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爱伦坡安娜贝尔李唯美性分析

合集下载

annabel lee诗歌

annabel lee诗歌

《安娜贝尔·李》是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创作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关于该诗的一些分析:1. 写作风格:埃德加·爱伦·坡作为美国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且富有音乐性。

《安娜贝尔·李》这首诗完美地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该诗音韵优美,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种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是爱伦·坡诗歌的一大特色。

2. 主题与意义:《安娜贝尔·李》是一首悼念早逝爱人的挽歌。

诗歌中描绘了苍白的月亮、凄凉的夜色和萧萧的寒风,以及古老的王国和海边的一丘孤坟,烘托出诗人那颗为爱情忠贞不渝的心。

诗人用这些象征性的元素表达了他对逝去爱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种深情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使得该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意义。

3. 文学手法:爱伦·坡在《安娜贝尔·李》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例如,通过描写苍白的月亮、凄凉的夜色等元素,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同时,通过将月亮、夜色拟人化,诗人使它们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感色彩。

4. 个人特色:《安娜贝尔·李》充分展现了爱伦·坡的个人特色。

他的诗歌常常以爱情为主题,表现出他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

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苍白的月亮、凄凉的夜色等元素,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这种个人特色的表现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安娜贝尔·李》是一首极具感染力和深远意义的诗歌,充分体现了埃德加·爱伦·坡的写作风格、主题和意义、文学手法以及个人特色。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对人们思考爱情和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以其浓重的唯美主义风格而著称,唯美主义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剖析小说中唯美主义的表现,以及唯美主义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情节方面,《安娜贝尔·李》以其独特的情节设计展现了唯美主义的核心思想。

整个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安娜贝尔·李的死亡展开,以死亡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对安娜贝尔的描绘和对她死后的恐怖事件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朦胧、幽暗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体现了唯美主义对美和死亡的追求。

小说中对于安娜贝尔的描写也以唯美主义为中心,将她塑造成一个神秘、美丽的形象,体现了唯美主义对于美的追求和崇拜。

在语言方面,《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语言更是令人着迷。

爱伦·坡以其精湛的文笔和深邃的词藻刻画了整个故事的语言风格,使得小说充满了唯美主义的浪漫和神秘氛围。

通过对色彩、气味、声音等细节的描述,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死亡的神秘热爱,唯美主义的风格深深吸引着读者,使他们无法自拔。

唯美主义的渲染也为故事蒙上了一层轻纱,使得读者往往难以捉摸故事的真相和结局。

在唯美主义的烘托下,安娜贝尔的死亡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而故事中的种种离奇事件也常常让人感到迷惑和神秘。

这也是唯美主义对于故事的深刻影响,使得读者在瑰丽的表象下无法看清故事的本质,无法从中找到真正的答案。

《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通过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塑造,表现了对于美和死亡的追求,为整个故事赋予了一种浪漫、神秘的色彩。

唯美主义的渲染使得故事更加迷人,更加具有感染力,然而也让人感到故事的复杂和深邃。

这种矛盾的美感正是“安娜贝尔·李”的魅力所在,也是唯美主义的魅力所在。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一部由英国作家塞西尔·斯科特·福瑞斯特编写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其唯美主义的风格而闻名,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人性和爱情的热爱与追求。

本文将通过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来解读小说中的意义和美学。

唯美主义强调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自然元素,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崇敬。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展现了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这种唯美主义的表达方式,使读者不仅欣赏到了小说中自然的美丽,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情眷恋和沉思。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小说呈现了一种唯美主义的审美情感,唤起了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唯美主义强调对人性的温柔与理解。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塑造角色性格,来表达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作者塑造了主人公安娜贝尔·李的形象,展现了她的善良、纯真和坚韧,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这种唯美主义的人物刻画,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理解,也让读者深入思考了人性的美好和可贵之处。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绘,小说呈现了一种唯美主义的人文情怀,使读者对人性产生了共鸣和感悟。

