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写景类阅读及作文辅导讲义

合集下载

【高分教程】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三 写景类文章阅读

【高分教程】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三  写景类文章阅读

四年级阅读训练专题三写景类文章阅读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占迹为中心,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写景类文章。

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三类:一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二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色。

在答题时,我们要注意抓住以下几个要点:一、明确描写的顺序。

阅读写景类文章时,要分析它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一般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作者常常采取这样以下四种顺序: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移步换景,落笔写景,条理清楚。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写。

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依次出现不同的变化。

有的依据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顺序来写,也有的按春、夏、秋、冬季节变换顺序来写。

3.按空间顺序来写。

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二、抓住文章的中心部分。

抓住文章的中心部分是答题的关键所在,把握与景类文章中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有关画面,结合作者的内心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中关键性句子和段落,特别是首尾段,从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在答题时,常出现找修辞手法、仿写句子、缩写句子等形式的题目,这些都是建立在我们准确理解句子意思和修辞手法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另外也要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典型例题讲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湖的绿(节选)①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

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

②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

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写景习作讲评课例阐释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写景习作讲评课例阐释

二、层次性:指向习作讲评的过程
讲评课要尽可能多的欣赏鼓励,这不仅激发学生习作 兴趣,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
欣赏的既可以是全篇,也可以是一个较为成功的 片段,甚至是一个精彩的句子或词语;学生人人都 可以成为被欣赏的对象,都可以成为范文的作者。
二、层次性:指向习作讲评的过程
课堂呈现的“毛病”不要多,两三点即可。
三上园地六:写风景优美的地方,要求写自己对景物的主要感觉, 侧重学生的习作兴趣与有话可写;
三下园地二:介绍家乡景物,要求在观察的基础上写景物特点, 侧重描写景物特点; 四上园地一:写一处自然景观,要求在观察的基础上抓景物主要 特点并有顺序描写,侧重学出主要景物特点与有序表达; 四下园地一:写我们的校园或其它,要求是抓景物主要特点有序 描写,并做到内容具体,侧重将景物特点写具体写有序。
三、元性:指向习作讲评的形式
学生是习作讲评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修 改方法,自主评议,自行修改。 师生互动评议,不仅是一个欣赏评价的过程,也是 一个修改、总结的过程。
集体修改 同学互改
一、针对性:指向习作讲评的目标
作文讲评应“以生为本”,以学生的“习作为本”, 学生的习作就是课堂教学的“文本”,这是作文讲评的 立足点。学生写景作文阅读与分析.doc 一堂有效的作文讲评课要力求讲评好“这一次”,一 课必让学生有一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作文是可 以写好的,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螺旋式”地提升。
呈现的“毛病”一定要从学生中来,而且一定 是学生习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 才会产生亲切感、真实感,才会有修改的顿悟。
引导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命名,然后“对症下药”。
二、层次性:指向习作讲评的过程
讲评课中训练的内容一定要精,要与教学目标一致, 要与指导点一致,要针对学生作文中的“毛病”,找出 一个训练点加以指导,当堂进行一次扎实的训练,提高 学生修改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写景类阅读及作文辅导讲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写景类阅读及作文辅导讲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写景类阅读及作文辅导讲义温故知新】登泰山观日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凌晨2 时半,我开始登山。

起头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

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到了中天门,刚4 点半,天还是黑黑的,我怕耽误看日出,不敢停留,仍继续往前走。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从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

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爬了几十级台阶,我实在累得不行,就坐下来休息。

这时,几位老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到我身旁。

其中一位白胡须老大爷笑着对我说:“小伙子,累了吧?”我被老大爷的精神所鼓舞,说了一声不累就站起来,跟在他们后面继续向上攀登。

队伍中,一位老人边走边吟诵起来:“漫游处处起云根,面对雾山自出神。

且谅老夫艰步履,俊髦齐跻南天门。

”大伙儿相互看了看,都笑了起来,一鼓作气登上了南天门。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

7 点10 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

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

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写景阅读阅读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写景阅读阅读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写景阅读教案教学内容本教案旨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写景文章,培养其理解和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提升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涉及对写景文章的结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的分析与解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感受力去体会作者笔下的景色。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写景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能够独立描述和表达自然景色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文章结构理解:引导学生把握写景文章的布局和层次。

