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评价模式研究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张艺;范刚;耿志鹏;童应鹏;刘继林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卷),期】2009(011)005
【摘要】如何依据道地药材的整体性特点,采用现代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研究引起道地药材品质改变的内外因素,诠释道地药材形成的科学内涵,是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道地药材的生态因子、遗传信息、化学成分、生物效应等研究方法,列举了各种方法在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的部分研究实例.针对目前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最佳形态表型、基因型、生态型和化学型相关性的中药道地性及其品质评价整体性研究新思路,以期为构建符合道地药材特点的品质评价研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5页(P660-664)
【作者】张艺;范刚;耿志鹏;童应鹏;刘继林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体现中医药特色的道地药材黄连品质评价系统研究 [J], 范刚;唐策;张静;赖先荣;孟宪丽;张艺;范昕建
2.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现状 [J], 李亚杰;覃大吉;杨永康;龙澜;向极钎
3.百合道地药材的历史沿革与品质评价研究 [J], 刘浩;钟灿;金剑;谢景;张水寒
4.浙江道地药材的质量影响因素和品质评价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J], 杨殷凯;王琪瑞;孙思雅;来梦茹;邱晓华;程汝滨
5.道地药材泥附子的品质评价研究(Ⅱ) [J], 王世清;闵赟;刘绍欢;杨卫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研究

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研究道地药材是指生长在特定地域的药材,其生长环境、气候、土壤等条件都具有特殊的要求。
道地药材的品质优良,疗效确切,因此在中药材市场上备受推崇。
对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对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探讨如何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来评估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一、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1. 规格等级的评估方法目前,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重量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重量进行测量,确定其规格等级。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的某些中药材,如广东大戟和广东药材,常常以重量作为评估标准。
(2)叶片面积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叶片的面积进行测量,确定其规格等级。
例如,某些南方地区的中药材,如广东南药和福建当归,常常以叶片面积作为评估标准。
(3)外观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形态、颜色、纹理等外观特征进行评估,确定其规格等级。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黄精和地道中药材山药,常常以其外观特征作为评估标准。
2. 质量评价的方法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化学成分分析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疗效和品质。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黄芪和地道中药材防风,常常以其化学成分作为评估标准。
(2)生物活性研究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确定其疗效和品质。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连翘和地道中药材当归,常常以其生物活性作为评估标准。
(3)临床疗效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确定其实际疗效。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金银花和地道中药材红花,常常以其临床疗效作为评估标准。
二、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研究的建议1. 建立统一的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标准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应该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进展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进展韩邦兴;彭华胜;黄璐琦【摘要】Dao-di Herb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treasure of China, whic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career. Recently, many achievements are obtained in the aspects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Dao-di Herbs, such as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quality appraising and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the progressively deep study in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theory frame.%道地药材是中医药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道地药材的研究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体现在质量评价与鉴定技术不断发展,形成机理研究逐步深入,可持续利用理论框架形成与实践等方面.【期刊名称】《自然杂志》【年(卷),期】2011(033)005【总页数】5页(P281-285)【关键词】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与鉴定;形成机理;可持续利用【作者】韩邦兴;彭华胜;黄璐琦【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合肥23003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道地药材是中医药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摘要:道地药材“道地”与否带来的药材品质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但中药成分复杂,长期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目前评价道地药材质量的直接指标主要有三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药效,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效。
