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圣母帖及释文

合集下载

怀素王羲之书法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美体现在一个字,从此懂书法

怀素王羲之书法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美体现在一个字,从此懂书法

怀素王羲之书法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美体现在一个字,从此懂书法方与圆,是两种基本的形状,它们是对立的,但是,一件事物达到完美,需要有方,也需要有圆,是一种对立也是一种统一,在书法创作和鉴赏中,离不开方和圆。

书法史上,唐书法大家怀素的草书是“圆转”的代表,怀素草书的圆转,应该是传承了篆书的技巧。

怀素《圣母帖》局部之一在怀素的众多草书作品中,具有圆势而最能体现流转感的,是《圣母帖》,它几乎是笔笔圆,字字圆,生动流转,神采飞扬,堪称“圆而神”的妙品。

有书法鉴赏品评者赵崡《石墨镌华唐怀素圣母帖》指出“此帖轻圆转,几贯王氏之垒,而拔其赤帜矣。

亦元祐年刻,刻手极佳,与《藏真律公帖》俱不失素师笔意。

”还有说“怀素《圣母帖》,圆浑古茂,多带幸草,是其晚年笔,较《自叙》更佳(果《承晋斋积闻录·古今法帖论》)”;杨守敬《学书连言·评帖》:怀素《圣母帖》,石刻亦在关中,颇圆润,无犷气…怀素《圣母帖》局部之二“轻逸圆转”是《圣母帖》典型特色。

看此帖,游丝之轻逸,笔势之圆活,犹如歌喉之清妙悦耳玉润而珠圆:又宛同一曲琵琶,大珠小珠滚走于玉盘;《南史·王筠传》载沈约引谢朓语说,“好诗流美圆转如弹丸”,《圣母帖》亦颇似之,怀素书写此帖,充分运用了篆书技巧,使用圆笔中锋,极富弹性,它“圆转牵掣”,藏锋内转,轻逸流美,其笔下的线条犹如一个个旋转不穷、生生不息的圆。

而杨守敬的品评,还把“圆”和“润”联结在一起,这也言之有理。

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里,就有“力圆则润”之语:宋曹的《书法约言》也说,“形圆则润”确实,笔势及字形达到圆境,就往往能萌生温润之感。

怀素的《圣母帖》,就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它极富于圆融温润之美。

王羲之书法美学有晋尚韵,晋人书法的逸韵、温润、妍秀等等都离不开“圆”,书法领域还有说晋人尚圆,唐人上方,虽不全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唐楷。

《孙子兵法》有“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怀素写字文言文原文注释

怀素写字文言文原文注释

怀素写字文言文原文注释
怀素写字文言文原文注释
文言文怀素居(1)零陵时,贫无纸可书(2),乃(3)种芭蕉万余株,以(4)蕉叶供(5)挥洒,名(6)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7)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8),盘板皆(9)穿(10)。

翻译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

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

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注释
1、居:居住。

2、书:书写。

3、乃:于是。

4、以:用。

5、供:供给,供应。

6、名:命名,取名。

7、漆:把涂料涂在器物上。

8、再三:一次又一次。

9、皆:都。

10、穿:通过,透过。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是一幅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创作的自述作品,是他对自己艺术成就的总结和自我评价。

以下是《怀素自叙帖》的
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
狂风暴雨,秋叶凋零,天地之间,寂寞无声。

(狂风暴雨,秋
叶凋零,形容世事变幻无常,寂寞无声。

)。

我自怜伤,无处倾诉,笔底有情,心中无情。

(我自怜伤,无
处倾诉,形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笔底有情,心中无情,形容艺术
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

墨迹斑斑,纸上苍凉,寂寞之中,无奈而忘。

(墨迹斑斑,纸
上苍凉,形容书法作品的痕迹和寂寞之感。

无奈而忘,形容无法忘
却的心情。

)。

千古独步,孤芳自赏,世人不解,唯有自尝。

(千古独步,孤
芳自赏,形容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成就和自我欣赏。

世人不解,
唯有自尝,形容他的艺术只有自己能真正体味和理解。

)。

心有所属,意无所托,艺道无穷,我心自在。

(心有所属,意无所托,形容他在艺术上找到了归宿,但内心却无法寄托。

艺道无穷,我心自在,形容他在艺术创作中感到自由和舒适。

)。

此生已老,艺道未尽,愿将余年,独自潜心。

(此生已老,艺道未尽,形容他年事已高,但对艺术的追求未竟。

愿将余年,独自潜心,表示他愿意用剩余的时间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

)。

以上是《怀素自叙帖》的全文释文对照,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怀素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自叙帖是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一些经历和思考。

