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哲学趣话》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46 2懒惰哲学趣话

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46 2懒惰哲学趣话

2懒惰哲学趣话赏析指导一、内容和结构课文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

一位旅游者和一位渔夫在海边展开了关于人生态度和人生奋斗目标的对话。

那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似乎看不惯渔夫的懒洋洋的生活,认为这样好的天气,他不该只是躺在渔船上打盹儿,应该出海捕鱼,并构思了一幅非常忙碌的人生追求图景,试图劝说渔夫出海捕鱼。

这幅图景自然是游客的人生追求,但他的目标只是先“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活了”,“可以逍遥自在的坐在这里的港口,在太阳下打盹儿”。

而这样的生活,却正是渔夫目前的生活状态。

所以,当对话结束时,自以为是的旅游者受到了渔夫的人生哲学的启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

与《奴性》相比,《懒惰哲学趣话》在结构上更为紧凑。

《懒惰哲学趣话》并没有直抒胸臆的排比段落,仅仅是以对话来带动故事,启发读者自己品味从故事中流淌出的哲理。

二、人物《懒惰哲学趣话》中一共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旅游者,另一个是渔夫。

两个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一,文章中的渔夫和旅游者,他们之间的贫困与富有一目了然。

旅游者是富有的,渔夫是贫穷的。

旅游者身着时髦的衣服,手拿相机,来到渔夫所在的海边寻找田园景观,我们可以从文章中品读出他无所不在的优越感。

与此相对,渔夫的衣着是寒伧的,家境显然也并不宽裕。

正是这种贫富的对比,衬托了两者之间的另一种不平衡:渔夫的精神生活质量比旅游者更高。

第二,在人生态度方面,两个人物的差别同样是明显的。

旅行者是积极的,雄心勃勃的,显然在旅行的过程中也没有遗忘他在社会生活中孜孜以求的东西。

与其相对的是渔夫,他的生活是缓慢的、悠闲的、自给自足的,他的人生态度是乐天知命的。

第三,两个人物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们面对同一种生活的心态是不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绪上。

比如旅游者在听到渔夫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表示满意时,他表现出了极度的不理解,甚至在讲述个人的人生计划时十分激动。

而渔夫却出人意料地从容,在旅游者因激动而语塞时,如对待吃噎了的孩子般拍打他的后背。

懒惰哲学趣话ppt详解

懒惰哲学趣话ppt详解
Page 6
三、交流讨论
请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追求的看法
1、倾向于渔夫的人生追求 A、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永无止境, 人一旦成了物欲的奴隶,工作成了 谋生的手段,从而忽略了身边日常 的幸福,得不偿失
B、把工作当作生活,把生活当 作享受,不执著于过分的物欲,是 求 A、从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 献来看,游客为社会创造的财 富更多,他的社会价值更大。 B、我们假设游客按照他的 人生规划,奋斗拼搏之后再回 到这个海边品尝成功的喜悦, 感觉是不同的。 C、人生本就是一趟旅行, 没有终点的好坏,只有过程的 不同。你是喜欢原地踏步呢? 还是勇往直前呢?
2、文中旅游者与渔夫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试分析作者从那几个方面进行对照? 提示:从物质、人生态度、处世心态等方面比较
Page 5
1、文章中的渔夫和旅游者,他们之间的贫困与富有一目了 然。旅游者是富有的,渔夫是贫穷的。正是这种贫富的对比, 衬托了两者之间的另一种不平衡:渔夫的精神生活质量比旅游 者更高。
Page 8
以出世的精神 做入世的事业
Page 9
四、写法探究
1 、对比 比如表现神情的句子: “他兴奋得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外国 人兴奋得又说不出话了”,“由于激动他又语塞 了”,“外国人以默默的兴奋心情说”等等,充 分表现了游客焦灼、急功近利的心情。
而表现渔夫的句子,如“回答是简短的,不假思 索的”,“宽慰地拍拍游客的肩膀”,“渔夫拍 拍他的背,像是拍着一个吃呛了的孩子”等等, 则充分表现了渔夫的闲适和乐天知命。
Page 12
3、寓意
渔夫所奉行的“懒惰哲学”不符合一般现代西方人 所奉行的生存法则。但如果仔细品味文中渔夫的人生 追求,就会发现这是对现代流行的生活理念的反思, 也是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反思。

