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纳病毒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埃博拉疫苗临床研究进展

埃博拉疫苗临床研究进展

埃博拉疫苗临床研究进展埃博拉病毒,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恶魔,自其被发现以来,就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从未停止过与它的抗争,其中埃博拉疫苗的临床研究就是这场战斗中的关键一环。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极其致命的病原体,其引发的疾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

正因如此,研发有效的埃博拉疫苗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紧迫任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早期的埃博拉疫苗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对其的了解还存在很多未知领域。

其次,疫苗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速度和规模。

此外,由于埃博拉疫情通常发生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临床试验的开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埃博拉疫苗的研究逐渐取得了突破。

其中,一些疫苗候选物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rVSVZEBOV 疫苗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且取得重要成果的埃博拉疫苗之一。

该疫苗基于重组水疱性口炎病毒载体构建,能够表达埃博拉病毒的表面蛋白。

临床试验表明,该疫苗在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在疫情爆发期间,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行动得以实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Ad26ZEBOV/MVABNFilo 疫苗也是备受关注的疫苗之一。

其采用了腺病毒载体和痘苗病毒载体相结合的策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临床试验显示,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除了上述疫苗,还有其他多种疫苗候选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或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

这些疫苗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和策略,为最终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埃博拉疫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埃博拉疫苗的临床研究中,安全性和有效性始终是关注的重点。

研究人员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设计和监测,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反应。

同时,还需要考虑疫苗的稳定性、易于储存和运输等实际应用问题。

此外,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和分发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博尔纳病病毒p24和p40基因星形胶质细胞特异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博尔纳病病毒p24和p40基因星形胶质细胞特异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博尔纳病病毒p24和p40基因星形胶质细胞特异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李文娟;张亮;邓婧;金戈;黄荣忠;房亮;谢鹏【摘要】目的构建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博尔纳病病毒磷蛋白和核蛋白基因重组质粒,以供后续实验研究使用.方法用PCR方法扩增BDV p24和p40基因完整序列同时加入Nhe Ⅰ和EcoR Ⅰ酶切位点,将所得目的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再通过酶切连接将其连接至pCMvie-GFAP质粒中的GFAP启动子的下游,分别得到p24和p40重组质粒.用酶切、PCR以及测序3种方法鉴定重组质粒,并将质粒转染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结果pCMvie-GFAP-BDVp24和pCMvie-GFAP-BDVp40重组质粒经酶切、PCR鉴定可见目的条带位置与预期相符,经测序可见插入序列正确,质粒转染U251细胞后,经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到目的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Mvie-GFAP-BDVp24和pCMvie-GFAP-BDVp40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质粒,为研究这两种病毒蛋白的致病机制及其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提供了工具.%In order to establish specific expression of GFAP recombinant plasmids by astrocyte from p24 and p40 gene in Borna disease virus the target DNA fragments of BDV p40 and p24 genes were replicated by PCR and added to endonuclease cutting sites Nhe I and EcoR I. Then these two obtained fragments were respectively cloned into the pMD18-T vector. At the last step,BDVp40/p24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by Nhe I and EcoR I double digestion to connect with pCMvie-GFAP plasmid, Finally,the p24 and p40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established and confirmed by Nhe I and EcoR I double digestion, PCR and sequencing. In addition, the p24 and p40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transfected into U251 cell line and their expressed protein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assa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arget bands were also observed and the sequences were correct in detections,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detection showed p24 and p40 proteins were expressed in U251 cell. In conclusion the pCMvie-GFAP-BDVp24&p40 plasmids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which are useful tools for stud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these 2 virus proteins and their effects on astrocyte.【期刊名称】《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年(卷),期】2012(028)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核蛋白;磷蛋白;星形胶质细胞;质粒【作者】李文娟;张亮;邓婧;金戈;黄荣忠;房亮;谢鹏【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重庆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重庆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重庆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重庆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重庆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重庆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重庆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9博尔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属于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博尔纳病毒科博尔纳病毒属,1994年Briese等和Cubitt B等分别对Giessen株和V株BDV基因组测序,发现其共有8910bp[1-2]。

