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一审美发生与艺术的起源地球从形成
文学概论讲义(整理)

第一、第二讲:审美活动的发生一.审美发生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
史前艺术证明,原始人类的活动中已经内含审美活动,虽然他们的审美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审美活动,绝大部分与劳动生产、巫术活动、生命活动以及游戏不能截然分开。
这说明了审美活动有一个发生的过程。
二.审美发生理论辨析研究文学的起源,不仅能从发生学角度来解释文学产生之谜,而且能由此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历代理论家关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
其中比较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五种。
1摹仿说2 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劳动说.6.神示说。
例证:1史前艺术遗迹,史前艺术已经有了按现代分类所说的造型艺术、舞蹈、工艺品、装饰品等。
2史前艺术与人类活动。
(一).摹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摹仿说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说。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说。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也认为诗歌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摹仿说,而摹仿说的本能植根于人的天性之中。
古罗马的卢克莱修、贺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似。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佐尼,既把诗看成是摹仿说的艺术,又把诗看作是游戏,实际上把文学的起源归之于摹仿说的游戏。
稍后英国的锡德尼,通过对印第安人原始文学的论述,指出文学产生于含蕴着教育和愉悦意味的摹仿说。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今天,用摹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动力的美学家已经不多了,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摹仿说的冲动去解释的。
但摹仿说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摹仿说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9.你认为艺术与“手艺”之间是什么关系?你 是否倾向于认为应该把它们截然分开?写一 篇短文,或在课堂上分两个辩论组进行辩 论。
10.举例说明“艺”是怎样向自由艺术演变的。
一、从巫术直观到纯粹诗性直观
我们前面已经陈述,巫术活动中包含 着一种巫术直观,而巫术直观中所包孕的 是人自身生命活力的直接穿透力和生命呈 现的力量,这种生命活力的穿透力和生命 呈现力就是一种诗性直观。
二、从“艺”走向艺术
在纯粹诗性直观从巫术—神话思维中 剥离和解放出来的同时,淹没在被歧视的 身体劳作和巫术解释下的“艺”,也走向 了自由艺术。
巫术活动在原始社会中,并不仅仅在观 念世界中进行,它其实就是原始人的社会生 活现实,巫术活动是和当时具体的生产活动 纠结在一起的。
一、身体劳作与“手艺”
原始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 走过了近3万年的漫长路程。在这漫长的路 程里,人类靠什么生活呢?靠的是人自己的 身体的劳作,他们是用自己的身体来进行 具体的生产实践的。
三、独立的审美活动
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知道了三个主 要方面的发生和发展:从原始巫术活动中 脱颖出了诗性直观,从身体劳作的手艺中 脱颖出了“艺”和“艺”中的自由,从 “艺”中诞生了自由的形式。
1.什么是巫术直观,它有什么意义?
2.写一篇短文,讨论巫术直观在现代生活中 还有没有意义。
3.阅读一本描写部落生活的人类学的书,写 一篇小论文,谈谈什么是巫术活动中的世 界象征化和符号活动?
4.语言是怎样从巫术符号活动中产生的?
5.查阅一些原始艺术的资料,谈谈从原始巫 术符号活动中诞生的原始艺术有什么特点?
6.亲自参加一次诸如陶艺制作或雕刻制作的 过程,领会身体劳作的本源性意义是什么?
7.手艺是怎样从身体劳作中产生的?
