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自叙帖注解

合集下载

怀素《自叙帖》释文(二玄社)

怀素《自叙帖》释文(二玄社)

怀素《自叙帖》释文(二玄社)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

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

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

鱼牋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恠焉。

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槩通疎,性灵豁畅。

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着。

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勗以有成。

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賛之,动盈卷轴。

夫草稾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

迨乎伯英,尤擅其美。

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

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

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得。

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

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

”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

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

”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

”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

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

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

”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恠状飜合宜。

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戴公又云:“驰豪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

”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鹤(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是一幅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创作的自述作品,是他对自己艺术成就的总结和自我评价。

以下是《怀素自叙帖》的
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
狂风暴雨,秋叶凋零,天地之间,寂寞无声。

(狂风暴雨,秋
叶凋零,形容世事变幻无常,寂寞无声。

)。

我自怜伤,无处倾诉,笔底有情,心中无情。

(我自怜伤,无
处倾诉,形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笔底有情,心中无情,形容艺术
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

墨迹斑斑,纸上苍凉,寂寞之中,无奈而忘。

(墨迹斑斑,纸
上苍凉,形容书法作品的痕迹和寂寞之感。

无奈而忘,形容无法忘
却的心情。

)。

千古独步,孤芳自赏,世人不解,唯有自尝。

(千古独步,孤
芳自赏,形容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成就和自我欣赏。

世人不解,
唯有自尝,形容他的艺术只有自己能真正体味和理解。

)。

心有所属,意无所托,艺道无穷,我心自在。

(心有所属,意无所托,形容他在艺术上找到了归宿,但内心却无法寄托。

艺道无穷,我心自在,形容他在艺术创作中感到自由和舒适。

)。

此生已老,艺道未尽,愿将余年,独自潜心。

(此生已老,艺道未尽,形容他年事已高,但对艺术的追求未竟。

愿将余年,独自潜心,表示他愿意用剩余的时间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

)。

以上是《怀素自叙帖》的全文释文对照,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怀素自叙帖,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怀素所写的一篇自述文稿。

本文以一篇1800字的释文对照,对怀素自叙帖进行详细解读与分析。

【正文部分】怀素自叙帖余年七十有九,自得道者,蔚蔚乎其于矣。

扬帆息檝,时进时止。

蜋蜋乎其于矣,涌泉而逝,不终日,不终夜,流注不息,久矣哉!释文:我今年已经七十九岁了,作为一个修得了道的人,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像扬帆航行的船只,时而前进,时而停留。

如同小溪奔流,日夜不停,水流不息,已经很久了。

夫修道者,以无上之至真为初,以松柏为正,以流泉为象。

故曰:正气存心,則柔木生,善象迭起,心之浩荡也。

秋山可载,流泉可送,宔行于天下,曽兴众田。

誉之也,扬帆止檝之交流也。

释文:修行者以至真无上为基本,以松柏为正宗,以流泉为比喻。

因此说,保持正气的心态,就像柔韧的木头一样生长,好的象征接二连三发展,心境宽广如大海。

如同秋山能容纳万物,流泉能滋润大地,可以到达天下各地,发扬光大。

对此赞美,就是扬帆和停泊的交流。

卧游贞蹈于妄境,故生春秋之气也,余何恃哉!岁晏已俨,春秋暮矣。

天倾地闲,惟赤白与黄绿之交。

余知不自期半死,为此心行也,模摹象样,上以神圣,下以礼守之。

释文:我在追求真正境界的过程中,生发出春秋之气,已经进入了晚年。

天地交汇,只有红、白与黄、绿之间的交织。

我深知自己不能满足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为此以心为行动的标尺,模仿典范,向上追求神圣,向下坚守礼节。

员外昭此眇末,即信中之神,冠之以告身,则体贻兼自。

朝阳之子,夜郎之虎,春日寒食之游,怀山行之行也!延颈而呼,耆年深香,与之振臂,何矧志之!静则咏,逸则画,明而能动,何矧闲之!自勉者亦在余乎?释文:这篇文字光彩夺目,即使放在神圣的智慧中也不失为一个杰出的作品,是我全身心投入其中的缩影。

无论是晨曦中的子弟,还是夜郎之虎,无论是寒食节时的游玩,还是怀山行的行程,都是我心境的流露。

伸长脖子呼唤,耄耋之年深深怀香,与之振臂,又岂不是志向高远!静心即能吟咏,悠闲即能画图,明晰而有行动力,又岂不是悠闲自得!励志者也必然如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按《怀素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