临床病毒性脑炎标本的博尔纳病病毒核酸检测的开题报告

临床病毒性脑炎标本的博尔纳病病毒核酸检测的开题报告

临床病毒性脑炎标本的博尔纳病病毒核酸检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常伴有急性脑病、脑膜刺激征、精神障碍等严重症状,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

博尔纳病毒是一种起源于欧洲、非洲和亚洲地区的RNA病毒,感染人和动物均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其中神经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临床上,病毒性脑炎的确诊通常依靠病毒学检测以及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然而,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病毒学检测技术如病毒培养、免疫学检测、PCR等对博尔纳病毒的检出率均较低,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博尔纳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博尔纳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为临床病毒性脑炎患者快速、准确的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回顾博尔纳病毒的研究进展和现有的检测方法,明确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筛选适宜的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

3、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的各项参数,包括引物浓度、探针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

4、确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与现有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5、利用该技术对临床病毒性脑炎标本中的博尔纳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四、研究意义1、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为临床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2、提高博尔纳病毒检出率,减少漏诊的情况发生。

3、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加速患者康复。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1、实验室模拟标本制备:以人体血液和脑脊液为原料制备含不同浓度博尔纳病毒核酸的模拟标本。

2、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建立:通过引物和探针的筛选以及优化,建立适宜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

3、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参数优化:根据反应体系的实际情况,优化反应体系的各项参数,如引物浓度、探针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

c小鼠感染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c小鼠感染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博尔纳病病毒对BALB/c小鼠感染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博尔纳病是一种由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BDV)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感染对象为哺乳动物,特别是马、羊、猪等家畜动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DV也可以感染人类,并引起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BALB/c小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在BDV感染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目前对BDV在BALB/c小鼠中的感染性以及影响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针对BDV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及其影响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BDV的感染性检测:采用ELISA和PCR等方法检测BALB/c小鼠血液和脑组织中BDV抗体和BDV RNA的存在情况,确定BDV的感染情况。

2. BDV的病理学检测: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DV感染后BALB/c小鼠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包括神经元损害情况、髓鞘损伤情况等,并分析BDV对BALB/c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对BDV感染在小鼠体内的感染性及其影响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深入了解BDV感染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此外,本研究也为人类BDV感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参考。

博尔纳病毒的研究进展

博尔纳病毒的研究进展

博尔纳病毒的研究进展金兴振【期刊名称】《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年(卷),期】2012(028)007【摘要】Borna disease virus is a non-cytolytic, neurotropic RNA virus. The virus has a wide range of infected hosts and its infection range is from birds, horses, primates to human, causing Borna disease. Borna disease is a fat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and its main performance is clinical, spiritual,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 It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目的博尔纳病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溶解性,嗜神经性核糖核酸病毒.该病毒具有广泛的感染宿主,感染范围从鸟类、马、灵长类等到人类,博尔纳病是一种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其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总页数】5页(P713-717)【作者】金兴振【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遵义56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9【相关文献】1.博尔纳病病毒接种Wistar大鼠脑组织中病毒基因组的原位检测 [J], 刘爱平;李玉军;李小光;宋武琦;李爱梅;周淑如;张凤民2.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博尔纳病病毒p40基因片段的检测 [J], 陈静;徐平;刘海军3.博尔纳病病毒感染对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J], 赵立波;李亚军;张小东;谢鹏4.博尔纳病病毒感染的非免疫病理性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答嵘;陈小贝;宋武琦;李小光;张凤民5.博尔纳病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陈大伟;谢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概况作者:李俊良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22期[摘要] 该文主要是叙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概况,该病的诊断标准有3个方面;CFS的流行病学特征是较多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CFS在护士中高发;发病的影响因素有营养素失调、社会心理因素2个方面;发病机制有氧化应激、氧化应激、病毒感染、内分泌功能异常、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4个方面;从营养疗法、对症疗法、祖国医学以及心里治疗几个方面对CFS的治疗方法也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研究;发展[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a)-0197-02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综合征,常伴有头痛、咽喉痛、淋巴结肿大和压痛、肌肉关节疼痛以及多种神经精神症状,其基本特征为新发生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虚弱性疲劳,持续时间≥6个月,卧床休息不能缓解,而各项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的异常发现[1]。

