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实验内容(完整)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十二环境中四环素抗性细菌的分离鉴定组员:吴富华,张真,,金炯震环5205一、实验目的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环境中分离四环素抗性菌的实验方法。

2、分离获得四环素抗行菌。

3、检测并分析获得的菌株的四环素抗性强弱。

4、学会通过16SrDNA鉴定实验获得的菌株的种属。

二、实验要求1、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富集培养是否成功。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作适当的分析或解释。

3、获得至少一株四环素抗性菌(不要多于三株),并进行短期保存。

4、根据实验视频指导和说明,完成菌株基因组DNA纯化,16SrDNA的PCR扩增。

5、比较各组筛选出的抗性菌抗性强弱。

6、各组间交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抗性菌抗性的影响因素。

7、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的作风,并给出评价。

三、实验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琼脂粉,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提供四环素,琼脂糖,灭菌条件。

2、室温和37℃恒温培养箱和摇床。

3、离心机,漩涡震荡仪,PCR仪,电泳仪,紫外成像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略)1、配置富集培养基和四环素梯度培养基2、四环素抗性菌富集培养3、单菌株筛选4、四环素抗性强弱比较5、单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6、16SrDNA的PCR扩增7、PCR产物电泳实验内容、具体操作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5.17进行步骤1-4;5.18进行步骤5-10;5.20进行步骤11)(1)选择5.8号挑选的菌株进行DNA提取实验;(2)取200μL菌液转移到1.5mL灭过菌的EP管中,10000rpm常温离心1min,去掉上清(得到菌细胞)。

菌细胞可在-20℃冻存。

(3)如果是革兰氏阳性菌,取100μL,1mg/mL的溶菌酶/TE加到菌液中,漩涡震荡混匀,37℃温浴1h(溶菌步骤)。

(4)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加500μL(革兰氏阳性)或600μL(革兰氏阴性)裂解缓冲液和20μL,20mg/mL蛋白酶K(proteinase K),充分混匀,50℃过夜(完全裂解细菌并降解所有蛋白质)。

微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微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微生物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探究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繁殖能力;3.学习一种简单的微生物染色技术;4.观察并研究微生物生态系统。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常见的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分离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方法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从而对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初步分析。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器材:培养基、恒温箱、显微镜、移液器、架子、微观移液棒、塑料杯、锡纸;药品:蓝尼罗红、革兰氏染色药液(碘液、乙醇、碱性溶液、脱脂牛奶)。

四、实验步骤1.选取培养基,将固体培养基倒入塑料杯中;2.加入足够的蓝尼罗红;3.使用移液器将所需的微生物液滴于培养基上;4.用移液器挖取适量的微生物液,均匀滴到培养基上并轻轻摇晃使其均匀分布;5.将杯子放入恒温箱中,以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进行培养;6.观察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7.观察菌落特征,进行革兰氏染色。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菌落在培养基上形成并逐渐扩大,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结构。

通过革兰氏染色,我们能辨别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能够将革兰氏阳性菌染色为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则被染色为红色。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微生物,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有关细菌种类和数量的信息。

在实验中还观察了微生物的生态系统。

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和菌落形状各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细菌种类或菌株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微生物的认识。

革兰氏染色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同时,我们还观察并研究了微生物生态系统,发现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

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时,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避免细菌污染;2.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3.在染色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染色药液的顺序和浓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18h的大肠杆菌(E. coli)培养液。 (2)培养基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14支 (每支10ml),浓缩5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 酸溶液(甲酸:乙酸:乳酸=3:1:1)。 (3)器材:1ml无菌吸管、摇床、冰箱、光电比色计、 标签等。
实验方法
1、接种:按无菌操作法用吸管向每管准确加入0.2 ml 的大肠杆菌培养液。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管置于摇床上,在37℃下 振荡培养。其中9支培养管分别于培养的0、1.5、3、5、 7、9、12、24和36h后取出,放冰箱中贮存,待测定。 3、比浊:以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调零 点,在光电比色计上,选用520~560nm波长进行比浊, 从最稀浓度的菌悬液开始,依次测定。
实验步骤
1.将肉膏胨淀粉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45℃左右倒入无 菌培养皿内(每皿约10~
15毫升),共倒3个,静置待冷凝即成平板。
2.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大肠杆菌和活性污泥 各一环分别在4个平板上各点种4个点。倒置于37℃恒温箱内培 养24~48h。
3.观察结果,取出平板,分别在2个平板内菌落周围滴加碘液, 观察菌落周围颜色的变化。若在菌落周围有一个无色的透明圈, 说明该细菌产生淀粉酶并扩散到基质中去。若菌落周围仍为蓝 色,说明该细菌不产生淀粉酶。
实验器材
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2.仪器:电炉、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放大 镜。 3.试剂:硫代硫酸钠溶液。 4.其他用品:无菌采样瓶,9ml无菌水试管,无菌 培养皿(直径9cm),无菌移液管等。
实验步骤
1.水样采取 2.细菌总数测定 (1) 水样稀释:根据水样受有机物或粪便污染的程度,可用无
3.高倍镜观察