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一、从巫术直观到纯粹诗性直观
我们前面已经陈述,巫术活动中包含 着一种巫术直观,而巫术直观中所包孕的 是人自身生命活力的直接穿透力和生命呈 现的力量,这种生命活力的穿透力和生命 呈现力就是一种诗性直观。
二、从“艺”走向艺术
在纯粹诗性直观从巫术—神话思维中 剥离和解放出来的同时,淹没在被歧视的 身体劳作和巫术解释下的“艺”,也走向 了自由艺术。
第一节 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
一、巫术及巫术直观
巫术是人类原始的活动方式,它是人类 按照自己的生命活动特征来构建世界的一种 方式,也是原始人类经验世界的方式和信仰 的方式。
二、世界的象征化和神话、语言、符号
我们在艺术活动、审美活动中普遍遇 到的现象,是象征和活生生的符号的表现。 按照传统的说法,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具 有形象性。那么,它们是从何而来的呢?它 们都是从巫术活动中产生的。
但是所有这一切还只是审美活动的起源和奠基还不是纯粹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一从巫术直观到纯粹诗性直观我们前面已经陈述巫术活动中包含着一种巫术直观而巫术直观中所包孕的是人自身生命活力的直接穿透力和生命呈现的力量这种生命活力的穿透力和生命呈现力就是一种诗性直观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节 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 第二节 身体劳作与“手艺”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诞生:诗性直观与 “艺”的结合
4.语谈谈从原始巫 术符号活动中诞生的原始艺术有什么特点?
6.亲自参加一次诸如陶艺制作或雕刻制作的 过程,领会身体劳作的本源性意义是什么?
7.手艺是怎样从身体劳作中产生的?
8.什么是“手艺”?为什么说“手艺”为“艺” 奠定了本源性根基?试举例说明。
三、独立的审美活动
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知道了三个主 要方面的发生和发展:从原始巫术活动中 脱颖出了诗性直观,从身体劳作的手艺中 脱颖出了“艺”和“艺”中的自由,从 “艺”中诞生了自由的形式。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

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一节审美发生理论辨析历代理论家关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
其中比较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五种。
1摹仿说2生物本能说3游戏说4巫术说5劳动说第二节史前艺术的启示1、史前艺术遗迹史前艺术已经有了按现代分类所说的造型艺术、舞蹈、工艺品、装饰品等。
2、史前艺术与人类活动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却大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
早期的审美活动与人的生命活动、实践是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自身的特征也表现得不十分清晰。
史前艺术证明,原始人类的活动中已经内含着审美活动,虽然他们的审美活动绝大部分与劳动生产、巫术活动、生命活动以及游戏等等不能截然分开,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审美活动。
这也正证明审美活动有一个发生的过程。
第三节审美需要的产生1、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包括审美活动,都是一种现象,而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活动没有那样的活动,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即是由人的内在需要、人的本质的规定性决定的。
人有什么样的需要,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活动。
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指出,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 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在生命体的矛盾运动中,人的需要不断地产生,并且由于人是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因而使人的需要呈现出多样性。
恩格斯指出:“把动物社会的生活规律直接搬到人类社会中来是不行的。
生产很快就造成这样的局面:所谓生存斗争不再单纯围绕着生存资料进行,而是围绕着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进行。
在这里──在社会地生产发展资料的情况下──来自动物界的范畴完全不中用了。
” (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需要的层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的需要作了总体上的层次划分,把它们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
生存需要,是作为生物的人存在的必要前提。
美学原理第二章

• 二、审美起源的历史描述 • 伴随生产劳动的展开, 伴随生产劳动的展开,与生产劳动密切相 关的人类精神活动逐渐独立起来。 关的人类精神活动逐渐独立起来。审美活动作 为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 展起来。 展起来。 • 审美的发生从制造工具开始。 审美的发生从制造工具开始。伴随着工具 的广泛使用与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 的广泛使用与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审美 活动开始与以实用价值为目的的物质生产劳动 逐渐分离,而由实用形式感发展到审美形式感, 逐渐分离,而由实用形式感发展到审美形式感, 正是人类审美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正是人类审美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第三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
