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碘淀粉比色法
碘量法 淀粉

碘量法测定淀粉含量简介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
淀粉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储能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块茎、根状茎和果实等部位。
淀粉的含量对于粮食、食品、饲料等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测定淀粉的含量,可以评估原料的质量和加工过程的效果。
原理碘量法是通过测定淀粉与碘之间的反应来测定淀粉的含量。
在碘溶液中,淀粉会形成蓝色复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淀粉的含量成正比。
因此,通过比色法可以测定淀粉的含量。
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研磨成细粉,取约0.1g的样品称入50mL锥形瓶中。
2.加入试剂:向锥形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和2mL 1% 硫酸溶液。
3.摇匀: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样品。
4.加入试剂:向锥形瓶中加入10mL 1% 碘溶液。
5.加入试剂:向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使溶液体积达到刻度线。
6.摇匀: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样品充分与试剂反应。
7.静置:将锥形瓶放置静置10分钟。
8.滴定:用0.1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变为浅黄色。
9.计算:根据滴定所需的Na2S2O3溶液体积计算淀粉的含量。
注意事项1.确保使用的试剂纯度高,以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在摇匀和静置的过程中,要确保样品与试剂充分反应。
3.在滴定的过程中,要小心控制滴定剂的滴加速度,以避免滴加过多而造成误差。
4.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溶液的飞溅和皮肤接触。
数据处理1.计算滴定所需的Na2S2O3溶液体积,记为V。
2.计算淀粉的含量,公式为:淀粉含量(%)= V × 0.1 × 100 / 0.1结论通过碘量法测定淀粉含量的实验,可以得到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粮食等行业。
通过测定淀粉含量,可以评估原料的质量和加工过程的效果,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方法淀粉酶是一类能够催化淀粉水解的酶,在生物体内和工业生产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准确测定淀粉酶的活力对于研究酶的性质、生物体的代谢过程以及相关工业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淀粉酶活力测定方法。
一、碘淀粉比色法碘淀粉比色法是一种较为经典且常用的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淀粉经淀粉酶水解后,剩余的淀粉与碘液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颜色的深浅与剩余淀粉的量成正比。
通过比色法测定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淀粉酶的活力。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准备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淀粉溶液的试管,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淀粉酶溶液,在一定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然后,迅速向各试管中加入碘液,使反应终止。
最后,使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各试管溶液的吸光度。
根据事先绘制的标准曲线,将吸光度值转换为剩余淀粉的浓度,从而计算出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量,进而得出淀粉酶的活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缺点是灵敏度相对较低,对于低活力的淀粉酶测定可能不够准确。
二、DNS 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 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其原理是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还原糖,还原糖能与 3,5-二硝基水杨酸在碱性条件下共热,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生成量与淀粉酶的活力成正比,通过比色测定棕红色物质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淀粉酶的活力。