2. 语言特色感悟: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达。

3. 情感共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融合,体会文章的意境。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

-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自然景色图片和视频。

- 阅读材料:辅助阅读的写景文章或诗歌。

- 写作材料:用于学生写作练习的纸张、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写景阅读的主题。

2.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写景文章,理解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

3. 语言品味:选取文章中的精彩段落,与学生一起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4. 写作实践: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自然景色,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各自写作的景色描述,互相学习,互相评价。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文章突出写景主题。

- 文章结构:清晰地展示文章的布局和层次。

- 关键词汇:列出文章中用于描述景色的关键词和短语。

- 情感表达:强调作者如何通过文字传达情感和意境。

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篇写景文章,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 写作作业:让学生尝试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要求使用本节课学到的表达技巧。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景物联想作文》作文指导 (共8张PPT)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景物联想作文》作文指导 (共8张PPT)
• 朗读后想一想:作者写荷花,哪些是实景, 哪些是想象?
好词语大采购
今天需购的礼品—好词语
生机勃勃 盘根错节 密不透风 一簇簇
万紫千红 张开笑脸 傲然绽放 一丛丛
句段欣赏
迎春花有4个小巧玲珑的花瓣,十几朵连 在一起,一丛丛,一簇簇,开放在挺拔的 枝条上面,远远看去,黄澄澄的一片。当 百花还在沉睡的时候,迎春花却已经张开 笑脸,他们肩并着肩,手拉着手,在寒风
写景要善于联想
写景作文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呢? 我们在第一课中讨论过:平凡普通的生活,一经联想, 就会有意思。写景也一样,看到某篇风景能够联想到其 他事物。比如看到空中的白云,想到棉花糖,想到小动 物。这样文章就有趣多了!
联想有两种情况:
1、先写实在的事物,后用比喻或拟人引出联想的事物。一般由 “仿佛”“好像”“如同”“心想”等提示性词语引出。如(牵牛 花)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裁成的。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4/12021/4/1April 1,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4/12021/4/12021/4/12021/4/1
谢谢大家
• 想象一定要围绕中心。一定要合情合理, 比喻要恰如其分。
联想大赛
• 仿写下面两个句子,看谁的联想更丰富, 新鲜。
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像老人,像巨象,向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美人蕉披上大红袍子,穿上了黄色上衣,骄傲地 仰起头。
注意几点: 1、与其他三季比 较,用对比的眼 光去看 2、按顺序观察, 不要东看一眼西 看一眼 3、以童话的角度 去看,去想象, 感受这些景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写景类文章指导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写景类文章指导课件(共17张PPT)

......
答题技能
1、理清写作顺序
2、抓住作者所写的
三部曲
景物特点
3、体会作者的写 作感情
写景文章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一定的描写顺序和层次 2.语言优美,所描写的景物特点突出 3.寄托作者的某种感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答题技能
写景类
1、理清写作顺序
状物类
时间顺序(四季变化、早晚晨昏)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四
阅读理解
写景类文章
写 景 类
小故事导入
题型考察
写景类文章
常见问法
解题公式
对点练习
常见问法:
1.文章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2.文中把xx比作xx,体现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3.第x自然段,描写出xx有_____的特点? 4.文中第x自然段是____的顺序?给文章/分段 /给某 段划分层次并写出段意 5.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周到中间) 游览顺序(地点变换顺序) 动物类:先写外形后写习性 植物类:按照根、茎、叶、花、果、实的顺序
静物类:按照整体到部分的顺序
2.抓住作者所写的景物特点
“心饰法”(中心句、修饰词)
1.景物特点:从数量、形态、颜色、大小、声音等方面去寻找
2.中心句位置:一般在段落开头或者结尾
2.写景文的层次 1. 根据文章的总分结构划分层次
谢谢观看
情势:总分、分总、总分总
2.根据写景的顺序划分层次
如果文章没有采用总分结构,那么就必定按照一定的写景 顺序展开,理清顺序也就分清了层次。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对大自然的赞美 2.对生活的热爱 3.对祖国秀丽山河的赞颂
练一练

