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指标四项
(参考课件)肝纤四项

2.III型前胶原N端肽: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 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它们广泛存 在于上皮组织及结缔组织中,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 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17
PIIIP N-P临床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早期即显 著升高. 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 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 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
感染8年,F3,则每年肝纤维化进展速率 =3F/8年=0.375 单位
预测肝硬化时间(F4)=4/0.375=10.67年 如不能知道感染时间,则可通过不同时间两次肝活检予以
检测(第二次肝纤维化METAVIR单位-第一次肝纤维化 METAVIR单位)/两次肝活检间隔时间
7
病因分类:
感染性肝炎:慢性乙肝、丙肝和丁肝,血吸虫病等 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α1-抗
14
(4)肝癌:HA亦可有明显增高。 (5)肺癌:特别是肺间皮细胞癌,血清HA水平可明显 升高。 (6)慢性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时血清HA可反 映肾功能的损害程度。
15
正常参考值:< 100 ng/ml
有研究表明:血清透明质酸酶水平> 100时,诊断肝硬化的特异性 为78%,敏感性为83%;当血清透明质酸酶水平>300时,特异性 升高至96%。
不一定增高。
无特异性,其他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18
PIIIP N-P:
正常参考范围: <30 ng/ml
19
3. IV-C(IV型胶原)
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 CⅣ)是基底膜的主要胶原 成分,主要在肝脏中合成和代谢,正常肝脏中Ⅳ型胶 原含量极少,血清Ⅳ型胶原检测水平随炎症及纤维化 的进展存在逐渐升高趋势。
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小科普

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小科普作为肝病高发国家之一,我国有很多乙肝、丙肝病人,除此之外,受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变化所致糖尿病、高血脂代谢疾病引发的脂肪性肝病等肝脏受损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并呈低龄、大众化趋势。
若未及时得以发现以及治疗,则可导致肝脏慢慢变“硬”,这就是肝纤维化过程。
一旦形成肝纤维化,则可能引发肝癌,因此需及时、准确进行诊断。
超声目前在诊断肝纤维化中已发挥了重大作用。
那么,有哪些超声方法可以诊断肝纤维化呢?下面就由小便为大家讲讲。
一、什么是肝纤维化?1、肝纤维化定义很多人觉得肝硬化就是肝纤维化,觉得二者都是肝脏发生了病理性改变,但其实该纤维化并不算是疾病特征,而是身体恢复后的状态。
肝纤维化即持续性肝损伤引发的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通俗比喻,皮肤受伤后所致疤痕,也就是说在肝脏遭遇持续损伤后,正常肝细胞为疤痕细胞取代即为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逐步发展至肝硬化的关键环节。
在临床症状表现上,肝纤维化病人多数并无特殊不适症状,少部分病人可能存在食欲不佳、乏力或是右上腹不适等情况。
2、肝纤维化严重吗?肝纤维化并不会威胁人们生命安全,但若不加以重视,及早进行治疗,则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引发不可逆性损伤。
一般来说,肝纤维化可使肝组织结构受损,导致肝内血管受压而扭曲、闭锁等,并使肝脏动、静脉间短路吻合,升高门静脉系统血管阻力,引发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脾肿大、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或是腹水等,还可升高人们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
同时,肝纤维化还可引发多种病症,比如慢性酒精性肝病或是血吸虫病等感染性疾病或是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症等。
尽管肝纤维化并非独立病症,但其可进展至肝硬化,若未行及时治疗,甚至可引发肝癌等,此外还可因纤维组织成分沉积引发正常肝细胞间血液微循环通道循环障碍,从而使肝细胞血供受到影响,导致因炎症损伤的肝细胞无法得到修复,进而加重肝细胞受损可能,致使病人机体内肝细胞数量持续减少而引发肝功能衰竭。
肝纤四项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纤四项的临床应用价值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一直以来依赖于肝活检病理诊断,这种创伤性检查具有许多明显不足,如具有创伤性、难以反复活检、有一定的并发症(1/3的患者有疼痛;0.3%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出血,气胸,结肠和胆囊穿孔等;还有0.03%的死亡率)、病变在肝脏内不均匀、存在观察者自身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标本长度不够(长度<20mm和<10个汇管区)等易出现低估以及标本破碎及肝包膜下纤维化可造成假象。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无创的血清学指标来评估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包括常规生化、纤维化、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单项指标能足够敏感、准确地反应肝纤维化程度。
调查显示,肝硬化占据国际上疾病死亡病因的第六位,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慢性乙肝患者约3500万,加上慢性丙肝、脂肪肝、血吸虫病、免疫性肝病等,构成了庞大的潜在的肝纤维化患者群。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各种因素导致的肝损伤,都可继发肝纤维化形成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缓其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肝纤维化检测的方法有三种,即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目前,病理学检测依然是肝纤维化检测的“金标准”,而影像学和血清学作为辅助诊断的项目。
虽然病理学检测的认可度最高,但是因为具有创伤性,并且技术难度和风险度都很高而致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不能够监测患者的病情。
影像学的发展对肝纤维化的诊治非常地有意义,但是存在分辨率普遍偏低的情况,这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诊治失去价值,从而使病人失去肝纤维化治疗的宝贵时间。
血清学检测则是对病理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测最有效的补充,不仅可以监测病人病情,而且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治疗非常有价值。
肝纤维化检测的血清学指标非常多,目前国内多采用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和Ⅳ型胶原联合检测来诊断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验

