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的表象

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 摘要本次实验主要是验证库珀和谢帕德的实验研究结果。通过将“ R'的显像方向、“R'的旋转度数设计成2x 6十二个水平。采用“ R'的不同显像方向和旋转度数来研究心理旋转的不同角度对反应时的影响。结果发现:心理旋转过程确实存在且旋转角度与反应是长短成正比;不同被试反应是存在个体差异;判断正确率与反应时相关。 关键词:表象心理旋转 1前言 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己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转换能力。对于心理旋转能力及其性质的研究不仅在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量实验都证明了表象有可能作为一种保留和操纵外界信息的代码存在。因为表象能够表征不断变化的信息,能够保存有关空间关系的信息,所以能够承受各种以它为载体的心理操作。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库珀和谢帕德的实验。研究心理旋转的重要变量就是反应时,通过对被试反应时的测量我们可以借鉴减数法的研究思想判定心理旋转的存 在。本实验假设心理旋转的角度对反应时有影响,倾斜反180°时,反应时最长。而0°( 360 °)时,应时最短。同时对象旋转的度数越多,心理反应的时间就越多;在刺激呈现时,人类会自动的按照认知的规律,以尽可能小的能量消耗,获得我们所需的结果。 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是物体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在没有刺激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会对视觉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加工。表象是真实物体的类似物,它 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具有直观性。大脑对表象的加工操作类似于对真实物体进行知觉是的信息加工。事实上,心理旋转是真实的物理旋转的一种类似物,只不过表象是这种实物旋转在头脑中的复现而已,并且复现是不受任何感 觉通道的束缚。 本试验脑机制的解释是:通过使用脑功能核磁共振研究发现与心理旋转密切相关的主要是顶叶与额叶区域。此外表象的心理旋转也会受其它的一些因素如性别、年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图形的复杂程度等的影响。对表象的心理旋转进行研究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2方法 2. 1 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0902班心理系大三学生,身体健康。 2. 2 仪器和材料 若干对不同方位的平面或立体图形,一边是标准刺激一边是比较刺激。标准刺激为一个标准的二维图形与这个图形的镜像;比较刺激为标准刺激以某种轴线、不同角度旋转出的图象。旋转角度分为6种,0°、60°、120°、180°、240 °、

第一章 形态的表象研究

理论概述 一、传统素描的定义和特征(11页) ●概念:使用传统工具以单色线条或块面来准确造型的绘画形式。要点:工具——传 统;手法——块面;目的——写实。 ●表现因素:形体空间、块面结构、质量感、调子与色彩、明暗虚实、动态与静止等。 ●特征:表象性——表现的是人对客观事物外在的认识;客观性——主观对客观具有 依赖性;过程中贯穿着诸多矛盾统一体. ●评价 优点:科学性, 不足:主体创造性的发挥不够,忽视灵感和感受,程式化,缺乏表现的激情,手法单二、现代素描背景-现代艺术发展和特征(1页) 1、西方现代艺术的整体发展和新绘画的美学流派构成 ●印象主义:专注于对自然光色的规律和现象的表现,色彩提升到了主题的地位 ●新印象主义:严整有序的结构、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 ●“野兽主义”: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 ●“表现主义”: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吸收营养,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 不机械摹仿客观现实,而要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 ●“立体主义”:绘画已经脱离一般的视觉形象,进入确立绘画自身形式创作逻辑的阶 段。 ●“未来主义”:表现运动感、速度感、光感,甚至声音等等。 ●抽象绘画:主张用点、线、面、色彩等绘画的基本语言因素来传达作者的观念或情 绪。 ●“几何抽象主义”: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 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达达主义”:将综合材料、拼贴手法和偶然机遇等运用到美术创作中。达达主义的 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从梦境、潜意识或精神病患者的臆想中吸取创作灵感,以图创 造出“超现实”的画面。 ●“抽象表现主义”,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于一身,成为西方艺坛张扬 创作个性自由的代表。 ●波普艺术: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表达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和流行文化.“艺 术不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应该等同于生活。” ●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 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取消个性的表达姿态,追求单一性。崇尚机械加工,刻意追求表面的光滑平整,体现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作品是自在客体,艺术家不是模仿者是创造者。 ●观念艺术: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强调思想、观念。消除视觉重心和独特性质。 观念艺术是反身的:受词回过来指涉了主词自身,如这样一个句子我在思考我是怎样思考的,它代表了一种连续的自我批判状态。 ●2、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 ●A、自我主体出场,客体世界消解:主体不必以现成事物为指向,相反他必须支配 现实事物。“表现”意味着自然事物的独立性的丧失,主体通过形式构成将自身内在

