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畸形及小儿胃肠常见疾病

合集下载

几种小儿消化道异常X线诊断鉴别诊断要点补充论文

几种小儿消化道异常X线诊断鉴别诊断要点补充论文

关于几种小儿消化道异常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补充【摘要】目的为了完善和提高我院在对小儿消化道先天性异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技术水平,本文对几种小儿消化道异常的x线摄影特点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加以补充分析,把我院诊断小儿消化道疾病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9三年中的临床病例,有关小儿消化道异常的临床资料对9例先天性食管闭锁,21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及小肠闭锁,以及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病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诊查并与本病症的特点进行分析。

结论小儿消化道异常征象并不十分多见,但要结合临床特点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分析,不能急于的进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

如:先天性食管闭锁或先天性十二指肠及小肠闭锁等病症,都是禁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的,只能拍摄单纯性x 线平片。

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最好的办法检查,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消化道异常幽门狭窄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81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41-011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9年三年中的临床病例,有关小儿消化道异常的临床资料对9例先天性食管闭锁,21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及小肠闭锁,以及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病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诊查并与本病特点进行了精心细致诊查,并结合生理病理以及本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

2 结果2.1 先天性食管闭锁本病症严格禁忌钡餐检查及钡剂造影,可拍摄单纯胸腹部平片。

本病x线检查前,先从鼻孔或口腔插入一导管。

如食管闭锁者导管进入10-15厘米处导管不能在进行前进。

这种情况出现后,我们要进行其它的检查。

本病特点常合并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左斜位观察:食管上部为球状盲端,下端则呈“铅笔”状由气管分叉处分出。

如有瘘管,诊断须要用水溶性造影剂来鉴别。

2.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及幽门痉挛笔者指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下窄时,可见胃内容物通过幽门的时间延长(右卧位时钡剂通过时间在5分以上)及幽门部延长(5毫米以上)胃蠕动亢进或消失、胃扩张、无力、幽门通过困难。

《儿童肠胃疾病》PPT课件

《儿童肠胃疾病》PPT课件

充足睡眠
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肠胃的修 复和恢复。
注意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保持餐具清洁,避免病从口 入。
疫苗接种及定期检查
01
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及时接 种相关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等
,以预防肠胃疾病。
03
关注儿童症状
留意儿童的饮食、排便、腹痛等 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肠胃问题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儿童肠胃 疾病可分为感染性肠胃炎、非感 染性肠胃炎、胃肠道过敏、胃肠 道功能紊乱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儿童肠胃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感 染,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药物使用不 当,以及遗传、免疫等因素。
危险因素
低龄儿童、免疫系统较弱、饮食不规 律、卫生习惯不良等是儿童肠胃疾病 的危险因素。
《儿童肠胃疾病》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儿童肠胃疾病概述 • 常见儿童肠胃疾病介绍 • 儿童肠胃疾病预防策略 • 儿童肠胃疾病治疗方法探讨 • 儿童肠胃疾病并发症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儿童肠胃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儿童肠胃疾病是指影响儿童胃肠 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类疾病,包 括炎症、感染、过敏、结构异常 等多种类型。
原因
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 杆菌感染等。
治疗
使用抗酸药、抗生素等 药物治疗;调整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
腹泻
定义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 量增加,粪质稀薄。
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伴有 腹痛、发热等。
原因
感染、饮食不当、过敏等。
治疗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使用止泻药、抗生素等药物

关于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案例

关于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案例

关于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案例孩子的胃,每天都在高速运转。

为什么会这样呢?学前儿童消化功能还未完善,由于他们的胃还不能像成人一样收缩和蠕动,胃里的液体也不能像成人那样停留很长时间,所以会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发生。

孩子如果进食太多食物以后,胃内气体没有排空就会胀气,产生饱胀感。

家长还会发现孩子胃口不佳,甚至有厌食的症状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其胃肠道功能主要包括消化道、胰脏、肠神经、血管等。

婴幼儿胃肠道自身消化功能比较差,食物中往往缺乏维生素 A和维生素C等矿物质物质,还不能很好的吸收水分和纤维素。

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幼儿胃肠道功能问题,以免影响他们发育。

1.消化道消化道是指人体最主要的消化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

婴幼儿消化道系统结构复杂,功能主要有:(1)脂肪组织: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和多孔的脂肪细胞组成的。