(完整版)微生物工程重点

(完整版)微生物工程重点

第一章微生物工程的组成部分:(1)上游工程(2)生物反应过程(3)下游工程微生物工业产品类型:(1)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基因工程外源蛋白(2)菌体活性微生物、富含有用物质的微生物(3)酶制剂α-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4)转化产品甾体激素、抗生素、前列腺素(5)机能利用净化环境、生态平衡、探矿、采矿等发酵工业概念:发酵工业是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DNA重组、细胞融合等新技术相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并通过现代化学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一种大工业体系。

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产物,是微生物在生长的稳定期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代谢产物,与菌体的生长繁殖无明确关系,它们的生物合成具有特异性。

如抗生素,植物碱等。

微生物工程的特点是什么?发展趋势如何?特点:(1)原料广,价格低(2)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具有可变异性(3)反应条件温和(4)发酵途径多样化,产品多样化(5)生长繁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6)需要控制生产环境,避免杂菌污染发展趋势:微生物工程结合了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微生物工程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如: 1、菌种技术:菌种的筛选(极端微生物、转基因菌种)2、发酵技术:发酵培养基制备技术、发酵路线的优化和控制3、微生物工程下游分离、纯化技术。

第二章简要分析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基本要求?(1)具备高产目的代谢产物的能力(2)生长繁殖力强,较高的生长速率,发酵周期短(3)能利用低价格、来源广的农副产品原料,发酵成本低(4)培养条件要求不高,培养条件易于控制(5)无副产品或少副产品(6)有稳定的遗产性状,不易变异和退化。

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7)非病源微生物。

第三章工业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微生物的代谢:代谢是细胞内所有的生物化学过程的总称,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报告6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报告6
实验六、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及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本实验通过常用培养基的配制,使学生了解常规的配制培养基的方法。
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和灭菌。
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实验器皿和材料:
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量筒、药物天平、玻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
试纸和棉花、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
实验内容:
一.玻璃器皿的准备
1.玻璃器皿的洗涤
2.玻璃器皿的包装
1移液管的包装;
2培养皿的包装;
3棉塞的制作。
二.培养基的配制
1.按照配方要求配制溶液;
2.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调节PH;
3.过滤杂质;
4.将锥形瓶和试管进行分装加棉塞,包装后灭菌;
5.斜面的制作。
三.稀释水的配备
1.锥形瓶稀释水的配备
2.试管稀释水的配备
四.灭菌
1.干热灭菌法
2.加压蒸汽灭菌法
注意事项:
1.在使用高压蒸气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要尽可能排除完;
2.易燃易爆物品(如:硝化甘油、硝化纤维、黄磷、红磷、乙醚、汽油及可燃性气体等)不能用高压灭菌法灭菌;
3.当含盐类的液体和含盐的琼脂中大量的盐类泼洒在工作腔体,要立即换水,冲洗腔体,仔细擦干锅盖垫圈上的水滴。否则它们会带来腐蚀和变质。要检查压力表上的指数为“0Mpa”后才能打开锅盖。

