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介绍
张思中英语教学法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

张思中英语教学法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第一篇:张思中英语教学法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与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一、马承的三位一体教学法小三位一体: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大三位一体: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
二、口语教学马承:动词------句型150句------话题交际。
张思中:对话100对:模仿----情景----创作。
三、语音教学马承:字母的名称音+英语音素+国际音标。
原则: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四、词汇教学马承:“词汇编码记忆组快表”、“分课词汇表”、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总词汇表”、“分类词汇表”和“语言天地”五个词汇表。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词汇教学三部曲:课前集中学习、课中概括运用、课后归类记忆。
张思中:集中识词。
会读;会背;会默;会译;会用。
初中生一节课可学40~60个单词。
五、语法教学张思中:超前集中、随机集中、综合集中。
六、课文教学马承:三T教学模式:Text Retell(课文复述);Reconstruction Task(语篇重建);Team Activity(小组活动)。
李世虬:简笔画情景教学法:“一情一景、三五句话、给关键词、看图复述”。
张思中:预习、朗读、理解、背诵、操练和复习。
外语基础教育的目标:百篇、千句、万词。
七、阅读教学马承:“结构----会话----阅读”三位一体。
张思中:阅读原著四字诀:一查、二猜、三议、四问。
八、因材施教马承:A:“下要保底”;B:“上不封顶”。
张思中:“能飞的飞,能爬的爬,能滚的滚”。
“十六字外语教学法”的认识一、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4000---6000words)二、有一套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一)从无序到有序1、把确实没有规律的材料找出、整理处理出规律。
2、把别人整理的规律转化成自己的规律。
(1)找序:大规律、小规律;老规律、新规律;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2)理序:大小;先后;缓急。
(3)用序:多、快、好、省。
1、家庭7、数量13、情感19、通讯2、学校8、质量14、体育20、环保3、饮食9、时间15、文娱21、交际4、衣着10、颜色16、卫生22、气象5、居住11、形状17、节假23、电脑6、交通12、空间18、旅游24、人体(二)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三)输入量大于输出量三、有一套有效的教育学的方法(一)适当集中(二)反复循环(三)阅读原著(四)因材施教“十六字外语教学法”的实践音标拼读单词的口诀:从前往后拼,首先读元音;辅音轻,元音重;两者结合猛一碰。
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介绍

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介绍从1986年开始我又踏上了另一种讲坛,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学生的教师了。
为了培训全国的外语教师我又走进了课堂。
一直到现在。
是研究外语入门教学法:俄语的入门教学、英语的入门教学。
结果总结出《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与编写出《张思中英语教程》。
影响更大时长面广,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不论我给学生上课,不论给老师讲学,效果都是好的。
为什么?因为我讲究教学法,始终贯彻十六字“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为什么这十六字有此神奇的效果,因为它来之于实践上升到理论又回到实践,又丰富了理论又来指导实践。
所以效果特好、今分述如下:《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具体体现在“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个字上。
一、适当集中这儿所讲的“集中”是指集中教学。
集中教语音、集中教词汇、集中教语法、集中教知识,集中训练听、读、说、写的能力。
在第一章“我的成长中”,在第二章“我的教育观”中都分别的叙述了“适当集中”。
这儿想集中系统地阐述什么是集中教学为什么要集中教学怎么集中教学:(一)什么是集中集中教学就是强化教学。
教学过程中要求集中思想、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方法等强化有意识记,加深有意识记。
使识记长久保持;如把分散的语音教学中的国际音标集中起来按对称法排列,一节课就教好印象深刻久记不退。
如把单词原先分散教学按重读音节发音相同归类集中教学,一节课可教50-100个,一次可攻下几百上千个单词,突破了英语的难关。
语法教学也是一样,集中起来按规律教,短期速成,集中教学好处多啊!(二)为什么要集中因为集中起来容易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教学效果就是好。
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单词难记,因为英语已经几百年没有进行文字改革了,读和写极不一致,尽管英语是拼音文字,可是还要依靠各种拼音方案,如韦氏音标、国际音标等帮助标音。
如果英语单词这个关能被突破,那学起英语就容易多了。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单词总是一个一个地教,每教一个单词要求正确发音,记住字母的拼读,都是按字母顺序死记硬背,还要背词性还要记住它的用法,词与词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因此记得很苦。
读张思中与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有感

读《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有感享堂南街小学郭琼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有幸读了《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一书,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全国“九五”科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全国的实验中引起了轰动。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出现,可从1960年,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它吸引了50年代的祁建华集中识字法和俄文突击速成学习法的原理和经验,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学方面的“土特产”。