道地药材的内涵包含着药材的品种、产地、栽培技术、性状、化学成分、疗效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产地与栽培技术是前提条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疗效则是评价道地药材有效指标。
因此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过程中要融入整体观念,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不仅要关注药材的生态环境、生物特性、遗传信息等,还要重视与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确立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有效成分-生物效应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
关键词:道地药材品质评价整体思维中药药材的品质与生态环境、遗传背景密切相关,由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将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久、栽培加工精良、质优效佳的药材称之为道地药材[1]。
产地不同会对药材的形态、生理特性及有效成分含量产生直接影响,中医历来重视药材的产地,“道地”与否带来的药材品质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很难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因此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是一直以来的难点问题。
本文就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进行概述,并且从整体思维来探讨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
就目前而言,评价道地药材质量的直接指标主要有三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药效,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效。
由于气候、土壤、光照、水分等生长环境的不同,药材的外观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最直观地反映药材质量。
在漫长的古代,人们都是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眼看、鼻嗅、口尝、触摸等方法来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药材的外观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药材的性状,但是由于鉴别者经验有别,评判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药材质量。
评价药材品质的重要依据是药材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不同产地的药材其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于中医的认知日益加深,中医药产业也获得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全面发掘中药治疗价值、内部拓展中药治疗应用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药性各异,这种情况下中药市场的质量控制难度也相对较高。
从我国中药市场整体情况上看,虽然药典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中药应用,但整个质控体系仍存在一定缺陷,这对中医药体系以及中药市场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为进一步强化中药质控水平,本文将以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概述为入手点,明确当前中药质控评价存在的问题并重点研究未来发展建设方向。
关键词:中药质控评价;现存问题;创新发展策略在中药认知方面,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存在两种误解。
一部分人认为中药属于天然药材,安全性高,可以随意应用,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各类药材均有相应的化学毒性,因此认定中药不安全并排斥中药。
上述两种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都比较片面,从本质上看中药与西药一样也可能存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任何药材都有利有弊,如其利大于弊,则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如弊大于利则应禁用。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治疗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中药已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保障中药质量成为了推动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现行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上看,其在面对种类繁多且药性复杂的中药时很难满足全面质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完善中药质控评价模式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概述现代中医药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中药的应用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除常规的中药材定量配伍煎煮外,各类经现代化加工的饮片以及各类中成药也是人们中药应用的重要形式。
