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与桂枝汤的比较

合集下载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补益剂习题1.四君子汤的主治病证为:CA.脾胃虚寒B.湿困脾阳C.脾胃气虚D.脾阳不足E.脾虚泻泄1.四君子汤加上何药名异功散:CA.半夏B.桔梗C.陈皮D.枳壳E.木香2.四君子汤的功用是:DA.益气养胃B.健脾养胃C.补益肝脾D.益气健脾E.益气补血3.理中丸与四君子汤中相同的药物是:DA.白术、干姜、人参B.甘草、人参、干姜C.人参、茯苓、炙甘草D.甘草、人参、白术E.人参、茯苓、白术4.参苓白术散在何方的基础上加砂仁、山药、莲子、白扁豆、薏仁、桔梗而成:A A.四君子汤B.异功散C.六君子汤D.玉屏风散E.补中益气汤5.长于渗湿止泻的方剂是:DA.补中益气汤B.香砂六君子汤C.四君子汤D.参苓白术散E.异功散7.参苓白术散的主治病证是::AA.脾虚挟湿B.脾胃气虚C.气虚下陷D.气虚发热E.脾肾两虚8.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EA.益气补中,健脾和胃B.健胃益气,和胃渗湿C.健脾益气,调补脾胃D.燥湿健脾,行气和胃E.益气健脾,渗湿止泻9.参苓白术散的病机是:EA.阳虚水泛B.脾胃气虚C.寒湿因脾D.脾肾气虚E.脾胃气虚,湿自内生10.下列哪项不属于补中益气汤的适应症:E A.脾胃虚弱,神疲食少B.脾胃气虚,发热自汗C.清气不升,久疟久痢D.清阳下陷,久泻脱肛E.误下伤中,心下痞满11.“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E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竹叶石膏汤D.青蒿鳖甲汤E.补中益气汤12.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为:BA.白术B.黄芪C.甘草D.当归E.人参13.补气升阳的代表方是:BA.生脉散B.补中益气汤C.参苓白术散D.玉屏风散E.四君子汤14.补中兼疏,“以补为固”的方剂是:D A.当归六黄汤B.真人养脏汤C.牡蛎散D.玉屏风散E.桑螵蛸散15.玉屏风散的组成为:BA.黄芪、白术、甘草B.白术、防风、黄芪C.茯苓、白术、黄芪D.黄芪、白术、人参E.人参、白术、甘草16.玉屏风散证汗出的病机是:AA.卫气虚弱,不能固表B.营卫不和C.外感风寒D.暑热耗气伤阴E.脾胃气虚,阳浮于外17.防风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DA.疏风透疹B.祛风散寒C.祛风止痉D.走表祛风E.祛风升阳18.玉屏风散主治:BA.营卫失调,恶风自汗B.表虚自汗,易感风邪C.阴虚火旺,汗液外泄D.诸虚不足,算汗盗汗E.暑热耗气,短气自汗19.患者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脉虚,宜用:A A.玉屏风散B.桂枝汤C.牡蛎散D.生脉散E.补中益气汤20.生脉散的功用:DA.益气养阴,敛汗止咳B.清暑益气,养阴生津C.益气养阴,生津止渴D.益气生津,敛阴止汗E.以上都不21.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作用的方剂是:D A.桂枝汤B.补中益气汤C.四君子汤D.生脉散E.牡蛎散22.生脉散的组成为:BA.人参、白术、甘草B.人参、麦冬、五味子C.五味子、麦冬、甘草D.知母、人参、杏仁E.知母、人参、五味子23.患者体倦气短,口渴多汗,咽干,舌红,脉虚,宜用:E A.补中益气汤B.玉屏风散C.人参哈吤散D.四君子汤E.生脉散24.六君子汤是由四君子汤加何药组成的:AA.半夏、陈皮B.枳壳、陈皮C.砂仁、半夏D.木香、砂仁E.半夏、木香25.下列方剂中何方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B A.补中益气汤B.参苓白术散C.归脾汤D.生脉散26.何方主治营血虚滞证:A A.四物汤B.归脾汤C.当归补血汤D.胶艾汤E.八珍汤27.当归在四物汤中的作用是:A A.补血活血B.滋阴养血C.养血润燥D.活血止痛E.以是都不是28.归脾汤与四物汤共有的药是:A A.当归B.人参C.酸枣仁D.白芍E.甘草29.归脾汤中包含的方剂是:D A.四君子汤B.四物汤C.酸枣仁汤D.当归补血汤E.保元汤30.主治脾不统血的方剂是:C A.四物汤B.当归补血汤C.归脾汤D.胶艾汤31.下列方中,既具有益气健脾,补血养心的作用,又具有补气摄血之功效的方剂是:C A.八珍汤B.当归补血汤C.归脾汤D.固冲汤E.炙甘草汤32.某女性患者,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食少,面色萎黄,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苔白脉虚,治宜选用:DA.温经汤B.四物汤C.逍遥散D.归脾汤E.固冲汤33.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作用的方剂是:BA.八真汤B.归脾汤C.炙甘草汤D.四物汤E.生脉散34.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其用意是:CA.补气摄血B.补气行血C.益气养血D.补气和血E.以是都不是35.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是:AA.5比1B.5比2C.5比3D.5比4E.以上都不是36.气血两亏,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者,治宜选用:C A.白虎加人参汤B.竹叶石膏汤C.当归补血汤D.补中益气汤E.生脉散37.属于六味地黄汤中“三泻”的药物是:DA.茯苓、泽泻、山茱萸B.茯苓、丹皮、山茱萸C.山药、泽泻、山茱萸D.茯苓、泽泻、丹皮E.茯苓、山药、山茱萸38.六味地黄丸中的君药是:CA.山茱萸B.山药C.熟地D.茯苓E.丹皮39.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是:EA.