下面是怀素自叙帖的全文释文对照。

【全文】【释文】我本名怀素,字怀素,号东篱。

【我】指的是怀素本人,他通过这篇自叙帖向读者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字和号。

他的字是怀素,号是东篱。

这些都是他的自称,用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个性。

我本籍河阳郡,自幼酷爱书画,常怀独善,不与世人同流合污。

【我本籍河阳郡】说明怀素出生在河阳郡,这是他的出生地。

【自幼酷爱书画】表明怀素从小就对书画非常痴迷,这是他的兴趣爱好。

【常怀独善,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说明怀素一直秉持着独善的心态,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妥协。

作书数十年,无所不书,至黄庭,更无所成,反觉兴盛。

【作书数十年】表示怀素从事书法已经有几十年了,他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

【无所不书】说明怀素几乎涉及了所有的书体和字体,他不拘一格,善于变化。

【至黄庭】黄庭是一种书法技法,怀素对黄庭的探索并没有取得成就。

【更无所成】表示怀素并没有因为没有取得成就而气馁,相反,他反而感到兴盛。

世之视我,皆以我言为妄,书为鬼工。

【世之视我】指的是世人对怀素的看法和评价。

【皆以我言为妄】说明世人认为怀素的言论是妄言,不值得认真对待。

【书为鬼工】表示世人认为怀素的书法是虚幻的,像鬼工一样不真实。

人皆以为书者,照写物形也,胡然乎哉!【人皆以为书者】表示人们普遍认为书法是通过照写物体形象来完成的。

【胡然乎哉】怀素对这种观点表示怀疑和不认同,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照写物体形象。

或有一二言,余则前人之法易之。

【或有一二言】表示可能会有一些人对怀素的观点表示赞同或者提出意见。

【余则前人之法易之】怀素表示他会借鉴前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变。

或有一二作,余则前人之作颠倒之。

【或有一二作】表示可能会有一些人对怀素的作品表示赞赏或者提出意见。

【余则前人之作颠倒之】怀素表示他会将前人的作品进行颠倒和改变。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怀素,字希贞,唐代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自叙帖是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通过自我描述的方式展现了他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

下面是怀素自叙帖的全文释文对照:夫书法者,国之尊法也。

自古圣王制书,以为官声,以为法度。

自书之初,则以善写为大,以善说为宜。

然善说者,必先善写,善写者,必先善读。

故欲善说,必先善写。

欲善写,必先善读。

读书何如?谨审法度,详守古人。

古人有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古至今,书法家都是通过学习前人的作品,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怀素看来,学习是提高书法技艺的关键。

吾闻古人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表达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够在写作时灵感迸发,下笔如有神。

怀素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不断汲取前人的智慧。

然而,读书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书写中追求自己的风格和独特性。

怀素在自叙帖中提到:“我常修習殷周古文,兼通六艺。

”他不仅学习了古代的经典文献,还广泛涉猎了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在书法创作中,他不拘一格,独辟蹊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怀素深知书法艺术的重要性,他在自叙帖中写道:“书者,至人之宝也。

”他把书法艺术视为至高无上的宝物,表达了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

在他看来,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怀素在自叙帖中写道:“君子贵人和,何以文之?何以文之?以守其始。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通过书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必须首先守住自己的初心。

只有坚持初心,才能够真正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展现了怀素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学习、创作的看法。

他通过阅读和学习前人的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他追求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在书法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将书法视为至人之宝,认为守住初心是表达自己的关键。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按《怀素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

我喜欢《怀素自叙帖》喜欢《自叙帖》的潇洒、豪放与雄劲。

但过去一直没有时间去研读其文字只是从书法的角度去欣赏。

现在有时间得好好把过去没有弄清楚的东西弄明白了。

因此除了释文以外还应该把内容弄清楚。

这可以帮助我们欣赏这幅作品。

网上查到的更多的是释文翻译却较少。

自己读了几遍释文觉得有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网上也查到些翻译但觉得这些翻译的某些地方还值得商榷。

