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2013
(SL49-9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sSL49-94主编单位: 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 辽宁省水利电力厅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页制作: 中国水利科技信息网1994-03-31发布 1994-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发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149—94的通知水建[1994]98号为适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的需要,我部委托葛洲坝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与辽宁省水利电力厅为主编单位,组织编制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经审查,现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其编号为SL49-94,自一九九四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各地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建设司和主编单位。
本规范由水利部建设司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目 次l 总则2 导流与渡汛3 坝基与岸坡处理4 筑坝材料5 堆石坝填筑6 面板与趾板施工7 止水设施8 观测仪器埋设9 质量控制附录A 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技术要求条文说明1 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一、二、三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砂砾石填筑的坝)的施工。
四、五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可参照执行。
对于坝高超过70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不论工程等级均应按本规范执行。
1.0.2 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积极试验论证,经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采用。
1.0.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
2 导流与渡汛2.0.1 应充分研究坝址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及施工条件的特点,慎重确定施工导流与渡汛方案。
2.0.2 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下列有利因素:(1)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上游垫层坡面经防渗固坡处理后可直接挡水。
(2)施工初期,对下游坝坡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后,允许坝体过流。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目次I总则2导流与渡汛3坝基与岸坡处理4筑坝材料5堆石坝填筑6面板与趾板施工7止水设施8观测仪器埋设9质量控制附录A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技术要求条文说明1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一、二、三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砂砾石填筑的坝) 的施工。
四、五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可参照执行。
对于坝高超过70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不论工程等级均应按本规范执行。
1.0.2 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积极试验论证,经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采用。
1.0.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
2 导流与渡汛2.0.1 应充分研究坝址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及施工条件的特点,慎重确定施工导流与渡汛方案。
2.0.2 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下列有利因素:(1) 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上游垫层坡面经防渗固坡处理后可直接挡水。
(2) 施工初期,对下游坝坡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后,允许坝体过流。
2.0.3 当确定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挡水时,必须对上游坡面进行碾压砂浆、喷射混凝土或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等防渗固坡处理。
2.0.4 当确定坝体过流时,宜用加筋堆石或钢筋石笼等,对下游坝坡进行保护。
石笼块石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坝体过流后,应对坝面进行认真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2.0.5 选择导流、渡汛方案时,宜首先研究以低过水围堰保护、枯水期正常施工和汛期利用坝体与导流建筑物共同泄流方案的可行性。
2.0.6 采用临时断面挡水渡汛时,应对临时断面进行设计。
3 坝基与岸坡处理3.1 一般规定3.1.1 坝基、趾板地基及岸坡的处理,均属隐蔽工程,应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认真施工。
处理过程中地质人员应如实、准确地进行地质描绘、编录及整理。
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
3.1.2 处理岸坡时,应采取截流排水等措施,防止两岸山坡雨水冲刷垫层。
3.2 坝基与岸坡开挖3.2.1 趾板部位的地基开挖可分两步进行。
最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word版

目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符号5 坝的布置和坝体分区6 筑坝材料及填筑标准7 趾板8 混凝土面板9 接缝和止水10 坝基处理11 坝体计算12 抗震措施13 分期施工和坝体加高14 安全监测条文说明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计算方法等。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1、2、3级坝和高度超过70m的4、5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包括坝体和趾板布置、坝料和坝体分区、面板及其止水系统、坝基处理、坝体计算、施工度汛、分期施工和抗震措施、安全监测等。
4、5级70m以下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参照使用。
200m以上的高坝应进行专门研究。
