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采空区处理方法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矿山安全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一、采空区处理方法:(一)对工作面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
(二)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灌浆、注氮,防止煤层自然发火。
(三)对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进行抽放,防止高浓度瓦斯涌入工作面。
二、安全技术措施:(一)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措施11101工作面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必须采取以灌浆为主,辅以注氮、喷洒阻化剂、均压通风、构筑拦浆防火墙、设置挡风帘等综合防火措施,加强防火工作,防止煤炭自燃。
1、防火方法(1)采空区:采空区防火采用黄泥灌浆为主,注氮、均压通风、进、回风隅角构筑全断面拦浆防火墙、进风隅角设全断面挡风帘为辅的综合防火技术,防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
(2)断层等地质构造处:断层等地质构造处的煤体破碎,丢煤较多,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应对破碎带及附近进行重点灌浆、注胶、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并对破碎遗煤喷洒阻化剂。
(3)停采线防火:工作面停采后,对停采线煤柱及巷道煤体喷洒凝胶阻化剂,对采空区采取注黄泥浆、注胶封堵、注氮、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等措施;工作面封闭后,对采空区进行一次大量注黄泥浆。
2、组织保障措施(1)成立“防止11101采空区自然发火”领导小组。
组长:黄刚副组长:王衍生张忠玉王信海成员:张俊强毕思忠赵德昌杨继和宗立军张建波王明伟苗圃万传新办公室设在公司通防部,主任由张俊强担任。
职责:负责召开防采空区自然发火工作会议,负责防火日常情况的调度、数据统计和信息传递,为决策提供依据。
(2)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工作组人员及职责①技术资料组组长:王信海副组长:张俊强成员:张建波吕茂云李福国职责:制定具体的防灭火方案,并随时修改救灾方案报指挥部,提交防灭火所需的物资目录,特殊情况下提出建议,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技术组,确定防灭火的技术方案。
随时向指挥部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与指挥部及各组联络,保障防灭火技术方案及指挥部意见的传达、反馈到位。
②现场工作组组长:王衍生成员:宗立军苗圃王明卫万传新职责:具体实施指挥部决定的防灭火方案,并与指挥部及技术组汇报进度情况。
采空区处理方法有

采空区处理方法有
处理采空区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
1. 填充法:通过将采空区填充土石等材料,使其恢复原有地貌。
填充的材料需要具备稳定性和耐久性,以确保填充后的地区不会出现塌陷或沉降等问题。
2. 移民搬迁法:将采空区周边的居民搬迁至安全地区,避免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空区周边有高风险地质灾害的情况。
3. 建设利用法:根据采空区的特点和周边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比如可以建设水库、湖泊等水利设施,或者用于农业、养殖等生产活动。
4. 生态修复法: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技术手段,使采空区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修复。
这种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适时的护理和管理。
5. 监测预警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采空区进行定期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降低采空区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在文中不要使用与标题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来描述这些方法。
矿山开采中的采空区处理与防治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采空区概述 • 采空区处理技术 • 采空区防治技术 • 采空区处理与防治的未来发展
01
采空区概述
采空区的定义与形成
采空区的定义
采空区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因矿 石被采出后留下的空间区域。
采空区的形成
采空区的形成是由于矿石被开采后, 原有的岩石和土壤失去了支撑,导致 上覆岩层发生变形、移动和破坏,最 终形成空洞或塌陷。
本。
动态监测
03
建立采空区的动态监测系统,区处理与防治的科技需求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采空区的形成机理、演化规律和处理技术原理,为采空 区处理与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创新技术研发