第20课 懒惰哲学趣话

第20课 懒惰哲学趣话

伯尔一贯主张作家应关注现实,干预生活。他的作 品大多针砭时弊、暴露黑暗和批判现状。在艺术 技巧上,他言简意赅,善于用直观的手法塑造出栩栩 如生的人物形象,往往在冷静、朴实的白描中注入 强烈的夸张,借以渲染气氛并进行讽刺,还吸取了蒙 太奇、内心独白、闪回、联想、象征、纪实等现 代表现手段,形成独特的风格。
第二,在人生态度方面差别明显。旅行者是积极的,雄心勃 勃的,显然在旅行的过程中也没有遗忘他在社会生活中孜
孜以求的东西。与其相对的是渔夫,他的生活是缓慢的、
悠闲的、自给自足的,他的人生态度是乐天知命的。 第三,两个人物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们面对同一种生活的 心态是不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绪上。比如旅游者 在听到渔夫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表示满意时,他表现出了极
况而写的一篇抒情哲理性散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泊着( bó ) 寒伧( chen ) 打盹( dǔn )
湛蓝( zhàn )
尴尬( gà )
殷勤( yīn )
吃呛( qiāng )
黝黑( yǒu )
眺览( tiào )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打盹
馄饨 混沌 粮囤
惋惜
豌豆 宛如 婉转
3.辨析下面的近义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人类文化的一次灾难。伯尔 亲身经历过二战,对二战的残酷和破坏性深有体会,这 些经历和感受都启发了他的创作。或许在他看来,人 类浩劫的发生原因,就在于社会奋斗的终极意义的丧
失。少数战争狂人不正是希望借助战争来“一劳永
逸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吗?假如这些人的思路仅限 于个人生活的领域,那么它作为一种个人选择无可厚 非,但放到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民族的领域,却是十分有 害的。《懒惰哲学趣话》一文就是针对这一现实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七伯尔懒惰哲学趣话全文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七伯尔懒惰哲学趣话全文阅读

伯尔《懒惰哲学趣话》全文阅读欧洲西海岸的某港口泊着一条渔船,一个衣衫寒伧的人正躺在船里打盹儿。

一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赶忙往相机里装上彩色胶卷,以便拍下这幅田园式的画面:湛蓝的天,碧绿的海翻滚着雪白的浪花,黝黑的船,红色的渔夫帽。

“咔嚓。

”再来一张:“咔嚓。

”好事成三嘛,当然,那就来个第三张。

这清脆的、几乎怀着敌意的声音把正在打盹儿的渔夫弄醒了,他慢吞吞地支支腰,慢吞吞地伸手去摸香烟盒;烟还没有摸着,这位热情的游客就已将一包香烟递到了他的面前,虽说没有把烟塞进他嘴里,但却放在了他的手里,随着第四次“咔嚓”声打火机打着了,真是客气之至,殷勤之极。

这一连串过分殷勤客气的举动,真有点莫名其妙,使人颇感困窘,不知如何是好。

好在这位游客精通该国语言,于是便试着通过谈话来克服这尴尬的场面。

“您今天一定会打到很多鱼的。

”渔夫摇摇头。

“听说今天天气很好呀。

”渔夫点点头。

“您不出海捕鱼?”渔夫摇摇头,这时游客心里则感到有点悒郁了。

毫无疑问,对于这位衣衫寒伧的渔夫他是颇为关注的,并为渔夫耽误了这次出海捕鱼的机会而感到十分惋惜。

“噢,您觉得不太舒服?”这时渔夫终于不再打哑语,而开始真正说话了。

“我身体特棒,”他说,“我还从来没有感到像现在这么精神过。

”他站起来,伸展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他的体格多么像运动员。

“我的身体棒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越来越令人迷惑不解,他再也抑制不住那个像要炸开他心脏的问题了:“那么您为什么不出去打鱼呢?”回答是不假思索的,简短的。