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写景抒情文阅读

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写景抒情文阅读

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写景抒情文阅读写景抒情文是一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环境来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文章类型。

对于四年级的同学们来说,学会阅读写景抒情文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一步。

一、写景抒情文的特点1、景物描写写景抒情文的首要特点就是对景物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

作者会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来展现景物的特点。

比如“金黄的稻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掀起层层波浪”,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稻田的广阔和美丽。

2、情感表达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作者还会融入自己的情感。

这种情感可能是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也可能是借景抒发内心的喜悦、悲伤、思念等。

例如“秋天的枫叶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可我的心却像飘落的叶子,充满了失落”,在描写枫叶的同时,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3、情景交融优秀的写景抒情文往往能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相互交融,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

二、阅读写景抒情文的方法1、整体感知在阅读之初,同学们要先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明确作者描写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基本情感。

2、抓住景物特点仔细阅读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找出作者所突出的景物特点。

可以从颜色、形状、声音、气味等方面去感受,比如“湖水清澈见底,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青山绿树”,这里写出了湖水清澈和平静的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景物描写,思考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是通过哪些词句透露出来的?比如“那漫山遍野的花朵,仿佛在向我微笑,我的心情也一下子愉悦起来”,从“心情愉悦”可以体会到作者看到花朵时的欢快心情。

4、分析写作手法留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如比喻能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拟人能赋予景物人的情感和动作,让景物更加鲜活。

三、具体文章分析我们以《美丽的校园》这篇文章为例:“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

它像一位威武的战士,守卫着校园的安宁。

四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培优专题讲练(人教部编版)第3讲:写景文章阅读+景物描写方法(教师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培优专题讲练(人教部编版)第3讲:写景文章阅读+景物描写方法(教师版)
3
【例题精讲】
例 1.文段选读(一)(28 分)
春天的阳光特别的温暖,天地间的万物都苏醒过来了。天刚亮,树林里就传出了鸟儿的欢叫声。傍晚,
青蛙都从冬眠中走了出来,在田野里叫个不停。昆虫们都纷纷地行动起来了。
春来了,花园里的花开得更加(娇 矫)艳。山上山下的桃花,千树万枝就像火焰一般地怒放了。
小区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旁,也开出了野花,小野菊也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有白的、有红的、有黄的、
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
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坚、艰)冰崩溃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
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
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训、驯)
A、奔腾汹涌
B、不可抗拒
C、山崩地裂
5、第四自然段中,春水告诉大地一个什么消息呢?(3 分)
文段选读(一)
1、春来了(意思答对便可)
2、不正确的字:矫 秆 穿 毫
3、若隐若现 十全十美 无缘无故
白花花 金灿灿
黑乎乎
4、柔软 鲜花盛开 色彩鲜艳 南来北往或精神饱满 细姨 茂盛 青青 人山人海
5、花园 小草 树木 火车站
(1)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从第二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请抄写在下面(写三至四个)。(3
分)
(2)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3 分) “挤”和“扯”这两个词表现了什么?这个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写景类阅读及作文辅导讲义【温故知新】登泰山观日出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

起头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

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天还是黑黑的,我怕耽误看日出,不敢停留,仍继续往前走。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从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

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爬了几十级台阶,我实在累得不行,就坐下来休息。

这时,几位老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到我身旁。

其中一位白胡须老大爷笑着对我说:“小伙子,累了吧?”我被老大爷的精神所鼓舞,说了一声不累就站起来,跟在他们后面继续向上攀登。

队伍中,一位老人边走边吟诵起来:“漫游处处起云根,面对雾山自出神。

且谅老夫艰步履,俊髦齐跻南天门。

”大伙儿相互看了看,都笑了起来,一鼓作气登上了南天门。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

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

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

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

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正燃烧着大火,而且在蔓延扩大。

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而且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