鼓励科技创新,研发新型的采空区处理与防治技术,提高处理与 防治效果。
建立标准体系
领域。通过监测技术获取的数据能够反映采空区的动态变化,为采空区
治理和安全生产提供重要支持。
采空区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概述
采空区安全管理制度是一种针对采空区管理的安全规章制度,旨在规范采空区治理和安全生产行为,保障人员和财产 安全。
安全管理制度内容
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采空区安全管理规定、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各项规定和预案应根据矿山实际情 况制定,确保制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详细描述
矿柱回采法在开采过程中预留一定数量的矿柱,以支撑采空区的顶板和侧壁。在采空区形成后,回采预留的矿柱 ,减小采空区的跨度,提高其稳定性。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各种规模的采空区,且可以有效控制采空区的变形和塌 陷。
03
采空区防治技术
采空区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概述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一、采空区处理方法:(一)对工作面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
(二)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灌浆、注氮,防止煤层自然发火。
(三)对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进行抽放,防止高浓度瓦斯涌入工作面。
二、安全技术措施:(一)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措施11101工作面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必须采取以灌浆为主,辅以注氮、喷洒阻化剂、均压通风、构筑拦浆防火墙、设置挡风帘等综合防火措施,加强防火工作,防止煤炭自燃。
1、防火方法(1)采空区:采空区防火采用黄泥灌浆为主,注氮、均压通风、进、回风隅角构筑全断面拦浆防火墙、进风隅角设全断面挡风帘为辅的综合防火技术,防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
(2)断层等地质构造处:断层等地质构造处的煤体破碎,丢煤较多,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应对破碎带及附近进行重点灌浆、注胶、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并对破碎遗煤喷洒阻化剂。
(3)停采线防火:工作面停采后,对停采线煤柱及巷道煤体喷洒凝胶阻化剂,对采空区采取注黄泥浆、注胶封堵、注氮、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等措施;工作面封闭后,对采空区进行一次大量注黄泥浆。
2、组织保障措施(1)成立“防止11101采空区自然发火”领导小组。
组长:黄刚副组长:王衍生张忠玉王信海成员:张俊强毕思忠赵德昌杨继和宗立军张建波王明伟苗圃万传新办公室设在公司通防部,主任由张俊强担任。
职责:负责召开防采空区自然发火工作会议,负责防火日常情况的调度、数据统计和信息传递,为决策提供依据。
(2)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工作组人员及职责①技术资料组组长:王信海副组长:张俊强成员:张建波吕茂云李福国职责:制定具体的防灭火方案,并随时修改救灾方案报指挥部,提交防灭火所需的物资目录,特殊情况下提出建议,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技术组,确定防灭火的技术方案。
随时向指挥部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与指挥部及各组联络,保障防灭火技术方案及指挥部意见的传达、反馈到位。
②现场工作组组长:王衍生成员:宗立军苗圃王明卫万传新职责:具体实施指挥部决定的防灭火方案,并与指挥部及技术组汇报进度情况。
煤矿采空区措施

煤矿采空区措施1. 引言煤矿采空区是指通过煤矿开采后留下的地下空洞区域。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矿工作面先取出较好的煤炭资源,留下大量的采空区。
这些采空区一旦形成,将会对矿山地下水系统、地质构造和地表环境等方面造成一系列的危害。
为了保证矿山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煤矿采空区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2. 现有问题与挑战2.1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采空区的形成会引发地质灾害,如塌陷、地震等。
采空区的支架系统破坏和地层松软导致的坍塌等问题都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2.2 水资源浪费与破坏采空区的形成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和保护区域的水资源破坏。
