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六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06.doc

最新教科版六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06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我们人类,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
2.垃圾的分类:①按垃圾的材料分:塑料、金属、玻璃、纸、布等垃圾。
②按是否有毒分:有毒垃圾、无毒垃圾。
③按是否容易腐烂分:易腐烂垃圾、不易腐烂垃圾。
④按垃圾来源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
3.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使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吧!5.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除了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6.收集垃圾应注意:可以使用(镊子)或(手套);外出时的垃圾也不要遗漏;注意(洗手)。
7.以北京市为例。
现在北京人均生活垃圾(0.82)千克,全市日产垃圾(1.15)万吨。
如按载重量(4)吨的卡车计算,每天运出(2875)卡车垃圾。
8.模拟垃圾填埋场在雨水的浸泡下发生的变化一污染地下水。
实验中的细石子代表(土层);杯中的清水代表(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面喷水代表(下雨)。
在模拟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埋在细石子中的墨水纸巾经过喷水后把(原来瓶底的清水弄成墨水色了),这说明(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的东西仍会浸滤出来污染地下水)。
9.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法)、(焚烧法)等,焚烧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
10.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11.垃圾填埋的优点:是(有效的减少垃圾对地下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缺点:(不能根除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造成要永久性地占用大量土地),填埋场在填埋垃圾后可以再买上面修建(公园和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小学五年级的上册的科学第四单元总结复习生活中的学习材料.doc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教材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材料及材料的使用无论是对经济、环境,还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能源和信息成为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有人说,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为一个人,那么,信息就是神经,能源就是血液,材料就是骨和肉。
当前,新材料的发明、使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所以,我们选择《生活中的材料》这一单元作为学生认识材料的媒介,从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常用的材料,如木材、瓷、金属、玻璃与塑料入手,借助这些常见材料,让学生探究材料的各种性能,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为了改善生活和环境,总在不断地改进材料的性能或发明材料,认识到材料的使用会给个人、社会、环境带来正面的积极作用,也会带来负面的消极影响。
在探究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目标:1科学探究: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科学知识: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如木头、纸、瓷、金属、玻璃、塑料等组成的,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能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相关:本单元由《木材》、《纸》、《瓷》、《金属》、《玻璃和塑料》、《材料的分类》六课组成,主要研究常见材料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汇总《环境和我们》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的(垃圾),垃圾分类的方法很多:按照(材料不同)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按照(是否有毒)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按照(来源)可以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按照(是否容易腐烂)可以分为:易腐烂垃圾和不易腐烂垃圾;2、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
(填埋)是我国现阶段采用的主要方法,(简单的填埋或焚烧)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3、简单的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科学、新型的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房屋和种植庄稼)。
5、填埋垃圾模拟实验:材料:洗净的细石子、清水、浸过墨水的纸巾,有孔的饮料瓶、广口瓶、镜子等。
步骤:(1)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
(2)用镣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
(3)再慢慢地往上面喷水,观察瓶子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
现象:埋在细石子中的浸过墨水的纸巾经过喷水后,把原来(瓶底的清水变成墨水色)了。
结论:垃圾被埋在地下,渗漏出来的有害滤液会(污染地下水)。
6、“填埋垃圾模拟实验”中的材料分别代表的含义:清水:地下水细石子、沙子:土壤层喷水:雨水浸过墨水的直纸巾:被填埋的垃圾瓶底清水变色:垃圾渗漏液污染了地下水7、如何设计新型填埋场以解决简单挖坑填埋存在的危害:垃圾和土壤直接接触:用衬垫垃圾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气体排放管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收集、处理过滤液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监测井8、垃圾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对比:9、(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回收利用10、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精选)一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生活中的材料PPT课件1湘科版