量子力学中几种表象及其之间的关系

量子力学中几种表象及其之间的关系 摘要 体系的态可以用以坐标为变量的波函数ψ(x,t)来描写,力学量则以作用在这种波函数上的算符(量子力学中的算符代表对波函数的一种运算)来表示,这是量子力学中态和力学量的一种具体表述方式。态还可以用其他变量的函数作为波函数来描写体系的状态。 微观粒子体系的状态(量子态)和力学量的具体表示形式称为表象。 常用的表象有坐标表象、动量表象和能量表象。 而研究量子力学规律的各种表示形式以及这些不同形式之间的变换的理论,则称为表象理论。 关键词 态的表象 坐标表象 动量表象 Q 表象 算符表象 角动量表象 正文 体系的态既可用以x (表示全部坐标变量)为变量的波函数ψ(x,t)来描写,也可用以动量p 为变量的波函数c(p,t)来描写。ψ(x,t)和c(p,t)之间的变换关系是 式中 是动量的本征函数, dx x t x t p c dp x t p c t x p p )(),(),()(),(),(*ψ?=?=ψψψ /2 /1)2(1)(ipx p e x -=πψ

称ψ(x,t)是在坐标表象中的波函数,而c(p,t)是同一态在动量表象中的波函数。 由ψ(x,t)可知,粒子坐标在x 到x+dx 之间的概率 c 由(p,t )可知,粒子动量在p 到p+dp 之间的概率 如果ψ(x,t)所描写的状态是具有动量p ’的自由粒子的状态,即ψ(x,t)=ψp ’(x,t),则 在动量表象中,粒子具有确定动量p ’的波函数是以动量p 为变量的δ函数。 那么,态在任意力学量Q 的表象中的描写方式又是什么样呢? 设力学量Q 具有分立的本征值Q1,Q2,…Qn …,对应的本征函数为u1(x),u2(x),…,un(x),…,并组成正交归一的完全系。将态在坐标表象中的波函数ψ(x,t)按{un(x)}展开成 dx t x dx t x w 2 ),(),(ψ=dp t p c dp t p w 2 ),(),(=dx e x x dx x t x t p c t iEp p p p p /''')()()(),(),(-**?=ψ?=ψψψ /')'(t iEp e p p --=δ) ()(),(x u t a t x n n n ∑=ψ

暂态现象仿真演示

暂态现象仿真演示 任意时刻电容储存的能量221C C Cu W = J ,电感储存的能量221L L Li W = J ,因为W C 和W L 在换路瞬间不能突变,所以u C 和i L 在换路瞬间也不能突变。设t =0为换路瞬间,t =0-表示换路前的终了瞬间,t =0+表示换路后的初始瞬间。u C 和i L 在换路瞬间不能突变,称为换路定则。用公式表示为 ???-=+-=+) (i )(i )(u )(u L L C C 0000 暂态现象的仿真电路如图a 所示。 图a 仿真步骤如下: 开关J1打到上面,电路处于稳定状态,灯X1、X3亮,灯X2灭。 开关J1打到下面瞬间,灯X1灭,灯X2、X3亮,且亮度相同。随之,灯X2、X3变暗,最后分别变灭。电路达到新的稳态,u C =0,i L =0。 再将开关J1打到上面瞬间,灯X1、X2亮,且亮度相同(说明u C =0),灯X3不亮(说明i L =0)。随之,灯X2变暗,直至变灭,灯X3逐渐变亮,最终亮度同灯X1。 电路中有换路,有储能元件,就一定会存在暂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电路换路后是否存在着暂态,实质要看换路前后储能元件的能量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就存在暂态;如果没有,就不会发生暂态。

