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建设国外前沿案例分析及与国内城市河涌改造对比研究
国内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

国内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一、国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美国芝加哥河的生态修复为例,芝加哥河全称芝加哥环境卫生和航行运河,全长251公里,贯穿芝加哥市区,是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北部的通航运河,由密歇根湖以西的南、北两条支流汇成。
1885年大风暴时,该河大量污水流入密歇根湖,为解决这一问题,于1900年修筑运河,使河水倒流。
这一工程被视为现代工程史上的一大壮举。
现河水经南支流河流向内地,经伊利诺水道与密西西比河相接。
(一)存在问题芝加哥河的历史也是芝加哥城百年来工业化发展的历史。
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芝加哥河对于城市的工业和航运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城市中的居民和工业企业对于芝加哥河却缺少保护意识,使得芝加哥河从一条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河流,变成了有着为了支撑航运码头而建造的绵延数公里混凝土驳岸的渠化河流。
在百年后的今天,芝加哥河沿岸的混凝土驳岸和防波堤逐渐老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两岸城市居民对于绿地的迫切要求,也把对于芝加哥河岸的改造事宜提上了沿岸企业和城市管理者的日程。
(二)修复措施芝加哥河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主要是对于河岸的处理。
在过去,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河岸周围空间,芝加哥河两岸采用的是混凝土板桩护岸的形式。
但是随着混凝土的老化和民众对于生态性的要求,新型的生态驳岸成为了另一种选择。
1.矮墙式驳岸矮墙式驳岸是指把原有驳岸的板桩截断或者直接将其替换为更短的板桩使之变为矮墙,并根据矮墙的高度进行一些土方工程改造,让河岸的坡度平缓自然。
为了增加驳岸的生态性,一般在矮墙的顶端建造向水中延伸的平台,在平台上填充营养基质,种植水生植物,以此来提高驳岸的绿化水平,同时水生植物和平台也能为河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而对于市民来说,更加低矮的驳岸增加了人们亲近水面的可能性,从心理上拉近了城市居民与河流的距离,也为人们的休闲活动提供了场地。
矮墙式驳岸最大的优点是非常适用于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因为其占地面积少,不需要对河流周边的土地做出很大的调整就可以实现生态化的目标。
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湖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污染排放、水资源过度利用以及工程建设等问题给河湖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加强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进行国际比较,总结不同国家在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德国。
德国有着世界领先的河湖治理经验。
他们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来规范工业和农业污染的排放,对控制源头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德国还重视河湖湿地的保护和恢复,通过人工湿地等方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德国政府还鼓励公众参与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倡导环保意识的培育。
这些经验告诉我们,河湖治理必须依法治理,强化监管,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新加坡。
这个小国家以其出色的城市治理而闻名,同时也是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
在新加坡,城市规划和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紧密结合。
新加坡推行集约化用地规划,通过人工河流和湖泊网络,实现了雨水和废水的有效管理和处理。
此外,新加坡重视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他们还利用先进技术,如水处理技术和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水质,保护水源安全。
这告诉我们,河湖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城乡一体化规划,推进水资源综合管理。
再来看看美国。
美国的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注重保护自然河湖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他们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例如湿地的恢复和栖息地的保护,增加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的韧性。
此外,美国倡导市场机制参与治理,引入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这告诉我们,河湖生态环境治理要注重保护河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最后,我们来看看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河湖资源的国家之一,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河湖生态环境。
例如,实施河湖长制,强化河湖管理和保护;推行河长制,强化源头治理;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节水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行环境教育。
城市河道如何治理?——国外著名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分享

城市河道如何治理?——国外著名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分享一、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一)水环境问题分析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
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
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
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
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
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
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
1963颁布了《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