微生物工程实验(陈必链,王明兹主编)PPT模板

微生物工程实验(陈必链,王明兹主编)PPT模板

实验27紫球 藻细胞的培

实验25液体 发酵法生产
庆大霉素
实验26单细 胞蛋白的生

实验22细菌 脂肪酶发酵
实验23基因 工程菌的发
酵培养
实验24液体 发酵法生产
L-色氨酸
第4部分微生物工程产品实验
实验28黄原胶的发酵、提取和测 定 实验29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和生 长曲线的绘制(MTT比色法) 实验30动物细胞的形态观察和计 数 实验31动物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7
附录Ⅰ盐酸标准溶液[C(HCL) =1MOL/L]
附录Ⅰ盐酸标准溶液[c(HCl) =1mol/L]
08
附录Ⅱ兰-埃农法菲林试剂糖量表 (兰-埃农法)
附录Ⅱ兰-埃农法菲林试剂糖量表(兰-埃农法)
LOGO
感谢聆听
01
前言
前言
02
第1部分微生物工程常用理化分析

程第
常 用 理 化 分 析
部 分 微 生 物 工
1
01
实验1含水 量的测定
04
实验4脂肪 测定
02
实验2蛋白 质含量的测

05
实验5灰分 测定
0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3碳水 化合物含量
的测定
06
实验6生化 指标糖、氮 的分析测定
第1部分微生物工 程常用理化分析
LOGO
202X
微生物工程实验(陈必链,王明兹主 编)
演讲人 202X-11-11
目录
1
前言
2
第1部分微生物工程常用理化分析
3
第2部分微生物工程菌株分离、选育
及保藏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年级专业姓名学号实验题目微生物工程实验(一组)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了解生物发酵过程中种子的扩培过程;2.掌握小型发酵罐管路消毒、空消、实消、菌种培养等技术;3.学习掌握小型发酵罐接种、取样操作系统;4.学习使用糖度仪,掌握血球计数板法;5.掌握两种生长曲线的测定方法:干重法和血球计数板法,绘制生物基质的相关曲线。

二、实验原理发酵罐,是进行液体发酵的专用设备。

发酵罐配备控制系统,它主要是对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pH、溶解氧、搅拌速度、空气流量、补料、泡沫水平等进行设定、显示、记录以及对这些参数进行反馈调节控制。

为了解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及对培养基的利用情况,需在发酵过程中定时地取样测定,包括对菌体进行计数、测定不同时期的干重以及糖度的变化。

干重,是指细胞除去全部自由水后的重量,为80℃下烘干一定时间后的恒重,即失水后的质量。

可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

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

在离心法中,将一定体积待测培养液倒入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和转速,进行离心,并用清水离心洗涤1-5次,进行干燥。

干燥可用烘箱在105℃或100℃下烘干,或采用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或4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称重。

血球计数板法,血球计数板是一种有特别结构刻度和厚度的厚玻璃片,玻片上有四条沟和两条嵴,中央有一短横沟和两个平台,两嵴的表比两平台的表面高0.1mm,每个平台上刻有不同规格的格网,中央0.1mm面积上刻有400个小方格。

通过显微镜观察,统计一定大格内微生物的数量,即可算出1毫升菌液中所含的菌体数。

微生物生长曲线,是以微生物数量(活细菌个数或细菌重量)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画得的曲线。

一般说,微生物(细菌)重量的变化比个数的变化更能在本质上反应出生长的过程。

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生长率上升阶段(对数生长阶段)、生长率下降阶段及内源呼吸阶段。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1.菌种酵母菌(saccharomyces)2.药品蛋白胨、葡萄糖NH4Cl、酵母浸粉、蒸馏水、种子液、无菌蒸馏水、泡敌3.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4.仪器设备摇床1台;超净工作台6台;电炉2个;在位机械搅拌式发酵罐4台;三角烧瓶;小试管;酒精棉球若干;工业用酒精一瓶;离心机1台;振荡器6台;烘箱1台;显微镜3台玻璃棒12个;50ml量筒6个;500ml量筒6个;100ml烧杯6个;500ml烧杯6个;250ml三角烧瓶2个;500ml三角烧瓶 6个;接种环6个;酒精灯6个;棉线、纱布、报纸若干;天平6个;蒸馏水瓶6个;擦镜纸若干;滤纸若干;离心管若干;血球计数板 6个;试管架12;棉线手套4双等四、实验步骤(一)菌种的扩培1.菌种的活化(已准备)(1)将酵母菌接种于种子培养液中,摇瓶培养,180rpm,28℃,48h 。

微生物工程实验报告(葡萄酒的酿造)

微生物工程实验报告(葡萄酒的酿造)

