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紧密相连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国际经济交往,但只是偶然的、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的形成发轫于18世纪中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法、美德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并完成了以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和机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而且引起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扩大了国际商品流通,社会分工也日益超越了一国的范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胜利。生产力的懵懂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是初步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工业从农业中彻底分离出来,工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新的生产部门不断出现。大规模专门化生产要求社会分工超越民族经济的狭窄范围,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原料和市场的需要。于是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过去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分离和对立状况,开始在更大规模和世界内再现出来,形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的国家则成为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各车商品交换关系和世界市场随之出现。此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际分工伯懵懂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倾向也随之出现。它是国际商品流通广泛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世界货币的出现又大大地使得了国际商品流通,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密切了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更大发展,一系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迅速成长,使工业结构发生变化,重工业比重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生产更加集中,股份公司和联合企业不断涌现,出现了垄断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并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要现象。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在工业垄断和银行垄断融合基础上形成了金融资本实现了对各个经济部门的控制。金融资本不仅扩大了商品输出,而且开始大量输出资本。各国的垄断集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但从经济上分

割世界,而且从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20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综上所术,世界经济的前提条件可归纳为:

第一,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动力。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分工、交换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歇后语,为国际商品交换和世界市场的了条件。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的集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人类大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空前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从而将国际商品交换和国际分工推向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高度,形成了世界市场,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世界经济--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

第三、国际商品交换极大地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机器大工业释放出巨大生产力,生产出的商品远远超出一个国宝、一个地区的消费能力,需要丑陋在国外寻找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城市人口增长需要的粮食和其他日用品的消费,又是一国生产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空间所难以满足的,这就使得各国资本家竞相去国外寻找原料和粮食等家产品来源,致使国际商品交换的范围扩大成为不可避免。国际商品交换的极大发展,推动了平均化的国际价值、世界价格的形成,也使货币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从而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四,国际分工的形成。国际分工是一国分工超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机器大工业不仅使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业从农业和其他产业中完全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生产部门,而且使工业、农业间的分工和对立超出民族经济的狭小范围,向世界扩展,形成世界范围内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和对立。

第五,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近一个世纪的资源掠夺和工业品倾销,到19世纪中期,世界五大洲的多数国家和地区被殖民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强行卷进了分工和商品交换之中,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基本形成。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已经具备了世界性。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从出现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8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时期。这个时期,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用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明显地表现为未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存在极度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

第二个时期,从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出现了新社会主义经济,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打破,世界经济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对立的经济体系。在这不到100年间,世界经济的前后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并存、相互斗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在此期间,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经济开始兴起,它们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相互渗透,相互斗争,世界经济关系错综复杂。

第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和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经济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向全球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2018

提要 全球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消退,政策制定者有更大的空 间来解决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更长期问题 在过去十年里,不时出现各种广泛的经济危机和负面冲击,首先是2008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随后是2010至2012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2014至2016年的全球商品价格调整。随着这些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持续阻力消退,世界经济有所上扬,为调整政策以解决阻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进步的长期问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估计已达3.0%,与2016年2.4%的增长相比显著加快,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全球增长率。在各类国家中,劳动力市场的各项指标继续改善,世界上约三分之二的国家2017年经济增长强于上年。在全球范围内,2018年和2019年的增长预计稳定在3.0%。 经济活动趋强之势在各国和各区域分布不均 L世界总产值增长最近加快,主要是因为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更稳健,而东亚和南亚仍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区域。随着阿根廷、巴西、尼日利亚和俄罗斯联邦摆脱衰退,这些经济体出现了周期性改善,也约占2016年到2017年全球增长率上涨的三分之一。但近期各国和各区域的经济收益分布仍然不均,世界许多地区尚未恢复健康的增长速度。许多商品出口国的经济前景仍然充满挑战,凸显出过度依赖少数自然资源的国家容易出现繁荣与萧条交替循环。而且,世界经济的长期潜力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投资疲软和生产率增长低速时期延长而受到损害。