《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体现在对自然、人性和爱情的独特表达和追求之中,展现了作者对于万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通过对小说中唯美主义的探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意义和美学,也可以深入思考人类对自然、人性和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唯美主义使作品更加生动与美好,也使读者产生了对美好和纯洁之情的感悟与追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析,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唯美主义的意义和价值,并从中感受到对自然、人性和爱情的独特理解和向往。

annabel lee诗歌鉴赏

annabel lee诗歌鉴赏

annabel lee诗歌鉴赏
《安娜贝尔·李》是美国诗人爱伦·坡所写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描绘了主人公与他心爱的女子安娜贝尔·李相遇、相恋、分离和死亡的故事。

本诗的整个氛围营造得非常梦幻、幽静而优美。

首先,在诗歌中,爱伦·坡通过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传达出主人公对安娜贝尔·李的深深爱意。

例如,“她的眼睛就像是闪动的星光”,“她的头发就像是一朵迷人的花朵”,以及“她的脚步声就像是天上的天使轻轻飞翔”等等。

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温暖。

其次,在诗歌中,爱伦·坡还巧妙地运用了对偶和反复,使得整首诗歌更加流畅和易于记忆。

例如,“在一个王国的海滨,那里有一个女孩,名字叫作安娜贝尔·李”,这两句话就表现了一种对偶的结构,很容易让读者朗诵和记忆。

最后,在诗歌的结尾处,爱伦·坡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表现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对安娜贝尔·李的思念和不舍。

例如,“海洋里有无数天使在唱着,但他们唯独唱着安娜贝尔·李的名字”,这句话充满了哀伤和怀念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无限留恋。

总而言之,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是一首表现浪漫主义情感的经典之作,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巧妙的对偶和反复以及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对安娜贝尔·李深深的爱意和思念之情。

温柔的思念: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唯美性分析

温柔的思念: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唯美性分析

作者: 李向梅
作者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包头014010
出版物刊名: 前沿
页码: 220-221页
主题词: 唯美 主题 音韵 意象
摘要: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文艺批评家。

他认为诗歌的宗旨是创造美,因为唯有超凡绝尘的美才可唤起人们的兴趣。

而诗歌中最美的是美人之死,凄美而伤感,这正是作者要传达给人们对美的理解。

作者一生著作颇丰,我们选取其非常有代表性的诗歌《安娜贝尔·李》为例,通过主题的忧郁美、语言的音韵美和意象的古典美三个角度分析其作品中的唯美思想。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1. 引言1.1 介绍文章内容和研究意义《安娜贝尔·李》,是一部具有浓厚唯美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唯美主义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它通过对自然、情感、人物等方面的描写和表达,展现出一种美的追求和理想化的情感体验。

深入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部作品,还能让我们对唯美主义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对《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够拓展我们的文学视野,还能够提升我们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引发更多关于唯美主义的思考和讨论。

1.2 探讨唯美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唯美主义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思潮,它强调对美的追求和表达,倡导对自然、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描绘和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唯美主义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感情的表达来展现其独特魅力。

通过对小说《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元素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唯美主义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和影响。

在《安娜贝尔·李》中,作者通过精细的自然描写,塑造了一幅美丽而绚烂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贯穿整个作品,体现了唯美主义追求美的精神。

作品中人物的塑造也带有唯美主义的色彩,他们内心丰富而细腻,情感纷繁而深刻。

作者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唯美主义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重视。

《安娜贝尔·李》中的情感表达、意境营造以及唯美主义思想的展现也是独具特色的。

情感的细腻描写和对意境的刻画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韵律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而唯美主义思想的融入则为作品增添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安娜贝尔·李》中唯美主义的体现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为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

通过深入探讨作品中的唯美主义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唯美主义的重要性和价值。

Annabel Lee 简析

Annabel Lee 简析

“Annabel Lee”(1)Introduction :《安娜贝尔·李》是美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佳作。