微生物工程实验报告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的酿制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材料三、实验步骤四、实验注意事项:五、实验过程与分析描述与分析:瓶内有少量气泡产生;液面稍稍上升。

超过锥形瓶的2/3。

图片(红葡萄酒)图片(白葡萄酒)描述与分析:瓶内有大量CO2气体产生,有大量气泡破裂的声音产生。

葡萄汁与捏碎的葡萄产生分层。

描述与分析:瓶内有大量CO2气体产生,并且伴随有大量气泡破裂的声音。

葡萄汁与捏碎的葡萄分层,且葡萄汁聚集在瓶底,被捏碎的葡萄残体上升至瓶口。

实验现象图片(白葡萄酒)描述与分析:瓶内CO2气体产生量减少,气泡破裂的声音减弱。

葡萄汁聚集在瓶底,葡萄残体被产生的CO2气体顶置瓶口。

瓶口处的葡萄有轻微腐败现象。

瓶底有白色沉淀产生。

描述与分析:瓶内CO2气体产生大量减少,基本没有气泡破裂的声音出现。

葡萄汁聚集在瓶葡萄残体被产生的CO2气体顶置瓶口。

瓶口处的葡萄有腐败现象。

瓶底有白色沉淀增多。

实验现象图片(白葡萄酒)描述与分析:葡萄汁聚集在瓶底,气体顶置瓶口。

瓶口处的葡萄残体腐败现象加剧。

瓶底有白色沉淀层变厚。

葡萄籽都沉在瓶底。

描述与分析:瓶底分层的液体上升,上层的葡萄残体下降沉入底层的葡萄汁中,并伴随有少量气体产生。

葡萄籽聚集在瓶底的白色沉淀中。

(二)葡萄酒后发酵实验图片(白葡萄酒)描述与分析:酒体逐渐澄清,但是白葡萄酒酒体有些微红(可能是由于氧化作用)程中有酒味和果香味飘散。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一)自评(二)组评(三)最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曾松荣、柯野编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适用专业:10级本科生物技术)重组毕赤酵母发酵表达蛋白酶及其初步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重组毕赤酵母培养基产物表达的方法。

2、学习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的测定。

3、学习表达的重组蛋白酶的鉴定及其酶活的测定。

二、实验内容1、毕赤酵母的菌体生长和诱导表达的培养基的制备。

2、重组毕赤酵母生长菌体曲线的测定。

3、对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诱导表达。

4、对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诱导表达发酵液的酶活测定。

5、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酶。

三、实验原理蛋白酶是催化蛋白质化合物中肽键水解为小肽或氨基酸的一类酶总称,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植物茎叶、果实及微生物中,并且对生物体的生理调控、催化各种代谢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蛋白酶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酶,约占整个工业用酶量60%以上;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皮革、医药和化工等行业。

由于蛋白酶具有广泛的工业、食品和医药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目前工业上需求量大。

植物中提取的蛋白酶主要是中性蛋白酶。

植物蛋白酶生产依赖于植物种植,这易受到季节、地理、气候等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来源不稳定。

动物源性蛋白酶多从牛、羊和猪等的胰脏中提取而得。

动物来源蛋白酶生产成本较高,并受到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和人员的强烈反对,目前主要用于医药方面。

因此,动植物源蛋白酶不能满足当代工业的需要。

微生物源蛋白酶几乎具有所有植物和动物来源蛋白酶的应用特性,成为了目前的蛋白酶的重要来源。

据统计,微生物蛋白酶占据了世界蛋白酶销售大约70%以上的份额。

目前商业化的蛋白酶主要来源于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来自植物木瓜,而来源于真菌的极少。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来源于霉菌的蛋白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优化固体(或者液体)发酵来提高蛋白酶的产量或通过分离纯化其产生的部分酶进行性质研究;而优化发酵条件很难大幅度提高蛋白酶产量,且发酵过程易受多种因素(如易污染或菌株生长状态)影响。

并且霉菌产生的蛋白酶种类较多,这增加了蛋白酶的纯化难度,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因此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利用霉菌的蛋白酶基因整合到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上构建工程菌株,利于高产获得重组霉菌蛋白酶。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目前表达异源蛋白性能较好的系统之一,其操作工艺简单,表达量高。