2.3 地表环境恶化采煤工作会导致地表沉降和地表裂缝,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采空区内部弃渣等问题也会对地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 煤矿采空区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对煤矿采空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是必要的。
以下是常见的煤矿采空区措施:3.1 地下支护措施煤矿采空区的地下支护是保证采空区稳定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关键措施。
主要包括:•采空区支架:采用钢支架等材料对采空区进行支撑,增强其稳定性。
•钢驱:通过在采空区底部设置钢驱,增加采空区的强度和稳定性。
3.2 水资源管理措施为了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煤矿采空区需要进行水资源管理。
主要包括:•地下水的收集和利用:将采空区的地下水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
•水资源保护:采取措施避免采空区对周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如设置防渗墙等。
3.3 地表环境治理措施为了减少对地表环境的破坏,煤矿采空区需要进行地表环境治理。
主要包括:•地表沉降的修复:采用填充和加固等方法修复因采煤工作导致的地表沉降。
•弃渣管理:对采空区内的弃渣进行处理和利用,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4. 煤矿采空区措施的评估与监测为了确保煤矿采空区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对措施进行评估与监测。
评估和监测主要包括:•评估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对采空区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确定其适用性和改进方向。
采空区常见处理方法

采空区常见处理方法说实话采空区常见处理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当时就觉得采空区是个特别麻烦的事儿,就像家里有个大窟窿,得想办法补上,还得补得稳稳当当的。
我试过注浆法。
这就好比给窟窿里灌水泥浆,让它填满变得结实。
刚开始的时候呀,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控制这个浆的量和速度。
有一次浆灌得太多太快了,结果把周边的一些地方都给挤压变形了,那可真是个大教训。
后来慢慢地就知道了,要先做好勘察,看看这个采空区的大小、形状之类的,就像量一下窟窿到底有多大多深。
然后根据这个来确定浆的量,浆的速度也不能太快,得一点点来,就像慢慢倒油一样。
还有充填法呢。
这就像往空箱子里装东西。
我尝试的时候发现材料的选择很重要。
有的材料太重,放进去后可能会造成地基沉降不均匀。
我之前用一种比较重的沙石填充,结果发现采空区上面的地面有些地方开始下陷得厉害。
后来就换了一些轻质又坚实的材料,比如说有一定配比的石膏混合一些小石子之类的,情况就好多了。
垮落法我也折腾过。
这个方法咋说呢,有点像拆了东墙补西墙。
就是让采空区的顶板自己垮落下来填充这个空间。
不过这个方法可不好控制。
有一回我没计算好顶板的承重和垮落的条件,就着急让它垮落,结果垮得乱七八糟的,还对周边的巷道造成了影响。
后来想想,在这之前得仔细研究顶板的岩石特性,看看什么时候它自己差不多快到垮落的边缘了,再辅助一下,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其实这采空区处理方法呀,没有哪种是完全通用的,都得根据具体的采空区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比如它的位置、大小、周围岩石的情况之类的。
就像裁缝做衣服一样,每个人的身材不一样,得量体裁衣。
反正我这也是一路摸索着,这些方法里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多实践才能掌握得更好。
我还听过有什么支撑柱法,不过这个我没试过。
据说就是在采空区里面立一些柱子来支撑。
我觉得这个方法应该也得先计算好要立多少柱子,柱子该有多粗多高之类的,就像盖房子搭架子一样,这些都得考虑清楚才行。
这就是我在采空区处理方法上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吧。
路基采空区处置方案

路基采空区处置方案
简介
路基采空区是指煤矿开采所产生的地下空隙,当矿井关闭或停采后,这些采空
区对路基安全有潜在的威胁。
因此,采空区的有效处置成为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路基采空区处置的方案和措施。
方案和措施
方案一:填充方案
填充方案是最常用的采空区处理方案之一,主要采用砂石、砾石、灰砂等物料
对采空区进行填充。
其优点是填充后采空区的自重可以有效地保证路基的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砂石填充时需要大量的人工和物资投入,填充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公路交通。
方案二:固化处理
固化处理方案是在采空区中加入特殊的固化剂,使采空区表面固结,形成一个
稳定的基础。
该方案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等优点,但是固化剂的成本较高,需要在设计阶段精确定量。
方案三:桥梁方案
对于较大的采空区,可以采用建设桥梁的方式进行处理。
桥梁方案的优点是能
够较好地维护公路的通行能力,但也需要考虑桥梁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对采空区的形态、大小有一定要求。
方案四:地下洞室方案