仿真电路图b中,换路前后电容两端的电压没有变化,电容储存的能量没有变化,电路中不存在暂态,灯泡在换路前后都不亮。图c中的灯泡在开关接通上或下的瞬间都会变亮,并持续一段时间才灭掉,说明图c的电路存在暂态。 图b 图c 仿真电路如图d,验证换路定则中u C(0+)=u C(0-)。示波器波形如图e所示。从波形图可以看出,每次切换开关J1的状态,即换路瞬间,电阻R3两端的电压、流过电容的电流都会由一个值跳到另一个值,即会突变;电容C1两端的电压换路瞬间不会发生突变,即u C(0+)= u C(0-)。 图d

缀饰原子的本征态资料

缀饰原子的本征态 在处理原子与场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时,微扰理论不再适用。因为强电磁场的存在不仅会引起原子在其本征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且原子能级的特性和本征函数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缀饰原子方法是处理强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能够给出简捷的数学表达式,而且可清楚地阐明强光作用下的物理现象。这种方法是将原子和激光场看成统一的整体,称之为缀饰原子,此时原子被看成覆盖着强电磁场的外罩。这类原子哈密顿量的本征函数将构成新的函数空间,此空间不再纯属于原子或是电磁场,而是自由原子的本征态和自由电磁场的本征态的乘积的线性组合。进一步还可以将缀饰原子看作一种实体来研究它与其它电磁场的“弱”相互作用,这个作用可以看成是对自由缀饰原子的一种扰动,它将引起缀饰原子在其本征能态之间的跃迁,这个过程可采用微扰论来处理。 下面我们以二能级原子与单模光场相互作用为例来讨论缀饰原子的本征态。如图2-3所示, ω为强相干场的频率, c ω为探测场的频率,2γ,3γ分别为能级1向能级2和3的衰减速率。推导缀饰态的表达式时,先忽略弱场的作 吉林大学硕士论文10

吉 林 大 学 硕 士 论 文 11 图2-3 三能级原子的缀饰态 用,而只考虑强相干场的作用。在半经典理论中,相干场表示为 ].),([2 1 c c e t z E E t i +=-ω (2.5-1) 旋转波近似下,系统的哈密顿写成: )1221(11+-?=G H (2.5-2) 其中c 12ωω?-=为相干场频率与原子共振频率之间的失谐, 2/12E G ?=μ,为相干场的Rabi 频率,它表示了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强弱,在不考虑位相的情况下,我们设G 为实数。 H 的本征方程为: 0G G =----λ λ? (2.5-3) 解得: )G 4(21 221++=??λ (2.5-4a) )G 4(2 1 222+-=??λ (2.5-4b) 224G +?=?λ (2.5-4c)

