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活体染色的观察 漱口,用牙签刮取口腔细胞,涂片。 1/5000詹纳斯绿B溶液染色10min。 吸去染液,滴加Ringer液。 盖片,镜检。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洋葱鳞茎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 1/5000詹纳斯绿B溶液染色10min。 吸去染液,滴加Ringer液。 盖片,镜检。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实验目的 掌握动、植物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 和相关的技术。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1.仪器、用具 2.材料 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茎、牛蛙、黄豆根 尖 3.试剂 Ringer溶液、1%和1/3000中性红溶液、 1%和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牛蛙胸骨剑突软骨细胞的液泡系活体染 色观察 解剖牛蛙,剪取胸骨剑突软骨最薄的 部分。 取材料一小块,放入载玻片中央,用 1/3000中性红染液中,染色5-10mm。 吸去染液,滴加Ringer液。 盖片,油镜下观察。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黄豆根尖细胞液泡系的活体染色 将黄豆根尖切一薄的纵切面。 1/3000中性红 盖片,并用镊子轻轻地下压盖玻片, 使根尖压扁。 高倍镜下镜检。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 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目的在 于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天然结构,而不影响 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 致引起细胞的死亡。活体染色技术可以用来研 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液泡是细胞内浓缩产物的主要场所,有十 分重要的功能。中性红是液泡的特殊染色剂, 只将液泡染成红色。在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时, 细胞质和细胞核不被中性红染色。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细胞器,是细 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 具有专一性的染色,是毒性最小的碱性染料。 詹纳斯绿B染色是由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 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呈 现蓝绿色,而周围的细胞质被还原成无色的色 基。
细胞生物学实验四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细胞生物学实验四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一、实验目的通过荧光活体染色观察液泡系和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及特点。
二、实验原理荧光活体染色法可以为我们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细胞形态结构信息,其液泡系和线粒体都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细胞器。
液泡系:是一种由膜包裹的小颗粒,由高度表达蛋白的外部囊泡和腺体细胞构成。
液泡系有多种类型,包括突触小泡、内分泌小体和溶酶体等,它们在细胞内部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液泡系具有在荧光显微镜下能够显现的一些特定特征,如大小、形状、亮度和分布等。
活体染色可以提供很好的分辨率和细节,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液泡系统的形态和功能。
线粒体:是一个直径约为1微米的双层膜结构,是细胞中的能量“发电厂”,在细胞内分解代谢物质,并生成ATP分子,以提供细胞各项生物学过程所需的能量。
可见线粒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形状和位置等特征,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功能和代谢状态。
三、实验材料激光共焦显微镜,激光荧光探针,放置在组织玻片上的细胞,PBS磷缓冲液,人工合成影响线粒体功能小分子等药物。
四、实验步骤1. 将细胞悬液滴在组织玻片上。
2. 添加荧光探针,荧光探针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液泡系和线粒体。
3. 给细胞注射小分子化合物,如人工合成影响线粒体功能小分子等,以研究药物对细胞器的影响。
4. 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探针和小分子化合物的荧光信号。
5. 分析显示出的细胞器信息,记录液泡和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形状和位置等特征。
五、实验注意事项1. 需要小心操作激光共焦显微镜,以避免损坏昂贵的设备或可能对人体存在危害的激光。
2. 荧光探针和小分子化合物需要在适当的浓度下添加,以避免对细胞的生长和存活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3. 细胞的准确选择和应用荧光信号分析需要经验和技能支持,因此可能需要学习其他课程或培训活动,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六、实验结果正确的观察、检测和记录结果是实验的关键要求。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结果应包括液泡和线粒体的数量、亮度、位置和其它相关特征。
实验二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法

实验二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法实验二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法一、液泡系的活体染色液泡系(vacouome)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它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液泡系是法国学者M.Parat继Dangeard发现植物细胞液泡系之后于1924年第一次发现的。
在一切动物细胞内皆有。
通常为圆形泡状,数目多少不定。
除少数例外,腺细胞和幼年的细胞,通常有极性,皆集中在核的顶部上方,位于细胞的中央部分。
液泡系和线粒体(mitochondria)组成一个特殊的区域名高尔基区。
液泡是细胞内浓缩产品的重要场所,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
动物细胞内的液泡因为很小,如果不经过活体染色,就很难显示出来。
在有些细胞(如胰脏细胞)可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到液泡系。
