurtritionl,EH)指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的一种方法。

胃肠道不仅具有消化、吸收功能,而且还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是人体的第三屏障。

实施肠内营养,不仅供给营养全面、均衡,而且能够维持肠道和肝脏的正常功能,刺激肠黏膜增生,保护肠道屏障,防止细菌异位。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只要肠道有功能就应尽量使用肠道。

(1)明确肠内营养输注途径经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很多,在输入前要了解各类管道的性质,并注意与腹腔其他管道区别。

在了解各管道的性质时,不仅要注意各种管道进入体内的部位点,而且还应知道其前端所在的部位。

同是鼻饲管,有的末端是位于胃内如鼻胃管,有的是位于十二指肠内如鼻十二指肠管,有的则是位于空肠上段如鼻肠营养管和空肠营养管。

所以,在进行EN时要弄清导管性质及用途。

(2)减少胃肠道不适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和渗透压。

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可引起恶心、呕吐、肠痉挛和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因此,应从低浓度开始,待胃肠道适应后再逐步递增,如能量密度从2.09kJ/ml起,渐增至4.18kJ/ml或更高。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d内逐渐达到l400~1800ml:输注量和浓度的交错递增有益于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

输入速室从20ml/h起.逐步加速并维持速匿在100~120ml/h,可用营养输入泵控制滴速;3)调节营养液的温度。

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这黏摸,过冷则刺激胃肠道。

引起肠痉挛、瞠痛或腹泻:可使用加热器或在喂养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

4)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理用,并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自制的营养液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应小于5~8,当营养液内含有牛奶或其他易腐败成分时。

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输入管。

5)伴同药物的应用: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药、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

肠内营养制剂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

肠内营养制剂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

肠内营养制剂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
肠内营养制剂是什么呢?
是以不同的方式,通过人体消化系统提供各类营养成分,并能够修复和维护肠壁及粘膜功能的医用食品。

其内的营养素包括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等,原料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的提取物。

肠内营养制剂不同于通常意义的营养品,前者更被强调易消化吸收或不需消化即能吸收,对于手术患者及危重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当患者在疾病、损伤等情况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全部或部分受到损害,或者因治疗的需要没有办法正常进食以及摄入的食物不足以满足生理需求等情况时,都可以采用肠内营养的方式来补充营养。

营养不良在肿瘤患者中是常见问题,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更容易造成病情的恶化,甚至导致肿瘤的复发。

患者食用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更好更及时的补充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保证患者的正常生理营养需求。

通常的肠内营养制剂的的使用方法可经鼻饲、胃或空肠置管滴入,有些产品可以直接口服,比如冬泽全、冬泽力。

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有:可以和其他食物调配成能量充足和各种营养素齐全的合理膳食;口感良好,渗透压不高,对胃肠无刺激;避免了脂肪和胆固醇的偏高;一般的营养制剂都含有较多粗纤维,可预防便秘;肠内营养制剂可以长期食用,并且没有不良反应。

肠内营养制剂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未来几年将会会成为临床营养以及术后康复营养的主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摘要:通过搜集近年来关于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的文献,阐述肠内营养的概念、优点、分类、临床应用和并发症。

结果发现,肠内营养无论在营养支持效果、费用、安全性和可行性都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支持并不只是单纯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维持细胞基本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组织器官的功能,有利于病人康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并发症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Student majoring in pharmacy yaqiong zhuTutors: feng wang, lina shangABSTRACT: Through collecting and searching documents and thesi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enteral nutri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advantages, categori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are clarified. The result is that no matter in the effect, cost, safety and feasibility, enteral nutrition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support of enteral nutrition is not only used in offering nutrition, but also maintaining basic function of cel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organs in patient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ir recovery.Key words: enteral nutri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complication前言:营养不良在住院患者中极为常见,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创口愈合延迟,肌力减退及心理障碍等多方问题,因而住院时间延长,比正常营养者延长至少五天,医药费用增加近50%[1]。

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都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在救治外科患者、改善围手术期营养、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被誉为近代医学的一大进展。

但由于PN 的长期应用引起肠粘膜萎缩,肠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胆道系统功能的紊乱,以及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等风险发生,且PN治疗应用不方便,价格昂贵,使得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中越显重要[2]。

近几年,EN支持在国际上已被普遍使用,并有大量资料证明,EN在应激反应和危重症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

1.肠内营养的概念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给予营养液,用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营养,管饲即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或流质饮食[4]。

2.肠内营养的优势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营养支持已由肠外营养转变为通过鼻胃/鼻空肠导管或胃/肠造口途径为主的肠内营养方式。

EN与PN相比有以下优点[5,6]:(1)EN可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增生、修复,维持肠道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2)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3)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4)在同样热量和氮水平的治疗下,应用EN患者体重的增长和氮潴留均优于PN;(5)手术或创伤后早期应用不仅可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轻腹胀,防止肠粘膜的萎缩,而且还能预防创伤应激时易于发生的肠道菌群移位,降低感染率。

(6)技术操作与监测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

此外,空肠营养管的置入有利于吻合口水肿、防治术后胃空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

3.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7,8](1)整蛋白型: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病人,如能全素,能全力(TPF),瑞素(TP)(2)预消化型:用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人,如短肽型百普力(SP),氨基酸单体制剂维沃(AA)(3)特殊疾病饮食(如器官功能衰竭或治疗代谢缺陷症),如康全达,益菲佳,瑞代(TPF-D)4.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肠内营养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不能通过口服获得足够营养或是营养不良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可以改善预后,并可缩短病程[9]。