高等量子力学第一章习题

?k ijk j i S i S S ε=],[2322212S S S S ++=> >=+0|)(!1 |n b n n ∫=++?x x x x e e d ****2φφφφπ φ高等量子力学第一章习题: 1、两个态矢量|+>和|->形成完全集。在它们所构成的Hilbert 空间中定义如下三个算符: 试证明它们满足如下对易和反对易关系: 并求出两个态矢量|+>和|->之间的翻转变换算符及算符的表 达式 2、二能级系统的哈密顿算符一般可表达为: H =a|1><1|+b|2><2|+c|1><2|+d|2><1| 其中|1>和|2>分别表示二能级的状态,形成正交归一集。 问:H 的厄密性对系数a,b,c,d 有何限制?求该系统的能量本征值及相应的本征态矢量(表示为|1>和|2>的线性叠加)。 3、已知一线性谐振子在其哈密顿表象中的本征态矢量为 其中,基态|0>满足b|0>=0,并且b 和b +与其坐标和动量算符的关系为 试求态矢量|n>转换到坐标表象表达式。 4、设某系统的哈密顿算符为:H(t)=a 1(t)J ++a 2(t)J 0+a 3(t)J - 其中a i (t),i=1,2,3为任意时间t 的函数,J +,J 0,J -为SU(1,1)群的生成元,其满足下述对易 关系:[J +,J -]=-2J 0,[J 0,J ±]=±J ± 试证明该系统的时间演化算符可表示为: U(t,0)=exp[C 1(t)J +]exp[C 2(t)J 0]exp[C 3(t)J -],并导出确定C i (t)的方程.。 5、已知算符b 和b +的对易关系为[b ,b +]=1,在b +b 对角表象的本征态矢量为 且基态满足b|0>=0,引入算符b 的本征态b|z>=z|z> 试求归一化态矢量|z>在b +b 对角表象的表示式,由基矢量组|z>构成的表象称作为相干态表象,试求态矢量|n>在相干态表象的波函数 6、题的已知条件与题5相同,并可利用题5的结果,试证明: (i )相干态表象的基矢量不具有正交性,并说明其原因。(ii)相干态表象的基矢组是完备的,完备性条件由下式给出式中,积分元由z=x+iy d 2z=dxdy 给出,证明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公式有: (iii)不存在算符b +的本征右矢量。)(||||2 1+><+=?S )(||||2 3?><+=?S )(||||22?><+?+> >=+0|)(!1 |n b n n )(2b b x +=+μω?)(2 b b i p ?=+?μω∫=><1 ||2z z z d π

表象理论

表象理论(附加) 2、基本表象理论 代表人物:巴格斯基 主要观点:人们对信息的储存是将视觉和言语材料转化为表象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是信息 编码最基本的形式,人们可以对表象进行操作,而这种操作类似于对具体事物的操作。 实验支持:心理旋转实验 向被试呈现一组立体图形,以第一个图形为标志,要求被试辨别其他五个图形与 第一个图形是否相同。这五个图形有的是第一个图形的镜像,与原型不同;有的与第一个图形相同,但必须加以旋转,旋转的范围为0°~180°。记录被试作出判断的正误及反应时间。 结果:反应时是旋转度的直线函数,随着旋转度的增加,反应时也随之延长。这说明表 象是信息储存的基本形式之一;视觉表现的旋转加工是物理旋转的类似物。 评价:有力地证明了表象是信息储存和加工的一种形式,说明了表象的这种作用的不可 替代性,但并不能证明它是信息储存的唯一形式。 3、双重编码理论 代表人物:佩沃 主要观点:同时存在表象和言语符号两种信息编码和储存系统。 表象码更加适合加工具体的信息,言语码更加适合加工抽象的信息; 言语码加工信息是有序加工,表象码似乎是空间并行加工; 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两种系统可能是重叠的,也可能是其中一种占优势。 在一定条件下,表象码和言语码可以互译。

实验支持:对图形的回忆比对抽象词的回忆成绩要好得多:图形在一周后的偶然回忆成绩比 抽象词在5分钟后的有意回忆要好。能回忆出的具体词的数目比抽象词的数目多75% 4、关系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鲍尔 主要观点:外在的刺激是以代码的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这些代码按层次组织起来,其中的 一个层次就是表象。表象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是将刺激项目组织成一个单元,加强联想的强度,而不是产生生动、具体的形象,有利于刺激的分化。 实验支持:配对联想学习 学习材料为成对的单词。 被试分为三组,对应的指导语有3种: (1)让被试者想象单词所表示的物体在相互作用。如箭穿过树。 (2)让被试者想象单词所表示的物体彼此没有关系。 (3)让被试者进行机械复述,不要求形成表象。 实验结果:在再认条件下,三组被试的成绩几乎相等。 在回忆条件下,“相互作用”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而非相互作用组与机 械复述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

