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族铜鼓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浅谈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渐渐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风格。

而在这些多样性中,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也成为了一种新趋势。

本文将从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出发,探讨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设计师们提供一些新的灵感和思路。

壮族传统文化概述壮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音乐舞蹈、服饰传统、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

壮族文化深厚悠久,历经千年不衰,成为了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佼佼者。

壮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对于现代室内设计来说无疑是一种充满了魅力和新意的尝试。

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1. 色彩的运用壮族传统文化中的色彩丰富多彩,以大红、翠绿、土黄、深蓝等为主,这些饱满的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运用到墙面、软装家具等方面,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又稳重的氛围。

也可以根据壮族传统服饰的色彩搭配原则,灵活地将这些饱满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打造出个性化的空间。

2. 壮族纹样的运用壮族传统服饰和织锦中的纹样十分丰富多彩,如龙凤纹、蚕豆花、福寿图等,这些纹样可以作为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装饰元素来运用,可以应用在墙面壁纸、地毯、窗帘等软装饰上,通过这些纹样的运用,不仅可以为空间增添一份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可以为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3. 传统工艺的应用壮族传统工艺精湛绝伦,如壮族的银饰、漆器、蜡染、壮族织锦等,这些精美的工艺品也可以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

可以在室内装饰中添加一些银饰挂件、蜡染抱枕、壮族织锦沙发等,通过这些传统工艺的应用,将民族文化和现代设计融合在一起,为空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神韵。

4. 建筑元素的融合壮族传统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建筑形式多样,有多层、楼阁、天井等形式,这些传统建筑元素可以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选用一些木质材料,或者根据传统建筑形式来设计楼梯、门窗等建筑元素,通过这些手法可以为空间增添一份沉稳与历史的气息。

壮族纹样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

壮族纹样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

壮族纹样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壮族纹样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之一,它是壮族人民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现代室内设计风格的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壮族纹样逐渐成为室内设计中的一种时尚元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推崇。

下面,本文将重点介绍壮族纹样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壮族纹样的特点壮族纹样是壮族传统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构图、线条和色彩都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具有丰富的意义,不同的壮族纹样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雀替火”纹代表繁荣昌盛,“白龙”纹代表权利和尊严等等;三是形式多样,有线条明快细腻的图案,也有线条简洁大胆的图案,既有高度的装饰性,又有实用性。

二、壮族纹样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1、家居饰品壮族纹样可以应用于家居饰品制作中,如挂毯、窗帘、抱枕、地毯等等。

这些饰品可以放置在客厅、卧室等房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打造出温馨、典雅的民族风格。

2、家具设计壮族纹样也可以嵌入到家具设计中,如椅子、柜子、屏风等。

在家具表面通过雕刻或者印刷等方式呈现壮族纹样图案,将远古的民族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3、墙面装饰壮族纹样可以应用于墙面装饰,如壁画、壁纸等。

在墙面上呈现出壮族纹样的美,可以让人们在家中享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三、壮族纹样的设计要点1、借鉴经典纹样: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传统的纹样,注重线条、形式的变化和搭配,以适应现代室内装饰的需要。

2、保持纹样本质特点:壮族纹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和属性,应当保持其本质特点,不要忽视其中蕴含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3、精选色彩搭配:壮族纹样的颜色也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精选色彩的搭配可以体现出纹样的特征和优美,让人感觉舒适、和谐。

综上所述,壮族纹样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推崇,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元素,更是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内涵。

因此,借助壮族纹样,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壮族铜鼓纹饰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壮族铜鼓纹饰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壮族铜鼓纹饰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作者:喻计耀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6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从壮族铜鼓纹饰的文化本质出发,以视觉语言的角度对铜鼓纹饰进行分析应用,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途径。

【关键词】广西壮族铜鼓图案纹饰平面设计民族化【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67-02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标识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所接受认可。

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平面设计在整个文化传播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有关设计民族化问题,也使得现代设计在实际操作中有了新的风貌。

关注民族传统文化,运用传统元素进行艺术设计,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使我们的设计作品更好地拥有民族标识,更易被大众所接受。

