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综述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综述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工 程 科 技
综述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罗 庆
广西 柳 州 市商 建建 筑 工 程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广 西 柳 州 5 4 5 0 0 0
摘要 :本文对钻 孔灌注桩 的施工要 点进行 了概述 ,简 要地介绍 了钻孔灌注桩施工 中的桩 基成孔施工 、钢筋笼的制作 与安装 ,水下混凝 土的浇筑等施 工技术。 关键词 :房屋建筑 钻孔灌注 混凝土 施工技 术 钻 孔灌注桩是 工程建设 中最 为普遍使用 的施工工艺 ,同时它 的工程 隐蔽性和施 工条 件 的复杂性又 赋予它特定 的施工难度 ,在施 工中对每一道 工序必须严 格控制 ,严格 抓好 工序质 量,这样才能保证其最终的施工质量, 保 证 工 程 的 安 全 和 寿命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实际建筑施工 中的应用
1 . 】钻孔技术要求 ( 1 )施工场地的平整工作 。在进行实际 建筑 施工之前 ,要 对工作地 区的现场进行平 整处 理,特别 是针 对桩基地面 部分的杂物更 要清 除彻底 ,对回填土部分 的场地要压 实平 整地 面 ,确保施 工场地达到要 求条件 的密 实
2 、混凝土灌注过程控 制
钻 孔灌注桩 中砼灌注 是在孔 内泥浆 中进 行 ,为此在其 施工过程必须 严格按照水 下砼 施工工艺进行 施工,确保灌注桩质量 。 2 . 1砼 的技术要求 : a 、混凝土应有 良好的和易性 。b 、混凝土 应有较小的泌水率 ,宜 为 4 %。c 、砼具有 良 好的流动性保持能力。d 、要有足够 的容重 , 宜控制在 2 4 0 0 - - - 2 5 0 0 k g / m 。e 、具有 良好抗渗 能力 ,其 抗渗标号应满足 设计要求 。为改善 混凝土 的和易性和达 到缓凝效果 ,宜掺入外 加剂 ,提 高砼的施工质 量。灌注混 凝土所用 的基本指标如下表 2 水灰 比 最大粒径 ( 1 I l I I 1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管理相关问题综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管理相关问题综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管理相关问题综述【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作用以及内容,然后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一些具体策略。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

本文主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希望同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前言本文正是基于分析当前形势,提出了加强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一些策略。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显得愈来愈激烈。

因此,我们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形势下建设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遏制建设施工事故发生,确保质量能真正得到控制。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分析可以保证建筑施工中按规律要求,按正常施工程序进行,决不颠倒工序,破坏施工规律,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般是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饰,主体工程自下而上,装饰工程自上而下,另外还要充分考虑电气、采暖、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梯等安装工程的配合穿插施工,做到预埋、预留的位置、尺寸准确,安装调试到位,使整体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装饰工程的顶棚抹灰与楼地面工程的施工中,应该是先施工楼地面工程,之后再进行顶棚抹灰,因为楼地面工程的施工工艺是:清理基层—抄平弹线—浇水湿润—刷结合层—浇筑混凝土基层。

浇水湿润易造成顶棚污染,水的凝聚渗透作用降低抹灰层与混凝土结合层之间的粘结力,造成顶棚空鼓、裂缝、反碱。

浇筑混凝土基层时施工机械和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将造成顶棚抹灰层顺预制板缝开裂和抹灰层空裂。

这就说明了施工技术管理中施工程序的重要性。

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隐患消灭在发生之前,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针对工程特点和技术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攻关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通过技术管理,积极研究与推广新技术,促进技术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综述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综述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综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施工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水利等领域。

该文旨在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综述,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一、混凝土结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地基准备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必须对地基进行认真的检查和准备。

必须保证地基的坚实、平整和稳定,以便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不会因地基的不良情况而受到影响。

1.2 施工材料准备混凝土结构施工所需的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等,必须在施工前进行认真的准备工作,以保障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用到的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机、砼泵车、吊车等,必须在施工前进行仔细的检查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1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的过程,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2.2 模板制作模板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精确制作,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模板安装的质量,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3 钢筋加工和安装2.4 焊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有些构件需要进行焊接处理,如钢结构的连接等。

为了保证焊接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焊接,保证焊接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施工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养护的过程包括及时浇水、覆盖保湿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

三、混凝土结构施工注意事项3.1 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是评价施工水平的重要标准,必须严格掌握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的达到设计要求。

3.3 环保要求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好施工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以保障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综述

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综述

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综述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今年的建筑工程施工情况进行综述和总结,以便对过去一年的工程项目进行评估并提供参考。