2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5055-1996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7-1996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5073-199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T5082-1998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LJ 204—81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J5006-92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HG2288-92 橡胶止水带SDJ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及其补充规定SDJ17-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DJ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218-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及其补充规定SL60-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169-1996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237-1999 土工试验规程3 总则3.0.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级别,应符合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及其补充规定、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中的有关规定,但坝高超过(SDJ12-78)中表3者可不再提级。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修订工作大纲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第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水利部四川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二O一二年三月1 修订的目的及必要性水利部1994年3月以水建(1994)98号文发布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
该规范执行以来对推进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发展和质量控制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九十年代初,我国面板坝建设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设计与施工技术尚不成熟,行业设计与施工规范适用于100m级坝高,建设经验多参照国外成果,100m 级以上坝高开工项目较少。
之后15年,我国兴建的面板堆石坝用于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功能,取得了长足进展;据不完全统计遍布我国各地已建在建100m级以上面板坝已超过50座,其中150m级超过10座,从目前发展态势看,面板坝仍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水利水电建设中的主力坝型。
面板坝具有可就地取材、建设周期短、适应性强等特点。
从近15年的建设成果看,其工程设计本质仍以经验为主,工程运用的安全性仍取决于施工质量控制;目前我国面板坝多项建设技术处在世界领先,其中高坝严格变形控制、混凝土边界防渗处理、导流与度汛等均由面板坝施工技术进步加以实现的。
在高坝建设经验、施工装备不断改进和施工技术与工艺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原施工规范已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要求,甚至已相当滞后,尽快修订行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电力行业相关标准(DL/T5128-2009)已于2009年7月由国家能源局发布实施。
2 修订依据与原则2.1 修订依据按照水利部建设管理司与科技司关于标准体系修订的要求开展工作。
2.2 原则修订工作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新修订的规范定义为行业标准,要依照新“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要求,即要有原则规定,又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即要反映我国近年来工程建设、施工成果和经验,又要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反映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保证大坝工程建设安全。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目次l 总则2 导流与渡汛3 坝基与岸坡处理4 筑坝材料5 堆石坝填筑6 面板与趾板施工7 止水设施8 观测仪器埋设9 质量控制附录A 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技术要求条文说明1 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一、二、三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砂砾石填筑的坝)的施工。
四、五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可参照执行。
对于坝高超过70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不论工程等级均应按本规范执行。
1.0.2 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积极试验论证,经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采用。
1.0.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
2 导流与渡汛2.0.1 应充分研究坝址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及施工条件的特点,慎重确定施工导流与渡汛方案。
2.0.2 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下列有利因素:(1)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上游垫层坡面经防渗固坡处理后可直接挡水。
(2)施工初期,对下游坝坡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后,允许坝体过流。
2.0.3 当确定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挡水时,必须对上游坡面进行碾压砂浆、喷射混凝土或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等防渗固坡处理。
2.0.4 当确定坝体过流时,宜用加筋堆石或钢筋石笼等,对下游坝坡进行保护。
石笼块石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坝体过流后,应对坝面进行认真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2.0.5 选择导流、渡汛方案时,宜首先研究以低过水围堰保护、枯水期正常施工和汛期利用坝体与导流建筑物共同泄流方案的可行性。
2.0.6 采用临时断面挡水渡汛时,应对临时断面进行设计。
3 坝基与岸坡处理3.1 一般规定3.1.1 坝基、趾板地基及岸坡的处理,均属隐蔽工程,应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认真施工。
处理过程中地质人员应如实、准确地进行地质描绘、编录及整理。
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
3.1.2 处理岸坡时,应采取截流排水等措施,防止两岸山坡雨水冲刷垫层。
3.2 坝基与岸坡开挖3.2.1 趾板部位的地基开挖可分两步进行。