操作过程如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在适宜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适量反应液,加入DNS 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使反应充分进行。
冷却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与碘淀粉比色法相比,DNS 法的灵敏度较高,能够更准确地测定低活力的淀粉酶,但操作过程相对复杂一些。
三、斐林试剂法斐林试剂法也是基于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的原理。
斐林试剂由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组成,还原糖能将斐林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一价铜离子,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碘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

碘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
碘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
淀粉与碘形成复合物时,会呈现深蓝色的颜色,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推测淀粉的含量。
测定步骤如下:
1. 准备样品:将待测的样品(如食物、植物组织等)制成适当的浓度,使其能够被较为准确地测定。
2. 提取淀粉:采用热酸提取法或酶解法将样品中的淀粉提取出来。
其中热酸提取法是将样品加入盐酸或硫酸中,加热至淀粉糊状后进行提取。
酶解法则是使用淀粉酶将样品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后进行提取。
3. 碘溶液制备:制备适量的碘溶液,一般是用碘酸钾和碘化钾制备。
4. 反应:将提取的淀粉溶液与碘溶液混合,等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颜色越深,说明淀粉含量越高。
5. 分光光度计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将混合溶液置于光管中,通过比较混合溶液的吸光度与已知浓度淀粉溶液的吸光度,可以得出待测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测定淀粉含量时需保证操作准确,并根据测定
的样品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
此外,测定时要排除其他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如物质的颜色、光散射等。
08@碘淀粉比色法

【原理】 血清中α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α-1,4 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 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在底物过量的 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与未被水解的淀 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其蓝色的深浅与未 经酶促反应的空白管比较,从而推算出淀 粉酶的活力单位。
【器材】 试管、微量加样器、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分 光光度计等 [操作]取2支试管,按表进行淀粉酶操作 加入物(ul)
实验 血清淀粉酶测定 碘淀粉比色
[目的]
了解临床测定血清淀粉酶的意义。 掌握本法测定血清淀粉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临床生化淀粉酶测定
淀粉酶又称α-1,4葡聚糖水解酶,作用于多糖分子中的 1,4糖苷键,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可由肾脏排泄,淀粉酶 在人体内的分布很广,但主要存在于胰腺,唾液腺及其分泌 液中,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血清淀粉酶 主要有两种同工酶,即同工酶P(来源于胰腺),及同工酶S (来源于唾液腺及其它组织)。血清淀粉酶增高对急性胰腺 炎有诊断价值。多年来,由于它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一 直被用于胰腺炎的诊断和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但其总酶活力 测定缺乏灵敏性和特异性,而其同工酶分析则有助于克服这 些缺点。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大致分为粘度测量法、比浊法、 碘量法、糖化法和染料释放法5种,其中碘淀粉比色法操作简 便,结果可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1、比色法测乳酸脱氢酶 正向反应生成的丙酮酸与溶于酸的2,4二 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 后者在酸性环境中呈草黄色,在碱性溶液 中显棕红色,颜色的深浅与丙酮酸的浓度 成正比,与标准浓度的丙酮酸生成的苯腙 进行比色,可推算LDH的活力。 单位定义:以100ml血清,37度,作用底物 15min,产生1umol丙酮酸为一个金氏单位。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 医学课件