1973年《水资源法》修订后,全流域200多个涉水管理单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一管理水处理、水产养殖、灌溉、畜牧、航运、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
1989年,随着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水务局转变为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承担供水、排水职能,不再承担防洪、排涝和污染控制职能;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
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
早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艺,处理效果不明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生化需氧量为5-10毫克/升,处理效果显著,成为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
国外城市典型河道的治理方式及其启示_图文(精)

乏暴至察豢习国外城市典型河道的治理方式及其启示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由文辉顾笑迎摘要介绍国外典型河道的污染情况、治理措施及治理后的效果,总结这些治理经验对我国河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河道生态治理国外经验启示1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河流生态系统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维持全球物质循环和水分循环;另一方面,可净化水源,抵御洪水,提供用水,用于旅游和交通,野生生物栖息等¨J。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人类的用水量也持续增加,同时人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干扰也日益严重,当这种干扰超过一定阈值时,河流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将表现出受损症状,即河流生态系统受损。
如果受损程度较低,当停止干扰时,河流生态系统可以较快地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干扰强度和时间继续增加,超过一定阈值,河流生态系统的稳态将被打破,系统崩溃,退化到另一阶段【2J。
因此,就要进行河流的生态恢复,重建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维持流域水资源的可再生循环能力,促进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循环¨J。
2国外城市典型河道的治理经验2.I泰晤士河2.1.1泰晤士河的污染情况泰晤士河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向东流经伦敦等大城市,全程402km,流域面积13000km2,年平均流量67m3/s。
泰晤士河感潮段周边大型污水处理厂对其水质影响非常大。
雨污混合水溢流问题一直比较严重,是造成暴雨期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二战后合成洗涤剂的大量使用在当时直接造成了水质的严重恶化,但由于1965年后这类洗涤剂已被禁止使用,因此对目前水质的变化已无影响。
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所古比例很小,对泰晤士河水环境16的影响相对较小。
另外泰晤士河沿岸的14座发电站排放的冷却水也对河水造成了热污染,使水温升高,溶解氧下降。
2.1.2泰晤士河污染治理措施①依法治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依法治污的国家。
1876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规“河流污染防治法”。
国外河流治理比较研究

国外河流治理比较研究李双武(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300170)摘要:河流治理是水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投入,取得明显成效。
分析比较各国治理河流的典型案例,总结其特点,以期为我国河流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河流;生态;治理;国外中图分类号:TV88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328(2007)03-0066-03收稿日期:2007-03-10作者简介:李双武(1967-),男,助理编辑,主要从事水利信息报道编辑工作。
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人类历史上的四大古文明都诞生于著名的大河畔。
而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也基本上都是依水而居,名城名河相得益彰,映照生彩。
千百年来,河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过去人类对河流往往索取多于贡献,肆虐多于爱惜。
在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河流中,洪涝频繁、污染加剧乃至失去正常河流功能的情况已是屡见不鲜。
国外很多河流在经过认真治理之后,又恢复了昔日碧波荡漾、清澈澄净的面貌。
1治理概况1.1塞纳河塞纳河从法国北部朗格尔高地发源,向西北方向曲折流去,经巴黎于勒阿弗尔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全长776km。
塞纳河是法国四大河流中最短的一条,但世界知名度却最高。
如果没有塞纳河,巴黎风光将会失色不少。
1910年,法国陆续下了半年的大雨,使塞纳河水面持续上涨。
后来,河水冲破堤防,水位高达8.72m,把整个巴黎市淹没了两周。
1923年冬,塞纳河再次决堤袭击了巴黎。
从那以后,巴黎更加重视对塞纳河的治理,在塞纳河的上游根据水文及地质条件建设了4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达8亿多m3。
这些水库调节着塞纳河的上游来水,能在汛期将塞纳河水位降低1m多,并可以保证巴黎一年的用水。
在防洪的同时还需要抗旱,19个双重水闸和船闸使塞纳河巴黎段从原先每年有半年水位不足1m深,变成水深3.4~5.7m,塞纳河水常年保持在一个平稳状态,不受潮汐和洪涝干旱影响。
陈兴都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_陈兴茹-2

陈兴都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_陈兴茹-2第32卷第5期2021年9月櫍殻櫍櫍櫍櫍櫍殻櫍殻水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Hydroecology Vol.32,No.5Sep.,2021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认识到河流生态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积极经过开展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