主要是由脂质细胞与其他组织混合而成。

正常成人的人体脂肪组织可占全身脂肪结构的70%以上,约占全身总脂肪结构的40%以上。

婴幼儿消化器官包括消化道和胰脏二部分。

(2)肠粘膜:是由肠粘膜组成的一层粘膜下层组织,它由肠粘膜上皮细胞构成,包括粘膜下部分和粘膜层两部分。

粘膜下部分是粘膜下组织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包括结缔组织、平滑肌和腺体组成。

主要包括粘膜层、粘膜下层淋巴结等,另外还有肌肉层和平滑肌组织等等结构,它们对刺激有着特殊的生理意义和作用。

其中粘膜层最重要作用是参与消化液的分泌和吸收,同时它还是肠壁上皮细胞增生和上皮再生的场所,它与肠壁粘膜上皮屏障一起保持肠道内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通过肠壁进入肠道,保持肠道内有一定空间供消化液运动。

2.胰脏胰腺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位于腹部,包括肝脏、胰脏、胆囊等,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也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部位。

胰腺具有分泌胰岛素和胰液的功能,能分泌胰液中的胰酶来分解食物,使其转化为能量,为机体所用。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消化系统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这些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胃炎等,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腹泻腹泻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它表现为每天超过3次的稀便和排便急迫。

腹泻的原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过敏性肠炎等。

为了防止腹泻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和如厕后;2. 食用新鲜、熟透的食物,避免生冷食物和不洁食品;3. 喂养婴幼儿时,尽量母乳喂养,如果无法母乳喂养,选择符合婴幼儿营养需求的配方奶粉;4. 避免给儿童大量喂食坚果、甜食和海鲜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5. 加强儿童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二、便秘便秘是指儿童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硬结或排便不畅的情况。

便秘可以造成腹胀、食欲不振和身体不适。

以下是一些防治措施:1. 鼓励儿童适量饮水,增加水分摄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2. 为儿童提供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食品等,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3.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鼓励儿童每天固定时间排便;4. 避免过多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等;5. 如果儿童长期遭受便秘的困扰,建议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

三、胃炎胃炎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表现为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防治措施: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食品;2. 饮食要清淡,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食物;3. 饮食要有规律,少吃零食,避免饥饱不均;4. 饮用温开水,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饮品;5. 如果出现呕吐或持续胃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治疗。

综上所述,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和胃炎,它们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

警惕小儿患胃病等二则

警惕小儿患胃病等二则

龙源期刊网 警惕小儿患胃病等二则作者:林湘艳来源:《家庭医学》2009年第05期现在小儿患胃病的比较多见,除了一般的胃炎,消化性溃疡、出血等疾病也有所增多,其中因饮食不合理或不卫生引起者占了很大比例。

据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统计表明,从2008年1月至今,共检查小儿胃镜2230例,检出病变率达80%左右,约占小儿消化专科门诊的70%左右。

与成人一样,小儿胃病种类多样,包括消化不良、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等。

但常常被误诊为肠痉挛、生长痛、肠淋巴结炎等。

一位3岁的胃溃疡患儿,胃窦里竟有3处溃疡病灶,而家长一直以为孩子是“消化不良”。

小儿胃病主要表现为上腹(或脐周)疼痛、不适、饱胀或早饱、呕吐、食欲下降、反酸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表现呕血、黑便、体重下降、贫血等。

医生提醒,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腹痛部位、程度、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及时到医院检查。

不良饮食习惯是引起小儿胃病(尤其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如不吃早饭、睡前吃宵夜、暴饮暴食、三餐不均匀、经常吃辛辣或冰冷食物等。

有些家长经常给小儿吃不易消化食物,如早餐吃糯米饭、年糕;空腹喝冷饮,整天零食不断,等,均可使胃液及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影响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和胃肠正常排空功能。

婴幼儿患胃病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添加辅食不当造成的。

不少家长都知道食物要多样化,却容易走入一个误区:食物过于杂乱。

由于小孩子的消化功能还不完善,对食物的质与量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建议家长给孩子添加辅食时,应循序渐进,从单一到多样。