地下洞室方案主要采用地下洞室的方式将采空区处理掉。
洞室的建设需要具有
一定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但是如果设计合理,可以有效地利用采空区进行地下工程的开展。
方案五:回填土方案
回填土方案是在采空区内加入回填土进行处理。
其优点是对车辆通行影响较小,但也需要考虑回填土的筛选和加固,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结论
综上所述,路基采空区处置方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从经济性、工期、安全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地保障公路交通安全。
浅谈采空区处理方法

浅谈采空区处理方法浅谈采空区处理方法采矿技术组杜德春摘要:我国地下开采矿山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采空区灾害发生频繁,因事故死亡人数和国外同类相比相对较高,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我国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开采完成形成采空区后,在上覆压力和地下水等因素的作用下,该煤柱和开采区两侧的煤层软化,失去强度,导致上覆岩体塌陷、冒落,形成滑坡。
地下采空区对采矿工程的危害是显著和累积叠加的,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采空区矿柱变形、破坏、顶板大面积冒落、岩移,造成地表沉陷、开裂和塌陷,破坏地面环境和影响露天作业,更为严重的是采空区突然垮塌的高速气浪和冲击波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设备破坏;另一方面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围岩受爆破震动影响导致岩体裂隙发育,甚至贯通地表或连通老窑积水,发生突水事故,淹没坑道和工作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矿体开采后,采场的原始应力状态被破坏,从而致使应力重新分布,时常导致矿柱失稳破坏。
这种矿体开采后,当矿体承受的应力超过自身强度时,发生的不连续的发散突变,即矿柱失稳破坏的现象。
其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片帮、冒顶、突水、地震、岩爆、冲击地压、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由其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地表植被破坏等多种形式。
采空区处理方法对于矿山地下开采遗留的采空区,处理方法通常有封闭、崩落、加固和充填四大类。
加固法处理采空区主要在采空区土方修建公路、隧道等工程时应用较多。
由于成本较高,技术难度大,所以目前在矿山的开采阶段应用较少。
在具体的采空区处理过程中,由于各个矿山存在的采空区数量、其所处位置、形态特征不一样,必须针对各采空区的特点和条件,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有时采用两类方法联合处理,如采用加固法与充填法联合、崩落法与充填法联合等:有时由同一类方法衍生出一系列子方法,如充填法可分:千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采空区处理方法
采矿技术组杜德春
摘要:我国地下开采矿山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采空区灾害发生频繁,因事故死亡人数和国外同类相比相对较高,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我国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开采完成形成采空区后,在上覆压力和地下水等因素的作用下,该煤柱和开采区两侧的煤层软化,失去强度,导致上覆岩体塌陷、冒落,形成滑坡。
地下采空区对采矿工程的危害是显著和累积叠加的,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采空区矿柱变形、破坏、顶板大面积冒落、岩移,造成地表沉陷、开裂和塌陷,破坏地面环境和影响露天作业,更为严重的是采空区突然垮塌的高速气浪和冲击波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设备破坏;另一方面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围岩受爆破震动影响导致岩体裂隙发育,甚至贯通地表或连通老窑积水,发生突水事故,淹没坑道和工作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矿体开采后,采场的原始应力状态被破坏,从而致使应力重新分布,时常导致矿柱失稳破坏。
这种矿体开采后,当矿体承受的应力超过自身强度时,发生的不连续的发散突变,即矿柱失稳破坏的现象。
其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片帮、冒顶、突水、地震、岩爆、冲击地压、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由其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地表植被破坏等多种形式。
采空区处理方法
对于矿山地下开采遗留的采空区,处理方法通常有封闭、崩落、加固和充填四大类。
加固法处理采空区主要在采空区土方修建公路、隧道等工程时应用较多。
由于成本较高,技术难度大,所以目前在矿山的开采阶段应用较少。