投资条件有所改善,但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和债务上升, 可能阻碍投资广泛回暖 由于金融波动较小,银行业脆弱性降低,一些商品部门复苏而且全球宏观经济前景更稳固,投资条件普遍改善。融资成本仍然普遍很低,许多新兴市场的息差收窄,反映风险溢价下降。这一情况帮助了向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增加,包括跨界借贷的增加及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信贷增长更旺。 条件的改善帮助一些较大经济体的生产性投资适度复苏。2017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大约占全球经济活动加速的60%。这一改善与非常低的起点相关,之前两年投资增长异常疲软,而且全球投资总额长期不振。由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程度升高,主要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调整的影响相当不确定,以及债务增加和长期金融脆弱性积累,支持更强劲的生产率增长和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投资活动的更广泛反弹可能会受阻。 如果保护主义倾向增强,世界贸易的回升可能会遭受挫折2017年全球贸易出现回升。2017年前8个月,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达到危机后时期的最快速度。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东亚的进口需求增强,因为该区域的内需上扬,得到宽松政策措施的支撑。由于企业回应不断改善的投资条件,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资本货物进口回升。 最近主要贸易关系的调整,如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决定退出欧洲联盟及美利坚合众国决定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重新进行谈判并重新评估其他现有贸易协定的条款,引起对贸易壁垒和争端可能升级的担忧。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这些情况的程度会增大。考虑到贸易、投资和生产率增长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限制越来越多的贸易环境可能会妨碍中期增长前景。在这方面,各项政策应侧重于维护和振兴多边贸易合作,强调服务贸易可能带来的惠益。 可持续发展的进展 人均收入增长乏力,对若干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造成挫折 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平衡,继续令人担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景。由于2016年四大发展中区域平均收入下滑,许多国家最近甚至遭遇挫折。

中国综合国力排名

中国综合国力排名 中国社科院对外公布2006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黄皮书实测结果表明,中国在各大国中综合国力排名第六。专家预测分析称,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略有放缓,预计在4%到4.3%之间。黄皮书就公众关注的重大全球政治问题、联合国改革、世界与地区政治、世界政党动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实测结果表明,中国在各大国中综合国力排名第六,美国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 中国国力结构不均衡 在黄皮书里,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在具体测度各国经济力、外交力、军事力的基础上,考虑各类力量分配协调性,对主要大国进行了综合国力实测。 结果显示,美国以绝对优势排综合国力第一,英国排在第二,该国在资本力、信息力、人力资本和技术力上有一定的优势,在自然资源上水平一般,俄罗斯排第三,法国、德国分别排第四、第五,日本排第七。 中国综合国力总体情况排第六位,属于国力次强的国家。社科院专家认为,中国国力资源的发展优势在于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充裕的资本资源、长期稳定的国内环境、稳中求进的政府政策方针等,劣势则在于落后的技术水平,劳动力质量低,信息力落后,支持创新体系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上国力资源处于落后的位置。在中国国力系统中,外交力、军事力较强,政府调控力也排在第四位,经济力排在第六位,而国力资源只高于俄罗斯与印度,国力结构不均衡。 经济黄皮书解读一:2006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慢 社科院有关专家经分析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比2005年将有所放慢,预计在4%到 4.3%之间,这主要和全球石油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有可能走软、以及发达国家货币管理当局开始做出连续升息有关。专家预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大致在3.3%左右,亚洲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为6.6%. 专家分析预测,2006年国际油价有可能适度回落,但油价走势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仍值得关注。此外,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增值史无前例,也值得金融管理部门关注和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世界经济黄皮书》的主编李向阳研究员李向阳称,如果2004年全球经济概括为强劲增长,2005年全球经济则可概括为稳定增长。目前2005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还未最后出来,绝大多数人估计为4.3%左右。他预计,2006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 复习目标 1.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2.掌握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条件、内容和影响。 3.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情况。 4.掌握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运行体制的调节及其影响。 5.掌握二战后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 一、选择题 1.新航路开辟后,殖民侵略的阶段性变化主要取决于侵略国 A.经济发展的变化 B.经济实力的变化 C.远洋技术的变化 D.道德水准的变化 2.下列历史现象属于资本原始积累范畴的是 ①贩卖黑人奴隶②价格革命③圈地运动④掠夺殖民地财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 ①②③④