它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具体条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特色,一经实际,便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适当集中:即超前集中、随机集中与综合集中三步走,适当集中词汇、语法等,机智灵活地运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强化训练,强化学生识记单词,这是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及外语教学的发展规律,充分里用了学生记忆力强的心理优势为学好外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反复循环: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反复循环方式,使学过的知识重现再认。
如圆周式循环,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反反复复地重现再认。
开始密度大,随着巩固程度的加强而逐渐减少次数,使瞬间记忆转化为暂时记忆,暂时记忆转化为持久记忆。
再如螺旋式循环,每循环一次或几次就提高一层要求。
根据记忆与遗忘的规律,采取循环记忆法,记忆对象的次数与保持下来的时间成正比。
一个单词要分读30次左右才能记住,不是连读,一个单词要经常重现再认,开学初、期中前、期末前两周都循环一次。
当然,这中间也可由家长在家庭游戏中随时再认这些单词。
语法及课文教学也应由粗到细,有超前集中到综合集中,最后完成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三、心理优势法:张思中教学法非常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注重情感的投入,心理优势的原则则是“张法”教学思想的核心。
“心理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由此而产生的积极行动力量。
它树立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有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积极行为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压倒一切的必胜的信念和夺取胜利的能动性,即成功的渴望、成功的体验和成功的把握。
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

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十六字教学法:“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也可以用一段话来表示:“在一定条件下,集中适当的时间,运用一定量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有一定难度的掌握听、读、说、写技能的训练,科学地反复、循环强化,以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大的效益。
对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分组复式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防止与克服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而使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成功的把握,建立心理上的优势”,也就是“张思中外语教学法”。
(一)适当集中集中教学是强化教学,是有意识记。
它集中思想、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造环境、气氛和条件,突破难点,带动全面。
按照内容分为:1.集中识词,首先是词汇的选择:一是每册书后的词汇表上的词,二是常用单词,方法的选择应多种多样:低年级与高年级不一样;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不一样;后一次与前一次不一样。
第一种只是介绍一下速成识词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运用:第二种介绍速成识词方法以后有一定数量要求,如记200词、300词或500词,时间不限.让学生自己学,第三种定期定量完成。
以第三种方法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①必须做好思想工作,讲清集中识词的优缺点。
以表扬为主,鼓励上进。
②对学生的要求,千万不能过高过急,只要一词一义就行。
③强调使用卡片,要有具体措施跟上。
2.集中讲语法。
学外语不学语法简直寸步难行,如果按教科书的顺序教学,要到高中毕业才能初步学会,到高年级才能开始读外文原著。
这样不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所以语法应该提前教,把阅读中常见的、重要的、有规律的语法,采取一些办法提前教授,有的适当进行练习,有的仅开个讲座,不同性质、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处理。
做法:把常用语法分成四个单位:①词形变化与用法,把复杂的规则归纳成几句口诀,然后反反复复地练。
②简单句与句子成分分析,也是反复操练到掌握为止。
③复合句。
④其它,如形动词与副动词,只要举行讲座,告诉学生碰到这种情况应当怎么理解就行。
外语教学法自考题-14

外语教学法自考题-14(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Ⅰ.Multiple Choice{{/B}}(总题数:20,分数:20.00)1.The father of American structuralism is ______.∙ A. Franz Boas∙ B. Edward Sapir∙ C. Leonard Bloomfield∙ D. John Watson(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美国结构主义之父是Leonard Bloomfield,其他选项均是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2.The precursor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was an anthropologist called ______.∙ A. J.R.Firth∙ B. Bronislaw Malinowski∙ C. M.A.K.Halliday∙ D. Jean Piaget(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Malinowski是功能语言学流派的先驱,他是一个人类学家。
A,C选项的Firth和Halliday 同样也是继Malinowski之后的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