这是诗人坡1849年死后才发表的最后一篇诗作,代表其唯美主义(aestheticism)风格的顶峰。

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诗人为悼念亡妻而作,旨在把爱情融入理想化的永恒境界。

全诗浓笔喧染了大海边亦真亦幻的浪漫氛围,既有纯洁的爱情,也有哀婉的悲剧。

大海的波涛传递着悲切的旋律,而大海的永恒寓意着爱情的永恒。

全诗情景交融,音乐和画面和谐,鲜明的视觉形象和忧郁抒情节奏,既生动而形象地演释了一个爱情传奇,又委婉感人地抒发了诗人缠绵悲伤的心情。

全诗呈现给读者的是美的意境,美的人物,美的故事,美的感情,美的韵律,美的语言。

诗歌体现了爱德加·爱伦·坡的诗歌创作原则:音乐感和忧郁美.坡在其著名文学评论<创作原理>中说,人世间最伤感的莫过于死亡,而美丽的年轻女子的死亡更让人痛彻心骨.诗中美丽的安娜贝尔丽正是诗人所钟爱的年轻的亡妻弗吉尼亚的化身.该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坡对诗歌音乐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伤感主题的执著偏爱,诠释了他所主张的诗歌创作原则,即视觉和听觉、节奏和音韵、想象和情感间的和谐统一.诗人也采用了大量象征手法更突出了诗歌主题并渲染了气氛.诗是一场梦境,但读过良久之后仍意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Annabel Lee" was the last poem that Poe composed, and was first published in November, 1849, in The Southern Literary Messenger, a month or so after his death. Written in 1849, "Annabel Lee" was published the same year, just two days after Poe's death on October 7. It appeared in two newspapers, the Richmond Examiner and the New York Tribune, and then in the 1850 edition of The Works of the Late Edgar Allan Poe. The poem has since become one of Poe's most popular works. Using a me l odious narrative form, the speaker laments the death, many years ago, of his beloved young bride Annabel Lee. His loss moves him to state that envious angels caused the girl's death to "dissever" (separate) the young married couple. He tells briefly of her funeral and entombment "in her sepulchre … by the sea." The narrator then reveals that he has been unable to accept their separation. Since her death, he has spent night after night at her tomb, an astonishing and perverse example of the immortality of young love.(2)Themes : Memory and Reminiscing (回忆)(3)Style: "Annabel Lee" consists of six stanzas that range from six to eight lines each. The poem uses repetition and rhymeto create the qualities of unity and euphony, or a pleasing musicality. The repeated use of the end rhymes"sea," "Lee," "we," and "me" offer a link from stanza to stanza throughout the poem. The name "Annabel Lee" appears at least once in every stanza, and the phrase "kingdom by the sea" also appears frequently, adding to the unified structure. Repetition of key words within lines gives the poem its pleasing sound while at the same time emphasizing main ideas.Compare: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107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美丽而柔弱的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一种唯美主义的方式去面对死亡。

唯美主义是一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流派,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情感的美化、象征的运用以及主观感受的强调,这种流派的作品通常具有神秘、幻想、超自然的元素。

一、意象的运用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各种象征性的意象来渲染安娜贝尔·李心中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

比如,安娜贝尔·李的名字本身就像一种歌声,使读者联想到美好的事物。

又比如,安娜贝尔·李的庭院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这些色彩斑斓的花朵象征她内心的情感,使读者更能深入地洞察她的心灵。

二、对死亡的描述在小说中,作者将死亡描绘成一种美丽而又幻想的事物。

比如,在安娜贝尔·李死前的那一刻,她看到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感受到了它们给她带来的声音和颜色。

这种描写方式既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又将死亡从一种痛苦而恐惧的经历变成了一种美好而温馨的仪式。

三、内心的矛盾冲突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安娜贝尔·李的内心矛盾来表现唯美主义的思想。

安娜贝尔·李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但她却拥有着一颗痛苦的灵魂。

她既害怕自己的死亡,又向往死亡的美好和温馨。

她对死亡的感慨和自己死后会如何被人们记住的疑虑,都反映出她内心的矛盾冲突。

综上所述,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是一篇充满唯美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在艺术表现和内在思想上都有较高的水平。