根据中性红活体染色的结果,可知液泡系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的液泡。
小液泡被中性红染成均匀一致的深红色,即为“含浆液泡”(Vacuoles Plasmoccrines)。
经中性红染色后呈橙红色,有的边缘呈深红色新月形或环形,这是中等的“含分泌粒液泡”(Vacuoles rhagiocrines)。
含成熟分泌颗粒的大液泡因已全部蛋白质化,所以不再被中性红染色,只有液泡的残余部分(新月形或环形)被染成红色。
中性红是液泡系特殊的活体染色剂,只将液泡染成红色,在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时,细胞质及核绝对不被染色。
如果细胞死亡,细胞质及核才被中性红染成弥散的红色。
此时,液泡染色消失,液泡开始毁坏。
为了保证观察材料处于生活状态,要求一定的细胞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渗透压、PH值、营养成分等。
因此观察时室温不要过高或过低,显微镜灯要有必要的滤热装置。
细胞材料要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长期观察还要注意防止因生理盐水蒸发而改变渗透压,并供给所需的养分等。
(一)仪器设备和材料1.复式显微镜( X10、 X40及油镜头),擦镜纸2.解剖器,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
3.实验材料(1)黄豆幼苗根尖(绿豆或水稻也可),把黄豆培育在培养皿中潮湿的滤纸上,使其发芽,直到胚根伸长到一厘米以上。
线粒体活染色实验报告

线粒体活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活染色技术观察和研究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形态结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一步了解线粒体在细胞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实验原理活染色是一种通过活体显微镜观察染色物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线粒体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产生器,通过染色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研究线粒体的特征和状态。
本实验使用的线粒体活染色试剂为Mitotracker,它是一种荧光染料,可选择性地标记线粒体。
Mitotracker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随着线粒体的活动而移动,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分布和强度,可以直接观察线粒体在细胞中的运动和分布情况。
实验步骤1. 培养细胞: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将其培养在含有适宜培养液的培养皿中,使细胞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2. 处理细胞:将培养好的细胞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实验组细胞加入适量的Mitotracker活染试剂,对照组细胞不添加Mitotracker。
3. 孵育: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以37C恒温孵育2小时,使Mitotracker 能充分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结合。
4. 观察:将培养皿取出,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荧光信号分布,并拍摄图像进行记录。
5. 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线粒体的数量、形态结构和分布情况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实验组细胞中线粒体呈现出强烈的红色荧光信号,分布均匀且较为集中。
而对照组细胞中,没有观察到红色荧光信号,线粒体无特别明显的分布。
实验讨论1.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荧光信号的数量、分布和形态结构变化,我们可以初步推测线粒体的活动程度和数量是否发生变化。
2. 通过与对照组细胞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线粒体的特征和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
3. 本实验结果表明,线粒体活染色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线粒体在细胞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
实验总结线粒体活染色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的观察线粒体形态和特征的方法。
高中生物 线粒体(Mitochondrion)的活体染色及电镜照片观察 【实验目的】 掌握一 ...

线粒体(Mitochondrion)的活体染色及电镜照片观察【实验目的】掌握一种活体染色方法,了解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基本形态结构。
【实验用品】一、材料和标本兔子一只、线粒体的电镜照片。
二、器材和仪器显微镜、手术器材一套、解剖盘、小平皿、载片、盖片、吸水纸、10ml 注射器、吸管。
三、试剂 l/300詹纳斯绿B染液、Ringer氏液(哺乳类用)。
【实验内容】一、兔肝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一)原理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
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
詹纳斯绿 B是线垃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
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二)方法用空气栓塞处死兔子,置于解剖盘内,迅速打开腹腔,取兔肝边缘较薄的肝组织一小块(2~3mm3),放入盛有Ringer氏液的平皿内洗去血液(用镊子轻压),用吸管吸去Ringer氏液,在平皿内加1/300詹纳斯绿B染液,让组织块上表面露在染液外面,使细胞内线粒体的酶系可进行充分的氧化,这样才有利于保持染料的氧化状态,使线粒体着色。
当组织块边缘染成篮色时即可,一般需要染30分钟。
染色后,将组织块移到载片上,用镊子将组织块拉碎,就会有一些细胞或细胞群从组织块脱离。
将稍大的组织块去掉,使游离的细胞或细胞群留在载片上,加一滴Ringer氏液,盖上盖片,吸去多余水分。
(三)结果显微镜观察,肝细胞质中许多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呈颗粒状。
二、线粒体的光镜切片观察用詹纳斯绿B染色的兔肝细胞光镜切片,肝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的颗粒。
三.线粒体的电镜照片观察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
线粒体的外形多样,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和杆状。