空白管
缓冲淀粉溶液 1.0 (37℃预温5min)
测定管1(重复两次) 测定管2
1.0
血清或稀释唾液 -
0.02
立即混匀,置37℃水浴保温7.5min(准确)
碘应用液
1.0
1.0
去离子水
6.0
6.0
充分混匀,以波长660nm,去离子水调吸光度零点,读取各管吸光度值。 测定管2:在试管里留取一份唾液(口水),首先稀释100-500倍。
7
试剂与器材
1、0.4g/L缓冲淀粉溶液 成分及作用:可溶性淀粉 (底物);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缓冲液),氯 化钠(淀粉酶的激活剂);甲醛(防腐剂)。 2、0.1mol/L碘储存液 碘酸钾和碘化钾(提供显色反 应的碘);浓盐酸(稳定剂) 3、0.01mol/L碘应用液
8
操作步骤
加入物(ml)
这类底物的结构和分子量确定,溶解度好可以配制 较高浓度,使酶反应初速度达到最大速度,满足零级反应 的要求。这类方法均适合自动化分析,分析速度快,精密 度高,酶的活性可以国际单位表达,目前几乎已完全取代 了天然淀粉为底物的方法。
IFCC推荐方法是对硝基麦芽庚糖苷法(4NP-G7法)
了解
对-硝基苯麦芽庚糖苷法 对-硝基苯麦芽庚糖苷(4-nitrophenyl-α-maltoheptaoside,4NP-G7)为底物,经α-淀粉酶催化,水 解为游离的寡糖(G5,G4,G3)及葡萄糖残基减少的 对-硝基苯寡糖苷(4NP-G2,4NP-G3,4NP-G4)。 4NP-G2、4NP-G3及部分4NP-G4,在α-葡萄糖苷酶
流行性腮腺炎AMY也会大量升高。
12
注意事项
1、AMY活性在400U以下时,与底物的水解成良好的线性。如 果结果超过400U,或测定管吸光度小于空白管吸光度一半 时,应加大标本稀释倍数或减少稀释血清加入量,结果乘
淀粉的检测方法

淀粉的检测方法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物质。
然而,有时我们需要对食品或其他物质中的淀粉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淀粉检测方法。
首先,常见的淀粉检测方法之一是碘液法。
这种方法利用碘液与淀粉发生蓝色复合物的特性来进行检测。
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待检测样品溶解在水中,然后滴加碘液。
如果样品中含有淀粉,碘液会与淀粉发生反应,溶液会变成蓝色。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对淀粉的检测效果较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生物化学实验中。
其次,还有一种常见的淀粉检测方法是酶法。
这种方法利用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来进行检测。
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待检测样品与淀粉酶混合,经过一定时间后,加入酚酞指示剂。
如果样品中含有淀粉,酶会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而葡萄糖与酚酞发生反应生成红色产物。
通过比色法或光度法测定红色产物的含量,就可以间接测定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这种方法对淀粉的检测效果较好,且适用范围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生物化学领域。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淀粉检测方法是密度法。
这种方法利用淀粉与碘液形成的复合物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来进行检测。
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待检测样品与碘液混合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然后观察混合物的沉降情况。
如果样品中含有淀粉,由于淀粉与碘形成的复合物密度较大,会在蔗糖溶液中沉降较快。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对淀粉的检测效果较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生物化学实验中。
综上所述,淀粉的检测方法有碘液法、酶法和密度法等多种。
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在进行淀粉检测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淀粉检测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碘淀粉比色法测定淀粉酶PPT课件

(七)注意事项
• 底物溶液中不应有游离酚,如有酚则 空白管显红色,说明磷酸苯二钠开始 分解,应弃去不用。
• 铁氰化钾溶液应避光保存,出现蓝绿 色应废弃。
•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后必须立即混匀, 否则显色不完全。
28
5
碘-淀粉包合物结构
6
支链淀粉(胶淀粉)的结构
7
直链 支链
葡萄糖单位 连接键 50-250个 α-1,4糖苷键
α-1,4糖苷键 250-500个
β-1,6糖苷键
分子量
150000 -600000 1000000 -6000000
自然界中 的比例 10-20%
80-90%
8
二、实验
(一)原理
α-淀粉酶
董雷鸣
18
一、概述
含碱性磷酸酶酶的人体组织
骨骼 肝脏 肠黏膜细胞 胎盘等
19
二、实验
(一)原理 碱性磷酸酶
