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起源、内涵、价值、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教育的起源、内涵、价值、目标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

1968 年,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倡生命教育说。“引导人们去充分体悟人生的意义;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

1976 年,1500 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

1979 年,澳大利亚成立了全球首个“生命教育中心”,正式的国际性机构,是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

至此,生命教育成为了席卷全球的文化风暴,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时代文明。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使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教育。这和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

促进个人生理、心理、社会、灵性全面均衡健康发展。是关于全人的教育。

认识生命,爱惜、尊重并欣赏生命,增进生活智慧,展现生命意义与永恒价值。

是关于人与他人、自然、宇宙和谐互动的教育。

总而言之,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就是要解决学生如何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珍爱生命、呵护健康、安全成长、体会责任、创造幸福的教育。

(三)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总体目标”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小学的安全教育,是寓于其相对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之中的,包括了学校、社会、家庭诸多层面。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尚未全面系统实施的情形下,目前主要依靠具有生命教育性质的安全专题课程和实践活动,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相关教育理念的渗透与融合予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也首次明确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并列同提,在教育政策高度给予了前所未有的特殊重视。

所以,我们的“生命与安全教育”这个课程开设得非常及时也十分必要。那么“生命与安全教育”有什么样的价值、意义和目的呢?

1. 理论价值

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体系的积极因素,丰富、完善我国青少年命教育的可行性理论。

2. 实践意义

提升中小学师生、家长、全社会生命教育常识和技能。开发适合国情的生命教育课程及教材;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教育目标

初级目标:学校开设专题课程;提升社会各界、家庭对生命教育关注和投入。

中级目标:建立相对系统的课程体系;完善教材编用、教师培训、有效活动。

高级目标: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相得益彰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结构体系。学生珍爱生命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普遍增长,其健康成长广泛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