3.马克思认为“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的典型历史事件是 A.英国的圈地运动B.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法令 C.美国的《宅地法》 D.日本明治维新的土地政策 4.与法国相比,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革命也早一个多世纪爆发。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②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上 ③大规模地进行“圈地运动”④都铎王朝内外政策的促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新贵族不反对工业生产的发展,并与资产阶级结盟,这表明英国新贵族 A.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相同 B.和资产阶级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C.同资产阶级思想观念一致 D.都要求彻底改变封建生产关系 6.阻碍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A.比英国工业革命进行得晚 B.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 C.高利贷资本挤占了工业资本 D.资产阶级统治基础不牢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 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 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 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 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 和人口高速增长这两项特征。 2.近代农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 给,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促成了人口革命。18世纪,欧洲大陆人口开始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打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世界经济史重要概念

世界经济史重要概念 1、新航路开辟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背景)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贵金属货币需求量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对市场的需求。 ②社会根源:欧洲狂热地追求货币和渴望获得制造货币的贵金属。 ③商业危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传统商路。 ④宗教根源: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⑤思想动力: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注入了精神动力。 (2)客观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和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为远洋航行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②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四次远航) ①1488年,葡萄牙迪亚士,欧洲→非洲好望角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向东探险 ②1497—1498年,葡萄牙达·伽马,欧洲→印度 ③1492年,意大利哥伦布,欧洲→美洲(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 ④1519—1522年,葡萄牙麦哲伦,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从而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欧洲殖民者开始对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掠夺。③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④打破了世界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

最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美国仍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刺激下,美国的生产和投资活动继续扩张,消费开支稳定增长,就业市场摆脱长期低迷的态势。在内需和出口的强劲推动下,日本经济也持续强劲复苏,企业收益提高,设备投资增加,个人消费出现回升,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了积极因素。欧元区经济增势得以巩固,投资、生产、消费和贸易不同程度的改善,促进了欧元区内经济的增长,进而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势。受全球总体环境改善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总之,尽管目前仍存在着油价过高、新的通货膨胀压力、各主要经济体发展不平衡以及地缘政治等风险,但由于各种有利因素的支持,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将保持下去,并可能成为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年份。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达到4.8%左右,国际贸易增幅将超过7%。 一、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中需要关注的“三高”风险

(一)石油价格高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损害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上升,上半年石油价格已经从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涨到40美元以上。6月初油价最高升至42美元,创出1983年以来的新高。油价高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反复调整生产。欧佩克决定自4月份起把日产原油的上限减少100万桶。这给市场带来了冲击,引致石油价格猛涨。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得不于6月3日同意增加原油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从8月开始每天多生产50万桶,以对抗能源价格攀升,油价才稍稍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预测下半年油价整体水平仍会居高不下。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所致。今年以来中东局势依然不稳,伊拉克油储占全球第一,但其国内战火不熄,市场担忧其政权移交后,内部政局很难平稳,结束动荡遥遥无期。以色列的沙龙政府及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的强硬姿态使人们对巴勒斯坦形势的前途日益担心。在产油大国沙特,针对外国人和政府机构的恐怖事件接连发生,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东原油供给方面的潜在风险。估计因中东形势不稳导致的原油风险溢价达5-10美元。三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升温,主要国家原油需求增加。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创16年新高。从能源耗费角度来看,美国位居工业化国家之首,5-6月又是美国传统用油高峰。在亚洲,由于极高的经济增长率与经济的高能耗特征,对石油需求的增长率很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去年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九下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3

九下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3 一、选择题 1.(2019内蒙古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峙与竞争状态。其中,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是() A.北约的建立 B.华约的成立 C.德国的分裂 D.杜鲁门主义出台 2.(2019岳阳42.)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亚非独立国家的一次盛会。下列对该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会议主要讨论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C.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会址在印度尼西亚 3.(2019北京27.)“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华约”建立 D.欧洲联盟的成立4.(2019呼伦贝尔兴安盟14.)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5.(2019东营2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A.社会扶贫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 C.“以工代赈” D.计算机网络 6.(2019东营24.)“美国对苏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一种长久而耐心地,同时又坚定而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下列属于美国冷战政策表现的是() ①提出杜鲁门主义②建立“华约”③建立“北约”④推行马歇尔计划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2019怀化17.)1990年,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宣告独立,古老的非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在这块殖民地上建立的国家是() A.埃及 B.纳米比亚 C.加拿大 D.日本 8.(2019湘西16.)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 A.更改了国名 B.社会主义制度遭遇挫折 C.更换了领导人 D.社会主义制度遭遇失败 9.(2019辽阳21.)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下列国家最早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