选项D的Piaget是瑞士的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3.For Grammar-Translation linguists, language was a body of esteemed knowledge to be learned, with an emphasis on ______ development.∙ A. intellectual∙ B. cognitive∙ C. mental∙ D. behavioral(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语法翻译法认为语言的学习要强调智力(intellectual)的发展。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language skills are the major focus in a Grammar-Translation classroom?∙ A. Reading and writing∙ B.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 Reading only∙ D. Writing only(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语法翻译法重心是训练学生的读(reading)以及写(writing)的能力。
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

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
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是一种外语教学方法,由中国教育家张思中提出。
这种教学法以“兴趣、情感、意境、想象,联想、探究、实践、创新”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兴趣和语言
运用能力。
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 兴趣(Interest):通过创设情境、使用多媒体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情感投入到学习中。
2. 情感(Emotion):注重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情感态度,
鼓励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地面对学习困难。
3. 意境(Imagination):通过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和美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语感。
4. 联想(Associations):通过情景模拟、联想词汇等方式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外语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5. 探究(Exploration):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注重引导学
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6. 实践(Practice):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组织各
种语言实践活动,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外语知识。
7. 创新(Innovation):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外语进行独立思考和表达。
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可以在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对外语的兴趣和能力,更好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思考。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课堂运用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课堂运用山东省招远市北关实验学校杨美凤摘要:当前,我国教育重点强调“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
张思中老师的“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教学法一直在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实践,对于新课程改革地实施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对我们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如何灵活的运用“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对于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入手。
关键字:张思中教学法集中识词两两对话* * * *“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中特级教师张思中先生通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验创造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
我们的实践也证明了这是一种快速、高效、易学的教学体系,它能为当前师生节省学习时间。
这种方法已经引起了全国有志人士、有识之士的重视。
我们对于十六字教学法,是如下实践运用的:一、大小卡片进课堂“十六字教学法”有一个奋斗目标,这就是一门外语过关。
在中学能否做到一门外语过关?怎样才算过关?怎样才能过关?在中学有许多学科,是打基础的学科,包括英语也是打基础的学科。
因此,在中学只能是一门外语基础过关,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与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怎样才算打好基础呢?它应当是初步掌握一种外语工具,能应用这一工具去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的科学,学生掌握的词汇应在4,000-6,000词左右,掌握基本语法与修辞,具有听说读写外语的能力,达到初步能运用外语这个工具。
抛开课本,带着大小卡片进入课堂,学生会立即产生一种新鲜感,感觉学习英语就如同在家玩纸牌一样,非常轻松。
超前集中语音教学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必要的拼音方法和拼读规则,能使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知识窗户,以高涨的热情去进行下一轮的集中识词。
卡片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最基本的正面写英语单词反面写汉语意思的形式之外,我们还特制了许多名词单复数卡、部分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三种形式卡、动词的基本形式卡、反义词卡、同义词卡等,在课堂上老师像变魔术似的便换着花样,使学生充满了新奇感。