通过对象征意象的运用、对死亡的描述和内心矛盾冲突的表现,作者深入地洞察了人类内心的情感和矛盾,使读者在感性上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德加·爱伦坡诗歌《安娜贝尔·李》的唯美性赏析
摘要:爱伦坡作为19世纪美国唯美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名的抒情诗《安娜贝尔李》堪称其巅峰之作。

爱伦坡认为诗歌的宗旨就是为了创造美,这首诗歌将作者对美的认知表现的淋漓尽致,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本文将本诗歌的音韵美,主题美,意象美,语言美几个方面对作品所体现的唯美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词:唯美主义;音韵;意象;语言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在整个世界文学界享有盛名。

他在波德莱尔和马拉美的介绍下成为欧洲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和奥斯卡瓦尔德一样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宗旨,独树一帜的倡导诗歌应书写美而摒弃道德因素。

爱伦坡的诗歌创作非常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他的诗歌韵律优美,形式简练,用词华丽优美,很好的体现了唯美主义诗歌创作的原则。

他追求诗歌的“整体效果”, 并从诗意的“完整性”和诗的效果的统一性出发, 把诗的长度同诗的美学效应联系起来, 并认为诗歌的题材、意象、节奏、谴词、韵律等都应围绕着诗歌的“整体效果”来服务。

因此,他的许多抒情短诗形式优美,节奏性强,迄今仍为世人所传诵。

《安娜贝尔李》是爱伦坡死后才得以发表的一首诗,也被认为是悼念其亡妻弗尼吉亚的巅峰之作。

爱伦坡一生可谓命途多舛,贫困凄惨。

爱伦坡少年时便失去父母,中年丧妻。

坡的妻子佛吉尼亚·克莱门是坡的表妹,13岁时便和坡结婚。

婚后, 两人生活穷困
潦倒, 颠沛流离。

克莱门一八四六年患病, 无钱医治, 一八四七年一月三十日离开人世。

这让坡肝肠寸断,精神备受打击。

此诗便是作者在极度痛苦中对亡妻的一份思念与哀婉。

这首诗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很多评论家都曾对其大加赞赏。

辜鸿铭认为美国无诗, 只有坡的这首《安娜贝尔·李》称得上是诗, 余者皆不足道。

他的观点可能会略显偏颇,但这足以展现出了这首的美学价值。

一、行文的音韵美
爱伦坡一直提倡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形式美的体现之一便是行文的韵律美感,这首诗音韵优美,悦耳动听,节奏感强。

首先主人公名字的选择, 可谓颇具匠心。

诗人妻子的名字本是佛吉尼亚·克莱门, 为了追求美的艺术效果 , 用了安娜贝尔·李,她如同悦耳的铃声回荡在耳边 , 这正是作者要达到的铃音袅绕(bell - ringing) 的效果。

坡在诗里采用了音韵优美的女子名“Annabel Lee”的美妙音节,不仅使人联想到一位婀娜多姿,风韵优雅的年轻女子,更被诗人巧妙地融入到诗歌的韵律中。

诗中的“Annabel Lee”共出现七次,它悠扬如歌的音律“sea”“we”,“me”等单音节词相呼应,构成本诗惟一的韵脚。

此外,此诗冲破了抑扬格五音部的束缚,自由洒脱。

诗中大量使用头韵,尾韵和半谐音韵。

首先头韵的使用,头韵不简单是一个或两三个单词的重复,它同样表达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如在第四节第一行“The angels,not half so happy in heaven”中“half happy,heaven”三词结伴而出,表明热恋中的诗人和安娜贝尔·李是如此的幸福,就连天上的天使也还没有他们一半快乐。

[h]为声门摩擦音,听起来有叱喝(he)之意,三个[h]组合起
来相继发音,节奏感和音韵感更强。

同时,尾韵的使用更加渲染了诗歌的气氛。

纵览全诗,长元音/I:/为本诗最主要的尾韵。

每一诗节中几乎所有偶数诗行的末尾词都是以长元音/i:/ 结尾, /i:/ 这一韵脚音韵悠长、缠绵,确定了整首诗缓慢而忧伤的基调。

如第一诗节出现的“Lee, Lee, sea, sea”。

半谐音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音乐美: “rise”,“eyes”,和“wind”,“cloud”。