肝阴虚B.心阴虚C.脾阴虚D.肺阴虚E.肾阴虚40.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宜用:D A.右归饮B.大补阴丸C.右归丸D.六味地黄丸E.地黄饮子41.六味地黄丸加何药为都气丸:B A.枸杞B.五味子C.麦冬D.知母E.黄柏42.六味地黄丸中“三补”的药物是:C A.熟地、山茱萸、丹皮B.熟地、山药、泽泻C.熟地、山茱萸、山药D.山茱萸、山药、丹皮E.茯苓、泽泻、丹皮43.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BA.养心安神B.滋阴补肾C.健脾和胃D.滋阴疏肝E.滋阴降火44.知柏地黄丸的功用是:B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肾纳气D.滋补肺肾E.滋肾养肝明目45.杞菊地黄丸的功用是:C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阴养肝明目D.滋肾纳气E.滋补肺肾46.都气丸的功用是:D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阴养肝明目D.滋肾纳气E.滋补肺肾47.麦味地黄丸的功用是:E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阴养肝明目D.滋肾纳气E.滋补肺肾48.大补阴丸的主治证是:EA.肾之阴阳两虚证B.肾阳不足证C.真阴不足证D.肝肾阴虚证E.阴虚火旺证54.一贯煎的功用是:BA.补肾养肝B.滋阴疏肝C.清胃滋阴D.滋阴补肾E.滋阴养血55.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药少津,脉虚弦,治宜用:E A.逍遥丸B.四逆散C.龙胆泻肝汤D.小柴胡汤E.一贯煎60.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的意义是:EA.温肾暖脾,以助阳气B.温肾助阳,散寒通脉C.补阳益精,温肾纳气D.补火暖土,散寒止痛E.益火之源,以消阴翳B型题:A.四君子汤B.补中益气汤C.参苓白术散D.生脉散E.六君子汤1.以黄芪作为君药的方剂是:B 2.体现培土生金法的方剂是:C 3.体现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BA.人参B.白术C.黄芪D.升麻E.茯苓4.玉屏风散的君药是:C5.补中益气汤的君药是:C 6.四君子汤的君药是:AA.表虚自汗证B.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C.脾胃气虚挟湿证D.脾胃气虚下陷证E.脾胃气虚证7.补中益气汤的主治证是:D 8.玉屏风散的主治证是:A 9.参苓白术散的主治证是:CA.麦冬B.桔梗C.升麻D.五味子E.防风10.补中益气汤组成中含有:C11.参苓白术散组成中含有:BA.白术B.防风C.五味子D.人参E.麦冬12.玉屏风散与补中益气汤中共有的药物是A:13.生麦散与四君子汤中共有的药物是:DA.生脉散B.玉屏风散C.参苓白术散D.四君子汤E.补中益气汤14.证见身热自汗,面色白,食少乞短乏力,大便稀溏,脉虚软无力,宜选用:E 15.证见自汗恶风,面色白,舌淡,脉浮虚,宜选用:BA.六君子汤B.四君子汤C.玉屏风散D.补中益气汤E.参苓白术散16.具有益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B17.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功用的方剂是:E18.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CA.阴虚火旺证B.肝肾阴虚证C.肾虚气喘证D.肺肾阴虚证E.真阴不足证19.知柏地黄丸主治证:A20.杞菊地黄丸主治证:B21.麦味地黄丸主治证:DA.滋阴补肾B.滋阴纳气C.滋阴降火D.滋补肺肾E.滋肾补肝22.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A23.大补阴丸的功用是:CA.黄芩B.丹参C.麦冬D.木香E.生地28.归脾汤中有;D29.生脉散中有:C30.泰山磐石散中有:AX型题:1.具有补中益气的方剂有:A、B、E A.补中益气汤B.四君子汤C.四神丸D.生脉散E.参苓白术散2.参苓白术散配伍砂仁的意义是:B、C、D、E A.止呕B.醒脾C.行气D.和胃E.化滞3.下列方剂中均含有黄芪的是:A、C、D、E A.玉屏风散B.生脉散C.补中益气汤D.归脾汤E.当归补血汤4.四君子汤的临床表现有:A、C、D、E A.面色白B.舌淡苔腻C.气短乏力D.食少E.脉虚弱1.归脾汤的功用包括:A、B、D、EA.益气B.健脾C.滋阴D.养心E.补血问答题:1.试述补益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补益剂)-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补益剂)-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补益剂)-试卷2(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六君子汤中的药物不包含A.陈皮B.半夏C.生姜D.芒硝√六君子汤: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大枣、生姜;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2.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中的药物不包含A.陈皮B.半夏C.砂仁D.木香√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即四君子汤加香附、砂仁、陈皮、半夏。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寒湿滞于中焦。