至今,半个世纪的时间,河流生态修复现状调研、科研、实践等活动开展得较多,研究比较深入,基于多种目标的各种修复技术已得到研发(Nijland &Cals ,2000;Brinson &Malvarez ,2002;Malmqvist&Rundle,2002);大型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也已有不少实例(Kondolf ,1995;Brooks&Shields ,1996;Tockner &Stanford ,2002),以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为典型代表的许多河流修复工作相对比较具体、细致,并且这些修复活动大多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我国的河流修复工作20世纪末刚起步。
本文总结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进展。
11.1流域内不透水表面不断增加导致大部分暴雨很快成为地表径流,且无法变成地下径流,城市河流水收稿日期:2021-06-27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210102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9092),中国水科院科研专项(水集0822)。
1978年生,作者简介:陈兴茹,女,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mail :chenxr@iwhr.com 河流生态环境修复。
E-櫍櫍櫍櫍櫍殻综述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陈兴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北京100038)Progress of River Restoration Research at Home and ApoadCHEN Xing-ru(Department of Hydraulics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38,China )摘要: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非线性的系统,增加了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难度。
国外典型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分析与启示

国外典型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分析与启示国外典型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分析与启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国际社会对水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的水环境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外典型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启示。
一、荷兰的雨水管理与综合利用荷兰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洪涝和水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水污染和洪涝问题,荷兰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
首先,荷兰建立了严格的雨水收集和利用制度,通过收集并利用雨水,减少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其次,荷兰注重水资源的分散管理,通过建设水库和湖泊等水源涵养区,实现了水资源的平衡供应。
此外,荷兰还通过建设储水设施和加强防洪工程,有效减少了水灾的发生频率和损失。
从荷兰的经验可以看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在于科学的规划和细致的管理。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的有效治理。
二、美国的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美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然而其河流生态系统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
首先,美国加大了对河流污染源的治理力度,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和减少工农业排污,有效改善了河流的水质。
其次,美国注重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通过引入和保护濒危物种,修复湿地和保护河道,实现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持续发展。
从美国的经验可以看出,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生态保护体系,才能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新加坡的水循环与再生利用新加坡是一个水资源极为匮乏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应对水资源紧缺,新加坡采取了一系列的水循环和再生利用措施。
首先,新加坡注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库,实现了雨水的再利用。
国外典型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分析与启示

0引言2006年我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7大水系(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国控网监测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I ~III 类水质占46%,IV 和V 类水质占28%,劣V 类水质占26%。
据对131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已达富营养化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调查湖泊总数的51.2%;五大淡水湖的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均已达到富营养化程度,鄱阳湖、洞庭湖的氮、磷浓度偏高,正处于向富营养化过渡的阶段。
水质恶化直接危害到滨湖、滨河城镇的供水。
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致使江苏省无锡市至少100万市民饮用水出现危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
我国在太湖、淮河、海河等一些重点流域展开了大规模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监测断面水质有所改善。
但是,由于污染物的排放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流域的污染情况依然十分严重。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跨越式经济发展战略,面对更为巨大的社会发展压力,只有制定出有效的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流域水污染控制的问题。
在此,在总结日本琵琶湖、欧洲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等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的基础上,对我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进行思考,为我国水环境整治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1日本琵琶湖1.1琵琶湖的污染状况琵琶湖位于日本京畿地区滋贺县中部,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流域面积8240km 2,是滋贺县1400万人的水源地,也是京都府、大阪府和兵库省水源的重要供给地。
