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艺术(Expressive Arts)

合集下载

艺术学名词解释

艺术学名词解释

艺术学名词解释艺术学名词解释1.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以强调作者情感、意志和内心世界为特点。

通过夸张的形象、明亮的色彩和扭曲的形式,表达艺术家内心的冲突和观念。

表现主义在绘画、音乐、戏剧和文学等领域都有应用。

2.色彩理论(Color theory)色彩理论是关于色彩的产生、混合、应用和感知方面的研究。

色彩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在绘画、设计和摄影等艺术作品中使用不同的色彩和色彩组合来创造出特定的情感、表达和效果。

3.立体主义(Cubism)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以将物体从多个角度同时呈现在画布上的形式为特点。

立体主义通过将物体的几何形状拆解和重新组合,挑战传统的透视和单一视角,并试图表达出空间和时间的多维性。

4.抽象艺术(Abstract art)抽象艺术是一种与传统的视觉对象和表现之间的直接关联性相反的艺术形式。

抽象艺术摒弃了具象形象的表现方式,主要强调色彩、形状、线条和纹理等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观念。

5.色彩对比(Color contrast)色彩对比是指通过将不同色彩放在一起,产生明显的差异和对比,以增强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色彩对比可以通过明暗对比、互补对比、冷暖对比和饱和度对比等方式来实现。

6.构图(Composition)构图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如何组合和安排不同的元素和主题的过程。

合理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目光,创造出平衡、流动和视觉吸引力,使艺术作品更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7.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平面设计是通过运用图片、文字和颜色等可视元素,创造出具有传达信息、传达情感以及产生视觉吸引力的图形作品。

平面设计广泛应用于广告、品牌、网页和印刷品等领域。

8.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装置艺术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空间中布置和组装不同媒介的艺术形式。

它将视觉艺术与环境、声音、光线和材料等元素进行整合,创造出完整的艺术体验。

名词解释表现艺术

名词解释表现艺术

名词解释表现艺术
表现艺术(Expressional Art)是一种直接传达艺术家或演绎者个体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段和方法。

在艺术学领域,表现艺术与再现艺术相对,再现艺术的审美重心在于对客观生活的模仿,而表现艺术的重心则在于主体精神的直接披露。

在心理学领域,表现艺术又通常指代心理问题、情感诉求对应的艺术升华表现。

表现艺术作品能表现创作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是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集中体现。

这种艺术形式通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将艺术家长期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有时甚至会激发出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第三讲 EAP的核心技术 余玲艳

第三讲 EAP的核心技术 余玲艳

10%~15%知识的力量:
1)创造性;2)好奇心;3)热爱学习;4)思想开放;5)洞察力
2.矫正性力量:
1)实性;2)勇敢;3)坚持;4)热情
3.人道主义力量:
1)善良;2)爱;3)社会智慧
4.公正的力量:
1)正直;2)领导力;3)团队合作精神
5.节制的力量: 6.卓越的力量:
1)原谅;2)谦卑或虚心;3)审慎;4)自我调节
1)对美和优点的欣赏;2)感激;3)希望;4)幽默;5)虔诚 或灵性
我用微笑面对整 个世界,发现整 个世界用微笑面 的我。——乔吉 拉德(美)
●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这个机 ● 国内研究: 制:个体通过在为他人“做好事” “做好事”对抑 (有的研究提出“利他行为”) 郁症状大学生的 的过程中会提高自身的优势品质, 干预(王健, 从而能够抵抗由于生活中不利因 2012) 素导致的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侵袭
包含项目:
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
对异性的兴趣减退 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 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容易哭泣 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者有人想抓住你 经常责怪自己 感到孤独 ·感到苦闷 ·过分担忧 ·对事物不感兴趣 ·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 ·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因子6:敌对(hostility)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思想、感情和行为。其项目包 括厌烦的感觉,摔物,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方面
包含项目:
11、24、63、67、74、81
容易烦恼和激动 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 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想法 经常与人争论 大叫或摔东西