• 一、审美活动及其特征 • 审美活动作为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 审美活动作为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按照“美的规律”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按照“美的规律”来把 握现实的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 握现实的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
• 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第一,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眼光看 第一,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 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 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一是在生活与生产 劳动过程中,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 劳动过程中,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 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二是人类 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生活与生产劳动的静态成果, 生活与生产劳动的静态成果,以其美的外在形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内容, 式、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内容,感性 地显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 地显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从而使人能够 以愉快的心情对这一成果进行审美观照。 以愉快的心情对这一成果进行审美观照。
你未看此花时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能动的反作用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决定性作用都是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前提的它们都以审美活动为共同存在体具体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力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的特殊本质力量与审美客体的特殊本质相对应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对象性关系
艺术学概论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 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
书 简
戏”。
》
席勒认为:人在为衣食操劳、疲于奔命的时候,是不可能想到去游戏, 想到去弄艺术的。只有暂时不为衣食发愁,拥有过剩精力的时候,才去 玩游戏,才去弄艺术。
席勒用狮子作比喻: “当狮不受饥饿折磨,也没有别的猛兽向它挑战的时候,它的没有使 用过的力量就为它自身造成对象;狮子的吼叫响彻了充满回声的沙漠, 它的旺盛的力量以漫无目的的使用为快乐。”
(这一个观点影响了西方整个以写实为主要审美追求的古典艺术)
例子:
《吕氏春秋•大乐篇》;“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听凤凰之鸣,以 制十二律。”
《管子》:“凡听征,如负猪死觉而骇。凡听羽,如鸟在树。凡听宫, 如牛鸣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锥登木以鸣。”
《吕氏春秋•仲夏记》:“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之音以歌, 乃以麋骆置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五磬之音,以致舞百舞。”
三、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 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 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 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 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 在两个方面:
1、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 力。
席 勒
2、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
《 美 育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哲学永恒三命题: 1、我是谁?2、我从哪里来?3、我要到那里去?
艺术永恒三命题: 1、艺术是什么? 2、艺术是怎样诞生的? 3、艺术将怎样发展下去?
西 班 牙 阿 尔 塔 米 拉 洞 窟 受 伤 的 野 牛
马塞利诺的女儿玛利亚惊呼“看!牛。”
西 班 牙
阿 尔 泰 米 拉 穴 顶 的 野 牛
第二章 美的产生

四、审美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在劳动中人类创造了美.在创造美的过得中又提高 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人类凭借着这种提 高了的审美能力,又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事物。从创 造美的对象到提高主体审美能力,再去创造新的美。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使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前 面所说的石器、陶器的发展过程,既是物的发展过 程,也是人的发展过程,人和物在实践过程中相互 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实践,自由创造 起着决定的作用。
一、主体感官的人化及审美感觉力的历 史生成。
美的产生首先是人的起源的问题 ❖ 2300万年前,人科动物与猿类分化; ❖ 400万~370万年东非古猿开始直立行走; ❖ 200万~170万年前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人类进入旧石