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SL 228-98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01-16发布1999-02-01实施前言根据水利部1997年下达的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在DL5016—9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原导则)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十多年来的建设经验和科研成果,对原导则行了修改补充,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有关的泄、放水等建筑物布置;坝体堆石或砂砾石材料详细分区;坝体材料特性和填筑质量标准;坝体设计和计算;坝基及岸坡开挖与处理;混凝土趾板与面板设计;周边缝及垂直缝等各种接缝止水设计;分期施工和已建坝的加高;原型观测布置设计等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对原导则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如下:1将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1、2、3级及3级以下坝高70m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2 增列了术语和符号一章,统一图示标记。
3修改了原导则中在砂砾石地基上不宜修建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规定。
4 强调了使用枢纽建筑物开挖料及近坝区石料或砂砾料用作坝体填筑料,以提高技术、经济效果。
5拓宽了对趾板地基要求。
除弱风化岩层外,经过专门论证,采取工程措施,也可建于风化破碎或软弱基岩上。
补充提出了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将趾板置于砂砾石层上的基本要求。
6 补充了需要进行稳定分析和有限元法计算坝体应力、变形的基本要求。
7增列了坝顶结构设计要求、坝体抗震措施及砂砾石坝体渗流控制的基本要求。
8补充了确定混凝土面板厚度的标准、对原材料及配合比等的技术规定、面板的防裂措施和要求。
对周边缝止水作了适当简化,并拓宽了要求。
9 适当简化了一般性观测项目,增列了可选择的观测项目。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赵增凯蒋国澄曹克明杨德福杨世源王治明目录1 总则1.0.1为适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使其达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施工过程中应采 取有效措施,减 少对周围环境的 破坏
施工结束后应进 行环境恢复,确 保与周围环境相 协调
施工期间应遵守 当地环保法规, 确保合法合规
面板堆石坝运行管理与维护
07
运行管理要求
定期检查:对坝体、排水系统、 溢洪道等进行检查,确保无异常。
维护与保养:对坝体、闸门、机 电设备等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05
坝体结构设计
面板堆石坝坝体 结构由面板、趾 板、防渗系统、 心墙等组成。
面板是堆石坝的 主要受力结构, 要求具有足够的 强度和稳定性。
趾板连接面板和 岸坡,起到防渗 作用,要求与面 板紧密结合。
防渗系统采用粘 土、混凝土等材 料,防止水渗透 坝体。
防渗结构设计
防渗材料:选择高强度、低渗透性的材料,如混凝土、沥青等。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汐
汇报时间:20XX/01/01
防渗层设置:在坝体上游侧设置防渗层,以防止水渗透进坝体。
防渗结构形式:根据坝高、水头、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渗结构形式,如斜墙式、 心墙式等。
防渗结构与排水系统的配合:防渗结构应与排水系统配合使用,以降低渗透压力对坝体的 影响。
面板结构设计
面板材料:混凝土或沥青混凝 土
面板厚度:根据坝高和荷载确 定
面板堆石坝的设 计和施工需要遵 循相关的规范和 标准,以确保坝 体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面板堆石坝的特点
坝体结构简单: 主要由面板和 堆石组成,结 构稳定,施工
方便。
坝体高度大: 由于其结构特 点,面板堆石 坝能够达到较
高的高度。
抗震性能好: 由于其整体结 构稳定,地震 时能够保持较 好的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与施工

饱 和抗 压 强度 7 2 . 4~1 5 4 . 0 MP a , 下 坝 址 基 岩 为 速增 加 , 逐渐 成 为 当今 水 利 水 电工 程 建 设 的 主 流 坝 主 ,
1 工 程 概 况
摘
要: 混凝 土面板堆 石坝( 钢筋混凝土面板碾压堆石 坝 ) 是6 o年代 以后发 展起来 的 , 其 与传
统土石坝相 比, 具 有安 全性 好 、 工 程量 少 、 施 工方便 、 导流 简化 、 工期 短 、 造价 低等 优
点, 当前 国内外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越建越高 , 填筑量越来越 大 , 这就 给设计 和施工
起步于 2 0世 纪 8 0年 代 中期 , 随 着薄 层 碾 压施 工技
~
8 0 m, 右 岸地形 连续 完整 。
术 的不断 进 步 和 完 善 , 面 板 堆 石 坝 的数 量 和 高度 迅
型 之一 … 。
上坝 址基 岩 以 中硬 的条带 状 砂 岩 和石 英 砂 岩 为 罗惹 坪组 ( S 1 1 R )中上 部 , 以沙 质 粉 沙 岩 为 主 , 饱 和
选 取 混凝 土 双 曲拱 坝 、 碾 压 混 凝 土 重 力 坝 和 面 板 堆 3 . 5 放 空 洞 石 坝 3种 比较 坝 型 , 并 结 合 各 自坝 型 的枢 纽 布 置 特
放 空洞 由左 岸 导流 隧 洞改 建 而 成 , 由进 口斜 井 、
上 游缓 坡段 、 放 空管 、 消 力池 、 和下 游 缓 坡段 组 成 , 全
某水 电站 大 坝 为 钢 筋 混 凝 土 面 板 堆 石 坝 , 坝高
有崩 解特性 ( 大坝 标准 剖 面见 图 1 )。 1 7 9 . 5 I n , 坝顶 长4 2 7 . 7 9 m, 宽高 比为 2 . 3 8 , 属狭 窄河 床高 面板 堆 石 坝 。枢 纽 建 筑 物 均 集 中 布置 在 左 岸 , 右 岸坝 体上 、 下游 分布 2个 石料 场 , 其 底 部 高程 与坝 顶 高程 相 近 , 距坝体水平距离 1 0 0—1 5 0 m。坝 址 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2013)
本标准所替代SL228—98标准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 修订了放空设施的规定,“4高坝、重要工程、地震设计烈度为8度、9度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设置放空设施。
”
(2) 增加了根据坝高进行堆石料填筑标准分类的有关内容;
(3) 增加了在高趾墙附近设低压缩区和对趾墙进行稳定和应力分析的有关内容;
(4) 增加了150m以上高坝和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坝应进行面板应力和变形有限元计算的有关内容;
(5) 增加了面板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的有关内容;
(5) 增加了混凝土挤压边墙的有关内容;
(6) 增加了分期面板浇筑对坝体填筑高差和预沉降期的有关内容;
(7) 将原“砂砾石坝体渗流控制”一节名称改为“坝体渗流控制”,增加了堆石坝体渗流控制的有关内容;
———将原“地震区坝体的抗震措施”一节名称改为“抗震措施”,增加了面板水平施工缝的抗震措施和对于设计烈度为8度、9度时,建在覆盖层地基上的面板堆石坝应进行专门论证的有关内容;
———将原“分期施工与坝体加高”一章名称改为“分期施工与已建坝加高”,将分期施工一节调整为分期施工和分期完建两节,增加了分期完建面板堆石坝的有关内容;
———将原“原型观测”一章名称改为“安全监测”,调整了监测设施布置原则,增加了1级、2级坝及150m以上高坝的监测项目;
———接缝止水结构和材料已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本标准不包含该部分内容。
本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有:3.1.6条3款、3.1.6条4款、8.2.1条。
以黑体字标示,必须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