表达性艺术疗法

表达性艺术疗法

认识表达性艺术治疗如果让你用一种方式展示自己的人生故事,你会怎么做?你是不是每次向别人倾诉的时候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全部的感受,甚至有些不可名状难以描述的感触?那,你有没有想过用艺术去表达呢?表达,是人类的天性和生存的需求。

然而人类透过艺术的形式展现最直接的情感和意念则是在人类还没有形成文字和语言之前就已经开始形成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说,强烈的体验、经验,通常以影像、气味等整体氛围等非语言的感觉形式,储存在大脑的边缘系统里以致人类的大脑知道的自然比人心所能意识到得多,所以我们经常有类似的经验,可以清楚地表达某种情绪却无法明白地阐释导致情绪的原因。

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恰恰就是以各种艺术的媒材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

透过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身体雕塑、演剧、重新创作等过程来经验自己的生命故事,是一个从抽象概念转化到生活具象的过程,藉此展现艺术的穿透力,也将开展个人自发与创作的能力。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本质著名心理学家Corey (2009)指出: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人们可以透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去探索个人的问题,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介入方式,可使人厘清个人问题的面貌。

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结合了心理治疗与表现艺术,可将人们潜藏的创造力再度激起,用来帮助当事人将无法说出的冲突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提供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沟通机会,藉由一种象征性描述(symbolic speech)的方式,可以减低当事人直接说出而造成的威胁感,进而可以更加深入探索个人内在与外在的经验;透过艺术作品做为中介,可以将当事人的内在状态予以外化或投射出来,当事人可由此机会再度重新整合自我内在状态。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种类有许多,治疗师透过象是游戏、沙盘工作、音乐、舞蹈、绘本、说故事、雕刻、绘画、写作、戏剧、心理剧等方式,可使人们的创造力及灵感再度复生。

艺术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及启示

艺术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及启示

艺术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及启示作者:吕欣姗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12期摘要艺术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基于“艺术创造即治疗”理论,认为人在创作时能够重整内在需求与冲突,激发自我疗愈。

艺术治疗贴合儿童与青少年的内隐性、动荡性等心理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信心、归属感与社会意识。

中小学校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项目模式,运用舞动治疗、戏剧治疗、美术治疗、音乐治疗四大表达性艺术治疗手段,灵活整合多种艺术形式,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艺术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表达性艺术作者简介吕欣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艺术治疗指运用艺术手段在教育、康复和心理治疗中的各种实践。

[1]美国艺术治疗协会对艺术治疗的定义是:将艺术作为治疗用途,请专业人士指导经历疾病、创伤、生活挑战或寻求个人发展的人进行艺术创作。

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以及对作品本身和创作过程的反思,人们可以增强自我意识和对外界的感知,学会应对症状、压力和创伤经历,增强认知能力,并享受创作艺术作品的愉悦感。

[2]艺术治疗最初的理论导向以精神分析原则为基础,起源于20世纪40~50年代的心理健康领域。

艺术治疗的发展依托心理学在行为取向、人本主义取向、认知取向、进化取向和社会心理取向等方面的发展,结合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服务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成长与疾病治疗。

艺术治疗在实践中发展出两个主要的理论方向,即强调艺术和强调治疗。

强调艺术的实践者倾向于把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作为首要目标;强调治疗的实践者则将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形式,通过分析创作过程,阐释和解读作品蕴含的意义。

由于艺术治疗的灵活性与安全性能使参与者在放松的状态下实现由内而外的自我开发,近年来已在国际社会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当中。

本文通过分析整理艺术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试图为我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
阿恩海姆(Arnheim)是一位影响深远的艺术心理学家和理论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艺术“表现”(expressiveness)的理论。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和表达的情感、意图和思想等内在内容。

阿恩海姆
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形式和结构的表现
来触发观众的感受和思考。

他认为,艺术家通过创作过程中的审美选择和技巧,能够将自
己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艺术形式,并与观众进行共鸣和沟通。