3.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中二仁是A.薏苡仁、缩砂仁√B.桃仁、麻子仁C.桃仁、杏仁D.豆蔻仁、薏苡仁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4.参苓白术散的主治不包含A.饮食不化B.胸脘痞闷C.肠鸣泄泻D.腹痛拒按√参苓白术散的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D为实性腹痛的临床表现。

5.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在功用方面的共同点是A.益气健脾√B.燥湿化痰C.行气化痰D.渗湿止泻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虚的基本方,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参苓白术散的主治:脾虚湿盛证,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6.参苓白术散中具有培土生金作用的药物是A.砂仁B.桔梗√C.扁豆D.白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扁豆、白术健脾渗湿。

7.完带汤证的病位是A.肝、脾√B.肝、肾C.脾、肾D.脾、胃完带汤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所以病变部位在肝脾。

8.完带汤的功用是A.益气健脾,渗湿止泻B.补脾疏肝,化湿止带√C.益气升阳,清热除湿D.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升阳益胃汤的功用是益气升阳,清热除湿;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9.补中益气汤中配伍升麻、柴胡的用意是A.升阳举陷√B.解表散热C.疏肝解郁D.清热解毒补中益气汤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

考研中医综合备考:中医综合方剂比较(大全)

考研中医综合备考:中医综合方剂比较(大全)

考研中医综合备考:中医综合方剂比较★1 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

★2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

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

★3 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

但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陪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黄芩配赤茯苓、碧玉散,于和解之中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4 四逆散和小柴胡汤同为和解剂,同用柴胡、甘草。

但小柴胡汤用柴胡配黄芩,解表清热作用较强;四逆散则柴胡配枳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著。

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

★5 犀角地黄汤和清营汤均以犀角、生地为主,以治热入营血证。

但清营汤是在清热凉血中伍以银花、连翘等轻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热转气”之意,适用于邪初入营尚未动血之证;犀角地黄汤配伍赤芍、丹皮泻热散瘀,寓有“凉血散血”之意,用治热入血分而见耗血、动血之证。

★6 仙方活命饮和普济消毒饮均属于清热解毒剂。

但普济消毒饮所治为大头瘟,系肿毒发于头面者,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法,并佐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仙方活命饮则痛治阳证肿毒,于清热解毒中,伍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对痈疮初起更宜。

★7 左金丸和龙胆泻肝汤皆用于肝经实火,胁痛口苦等证。

但左金丸主要用于肝经郁火犯胃之呕吐吞酸等证,有降逆和胃之功,而无清利湿热作用,泻火作用较弱;龙胆泻肝汤主要用于肝经实火上攻之目赤耳聋,或湿热下注之淋浊阴痒等症,有清利湿热之功,而无和胃降逆作用,泻火之力较强。