“因为今天一早已经出去打过鱼了。

”“打得多吗?”“收获大极了,所以用不着再出去了。

我的筐里有四只龙虾,还捕到二十几条青花鱼……”渔夫这时完全醒了,变得随和了,话匣子也打开了,并且宽慰地拍拍游客的肩膀。

他觉得,游客脸上忧心忡忡的神情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却说明他是在为自己担忧呀。

“我甚至连明天和后天的鱼都打够了,”他用这句话来宽慰这位外国人的心,“您抽支我的烟吗?”“好,谢谢。

亨利希·伯尔《懒惰哲学趣话》读后感

亨利希·伯尔《懒惰哲学趣话》读后感

亨利希·伯尔《懒惰哲学趣话》读后感
亨利希·伯尔《懒惰哲学趣话》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亨利希·伯尔《懒惰哲学趣话》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亨利希·伯尔,德国作家,作为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超写作技巧的作家,伯尔拓展了世界对时代的视野,对复苏现代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

1972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中的渔夫和游客对于幸福的定义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界定和判断标准,但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他们最终所要追求的效果其实是完全相同的,即“悠然自得地坐在港口打盹儿”,可谓是戏剧性的殊途同归。

游客的逻輯是“只要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活了”,所以他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设想,认为物质上的富足能够带来精神上的幸福感,通过不断努力工作而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最终则逍遥地還休,安逸地享受阳光和沙滩而渔夫的逻辑则是每天只维持基本的需求,不奢求太多的物质成就,在这种安贫乐道中享受轻松惬意的时光。

从结果来说两者所追求的生活是一致的,那就是闲逸洒脱的轻松生活,但各自的`过程则截然不同。

从表面来看这两种生活所谓的幸福非常相似,但是从本质上说又完全不同,就在这种矛盾的统一体中,生成了作者想要表现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懒惰哲学的思考。

虽然在文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这两种思想他更赞同哪一个,但是文章最后结尾处却留给读者一点线索和启示,那就是“对于这位衣衫寒伧的渔夫的同情,此刻在他心里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一丝羡慕”,如此来看作者的倾向就不难琢磨了。

懒惰哲学趣话读后感

懒惰哲学趣话读后感

懒惰哲学趣话读后感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懒惰似乎成了一种罪恶,被社会所不容。

然而,当我读完《懒惰哲学趣话》这本书后,我对懒惰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探讨了懒惰在生活中的作用,让我对懒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书中让我明白了懒惰并不一定是坏事。

作者通过举例说明,懒惰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有些伟大的发明和创意都是源于懒惰,因为人们懒得去做某些事情,所以才会想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方法。

这让我意识到,懒惰并非完全是消极的一面,它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懒惰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作者指出,懒惰并不等于低效率,相反,懒惰者往往会想尽办法去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率。

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做法,是否过于勤奋而忽略了效率的重要性。

或许,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思考如何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忙碌和劳累。

最后,书中还让我意识到了懒惰与幸福之间的联系。

作者认为,懒惰者往往更容易享受生活,因为他们懂得放松和享受当下。

相比之下,那些一直忙碌于工作的人往往会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导致自己的心灵变得空虚和疲惫。

这让我深思,或许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功和成就。

通过阅读《懒惰哲学趣话》,我对懒惰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消极和无用,相反,它还有着许多积极的一面。

或许,我们应该学会用更宽容的心态去看待懒惰,而不是一味地加诸于责备和谴责。

希望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懒惰与努力之间的平衡点,让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