1930年,琵琶湖还清澈见底,能直接饮用。
从1950年开始,随着战后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废水和大量未充分处理的生活污水无限制地排放到琵琶湖流域,水质不断恶化,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1977年琵琶湖发生大规模赤潮,此后10年间湖内藻类频繁暴发,直接影响居民的饮水安全。
国外典型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分析与启示许卓1,刘剑2,朱光灿1(1.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2.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江苏常州213003)摘要:针对我国河流湖泊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现状,以日本琵琶湖、欧洲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流域综合整治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我国治理河流湖泊水环境需要5个方面开展工作:建立强有力的流域管理机构;坚决控制污染源;加大对环保事业的资金投入;政府经济政策向环保倾斜;把市场经济引入流域治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生态建设国外前沿案例分析及与国内城市河涌改造对比研究摘要:城市河道及其周边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过程当中,过去河道生态景观建设相对滞后。
近年来,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研究河道与城市景观关系,出现了一批前沿案例及生态技术。
本文通过对三个国外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案例与广州河涌改造进行对比分析,从多个层面研究城市河道景观的建设。
关键词:案例河道生态景观种植Key words : case;River;Ecology;Landscape;Planting;Abstract: Urban river and its surrounding green spa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but river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lagged behind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past. In recent years,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gun to focus on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vers and urban landscape which has led to a number of cutting-edge cases and eco-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n river ecological landscape between cases of three foreign cities and Guangzhou Donghao river, it researches the urban river landscape construction from many ways.中图分类号: B845.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国内外城市河道生态景观研究近年来,在大多数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当中,都经历了水生态环境在工业化过程下不断恶化的问题,因此国际上许多城市开始研究如何通过改善穿越城市的河道的生态及景观环境,从而起到推动城市复兴的作用。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伦敦泰晤士河与德国莱茵河河道再生,美国洛杉矶河复兴规划及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河改造、亚洲地区有日本城市河道再生,韩国清溪川河道复兴等案例。
国内城市在这一方面也有许多研究,例如上海苏州河整治,广州东濠涌生态景观改造工程等项目。
这些城市河道复兴项目的实施给本领域研究提供了很多借鉴。
对比国外经验与国内研究情况,主要区别在于国际上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有系统性和延续性,例如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河改造项目就持续了近九十年,解决河道生态问题是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进行。
而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时间,因此许多例如规划、生态、景观等方面的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需要通过对国际上城市河道整治的前沿技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推动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城市的更新。
欧美国家的城市河道整治案例及技术工业革命后,欧美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河道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系统。
针对这一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开展了城市河道整治的系统工程。
在美国,比较著名的案例是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河改造。
这条穿越城市的河道流经市区长24公里,最窄2米,平均宽度24米。
由于城市的发展导致河道面临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从1930年代开始为了应对雨洪以及河道生态等问题开始了河道更新整治工程,至今已经持续了近90年。
圣安东尼奥河整治前期以防洪为主,后期以河道生态景观改造为主。
首先从应对防洪要求修筑城市段的河道堤岸开始,拓宽了部分河道以应对暴雨导致河水蔓延对城市的影响。
在完成了对河道防洪改造后,接着进入沿河生态恢复阶段。
这一时期河道改造尽量采用接近自然生态的蜿蜒断面,进行土壤生态修复,河道周边通过砌石方式加固堤岸,形成自然的生态河道。
通过与堤岸生态技术结合的湿地水生植物的种植以及动物迁徙廊道的建立,逐渐恢复河道两岸动植物生态多样性。
在植被的恢复上,除了尽量保留原有的乔木外,还大量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层次乔灌木,与水生植物共同构筑河道植物景观空间。
在进行生态恢复的同时,建设了富有人文情感的景观空间,包括亲水人行道的建设以及河道周边的例如咖啡茶座等文化景观空间的建立。
另外还通过有效保护沿河历史文化遗迹,使之成为河道景观的一部分。
经过九十年的努力,在2012年圣安东尼奥河改造全部完成,目前这条城市景观河道每年可以吸引近1000万游客参观游览,给美国与加拿大许多城市的河道改造带来深远影响。
在欧洲,许多国家城市开展了河道改造项目实践,比较系统的项目有巴黎塞纳河改造、伦敦泰晤士河复兴、曼彻斯特的默西河整治、德国杜塞尔多夫段莱茵河再生等。
例如伦敦泰晤士河,城市河道的生态整治持续进行,上世纪30年代通过了泰晤士河流域计划,逐渐从单纯的河道改造扩展为以河道周边城市空间规划为主导的河道流域整治计划。