华东师大一附中科研课――颇具特色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

华东师大一附中科研课――颇具特色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颇具特色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宽松的科研氛围中,这种追求造就了一附中科研工作的骨干队伍,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和全市有重大影响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已在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本刊现将张思中、刘定一等5位老师的研究成果呈献给大家,为探索如何在学科领域中实施素质教育打开一条通道。
在中小学诸学科教学中,外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多、收效少的情况。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外语学科的教学改革无疑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
华东师大一附中外语特级教师张思中老师历经40多年的悉心研究,根据“心理优势理论”,创造了“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的16字外语教学法,这就是被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界所推崇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以下简称"张法")。
"张法"的教改成果一直为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各级领导所关注和扶助,特别受到国家最高层领导人的重视。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于1996年6月在中南海接见了张思中同志并对"张法"予以肯定,指出:"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的,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提供了一项可贵的经验。
"1998年9月李岚清再次在上海接见张思中老师。
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也先后两次在上海接见张思中老师并详细了解"张法"的发展和推广情况。
中小学外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推广"张法",应是当务之急。
因而记者不揣冒昧,就16字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进行了专访。
适当集中"适当集中"的集中教学,就是集中内容、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造强化的环境气氛和条件,以达到调动师生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有意识记忆。
集中教学的内容,就外语知识的集中教学而言,有语言集中教学、词汇集中教学、语法集中教学、课文集中教学等;就外语技能的集中训练而言,有口语训练、听说训练和俩俩分级对话训练、听力训练、阅读原著训练、书写训练、翻译训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介绍从1986年开始我又踏上了另一种讲坛,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学生的教师了。
为了培训全国的外语教师我又走进了课堂。
一直到现在。
是研究外语入门教学法:俄语的入门教学、英语的入门教学。
结果总结出《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与编写出《张思中英语教程》。
影响更大时长面广,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不论我给学生上课,不论给老师讲学,效果都是好的。
为什么?因为我讲究教学法,始终贯彻十六字“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为什么这十六字有此神奇的效果,因为它来之于实践上升到理论又回到实践,又丰富了理论又来指导实践。
所以效果特好、今分述如下:《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具体体现在“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个字上。
一、适当集中这儿所讲的“集中”是指集中教学。
集中教语音、集中教词汇、集中教语法、集中教知识,集中训练听、读、说、写的能力。
在第一章“我的成长中”,在第二章“我的教育观”中都分别的叙述了“适当集中”。
这儿想集中系统地阐述什么是集中教学为什么要集中教学怎么集中教学:(一)什么是集中集中教学就是强化教学。
教学过程中要求集中思想、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方法等强化有意识记,加深有意识记。
使识记长久保持;如把分散的语音教学中的国际音标集中起来按对称法排列,一节课就教好印象深刻久记不退。
如把单词原先分散教学按重读音节发音相同归类集中教学,一节课可教50-100个,一次可攻下几百上千个单词,突破了英语的难关。
语法教学也是一样,集中起来按规律教,短期速成,集中教学好处多啊!(二)为什么要集中因为集中起来容易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教学效果就是好。
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单词难记,因为英语已经几百年没有进行文字改革了,读和写极不一致,尽管英语是拼音文字,可是还要依靠各种拼音方案,如韦氏音标、国际音标等帮助标音。
如果英语单词这个关能被突破,那学起英语就容易多了。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单词总是一个一个地教,每教一个单词要求正确发音,记住字母的拼读,都是按字母顺序死记硬背,还要背词性还要记住它的用法,词与词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因此记得很苦。
而现在我们把单词集中起来,发现单词与单词之间有许多天然的联系,把有联系的集中起来就可以一串串的记。
如单词之间重读音节发音相同的、词性相同的、前缀后缀相同的、词根相同的、词形相同的、词义相同的、词义相反的等等,按照有联系的规律集中学,一次可轻易得记住几十个、上百个单词,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好多老师把单词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比作吃核桃与吃葡萄,分散教一个一个教好比吃核桃、又硬又难吃到、边敲边剥边丢不能全吃到咀。
而集中教学好比吃葡萄,一串一串吃又甜又好吃。
国际音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好多人到高中到大学都发不准音,可是我们一集中就发现国际音标中有许多小规律,按照规律一讲就懂一学就会,几年的困惑我们一节课就解决了,这就是集中起来容易发现规律。
不规则动词顾名思义是不规则,学一个记一个。