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验肝纤维化又称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病理组织学上是由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肥大等三者穿插混合而成的病理变化。
随病情发展,使肝脏小叶正常结构逐渐被改建的假小叶和肝细胞再生结节取代,肝脏终于萎缩改变。
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通常用于判定肝内纤维组织形成的活跃状态和程度,主要有下列方法:①形态学方法,通过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而定;②组织生化法,用生化法测定肝组织中脯氨酰羟化酶,此酶参与不溶性胶原的形成,在酒精性肝病中随病情进展而增高;③血清中羟脯氨酸、脯氨酰羟化酶、N-乙酰-β-葡萄糖胺酶(NAG)及Ⅲ型前胶原肽(PⅢP)等测定,目前认为PⅢP最有意义。
迄今为止,常规肝功能试验尚无法诊断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蛋白电泳上β-γ桥的出现对肝硬化具有特异性,但仅于肝硬化后期,且主要为酒精性肝硬化。
肝纤维化的实质是细胞外间质的结缔组织增生,其成分主要为胶原蛋白,还有各种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测定血清中这些成分和其降解产物,以及参加代谢的酶有助于诊断肝纤维化。
(一)胶原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胶原类型多种,目前认为在肝内至少有Ⅰ、Ⅲ、Ⅳ、Ⅴ和Ⅵ型,以Ⅰ和Ⅲ型为多。
早期肝硬化以Ⅲ型胶原增多为主;晚期以Ⅰ型为主。
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即层板素)等非胶原蛋白,在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肝血清中亦明显升高。
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是前胶原Ⅲ(PCⅢ)在氨基肽酶作用下的水解产物,其含量能反映Ⅲ型胶原的代谢情况,可作为早期肝纤维化的一种检验指标,但其在CPH、CAH、PBC及血色素病、酒精性肝病及其他各种肝病中均有增加。
(1)测定: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参考值为8.9±2.0μg/L。
(2)临床价值1)测定PⅢP不仅可帮助早期诊断肝硬化,并能无损伤地观察病程演变过程,可靠地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性和程度,有助于判定慢性肝病的预后及观察抗纤维化药物的疗效。
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 丛 玉 隆 , 明婷 . 国 血 液 学 复 检 专 家 小 组 工 作 会 议 纪 要 暨 血 细 5 彭 全
胞 自动 计 数 复 检标 准 释 义 [ ] 中华 检 验 医 学 杂 志 , 0 7 3 ( ) J. 20 ,0 4 :
3 03 . 8 82
原 虫 ( 状 体 )此 病 例 虫 体 密 度 非 常 低 , 多 次涂 片镜 检 , 易 环 , 不 极
康 对 照组 。
HA 是 一 种 糖 胺 多 糖 , 肝 星状 细 胞 合 成 , 血 循 环 到 达 由 经 采 用 S S 1. P S 0 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t 验 , 检 以 肝血 窦 内皮 细胞 降解 。肝 脏 受 损 时 , HA 合 成 增 多 , 解 减 少 , 降
0 0 ) 见表 1 .5 . 。
表 1
健 康 对 照组 与肝 硬 化 组 血 清 肝 纤维 化 四项 指 标 检 测 结果 ( ±S )
1NP 、 型 胶 原 (v c , 文 通 过 对 比 分 析 , 讨 了其 在 肝 硬 1 )I i V 1— )本 探
化 诊 断 中 的价 值 , 道 如 下 。 报 1 资 料 与 方 法
常散 点 图 出 现 时 , 使 临 床 医 生 没 有 考 虑 疟 原 虫 感 染 , 验 人 即 检
员 也 应 对 血 片进 行 显 微 镜 观察 , 检 时 不 要 遗 忘 对 红 细 胞 的 观 镜 察 , 止漏检或误诊 。 防 参 考 文 献
[] 凌 云敖 , 俊 , 碧 君 , . 1 陈 王 等 2例 疟 疾 患 者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直 方 图 的
[ ] 吴 军 林 平 , 3 包 贺伯 明 , . 等 m清 Ⅳ 型 胶 原 测 定 在 临 床 肝 纤 维 化 中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意义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A ,Hyaluronidase(透明质酸酶):为基质成分,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1)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
2)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3)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
4)反映肝细胞功能,肝脏纤维化形成和程度,反映肝脏炎症性病变。
5)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
6)肝硬化时,有些病人HA却不升高,与其肝脏合成功能有关LN ,Laminin (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可诊断酒精肝是否存在门脉高压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
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PCIII ,Procollagen Ⅲ(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
1)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2)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肝纤维化检查