18春西南大学0559《世界经济史》作业答案

1、苏联国家工业化的基本方针是 1.优先发展服务业 2.优先发展商业 3.优先发展重工业 4.优先发展农业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1.电气技术 2.生化科技 3.生物技术 4.机器大生产 3、下列属于地理大发现影响的是 1. B. 商业革命 2.文艺复兴 3.七年战争 4.宗教改革 4、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 1.敲击石器 2.磨制石器 3.打制石器 4.青铜器 5、种姓制度盛行于以下哪个古代国家 1.古代印度 2.古代中国 3.古代希腊 4.古代罗马 6、世界经济发展史中,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地区是: 1.北美地区 2.东南亚地区 3.中东地区 4.西欧地区 7、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创始人是

1.孔多塞 2.斯宾塞 3.达尔文 4.斯宾格勒 8、美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 1.托拉斯帝国主义 2.殖民帝国主义 3.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4.高利贷帝国主义 9、法国在路易十四时期广泛推行的政策是 1. E. 重农政策 2.工业政策 3.重商政策 4.农奴政策 10、斯托雷平改革的基本思想是 1.推翻沙皇制 2.推动工业 3.发展手工业 4.摧毁村社 11、欧美工业化国家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支配国际贸易的主导方式是 1. C. 劳动力输出 2.商品输出 3.资本输出 4.技术输出 12、近代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直接取决于 1. F. 文化影响 2.工业发展水平 3.政治制度 4.军事力量 13、英国工业革命中最早实现机械化的行业是 1.棉纺织业 2.服装业

3.造船业 4.炼钢业 14、以下哪一项为工业化推动的结果 1.城市化发展 2.经济危机出现 3.农业衰落 4.奴隶制度瓦解 15、农业文明从乡村开始,而工业文明则从哪里开始 1. A. 田园 2.城市 3.农耕世界 4.南部世界 16、以下哪个历史事件直接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三十年战争 2.新航路开辟 3.文艺复兴 4.宗教改革 17、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形式是 1. D. 工厂的兴起 2.货币地租 3.手工作坊的出现 4.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18、资本主义萌芽最初产生在 1.采矿业 2.建筑业 3.航运业 4.纺织业 19、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1.城市的兴起 2.商业的繁荣 3.机器的发明应用及工厂制的产生 4.政治民主化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学概论

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货币政策不一

二、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保护主义蔓延 三、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依然庞大 四、通货膨胀压力显现 结合主要大国兴衰成败的历史说明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章第一节二-第三四段+最后一段 第二讲世界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 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 计划(Commandconomy),或计划,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分配以及产品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由于几乎所有计划体制都依赖政府的,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 令性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 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和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所引导。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资源的配置方式。在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上,市场将会透过和服务的产生复杂的相互,进而达成的效果 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体系是指混合了传统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体系以解决三个基本 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 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 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理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 亚当斯密 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 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