不太重, 能削得动, 锯了以后有末, 能浮在水上。
纸
很薄, 用于书写。
金属
具特有光泽而不透 明,
富有展性、延性及 导热性、导电性。
塑料
很轻, 不会锈蚀, 有较好的透明性 和耐磨性。 容易变形。
玻璃
是透明的, 一般用于建筑 物,用来隔 风透光。
纤 维 弹性大,
78.只要拼不死,就往死里拼。 92.只有你学会把自己已有的成绩都归零,才能腾出空间去接纳更多的新东西,如此才能使自己不断的超越自己。 29.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93.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体谅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有慈悲心,才能度人;有艰难心,才能助人;有明智心,才能观人;有包容心,才能处人;有厚道心,才能谋人;有细节 心,才能察人;有信任心,才能用人;有责任心,才能育人;有美丽心,才能示人。
1.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35.只要目标向前,你可以到任何的地方。 42.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再好的朋友也是应该亲密有间的,别总把自己不当外人。 37.既然一切都会过去,那我们一定要抓住现在的。 19.旧时光就是本流水账,有些事情,没法回忆。 94.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 67.乐观的人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悲观的人因缺乏自信,往往一败涂地。 26.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 28.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 39.成就一个人的是梦想,毁灭一个人的是欲望。就看是否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欲望,历经挫折后仍有气力承载起自己的梦想,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31.你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行,每天要不断向自己重复。 83.无论乌鸦怎样用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乌鸦毕竟是乌鸦。——斯大林 84.成功不是得到多少东西,而在于把身上多余的东西扔掉多少。 90.有的人二十七岁买宝马, 有的人二十七岁打游戏。有的人三十岁存款一百万,有的人三十岁工作都找不到。太多人挑肥拣瘦,嫌工作辛苦, 嫌打工没面子,嫌销售卖货丢人,嫌来嫌去,最被嫌 弃的是你自己。 做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肯干都不丢人,你没钱、没能力、没事业啥也没有,才最最丢人。你想加油、你想更好、没人会阻挡你前进的道路,其实通往成功的路上最大的阻碍就 是自己的无知和懒惰。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期末知识点复习大串讲PPT+随堂练习(含答案)

第10课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第11课 变废为宝有妙招 第12课 低碳生活每一天
知识点串讲+随堂练习
2022/12/24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知识点
1.塑料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塑料垃圾也给人们 带来很多困扰,甚至被人们称为“自色污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 料,可塑料垃圾又给环境带来那么大、那么长久的危害。我们必须合 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塑料制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塑料垃圾的产 生。人们找到了很多塑料制品的替代品,这些替代品的推广可以有效 地减少“白色污染”。
4.各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垃圾就很难再利用。要想更好地 对垃圾再利用,必须进行垃圾分类。分类之后,那些看起来毫 无价值的垃圾,有些可以进行再利用。有些物品,不是它们真的 没用了,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再利用它们的办法。
2022/12/24
知识点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5.如果把垃圾在源头就分类放置,有的可以是直接再利用, 有的可以经过回收、加工再利用,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垃圾数 量,还能让很多垃圾变为资源。
2022/12/24
二、简答题
随堂练习
2.分析造成农药污染的原因。 并说说怎样才能减少农药污染?
答:(1) 没有科学地使用农药, 例如过量、 过度使用农药是 造成农药污染的重要原因。 (2) 要减少农药污染,必须注意: 第一, 要尽量减少农药的 使用, 使用绿色环保办法防治病虫害。 第二, 使用农药时, 必须用国家认可的合格产品。 第三, 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 用农药。
的目的。 19.绿色植物的( 光合 )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2022/12/24
二、简答题
随堂练习
1.帮它们找到家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2

4.1.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
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
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三阶段:对比总结。
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
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
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教学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书籍、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第四单元知识点:生活中的材料与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材料和物体。
这些材料和物体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吧。
1. 材料的分类材料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
按照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自然材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人工材料是指经过人类加工或合成的材料,如塑料、金属等。
按照性质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合金等。
2. 物体的性质物体的性质是指物体固有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常见的物体性质有颜色、形状、质量等。
颜色是物体吸收光的特性,不同的物体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形状是物体在空间中占据的外形,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轮廓来判断其形状。