2016年广西花山岩壁画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元素被现代文明所接受。

广西壮族铜鼓纹饰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图案纹饰引起的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其丰富的纹饰图案更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纹饰资料。

本文从壮族铜鼓纹饰的文化本质出发,以视觉语言的角度对铜鼓纹饰进行分析应用,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途径。

一、壮族铜鼓纹饰的文化本质铜鼓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文物。

公元前7世纪左右出现于我国云南的西部地区,其纹饰品种繁多、造型奇异,体现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精神信仰。

由于铜鼓产生的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以及使用民族大不相同,其纹饰和形态也有所区别,但大致的发展脉络都是简至繁、由具象到抽象,其纹饰蕴含了我们少数民族对自然生活的美好愿望,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极具形式感的装饰构成。

作为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青铜艺术瑰宝,学界对壮族铜鼓的研究从未间断过。

早在1902年,哲学家黑格尔就撰写了一部关于铜鼓的著作——《东南亚古代金属鼓》,在这部著作中他对铜鼓的纹饰作了详细的描述;20世纪以来,学术界开始对铜鼓有了更为广泛的研究,日本学者一度前往中国、东南亚一带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铜鼓研究更是迈上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广西壮族铜鼓装饰图案应用探析

广西壮族铜鼓装饰图案应用探析

广西壮族铜鼓装饰图案应用探析概要:将设计扎根于传统文化,使我们的设计更具有民族标识性,是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由于广西独特的地域特点使得民族文化根据标识性,将广西铜鼓纹饰运用到VI设计、包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和标志设计等多个方面中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壮族铜鼓纹饰的发展,通过对壮族铜鼓纹饰元素的运用发扬广西传统文化与企业产品文化,重新认识古为今用,传统与现代的相结合的意义,只有把民族民间铜鼓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之中,才能使民族的文化精神成为世界平面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广西历来就是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拥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壮族铜鼓文化作为其中独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正因为它具备广西壮族文化的特点又拥有很强的装饰性,对现代平面设计有着较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其纹饰的内容及其艺术价值进行分析,结合现在图形图案的造型特征,分析如何将广西壮族铜鼓纹饰运用到包装设计、海报设计和标志设计之中,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平面设计体系。

一、广西壮族铜鼓装饰图案在平面设计中艺术价值广西地处中国的西南部,有着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对其文化特点的研究成为了许多人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一个窗口,壮族铜鼓是壮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是广西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广西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铜鼓艺术一直以来是文化界对传统民间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之一,对其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广西地域文化,更好的利用这一传统文化创造民族文化品牌,在发扬广西特色文化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壮族铜鼓装饰纹样既丰富了传统装饰纹样的内容,也为装饰艺术及现代设计留下了无限的发展和设计空间,将壮族铜鼓纹饰更好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通过对壮族铜鼓纹饰元素的运用发扬广西传统文化与企业产品文化,重新认识古为今用,传统与现代的相结合的意义。

广西壮族铜鼓图案作为一种传统的视觉符号,为我们今天的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元素。