为了便于博友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种颜色标示。

《怀素自叙帖》的释文用黑色标示翻译用天蓝色标示凡是我不同意其他人的译文之处或者翻译中的疑问和自己也并未解决并未弄懂之处用紫色标出。

以下翻译限于水平可能有误如遇方家发现谬误欢迎指正。

《怀素自叙帖》原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

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

遗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上段文字翻译怀素家住长沙幼年就笃信佛教念经参禅之馀颇好书法。

然而遗憾因身在偏僻之地未能亲眼欣赏古人书法精品深感见识浅陋。

于是担着书箱拄着锡杖往西边京师长安游学有资料说他游学的地点不止西安还有洛阳和广州洛阳不在长沙以西应在长沙以北此处不说“京师”而说“上国”可能是怀素留有余地。

拜见当代名公。

此过程颇为错综复杂对“错综其事”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其事”就是说的“谒见当代名公”这件事情“错综”是形容这一过程。

通过与这些名人雅士交往有时我也能观赏到他们珍藏的古代书法珍品“遗编绝简”是指这些书法珍品稀少。

“编”是指古代用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后便用“编”来代称一部书或一部书的一部分。

“简”是竹简。

经名士教诲指点过去深感困惑的疑问迎刃而解心胸为之豁然开朗经过大量的书写实践在鱼笺绢素“鱼笺”“绢素”均为唐代书法家书写材料的称呼上留下许多墨迹对“尘点”一词有不同理解。

我以为“尘点”就是书写的另一种说法怀素的是非常勤奋的书家如果没有纸张他可以用芭蕉叶作纸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可以埋成一座坟他自己称为“笔冢”。

怀素草书圣母帖及释文

怀素草书圣母帖及释文

怀素草书圣母帖及释文一、介绍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圣母帖是其作品中的一件珍品。

本文将对怀素草书圣母帖及其释文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二、怀素草书圣母帖的背景怀素草书圣母帖是怀素在唐高宗年间所写,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而著称。

它以圣母为题材,表达了怀素对信仰的虔诚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三、怀素草书圣母帖的特点怀素草书圣母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草书风格:怀素擅长草书,他的圣母帖以流畅的笔画和独特的笔法为特点,形成了独有的草书风格。

2.表现力强:怀素草书圣母帖通过一脉相承的线条和浓郁的墨意,展现了圣母的娴静和慈祥,给人以内心的震撼。

3.独特的构图:怀素草书圣母帖在构图方面别具一格,以简约明快的线条勾勒出圣母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怀素草书圣母帖的释文怀素草书圣母帖的释文是对其文字内容的解读和诠释。

以下是对怀素草书圣母帖的释文:1.圣母仁慈:草书中的圣母形象表达了仁慈和慈祥之意。

怀素用流畅的笔法勾勒出圣母的轮廓,以浓淡有致的墨色描绘出她柔和温暖的面容,展示了圣母的仁慈之心。

2.圣母庇佑:怀素草书圣母帖中的笔画洋溢着力量和庇佑之意。

他运用自如的笔法,通过纵横交错的线条勾勒出圣母的形象,展现她庇佑众生的力量。

3.圣母静心:怀素草书圣母帖以其简洁明快的线条表现了圣母的静心与超然。

他通过草书的独特笔法,将圣母的内心情感和宁静心境传递给观者,引导人们追求宁静和内心的平静。

4.圣母慈悲:怀素草书圣母帖表达了圣母对于众生的慈悲之情。

他以草书的流畅笔触表现出圣母的慈悲之心,通过斟酌得当的用墨,展示了圣母的慈悲面容,使人感受到她对世人的关怀和照顾。

五、总结怀素草书圣母帖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唐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它的特点在于草书风格的运用、表现力的强烈和独特的构图。