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及表象理论

量子力学习题(三年级用)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二O O三年

第一章 绪论 1、计算下列情况的Broglie d e -波长,指出那种情况要用量子力学处理: (1)能量为eV .0250的慢中子 () 克2410671-?=μ .n ;被铀吸收; (2)能量为a MeV 的5粒子穿过原子克2410646-?=μ.a ; (3)飞行速度为100米/秒,质量为40克的子弹。 2、两个光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正、负电子对,如果两光子的能量相等,问要实现这种转化,光子的波长最大是多少? 3、利用Broglie d e -关系,及园形轨道为各波长的整数倍,给出氢原子能量 可能值。

第二章 波函数与波动力学 1、设()() 为常数a Ae x x a 222 1 -= ? (1)求归一化常数 (2).?p ?,x x == 2、求ikr ikr e r e r -=?=?1121和的几率流密度。 3、若() ,Be e A kx kx -+=? 求其几率流密度,你从结果中能得到什么样的结 论?(其中k 为实数) 4、一维运动的粒子处于 ()? ? ?<>=?λ-0 00x x Axe x x 的状态,其中,0>λ求归一化系数A 和粒子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 5、证明:从单粒子的薛定谔方程得出的粒子的速度场是非旋的,即求证 0=?? 其中ρ= υ/j 6、一维自由运动粒子,在0=t 时,波函数为 ()()x ,x δ=?0 求: ?)t ,x (=?2

第三章 一维定态问题 1、粒子处于位场 ()00 0000 ??? ?≥?=V x V x V 中,求:E >0V 时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粒子由右向左运动) 2、一粒子在一维势场 ?? ???>∞≤≤<∞=0 000x a x x V ) x ( 中运动。 (1)求粒子的能级和对应的波函数; (2)若粒子处于)x (n ?态,证明:,/a x 2= ().n a x x ?? ? ??π-=-2222 6112 3、若在x 轴的有限区域,有一位势,在区域外的波函数为 如 D S A S B D S A S C 22211211+=+= 这即“出射”波和“入射”波之间的关系,

【作文】“表象与真相、跳出思维定势”2018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范文

“表象与真相、跳出思维定势”话题作文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事有有事“象”,物有物“象”,所谓“象”,就是呈现的外部面貌。就全国卷2来说,这道新材料作文题,呈现的事“象”是:“英美军方调查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 知道了事“象”,接下来就应该是循“象”索“意”。如何进行?充分调动思维。 (一)因果思维——由果索因 统计学家沃德之所以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是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很难有机会返航”。获得的启迪是:注意抓要害。确定的作文立意是:1、凡事先抓主要矛盾;2、坚持自我主张,以理服人;3、不盲从,不随众,独立思考。 (二)比较因维——同中辨异 英美军方和统计学家沃德都在做同一件事,“加强对战机的防护”。但所抓的部位不同,重点不一,英美军方抓的是战机“弹痕多”的地方,而统计学家沃德抓的则是“战机弹痕少的部位”。可以是两个部位都得重视,尤其是“战机弹痕少的部位”。获得的启迪是:处理事情要全面考虑,突出重点。确定的作文立意是:1、全面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最优方案; 2、重视细节,考虑遗漏之处; (三)纵深思维——由表及里 英美军方和统计学家沃德之所以抓的部位不同。主要是受两种思维左右,前者是定势思维: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这样做固然没有错,但在战机防护方面只抓住了次要问题。后者是全面思维和比较思维。不是说不注意“弹痕多的部位”,而是说“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获得的启迪是:突破思维限制,寻求理想方案。确立的作文立意是:1、探求问题真相,需要去除“表象”浮云;2、走出思维定势怪圈;3、透视本质获真知。 【例文】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一般人看问题,常在显见处下结论,却不知静水深流,思维常在被忽略的地方闪现光芒。因此,问题的本相需要我们拂去表象的浮云,始见其尊容,方能对症下药。 李斯精明,有颗七窍玲珑心,却见利忘危,为保眼前富贵而忽略了潜在的陷阱,最终受制于赵高,身死家亡;屈子行吟,哀叹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楚国的当权者只看到了即时的权势和享乐,屈子却痛心地预见并证实了楚国的灭亡;稼轩看剑,预言金国必亡,蒙古才是大患,可朝廷上大多数人或思苟安或借伐金以固权,稼轩有幸没有亲见崖山投海的悲壮。屈子和稼轩不为浮云遮望眼,对个人和国家的前途看得比李斯更清楚。 清政府收复台湾,曾有弃守之议,不少人看到了台湾孤悬海外,易滋匪患,且风俗也有许多与中原不同之处,守着实在没有什么好处。而施琅立陈弃守弊利,指出弃守台湾,台湾必将为西方人所占领,不仅为祸当地百姓也将不利东南各省。施琅不为浮云遮望眼,看到了台湾对于中国大陆的重要意义。左宗棠力排众议收复新疆,也是施琅一类能看穿浮云的智者。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许多共产党人借鉴俄国、法国等国家通过在中心城市举行暴