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以壮族铜鼓为例

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以壮族铜鼓为例

铜鼓 博物 馆顶 部采 用现代 化 车辐式 悬 索结 构 的 圆形 天 窗 ,体现 了铜鼓 文化 中的太 阳崇拜 ,阳光从 中庭洒 下 ,营造 出神 圣 、静谧 的 氛 围 。顶 窗位 置和形 态 与铜鼓 中央 的太 阳图案 不 谋 而合 。广 西 铜鼓 博物 馆建 筑设 计方 案 ,以简洁 的几 何形 体 、抽 象 的铜鼓 造 型来 产 生 令人 印象 深刻 的建筑 形态 。它 自身像 一 件优 雅 的艺 术 品一 样 屹立 在
当中。 关键 词 :传 统 文化 ;现代设 计 ;铜鼓
中图分 类 号 :J 5 2 4 .1
文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1 6 o 2( 2 o 1 6 )2 0 一 o o 6 1 — 0 1
早 在二 十世 纪五 十年 代 中 央 民族学 院 闻宥 教授 就 说 过 : “ 假 如 有 人 问 ,祖 国南方 一 带 兄 弟 民族 古 文 化 的遗 留 ,最 重 要 的是 什 么 呢 ?我们 可 以毫 不 踌躇 地 回答 ,是 铜 鼓 。 ” 现 在 假 如有 人 问 ,广西 古代 民族 最有 代 表 性 的 文化 遗 物 是 什 么 ?我 们 同样 可 以肯 定 地 回 答 :是铜 鼓 !这就是 在广 西人 民心 中铜鼓 的地 位 。铜 鼓作 为 一 种 民 族 民间乐 器 ,大约从 公 元 前 八 世 纪 起 ,就 在 我 国云 南 中 部 地 区产 生 ,嗣后 随着 民族 的迁移 和 民族 间 的文化 交 流 ,沿 着 大江 大 河分 布 到我 国南 方 的广西 、广东 、海 南 、贵 州 、 四川 、重 庆 、湖 南等 地 和 东 南 亚各 国 。广 西是 铜鼓 最重 要 的分布地 区。 铜鼓是 中国古代 一 种 打 击 乐 器 ,迄 今 已有 二 千 七 百 多 年 历 史 , 以广 西数 量 最 多 ,分 布 量 最 广 。最 初 铜 鼓 是 作 饮 器 之 用 ( 即釜 ) ,

广西壮族铜鼓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壮族铜鼓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壮族铜鼓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广西壮族铜鼓纹样内容丰富,造型千姿百态,具有浓厚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

文章通过对壮族铜鼓纹样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结合,从铜鼓纹样元素入手,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如何更完美地运用传统铜鼓纹样,做出具有特色的包装设计,从而使人们形象地、直接地了解广西铜鼓文化,从中体会到极其广阔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促进我国包装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铜鼓纹样;包装设计;应用;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流通的提速,人们对产品包装个性化的追求,越来越成为广大设计者关注热点。

当人类的步伐跟随时代越来越紧的时候,传统文化,也成为重要的连接。

传统文化传承不是单纯的复制,我们需要在深刻领悟,提炼和总结后,开阔眼界、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

在使用传统的纹样时也要考虑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强调包装设计的中国传统风格,既符合中国人自己的心理,也符合外国人的心理,因为外国人来中国也更希望购买物品具有中国特色。

所以,试图挖掘传统文化遗产,充分吸收其精华,并结合现代包装的特点及要求,设计出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的包装产品,也是我国包装设计在当今世界的设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一、壮族铜鼓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广西壮族铜鼓装饰纹样丰富多彩,内容繁多,造型千姿百态。

它随着铜鼓的产生、发展而发展,成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史的活化石。

铜鼓装饰艺术形式布局合理、主宾分明、疏密相宜、虚实相生、错落有致、粗犷细微、和谐统一,整个画面生机蓬勃,从而实现了“心融万物,迁想妙得,缘物寄情,状物写心,兴比喻借,臻于化境”的极为完美的艺术效果。

常见的铜鼓纹饰有:太阳纹、云雷纹、翔鹭纹、羽人纹(包括人舟纹、人鸟舞纹、盾牌舞纹、芦笙舞纹)、青蛙纹、十二生肖纹、几何纹等。

铜鼓是壮族造型艺术的典型代表,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

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骑士、牛橇、龟、鸟等,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