该表达系统能对表达的蛋白进行折叠和翻译后修饰,获得具有活性的目的蛋白,该目的蛋白能直接分泌至发酵液中便于分离与纯化。

毕赤酵母曾被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SCP),有很好的发酵基础,菌体密度可达100g/L干重。

其生长培养液的组分包括无机盐、微量元素、生物素、氮源和碳源,廉价而无毒。

它能在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快速生长,其中醇氧化酶AOX-甲醇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可达细胞可溶性蛋白的30%。

而在葡萄糖、甘油或乙醇作为碳源的培养细胞中则检测不到AOX。

AOX的合成是在转录水平调控的。

其基因启动子具有明显的调控功能,可用于调控外源基因的表达。

此调控作用是由一般碳源抑制/解抑制及碳源特殊诱导又重机制控制的。

外源基因在甲醇以外的碳源中处于非表达状态,而在培养液中加入甲醇后,外源基因即被诱导表达。

四、器材与试剂1、菌种:重组蛋白酶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本菌株由本实验室自己构建保藏。

2、培养基BMGY培养基:酵母提取物10.0 g,胰蛋白胨20.0g,YNB 13.4g,500×生物素溶液(4×10-5%生物素)2.0 mL,甘油10.0 mL,1M 磷酸钾(pH6.0) 100.0 mL,蒸馏水900mL。

BMMY 培养基:酵母提取物10.0 g,胰蛋白胨20.0g,YNB 13.4g,500×生物素溶液(4×10-5%生物素)2.0 mL,甲醇10.0 mL,1M 磷酸钾(pH6.0) 100.0 mL,蒸馏水900mL。

3、试剂福林试剂(Folin试剂):于2000mL磨口回流装置内,加入钨酸钠(Na2WO4.2H2O)100g,钼酸钠(Na2MoO4.2H2O) 25g,蒸馏水700mL,85%磷酸50mL,浓盐酸100mL,文火回流10h。

取去冷凝器,加入硫酸锂(Li2SO4) 50g,蒸馏水50mL,混匀,加入几滴液体溴,再煮沸15min,以驱逐残溴及除去颜色,溶液应呈黄色而非绿色。

若溶液仍有绿色,需要再加几滴溴液,再煮沸除去之。

冷却后,定容至1000mL,用细菌漏斗(No4-5) 过滤,置于棕色瓶中保存。

此溶液使用时加2倍蒸馏水稀释。

即成已稀释的福林试剂。

0.4mol碳酸钠溶液:称取无水碳酸钠(Na2CO3) 42.4g,定容至1000mL。

0.4mol三氯乙酸(TCA)溶液:称取三氯乙酸(CCL3COOH) 65.4g,定容至1000mL。

pH7.2磷酸盐缓冲液:称取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 31.2g,定容至1000mL,即成0.2mol溶液(A液)。

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71.63g,定容至1000mL,即成0.2mol溶液(B液)。

取A 液28mL 和B 液72mL,再用蒸馏水稀释1倍,即成0.1mol 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

2%酪蛋白溶液:准确称取干酪素2g,称准至0.002g,加入0.1N氢氧化钠10mL,在水浴中加热使溶解(必要时用小火加热煮沸),然后用pH 7.2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100mL即成。

配制后应及时使用或放入冰箱内保存,否则极易繁殖细菌,引起变质。

100μg/mL酪氨酸溶液:精确称取在105℃烘箱中烘至恒重的酪氨酸0.1000g,逐步加入6mL 1N盐酸使溶解,用0.2N盐酸定容至100mL,其浓度为1000μg/mL,再吸取此液10mL,以0.2N盐酸定容至100mL,即配成100μg/mL的酪氨酸溶液。

此溶液配成后也应及时使用或放入冰箱内保存,以免繁殖细菌而变质。

电极缓冲液(pH 8.3):0.025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0.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称3.02 gTris、14.42 g甘氨酸,1g SDS,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分离胶缓冲液(pH8.8):1.5 mol/L Tris-HCl 称18.171 gTris,80 ml蒸馏水溶解,用浓HCl调pH 8.8,蒸馏水定容至100ml。

浓缩胶缓冲液(pH6.8):0.5 mol/L Tris-HCl 称6.075 gTris,80ml蒸馏水溶解,用浓HCl调pH 6.8,蒸馏水定容至100ml。