器时期,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 75万~50万年前,爪哇和北京猿人,能够控制火; ❖ 40万~25万年前,阿舍利文化,从生理解剖学判断,
三、实用价值向审美价值的转化
❖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就是观念形态虽然在实用到审 美价值的过渡中起中间环节的作用,但观念形态并 不是美的根源,观念形态本身也是决定于一定社会 生产力。
四、审美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马克思说:“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相比 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 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三、实用价值向审美价值的转化
❖ “勇敢’的观念也是如此。在原始民族中动物的皮、 爪、牙成为装饰,正是因为这些东西在“暗示自己 的灵巧相有力”。
❖ 原始的图腾崇拜本来也没有美的意思.只是由于宗 教迷信,其后随着图腾的发展和本民族的强大,图 腾除了作为原始宗教崇拜外,还有装饰作用,并逐 渐发展到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成为美的形 的分化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体 尾 翘 卷 , 龙 身 为 舟
腰 佩 长 剑 御 , 手 执 僵 , 迎 风 奋 进 潇 洒 龙 地 驾 升 驭 天 的 巨 情 龙 景 。 龙 首 巫 轩 师 宽 昂 袍 , 高 龙 冠 , 情 师 乘 , 神 巫 绳 绘 》 描 画 帛 龙 物 《人
。 龙 尾 巫 师 衣 带 随 长 风 飘 动 鹤 , 龙 仙 颈 有 。 立 上 之
11
50
2
3
4
5 1、酒神面具 2、阿伽门农面具 3、二郎神面具 4、护法神面具 5、西藏神面具
纹 身 涂 面
符号的神奇魔力从何而来呢?从巫术活动的世界象 征化而来。(1)在巫术的世界里,每个事物背后都有自 己的灵魂和神奇魔力,这个事物显现出来的形象,就是 藏于不可见之处的灵魂的和神秘生命力的象征或“象”。 (2)在巫术世界里,灵魂和神奇魔力是可以转移的和分 离的。 据此,巫术符号的神奇魔力,并不是想象力的结果, 也不是简单的人的意愿的结果,而是在巫术活动中将整 个世界象征化的结果。在整个世界的象征化中,所有的 东西,包括现实的、非现实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 都是某种神奇力量的显现或“象”,这样,它们也拥有 或分享了其所显现的隐蔽力量的灵魂、生命和神奇。
, 表
占卜符号
代 们 切 常 记 现 用 事 象 八 的 的 卦 符 最 图 号 初 作 , 根 为 后 源 除 被 。 凶 用 八 避 为 卦 灾 卜 最 的 筮 初 吉 符 是 祥 号 上 图 。 古 案 古 人 。
别 认 风 《 重 为 、 易 水 传 要 “乾 的 、 》 地 ” 火 认 位 和 、 为 , “ 山 八 是 坤 、 卦 自 ” 泽 主 然 两 八 要 界 卦 种 象 和 在 自 征 人 八 然 天 类 卦 现 、 社 中 象 地 会 占 , 、 一 特 并 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饰品(兽牙、兽骨、蚌壳) 展示勇敢和力 量、巫术礼仪象征或者吸引异性。 (二)原始造型艺术 洞穴壁画、岩画、雕塑(多为动物和女
性的形象)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野牛图》——出现在二万五千 年前的冰河时期(冰河期?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
(三)原始歌舞
在现存的原始部落中,舞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舞蹈可能与原始人的劳动生产 和生产斗争有关,如爱斯基摩人狩猎海豹的舞蹈;也可能与祈祷祭祀、图腾崇拜 有关,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原始狩猎民族中,狩猎之前或之后,往往都要举行隆重 的祭礼和仪式,以这种巫术礼仪的方式来预祝或庆祝狩猎的成功。原始人不仅相 信舞蹈有助于狩猎的成功,还有助与植物的生长,因为他们的舞蹈能够在庄稼中 鼓舞起一种竞相争高的精神。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发生与艺术的起源
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概有50亿年的历史,人类从出现到现在 大概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审美意识和史前艺术的出现大约有 几万年的历史。
二.史前艺术与审美发生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些艺术活动的描 述,我们可以感知史前审美活动的图景。 (一)原始器物与装饰品
的时期)
尖底瓶 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 庙底沟、西王村类型的遗址中,是仰韶文化 的典型器之一。制作材质以泥质和陶制居多。 其主要特点是:小口、长腹、尖底,但各文 化遗址出土的器形略有差异。半坡人早期使 用的尖底瓶颈短,腹鼓,口部剖面呈方形、 圆形、半月形、花苞状、葫芦状等不同形式, 腹部两侧一对环耳用于穿绳,饰以向左斜的 细绳纹;晚期使用的颈长,肩阔,器身呈倒 垂的长腰三角形或凹腰尖底状,附双耳,饰 竖细绳纹和篮纹等。
(1)《舞蹈纹彩陶盆》(图) 新石器时代 陶质彩绘。器高14.1cm、口径29cm。1973年青海大通县上 孙家寨出土。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是当时彩陶中罕见的描绘人物形
态的作品。
(2)《彩陶缸绘鹳 鱼石斧纹》(图) 新石器时代、陶质 彩绘 ,属新石器时
代仰韶文化类型, 陶缸绘有鹳鸟衔鱼, 旁边竖立一件石斧 的画面,作者用白 色在夹砂红陶的缸 外壁绘出鹳、鱼、 石斧,以粗重结实 的黑线勾出鹳的眼 睛、鱼身和石斧的 结构,画面效果粗 犷有力,绘画具有 中华民族远古时代 的造型特征,是一 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三.关于审美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一)摹仿说 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摹仿”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例如:蜘蛛织网,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燕子筑巢,我们学会了造房子;天鹅和黄莺唱歌, 我们学会了唱歌。 评价这种理论:“摹仿”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原始人花那么多精力去画野牛、野 猪 等,并不仅仅是为了摹仿而摹仿,肯定还有另外的目的,原始社会生产力那么低,人类 最担心的是怎样生存,哪里还有闲功夫去为了“艺术”而“艺