在具体的采空区处理过程中,由于各个矿山存在的采空区数量、其所处位置、形态特征不一样,必须针对各采空区的特点和条件,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有时采用两类方法联合处理,如采用加固法与充填法联合、崩落法与充填法联合等:有时由同一类方法衍生出一系列子方法,如充填法可分:千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等。
1.崩落法
崩落围岩处理采空区的实质:用崩落围岩充填空区或形成缓冲保护岩石垫层,以防止上部大量岩石突然崩落时,气浪冲击和机械冲击巷道、设备和人生的危害:缓和应力集中,减少岩石的支撑压力。
崩落围岩又分为自然崩落和强制崩落两种。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岩石,当它达到极限暴露面积时,应能自然崩落·但是由于岩体并非理想弹性体,往往还未达到极限暴露面积以前,因为地质构造原因,围岩某部位就可能发生破坏,形成自然崩落.当围岩无构造破坏,整体性好,非常稳固时,需要在其中布置工程,进行强制崩落处理采空区。
爆破的部位根据矿体的厚度和倾角确定。
崩落岩石厚度一般以满足缓冲保护垫层的需要,达5mm以上为宜。
崩落的方法一般采用深孔爆破或药室爆破(崩落露天边坡或极坚硬岩石)。
在崩落围岩时,为减少冲击气浪的危害,对离地表较近的采空区或已与地表相通的相邻采空区,应提前与地表或与上述采空区崩透,形成“天窗”。
强制放顶工作一般与矿柱回采同时进行,且要求矿柱超前爆破。
如不进行回采矿柱,则必须崩落所有支撑矿(岩)柱,以保证强制崩落围岩的效果。
1.1 地表强制崩落法处理采空区
该方法是利用采空区上方预先钻凿的中深孔或大孔,采用垂直倒漏斗爆破技术,将采空区上方中的岩石崩落,充填并消除采空区。
原理是在采空区的正上方采用垂直倒漏斗爆破技术,对采空区进行处理。
其一是:从采空区位置全部钻凿好直径为150mm左右的炮眼,其深度直接与采空区穿透,然后用带绳木块对所有炮眼进行堵塞,装入孔内导爆索和炸药后,再装填一定长度的隔离矿砂,采用孔内分层爆破,直到采空区上方岩石完全崩落或填满采空区;其二是:在采空区中央,采用多次爆破方法形成天井,以此为自由面和中心,在采空区上方钻凿大孔,然后侧向崩矿,将崩落矿岩填入采空区。
此类方法具有效果好、经济、处理快速等特点,但是缺点在采空区上方进行凿岩,爆破作业时安全性差,易于卡钻等。
VCR法地表强制崩落法适用于采空区距离地表较浅,且采空区范围不大的情况,而大深逆向爆破多次成井侧向崩落法适用于距离地表深度大,边界不清,范围较大的采空区处理。
1.2 井下崩落矿柱处理采空区
井下崩落矿柱方法是在原有的采空区中,在矿柱的适当位置开凿硐室,利用原有的巷道,在矿柱中钻凿深孔爆破处理采空区,分为垂直深孔方法与水平深孔方法两种。
2、充填法处理采空区
对于那些在其上部存在露天采场或有建筑物的采空区,由于地表绝对不允许大面积塌陷。
因此,崩落处理采空区的方法不可行,至于对采空区用锚索或锚杆进行加固,也只是一种临时措施,要彻底根除采空区带来的安全隐患.比较可行的手段只能是“充填”。
用充填料(废石,尾砂)充填采空区。
用充填料支撑围岩,可以减缓或阻止围岩的变形,以保持其相对的稳定,因为充填材料可对矿柱施以侧向力,有助于提高其强度.常用的充填法有:干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
充填法是利用地表中露天剥离的废石、开采废石或选矿尾砂作为主要充填骨料,建立充填系统,然后通过采空区的钻孔、天井或充填管道将充填料自流(或加压)充填至井下采空区。
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一方面要求对采空区的位置、大小以及与相邻采空区的所有通道了解清楚,以便对采空区进行封闭,加设隔离墙,进行充填脱水或防止充填料流失;另一方面,采空区中必须能有钻孔、巷道或天井相通,以便充填料能直接进入采空区,达到密实、充填采空区的目的。
充填法用于采空区处理,具有效果好,见效快,充填密实等优点,但是充填法存在施工难度大,成本高,作业安全性差等缺点,在采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时一方面要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另一方面要从经济的角度加以考虑,选用合理的充填材料和研究经济可行的工艺技术。
3、封闭处理采空区
随着采空区面积不断扩大,岩体应力的集中,有一个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的过程。
当集中应力尚未达到极限值时,矿石与围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如果在此之前结束整个矿体的回采工作,而采空区即使冒落也不会带来灾难,可将采空区封闭,任其存在或冒落。
这是一种最经济又简便的采空区处理方法,但其使用条件比较严格,可用于下列两种情况:
(1)矿石与围岩极稳固,矿体厚度与延伸不大,埋藏不深,地表允许崩落;
(2)埋藏较深的分散孤立的盲采空区,离主要矿体或主要生产区较远,采空区上部无作业区。
在封堵采空区时,要在采空区附近通往生产区的巷道中,构筑一定厚度的隔墙,使采空区中围岩崩落所产生的冲击气浪不至造成危害。
因此,构造充分的缓冲层厚度或通往采空区的通道封堵长度是采用封闭法处理采空区的关键。
4、采空区处理的辅助手段
建立地压监测系统。
井下采空区发生大的地压活动之前,一般都有一定的征兆,如地音、地震强度的变化等,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监控,可以对地压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报。
因此为配合对采空区的治理,掌握采场稳定性安全动态,应该对采空区围岩采取一定的现场监测手段。
目前监测手段较多,但是较为常用的有岩体声发射监测定位仪、水准测量、多点位移计、压力计、断面收敛测量以及光应力计等监测手段。
为监测超大采空区地压活动,提供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