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
阅读题解题津渡

阅读题解题津渡(一)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1)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
(2)审题时注意:①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②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④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3)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①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②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③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④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⑶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1、语句的含义题:①还原修辞句的本义;②揭示警策句的哲理;③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④揭示句子的双关意;2、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03专题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专题三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技巧考点阐释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二个要求为“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相应地,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三个要求则表述为“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高考试卷中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通常在考查了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就考查了文体特征。
知识梳理一、文学类文本(一)小说小说是在语言文学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其基本特征也是围绕三要素而言:(1)人物刻画丰富、细致。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却不同于真实人物,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典型人物”。
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作者就是想刻画这样典型的人物去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2)情节构造完整、复杂。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3)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种。
其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有不小的作用。
2.小说的表现手法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1)从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高考小说解题技巧:环境类鉴赏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置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
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鉴赏方法: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如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还有人心冷漠问题。
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
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
《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
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分析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
第一,要善于从地点、时间、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第二,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常见命题方式: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0 高考新题型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之文本特征探究题答题攻略-高考语文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20 小说创新题之文本特征探究答题攻略
高考新题型典例集训
一 考题考向
1. 考题式样
1. (刘慈欣《赡养上帝(节选)》)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需要保 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请从“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角 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2. (郑武文《万年桥》)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 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答案 这三则材料的诗意之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 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虽误解却有情趣。②富有诗意 的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了寂静、 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荷花淀》选取诗意的意象,如洁白如雪的苇席、 透明的薄雾、荷叶荷花香等,字里行间充满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③细腻生 动的心理描写。《百合花》中“不断向房里瞅着”“好像在掂量”等细节,表现出新媳妇为是否献出新 被子而展开的纠结;《哦,香雪》中,香雪端详铅笔盒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如“打开”“一拍”“合严 ”“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表现了她爱护珍惜铅笔盒的心理;《荷花淀》表现了在唯美 诗意的情境下,水生嫂等待丈夫回来的恬静而不急躁的心情。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三篇选文分 别塑造了娴静美好、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自尊自爱的少女形象,勤快利落、温柔贤 淑的水生嫂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美好自然、淳朴善良的。总之,清新、温柔、情趣、明媚、细腻、 娴静、美丽,这些诗意之美洋溢在三则材料中,故可称之为“诗意小说”。(写出两个角度即可)
小说基础知识(1)

小说基础知识一、小说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
二、小说分类:(1)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2)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3)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故事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鉴赏基本知识

小说鉴赏基本知识如何去鉴赏一部小说呢?在小说中怎么样的鉴赏技巧才能让读者更快的掌握呢?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小说鉴赏基本知识,欢迎阅读!小说鉴赏基本知识一、了解小说的常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了两种,主要人物也叫主人公)、情节、环境。
2.小说最基本的特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形象,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3.典型环境:能鲜明反映时代特征的社会风貌。
4.典型形象: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代表时代中某一类人的共同特点的人物。
二、鉴赏小说的方法1、梳理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顺叙(平叙)、倒叙、插叙。
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情节的生动性是小说情节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
也是读者对情节的最基本要求。
2、分析环境描写: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3、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人物思想性格要从小说常见的刻画方法入手。
①、肖像描写。
如《祝福》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写:第一次到鲁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脸上也白胖了。
第二次到鲁家:脸色青黄,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死尸似的脸。
捐了门槛仍不能祭祀: 脸色灰黑。
沦为乞丐后: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木刻似的,眼睛间或一轮。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②、语言描写。
如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和水生嫂的临别对话: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
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上!”水生说:“那咋成啊!”水生嫂说:“咋不成?”水生说:“我们又不是去走亲戚,是去打鬼子,打仗!”水生嫂说:“哦,那么说我是去走亲戚了?我还要干活哩!”水生恳求说:“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水生嫂说:“说得轻巧。
你不替我想想,也该替老人、孩子想想。
上有老下有小的,我的命好苦啊!你这个狠心贼,心里根本没有我,我不想活了……”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1《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教学参考