懒惰哲学趣话ppt1

懒惰哲学趣话ppt1

你还知道哪些运用这一手法的作品? 《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阿Q正传》……
Page 11
五、资料补充
1.劳动的目的性究竟何在? 在轻松幽默的笔调之下,《懒惰哲学趣话》涉及了劳动的问题。马克思 认为,人的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人在这个过程当中需 要动用自身掌握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结果是改造了自然,同时也使自身得 到进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如果有一种劳动,最终目的并不是人的进步,而是使人饱食终日无所事 事。那么这种劳动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只能导致精神的贫困。为什 么而劳动?劳动之后如何?如果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来把握劳动的精神, 就会很自然地发现:人的劳动并不提供一种“一劳永逸”的前景。 2.“懒惰哲学”有什么现实针对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人类文化的一次灾难。伯尔亲身经历过二战,对 二战的残酷和破坏性深有体会,这些经历和感受都启发了他的创作。或许 在他看来,人类浩劫的发生原因,就在于社会奋斗的终极意义的丧失。少 数战争狂人不正是希望借助战争来“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吗? 假如这些人的思路仅限于个人生活的领域,那么它是一种个人选择无可厚 非,但放到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民族的领域,却是十分有害的。
学欢 !迎 各 位 老 师 同
Page 1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 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 “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 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 “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 ”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 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 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 子,把它吞了下去。 生存之道:如果你想站着什 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须站的 很高,非常高。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 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 得抄袭。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八单元第2课《懒惰哲学趣话》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八单元第2课《懒惰哲学趣话》教学设计及反思

《懒惰哲学趣话》教学设计及反思焦作一中王梦梦一、学习目标1.品读赏析||,理解文章哲理||。

2.学习分析哲理性文章主旨的方法||。

二、重难点1.品读赏析||,理解文章哲理||。

2.学习分析哲理性文章主旨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有太多的人谈论到“懒惰”这个话题||,小到父母对我们的教导||,大到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兴亡||。

但绝大多数是告诫我们千万不要懒惰||。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于“懒惰”的文章——《懒惰哲学趣话》||,看看作家伯尔对“懒惰”会有着怎样理性的思考||。

板书:懒惰哲学趣话首先我们来看学习目标:1.品读赏析||,理解文章哲理||。

2.学习分析哲理性文章主旨的方法||。

我们把它记到文章的左上角||。

(二)概括文章内容现在请大家朗读文章||,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屏幕提示||,大家一起来说||。

游客和渔夫围绕渔夫要不要出海捕鱼展开的一次对话||。

(三)理解“懒惰哲学”昨天页子发下去||,大家阅读文章后||,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谁是“懒惰”之人?大家都写了自己的看法||,但意见有不同||,谁能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点评:你是以(勤快与否/是否热爱劳动)为评价标准||,所以认为……懒惰||。

追问:1.认为游客/渔夫是“懒惰”之人呢?你从文章哪里总结得出的?2.宋阳同学有第三种看法||,来说一下你的理由?3.有没有第四种看法?因为评价标准的不同||,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但我发现大家虽评价标准不同||,但对“懒惰”含义的理解却是相同的||,也就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懒惰”的解释“不爱劳动||,不勤快”||。

伯尔笔下的“懒惰”是个贬义词吗?如果不是||,那指的是什么?谁来说?作家伯尔笔下的“懒惰”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词||,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抛却对物质的刻意追求||,享受人生的生活态度||。

从这个含义来看||,其实两者都是“懒惰”之人||,因为他们喜欢并想要过上这样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能简单概括故事大意,清楚掌握游客和渔夫代表的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2、讨论文本的构思特点,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游客和渔夫的不同选择。

3、引导学生对人生追求有一个更积极乐观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哲学理论水平。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生的不同选择
教学方法
探讨思辨法
由于人生美文所涉及的思想较为深刻,教学方法应以“探讨思辨”为主,兼
顾“文本阅读”的模式进行为好。