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重量,可以通过天平等工具来测量。
3. 物体的性能物体的性能是指物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和作用。
常见的物体性能有导电性、导热性、透明性等。
导电性是指物体对电流的传导能力,金属是一种良好的导电材料。
导热性是指物体对热能的传导能力,金属也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透明性是指物体对光的穿透能力,例如玻璃等具有良好的透明性。
4. 材料的应用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应用领域。
金属材料在建筑、交通、制造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钢铁被用于建筑结构,铝被用于制造飞机等。
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在包装、电子、医疗等行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相互混合而成的材料,具备独特的性能和用途,如不锈钢等。
5. 环境问题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于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例如,木材的过度采伐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减少,塑料等材料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合理利用材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熟悉生活中的材料和物体。
通过对材料的分类、物体的性质和性能以及材料的应用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材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进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回顾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科学知识点:生活中的灯泡、电源与电灯的关系、眼睛与光线的作用、声音的传播、感光器官眼睛、地方性现象风、怎样预防水污染、地方性现象洪水等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回顾,以加深对这些科学概念的理解。
一、生活中的灯泡、电源与电灯的关系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灯泡、电源和电灯之间的关系。
我们了解到灯泡是电灯的一部分,电源则是给电灯供电的设备。
电灯是用电能转化成能够发光的能量。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电流是电能在电路中传输的载体。
二、眼睛与光线的作用我们的眼睛是感光器官,通过眼睛能够感知到光线,并将光线转化成神经信号发送到大脑中。
在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了解到眼睛与光线之间的作用关系。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在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传播路径,了解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原理,以及声音在传播中的速度与距离的关系。
四、感光器官眼睛我们的眼睛是感光器官,能够感知到光线。
在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眼睛的构造与功能,了解了不同颜色的光线对我们眼睛的作用有所差异,这对我们保护眼睛和正确使用眼睛具有重要意义。
五、地方性现象风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它是由于不同区域的气压差异造成的。
在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风的成因、特点以及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通过了解风力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风带来的影响,例如风能被利用来发电等。
六、怎样预防水污染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水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怎样预防水污染,通过学习净水原理、正确使用水资源以及合理处理废水等措施,我们可以共同保护水资源,保障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七、地方性现象洪水洪水是由于过多的降雨或者河流阻塞等原因造成的大规模洪水现象。
在单元中,我们了解了洪水的成因、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
1.最初的纸是由东汉蔡伦发明的。( )
2.练习本的正面反面都要使用,这是节约纸张的具体表现。( )
3.废旧报纸的回收利用也是节约纸张的具体表现。( )
人造 材料
1.把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碘、金、银、铅、氧、铜、锌、钨、水银、锡。 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金
非金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
2.金属可以做成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的特点。 3.可以把铝加工成薄片,这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的特点
陶玻 瓷璃和 塑 料1.下列材料中,透明度较高,但易碎的是
;比较轻便,但
是容易造成污染的是
1. 陶瓷被用作污水管道,是利用了它的
特点。A.耐高温
B.易碎 C.耐化学腐蚀
2.
是陶瓷的缺点。 A.易导电 B.易传热 C.易碎
天然
木
材料
材
1.把同一种纸叠成几层,承受拉力的性能变 ____。
2.我们用宣纸写毛笔字,是因为宣纸有较好的 ____。
3.节约纸张就是____________。 4.造纸术是 __ 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年。陶瓷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 __________”的美誉
3.很多输电设备用到陶瓷,这利用了陶瓷的_________特点。
1.陶瓷既可作为日常器具使用,又可制成各种工艺品。( )
2.具有中国陶瓷之都美誉的城市是北京。( )
3.我国的制陶技术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陶瓷用途会更广。( )
;坚固耐用,但是容易生锈的
是
。 A.钢铁 B.玻璃 C.塑料
2.塑料常被用作导线的外皮,这是利用塑料
的特点。
A.轻便 B.结实 C.绝缘
3.我对一次性塑料的认识是
,我准备
。
A.轻巧、方便 B.轻便但容易污染环境 C.多使用 D.尽量少用
班级:
姓名: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一次性纸杯子是用 _____制成的;瓷勺是用_______ 制成 的;烧杯是用 _______制成的;信纸是用 _______制成;塑料盆 是用 ________制成的;炒菜锅是用 _________制成的。
可再生 材料
不可再 生材料
材料的 分类
1.陶瓷是______ 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原始陶瓷制作距今约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