我喜欢《怀素自叙帖》喜欢《自叙帖》的潇洒、豪放与雄劲。

但过去一直没有时间去研读其文字只是从书法的角度去欣赏。

现在有时间得好好把过去没有弄清楚的东西弄明白了。

因此除了释文以外还应该把内容弄清楚。

这可以帮助我们欣赏这幅作品。

网上查到的更多的是释文翻译却较少。

自己读了几遍释文觉得有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网上也查到些翻译但觉得这些翻译的某些地方还值得商榷。

为了便于博友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种颜色标示。

《怀素自叙帖》的释文用黑色标示翻译用天蓝色标示凡是我不同意其他人的译文之处或者翻译中的疑问和自己也并未解决并未弄懂之处用紫色标出。

以下翻译限于水平可能有误如遇方家发现谬误欢迎指正。

《怀素自叙帖》原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

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

遗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上段文字翻译怀素家住长沙幼年就笃信佛教念经参禅之馀颇好书法。

然而遗憾因身在偏僻之地未能亲眼欣赏古人书法精品深感见识浅陋。

于是担着书箱拄着锡杖往西边京师长安游学有资料说他游学的地点不止西安还有洛阳和广州洛阳不在长沙以西应在长沙以北此处不说“京师”而说“上国”可能是怀素留有余地。

拜见当代名公。

此过程颇为错综复杂对“错综其事”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其事”就是说的“谒见当代名公”这件事情“错综”是形容这一过程。

通过与这些名人雅士交往有时我也能观赏到他们珍藏的古代书法珍品“遗编绝简”是指这些书法珍品稀少。

“编”是指古代用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后便用“编”来代称一部书或一部书的一部分。

“简”是竹简。

经名士教诲指点过去深感困惑的疑问迎刃而解心胸为之豁然开朗经过大量的书写实践在鱼笺绢素“鱼笺”“绢素”均为唐代书法家书写材料的称呼上留下许多墨迹对“尘点”一词有不同理解。

我以为“尘点”就是书写的另一种说法怀素的是非常勤奋的书家如果没有纸张他可以用芭蕉叶作纸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可以埋成一座坟他自己称为“笔冢”。

怀素《自叙帖》原文、注释

怀素《自叙帖》原文、注释

怀素《自叙帖》原文、注释本文由@书法坞整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怀素《自叙帖》局部相关介绍怀素(737~799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僧名怀素。

张旭和怀素并称“颠张狂素”,亦或“颠张醉素”,但他们并不是一代人。

从本文可以看出,怀素请张旭的弟子颜真卿(709~784年)作序,序言中提到“追思一言,何可复得”,此时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已经作古多年。

怀素《自叙帖》写于“大历丁巳冬”,即公元777年,此时怀素40岁,正是心高气傲、意志风发的时候,性情所至,狂态尽显。

《自叙帖》乃是怀素的巅峰之作,又是纸墨本,相较于他的《大草千字文》(碑帖)来说,此帖笔迹清晰,更适合临习。

原文及注释【原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

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

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

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注释】覩:古同“睹”。

担笈(jí)杖锡:担负书箱拄着锡杖。

笈:书箱。

锡:和尚所用锡杖的简称。

上国:指京师。

在唐代即是长安。

鱼笺绢素:鱼子笺,唐代名纸。

绢素,单色的绢丝织物,可书写作画。

多所尘点:自谦之词。

士大夫:有名望有学问的读书人。

【原文】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

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

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

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

迨乎伯英,尤擅其美。

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法精详,特为真正。

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得。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16怀素自叙帖全文《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

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

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

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唐书法僧怀素草书。

中华第一草书。

系之一。

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

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

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

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囗囗重装题记。

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藏印。

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

《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16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

”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

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馀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

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16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

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

遗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16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怀素自叙帖原文翻译

怀素自叙帖原文翻译

怀素自叙帖原文翻译怀素的《自叙帖》是一篇中国古代著名的自述文,下面是《自叙帖》的原文和翻译:原文:我本是汉家陇西人,名怀素。

家贫无以自顾,乡曲无以自展。

幼习文字,不识文墨之所来。

自觉才情,不得见名师。

一日,忽见一老人,留心观之,乃画士也。

因请为师,拜师十年,终不得见其面。

持素无所用之,因自娱也。

本欲自制一帖,心知不足,临摹旧帖,若有所得,即欲亲自继之。

不期所继之帖,有所创见,竟不觉忘其本帖。

数年后,复自觉才情,心欲自制一帖,乃觉其本帖已忘。

可贵者,所忘不复旧帖,有所创见,心皆自得。

是以继之而不可复也。

今以自叙,以为怀素之志。

翻译我是个普通的人,生活在一个简单的小村庄里。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也不贫穷。