每个不规则动词要记它的原形动词、过去时、过去分词、汉语意思。
一百多个不规则动词越记越糊涂,死记硬背很苦啊。
如今集中起来发现不规则动词也有规律可循。
归纳起来不过四大类如:A、A、A式、A、B、A式、A、B、B式、A、B、C式、就是A、B、C式中还有规律可分如:A、B、An 式、A、B、Bn式、i→a→u式。
多少年解决不了的难点,我们仅用两节课就教好。
看,一集中就容易发现规律,按规律集中强化效果就是好!以上所讲仅举几个例子,到下面讲操作法时再看,一目了然。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集中教学一出来立即冲出重围,势如破竹走向全国啊!(三)为什么能集中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是母语已经过关的学生。
(母语未过关的小学一二年级生不适用),我们是在课堂里教外语,是通过文字教语言,这有别于婴孩、幼孩在家呀呀学语。
婴孩从吃奶开始就教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称呼,但为什么叫你爸妈爷奶概念不懂,是死记硬背。
到大了才知道爸妈爷奶的含义。
到六七岁才入学识字学文化。
学祖国语言是先学语言后学文字,再加上智力发育较慢,所以婴幼孩学语言时间很长,他是在语言环境中模仿是“习得”。
而今天国家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外语课,是学生学外语,是在母语过关基础上学外语,是在学校课堂上老师教外语,没有任何语言环境可模仿,是通过文字学外语,所学的都是常用词日常生活常识,他只是外国文字符号不懂,语言符号不懂,不是概念不懂。
这是与婴幼孩学母语最大的不同。
我们知道外国的文字符号、声音符号也都是有规律的,按规律教学,学生完全能接受。
所以我们主张外语入门教学完全可以采用集中教学,学生完全能接受。
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是强化教学,有些人错把语言中学母语的规律“习得论”硬套到外语教学上,所以长期造成我国外语入门教学象婴幼儿学母语那样慢吞吞的,而我们恰恰相反,利用学生已有母语的基础,利用学生已有生活常识的基础,已有文化的基础进行外语强化教学。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快速入门。
(四)怎么集中1.按时间顺序分a.超前集中把教材中有规律的、重要的常见的单词和语法在教课文之前集中起来先粗教一遍。
使学生有个总体上的初步了解,发现规律,抓住特点。
超前集中教学应当鼓励学习,奖励学习,能学多少学多少,能掌握多少就掌握多少。
关键是把他积极性调动起来。
不要强迫学习,因为以后还要反复循环。
超前集中一般采用演译法,一讲就练,容易掌握,记忆深刻。
注意超前集中必须避开特殊的内容留待以后处理,必须分散难点。
超前集中教学是本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不同,因此特别注意操作法。
b.随机集中根据教学进度的要求,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对单词和语法进行第二次教学。
所以应该是系统的、全面的、详细的、完整的甚至包括特殊的都讲。
而且要求学生全部掌握。
由于有了第一次学习的基础,所以第二次学习比较好讲,它是超前集中的继续与深化,随机集中与传统教学基本一样,主要是学习基础不一样。
现在就比较好讲,容易讲。
随机集中一般采用归纳法。
把前面出现过的一些现象归纳起来揭示内涵,剖析深化。
c.综合集中综合集中一般是总结性、复习性、检查性的放在后期讲解。
归纳总复习,补缺、补漏、补差,使学过知识系统化、完整化,重现、再认。
达到巩固应用的目的。
2.按内容分:a.纵向集中或叫单项集中对所要集中的内容分门别类集中训练。
或一项一项的集中复习,如听力训练、阅读训练、集中识词、时态教学、介词教学…b.横向集中或叫多项集中。
把一项或多项内容综合训练复习巩固,通过对比弄清项目之间的关系。
如单词与语法通过阅读进行复习巩固,时态与时态之间的综合训练、复习弄清各时态的异同等。
(五)集中的度与量。
集中必须做到“适当”,集中教学不是随意可集中,想怎么集中就怎么集中,想集中多少,就集中多少,这是认识错误。
干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度与量,谁违背了这一点不管你动机有多好,可能其效果适得其反。
为什么有些老师集中教学会碰丁子呢?原因就在集中的度与量的不适当而造成。
集中教学必须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学生的实际水平。
首先必须考虑你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千万别照搬别人的经验。
例如我曾经冒险一节课教过100个单词,一星期五节课教500个单词。
如果你照搬肯定会碰壁的,因为我教的是俄语,学生是重点中学择优生,我有多年的集中识词经验,你和我一样吗?你的学生和我的学生一样吗?你也是俄语吗?俄语是怎么读就怎么写,英语呢怎么读并不这么写,读与写不一致呀。
你初期没有经验,千万别想创造什么识词记录,必须老老实实根据你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度与量,正式开始之前最好先做个试验,摸摸学生接受能力的底,然后确定第一堂课的度与量,希望你第一堂课就成功!2.时机的选择、时间的长短。
集中识词选择的时间是开学初,还是学期中间,是课内还是课外,是上午还是下午,是第一节课还是最后一节课其效果都不一样,都要认真考虑,课堂上的一节课往往并不等于一节课啊。
如果你放在别科测验课的前后或体育课之后,那一节课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学生首先要照顾测验课,保证测验成绩,势必影响你的外语课。
体育课也是这样,如果体育课是跑800米,一下课就累坏了,那有心思背单词?如果你天天集中学单词连学一个月不作调整,看看你能坚持下去吗,所以集中教学尤其是集中识词,因本身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与负担,除度与量外还要考虑时机的选择,都要一一照顾到。
最好选在学期开学初3个星期左右,期中考试之后2个星期左右,在各科还没有开始测验时进行集中识词效果最好。
打个擦边球,速战速决。
周期不宜太长,最好2-3周,不得超过四周!3.内容的难易。
内容的难易直接影响到效果。
内容难的集中的量就应当少点,相对内容容易点的量就可多点。
容易的先集中,难的放后面,难易交叉都可以。
千万别一刀切。
每节课都集中一样的度与量。
就集中识词而言重读音素[ei]、[i:]、[ai]、[[U]、[ju:]的单词都比较简短、常用好记,可以多教几个。
放在前面。
学生有了集中识词经验之后再学那[e]、[?]发音比较难的元素单词。
其它量少的单词可搭配到前面容易的元素单词中一块学。
所以度与量一定要“适当”。
“适当”是集中教学中的难点。
这就要看教师本人的水平\科研的能力,来确定度与量。
而且要随时随地调整度与量,就是平时不搞教学改革的课也要考虑适当的度与量啊!(六)集中什么?1.知识集中教学。
有语音集中教学、词汇集中教学、语法集中教学和课文集中教学等。
2.能力集中训练。
有听力集中训练、阅读集中训练、对话集中训练和写作集中训练等。
后面要重点阐述知识集中教学操作法,而能力集中训练将穿插在知识集中教学中而不专列章节讲解。
以上内容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张思中与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张思中教学法的“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三个部分的内容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