作为药物,中药必须保持较高的质量品质,在这种情况下,中药质控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是明确中药纯度,各类中药材根据应用方向进行处理后为保障其药效品质和使用安全必须对其药物纯度进行检查,分析送检样本成分与目标成分,明确药材品质保障使用安全。
莱阳北沙参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莱阳北沙参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莱阳北沙参是一味传统的道地药材,但其质量标准却一直不够完善。
本研究旨在建立莱阳北沙参药材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切实提高莱阳北沙参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水平。
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首先进行了与北沙参质量有关的文献整理,总结了北沙参质量研究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工作。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莱阳北沙参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莱阳北沙参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了测定莱阳北沙参药材中蔗糖、葡萄糖的HPLC法,测定了10批莱阳北沙参药材样品中蔗糖、葡萄糖的含量;测定了10批莱阳北沙参药材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测定了10批莱阳北沙参药材样品的浸出物;测定了10批莱阳北沙参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了10批莱阳北沙参药材样品中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和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上述研究工作的开展及所取得的各项研究结果,为制订莱阳北沙参药材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结果: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完善的莱阳北沙参药材的质量标准(草案),并进行了详细的起草说明。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莱阳北沙参药材的质量标准(草案)与现行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的北沙参药材质量标准相比,增加了薄层色谱鉴别项;增加了水分检查项,增加了总灰分检查项,增加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项,增加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项,增加了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查项;增加了浸出物测定项;增加了含量测定项。
达到了完善莱阳北沙参药材质量标准和提高莱阳北沙参药材质量评价水平的研究目的。
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现状

Cu rn ai v lain o te t dcn l tra re t Qu lyE au t f t o Auh ni Me iia eil c Ma
u a j Q N D —i , A G Y n — a g一,O G Ln , I N iqa Y —i , I a j Y N o g kn L N a X A G J— i ' e n。
Absr c :Th uai v l ain meh d o u h n i d cn lmae i 1 fo p riu a r wi g a e s ta t e q lt e a u to t o fa t e tc me ii a tra . r m a t lr g o n r a y c wih a ln r d cin hitr t o g p o u t soy,g o u t ain a d prc si g tc n l g o o d c li to n o e sn e h oo y,g o u lt a d sg i c n v o d q ai y n in f a t i te t ntef cs i h e e e r h r a o d r z t n f Ch n s me ii e Th a c r c f t ra me f t . s t e k y r s a c ae fmo e niai o i e e e o dc n . e c u a y o he e au t n i o ta n d b h e e ft c n lg mp o e Th i c iv me so u lt v l ain v l ai sc ns i e y t e lv lo h oo e ly d. eman a h e e nt fq aiy e au to o r e y su iso u h n i d cn lmae il o du td i e e ty a s b ee a tu is a d i d vd a s o t de n a t e t me ii a tras c n ce n r c n e r y rl v n n t n n i iu l n c me ii a tra sp o e t s h mia o o iin a d b oo ia fe t r n lz d i h s p p r d cn lma ei l r p ri ,c e c lc mp sto n ilg c le cs wee a ay e n t i a e , e i a e u c e e itn i su y f q a i e au t n n u h n i me i i l n d q a is x si g n t d o u lt v l a i o a t e t y o c d cna mae il we e e e ld, tras r rv a e me n a whi n w e e r h i e so u lt v l ai n o u h nt d cn lmae il we e p o o e . l e r s a c d a n q ai e au t fa t e i me i ia tras, r r p s d e, y o c Ke r s: u h ni h n s d cn lmae il q a i v l ain; u r n iu t n y wo d a t e t c i e e me ii a tra ; u l y e au t c t o c re tst ai o
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

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重点探讨了吴茱萸的基本特征、品种分类、品质评价等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吴茱萸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吴茱萸有明显的品种特征,但总的来说,各地的吴茱萸表现出较好的品质。