壮锦纹饰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壮锦纹饰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Vol 42/No 04/Westleather-9㊀-壮锦纹饰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王菲基金项目:本文是2018年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壮族民间纹饰收集㊁整理与研究»的成果ꎬ项目编号:2018KY0492作者简介:王菲(1984.11-)ꎬ女ꎬ汉族ꎬ山东齐河人ꎬ讲师ꎬ硕士研究生ꎬ河池学院ꎬ环境艺术设计ꎮ(河池学院ꎬ广西河池546300)摘㊀要:壮锦是壮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ꎬ它具有精美的纹样形态ꎬ本文从室内陈设的角度出发ꎬ研究壮锦纹样在室内的运用ꎬ主要有两个方面ꎬ一是对纹样的直接运用ꎬ二是采用新技术对纹样进行加工ꎬ再利用在室内ꎬ对壮锦纹样的研究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ꎬ强化室内民族风格特征ꎬ对室内设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ꎮ关键词:壮锦ꎻ纹样ꎻ室内陈设设计中图分类号:TU238.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4-0009-01㊀㊀壮锦是广西壮族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品ꎬ与云锦㊁蜀锦㊁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ꎮ壮锦纹饰图案造型别致㊁形态精巧㊁色彩丰富ꎬ是壮族人民对美的理解和视觉展现ꎬ体现了壮族人民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风貌和淳朴自然的审美情感ꎬ壮锦纹饰除了具有视觉上的形式美ꎬ同时也具有更深层次的寓意美ꎬ它不单是对织锦的视觉美化ꎬ更是壮族人民民族精神得以呈现的文化符号和物质载体ꎬ是壮族人民审美文化的具体体现和意向化表达ꎮ1㊀壮锦纹饰研究1.1㊀纹样样式最初的壮锦纹样是把大自然的山水㊁花草㊁鸟兽以及龙凤ꎬ经过概括提炼ꎬ加以设计ꎬ表达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ꎬ这些纹样代表了吉祥如意㊁幸福美满的美好祝愿ꎬ壮锦上的纹样主要有云纹㊁太阳纹㊁植物纹㊁寿纹㊁凤纹㊁几何纹样等ꎮ壮锦的构图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形式ꎬ第一种是纹样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形式进行编制ꎬ纹样排列均匀有序ꎬ条理清晰ꎻ第二种是几种纹样组成复合图形ꎬ最常见的做法是几何纹样作为地纹ꎬ动植物纹样作为浮纹ꎬ两种纹样交替ꎬ呈现出主次分明的效果ꎻ第三种是大小不同的几何纹样交叉组合排列ꎬ纹样排列紧密ꎬ线条粗细交织ꎬ呈现出变化多样㊁繁而不乱的效果ꎮ1.2㊀色彩特征壮锦的底色一般以重色为主ꎬ纹样的色彩以红㊁黄㊁橙等暖色为主ꎬ同时又有紫㊁蓝㊁绿等冷色ꎬ整体色调呈现出既统一又对比的效果ꎬ这些装饰色彩的形成与壮乡特有的地理环境以及骆越族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ꎮ2㊀室内陈设设计概述室内陈设是室内设计的再创造ꎬ是对室内空间中的各种物品进行组合㊁摆设㊁布置ꎮ室内陈设品的种类广泛ꎬ内容丰富㊁形式多样ꎬ它不仅是生活设施功能的延伸ꎬ更能营造室内的风格和气氛ꎬ装饰点缀空间ꎬ塑造室内空间形象ꎬ丰富室内环境ꎬ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文化ꎮ室内陈设品一般分为功能性陈设和装饰性陈设两种类型ꎮ功能性陈设一般是指具有使用功能的陈设品ꎬ如家具㊁灯具㊁器皿㊁织物等ꎻ装饰性陈设是指本身没有实用价值纯粹用来观赏的装饰品ꎬ例如绘画㊁雕塑等艺术品㊁工艺品㊁纪念品以及观赏性动植物等ꎮ在室内环境中ꎬ室内陈设品对于烘托环境气氛起到重要的作用ꎬ例如字画㊁书籍是书房陈设的首选ꎬ玩具㊁玩偶是儿童房陈设的首选等ꎻ室内陈设品同时可以强化室内环境风格ꎬ室内风格千变万化ꎬ陈设品的合理选择与放置ꎬ对室内空间风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ꎬ陈设品的造型㊁色彩㊁质感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风格特征ꎬ能够突出和强调室内空间的风格ꎬ为整个室内空间风格锦上添花ꎮ例如营造壮族特色的室内空间ꎬ陈设品的首选是铜鼓和壮锦ꎬ这两个壮族特色的陈设品对于烘托室内气氛㊁强化室内风格起到重要的作用ꎮ3㊀壮锦纹饰在室内陈设中的运用3.1㊀壮锦纹饰在室内织物中的应用室内织物种类丰富ꎬ覆盖面较广ꎬ在室内所占面积较大ꎬ主要包括窗帘㊁沙发覆盖物㊁靠垫㊁桌布㊁床上用品等ꎮ室内织物既有一定的实用性ꎬ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ꎬ在营造室内风格上起到重要的装饰作用ꎮ将壮锦纹饰运用在织物上ꎬ可以强化室内的地域性的风格特征ꎬ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ꎮ在织物上使用壮锦纹饰ꎬ有两种方式ꎬ第一ꎬ对纹饰的直接运用ꎬ壮锦纹饰种类丰富ꎬ题材多样ꎬ有动物㊁植物㊁人物等ꎬ并具有非常好的寓意ꎬ将这些纹饰运用在靠垫上㊁窗帘的底部㊁桌布上ꎬ都可以强化室内民族风格ꎬ提高空间的层次ꎮ第二ꎬ对壮锦纹饰进行现代化的变形处理ꎬ根据环境的不同将纹饰进行几何变形处理ꎬ强化纹样的装饰感和形式美ꎬ例如可以运用在室内地毯上ꎮ3.2㊀壮锦纹饰在室内界面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ꎬ现代高科技㊁高技术的手段不断出现ꎬ壮锦纹样可以利用新技术的契机ꎬ展现新的艺术魅力ꎮ可以利用雕刻技术将壮锦纹饰雕成镂空状ꎬ做屏风隔断使用ꎻ也可以将纹样通过雕刻或印刷等技术运用在电视背景墙处ꎬ结合灯光的照明ꎬ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ꎮ新技术和传统艺术形式的结合ꎬ有利于传统的传承和发展ꎬ对于营造现代的民族风格起到重要的作用ꎮ4㊀结语壮锦艺术具有浓厚的历史ꎬ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ꎬ在倡导传承的今天ꎬ在设计中我们既要继承传统ꎬ又要利用新技术对传统进行创新ꎬ以赋予传统新的生命力ꎮ参考文献:[1]㊀杨静影.探析壮锦民族纹样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2019[2]㊀甘林思.浅析壮锦纹样的传承与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9[3]㊀张利.室内陈设设计[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