同时,对怀素草书圣母帖的释文解读可以从圣母仁慈、庇佑、静心和慈悲等方面展开。

通过学习和观赏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与信仰的交融,以及艺术的美好和力量。

怀素草书六帖释文

怀素草书六帖释文

怀素草书六帖释文概述怀素草书六帖是中国古代书法家怀素的作品,包括了六个帖子,以草书的形式展现了他独特的书法风格。

本文将对怀素草书六帖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包括每个帖子的释文和其中的艺术特点。

第一帖:乌衣草书临河高阁诗诗文释义这篇诗作是怀素在临河高阁时所作,他把自己的心情借诗表达出来。

诗中描绘了河畔高阁的美景,以及怀素在此之中所感受到的宁静和思考。

艺术特点1.草书风格:怀素的草书笔力狂放,笔画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意境,柔与刚的对立使整篇作品充满了张力。

2.运笔自如:怀素运笔自然,流畅的笔触展现出他高超的书法技巧,使得诗作更具韵律感。

3.构图独特:怀素对帖子的布局有独特见解,以不同字号、字体、笔画的字体布局使整个诗作看起来富有变化。

第二帖:蛙鸣亭记亭记释义这篇亭记记述了怀素在蛙鸣亭听到蛙声后所作的感悟。

他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联。

艺术特点1.草书风格:怀素在这个帖子中运用了更多的草书技法,使得文字更加随意自然,充满生命力。

2.用笔豪放:怀素在运笔时更加注重墨的浓淡与韵味,帖子中墨迹的变化丰富多样。

3.气势磅礴:怀素以草书展现出其独特的气势,字体饱满圆润,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第三帖: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释义这句诗句是怀素用草书形式书写的,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出秋天的美景。

他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秋水与天空的统一感。

艺术特点1.草书风格:怀素在这个帖子中用最简洁的笔画表达他的思想,字体奔放且生动。

2.笔力挥洒:怀素用大胆的笔力书写,使得诗句充满了动感,整体墨迹丰富有力。

3.推陈出新:怀素在这个帖子中突破了传统的书法形式,以草书书写诗句,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第四帖:禅心一片心松岸诗文释义这篇诗作描绘了怀素在禅修中所体悟到的心境,他通过禅修的过程达到心灵的安宁与宁静。

艺术特点1.草书风格:怀素用细长的笔触勾勒出诗句,卷曲的笔画使得文字充满了节奏感。

2.墨色醇厚:怀素在这个帖子中注重墨色的变化,通过不同的墨色来表现文字的层次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素圣母帖
怀素圣母帖
释文
圣母心俞至言世疾冰释,遂奉上清之教,旋登列圣之位。

仙阶崇者灵感远,丰功迈者神应速。

乃有真人刘君,拥节乘麟,降于庭内。

刘君名纲,贵真也。

以圣母道应宝录,才合上仙,授之秘符,饵以珍药,遂神仪爽变,肤骼纤妍,脱异俗流,鄙远尘爱。

杜氏初怒,责我妇礼,圣母?然,不经听虑。

久之生讼,至于幽圄,拘同?里,倏忽霓裳仙驾降空,卿云(上缺似云字)临户,顾召二女,践虚同升。

旭日初照,耸身直上,旌幢彩焕,辉耀莫伦,异乐殊香,没空方息康帝以为中兴之瑞,诏於其所置仙宫观,庆殊祥也。

因号曰东陵。

圣母家于广陵,仙于东土,日东陵焉。

二女从升,曰圣母焉。

邃宇既崇,真仪丽设。

远近归赴,倾币江淮,水旱札瘥,无不祷请,神贶昭答,人用太康。

奸盗之徒,或未?人(似是引字)咎,则有鸟禽翔其庐上,灵徵既降,罪必斯获。

闾井之间,无隐慝焉。

自晋暨随,年将三百,都鄙精奉,车徒奔属。

及炀帝东迁,运终多忌,苛禁道侣,元元九圣丕承,慕扬至道,真宫秘府,罔不择建。

况灵纵可讯,道化在人。

虽芜翳荒颓,而奠祷云集,栋宇未复,耆艾衔悲。

谁其兴之?粤因硕德。

从叔父淮南节度观察使礼部尚书(下空)、监军使太原郭公,道冠方隅,勋崇南服,淮沂既蒸,识□作而不朽,存乎颂声。

贞元九年岁在癸酉五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