肠内营养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0]:(1)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前、后支持治疗;(2)严重的创伤、烧伤等高分解代谢的患者;(3)肿瘤导致的营养不良者;(4)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者;(5)老年营养不良、畏食症;(6)中风、昏迷等管喂治疗的患者;(7)长期或严重的腹泻患者;(8)口腔、耳鼻喉科手术后需流质饮食的患者;(9)消化道及食道的手术中可置胃管或空肠造瘘管,从术后第3天起可以进行肠内营养,不仅能改善氮平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胃肠道功能与生理功能的恢复[11]。

肠内营养制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消化道手术、危重患者及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1 EN在消化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胃肠道肿瘤患者不能摄入营养而引起营养障碍,对其手术耐受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缩短平均住院时间[12,13]。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CISPEN)关于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指南的推荐意见[14]是:(1)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的围手术期患者,肠内营养是首选的营养支持手段;(2)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大手术前应给予10~14 d营养支持;(3)对于有营养支持指征的患者,经由肠内营养无法满足能量需要(<60%)时,可考虑联合应用肠外营养;(4)在术后24 h内对需要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5)标准的整蛋白配方适合大部分患者的肠内营养;(6)对不能早期恢复口服的患者应使用管饲肠内营养,特别是接受大型头部或胃肠道肿瘤手术、严重创伤、手术前已有明显营养不良等情况的患者;(7)不推荐将含有精氨酸的“免疫肠内营养”用于合并重度创伤、全身感染和危重症患者;(8)当施行了近端胃肠道的吻合后,通过放置在吻合口远端的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非腹部手术患者,若需要接受>2—3周的肠内营养,如严重头部外伤患者,首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作为管饲途径。

有研究表明,术后消化道麻痹主要以胃和结肠明显,而术前功能正常的小肠大多在术后几小时便回复蠕动,约12小时就能吸收营养物质[15,16]。

因此,只要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肠内营养时,就首选EN[17]。

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营养物质可经门静脉吸收,有利于肝脏的蛋白合成与代谢调节,同时由于肠道黏膜摄取了足够的营养底物,也不易萎缩。

肠内营养此时的作用不仅仅是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更重要的是维持机体内器官的各种生理功能,同时防止菌群失调所致的肠源性感染。

4.2 EN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危重患者一般机体多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较正常时明显增高,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出现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状况,会导致疾病恶性循环,并易发生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对预后有明显影响[18]。

危重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不仅可促进肠蠕动恢复,并且有助于改善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维持肠道的完整性,同时可避免肠道细菌移位,降低感染发生率。

临床研究表明,延迟营养支持将导致危重患者迅速出现营养不良,且难以被之后的营养支持纠正。

所以对于连续5~7 d无法通过经口摄食达到营养需求的危重患者,应当及时给予营养支持。

此外,给予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时,应注意调整好“三度”,即掌握营养液输注速度、浓度及温度[19]。

4.3 EN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由于部分老年患者存在吞咽困难、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等情况,对患者本身疾病的治疗有不利影响,因此肠内营养在老年患者中应用也比较广泛。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肠内营养指南对于老年人给予肠内营养的途径进行了总结,ESPEN指南认为虽然老年患者接受经口进食的营养补充比较困难,也耗费时间,但是此种方式对老年患者生理和心理康复均有益处,所以不推荐仅为了方便操作和节省人力而对老年患者进行管饲喂养。

对于预期肠内营养时间将>4周者,推荐使用经皮内镜胃造瘘,在经皮内镜胃造瘘后3h即可开始进行肠内营养[20]。

5.肠内营养的并发症EN并发症相对容易处理,但若处理不当也会增加患者痛苦,影响临床疗效。

目前已发现的EN并发症主要有:5.1机械性并发症主要指由于残渣和粉碎不全的药片碎片粘附于管腔引起的喂养导管堵塞。

所以应选择颗粒小、混悬性好、沉淀少或无沉淀的EN制剂,或按说明比例配置,使用前有些制剂可用纱布过滤[21]。

发生堵塞后经冲洗管腔多可通畅,也可用导丝疏通管腔,定期更换喂养管可有效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发生[22]。

5.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指在给予EN过程中,营养液误吸或营养液在胃内潴留反流入气道所致的吸人性肺炎,为肠内营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多发生于胃排空不良及腹胀的患者,尤其是昏迷、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的患者。

因此在输入肠内营养液时,需注意检查胃潴留情况,一旦胃潴留液>100 ml,应暂停营养液输入2~4 h,然后逐步调整输入量并注意复查,另可配合使用胃动力药物。

一旦发生营养液误吸应及时停止输注,抽吸胃内容物,防止再次吸入,并彻底清理呼吸道,必要时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

对于胃肠功能不佳而易发生误吸的高危患者,可采用鼻空肠置管[23]。

5.3胃肠性并发症肠内营养过程中胃肠性并发症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由于危重患者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肠内营养液气味难闻、脂肪比例含量过高、脂肪吸收障碍、患者乳糖不耐受、营养液输注速度过快、营养液温度过低等原因均可引起此类并发症。

可以采用如胃肠泵、置鼻肠管、降低营养液输注速度、适当提高营养液温度等措施予以纠正。

必要时可给予胃肠动力药,促进胃肠蠕动以减少腹胀、呕吐的发生,或是给予收敛剂和止泻剂改善腹泻症状[24,25]。

患者发生便秘通常与肠内营养液中膳食纤维含量过低有关,添加适量膳食纤维可以改善便秘症状。

5.4代谢性并发症长期性肠内营养机体易产生依赖,突然停用可导致低血糖,应缓慢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