由于肝纤维化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 以对肝纤维化的病情诊断一般都要借助检 查数据。
肝纤维化检查有两大类: 1LN、IV-C、PCIII四项具体 检查,通常被合称为“肝纤四项”。 肝纤四项主要是用来判断患者肝细胞 是否有损伤、肝脏是否出现变硬、肝硬化 现象是否发生的,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 价值最高。 肝纤维化检查较为讲究,出检查结果 的时间也较长,不过一般都在3-5天左右。
肝纤维化检查
/hxsgf/
当人的肝脏遭到各种致病原侵袭时, 就会引起肝脏损害与炎症反应,激活肝组 织免疫系统,进行组织的自我修复。一旦 这种修复过程过度或失控,位于肝组织的 细胞外基质就就发生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 现象,导致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发生异常改 变。这种病理过程,轻者即称为肝纤维化, 重者则形成肝硬化。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两部分:超声波 检查和CT。 若检查者出现肝纤维化,则超声波检 查会显示肝回声的异常改变;CT检查则可 发现肝包膜增厚、CT值升高、肝表面轮廓 不规则或呈结节状等数据资料。 但总体上来说,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纤 维化的诊断不够敏感。
掌握了检查结果之后,就要有针对性 的展开治疗。目前市面上比较好的治疗药 物是“化纤舒肝方”。 化纤舒肝方所选药材 均取自雷公山,药效纯粹, 药性温和,在治疗的同时 不会加重肝脏负担;又通 过水煎内服,使药力直达 病灶,全面调理气血,全 面深入治疗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的意义

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的意义发表时间:2019-12-04T10:51:56.8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1期作者:徐登波[导读] 一般来说,肝纤维化可以通过治疗,有效延缓、控制病情,甚至促使患者好转。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 610041一般来说,肝纤维化可以通过治疗,有效延缓、控制病情,甚至促使患者好转。
这种情况下,尽早发现肝纤维化就变得非常重要。
肝纤维化四项检测可以准确判定肝纤维化发展程度,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
但是多数患者不了解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针对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的意义进行一下分析。
肝纤维化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简称为HF,主要指在慢性肝脏疾病发展阶段,机体肝细胞被多次破坏后再次生长,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胶原、糖蛋白)在肝脏内呈弥漫性异常分布、或者大量沉积的情况。
HF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也是对慢性肝病预后具有较大影响的关键环节。
通过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患者肝细胞出现结节样再生等结构紊乱情况,甚至形成肝硬化(假小叶结构)、肝癌、肝功能衰竭。
从组织学上进行分析,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
通过在肝纤维化早期给予积极治疗,可以产生良好的预后效果。
肝纤维化症状肝纤维化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下降、肝脏区域不适、厌恶油腻、疲乏无力、蜘蛛痣、牙龈出血、黄疸等症状。
若肝纤维化已引起肝脏体积或者形态发生变化,还会牵拉肝脏外层包膜,导致肝脏出现胀痛等不适症状,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肝纤维化诱因常见的引起肝纤维化的疾病主要有酒精肝、胆汁淤积、病毒性乙肝、病毒性丙肝、脂肪性肝病、肝脏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若上述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发展为肝纤维化。
酒精肝主要是因酒精的过度摄入损伤肝细胞,致使肝细胞出现纤维化病变、或者脂肪变性。
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发生概率较高。
胆汁淤积主要指先天性疾病(肝静脉阻塞、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等)、寄生虫病、肿瘤等因素会导致肝脏外胆道梗阻,或者肝脏内胆道梗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纤维化指标四项
肝纤维化是一种伴随多种慢性肝病的肝脏病变,是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然过程。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肝病患者病情的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是衡量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那么?
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分别是:
1.PCⅢ(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容量与肝纤程度相同,并同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有很大关系。
Ⅲ型前胶原与肝脏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没有特异性,另外器官纤维化时,Ⅲ型前胶原也上升。
连续PCⅢ上升的慢活肝,提示病情也许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Ⅲ型前胶原降至正常可预示病状舒缓,说明Ⅲ型前胶原不仅在肝脏纤维化初期诊断上有价值,肝纤维化四项在慢性肝病的预后断定上也有意义。
正常范围<18ng/mL。
2.IV-C(IV型胶原):为组成基底膜主要要素,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容量提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肝纤维化四项是肝纤的前期标志其中一个。
正常范围30-140ng/mL。
3.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独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脏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有很大关系,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显著提高,LN也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显著。
肝纤维化四项正常范围50-180ng/mL。
4.HA(透明质酸酶):是基质成份其中一个,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正确灵敏地反应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脏细胞损伤情况,有认
为本标准相对肝脏组织活检更可以完全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标准。
肝脏纤维化四项正常范围<120ng/mL。
上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临床达成共识的常用组合为:PCIII+PCIV+HA+LN,称为肝纤维化四项检查。
肝病专家提醒,乙肝患者必须要定期做检查,并及时做治疗,只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很好的阻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