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

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画“~~~~”的句子,把到南天门的路比作瀑布,这样比是为了说明。

2、从作者登泰山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东岳泰山有什么特点?除了东岳泰山,你还知道其他几岳分别是哪些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梳理】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

知识点1: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

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

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

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

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知识点2: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

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

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

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

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

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

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

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

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

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

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

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

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

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

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雨中的湖我看过晴天的西湖,欣赏过阴天的西湖,却从未观赏过雨中的西湖。

趁着秋雨连绵的时候,我前往西湖,一睹为快。

乘着游船,我静静欣赏眼前的美景。

细雨如丝如线,如烟如雾,渐渐沥沥地飘洒在西湖上,在湖面上留下无数小水花。

湖面上,一只只游船轻轻驶过,每只船后都拖着一条长长的白色尾巴,整个湖上飘着欢声笑语。

湖里,一条条小鱼跳出水面。

湖周围,峰峦叠嶂的山被层层薄雾裹住,好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西湖的东、西、北三面都种着大片荷花。

虽然是秋天了,但是荷花还是开的那么旺盛,好像是在向我们展示生命力的顽强。

一朵朵娇嫩粉红的荷花从碧绿的荷叶中伸出脑袋,尽情地洗着秋雨澡。

荷叶展翠叠绿,浑圆宽阔。

秋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远处大堤上的游人有的撑着伞,有的披着雨衣,还有的干脆什么也不带不穿,尽情的做几个深呼吸,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晴天的西湖固然令人陶醉,但雨中的西湖更有诗情画意。

正如苏东坡赞美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样魅力无穷。

家乡一景-----凤凰山、湘江河凤凰山!湘江河!可能这两个名字大家都不曾听说过。

但遵义会议,大家总应该听说过吧!遵义会议会址就在我的老家,而凤凰山和湘江河,就是我老家一座美丽的山,一条漂亮的河,她们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遵义市不但是一座历史名城,而且还是一个被山水环绕,景色秀丽的好地方,不愧为贵州省北部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入秋之时,凤凰山上的梧桐树就像被“秋风姐姐”吹过似的,是那样秀丽。

一眼望去,一片秋黄烂漫的景象映入你的眼帘,就像粘贴在墙上的壁纸那样,不舍得更换。

再仔细一看,仿佛像路边的垂柳在向你招手。

秋去冬至,凤凰山上变成白皑皑的一片,几乎都认不出是梧桐树了。

但,这时候的湘江河是最美丽的。

寒冬腊月,是最冷的时候,但湘江河却从不结冰。

河水流动的声音清脆悦耳,不时还会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呢!冬过春来,“春风妹妹”给大地铺上了绿油油的地毯;给粉白的墙披上了绿袍;给路边的花坛中增添了七彩的颜料。

就这样,焕然一新的画面又呈现出来了!夏天的湘江河可“沸腾”了,那是因为“夏天哥哥”的热情唤来了夏季的炎热。

休闲纳凉的人们常常在湘江河里嬉戏、游泳、划船,好一派热闹景象。

凤凰山和湘江河自然是很美丽,但如果没有以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又怎么会有今天这么幸福美满的日子呢?所以人们在背靠凤凰山、面向湘江河的最好地势竖立了一块高大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我想,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九泉之下的烈士们,同时也是对他们的最好纪念。

【举一反三】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便是我们说的写景类文章。

写景类文章最能够展现语文的语言魅力,也是最值得大家精读细品的选择对象,面对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呢?迁移1:写景文章的分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一类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如风、雷、雪等;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

迁移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一般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换景。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随着时间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变化。

(3)按空间顺序来写。

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迁移3: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一、是总分结构。

表现形式为:总—分、分—总、总—分—总。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移动来采写。

注意文中明显的“提示语”,如向前走,拐弯了,过河了……仔细看,你会找到的!迁移4:关注特殊语句,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认识感受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

通常说来,写景没有单纯的写景。

写景总是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服务的。

阅读写景文章,都必须明确作者决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作者因为有感于人事、景物或某种情境,通过写景状物来表达心意、抒发情怀。

晋祠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

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

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