以下是对今年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情况和趋势的概述。

2. 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今年,我们公司共承接了XX个建筑工程项目,其中包括住宅楼、商业综合体、公共建筑等。

与去年相比,建筑工程项目数量有所增加,这表明市场对我们公司的认可度在上升。

3. 施工进度和质量在今年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我们注重施工进度的管控和质量的提升。

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和与供应商的合作,我们成功地控制了施工进度,并确保了项目的质量。

在质量方面,我们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4. 安全管理安全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今年,我们加强了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了工地的安全。

通过定期培训工人和监督管理人员,我们有效地减少了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发生。

5. 环境保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环境保护。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噪音、控制尘土、合理处理废弃物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积极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6. 技术创新今年,我们公司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

通过引入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工艺,我们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减少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我们还与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

7. 建设效果在今年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建设效果。

无论是建筑外观的美观程度,还是功能的实用性,我们都注重细节和品质。

我们的工程项目受到了业主和用户的一致好评,为我们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8. 结论通过对今年建筑工程施工情况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公司在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和建设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些成绩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努力和团队的协作。

我们将继续秉持独立决策、简化策略的原则,为明年的建筑工程施工继续努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成果。

着重综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着重综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治 方 面 发 挥 了重 要 的 作 用 , 我 国水 利 工 程 建 设 发 展 迅 速 。 由于 各
地 区经 济 和 社 会 环 境 差 异 , 水利工程施 工管理缺乏统一 的标准 ,
2 - 3 定 期对 管理 人员 进行 培训
施工 管理人 员是工程管理 的直接人员 , 管理人 员需要推行各 水利工程 施工管理的难度较大 。水利工程施工 管理人员要在法 种工程项 目管 理策 略,在降低企业施工 建设成本 的基础 上进一 律法规 的要 求下严格执行施工合 同,对水利施 工重点事项进行
训, 提 高管理人员管理理论水平 、 现场 管理水平 以及安 全操作水
2 0 0 9( O 7 ) . 行检验 , 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按 照设计和施工 方案进行 , 并在提高 息 ,
从 总 体 上来 看 , 建 筑 施 工 技 术 管 理 工作 的任 务 主要 是 利 用 科
与 技 术 有 关 的生 产 要 素 进 行 实 施 、 计划 、 评 价、 总 结 的 一 项 系 统 学 的方 法 及 管 理 职 能 , 去推 动 技 术 工 作 的顺 利 进 行 , 使 施 工 能 够 管理 活 动 。施 工 企 业 技 术 管 理 现 场 的具 体 化 及 延 伸 就 是 工 程 项 正确 的对上 级相 关技术工作 的决定、批示 以及 国家 有关技术政
2 0 1 3 年 2月 【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0 0 3 8 ( 2 0 1 3 ) 0 6 — 0 l l 8 — 0 2
童 阿 国 蒜 晦
政工 ・ 管 理
着重综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胡 如 忠
(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冶 金 建 设 公 司 第 一 工 程 公 司 广 西 柳 州 5 4 5 0 0 2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文献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文献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建筑装饰工程行业逐渐崛起。

建筑装饰工程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而且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美观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一、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1. 施工工艺近年来,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工艺不断更新和发展。

传统装饰工程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抹灰、涂料、贴砖等,而现代装饰工程施工工艺则更加注重环保、健康和功能性。

例如,采用喷涂工艺进行墙面施工,可以减少污染,提高施工质量;采用高性能腻子粉代替传统腻子,可以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2. 施工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设备也得到了显著改进。

例如,采用混凝土泵送设备进行混凝土浇筑,提高了施工效率;采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采用无人机进行施工现场监控,提高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1. 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

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施工组织与管理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如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进度管理,采用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施工资源管理,采用绿色施工管理理念进行施工环保管理。

2.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建筑装饰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们从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质量控制方法。

例如,采用施工现场质量检测设备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测,采用施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提高施工质量,采用施工质量追溯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

三、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创新与发展1. 绿色施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施工成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施工旨在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研究者们提出了绿色施工技术体系,包括环保材料、节能工艺、废弃物处理等。

2.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建筑装饰工程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

综述深基坑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

综述深基坑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

综述深基坑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建设中,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及对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涉及到深基坑的工程越来越多。

深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基坑的围护,基坑支撑与开挖、封底及环境的保护等各个方面的施工技术,而深基坑工程是涉及多个学科和多种复杂因素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工程的施工难度和风险都很大,因此,提高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注意事项深基坑工程存在自身的特点,如影响因素众多,涉及面广,有很强的区域性、综合性。

在现代的建筑中随着高层的不断涌现,建筑方面的人才主要把目光投向深基坑开挖支护的问题,而开挖对邻近道路、建筑及设施在建筑上的影响不容忽视。

而在实际的施工中我们要注意充分的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基坑特点对深基坑支护进行设计与施工,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施工,而不能照搬经验的没有目的性。