【题文】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的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人物形象的题目在小说中是必考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概括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的是结合环境、情节、标题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这节微刊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人物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二、考点解读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
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描写。
例:初到鲁镇家做工——顺着眼——安分再到鲁镇家做工——眼角带着泪,眼光也没有那样精神了——经受丧子之痛,打击沉重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不理会镇上人冷冷的笑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表示自己的愤怒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有了生存的希望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生命的微光突闪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变化看出生命之火日渐熄灭。
做小说阅读的技巧

做小说阅读的技巧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
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做小说阅读的技巧吧!做小说阅读的技巧一、人物的鉴赏(一)鉴赏思路1。
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另外,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2。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
小说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传统手法塑造人物。
(二)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①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②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③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④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⑤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三)人物性格特征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其次要用文章中的具体信息佐证。
二、环境的鉴赏(一)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
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二)常见命题方式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
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一.人物的鉴赏鉴赏方法: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常见命题方式: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典例分析:①《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答:孔乙己“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他说“窃书不能算偷”,他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可见,孔乙己是个深受科举制毒害的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好逸恶劳,但也心地善良。
②《药》的主人公是夏瑜还是华老栓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答:《药》的主人公是华老栓,不是夏瑜。
A.《药》描写的是群众的愚昧麻木,革命者的悲哀也是因群众的愚昧麻木引起的。
B.全篇着力刻画的是华老栓。
作者通过行动、心理描写和环境衬托,表现了华老栓愚昧麻木、老实本分等性格特征。
C.作者明写华老栓,暗写夏瑜。
意图是将国民的劣根性暴露出来,因此,正面描写华的愚昧麻木。
对夏瑜采取侧面描写,只是反衬不觉悟的群众,更深的揭露国民的劣根性,警醒人民改造国民性。
二.情节的鉴赏鉴赏方法:对小说情节的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出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
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第二,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
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第三,小小说必有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第四,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
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东京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方法技巧八十万禁军教头,官居高位。
小说在前五回里,浓墨叙述了“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等情节,展示了林冲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梁山的过程。
一位逆来顺受的“忠臣”最终成为犯上作乱的“英雄”,其性格刻画运用的是情节推进法。
常见命题方式:①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②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④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典例分析:小说《项链》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吗请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
答:合乎情理。
①借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
”显得相当大方,这就暗示项链是假的。
②玛蒂尔德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这又暗示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③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福雷斯蒂埃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再一次暗示项链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所以,结尾由福雷斯蒂埃夫人亲口说出项链是假的虽是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
三.主题的鉴赏鉴赏方法: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第一,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第二,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
第三,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第四,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常见命题方式: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典例分析:从“宝玉挨打”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什么。
答:“宝玉挨打”看似一件老子教训儿子的家庭小事,实则是父子俩尖锐的思想冲突。
贾政望子成龙,希望重整家业,而宝玉却对仕途经济毫无兴趣,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在外私结戏子,又与母婢金钏有说不清的嫌疑,种种不肖,使贾政大为失望,大为光火,认为宝玉这样下去必定会“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于是对宝玉大打出手。
这就反映了封建思想对叛逆意识的极端仇恨,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美好的进步的新生力量在抗拒着腐朽的正统保守势力。
四.环境的鉴赏鉴赏方法: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
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如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还有人心冷漠问题。
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
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
《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
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分析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
第一,要善于从地点、时间、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第二,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常见命题方式: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④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解题思路: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等。
典例分析:①简要分析《项链》主人公命运的社会根源。
答:当时法国社会视女性为玩物,这种恶劣价值观弥漫于整个社会,是制约玛蒂尔德人生理想和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又是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
小说在讽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同时,也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类人间悲剧的资本主义社会。
②《智取生辰纲》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答:全文近二十写到热,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有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等,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一种烦闷紧张的气氛,也有助于刻画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性格,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手法的鉴赏鉴赏方法:①弄清情节结构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前后照应、明线、暗线、出人意料的结尾、衬托、铺垫、先抑后扬等哪些方法,并了解这些方法对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②弄清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如人物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