线粒体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多聚集在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
实验二 线粒体超活染色技术及观察

• • • • • • • • • • • • •
【实验用品】 实验用品】 材料: 材料: 人口腔上皮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 器材: 器材: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牙 吸水纸、 签、吸水纸、洋葱 试剂: 2、试剂: (1)Ringer溶液 ) 溶液 0.85 g 氯化钠 氯化钾 0.25 g 0.03 g 氯化钙 詹纳斯绿B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 詹纳斯绿 溶液: 称取0.5g詹纳斯绿B溶于 詹纳斯绿B 溶液中, 称取 詹纳斯绿 溶于5ml Ringer溶液中,稍加热 溶液中 稍加热(3040℃)溶解,用滤纸过滤后,即为 原液。 溶解, 原液。 ℃ 溶解 用滤纸过滤后,即为1%原液 原液加入49mlRinger溶液,即得 溶液, 工作液, 取1ml1%原液加入 原液加入 溶液 即得1/5000工作液, 工作液 将其装入棕色瓶中备用。最好现配现用, 将其装入棕色瓶中备用。最好现配现用,以保持充分的氧 化能力。 化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 • • •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1、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取载玻片于 ℃恒温水浴: )取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 詹纳斯绿B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2滴 ) 詹纳斯绿 滴 (3)人口腔上皮细胞黏液 ) 牙签刮取 (4)染色 ~15min,盖上盖玻片,吸去周围染液, )染色10~ ,盖上盖玻片,吸去周围染液, 显微镜下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 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 (5)计数 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得出平均值。 )计数50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 得出平均值。 2、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取载玻片于 ℃恒温水浴: )取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2滴 ) 詹纳斯绿B 滴 詹纳斯绿 (3)洋葱鳞茎内表皮 ) 镊子撕取 溶液1 (4)染色 ~15min,吸去染液,加Ringer溶液1 )染色10~ ,吸去染液, 溶液 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滴,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 (5)计数 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得出平均值 )计数50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 得出平均值。
实验二 线粒体超活染色技术及观察

• • • • • • • • • • • •
•
【实验方法】 1、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取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2滴 (3)人口腔上皮细胞黏液 牙签刮取 (4)染色10~15min,盖上盖玻片,吸去周围染液, 显微镜下观察。 (5)计数50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得出平均值。 2、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取载玻片于37℃恒温水浴: (2)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2滴 (3)洋葱鳞茎内表皮 镊子撕取 (4)染色10~15min,吸去染液,加Ringer溶液1 滴,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5)计数50个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得出平均值。
• 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 活体染 色可分为体内活染与体外活染两类.体内活染是以 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 定于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内以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 . 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 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因其 “电化学”特性与被染部分相互吸引被选择固定在 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中而显色。 • 但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作为活体染色剂使用,一般应 选择那些无毒或毒性小的碱性染料(易溶于类脂质) 并配成较稀的溶液来使用.詹纳斯绿B是活体染色 中重要的染料,对线粒体有专一性.詹纳斯绿B可 专一性地对对线粒体进行活染,这是由于线粒体内 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 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 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
• • • • • •
【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使用 2、掌握好詹纳斯绿B染色时间 3、实验结束后,注意清理实验用具 【作业】 1、绘出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茎内表皮 细胞示线粒体的形态与分布 • 2、分析染色时间对结果影响。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及观察

2)植物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洋葱鳞茎内表皮 细胞)
⑴用吸管吸取1/5000詹纳斯绿B染液,滴一滴在干净的载波片上, 然后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一小块,置于染液中,染色10~ 15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⑵吸去染液,加一滴Ringer 液,注意使洋葱内表皮展平,盖上盖 片,显微镜观察。
⑶在高倍镜下,可见表皮细胞中央被一大液泡所占据,细胞核被挤 至旁边,在其周围有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呈颗粒状或线条状。 仔细观察细胞质中线粒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