1 深基坑施工的特点基坑工程包括维护体系设计施工和土方开挖两部分。

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是否合理将对围护体系是否成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合理的土方开挖方式,步骤和速度可能导致主体结构桩基变位。

因此,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引起了广泛重视。

深基坑施工的特点主要如下:(1)建筑趋向高层化,基坑向大深度方向发展;(2)基坑开挖面积大,长度与宽度有的达数百米,给支撑系统带来较大的难度;(3)在软弱的土层中,基坑开挖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沉降,对周围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线产生严重威胁;(4)深基坑施工工期长、场地狭窄,降雨、重物堆放等对基坑稳定性不利;(5)在相邻场地的施工中,打桩、降水、挖土及基础浇注混凝土等工序相互制约影响,增加协调工作的难度;(6)支护型式的多样性。

迄今为止,支护型式已经发展到数十种。

2 挖土施工的准备(1)分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软弱土层分布情况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厚度,基坑开挖面涉及哪些软弱土层。

综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综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综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几个施工技术要点及强化的措施,以供同行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1 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1.1 裂缝预控技术的要点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因受人为、技术手段以及机械设备、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建筑体的墙体或者地面会发生局部裂缝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员必须综合考虑到因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混凝土的结构亦会有所不同,自然在控制它的裂缝宽度制上也会有所不同。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预控裂缝方面,主要以加强施工阶段的技术应用及监管为主[1]。

若在建筑物产生裂缝后,才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则已为时过晚,无法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以及质量标准。

为确保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技术员必须要采取科学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及强度。

不过在实际的施工中,通常混凝土的使用量是较大的,有时无可避免出现墙体裂缝的问题,因此,技术员必须要加大裂缝的预防及控制工作,以确保建筑实体的整体美观及质量。

1.2 浇筑技术的要点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对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认真填写于隐蔽工程的表格中。

首先是检查模板的尺寸、标高、位置以及强度、刚度;其次是钢筋以及预埋件的数量以及位置、保护层的厚度;第三是该将模板内部杂物以及钢筋油污清除干净,并堵严模板孔洞及缝隙,对于木模板,则应该用清水将其湿润,不过不可有积水。

与此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向高处进行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以结构配筋的实际情况、捣实方法等相关素为根据而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之前,需要在底部填入和混凝土内部砂浆成分一样的水泥砂浆。

要确保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出现离析现象。

若浇筑的高度>3m时,需要采取溜管又或者振动溜管、串筒等,以让混凝土向下滑落[2]。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适时观察支架、模板、预埋件、钢筋以及预留孔洞的相关状况,若发现移位或者变形现象时,则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综述
摘要:下文笔者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阐述了国内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混凝土;钢结构;防水;施工技术
一、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桩基技术
混凝土灌注桩具有适用于任何土层、承载力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因而发展最
快。

目前已施工的混凝土灌注桩桩径达3m、孔深达104m。

在灌注桩施工中国内还研究应用了后压浆技术,即成桩后通过预埋的注浆管用一定压力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和桩侧,使之对桩侧底泥皮、桩身和桩端底沉渣、桩周底土层生充填胶结、加筋、固化效应。

采用后压浆技术后,可减少桩体积40%,成本降低效果显著。

2深基坑支护技术。

为适应不同坑深和环境保护要求,在支护墙方面发展了土钉墙、水泥土墙、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等。

(1)土钉墙。

费用低、施工方便,适宜于深度不大于15m、周围环境保护要求不十分格的工程,因此,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软土地区得到应用。

(2)地下连续墙。

宜用于基坑较深、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深基坑工程。

近年在北京中银大厦施工中,基础外墙采用封闭式三合一型(防水、护坡、承重)800mm厚的地下连续墙,深度达30米,在施工中要采取实施可拆式锚杆等特殊措施,与锚杆,降水,土方同步进
行,解决了地下连续墙的锚固问题。

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作为一个新趋势,也得到了研究与应用。

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可提高支
护墙的刚度30%以上,墙厚度可减薄,内支撑的数量可减少。

由于曲线布筋张拉后产生反拱作用,可减少支护墙地变形,支护墙裂缝少,提高了抗渗性。

因此,在解决了设计和施工工艺之后,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会得到一定地发展。

(3)内支撑。

h型钢、钢管、混凝土支撑皆有应用,布置方式根据基坑形状有对撑、角撑、桁(框)架式、圆环式等,还可多种布置方式混合使用。

圆环式支撑受力合理、能为挖土提高较大的空间。

深、大基坑土方开挖目前多采用反铲挖土机下坑,以分层、分块、对称、限时的方式开挖土方,以减少时空效应的影响,限制支护墙的变形。

(4)逆作法施工工艺。

在有多层地下室地深基坑工程中应用逆作法或半逆作法能有效地降低施工费用、加快整个工程地施工进度,还能较好地控制周围环境地变形,可用于施工地铁车站、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构筑物的深基础和车站广场人防工程等。