“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一术语是由美国CDC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2],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在当代工作节奏快、高压力和多变的环境中,世界各地被报道的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管理人员、高考前的中学生、期末考试期间的大学生以及长期处于心理压力和身体应激状态之下的人,患CFS的比例明显升高[3]。

目前,CFS的病因及病理过程尚未研究透彻,考虑可能与病毒感染、神经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氧化应激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该文将对其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CFS的流行病学特征CFS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美国的两项社区调查显示(依据美国CDC的诊断标准)CFS的患病率为0.23%~0.42%,而英国依据同样标准的调查结果为2.6%。

据Devanur LD报道,全球CFS患病率为0.4%~1.0%,英国患者约24万。

博尔纳病毒在宁夏的人和动物感染的检测

博尔纳病毒在宁夏的人和动物感染的检测
( VE ) p te sa he a i as t y ex s d t a int nd t n m l he po e o, a d t obe BD V nf c in e ha s s i i gx a r gon. BDV c ec a i n o pr i e to m c nim n N n i e i nu l i cd
性 , 毒 可 能 由 国 外 引入 本 土 , 排 除 病 毒 株 变异 的 可 能 , 和 绵 羊 之 间存 在 相 互传 染 的 可 能 。 病 不 人 关 键 词 : 尔纳 病 毒 ; 染 ; 式 逆 转 录 实 时 荧 光 定 量 P R 博 感 巢 C
中图 分 类 号 : 3 3 文 献 标 识 码 : R7 A
a he a i cd s qu nc sw e e a l e fe r nsor a in,phy o ne i i i ft iusw a onsr t d a e1 The nd t m no a i e e e r nayz d a t rt a f m to l ge tcorg n o he v r sc t uc e sw l. P2 nd P4 r gmen s ofBDV e e de e t d by n s e e e s r n c i t s ol e a e c i e c i ( T— 4a 0 fa t w r t c e e t d r v r e t a s rp a e p ym r s ha n r a ton R PCR ) wih r a t e l tm ePCR n pe i i i rphe a oo r lbl d mono nuce r c ls ( la el PBM Cs f o E a int nd t e e po e ni a s Beor om p i g w ih ) rm V p te s a h x s d a m l. f ec arn t t e s ass r i ncudig H E8 heov r e t ans i l n 0, H 17 nd s r i by M EG A nd Dna 66 a t an V a SP4 0, t e postve s m pls w e e cone nd s — h ii a e r l da e

博尔纳病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博尔纳病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进展 。
C【 f a 1 a it 1 c 肌
0 盯
(t Ⅱ)
话 d p … 呻
呻k ( m
1 B DV在病毒学 中的分类 以前 B V一直 被划分 为未 分类 病 毒“ D 。但 最新 公布 的国际病 毒分类 系统把它 归入单分子 负链 R NA病 毒 目下的 博尔纳病毒 科, 并且 它是 唯一的 代表 种。单分 子 负链 RN A
维普资讯
第 1 8卷
第 1 期