铜鼓纹饰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铜鼓纹饰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绘術烈谒右究铜鼓纹饰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王菲摘要:现代室内设计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应该注重人的精神享受,营造地域性的室内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铜鼓被称为壮族历史的"活化石”,以精美的纹饰著称。

铜鼓为地域性的室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室内界面、室内陈设話等方面都可以加以利用。

该文从铜鼓纹饰的功能与种类出发,研究铜鼓纹饰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铜鼓纹饰室内设计地域性铜鼓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壮族历史的“活化石”。

铜鼓纹饰从最初的具有实用性功能,逐渐转变成具有纯装饰性功能。

铜鼓上的纹饰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是壮族先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

―、铜鼓纹饰概述铜鼓纹饰主要分布在鼓面、鼓腰上,其中以鼓面上的纹饰最为丰富。

鼓面上的纹饰分为几何纹饰、动植物纹饰、生活画像纹饰、立体塑像等。

铜鼓纹饰中的几何纹是以点、线、面以及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为基本要素,按照形式美法则构成的装饰性图案。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抽象化概括的产物,具有简单、抽象的符号化性质。

由于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长短、方向上的变化和交错运用,几何纹饰整体上具有较强的韵律感与形式美感,体现了壮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铜鼓几何纹饰主要包括太阳纹、翎眼纹、"酉”字纹、云雷纹、游旗纹、羽状纹、栉纹、钱纹、回形纹等。

在铜鼓纹饰中,飞鸟走兽、家禽鱼虫等动物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铜鼓上的动物纹饰与壮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在生产力低下的阶段,原始先民希望借助动物具有的力量,达到对抗外界残酷的生存压力的目的,满足祈求族群繁衍的美好愿望。

铜鼓的鼓面上既有写实的具象动物,又有具有想象成分的各种非现实动物。

壮族先民赋予动物纹神话的色彩,使其成为原始宗教和历史观念传承的载体之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铜鼓动物纹饰主要有青蛙塑像、翔鹭纹、龙纹、鹤纹、鱼纹、十二生肖纹等。

