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试题:燃烧和灭火(含答案)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B.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和蔬菜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不能食用D.室内起火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答案】B【解析】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正确,B、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和蔬菜,错误,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会产生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正确,D、室内起火,大量的有毒气体飘向空中,所以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正确,故选B【考点】化学与生活2.“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C【解析】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C.【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2分)如图为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请回答:(1)通过此探究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2)实验结束后,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隔绝空气(或氧气)【解析】(1)因为乒乓球片比滤纸片更易燃烧,通过铜片上的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考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4.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答案】C【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而灭火,A正确;扑灭森林火灾的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可以防止火势的蔓延,B正确;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不能用水浇灭,C错误;遇到火灾时,有害气体弥漫在上方,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D正确。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试题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试题1.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燃气公司未把一些固体杂质去除干净B.通气阀开得太大C.通风孔太小,空气不足从而使燃气不能完全燃烧D.通过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答案】A【解析】有机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就是炭黑。
A、锅底的黑色粉末,是液化石油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不是液化气中的固体杂质,故错误;B、通气阀门开的太大,使液化气进量过大,会造成液化石油气的不完全燃烧,正确;C、通风孔太小,空气进量不足,会造成液化石油气的不完全燃烧,正确;D、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调节液化气进量,可使液化气充分燃烧,正确。
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炭黑是有机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或受热分解而得的产物,是解题的关键。
2.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一定是 ( )A.二氧化碳B.氮气C.空气D.氮气或者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根据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的性质差别,分析比较。
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氧气具有助燃性,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氧气,故空气能支持燃烧,不会使木条熄灭。
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点评:把握好常见气体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要注意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关的知识。
3.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平置一块白瓷板,观察到的现象是,这是由于蜡烛的而引起的。
【答案】出现黑色的小颗粒不完全燃烧【解析】有机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
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一定量的黑烟,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平置一块白瓷板,可以看到白瓷板上会出现黑色的小颗粒,这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炭黑。
中考化学系列 专题15 燃烧与灭火(含解析)

燃烧与灭火1.燃烧与生活关系密切.请回答关于燃烧的问题:(1)俗话说“水火不容",但下图的一个实验中却出现“水火相容"的现象,该实验的序号为②。
说明可燃物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即可燃烧____________(2)通过此实验得出白磷着火点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 与氧气接触、溫度达到着火点 大于20O C ,小于或等于60O C2.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研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当H 2O 2溶液与MnO 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3)向Y 型管中挤入H 2O 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若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2H 2O 22MnO 2H 2O+O 2↑ 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 握住Y 型管,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与氧气接触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了,而Y 型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解析】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方程式为 2H 2O 2 MnO 2 2H 2O+O 2↑;(2)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 握住Y 型管,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3)刚开始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有可燃物,没有氧气,当产生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着火了,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氧气;通过观察Y型管中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燃烧了,而Y型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说明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小明观察到了下列奇特的燃烧现象。
(1)点燃用白酒(含酒精56%)浸透过的手帕,“手帕”迅速燃烧起来,过一会儿,火熄灭了,但手帕却安然无恙,“烧不坏的手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带火星的木条轻轻地接触纸上用毛笔蘸取饱和硝酸钾溶液写下的“火”字(已晾干),立即有火花出现,并缓慢地沿着字的笔迹蔓延,最后,在纸上呈现出用毛笔所写的“火”字,“火龙生字”的原因是__________。
中考化学各省真题专题考点汇编35 燃烧与灭火(解析版)

☆母题呈现☆【母题来源】2013年抚顺中考化学试题12【母题原题】“5.31”林甸大火和“6.3”德惠大火给全国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扑灭B.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火灾中自求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加油站内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母题揭秘☆【考点】燃烧与灭火【题型】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方法是否恰当【解题方法】本题A项涉及到灭火的常用方法;B项为预防燃烧的方法;C项为火灾中逃生的方法;D项为与燃烧有关的图标。
☆母题解析☆☆知识链接☆燃烧与灭火(一)、燃烧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若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由燃烧的条件可推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方法点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灭火是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即可。
解题时要注意围绕燃烧的条件分析哪一个条件没有满足。
☆考点延伸☆1、(2013甘肃兰州)5月14日上午,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存放婴儿纸尿裤的仓库发生火灾,迅即赶到的消防官兵用水枪将大火扑灭。
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从燃烧条件看,纸尿裤属于可燃物B.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空气会造成污染C.水枪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纸尿裤的着火点D.存放纸尿裤等易燃物时不可堆得过密2、(2013•沈阳8)下列关于酒精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与空气接触即可燃烧B.酒精在桌面上发光、应立刻用水扑灭C.酒精灯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D.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透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3、(2013•本溪41)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扑灭C.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灭D.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4、(2013•苏州17)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答案】D【解析】5、(2013•聊城)“纸船烧水”的实验中,当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纸船时纸张不会燃烧.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 A【解析】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是断绝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釜底抽薪”的灭火方式为清除可燃物;故选A【考点】灭火的原理2.(4分)室温约20℃时,取三小块大小相近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编号A、B、C。
将A放在石棉网上,B用纸松松地包起来,也放石棉网上,C放在铁片上。
观察发现:A先冒白烟后起火燃烧,B最先起火燃烧。
C只冒白烟未起火。
分析上述现象异同的原因。
【答案】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纸上的白磷因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纸包的白磷因热量不易散失,最先达到着火点;铁片上的白磷因铁片吸热,热量散失,达不到着火点【解析】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纸上的白磷因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纸包的白磷因热量不易散失,最先达到着火点;铁片上的白磷因铁片吸热,热量散失,达不到着火点【考点】燃烧的条件3.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答案】D【解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提高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8题)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少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相关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B.有烟雾的地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烟雾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当汽车油箱泄露时,采取的应急措施首先是()A.亮灯查找泄露源B.打开车窗,严禁一切火种C.洒水吸收汽油D.报警说明情况【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事一定还会发生爆炸评卷人得分【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D.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属于化合反应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可燃物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在纯氧l【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氧气9.下列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氧气B.氧气、二氧化碳C.氮气、氢气D.氧气、氢气【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0.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腐败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铁钉生锈【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1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纸在空气中常温不会燃烧,而点燃后可以燃烧反应温度B肉质食物易腐烂,而加了防腐剂后却不易变质催化剂C大块木头不易点燃,而刨成刨花却易点燃反应物种类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反应物浓度【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3.夜间发现家里的液化石油气罐有气体泄露时,首先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1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燃物燃烧的条件,
按如图的甲、乙两个
装置进行对比实
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够燃烧,而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______,如果停止往装置甲通人氧气,燃着的白磷将会熄灭,这里所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2)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未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
初中化学试卷第8页,共29页
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
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不会燃烧
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
烧需要氧气D.现象②说
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6.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气C.压强D.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
以下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安全是人生第一大事.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
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
施中不合理的是(
A.
拨打求救电话
冷静自救
乘电梯逃离
贴近地面逃离
)
B.
C.
D.
九年级化学专题测试---燃烧与灭火(含答案)