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强调了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和独特性。

他认为,艺术作
品不仅是对外界现实的再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观点和创造力对现实进行重新
诠释和表达。

艺术家通常会选择某种特定的形式、符号和意象来传达他们的意图,这种选
择过程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决定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观众的感受。

阿恩海姆还注意到了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主动参与。

他认为,艺术作品并不是被
动地传达给观众,而是通过观众的参与和想象而获得意义。

观众通过感知艺术作品的形式
和结构,以及自身的情感和经验,来理解和感受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内容。

观众的独特感受
和观点也会对艺术作品的意义产生影响。

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对于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颜色和线条的组合,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情感、意图和思想。

通过理解艺术家选择的形式、符号和意象,以及观众的参与和想象,我们可以更深入
地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中所传达的内在内容。

表达性艺术疗法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表达性艺术疗法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收稿时间]2015-09-03[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和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C007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许新赞(1979-),女,湖南岳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表达性艺术疗法在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日益引起关注,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其在教学中的融合。

表达性艺术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并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互动能力。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式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根据团体主题和团体成员特点灵活选择具体疗法,并综合运用,能使每一次团体效果最优化,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疗法;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B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3-0146-02表达性艺术疗法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许新赞(长沙民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016年3月March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 20世纪国内外开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使用表达性艺术疗法。

团体心理咨询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也一直致力于新的实践与研究,人们积极思考和实践着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逐渐认识到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及独特功效。

目前,高校也开始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引入表达性艺术疗法。

本文就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表达性艺术疗法的概念和特点(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念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ArtsTherapy)是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游戏、故事文本、书法、戏剧等艺术媒介,以非言语的沟通方式介入,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绪情感,帮助来访者对自己有更深刻的、对不同刺激的正确反应,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刺激,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表达性艺术治疗

表达性艺术治疗

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是透过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身体雕塑、演剧、重新创作等过程来经验自己的生命故事,是一个从抽象概念转化到生活具象的过程,藉此展现艺术的穿透力,也将开展个人自发与创作的能力。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中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治疗手法,无论是对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特殊教育者群体,绘画治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迅速建立关系,打开他们封闭的心门。

此外,在后续的治疗中,绘画治疗更能有效宣泄来访者的情感,剖析其行为模式,解决心灵、家庭系统等深层次的成长问题。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方法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

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纸张)呈现完整的表现,画者可以客观的观看自己的作品。

适合成人及儿童。

绘画疗法的原理: 1 、绘画是潜意识的表达。

2 、绘画应用的是投射技术。

3 、绘画的语言丰富,内容清晰。

绘画疗法的适用范围:1、既可以用于群体测试,又可以用于个体测试。

2 、可以作为有关精神健康的普查筛选工具,以此筛选出群体中的不良者。

3 、可以用于门诊临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诊断,为心理咨询提供有关人格方面的信息。

4 、可用于调解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人际沟通,治疗和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之一。

5 、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绘画疗法适应症1、不善言谈的患者或疾病情况,如自闭症、失聪、迟钝、大脑损伤、妄想;2、对言语治疗有阻抗的人或情况,如对谈话疗法有抵触情绪,而其它方法均无疗效的;3、怀疑自己口语能力的人,和害怕治疗师“玩他们的心理”的人。

4、可以治疗的心理问题有:饮食障碍(如食欲减退、贪食症、冲动性饮食过量)、物质滥用(如酗酒、吸毒)、性虐待受害者等。

绘画疗法的优点:人类是先创造图画再创造文字的,幼儿也是先会画图再学文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性艺术(Expressive Arts)一种非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诗歌、音乐、写作、绘画、舞蹈、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它是在人们对行为变异的认识逐渐加深、需要越来越多有创新精神的治疗方法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般来说,表现性艺术活动在治疗中常常是非正式的,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人们通常认为,表现性艺术对行为变化没有什么直接的作用,但它对人格改变很有用处。