铜鼓上的植物纹造型美观,承担着装饰鼓面的作用。

植物纹以花纹居多,创作灵感来自当地的生态环境,是壮族人喜爱的纹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壮族铜鼓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丁静
(河池学院艺术系,广西宜州 546300)
[摘要] 壮族铜鼓是壮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是广西族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广西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铜鼓装饰纹样既丰富了传统装饰纹样的内容,也为装饰艺术及现代设计留下了无限的发展和设计空间。

本文阐述了壮族铜鼓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对运用壮族铜鼓装饰纹样元素来进行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壮族铜鼓装饰纹样现代设计设计应用
[作者介绍] 丁静(1976-),女,吉林公主岭人,河池学院艺术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最近发现很多现代的设计作品中运用了壮族铜鼓上的装饰纹样,或直接把铜鼓作为装饰,引起我对壮族铜鼓的探寻。

研究发现原来铜鼓是一种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铜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陶釜 ,陶釜发展为铜釜 ,铜釜进而发展为铜鼓。

从制造原料上讲铜鼓以铜为主的合金铸造 ,所以叫做铜鼓 ,它通体皆铜 ,一头有面 ,中空无底 ,侧附四耳 ,由鼓面、鼓胸、鼓腰、鼓足组成。

铜鼓最早是被我国古代南方的濮越人所使用。

所谓的濮人是商周时期对壮族人的称呼。

壮族铜鼓装饰纹样既丰富了传统装饰纹样的内容,也为装饰艺术及现代设计留下了无限的发展和设计空间。

铜鼓多在欢乐和喜庆的场合中使用,敲击铜鼓,载歌载舞,是广西壮族人民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习俗,作为中教仪式也有在丧葬活动中敲击铜鼓的。

铜鼓除了作为礼乐器用于演奏音乐、伴奏舞蹈和祭祀、典礼外,还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我国铜鼓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古铜鼓4000多面,我国目前有红水河流域传世铜鼓1400多面,其中广西出土的就有600多面。

广西区博物馆现收藏铜鼓340多面,为世界铜鼓藏量最多的博物馆。

铜鼓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已经成为广西地方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壮民族还保存着使用铜鼓的古老习俗,这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
材与设计创作灵感。

壮族铜鼓本身的外形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在广西壮乡不少单位、学校、广场里都有铜鼓的景观雕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铜鼓形状大小不一,重量有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个别的体积较大),鼓身上都有装饰图案纹样,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有浮雕图案,多为太阳纹、翎眼纹、云纹、乳钉纹、栉纹、游旗纹等传统的纹样作为装饰。

鼓面的中心为日光纹,日光纹外沿有人物、禽兽、钱宝、房舍、龙、花草树木或蜻蜓、牛马等图案,日光纹又称太阳纹,由光体和光芒构成的太阳纹最早出现于铜鼓上的最基本的装饰纹样,是鼓面装饰中最重要、最醒目的图案,也是唯一贯穿于铜鼓历史始终的纹样。

它原本是浇铸铜鼓时留下的疤痕,后经壮民族先民艺术化的处理,并结合太阳崇拜,最终形成了太阳纹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铜鼓上的图案纹样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出现,按同心圆层层环绕排列。

这些图案纹样是古老的壮族人所熟悉的事物,表现了壮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纹样造型兼具抽象与写实,形成了清晰活泼的装饰艺术风格,展示了他们的审美文化意识,传递着一种古老的文化信息。

在壮乡几乎村村有铜鼓,铜鼓是壮族人民心中的神物。

铜鼓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铜鼓文化源远流长,对现代设计产生深远影响。

一、壮族铜鼓装饰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壮族铜鼓装饰艺术这种非常传统而又独具一格的装饰风格,不仅在铜鼓艺术中展现了其多姿多彩、富于变化的装饰特点,对于现代平面设计,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无论是作为一种灵感,抑或是一种设计元素,都好似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设计展现出一种新的风格和面貌。