2 0 n 2 年 3 月
C HT ES 1 J N AL ( F V T H N E nI R ) Rf n( Y

综述 ・
博 尔纳病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陈 大伟 , 鹏 谢
病毒 目下 的 另王 个 科 为 : 粘 病 毒 科 、 状 病 毒 科 和 丝 状 病 副 弹 毒 科n。 1
4 D B V的转录策略
4 1 B V 的 转 录 起 点 和 终 点 通过 一 套 互 相 重叠 并 覆 盖整 . D 个B DV基 因组 的 探 针 , 受 染 细 胞 内 的 P l( R A 做 对 o A) N y N rhr l 杂交 , 定 了 1 otenb t o 确 2种 与 负 链 R A 基 因 组 相 互 补 N 的 P y A) 基 因组 mR A[ d ( 亚 N ・ ( 1 。 通 过 对 这 些 亚 网 ) 基 因组 的 5端 和 3端 的 核 苷 酸 序 列 分 析 发 现 , D 基 因 组 BV 上 存 在 3个转 录 起 点 和 4个转 录 终 点 ( 1 。 3个 转 录 起 始 图 )
2 B 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非分段的单分子 负链 R A D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 毒 ) 为单 股 负链病 毒 目中的 一个 新 的 家族 B r a , o n 病 毒科 的典 型代 表 。B ] DV 具有 严 格 嗜神 经性 , 并 可 长期 寄 居 在 神 经 系统 内而 不 被 机 体 免 疫 系统 清 除, 明确其 致病 机制 对 许 多 神 经 系 统 的疾 病 及 病 毒 持 续感 染 的 研 究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D s o h t d f Bo na d s a e v r s o r s n t e s u y o r ie s i u
J N n —h n, I Xig z e XU n Pig
( e fii e s ia f Zu y d c lColg Th Af l d Ho p t lo n iMe ia le e,Zu y 6 0 0,Chn ) at n i5 3 0 ia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学 报
Ch ne e J ur a fZo os s i s o n 1o on e 7 3 1
DOI 1 9 9 cz j i n 0 2—2 9 2 1 0 0 4 :0 3 6 / j.. s 1 0 s 6 4 0 2 7 1
博 尔 纳 病 毒 的研 究 进 展
1 9 —19 年 在 S x n 84 86 a o y州 B ra镇 的 马 群 中 曾 经 on
广 阔 的 感 染 区域 。
B V 是 一 种 非 节 段 性 的 单 股 负 链 RNA 病 毒 D
( Nons g e e e a i e s r nd RNA ius,NNR e m nt d n g tv — t a vr
Thi t y wasf nd d by t ai n Pr gr m u s a s s ud u e he Tr nig o a ofO t t ndi o g Sce ts s i ng Y un in it n Guih ov n e ( o 00 1 z ou Pr i c N .2 7 5)
tcto nd t e t e r ri uary i p t nt e in a r a m nta e pa tc l l m ora .
KEY OR DS:Bo nadie s ius d t ci n;pr r s h t y W r s a e vr ; e e to og e son t e s ud
8 9 b 具 有 6个 可 读 框 , 别 编 码 磷 蛋 白 ( h s .k , 分 P o— p o r ti , 、 蛋 白 ( c o rti,N) 糖 蛋 h po e P) 核 n Nu l p oe e n 、 白 ( y o rti ,G) 基 质 蛋 白 ( ar r ti , Glcp oen 、 M t x p oe i n
C0r s o dn u h r re p n ig a t o :XuPig, u ig 2 @ s h . o n x pn 5 7 o u c r n
博 尔 纳 病 病 毒 ( on ies i s D 最 B r adsaevr ,B V) u 早发 现是 在 1 8世 纪 末 德 国的 南部 出现 了少 量 的 散 发感 染病 例 , 是 在 当 时 还 没 有 对 它 正 式 的命 名 。 但
s s e d s a e n t i e f r n e i ci ia ,s ii a ,b h v o a b o maiis t pd mi l gc li v s i a in,d — y t m i e s ,a d i ma n p ro ma c s l c l p rt l e a ir la n r l e .I se i e o o ia n e t t s n u t g o e
金 兴振 ( 述 )徐 综 , 平( 校) 审
摘 要 : 目的 博 尔 纳 病 病 毒 是 一 种 非 细 胞 溶 解 性 , 神 经 性 核 糖 核 酸 病 毒 。 该 病 毒 具 有 广 泛 的感 染 宿 主 , 染 范 围从 嗜 感 鸟 类 、 、 长 类 等 到 人 类 , 尔 纳 病 是 一 种 致 死 性 中枢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 床 上 以 精 神 、 为 异 常 为 主 要 表 现 。 其 流 行 病 学 调 马 灵 博 临 行 查 、 测 和 治疗 显得 尤 为 重 要 。 检 关 键 词 : 尔 纳 病 病 毒 ; 测 ; 展 博 检 进 中 图分 类 号 : 3 3 9 R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6 4 2 1)7 7 3 5 1 0 —2 9 ( O 2 0 —0 1 一O
ABSTRACT : Bor ie s r s i n c t y i n ur r i na d s a e viu s a no y oltc, e otop c RN A ius T he vr s i a vr . ius ha a w de r nge o i e t d ho t f nfc e s s a d is i e in r gei r n t nfcto an sfom r ,ho s s,p i a e o human,c usn bids re rm t st a ig Bor s a e Bo n ie s sa f t lc ntaln r ou nadie s . r a d s a e i a a e r e v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