表象表征:心理旋转的实证探索

表象表征:心理旋转的实证探索 【摘要】:心理旋转是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1年,谢帕德(R.N.Shepard)和梅茨勒(J.Metzler)开始的心理旋转(mentalrotation)研究为表象的研究提供了依据,说明了表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与感知觉的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生理过程有关系。在随后的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心理旋转中的表象表征与命题表征、内部参考框架和生理机制产生了争论,也正是这些争论启发了本研究。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是相关理论的综述,主要包含:表象和心理旋转的基本理论、影响心理旋转的因素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从整体上梳理了心理旋转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第二部分是实证研究,使用了眼动和ERPs的方法对表象表征与命题表征、心理旋转中的参考框架、生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在研究一中采用瑞文联合型智力测验、镶嵌图形测验、注意专注力划消测验、安菲莫夫检查表和Cooper等人的R字符表象旋转实验考察了影响心理旋转的因素,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二分析了刺激的表现方式对心理旋转效率的影响,研究三借助眼动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心理旋转中的内部参考框架与外部参考框架的关系,发现在心理旋转的任务简单时,外部的参考框架可以提高心理旋转的成绩。研究四的两个实验分别采用了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以及经典的心理旋转的三维立体图形探讨了心理旋转中的表象表征与命题表征的转化,发现表象表征的容量组块是4,在4以下时,表象表征占主导地位,心理旋转采用表象的匹配,但在容量组块超过4时,

命题表征的优势显现了出来,对于刺激物的整体加工的效果更为明显。研究五借助眼动的研究对聋哑人和正常人进行了心理旋转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听觉通道受损伤对视觉的心理旋转的影响不大。研究六采用ERPs的方法,从不同脑电位置引发的脑电波波幅与潜伏期的分析发现:表象表征与命题表征的脑部活动区域有差别,表象表征时,右半球加工为主,命题表征时,左半球的活动增多。在对不同性别的脑电活动的分析中发现:性别差异表现在ERP的早期成分N200的潜伏期与波幅上,女性的潜伏期长,波幅大,在P300上刺激类型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不同性别的人在心理旋转中投入的心理能量和心理努力程度不同,女性左半球与右半球都进行加工,男性右半球加工明显。左、右利手的人也表现出了不同的ERP结果,差异主要在ERP后期慢波LSW的潜伏期与波幅上,左利手的人潜伏期长,波幅低。另外,左利手的人在心理旋转中左半球与右半球都进行加工,存在右半球资源竞争的现象,总体表现出比较强的空间能力,右利手的人右半球的加工明显。第三部分结合六个研究的结果对本研究进行总的分析,总结了研究中的不足与创新,提出了研究展望。【关键词】:表象表征心理旋转组块眼动ERP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量子力学的表象与表示