原始乐器,都是用兽骨兽皮制成的。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是浙江余姚河姆渡 遗址发现的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骨哨,骨哨中心是空的,面上有一至两个圆孔。 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是乌克兰境内的六支由长毛象骨骼制成的乐器 每支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距今大概也由近万年的历史了。
(四)原始神话
原始神话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和各地区中。我国的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等,西方有古希腊神话等。为什么会产生神话呢?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 因:一,原始社会中人们面对神秘的大自然,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二,远古人类 又认为通过某种神秘的力量,可以征服恐怖的大自然,这是一种原始思维。
《艺术的发展及其他文化理论》 什么是图腾?原始人把某种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看作一个氏族的标志和象征,或者 是一个氏族的祖先或保护神,这就是“图腾”。“图腾”文化是人类最古老、最奇特 的文化现象。 评价这种理论:人类的审美与艺术活动的确与巫术和图腾崇拜密切相关,但是原始人 的巫术活动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使生产劳动顺利进行。
评价这种理论:审美需要与人的自然本能是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但是人的生物本 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人除了具有自然性(动物性)之外,人同时也是社会化了的人, 所以,不能把审美和艺术全部归结于“生物本能”
(四)巫术与图腾崇拜说——这是当今西方关于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问题影响最大的 一种理论。 英国人类学家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提出美起源与“巫术” 英国人类学家 弗雷泽《金枝》 提出原始艺术起源于交感巫术 图腾崇拜说的代表人物和著作: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
来”游 戏“,来获得自由、快乐、愉悦,而人的审美活动和 艺术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游戏“。
评价这种理论:动物”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但是人之所以”游戏“,还具 有超
越动物性的情感等社会内容,是一种文化活动,而不单单来自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三)生物本能说 达尔文 佛洛伊德
达尔问:美、审美出于吸引异性和人的本能,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某些动物对于 一定的颜色、声音、形状有特殊的感觉,是由于性的选择,那么同样的,人的审美也 是出于性的吸引。 佛洛伊德:审美和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能(性本能)在想象中得到替代性的满足。
四.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
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 (overdetermine)——阿尔都塞
他认为任何一个重要的或者复杂的文化现象,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正是 这些多样的因素形成了一股合力,导致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或产生。
如何理解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呢? 首先,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 原始岩画)等都是很难区分开来的,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 其次,原始人的多种基本生活冲动与原始艺术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芬兰 艺术家希尔恩
术“?所以,”摹仿“不可能是审美和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游戏说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库勒 19世纪英国哲学家 斯宾塞
①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具有过剩的精力。 ②怎样发泄这种过剩的精力呢?——”游戏“
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不自由的,受物质需要的强迫或者受自然力量理性的束缚,人只有 通过”游戏“,也是在”游戏“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由。所以,人就利用这过剩的精力
其工作原理为: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 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 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 取满水而滴水不漏。可见,我国约在六千年 前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所认识。
陶兽形壶
大汶口文化时期,收藏于山东省 博物馆。整个壶体设计成一个四 足兽形,兽身用以存水,兽口上 仰,形成一个流口,背部有提梁, 成为雕塑与写实器皿完美的结合。
(五)劳动起源说 俄国普列汉诺夫 劳动先于艺术,人最初是 从功利观点来看事物和现象的,只是后来才用审美的观点来看 待它们。
首先,劳动创造了人——这是审美和艺术产生的前提 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其中包括人的审美心理结 构。例如对“红色”的喜爱,则积淀了深厚的社会内容。 评价这种理论:物质生产劳动是美的起源的最根本原因,但是艺术的产生不能简单 地归结为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