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吴茱萸的种植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吴茱萸;品种鉴定;品质评价;贵州1、引言吴茱萸(Euscaphis japonica)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
贵州地处亚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加之地形复杂,景色优美,对于吴茱萸的种植非常有利。
吴茱萸的种植和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然而,吴茱萸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还比较缺乏,这对于吴茱萸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从吴茱萸的品种鉴定和品质评价两方面入手,探讨吴茱萸的生物学特征、分类、品质特征等方面,以期提高吴茱萸的种植质量和药用价值。
2、吴茱萸的基本特征吴茱萸是一种半常绿乔木或灌木,高度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或铁灰色,幼时光滑,老时疏皮、粗糙;叶为羽状复叶,小叶5-12枚,长3-8厘米,宽1.5-4.5厘米,基部楔形或微心形,边缘有羽状深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花呈伞形、圆锥形或松鼠尾状葷花序,花期6-7月,雌雄异株,但雄株容易变成雌株;果实为卵形或椭圆形的核果,长约1厘米,熟时鲜红色或黄红色。
吴茱萸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其中,贵州地区是吴茱萸的主要产区之一。
3、吴茱萸的品种分类吴茱萸的品种分类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果实的颜色和大小,可以分为红果吴茱萸和黄果吴茱萸;二是根据叶的色泽和叶柄的颜色,可以分为红叶吴茱萸、绿叶吴茱萸和黄叶吴茱萸。
不同品种的吴茱萸叶片颜色、果实颜色和大小有较大的差异,但总的来说,都具有浓郁的药用价值。
4、吴茱萸的品质评价吴茱萸的品质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态学特征。
吴茱萸的形态学特征主要包括叶片大小、形状、颜色、叶缘和叶柄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酶,进而能够调控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道地性越明 显,其基因特化越显著[4]。常见几种道地药材品种见表 1。
逐渐缩减。如浙贝母中的精品东贝,种植面积从历史最多的 856 亩下降到目前不足 30 亩,面临灭绝危险; 杭白芍因质实
随着中药材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国家对中药材规范化 沉重、有效成分高而备受知名企业青睐,但由于其生长周期
2011 年 3 月 1 日 第 3 期 No. 3 1 Mar. 2011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6 卷 总第 154 期 Vol. 26 Serial No. 154
道地药材评价模式研究*
Study on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ssessment Mode
吴 巍 Wu Wei1 ,张春季 Zhang Chun-ji2 ,苗明三 Miao Ming-san1
1.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Henan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 450008
2. 郑州市科技局,河南 郑州 4500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of Zhengzhou City,Zhengzhou,Henan,China 450000
道地药材被用作优质药材的代名词,通常是指来自特定 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品质优良、疗效显 著的药材。中 药 系 统 演 进 的 基 本 规 律 是 用 进 废 退,去 伪 存 真,优胜劣汰,择 优 而 立,道 地 自 成。因 此,道 地 药 材 可 体 现 药物标准化的概念,是衡量药材质量的标准之一[1]。
摘要: 目的: 探讨道地药材的评价模式。方法: 研究道地药材的品种、产地、疗效、化学成分、栽培及产地加工等形成因素,并将 这些因素作为评价道地药材的指标,按照指标比重给以相应的分数。结果与结论: 为道地药材评价提供一种可量化或半量化 的评价模式及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ssessment mode. Methods: The study of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varieties,origin,curative effect,chemical composition,cultivation and origin processing formed factors,and these factors will be evaluation index of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according to index proportion to the corresponding point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For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evaluation. It provides a quantifiable or hal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method. 关键词: 道地药材; 中药材; 评价模式; 药材标准 Key words: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assessment mode; drug criterion 中图分类号 CLC number: R284. 2 文献标识码 Document code: A 文章编号 Article ID: 1674 - 8999( 2011) 03 - 0339 - 04
贵药 贵州省境内所主产的道地药材
南药 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包括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所主产的道地药材
品种 人参、防风、细辛、五味子、刺五加、关黄柏、鹿茸、升麻、桔梗等 北沙参、党参、黄芪、黄芩、金银花、山楂、知母、阿胶、远志、板蓝根、连翘等 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怀山药、天花粉、金银花、红花、辛夷等 浙贝母、浙玄参、杭麦冬、杭白芍、杭菊花、延胡索、山茱萸、栀子、白芷等 川贝母、川芎、川黄柏、黄连、川乌、川木通、麦冬、巴豆等 陈皮、何首乌、广藿香、芡实、玉竹、金钱草、鸡血藤、肉桂、穿心莲等 三七、云木香、云茯苓、儿茶等 天麻、黄精、杜仲、天冬、五倍子、朱砂等 益智仁、槟榔、砂仁、雄黄、薄荷、半夏、吴茱萸、南沙参等
药的复方制剂药教学系统研究,评价道地药材质量,建立道 地药材药效标准[2]。因 此 道 地 药 材 必 须 是 药 效 突 出 的 最 常 用药材、构成药方中主要药味的药材。 2. 4 化学成分