此外,诗中出现的几处尾韵“chilling”,“killing”,“tide”描绘了寒风的残忍和作者的忧伤。

二、主题的忧郁美
爱伦·坡在他的著作《创作的哲学》中提出了“美人之死”这一主题, 指出:“美是诗的唯一正统的领域”, 同时“忧郁是所有诗的情调中最正宗的”,而“死亡”则是所有忧郁的题材中”最为忧郁的”, 因此,“当死亡与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最具苍郁之美。

因此“美丽女性”之死无疑是最富有诗意的主题——而这主题如由悼念亡者的恋人口中说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诗中的女主角是诗人的年轻亡妻弗吉尼亚的化身,悲凄的爱情故事本身也加深了诗的忧郁美。

全诗塑造了一种凄美、哀婉的动人意境,恰如其分地烘托出诗人那颗为爱情忠贞不渝的心。

此诗虽然是一首爱情诗,却不曾表现出阳光下恋人相互追逐嬉戏的欢乐场面,也没有月光下感情笃深的恋人间窃窃耳语,没有灿烂的笑容,没有甜美的拥抱,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苍白月亮辉映下的凄凉的夜色”和萧萧的寒风,古老的王国和海边的一丘孤坟,以及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间爱情的破碎。

三、意向的古典美
本诗主要在讲述自己和妻子弗尼吉亚的爱情悲剧,但却没有直接用其妻子的名字,而是借用了安娜贝尔李这个典雅的名字,让他们的爱情再生在久远的海滨王国,使得本诗极具童话色彩和古典美。

全诗以一句“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开始,两个“很多”寓意了时间之悠远, 爱意之绵长,勾起人遥远的回忆和无限的遐想,更让人品味到一缕莫名的忧伤。

接着诗人又诉说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临海的一个国度,居住着一位少女,她的名字叫安娜贝尔·李。

遥远的海边,神秘的国度,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四、语言的简单美
爱伦坡在《诗歌的原则》中,他这样写道“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长诗,长诗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诗之所以为诗,是因为它能够激动人心,使灵魂升华。

而人们激动的短暂乃是心理的必然。

他认为诗歌的长度应该适度,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安娜贝尔·李》整首诗长达四十一行,分为六节。

刚好一口气就能读完全诗多采用一些浅显易懂,简洁明朗的普通词汇,如从而也更使诗歌具有可读性词和短语的重复,在整首诗中既确定了诗的节奏与基调,又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讲故事的人对安娜贝尔李的怀念和对她被迫致死的义愤如“Of my darling, my darling, my life and my bride”重复四次。

“darling”重复两次。

纵观全诗, “In this kingdom by the sea ”在第一至四个诗节中被重复了五次。

在后两个诗节中,诗行“Of the beautiful Annabel Lee”被重复了三次,使得诗歌简练而精美。

五、结语
总之, 在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中, 我们体会到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题材独有的艺术魅力。

本诗具有行文的韵律美,忧郁的主题美,古典的意象美,语言的简单美。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爱伦坡对唯美主义的完美阐释。

缠绵悱恻的爱情主题, 音乐般的语言, 古老的故事背景, 典雅的主人公形象都跃然纸上。

死者长已矣, 存者永怀悲。

最为重要的是作者用语言抒发了自己悲痛的怀念之情, 通过文字让爱得到见证, 并永存世间。

读者也受到极大的熏陶和感染。

而这也许就是诗之魅力, 唯美之魅力。

参考书目:
[1] 常耀信.美国文学史上册[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2] 辜正坤. 英文名篇鉴赏金库·诗歌卷 [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6
[3] 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李向梅.温柔的思念: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唯美性分析
[J]. 前沿. 2007,220-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