4.1 燃烧与灭火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下列有关因素:①氧气的含量;②可燃物的本性;③可燃物的形状;④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影响可燃物燃烧的有()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酒精B.天然气C.煤气D.氢气5.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A.B.C.D.6.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7.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B.酒精灯被碰倒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D.浓氢氧化钠溶液沾到手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8.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9.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氢气10.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是()①都需要达到着火点②都发光③都很剧烈④都属于氧化反应.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只有④11.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甲.2Na+Cl2−点−燃−→2NaCl乙.2Mg+CO2−点−燃−→2MgO+C并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乙属于置换反应②工业上常用反应甲生产食盐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④使用CO2 灭火应有所选择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④B.只有①④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1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A.Q 点B.N 点C.P 点D.M 点二.填空题(共2小题)13.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2015•眉山)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分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B、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达到着火点;C、燃烧仅仅达到着火点是不能燃烧的,还得有氧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解: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错误;B、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正确;C、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正确;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故选:A点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2.(2015•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与新科技.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熔化和汽化都是需要吸热的,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解答:解: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烧蚀层可以起到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3.(2015•自贡)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解答:解:A、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2015•永州)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C.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故选:A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5.(2015•日照)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根据物质的着火点分析;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解答:解:A、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正确;B、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正确;C、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故选:C.点评: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6.(2015•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注意此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不同,本次实验热水中没有白磷,没有对比,不能得出燃烧是否需要氧气的结论,不可生搬硬套课本的结论.解答:解:A、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错误;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7.(2015•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D、根据酒精的着火方法解答.解答:解: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2015•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B、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C、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D、根据氢气燃烧分析.解答:解: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015•佛山)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泡沫塑料易燃来分析;B.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C.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D.根据发生爆炸的条件来分析.解答:解: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可燃性,故错误;B.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错误;D.要发生爆炸需要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故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10.(2015•陕西)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A.白磷始终不燃烧B.小气球变瘪C.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分析;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D、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考虑本题,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解答:解:A、热水的温度是80℃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故A错误;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使气球涨大,故B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使U型管两端的液面左高右低,故C 正确;D、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说明它们排在了铁的后面,但不能排铜和银的顺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气体压强的变化、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识点较多,而且有一定的难度.11.(2015•娄底)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进行解答;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进行解答;D.根据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的急救方法分析.解答:解: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知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可知图书文字材料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做法错误;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做法正确;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做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安全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12.(2015•益阳)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A.芦苇着火,可以用沙子、土、水来灭火,故错误;B.芦苇属于可燃物,要在仓库外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故正确;C.可燃物与其他建筑之间要留出隔离带,故正确;D.为了在发生火情时,及时灭火,所以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故正确.故选A.点评:燃烧是初中化学上的基本概念,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以考查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逃生措施,理解燃烧的定义,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前提.13.(2015•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2015•重庆)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解答:解: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故选:C.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15.(2015•山西)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B.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生铁和钢;常用盐的用途.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B、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用途更为广泛,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常见盐的用途、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生铁和钢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15•新疆)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解答:解: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但不是降低的可燃物的着火点,叙述错误;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叙述正确;C、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叙述正确;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难度不大.17.(2015•贵港)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C.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电器灭火的特点分析;C、根据天然气的成分及其化学性质分析即可;D、根据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分析.解答:解:A、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正确.B、为防止触电,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是正确的;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浴室透气效果较差,若天然气泄露,可能引起爆炸,且甲烷燃烧要消耗氧气,会造成浴室内氧气减少,故错误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所以要严禁烟火,故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要多加训练.18.(2015•岳阳)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B.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C.根据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解答;D.根据液化气具有可燃性分析.解答:解: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正确;B.沼气是可燃性气体,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可能会引起爆炸.故错误;C.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室内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门窗,故错误;D.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故错误.故选A.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19.(2015•衡阳)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