凝胶:30%丙稀酰胺(Acr)、1.6%甲叉双丙稀酰胺(Bis)称30 gAcr、0.8 g Bis,加少许蒸馏水热溶, 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染色液:称2.5 g考马斯亮兰R-250,加500 ml甲醇,100 ml醋酸, 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

脱色液:取250 ml甲醇,70 ml醋酸,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样品缓冲液:取10% SDS 1ml,二巯基乙醇(13.5mol/L)0.6 ml,甘油1.5ml,0.05%溴酚兰少许,0.5mol Tris-HCl(pH6.8)定容至10 ml。

样品处理:将血清用样品缓冲液稀释至蛋白含量为1mg/ml,煮沸5min。

10% SDS:称10.0 g SDS,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4、器材分光光度计、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摇床、pH计、离心机、电子天平、电泳槽等。

五、实验操作(一)配制BMGY和BMMY培养基1 称量: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份放于瓷缸中。

2溶解:向上述瓷缸中加入所需要的水量,搅拌,加热使其溶解。

3.调节pH值:用玻璃棒沾少许液体,测量pH值。

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PH,本实验采用的是缓冲液配制培养基,也需要培养基的最终pH。

4.分装及包扎: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将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用分装漏斗)或三角瓶内,管(瓶)口塞上棉塞。

最后用牛皮纸将棉塞部分包好。

6.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21 ℃灭菌20分钟。

(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方法:加水至外筒内,被灭菌物品放入内筒。

盖上灭菌器盖,拧紧螺旋使之密闭。

通电加热,同时打开排气阀门,排净其中冷空气。

待冷空气全部排出后(即水蒸气从排气阀中连续排出时),关闭排气阀。

继续加热,待压力表渐渐升至所需压力时(一般是101.53kPa,即15磅/英寸2,温度为121.3℃),开始计时,维持15-30min。

灭菌时间到达后,停止加热,待压力降至零时,慢慢打开排气阀,排除余气,开盖取物。

切不可在压力尚未降低为零时突然打开排气阀门,以免灭菌器中液体喷出。

)7.灭菌后验证灭菌是否彻底:将培养基放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48 h,检测是否有菌生长。

(二)重组毕赤酵母生长曲线测定1、种子液制备取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斜面菌株1支,以无菌操作挑取1环菌苔,接入BMGY培养液中,250rpm,30℃振荡培养24 h。

2、接种培养用5ml无菌吸管,准确地吸取5ml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培养液,接种到灭菌装有50ml BMGY培养液的250ml的三角瓶中,接种后振荡,使菌体混匀。

3、培养将接种后三角瓶放置于摇床上,250rpm,30振荡培养。

分别在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小时从三角瓶中取出一定体积的菌悬液,立即放4℃冰箱中贮存,最后一起比浊测定光密度值。

4、比浊测定以未接种的BMGY培养液作空白对照,选用600 nm波长进行光电比浊测定。

从最稀浓度的菌悬液开始依次进行测定,对浓度大的菌悬液用未接种的BMGY培养基适当稀释后测定,使其光密度值在0.1-0.65以内,记录OD值时,注意乘上所稀释的倍数。

(三)重组毕赤酵母的诱导表达1、取出冰箱中保存的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接种于含25mL BMGY 培养基的250mL 摇瓶中,28-30℃振荡培养(250~300rpm)至对数生长期OD600达2-6,约16-18h)。

2、室温下以3000 g 离心5min 回收酵母细胞。

弃去上清,将细胞重悬于适当体积的BMMY 培养基中,至OD600值为1.0-2.0(约100-200mL)。

3、将培养液置于1L 摇瓶中,覆盖两层无菌纱布和一层灭过菌的报纸,置摇床中,28~30℃继续培养并开始诱导表达(注意诱导温度应严格控制,不要超过30℃)。

4、诱导表达起始后,每隔12h 补加100%甲醇至终浓度为0.5%~2%以维持诱导。

5、诱导开始后,每隔24h 取样一次,直至168h。

每次取诱导培养液1mL 于1.5mL离心管中,室温下以最大转速离心2-3min,将上清液和细胞沉淀分别冻存于-20℃。

(四)发酵液酶活的测定1、标准曲线的绘制1.1、按下表配制各种不同浓度的酪氨酸溶液(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