精神因素也是小儿胃病一大病因。

在临近大考时,出现呕血或大便呈黑色而住院的中小学生就会增多。

其实,这些孩子大部分平时就有恶心、肚子隐隐作痛等消化道溃疡的症状,但家长和孩子往往不在意。

临考时因为学习紧张、睡眠不足、压力太大等,加重了病情。

预防小儿胃病,关键是进行饮食干预。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少量多餐;常吃护胃食物,如小米红枣粥、软米饭、细面条等;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家禽、乳类、鱼虾、肉类、豆制品、绿叶蔬菜;尽量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太松、消炎痛、强的松等,如必须用,也宜在饭后服。

儿童胃肠病学

儿童胃肠病学

儿童肠胃病学
一、儿童胃肠病学中,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是?
A. 小儿消化性溃疡
B. 小儿肠易激综合征
C. 小儿急性胃肠炎
D. 小儿便秘
(答案:D)
二、以下哪项是诊断儿童胃食管反流病时常用的检查方法?
A. 腹部B超
B. 24小时pH监测
C. 血常规
D. 肝功能检查
(答案:B)
三、儿童腹泻时,若大便呈“蛋花汤”样,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 沙门氏菌
B. 轮状病毒
C. 大肠杆菌
D. 志贺氏菌
(答案:B)
四、关于小儿消化性溃疡,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B.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C.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D. 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
(答案:D)
五、在处理儿童食物中毒时,首要措施是?
A. 立即使用抗生素
B. 迅速清除毒物
C. 给予止泻药物
D. 等待自行恢复
(答案:B)
六、下列哪项不是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常见原因?
A. 饮食结构不合理
B. 排便习惯不良
C. 先天性巨结肠
D. 缺乏运动
(答案:C)
七、在评估儿童营养状况与胃肠功能时,哪项指标尤为重要?
A. 身高与体重
B. 血压与心率
C. 血糖与血脂
D. 视力与听力
(答案:A)
八、关于小儿急性阑尾炎,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 发病年龄多在3岁以上
B. 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C. 多数患儿有腹泻表现
D. 保守治疗通常能完全治愈
(答案:B)。

胎儿新生儿常见消化道畸形的诊治

胎儿新生儿常见消化道畸形的诊治

检查
1. 腹部立卧位平片
2. 消化道造影示
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根据产前超声及生后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可诊断。
• 但需及NEC,先天性巨结肠等鉴别。
治疗
• 尽早手术
预后
• 肠闭锁的成活率在90%以上,以空肠远端和回肠闭锁
的成活率高为主。死亡率高主要见于多发性肠闭锁(
57%)、苹果皮样闭锁(71%)或肠闭锁合并胎粪栓梗
皮肤瘘口排便,女性由前庭或阴道排便。
X线检查
• 1)骨盆倒立侧位片:出生12-24h作倒立侧位摄片,位
PC线以上者为高位畸形,位PC线及I线之间为中间位
畸形,位I线以下者为低位畸形。
• 2)瘘管造影:通过瘘管外口注入造影剂可显示瘘管的
方向,长度与直肠关系。
• 1. B超检查:B超可确定直肠盲端及肛门皮肤距离,
手术已得到广泛的开展,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
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
congenital
malf anus ),俗
称“无肛”。
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
病率为1/1500~1/5000活
婴。男性略多于女性。本
病类型复杂,常合并其他
先天性畸形。
大于2.5cm为高位,在1.5~2.5cm之间为中间位,
小于1.5cm为低位
• 2. MRI:了解直肠盲端及肛门周围肌群的情况。
手术时机
窄段、移行段、扩张段
,但新生儿巨结肠表现
不典型,诊断率在90%
左右。
2、直肠肛管测压检查
3、直肠粘膜活检
鉴别诊断
1.特发性巨结肠:
2.获得性巨结肠:
3.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便秘:
4.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便秘: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教学设计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教学设计