目前,关于表现性艺术这种治疗方法的研究报告还不多见,它的治疗效果需要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和研究,以便为人们在治疗途径上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表现性艺术是一种允许患者一个人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治疗方法,它不像谈话疗法那样要求患者和医生面对面,使患者感到尴尬、窘迫。

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会激起患者的防御反应,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自我保护手段。

但如果采用其他非言语的方式,则往往能使一个人更具有自我反省性,也更能自如地展现自己。

一般说来,患者在治疗中一接触表现性艺术,通常能感到这种活动更开放、更自由自在、更有安全感、更舒服,他们觉得把他们感受到的东西写下来或画下来是非常容易的。

这是因为,表现性是一种植根于个人经验的人类共有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里都可以发现各种表现性艺术,人们借助它放松情绪和表现自我。

表现并不一定是情绪的一种宣泄,当一个人在绘画、跳舞、演奏或倾听音乐、欣赏或自已写作诗文时,这些活动所起的作用即便未能宣泄郁积的情绪也是积极的。

通过艺术活动进行自我表现是非常自然的,就像走路说话一样。

行为和人格的变化往往并不依赖于一个人对自已经验到的问题的因果关系的确立,表现性活动可以让一个人把面临的问题表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去探明它的原因。

在表现性活动中,人们面临的是问题的实际效果,这足以促使行为和人格发生变化。

现今的心理疗法尽管有250种之多,但基本类型只有两类,一类是把重要的变量定位在心灵中,另一类则是把它们定位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

如果说表现性艺术与后一种观点比较接近,不着力于发现“无意识”,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拘泥于某几种固定的疗法,在人与环境的关系标题下的各种方法包括表现性艺术都可以为我所用。

在多数类型的变化中,有很多引起变化的原因是说不清楚的,有的治疗者甚至可能随便找一个原因来说明患者发生的变化。

表现性艺术并不追求真正的因果关系,而只是帮助患者参加活动,解决问题,它的确切性质不能也不必加以说明,任何活动从画画到雕塑、从释梦到高度确定的不良行为的改变计划都可以作为它必要的成分。

表现性艺术和一些特定的行为变异如我向儿童、迟滞、机能缺陷的治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针对任何一种专门的变异,往往应用于更广泛的一般性领域,因而克服了许多专门的治疗方法的缺点。

冲突理论常常被看成是了解一般性行为变化的有用的理论,它在解释表现性艺术促使行为变化上也是最合适的。

冲突就是对目标的趋避的不协调。

回避表现为逃离目标区域,趋近行为则是逐渐向目标靠近,这两个方向的交点就是产生高度矛盾、焦虑、犹豫的场所。

通常所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采用唤起被压抑的回忆、情绪宣泄的策略,这些方法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逃避的水平,引发积极的趋近的行为表现。

行为疗法在把行为导向趋近反应时的做法是很有启发性的,它让患者慢慢指向目标,使焦虑水平下降,逐渐发生替代作用,而不是把戒备回避作为先决条件。

表现性艺术疗法也是一种促进趋近性行为的方法,并不直接去硬碰患者的回避性行为,这是一种最好的途径。

因此,与传统的谈话疗法相比,经表现性艺术治疗的患者中途退出的人数较少,成功率较高。

与谈话疗法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表现性艺术治疗能通过非指导性的活动和正强化使患者轻轻滑过冲突的焦点。

表现性艺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患者避免由面对面谈话带来的问题,因为艺术活动不会向患者提问题,这样就可避免许多无谓的细节。

由于没有这些麻烦,表现性艺术能够从一开始就以温和、开放的姿态迎接患者,获得的结果也不是什么深奥的见解。

对人来讲,可用于治疗的艺术形式非常多,目的可以是满足个人的自我表现,也可以解除个人的紧张情绪、平息内心的焦虑等等。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还有待于全面的研究和评价。

(高湘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