当前世界经济基本形势与对策一

当前世界经济基本形势 与对策一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当前世界经济基本形势与我国对策(一) 一、当前世界经济基本格局 总的来说,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形势是:世界经济开始在相对不确定中 趋于稳定,在稳定中温和复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比2002年提高个百分点。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其经济也出现缓慢回升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3年的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约为%;日本经济在去年已经连续3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全财政年度有望告别长达10年的负增长,日本政府预测2003财政年度经济将增长%;欧洲中央银行最近发表的报告预计,欧元区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为%至1%,2003年各国经济平均增长率预计在%至%。虽然世界经济出现缓慢复苏迹象,但再次进入快速增长通道的条件还不具 备。世界经济缺乏像前几年“新经济”那样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美、欧。日3个主要经济体都有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还有若干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2003年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变化趋势 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 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WTO的建立。随着WTO规则的完善和成员国(地区)的增多,将大大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国将很难独立于世界体系之 外;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利益的不一致,各国之间的贸易摩 擦也开始加剧。特别是袭击以来,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经 济形势普遍陷入衰退,使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本来,WTO中有关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规定主要是为了维护成员国之间的公平贸易,但现在正成为各国保护本国市场的一种新的形式,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为主要形式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主要反映在: 1)贸易摩擦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从产品看,经济摩擦已从个别产品的倾销与反倾销摩擦阶段,开始逐步向多产业贸易摩擦和结构性贸易摩擦方向发展;从领域看,从货物贸易向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方向发展;从国别看,已从欧美贸易摩擦,向美日贸易摩擦到今天的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发展。 2)贸易摩擦的案件数量不断扩大,全球贸易摩擦近10年内数量大幅度上升,据统计,从1995年至2002年6月,全球共发起反倾销调查1979起,反补贴调查147起,保障措施案件(至2001年底)114起,1995年至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共立案275起,其中涉及全球范围的贸易摩擦有日美“汽车战”。欧美的“香蕉战”以及2002年3月份美国实施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引发的全球钢铁贸易战等,仅2002年1—6月,WTO的14个成员对43个成员做出了111起反倾销终裁,终裁的数量比2001年同期的82起相比大幅度增加,增幅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这些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者,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6—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中,就有一起针对中国的,据统计,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及盐类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02年10月底,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544起涉及我

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摘要: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闭至今已经两年多,但世界经济的复苏状况依然严峻,并呈现新型的多元失衡结构。2010年11 月 12日,G20 首尔峰会闭幕。会议虽提出了纠正世界经济失衡的“参考性指南”,回避了“货币贬值竞争”,但在全球经济的多元结构下,如何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的均衡发展,依然不为市场看好。会议闭幕的当天,全球股市下挫,堪称市场对美元体制的担忧信号。2010年12月初,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纽约总部提前发表了《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1%,世界经济前景依然具有不确定性,严重的下行风险继续困扰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依然漫长和曲折。 关键词: 全球经济,G20,失衡,复苏,货币贬值,美国 正文: 当今世界整处在旧的世界格局尚未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性世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美元作为唯一的国际货币,其实行适度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整救起经济,却导致世界正陷入一场国际性的‘货币战争’,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严重影响。在美国拟定的G20匹兹堡峰会九大议题中,“可持续与平衡发展框架”颇为引人注目,这个议题矛头直指中德等出口型经济体。美国企图把全球经济失衡作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以此为名向中德等国转嫁危机责任,大有赤裸裸地转移国际视角、混淆视听的嫌疑,中国对此表示了严重质疑。历史经验证明,每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都会迎来新一轮的巨大调整,在此期间,世界经济可能将经历3至5年的调整期。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就已开始,尽量避免削弱自身地位,继续主导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当是美国本次行动的重要目的。美国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议题,迫使中国大幅缩减贸易盈余,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外部压力,让中国承担更多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责任。如果中国不能顺其所愿,就将通过贸易保护等一系列手段打压,开展“贸易战”。最近的轮胎特保案已经为我们提了醒,如果不能坚决制止这种行为,披着“平衡全球经济外衣”的贸易保护主义就将甚嚣尘上。 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压力骤升,美国政府持续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最基本的是两个:区域化和全球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⑵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⑶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⑷ 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①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引进更多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繁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国内市场,使外国货物大批涌入会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被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控制的危险等。③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是没有出路的。④但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尤其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⑤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对少数国家有利,对多数国家不利的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⑸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1年,世界全球化速度加快,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依然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国际经济合作和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国际金融体系变革成为不容回避的话题……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2011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压力。由于前几年各国政府都用巨额的资金刺激经济增长,现在通胀压力、特别是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我国金融机构多次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些措施都旨在抑制通货膨胀。 2、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在经济危机下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让人不得放松警惕,也使得我国乃至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 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4、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 5、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6、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含解析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不可避免地相当高昂。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戴维·劳合·乔治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那样反抗德国人明目张胆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而展开的一次运动。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在西线上,双方都用重兵防守,深挖战壕,无法使用1870年普法战争中行之有效的新战术,4年中战事进展极为缓慢。1916年6月英军进犯索姆河,损失更为惨重,整个战役英军伤亡人数高达42万。从1916年5月政府为扩充武装部队而实行不得人心的征兵令之后。到1917年,即使完全不算其他因素, 诸如从工人组织中征兵入伍,以及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提出把国外战争转化为国内革命的口号。十足的厌战情绪终于扩展开来。一些闭体如基督教和乎主义者“反对征兵团契“、民主管理协会等寻求和平谈判对公众舆论产生一些影响。 ——摘编自[英]肯尼思·O.摩根主编《牛津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府参战的理由及其真正目的。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民众对一战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的巴尔干半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纷纷宣布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随后它们彼此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1912~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半岛的形势更趋复杂:塞尔维亚获得俄国的暗中支持,通过战争成为巴尔干的一个强国,而保加利亚虽然与德国交好,却以惨败告终,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913年在伦敦召开的欧洲列强大使会议上决定建立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并把它处于英、法、俄、德、意和奥匈六大国的监督之下,为期10年。这个新生的国家堵住了塞尔维亚的出海口。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反复强调:“独立的塞尔维亚即使不大,也很危险。”并且公开宣扬:“我们应该拿下巴尔干,若想要成为一个大国,除此以外,别无他途。”德国一直支持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参谋总长小毛奇强调巴尔干是东线反俄和地中海反英的侧冀,应全力争夺。他一贯认为对俄作战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找一个打仗的借口,而这个借口便是通过进攻塞尔维亚,挑起一场把俄国也拖进去的欧洲战争。 ——摘编自金重远《巴尔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到了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3/4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第三,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世界生产力迅速提高。(2)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3)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贸易地区均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4)国际金融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被看作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5)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其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 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相互依存,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加剧了各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收益大都