03
一旦发现复发迹象,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以控制
病情发展。
06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家长参与护理工作重要性
促进患儿康复
家长参与可以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有助 于患儿的康复。
提高治疗效果
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
家长的细心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儿 的异常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腹腔内肿瘤、血管病变 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可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 和病理信息。
内镜检查技巧及注意事项
内镜检查前准备
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 消除恐惧心理;术前禁食、禁水一定 时间以确保检查安全。
操作技巧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 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 血、穿孔等。同时,遵循无菌操作原 则,降低感染风险。
益生菌补充
给予患儿益生菌制剂,以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和种类。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促进肠道蠕动和菌群平衡。
复发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Fra bibliotek评估复发风险
01
根据患儿的病情、治疗反应和免疫状况等因素,评估其复发的
风险。
加强随访监测
02
对于高危患儿,应加强随访监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及时干预治疗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儿童 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炎症性、感 染性、过敏性、梗阻性、肿瘤性 等多种类型。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 有关,包括遗传、环境、饮食、感染 等。
危险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不洁饮食、过敏体质 、免疫力低下等都是儿童患消化系统 疾病的危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巨结肠
常见病:1/2000-1/5000、男女之比3-4: 1;有家庭性倾向
病因、病理:由于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缺如 →病变肠管失去正常蠕动→收缩状态→粪便 通过肠管障碍加之正常排便反射消失→近端 肠管扩张,因此有三大特点:
远端痉挛狭窄(无神经节细胞)
近端扩张
两段之间存在移行段呈漏斗状(4-8cm之 间)
分型
短段型:(直肠) 常见型:直肠远端→乙状结肠,占75% 长段型:除结肠脾曲大部分横结肠 全结肠型 全肠型
超短段型
短段型
常见型
长段型
全结肠型
胎粪性腹膜炎
病理 、 临床
放射学表现
平片
可见钙化影,小斑点状、斑块状或团块
状,环形钙化亦可 肠梗阻(粘连性) 液气腹、气腹、包裹性液气腹
病因
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腺病毒感染有关, 原发性占95%,继发性占5%,发病高峰 年龄5-9个月
病理、分类
分套鞘、套头、颈部和头部。 按套入部及鞘部肠管分成,小肠型、回结
型和结肠型、复套型含回回结型
临床表现
四大特点: 1、剧烈产间歇性腹痛(阵发性啼哭) 2、血便 3、呕吐 4、腹部包块
临床表现
呕吐,呕吐物常为胆汁和乳汁,多为草绿 色液体,有时可暂时减轻,随即加重。
合并肠扭转时呕吐频繁,腹胀,并可有肠 道出血。
影像学表现