在软土地区解决了中柱桩承载不足,防止中柱桩过多的问题。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我国结构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材料,对其生产、施工和性能改进等方面的研究也
最为充分。

1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泵送技术
1.1预拌混凝土技术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数量和比例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的水平。

随着预拌混凝
土的发展,我国的混凝土泵送技术提高很快,泵送高度在上海金茂大厦达到382.5m,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

1.2混凝土外加剂技术
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大,极大地推动了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各种减水剂)的发展。

如自流平混凝土、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喷射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

1.3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措施
我国许多地方存在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给结构带来严重危害。

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安全,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要解决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重点在选用的低碱水泥、砂石料、外加剂和低碱活性集料等,选用高品质减水剂、膨胀剂,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及其级配,混凝土试配时首先考虑使用低碱活性集料以及优选低碱水泥(碱含当量0.6%以下)、掺加矿粉掺和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

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目前我国已利用多种地方材料(磨细砂渣、无机超细粉、粉煤灰、硅粉等)和超塑化剂在工业化生产水平c60的高强混凝土,c80高强混凝土在一些大城市开始用于工程实践,也已基本掌握了配置
100m~高强混凝土的技术,并在国家大剧院工程中应用。

此外,一些特种混凝土如纤维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特细砂混凝土等,亦成功配制和应用。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我国在高层建筑的桩基承台或箱基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面达到很高水平。

据了解,拟建的中央电视台主楼工程基础底板厚度约为7.5m,电梯井区域最厚处达到了13.55m,我国施工技术水平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1)进行混凝土试配。

(2)根据混凝土用量,组织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现场泵车、备用电源、混凝土罐车确保现场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

(3)混凝土采用斜面推进、大斜面分层下料,分层振筑。

(4)现场测温设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微机自动测试仪”,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适时监控。

4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新ⅲ级钢筋和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的推广,以及开发研究的新型预应力锚夹具的应用,
都为推广预应力混凝土创造了条件。

目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和高层建筑大开间的无粘结预应
力楼板应用较为普遍,后者能减少板厚、减低高度、减轻建筑物自重,优越性显著。

在构筑物中如压力管道、水池、贮罐、核电
站、电视塔应用更普遍。

5钢筋技术
在粗钢筋连接方面,除广泛应用的电渣压力焊外,机械连接(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直螺纹连接)不受钢筋化学成分、可焊性及气候影响,质量稳定,无明火,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

尤其是直螺纹连接,可确保接头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连接套筒通用ⅱ、ⅲ级钢筋,该技术正得到国内广泛推广。

三、钢结构安装技术
除原钢板箱形柱焊接技术、高强螺栓施工技术和钢结构安装技术继续发展、提高外,在钢结构预应力技术方面发展很快。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大跨度公共建筑兴建较多,预应力技术在空间钢结构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创造出多种空间钢结构的新体系,如预应力网架与网壳、索网、索拱、索膜、斜拉体系等,充分发挥受拉杆件的强度潜力,结构轻盈,时代感强。

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是施工中也创造了许多新颖的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有张拉整体下压整体顶升等多种,工艺简易、经济而且可靠。

四、建筑防水技术
近年,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应用量稳步增长,特别是新型防水材料增长很快。

到2010年,按原国家建材局”新型建材及制品导向目录”要求及市场走势,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仍是主导产品,将大力发展;高分子防水卷材重点发展epdm、pvc(p型)两种产品,并积极开发tpo产品;防水涂料着重发展前景看好的聚氨酯、丙烯
酸酯类防水涂料;密封材料仍重点发展硅酮、聚氨酯、丙烯酸酯密封膏,尽快开发防水保温一体材料;刚性防水材料、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金属屋面材料、沥青油毡瓦、水泥瓦、土工材料应有一定的发展。

五、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兴起是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并保持了20多年高速持续发展的行业,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部品制造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幕墙专业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有的工种已经进行了彻底的改变,建筑装饰行业常用的各种电动工具已经在全行业得到了普及。

有的企业已经开始走装饰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的路子,这种应用全新生产方式的示范工程已经显示出工期短、质量好、无污染等特点,是当前通常施工方式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jgj,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s].
[3]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4]李伟,王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5]陈坚毅.浅析建筑工程质量与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协论坛,2008(5):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