磷酸苯二钠
磷酸 + 酚
醌类化合物
+ 4-氨基氨替比林
铁氰化钾
20
(二)试剂
• 碳酸盐缓冲液(pH 10) • 磷酸苯二钠底物溶液 • 铁氰化钾溶液 • 酚标准应用液 • 酚标准应用液
21
(三)操作(Beck • 儿童
3-13金氏单位 5-28金氏单位
25
(六)临床意义
血清ALP活力测定常为肝胆疾病和骨骼 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26
• 活性升高 ——骨paget病、恶性肿瘤骨转移或肝转移、
佝偻病、骨软化、骨折愈合期、成骨细 胞瘤; ——胆道梗阻、甲旁亢等。 • 活性降低(少见) ——呆小病、磷酸酶过少症、维生素C缺乏 症等。
淀粉 +
生化检验辅导:淀粉酶测定(AMY)

(一)方法(1)碘一淀粉比色法测定:B血清(或血浆)中a一淀粉酶(a-AMY)催化淀粉分子中α-1,4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α-1,6糖苷支链的糊精。
在底物过量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与未被水解的淀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其蓝色的深浅与空白管比较、从而推算出淀粉酶的活性单位。
(2)对一硝基苯麦芽七糖苷法:以对-硝基苯麦芽七糖苷为底物,经α-淀粉酶催化,水解为游离的寡糖(G5、G4、G3)及葡萄糖单位减少的对一硝基苯寡糖苷(4NP—G2、4NP-G3、4NP-G2);4NP-G2、4NP-G3及一部分4NP-G4,受α-葡萄糖苷酶催化,水解为对一硝基酚和葡萄糖。
对一硝基酚的生成量,在一定范围内与R-淀粉酶活力成正比;但其摩尔数仅为酶解底物(4NP-G7)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结合在4NP-G4中。
PNP(对一硝基苯酚)的生成引起405nm处吸光度的上升,上升速率与AMY的活力成正比。
(3)2-氯一4一硝基苯麦芽三糖苷法CNP(2一氯一4一硝基苯酚)的生成引起405nm处吸光度的上升,上升速率与AMY的活力成正比。
(二)生理变异成年人血中AMY与性别、年龄、进食关系不大,新生儿AMY缺乏。
满月后才出现此酶,逐步升高,约在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老年人AMY开始下降,约低25%。
(三)参考值碘一淀粉比色法:血清80~l80U/L;尿液100~1200U/L对一硝基苯麦芽七糖苷法:血清淀粉酶220 U/L(37℃)尿淀粉酶1200U/L(37℃)(四)临床意义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可通过肾小球滤过。
1.升高:(1)急性胰腺炎:血和尿中的AMY显著增高。
发病后8~12h血清AMY开始增高,12~24h达高峰,2~5天下降至正常。
尿AMY约于发病后12~24h开始升高,下降比血清AMS慢,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AMY更有价值。
特别是急性胰腺炎时。
碘一淀粉比色法结果如超过500U有意义,达350U时应怀疑此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了解临床测定血清淀粉酶的意义。 掌握本法测定血清淀粉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临床生化淀粉酶测定
淀粉酶又称α-1,4葡聚糖水解酶,作用于多糖分子中的 1,4糖苷键,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可由肾脏排泄,淀粉酶 在人体内的分布很广,但主要存在于胰腺,唾液腺及其分泌 液中,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血清淀粉酶 主要有两种同工酶,即同工酶P(来源于胰腺),及同工酶S (来源于唾液腺及其它组织)。血清淀粉酶增高对急性胰腺 炎有诊断价值。多年来,由于它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一 直被用于胰腺炎的诊断和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但其总酶活力 测定缺乏灵敏性和特异性,而其同工酶分析则有助于克服这 些缺点。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大致分为粘度测量法、比浊法、 碘量法、糖化法和染料释放法5种,其中碘淀粉比色法操作简 便,结果可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单位定义 100ml血清中的淀粉酶,在37度15min水解淀粉5mg为1个单位。
【计算】
淀粉酶=空白管吸光度-测定管吸光度/空白管吸光度 *0.4/5*15/7.5*100/0.02
如进行时间进程曲线其相应的时间应取不同的值。
1、比色法测乳酸脱氢酶
正向反应生成的丙酮酸与溶于酸的2,4二 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 后者在酸性环境中呈草黄色,在碱性溶液 中显棕红色,颜色的深浅与丙酮酸的浓度 成正比,与标准浓度的丙酮酸生成的苯腙 进行比色,可推算LDH的活力。
1个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是:在温度25℃,pH7.4,波长 340nm,光径1cm的条件下,1ml血清使NADH的吸光度下 降0.001的转氨酶活性。可见卡门氏单位不是用物质的量浓 度,而是用物质的吸光度表示酶的活性单位的。
3、血清碱性磷酸酶的磷酸苯二钠法测定
碱性磷酸酶在碱性环境中作用于磷酸苯二 钠,使之水解释放出酚和磷酸。酚在碱性 溶液中与4-氨基安替比林作用,经铁氰化钾 氧化形成红色醌类化合物,根据红色的深 浅确定ALP活性。
3.0
3.0
5.0
5.0