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其活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均有所 不同,从而导致其药效的差异,道地产区的药材在其活性成 分的种类及含量方面均有不同于其他非道地药材的特点,活 性成分是“道地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体现了道地药材 的“道地性”与其活性成分密切相关[3]。通过现代的分析手
种植的推行,药材种源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保护 原有道地药材,培养新的道地药材,是保证和提高中药材质 量的重要途径。
长、成本高、产量低、价格高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种植面积萎 缩; 而国内特别是安徽毫州已成为全国白芍主要产地[6]。常 见道地药材的产地分布见表 2。
表 2 常见道地药材的统称、产地分布及品种
药材的最佳产地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引种和栽培的同 时,药材在新的生态环境中,首先作出细胞遗传学的、形态结 构的或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异,逐渐形成独特的生态型,最终 导致新品种的产生[5]。当新品种疗效优于原种时,便取代原 种成为新的道地药材,在不同于原来的地域和生态位上形成 了新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性。以“浙八味”为例,其种植面积
* 基金项目: 郑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编号: 0910SGYS3527) ;
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 编号: 0910SGYS3527)
2 道地药材评价现状
历代本草对“道地药材”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中医理论指
·339·
2011 年 3 月 1 日 第 3 期 No. 3 1 Mar. 2011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6 卷 总第 154 期 Vol. 26 Serial No. 154
导、工艺技术、同种异地、异种异质等。道地药材的“道地性”
表 1 5 种常见道地药材的品种
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绝对性体现在道地药材质量好、疗 效佳; 相对性则体现在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社会历史的发 展,道地产区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千百年来,“道地药材”始 终是以药材“质优效佳”为重要标志,“择优而立”为准则,具 有强大的生命力[3]。张廷伟先生说“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 茎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稍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 总的来看,道地药材包含药材品种、产地( 道地) 、临床药效 ( 药理与疗效) 、化学成分、栽培技术及产地加工等因素,各种 因素之间互相关联,互有影响。 2. 1 品种遗传因素
1 道地药材的起源与沿革
道地药材之“道 ”和“地 ”二 字 初 是 指 行 政 区 划 和 地 域, 至唐贞观元年,政府依据自然形势,把全国分为关内、河内、 河东、山南、淮南、江南、陇右、剑道十道。孙思邈在《千金翼 方》中专门记载了十道各州的产地药材,这是当时有关药材 分布较全面 的 记 载,也 是 道 地 药 材 这 一 名 称 产 生 的 主 要 依 据。“道地药材”一 词,始 见 于 元 代 汤 显 祖《牡 丹 亭 》中。 明 朝刘文泰所著《本草品汇精要》一书中在很多的产地项下都 标明了道地产区,如 附 子 载“道 地 梓 州 蜀 中 ”、千 金 子 载“道 地广州”等。随着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药学理论的逐渐完 善,“道地药材”概念逐渐形成,即指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 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材。成 为传统中医药学中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 标准[1]。
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品种有直接关系,优良品种能够控 制着生物体 内 有 效 成 分 的 合 成,是 形 成 道 地 药 材 的 内 在 因 素。如大黄供药用有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和唐古特 大黄 3 个品种,其中唐古特大黄含大黄酸最多,被视为道地 药材的优良品种。药材品种的识别鉴定传统上依赖宏观形 态特征,虽然具有观察简易直观的优点,但可用的形态特征 数量少,差异细微,普通药物工作者掌握困难而且受环境因 素的影响较大。脱氧核糖粒酸( DNA) 分子标记技术,可从品 种的遗传组成入手,对药材品种进行准确的鉴别,特定的遗 传背景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遗传学基础,特定的基因产生特定
争等因素,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外在因素,对道地药材生 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与其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有关。谚云:
“一方风土养万民”,是亦一方地土出方药也。殊不知一种之 药,远近虽生,亦有可相代用者,亦有不可代用者,可代用者,
以功力缓、紧略殊,倘倍加犹足去病; 不可代者,因气味纯、驳 大异,若妄饵反致损人。
2. 3 疗效 疗效是鉴定和评价道地药材品质的最终标准。在提高
临床疗效中,道 地 药 材 是 中 医 最 有 效 的 武 器。如 新 疆 紫 草、 内蒙紫草和紫草根部都可作为紫草入药,中医临床应用认为 新疆紫草为优,抑菌效能也表现为新疆紫草 > 内蒙紫草 > 紫 草。中医用药特点是复方用药,如果不是药效突出的最常用 药材或构成药方中主要药味的药材,仅仅是其中一味药产地 变了,在药效上是不能够产生易于观察的突出变化的。近年 来,国内学者从临床中药学和药物学开展了以道地药材为主
道地药材的内涵是复杂和多元的。首先,“道地药材”代
表的是品质优良、功效卓著的药材; 其次,“道地药材”是指出 于特定产区的中药材; 其三,道地产区有可能会因为环境的 变化与产地的扩大而发生迁移; 其四,种质是影响药材质量 的决定性因素。同一物种在不同的产地环境条件下可能会 形成不同的种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也会通过定向选 育而形成不同的种质; 其五,每一种“道地药材”均有一整套 独具特色的种植、采收、加工技术,从而影响和决定着药材的 质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