腹部立位平片 十二指肠不全梗阻,可见双泡征和/或小肠 积气减少,腹部较致密,合并扭转时可见 小肠低位梗阻。
超声
方法:患儿仰卧,取上腹部横切面近胰颈 处寻找肠系膜上血管根部并向下连续缓慢 移动探头直至血管消失,连续观察肠系膜 上动脉(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MV) 的位置关系。
临床表现:多见于早产儿,于生后2-3周 内发病,腹胀、呕吐、便血、腹部与全身 状态不佳。
放射学表现
动力性肠梗阻,可见肠管呈管状,积气扩 张,可见小液平。
肠壁积气,发生率可达75-85%,积气 可呈囊状、环状、线状。
门脉充气征。
气腹、积液,肠间隙增宽。 固定肠袢。
肠套叠
影像检查的价值
腹部立位片能显示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对呕吐 较频繁,呕吐物为草绿色液体的患儿,此检查应 作为常规,它仍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
超声检查无损伤,且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数病 人可通过此检查明确诊断,应为首选。但从技术 上讲此检查诊断本病有一定的难度,新生儿肠系 膜血管很细仅2-3mm,“漩涡征”的直径也只 有15mm左右,且前方常有胃肠气体干扰,在不 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应选其它检查。
造影:8F-10F导管或导尿管,稀钡或碘油, 也可用碘水。采用不同部位显示最佳影像, 录像更佳
食道狭窄
鉴别诊断
分类:膜状和管状
食管蹼
由于胚胎早期食管空化不全或上皮增生所致。
狭窄多位于中下1/3食管交界处,呈“阳 台”状充盈缺损,自食管壁向中心突出,钡 剂自中央孔通过。食管狭窄以上可有轻度扩 张,狭窄以下食管管径正常。狭窄严重者, 钡剂通过延迟,且扩张明显。
胃食管返流:
早期有返流或三月后仍有明显返流。吞钡 检查:1、食管胃角变钝(正常30-50度); 2、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3、胃前庭增宽, 贲门位置正常;4、食管扩张、松驰、蠕动 变浅等
评价标准:
1、大量返流(返流到中段以上) 2、少量返流(返流至下段)。自由流段可
确诊,其它无意义
3、伴消化食管炎,可确诊
泄殖腔分隔障碍及后期发育停止形成此病。 该病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40%伴有其他 畸形,含脊椎、气管、肾等,占新生儿的 1/500-1/5000
分类
肛门、肛管狭窄 肛门膜状闭锁 肛门闭锁,占90% 直肠闭锁
放射学表现
平片(倒立侧位),肛穴处放一金属标志,
倒立5分钟,以骶尾交界与耻骨联合上缘的 连线(肛提肌)划分高、中、低位三类 伴瘘管者需行造影,直肠、膀胱或尿道均 可,侧位为佳 一穴肛从小孔直接注造影剂,显示其直接 与阴道、膀胱、直肠沟通
伴中肠扭转时可见螺旋征,十二指肠下部 空肠上部呈螺旋状下降,远端可变细。
CT
SMV位于SMA的左侧。 可见充盈口服对比剂的狭窄移行段围绕肠
系膜旋转逐渐变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诊断
十二指肠闭锁:钡餐可显示闭锁处扩大的 盲端呈“风兜状”,部分可见小孔(膜 状)。
环形胰腺:十二指肠降段中部缩窄,钡灌 肠回盲部位置正常,超声SMA、SMV关系 正常。
钡灌肠是传统的检查方法,明确回盲部的 位置,一旦发现回盲部位置异常即可确诊, 故在超声不能明确诊断时,应行此检查明 确诊断,但其对小肠扭转无法诊断。
钡餐可显示十二指肠远端、空肠近端的位 置,“螺旋征”是合并肠扭转时的其特征 性改变,且能帮助鉴别其它的十二指肠梗 阻,故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检查方法。
CT亦有较典型的小肠围绕肠系膜旋转形成 狭窄的征象,但价格较贵,受线量较大, 可作为一种补充的检查方式,进一步完善 诊断。
新生儿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
病因:不完全清楚,与下列因素有关:
围产期窒息或呼吸窘迫引起缺氧,损伤粘 膜;肠功能失调或细菌感染。
病理:以大、小肠缺血坏死为特点。范围 可局限也可广泛,常侵犯回肠,严重可达 整个胃肠道,开始粘膜—粘膜下层—肌 层—浆膜。
临床表现:呕吐、腹胀、无胎便
放射学表现:
立位片:双泡症、三泡症、多泡症,常伴 幼稚结肠,可伴肠旋
钡餐、钡灌肠:可显示狭窄部位的情况 (近端扩张)
肠 闭 锁、鸡 肠 征
小儿肠旋转不良 的影像诊断