鉴于这个故事形式的简单性,可深入品读的语句和段落不多的特点,教师要在对文本思想潜心研读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可能提出的观点,做好应答的准备。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既要有正确的引导,又不要急于对一些问题急忙下结论。

提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质疑与探讨。

对学生提出的富有创见性的观点,要及时予以表扬,激发他们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要求对所有有争议的问题下一个所谓的定论,要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讨论与研究。

教师当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强加于人。

总之,要创设一个平等与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2006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是个话题作文: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息,主要的义项就是“休息”,很多时候我们把休息等同于懒惰。

有没有道理呢?让我们随着伯尔的《懒惰哲学趣话》展开一场关于“懒惰”的探讨,或许也能从一个侧面启发大家对“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的思考。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简单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故事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游客,一个是渔夫,两个人物就“渔夫要不要出海捕鱼”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对话。

游客认为渔夫应该趁着好天气多出海捕几次鱼,为以后的富足生活打下基础;而渔夫则不以为然,他觉得应趁着好天气晒晒太阳,看看风景,打打盹儿。

2、分别概括两个人物不同的人生追求(文本精彩阅读)
游客:“只要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活了。

”(从中看游客对工作的态度:把工作当作一种压力,一种手段)
渔夫:捕够一两天生活的鱼,然后在明媚的日子里,晒晒太阳,打打盹儿,享受生活。

三、具体人生追求的探讨
探讨一:作者倾向于或者说认同哪一种人生追求?如何表现?(文本构思技巧的分析)(1)通过游客角色的不断变化完成作者对人生追求的理解与表达(筛选信息,准确概括)欣赏者——同情者——说教者——认同者
(2)对比
渔夫:衣衫寒碜
物质
游客:衣着入时
渔夫:富足,自得其乐,从容
精神
游客:空虚,为利而忙,焦躁
(3)庄谐互现
在看似平淡的对话中,读者可以品味到作家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纪伯伦似的锋芒毕露的智慧,而是大智若愚式的。

游客和渔夫的对比是强烈的,其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两者的语言:游客是急切的,丰富的语言背后是一颗焦灼的心灵;而渔夫的寡言少语正同前者相反,反映出的是渔夫的平和和淡泊。

两者在对比中营造出淡淡的喜剧效果,而这种戏剧性又是服务于文章思想的严肃性的。

探讨二:请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追求的看法
1、倾向于渔夫的人生追求
A、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等到想要享受生活的时候可能已经没那份心情甚至能力了。

(引例:《富翁的故事》)
B、人一旦成了物欲的奴隶,工作成了谋生的手段,从而忽略了身边日常的幸福,得不偿失。

(引例1:“人生,你把哪一刻定为结局呢?”;引例2:海子的诗“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引例3:《快乐人的衬衫》)
C、把工作当作生活,把生活当作享受,不执著于过分的物欲,是一种更积极更乐观的生活态度。

2、倾向于游客的人生追求
从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来看,很明显,游客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更多,他的社会价值在一般意义上而言也比渔夫来得大。

我们假设游客按照他的人生规划,买车买房,供孩子上好的学校,孩子日后个个学有所成;或者自己创办了公司,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地跑。

最后回到这个海边,和渔夫同坐树下,看眼前同样的山和水,那心情和境界自然已有了天壤之别。

人生本就是一趟旅行,没有终点的好坏,只有过程的不同。

你是喜欢原地踏步呢?还是勇往直前呢?
四、总结“懒惰哲学”含义(比较《农夫a的故事》)
农夫a是真正的懒,不爱劳动和工作的懒;渔夫的懒是一种有智慧的“懒”,懂得享受生活,平和生活的“懒”,是一种大智若愚式的“懒”。

五、重新审视2006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p align=right>周丽</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