与美国圣安东尼奥河案例不同,泰晤士河由于工业污染严重,因此首先面对的是污水处理与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通过修建排污管道及对饮用水进行水质净化处理逐步改善水质。
为了保持城市河道的自然开放性,泰晤士河沿河大部分没有设置人工堤岸,因此为了防洪需要,在格林尼治附近设立了防潮闸门。
在河道水质得到稳定后,泰晤士河开始着手建立与城市规划结合的河道生态景观系统。
包括利用河流两岸的空地及旧工业区改造建设成为开放景观空间以及对河道两岸的建筑物高度制定了控制政策等措施。
另外,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了沿河的亲水步行道,并且修建了横跨泰晤士河的专用步行桥,这些针对河道及两岸地区的开发项目都有力地推动了伦敦的城市更新。
图1 泰晤士河两岸生态景观整治图2圣安东尼奥河整治亚洲国家的城市河道整治案例及技术亚洲国家城市河道改造前沿案例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
这些国家城市由于工业发展迅速,城市河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城市过去更是通过填埋河道建设交通设施。
近年来,由于逐步意识到河道在城市生态景观上的重要地位,这些城市陆续开展了城市河道的复兴工程,并以此推动城市整体更新。
韩国首尔的清溪川河道复兴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案例。
清溪川全长8公里东西向穿越城市中心,河道宽7-15米。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应对河道生态水质的变差首尔覆盖了河道,在原河道上方建设了道路。
尽管城市臭水沟的问题解决了,但是通过实践证明覆盖了河道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及人文景观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在2002年,首尔提出了清溪川复兴项目,通过3年的建设期,拆除了河道上方的高架桥和道路,使清溪川重新东西向贯穿首尔。
在人文景观上,对河道沿线景观进行了梳理,把绿地空间和历史建筑结合进行了分区,恢复了城市河道生态景观。
尽管河道景观的复兴没有重建原来覆盖在上方的城市道路,造成了一定的交通影响,但是市民还是普遍支持这一工程。
图3 清溪川改造1 图4 清溪川改造2项目案例区位对比宏观整治生态措施人文景观建设文化比较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河24公里穿越城市先解决防洪问题,拓宽河道,兴修水利设施重建植物多样性及动物迁徙廊道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沿河景观建筑结合的方式构筑河道景观空间欧美发达国家,文化价值观与中国有较大差异伦敦泰晤士河穿越伦敦城市中心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改善河道水质河道两岸整体规划,利用空地及沿河旧厂房建设城市绿地通过限定沿河建筑高度,保护文化建筑等措施体现人文景观欧洲传统发达国家,文化相对保守首尔清溪川全长8公里东西向穿越城市中心拆除河道上方的高架桥及道路,重新把覆盖的河道复兴修建专门的截污管线保证河道水质利用古桥等历史建筑构筑河道景观亚洲新兴国家,与中国文化价值观相近,城市河道具有传统历史东濠涌全长4.51公里,南北向穿越城市中心雨污分流,通过建设净水厂改善水质建设生态堤岸及河床,建设截污管保护沿河历史桥梁及文化建筑亚洲传统文化国家,城市河道历史丰富除了首尔清溪川外,亚洲地区还有日本的东京隅田川整治、大阪的崛川复兴、新加坡河改造等案例。
国内的主要有上海的苏州河、南京的秦淮河与广州的东濠涌整治等工程,这些项目都是较为成功的基于城市更新的河道景观整治案例。
前沿河道改造案例对国内城市河涌整治的启发通过分析国外主要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改造案例,对比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河涌的整治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启发。
首先,国外河道生态景观整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通常项目持续几十年,例如圣安东尼奥河整治就进行了近90年。
这些案例通常从宏观入手,解决例如排洪,水质等基本问题,再步步推进,通过堤岸生态技术应用、植物景观营造,动物迁徙廊道建设等措施进行河道更新。
反观我国的城市河涌整治主要还是着重在单一河道的景观改造,缺乏长远的系统规划,从而难以进行持续的河道治理。
另外,国际上成功的河道整治案例多结合地方人文景观。
例如韩国的清溪川复兴项目就充分挖掘河道的历史,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
沿线的古迹广通桥的重建就是利用旧有的广通桥墩与现代桥梁设计相结合而成。
在国内许多河涌的整治则缺乏对河道历史的研究,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难以抓住历史景观文化的内涵。
表1国内外城市河道案例对比分析再次,就是现阶段的城市河道整治需要多技术共同应用。
像伦敦泰晤士河整治项目是河道水质净化、沿河文化景观构筑、动植物多样性重建等多重角度与技术共同作用从而产生协同效应。
这一点与国内河涌整治的过程有相似之处。
例如广州的东濠涌整治,也是多重生态景观技术手段共同作用的结果。
该项目首先是对河道水质进行整治,把河道两侧用地的排水系统由雨污合流制改为雨污分流制,避免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同时在东濠涌下游珠江前航道旁新建一补水泵站,将珠江水抽取到净水厂净化处理后补充到东濠涌上游,增加河道的水量及流动性,河道水质恢复到人体可以接触的标准。
然后进行了河床及堤岸的生态改造,在沿河建设了一批景观建筑推动城市河道的景观更新。
种植设计主要选用乡土植物,以乔木、灌木、草坪多层次绿化,并且结合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沼生植物等湿地水生植物的营造,致力重建植物多样性。
河道周边主要植物有凤凰木(Delonixregia)、盆架子(Alstoniascholaris)、细叶榕(Ficusmicrocarpa)、芒果(Mangiferaindica)、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美人蕉(Cannaindica)、朱蕉(Cordyliefruticosa)、大红花(Hibiscusrosa-sinensis)、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 ‘Sinicum’)、龙船花(Ixorachinensis)、炮仗花(Pyrostegiavenusta)、金凤花(Caesalpiniapulcherrima)、扶桑(Hibiscusrosa-sinensis)、悬铃花(Malvaviscus arboreus var. penduliflorus)、蒲桃(Syzygiumjambos)、黄花夹竹桃(Thevetiaperuviana)、紫藤(Wisteriasinensis)、禾雀花(Mucuna birdwoodiana)、三角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含笑(Micheliafigo)、红背桂(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垂柳(Salixbabylonica)、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mucronatum)荷花(Nelumbonucifera)、芦苇(Phragmitescommunis)、菖蒲(Acoruscalamus)、睡莲(Nymphaeatetragona)、茭白(Zizanialatifolia)等,通过多种亲水乔灌木植物与湿地水生植物,共同营造具有岭南地区特色的植物景观,改善城市河道生态景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