如广西壮族自治区50周年庆祝活动的徽标和吉祥物设计都采用了铜鼓的图案纹样。

徽标以丹凤起舞的形态构成数字“50”艺术变形,其中数字“0”内嵌12角星的太阳纹,代表广西12个世居民族团结一心、开创伟业,形象变形成令人联想丰富的广西铜鼓。

代表广西人民50年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壮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时代风貌。

标志整体形象刚劲有力,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

二、壮族铜鼓装饰纹样在现代室内外设计中的运用
1、室内设计方面
北京人民大会堂广西厅工程就曾荣获2008年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

广西厅时尚、华丽、典雅、气势恢弘,设计手法新颖大方。

铜鼓图案和绣球水晶灯融为一体,形成天地合一。

在现代设计中很好地运用了广西传统文化特色铜鼓元素。

表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影响。

2、室外设计方面
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体建筑是一只硕大的铜鼓造型,另有两只“铜鼓”紧护左右。

主“铜鼓”高达32米,内壁半径达25米,使参观者强烈地感受到广西各民族不仅拥有众多的铜鼓,还拥有全国最大的铜鼓,象征着权力和财富的铜鼓将作为优秀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通过这些建筑语言,充分展示广西民族博物馆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

3、户外设计方面
壮族铜鼓的形象已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上世纪80年代来广西博物馆民族文物苑内兴建了铜鼓群形状的建筑,该建筑外形是以冷水冲型,石寨山铜鼓为范本,室内用作展示。

现在是深受欢迎和极富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广西南宁这座高速发展的城市极富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将铜鼓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中。

来到南宁市细心观察不难发现铜鼓的身影,可以说铜鼓就是广西南宁城市的一个象征。

在琅东五象广场的地板上就设计有巨大的铜鼓鼓面图案——翔鹭,而且广场四周也有精美的石刻铜鼓与之相映生辉,尽显广西民族的民族特色。

在人民医院、铁路医院,桃园路的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广西展览馆的正面均有民族特色铜鼓雕刻。

就在南湖桥上的扶栏和灯柱底座也都出现了铜鼓的造型。

在铜鼓之乡河池市的文化广场、塑造有一组巨大的主题为“铜鼓乐”的雕像,表现了铜鼓文化在这个城市的突出地位。

广西铜鼓博物馆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规划用地75亩,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性的专业铜鼓文化博物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铜鼓文化与艺术研究中心。

铜鼓博物馆的造型灵感来自铜鼓,向心的体量来源于天坛和壮族鼓楼,以体现一种神圣感,符合铜鼓馆的建筑个性,建筑形态让人联想起很多广西元素:铜鼓。

铜鼓博物馆自身犹如工艺品一般精美。

铜鼓博物馆顶部采用现代化车辐式悬索结构的圆形天窗,体现了铜鼓文化中的太阳崇拜,阳光从中庭洒下,营造出神圣、静谧的氛围。

顶窗位置和形态与铜鼓中央的太阳图案不谋而合。

广西铜鼓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以简洁的几何形体、抽象的铜鼓造型来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形态。

它自身像一件优雅的艺术品一样屹立在城市的大舞台上,并且有机融合到森林公园这个自然大背景当中。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1月7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庆祝仪式在南宁隆重举行。

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设计背景下传统图案的价值。

传统图案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体现和精神体现。

广西铜鼓博物馆是将南宁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核心枢纽城市的必备项目,该项目的建成对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促进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铜鼓装饰纹样伴随着铜鼓的发生而发展,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造型与装饰的高度统一,是壮民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民族习俗、图腾崇拜、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真实写照,也是壮民族先民文化艺术形态和思想意识的具象或抽象的再现。

壮族铜鼓装饰纹样,是壮族人民创造的古老的艺术形式,它是壮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设计者在设计中强调传统元素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个性,展现其内在的文化精神,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充分地渗透到现代设计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壮族铜鼓装饰纹样为现代设计增加了新的设计元素,并且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的铜鼓装饰纹样,有利于促进铜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光翟国强. 铜鼓及铜鼓装饰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2004
[2]万辅彬.铜鼓[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
[3]吴崇基.谈广西铜鼓艺术[J].《美术界》,1990.
[4]李永强.古代铜鼓上太阳纹饰产生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J].《艺术探索》,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