⑷ 在高倍镜下,先观察根尖部分的生长点的细胞,可见细胞质中散在很多大 小不等的染成玫瑰红色的圆形小泡,这是初生的幼小液泡。然后,由生长点 向延长区观察,在一些已分化长大的细胞内,液泡的染色较浅,体积增大, 数目变少。在成熟区细胞中,一般只有一个淡红色的巨大液泡,占据细胞的 绝大部分空间,将细胞核挤到细胞一侧贴近细胞壁处。
六.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詹姆斯绿B溶液现用现配,以保持它的充分氧化能力。 2、实验中速度要快,以免组织细胞死亡。
称取0.5中性红溶于50ml Ringer溶液,稍加热(30~40度)使之很快溶 解,用滤纸过滤,装入棕色瓶于
暗处保存,否则易氧化沉淀,失去染色能力。
临用前,取已配制的1%中性红溶液1ml,加入29ml
Ringer溶液混匀,装入棕色瓶备用。
3.1%、1/5000詹姆斯绿B溶液
称取50mg詹姆斯绿B溶于5ml Ringer溶液中,稍加
二、实验原理
•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细胞色素 氧化酶,该酶能使詹姆斯绿B保持在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从而 使线粒体显色,而细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成无色。
• 液泡是细胞内浓缩产物的主要场所,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中性 红是液泡的特殊染色剂,将液泡染成红色。在活细胞中,细胞 质和细胞核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染料会弥散开来,使核着 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在电子显微镜 下,线粒体的外形多样,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和杆状。 线粒体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 多聚集在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 线粒体脊的数目与分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与线 粒体长轴垂直排列,但也可见到与线粒体长轴平行排列的 脊。脊的横切面呈囊状或管状。脊的数量与细胞呼吸机能 的强度有很大关系。
五、作业: 作业:
1、绘口腔上皮细胞形态结构。
口腔上皮细胞 的线粒体分布
洋葱内表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
实验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一、实验பைடு நூலகம்的: 实验目的:
1、观察动物活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 分布。 2、掌握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原理及方法。 3、小鼠肝脏细胞线粒体染色及观察。
二、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 用的场所。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 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 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 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詹纳斯绿 B(Janus green B) 是线粒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 系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 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 )、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 1、人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观察 1)取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滴两 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2)实验者用牙签宽头在自己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 皮细胞,将刮下的粘液状物放入载玻片的染液滴中, 染色10—15分钟(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 加滴染液),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四周溢出的 染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3)在低倍镜下,选择平展的口腔上皮细胞,换高倍镜进 行观察。可见扁平状上皮细胞的核周围胞质中,分布 着一些被染成蓝绿色的颗粒状或短棒状的结构,即是 线粒体。
三、实验用品
1. 器材: 显微镜、手术器械、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牙 签、吸水纸、小平皿。 2. 试剂: Ringer液、1/5000詹纳斯绿B、1%甲苯胺兰。 3. 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小白鼠肝细胞。
四、实验方法
(一)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制备与观察
• 用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均匀地涂在载片上(不可反复涂沫 ,滴一 用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均匀地涂在载片上 不可反复涂沫), 不可反复涂沫 滴甲苯胺兰染液,染色5分钟 盖上盖片,吸去多余染液。 分钟, 滴甲苯胺兰染液,染色 分钟,盖上盖片,吸去多余染液。显微镜 下观察可见覆盖口腔表面的上皮细胞为扁平椭圆形, 下观察可见覆盖口腔表面的上皮细胞为扁平椭圆形,中央有椭圆形 染成蓝色。 核,染成蓝色。
2、小白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观察 、 1) 用脊椎脱臼法处死小白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 取小白鼠肝边缘较薄的肝组织块,放入表面皿内。用吸管 吸取Ringer 液,反复浸泡冲洗肝脏,洗去血液。 Ringer 2) 在干净的平皿中,滴加1/5000詹纳斯绿B溶液,再将肝 组织块移入染液,注意不可将组织块完全淹没 注意不可将组织块完全淹没,要使组织 注意不可将组织块完全淹没 块上面部分半露在染液外,这样细胞内的线粒体酶系可充 分得到氧化,易被染色。当组织块边缘被染成蓝绿色即成 (一般需染20~30min)。
3) 吸去染液,滴加Ringer 溶液,用眼科剪将组织块着色部 分剪碎,使细胞或细胞群散出。然后,用吸管吸取分离出 的细胞悬液,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进行观察。
4) 在低倍镜下选择不重叠的肝细胞,在高倍镜下观察,可 见具有l~2 个核的肝细胞质中,有许多被染成蓝绿色的 线粒体,注意其形态和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