固涩剂课后复习题

固涩剂课后复习题

1.牡蛎散、玉屏风散和桂枝汤可用于表虚自汗,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2.试分析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的组方配伍特点,二方功效与主治有何不同?
答: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君药,配伍温中补脾之人参、白术、肉桂,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主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以脾虚为主;四神丸重用补骨脂为君药,以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治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的肾泄。

3.何谓补火生土?四神丸的组方配伍是如何体现补火生土的?
答:补火生土: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四神丸中补骨脂辛苦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肉豆蔻辛温,温脾暖胃,五味子酸温,固肾益气,吴茱萸辛苦大温,温暖肝脾肾以散阴寒,诸药合用,俾火旺土强。

4.固冲汤与归脾汤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崩漏,二方的功效与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答:
5.试分析牡蛎散中牡蛎与黄芪、四神丸中补骨脂与肉豆蔻的配伍意义?
答:牡蛎散中牡蛎敛阴与黄芪固表,固涩止汗;四神丸中补骨脂温肾与肉豆蔻暖脾,固涩止泻。

6.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均可治疗遗精,二方立法与组方有何不同?临床如何区别运用?答:金锁固精丸纯用补肾涩精之品组成,专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桑螵蛸散在涩精止遗的基础上配伍交通心肾之脾,使心肾相交,神安志宁而肾自固,主治心肾两虚所致的尿频、遗尿、遗精。

方剂简答

方剂简答

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当归、生地黄的意义何在?本方主治肝胆实火上扰之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肝经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之品,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标本兼顾。

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桂枝汤所治疗之自汗是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导致,而玉屏风散所治疗之自汗乃因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导致。

故桂枝汤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治,玉屏风散功专益气固表,兼以祛风取效。

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配伍特点:止血之中寓以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使利水而不伤正。

4、祛痰剂一般分几类?请于每一类中至少举出一首代表方剂。

(1)燥湿化痰,二陈汤(或温胆汤、茯苓丸)(2)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或小陷胸汤)(3)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4)温化寒痰,苓甘无味姜辛汤(或三子养亲汤)(5)熄风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或定痫丸)1、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均用人参、炙甘草,其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二方所用人参、炙甘草的意义并不相同。

小柴胡汤主治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用人参、炙甘草是益气健脾,一则扶正以助祛邪,二则实里而防邪入。

半夏泻心汤原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方用人参、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补其虚。

2、逍遥散与一贯煎同治疗肝郁胁痛,其有何区别?逍遥散所治疗以情志不遂而肝气郁滞,引起胁痛,且以肝逆而乘脾,兼现神疲食少,故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为治;一贯煎所治则以肝阴不足,气郁生热,而导致胁痛,且以郁热不散而犯胃,兼现吞酸吐苦,故以滋养肝肾,疏泄肝气立法。

3、固涩剂常分为几类?请于每一类中至少举出一首代表方剂。

固涩剂一般分为5类。

固表止汗,牡蛎散;敛肺止咳,九仙散;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或四神丸;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或桑螵蛸散;固崩止带,固冲汤或固经丸、完带汤。

吴雄志老师中西汇通总结

吴雄志老师中西汇通总结

中西汇通往往舌淡多津的,五苓散证,如果细心去查支原体,往往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五苓散证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异处方,只要病原体有肺炎原体炎感染,五苓散有特殊疗效。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一般是病毒感染继发、消化功能不好,免疫力低下。

合并腺病毒感染,容易诱发出血性膀胱炎和脑膜炎,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桃核承气汤证.。

五苓散最常见于支原体,疱疹病毒、EB病毒常表现为麻杏苡甘汤,因为EB病毒感染表现为舌苔厚腻。

五苓散小青龙加石膏汤和厚朴麻黄汤有什么区别?小青龙加石膏汤偏于痰很清稀的,白色泡沫痰为主,厚朴麻黄汤偏于以喘为主,以气逆明显,气逆明显,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咳出来是水一样的痰,我们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他们两个的共同特点是到了阳明传白虎汤,阳明病以后出现两个转归,阴虚的人用玉女煎、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