西南大学《世界经济史》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判断题]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参考答案:正确 2:[多选题]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 B: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 C: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 D: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 参考答案:AD 3:[多选题]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交流 B:融合 C:冲撞 D:排斥 参考答案:AC 4:[多选题]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美洲的玉米区 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 参考答案:ABCD 5:[多选题]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A:美洲 B:西亚 C:中南美洲 D:东亚和南亚

参考答案:BCD 6:[单选题] A:乡镇 B:部落 C:农村 D:城市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男女分工 B:采集能力的提高 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 D:动物的减少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A:锄头的发明 B:犁的发明 C:镰刀的发明 D:水车的发明 参考答案:B 9:[单选题] A:旧石器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青铜时代 参考答案:C 10:[判断题]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参考答案:错误

当前世界能源经济新形势

当前世界能源经济新形势 及中国的战略思考 能源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国家综合安全格局的突出点。当今世界,能源作为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未来发展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能源需求重心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其中,中国、印度和东南亚构成的亚太月牙形地带的石油需求占世界25%,不仅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需求中心,而且成为对世界石油市场和地缘政治具有重大影响的“需求中东”。作为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未来20年巨大的能源消耗势不可阻挡,它所带来的挑战也将异常严峻,我们必须更加清楚地去认识未来,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应对明天的挑战。 一、世界能源发展的新趋势 1、全球能源消费重心加速向新兴国家转移 随着美、英、法、德、日等国相继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经合组织能源消费开始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而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经济崛起的带动下,能源消费迅速增长,2008年首次超过经合组织国家,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的主体,占世界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0%以上。

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经济陷入衰退,能源消费明显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能源消费重心向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的转移。OECD国家年均增速 1.1%,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高达60.3%下降到42.5%,下降近18个百分点;以亚太地区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速3.4%,占比由36%增至57%,增加21个百分点;中、印两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高达4.5%,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0%提高到24.5%。全球能源消费的重心正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转移。 表1:不同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预计2014年后,世界新增能源需求在中国、印度、东南亚、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地进一步聚集。BP公司预测,到2030年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消费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65%,届时全球96%的能源消费增长都将来自这一经济体,而经合组织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将年均下降0.2%。 2、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影响全球能源格局 美国“能源独立”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重要战略,将改变全球能源、经济乃至地缘政治版图。自1982至2005年,美国一次能源自给率从91.1%持续下降至69.2%的历史最低点,2006年开始,能源自给率逐渐提高,2011年达到81.4%。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在2035年能源自给率将达到87%,石油对外依存度会降至30%,能源独立基本实现。 美国能源独立将推动国际油气市场格局发生新变化。首先,世界能源重心将发生变化。中东地区能源战略地位将不断弱化。美国页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