父母辛勤地工作,供我上学。

虽然我没有名牌的衣服和漂亮的玩具,但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朋友们在村子里玩耍。

我们常常在田野里追逐,爬树,或者一起玩各种游戏。

有时候,我们还会一起去河边捉鱼。

那时的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每天都充满了快乐和惊喜。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关注学业。

我很努力地学习,希望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

虽然学习对我来说并不容易,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就能取得好成绩。

在高中的时候,我加入了学校的戏剧社团。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戏剧表演,我发现自己对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

我参加了许多演出,并且得到了一些奖项。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从事表演的决心。

现在,我正在一所艺术学院学习表演专业。

每天我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排练中。

虽然压力很大,但我觉得很值得。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努力,我的梦想就会实现。

我知道未来的道路并不容易,但我愿意去追逐我的梦想。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持不懈地努力。

因为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我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表演艺术家。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普通人追逐梦想的故事。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坚持,能够给世界带来一些美好的东西。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16怀素自叙帖全文《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

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

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

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唐书法僧怀素草书。

中华第一草书。

系之一。

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

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

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

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囗囗重装题记。

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藏印。

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

《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16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

”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

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馀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

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16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

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

遗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16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素家长沙,幼
而事佛,经禅之 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
前人之奇迹,所
见甚浅。

遂担
笈杖锡,西游上
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


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
无疑滞,鱼笺 绢素,多所尘
点,士大夫不以为怪
焉。

颜刑部,
书家者流,精极
笔法,水镜之辨,
许在末行。

又以尚书
司勋郎卢象、小宗
伯张正言,曾为歌
诗,故叙之曰:
“开士怀素,僧中
之英,气概通
疏,性灵豁畅,
精心草圣。

积有
岁时,江岭之间,
其名大著。

故吏
部侍郎韦公
陟,覩其笔力。

勖以有成。

今礼部
侍郎张公谓赏其
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
歌以赞之,动盈
卷轴。

夫草
稿之作,起於汉
代,杜度、崔瑗,始
以妙闻。

迨乎伯英,
尤擅其美。


献兹降,虞陆相
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 长史,虽姿性颠
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
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
真正。

真卿早岁,
常接游居,屡
蒙激昂,教以;
笔法,资质劣
弱,又婴物务,不能
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
得。

忽见师作,纵横
不群,迅疾骇人。

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
善诱,函挹规
模,则入室之宾,
舍子奚适。

嗟叹
不足,聊书此,以冠
诸篇首。

”其後继
作不绝,溢乎
箱箧。

其述形
似,则有张礼部
云:“奔蛇走虺
势入座,骤雨旋
风声满堂。

”卢员
外云:“初疑轻
烟澹古松,又似山
开万仞峰。

”王
永州邕曰:“寒猿
饮水撼枯藤,壮
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 下唯看激电流,
字成只畏盘龙
走。

”叙机格,则
有李御史舟云:
“昔张旭之作也,
时人谓之张颠,
今怀素之为也,余
实谓之狂僧。

以狂 继颠,谁曰不可。


张公又云:“稽山贺
老总知名,吴郡
张颠曾不面。

”许
御史瑝云:“志在新
奇无定则,古瘦
漓骊半无墨,
醉来信手
两三行,醒後却
书书下得。

”戴
御史叔伦云:“心手
相师势转奇,诡
形怪状翻
合宜。

人人欲问此
中妙,怀素自言初
不知。

”语
疾速

则有窦御史冀
云:“粉壁长廊数十
间,兴来小豁胸 中气。

忽然绝叫 三五声,满壁纵
横千万字。


戴公 又云:“驰毫骤 墨列奔驷,满座
失声看下及。


目愚劣,
则有从父司
勋员外郎吴兴
钱起诗云:
“远锡无前
侣,
孤西寄太虚。

狂来轻世
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
激切,理识
玄奥, 固非虚 荡之所
敢当,徒增 愧畏耳。

时 大历丁已冬
十月廿有
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