一个是气虚,用白虎加人参汤,以致于后面的连理汤、理中丸证,热退后表现为理中丸证。

三阴发热也很简单,太阴发热,气虚生大热,要甘温除热,用药甘草,可用黄芪增效,处方常用黄芪建中汤与补中益气汤。

少阴病的发热,反发热用细辛、因为是少阴的发热,用附子来帮助细辛、有表证的用麻黄、即麻黄附子细辛汤,有里症的配大黄,即大黄附子汤。

厥阴病的热用乌梅,热化的用黄连配,寒化的用川椒配他,就是温病的椒梅汤、连梅汤有了疾病模型的思想,治病就有了套路,有了套路之后,看病就不会那么辛苦,对疾病的配伍与转归更清楚。

太阳病是发生于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可以伴随水液代谢与凝血代谢紊乱,上感体质壮实的人,是个麻黄汤证,体质偏虚的人是个桂枝汤证,合并水液代谢紊乱是五苓散,凝血功能紊乱是桃核承气汤证.。

吴门秘方歌诀吴门雄志有秘方,丸散膏丹饮煎汤。

温清攻补和祛病,血证咳嗽枇杷饮,升麻败毒并升降,封髓丹兼汇通扬。

百草汤剂治顽疾,誉满天下众杏林,今将方证对应齐,一一道来请细听。

----------------------------------攻法有四要熟知,祛病用方抓独始,>攻法四方感冒消瘦纳差汗,淋巴肿大肥儿散。

方剂学相似方剂的鉴别

方剂学相似方剂的鉴别

方剂学相似方剂的鉴别1.麻黄汤与桂枝汤同为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桂枝汤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具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恶风发热而自汗出之表虚证。

2.银翘散与桑菊饮皆可治温病初起之表证,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弱,为“辛凉轻剂”。

3.参苏饮与败毒散皆治气虚外感风寒。

但败毒散治风寒夹湿之表证为主,故用羌活、独活、川芎、柴胡祛邪为主,少佐人参以扶正祛邪;参苏饮所治为风寒表证,邪偏于肺,故用苏叶、葛根、人参益气解表宣肺为主,加之痰湿气滞,则又增半夏、木香、陈皮等化痰行气之品。

4.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为大承气汤类方。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后纳芒硝,大黄与甘草同煎,泻下之力较大承气汤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5.温脾汤与大黄附子汤均治冷积里实之腹痛便秘,均以大黄配伍附子为主。

但大黄附子汤主治中气未虚,寒实积滞之腹痛便秘;而温脾汤主治脾阳不足,冷积阻滞,虚中夹实之便秘腹痛。

6.麻子仁丸与济川煎均治津液不足之便秘。

但麻子仁丸证为肠胃燥热所致,故以润肠药与小承气汤合方;而济川煎证为肾虚津亏而成,以补肾益精,养血润肠为法。

7.大、小柴胡汤具和解少阳之功,但小柴胡汤专治少阳证,适宜于邪踞少阳,正气不足,胆胃不和者。

而大柴胡汤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以和解为主,辅以泻下。

8.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

但小柴胡汤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蒿芩清胆汤和解之中兼具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补益剂)-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补益剂)-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补益剂)-试卷2(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六君子汤中的药物不包含(分数:2.00)A.陈皮B.半夏C.生姜D.芒硝√解析:解析:六君子汤: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大枣、生姜;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2.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中的药物不包含(分数:2.00)A.陈皮B.半夏C.砂仁D.木香√解析:解析: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即四君子汤加香附、砂仁、陈皮、半夏。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寒湿滞于中焦。

3.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中二仁是(分数:2.00)A.薏苡仁、缩砂仁√B.桃仁、麻子仁C.桃仁、杏仁D.豆蔻仁、薏苡仁解析:解析:参苓白术散的药物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4.参苓白术散的主治不包含(分数:2.00)A.饮食不化B.胸脘痞闷C.肠鸣泄泻D.腹痛拒按√解析:解析:参苓白术散的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D为实性腹痛的临床表现。

5.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在功用方面的共同点是(分数:2.00)A.益气健脾√B.燥湿化痰C.行气化痰D.渗湿止泻解析:解析: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虚的基本方,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参苓白术散的主治:脾虚湿盛证,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6.参苓白术散中具有培土生金作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砂仁B.桔梗√D.白术解析:解析: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扁豆、白术健脾渗湿。

7.完带汤证的病位是(分数:2.00)A.肝、脾√B.肝、肾C.脾、肾D.脾、胃解析:解析:完带汤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所以病变部位在肝脾。

8.完带汤的功用是(分数:2.00)A.益气健脾,渗湿止泻B.补脾疏肝,化湿止带√C.益气升阳,清热除湿D.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解析:解析: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升阳益胃汤的功用是益气升阳,清热除湿;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