胚胎学 病理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超声 钡灌肠 钡餐
表现: SMV位于SMA的左方者基本可以确诊。 SMV位于SMA前方则可疑。
合并肠扭转时,肠系膜及SMV围绕SMA顺 时钟旋转360°最多见。由于肠系膜血管的 绞窄可造成肠管的缺血、坏死,可在肠系 膜上血管的根部探及螺旋样包块(中央为 SMA,周围为肠系膜及SMV形成的层样结构) 即“漩涡征”,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血流信 号呈螺旋状分布。
小儿消化道畸形及胃肠常见 疾病的影像诊断
小儿胃肠道的正常特点
新生儿,婴幼儿小肠充气明显,呈多菱形(多角 形),蜂窝状,分布均匀
胃多呈横行 结肠与小肠难以分辨。小肠位于前中腹部,结肠
位于后方在脊柱前或脊柱旁 十二小时内空气充满肠管 检查方法: 摄片、钡餐、碘油、碘水造影、钡灌肠 前后位、侧卧位、水平侧位、倒立侧位(下颌骨
影像学表现
平片:早期小肠积气较轻,积液不明显, 偶尔可在右中腹或右下腹见软组织密度影
空气灌肠:可见杯口征 超声:可见同心圆(靶)征
治疗
空气灌肠(1959年),超声水灌肠(1986年) 适应症:A、24小时内无明显急腹症者。B、超过24小时,
一般情况尚可者;套入过多者(达乙状结肠),明显梗阻 者,可诊断性空灌,压力8-10.7Kpa(60-80mmHg) 方法:
排空延迟(正常2.5-3小时),蠕动弱,可见逆 蠕动
鸟嘴症、双肩症、线样症(向头侧弯曲)、双轨 症
蕈样压迹 不典型征象:小弯侧压迹、锯齿状、钻石征及短
段狭窄
胃壁缺如
先天性小肠 疾病
肠闭锁与肠狭窄
病因及分类:目前认为宫内缺氧及应激反 应产生血管损伤导致坏死后瘢痕所致
肠闭锁: 1、隔膜型(少见) 2、盲端型(常见) 3、多发型(15-25%) 肠狭窄:1、膜型,有小孔;2、管型
到耻骨联合)
异常表现
先天性食管 疾病
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
胚胎学:在胚胎发育3-6周之间发生,食道和 气管均由前肠衍变而成,开始在两侧形成纵 沟,后完全分开,腹(前)为气管,背(后) 为食管。原始食管在5-6周时,内胚层在一个 上皮增殖腔暂时闭塞后在实质中出现空泡, 互相融合使食管贯通;任何一部未出现空泡 或空泡不能融合可形成食管闭锁;如分离时 速度不一或分离不完全则形成管瘘(两者可 同时存在)
• 术前镇静解痉剂 • 插Foley氏管 • 注气,从8Kpa起最高16Kpa,杯口影移位,至回盲部,维持压
力—小肠充气—复位成功。在回盲部呈圆形如忽大忽小较长时间 不消失考虑复套
并发症:肠穿孔,准备采血针头,腹穿放气,手术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胚胎学
胚胎早期后肠开始扩大形成泄殖腔,第四 周分成两部分,背侧直肠,腹侧为尿生殖 窦。第五周外胚层形成肛凹—后渐加深接 近肠管—肛膜破裂—肛凹与直肠相通
分型: Gross分型法:分五型 Ⅲ型分成A型和B型 A型:闭锁食管上下段间距大于2cm; B型:小于2cm,以Ⅲ型最多见
临床表现: 生后1-2天唾液增多,第一次 喂奶出现咳嗽,奶从鼻口中溢出,同时呼
吸困难、面色发绀,每次试行喂奶,均发 生同样的症状;Ⅲ型有腹胀。
放射学表现
平片:a、食管上段形成盲囊(含气低密度 影),侧位气管前移。b、肺炎(吸入性)、 肺不张。c、腹部含气情况:Ⅰ型、Ⅱ型腹 部胃肠道无气,其余各型腹部含气。
临床表现
排便困难(便秘)低位肠梗阻 肛指检查:直肠空虚,仅有少量胎粪。肛
指检查后可见大量粪便或气体排泄 腹胀 营养不良
放射学表现
平片:低位肠梗阻,巨大含气肠管 钡灌肠(小剂量低压)注意事项:a、不服
泻药。b、不洗肠。c、小剂量低压显示移 行扩张段可。 d、生理盐水调钡。e、插管 应浅。f、24小时观察残留钡(诊断明确应 尽可能地抽出钡剂)
病理
肠旋转不良时,自盲肠或升结肠至后腹壁常有一索 状条或粘连带即Lodd′s索状条,可压迫十二指肠 产生梗阻。
十二指肠位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前方,空肠第一段可 被腹膜系带缠绕,使空肠屈曲而产生梗阻。
肠反向旋转时,横结肠转在肠系膜上动脉后面,小 肠系膜附着于横结肠前面导致梗阻产生。
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不在正常中线左侧的Treitz韧 带而在右上腹或中腹,回盲部又在右上腹,小肠起 始部和终末端的肠系膜紧靠在一起固定于腹后壁,肠 拌游动,易导致小肠沿肠系膜上动脉纵轴扭转而产 生肠扭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