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哲学思考

——老子和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张朝霞

今天我选择的这个题目和我学中文有很大关系,我喜欢在古籍经典中找寻精神营养的供给,在历史悠长的车辙中去寻根溯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在上次和大家交流“道德课堂”的时候就曾说过这样一件事,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其实老子的思想在世界各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高能物理学家卡泼勒认为:“中国老子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念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和量子学‘场’的概念有惊人的类似”之处。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使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受到西方的广泛的重视。全世界被翻译发行量最大的第一本书是圣经,全世界被翻译发行量最大的第二本书是老子道德经。

当然也不是说得到了外国人认可的东西就是好东西,而是在读《论语》和《道德经》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困惑我很久的教育问题的根源。

大家都知道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写的一篇文章《为生命发展奠基》,我们各位教研员去学校教研,或者出去学习考察,经常可以在一所学校的非常显眼的位置上看到这样的话,“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很多校长也把这样的话作为办学理念。我自己当老师的时候也经常用这样的观念和学生交流。我们都觉得没什么不对的。后来我看一篇文章叫《教育的哲学思考》,谈到了卢梭提出的观点,教育就是生长。杜威又进一步解释了这句话的内涵,生长本身就是目的,并不是在生长的前头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比如说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这类。再后来我又读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他说:“用生长的眼光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价值,每个阶断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实现。有一种流行的错误观点,就是把学生时代仅仅看作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它的全部价值似乎只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我们今天的教育基本上是在这个错误观点的支配之下,以未来的名义无情地剥夺孩子们的童年和青春。

两种完全对立的教育思想让我觉得书读的越多越迷糊。都是教育专家,这听谁的,不听谁的呢,作为语文教师,我是有目的性地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呢,还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书呢。我们家先生有时讽刺我说,莫言幸亏只念到小学四年级,如果读书的经历再长一点,再碰上你这样一个使劲教的老师肯定就不能获诺贝尔文学奖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这样两种极具冲突的教育观念中挣扎。

在读了很多对《论语》和《道德经》的解读文章之后,我才有了些许领悟,前一种教育观念是由孔子的教育思想衍生出来的,而后一种教育观念是由老子的教育思想衍生而来的。

老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有很多说法,但大多认为他们

是师生关系,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或者说,他们有师生之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问题。在电影孔子中,也是采用了这样的说法。大家看一段电影片段。

中国文化是儒家和道家互补的文化,实际上也就是孔子和老子学说思想互补的文化,如果说孔子的学说为阳,那麼,老子的学说即为阴。阴阳相济,不可分离,孔子学说不同於老子学说,孔子学说又不能脱离老子学说。两者互成对比、陪衬,互为补充、支撑,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完整、动人、充实、神秘。

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四个方面谈二者对于中国教育的影响自己学习的体会。

教学目标

无论何家学派在进行教育活动中都是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一种方式,而培养的对象就是能够协助他或是代替他完成政治理想的人才。大家都知道“仁慈”这个词,这原来是两个词,“仁”是儒家思想体系的基本纲领和核心范畴, 孔子教育的目的是要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仁”这种思想的从政人才。“慈”是老子的三宝之一,是他培养教育对象的目标,也是他政治理想的体现。具体解释一下。

孔子认为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这种对老百姓好是为了让老百姓不造反,君主对老百姓好是有条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君主就是君主,臣子就是臣子,臣子就得听君主的。儿子就得听父亲的,后来所说的师德尊严实际上就是强调了这样一种等级和

伦理制度,老师的话就是对的,就得听。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孔子教育理论下培养的忠义之士陷入一种愚忠,君主说的话、做的事错了也要听之任之,后人这种等级观念在教育上的体现,老师错了学生也不能反驳。

老子的三宝之一“慈”,体现着关爱自然、关爱万物、关爱他人以及关爱自身的宽广胸怀,强调以博爱的心胸去包容一切、善待他人、善待他物。“慈”首先要求爱人, 希望管理者能“爱民治国”,而不要任意妄为, 老子说“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明”不是聪明之意,意思是:不要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老子认为政治的好环,常系于统治者的处心和做法。统治者若是真诚朴质,才能引导出良好的政风,社会才能趋于安宁;如果统治者机巧黠滑,就会产生败坏的政风。保留自己的本心本性,人懂得如何去顺应自然,克服私欲,既能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又能努力追寻着自己的精神自由和人格完善,做到自然而然地自由存在。

所以从教育对象培养的目标上看,孔子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老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后来“仁”“慈”之所以成为一个词,就是因为,后人把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相融合。我们当代的教育理念是兼容了这样两种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集体共荣,作为社会人的一种能力。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上,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加了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两种观念如果可以深度融合,经过这样教育的一代成长起来之后,就会尽量少的出现因

为短期的社会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的事情发成,人类也会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规划和设计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根据《论语》, 可以将孔子的教学内容概括为: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 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2、“礼、乐、射、御、书、数, 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3、《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 是孔子使用的基本教材。

礼,就是秩序,上至朝廷君臣的礼仪,尊贵卑鄙的次序,下至黎民百姓的车马、衣服、住房、饮食以及婚丧嫁娶制度的等级划分;乐,文艺、艺术;射,射箭;御,驾车、骑马;书,书法;数,算术。总之, 孔子的教学内容就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科学发展水平而言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我们印象中,孔子应该是一介文弱书生,但史料记载,孔子是一个身高在一米八以上,身材魁梧的壮汉。我们看周润发扮演的孔子,应该是形象比较接近的。而且孔子也不仅仅是讲经说道,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在孔子这部电影当中有一段是孔子与人比射箭的情节。

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教育是一种博雅教育,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素质教育,是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建国后,我们国家吸纳的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也有很成功的案例,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生,很多既是科学领域的专家,又可以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