测血清AMS时,向空白管补加20ul血清(目的是使其颜色与测
定管相近)
再充分混匀后,波长630nm ,以蒸馏水调零。
试剂空白管溶液作拟标准液定标,测定 标准和测定管溶液的吸光度值,按公式计 算测定结果。 【计算公式】
血清淀粉酶=空白管吸光度-测定管吸 光度/空白管吸光度 ×1000
【操作】
1.血清先用生理盐水作10倍稀释。0.1ml血清+0.9ml蒸馏水。
加入物(ml)
测定管
对照管
缓冲淀粉溶液
(37度预温5min)
1.0
1.0
血清
-
0.2
37度水浴7.5min
碘应用液
1.0
1.0
蒸馏水Leabharlann 6.26.02.混匀,以波长660nm,蒸馏水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
血清淀粉酶=
×1000 尿液淀粉酶=
×2000
【正常参考范围】 血清:80~180u/L,尿液:100~1200u/L
【临床意义】
增高: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流行性腮腺炎, 特别是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的AMS(淀粉酶)显著
增高,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小时血清AMS开始增高, 12-24小时达高峰,2-5天下降至正常。如超过500U有意 义,350达U时应怀疑此病。而尿AMS约于发病后12-24 小时开始升高,下降也比血清AMS慢,因此,在急性胰
光光度计等
[操作]取2支试管,按表进行淀粉酶操作
加入物(ul)
血清
尿液
试 剂 ul 标本(血 清或尿液)
测定管 空白管 测定管 空白管 (u) (B) (u) (B)
20ul
—
20ul
—
淀粉酶缓冲液
500ul 500ul 1000ul 1000ul
充分混匀后, 置与37℃水浴箱中,保温7.5min
显色终止液ml
腺炎后期测定尿AMS更有价值。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
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见血 清AMY增高,但常低于500U。
降低:由于正常人血清中AMS主要由肝产生,故血清与 尿中AMS同时减低主要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急性 和慢性胆囊炎等。肾功能障碍时,血清AMS也可降低。
【注意事项】
1,酶活性在400U以下时,与底物的水解量成线性,如测定管 吸光度小于空白管吸光度一半时,应加大血清稀释倍数或 减少稀释血清加入量,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草酸盐、枸椽酸盐、EDTA-NA2及氟化钠对AMY活性有抑 制作用,肝素无抑制作用。
3,唾液含有高浓度淀粉酶,须防止带入。 4,淀粉产品不同,其空白吸光度可有明显差异,一般空白
吸光度应在0.4以上。 5,缓冲淀粉溶液若出现混浊或絮状物,表示缓冲淀粉溶液
受污染或变质,不能再用,应重新配制。 6,本法亦适用于其他体液淀粉的测定,尿液先作20倍稀释
后测定。
【评价】
本法线性范围<400U,批内3.1-9.0%,批间 12.4-15.1%,与对-硝基苯麦牙庚糖苷法比较,在 酶活性低时相关性较好,但酶活性较高时相关性 差,因此,该法不能认为是淀粉酶测定的理想方 法,但由于该法简单,易行,不需特殊设备,试 剂价廉,仍然为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
【原理】
血清中α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α-1,4 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 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在底物过量的 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与未被水解的淀 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其蓝色的深浅与未 经酶促反应的空白管比较,从而推算出淀 粉酶的活力单位。
【器材】 试管、微量加样器、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分
单位定义:以100ml血清,37度,作用底物 15min,产生1umol丙酮酸为一个金氏单位。
2、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
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在37℃、pH7.4的条件 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的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生成 谷氨酸和丙酮酸,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2,4二硝 基苯肼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进而 在碱性环境中生成红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 浅在一定范围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亦即与ALT活性的高 低成正比关系。据此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液相比较, 便可算出或通过标准曲线查出血清中ALT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