第五章 量子力学的表象与表示 §5.1 幺正变换和反幺正变换 1, 幺正算符定义 对任意两个波函数)(r ?、)(r ψ,定义内积 r d r r )()(),(ψ?ψ?*?= (5.1) 按第一章中所说,(5.1)式的含义是:当微观粒子处在状态()r ψ时,找 到粒子处在状态()r ?的概率幅。 依据内积概念,可以定义幺正算符如下: “对任意两个波函数?、ψ,如果算符 U 恒使下式成立 ),()?,?(ψ?ψ?=U U (5.2) 而且有逆算符1?-U 存在,使得I U U U U ==--11????1,称这个算符U ?为幺正算符。” 任一算符A ?的厄米算符+A ?定义为:+A ?在任意?、ψ中的矩阵元恒由下式右方决定 ??(,)(,)A A ?ψ?ψ+= (5.3) 由此,幺正算符U ?有另一个等价的定义: “算符U ?为幺正算符的充要条件是 I U U U U ==++???? (5.4a) 或者说 1??-+=U U 。” (5.4b) 证明:若),()?,?(ψ?ψ?=U U 成立,则按+U ?定义, ),??()?,?(),(ψ?ψ?ψ?U U U U +== 由于?、ψ任意,所以 I U U =+?? 又因为U ?有唯一的逆算符1?-U 存在,对上式右乘以1?U -,即得 1??U U +-= 这就从第一种定义导出了第二种定义。类似,也能从第二种定义导出第一种定义。从而,幺正算符的这两种定义是等价的。 2, 幺正算符的性质 幺正算符有如下几条性质: i, 幺正算符的逆算符是幺正算符 证明:设 1-+=U U , 则()()(),1 11--+++-===U U U U 所以1-U 也是幺正 1 这里强调了 U -1 既是对 U 右乘的逆又是对 U 左乘的逆。和有限维空间情况不同,无限维空间情况下,任一算符 U 有逆算符的三种情况:1)有一个左逆算符和无穷多个右逆算符;2)有一个右逆算符和无穷多个左逆算符;3)有一个左逆算符和一个右逆算符,并且它俩相等,唯有此时可简单地写为 U -1 。

“本质真实”到“表象真实”

1989年,张元自筹资金拍摄了《妈妈》,该片虽无缘国内电影院线,但从1991年开始,便应邀参加了上百个国际电影节,获奖无数。以此为发端,“第六代”①电影人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中国影坛,成为继“第五代”电影人之后又一个备受瞩目的创作团体,拍摄了《北京杂种》、《过年回家》、《扁担·姑娘》、《巫山云雨》、《小武》、《站台》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写实作品。“第六代”导演的这些写实电影创作,不再立足于宏大叙事,对国家或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权威阐释,而开始游离于主流,着眼个人,关注边缘,用一种平民视角对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存感知,进行记录与挖掘,显现出新鲜的纪实风采和有别于传统写实的“真实观”。 电影艺术理论中的“真实观” 艺术的起源来自对现实的模仿,几乎所有艺术样式中,都有艺术家为更逼真地展现客观现实而努力的身影,摄影机的发明无疑使这种努力达到巅峰,这种对现实的“机械的复制”,在“真实性”上得到了人们的“完全信任”。于是,以摄影机为主要媒介的电影艺术,在表现“真实性”上便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电影还被认为是“杂耍”时,人们看中的或是好奇的只是电影在反映现实的逼真性上,津津乐道的是《火车进站》给人的真实体验。 很快,电影工作者发现电影可以是一种新兴的艺术,有了让电影登上艺术殿堂的要求,电影工作者就在一定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规律的支配下,对电影语言的表现功能进行不断探索,这时,电影艺术中的“真实性”已经不单单是指“机械的复制”了,它开始有了更深层的指向。可以说,任何一部写实电影,都有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展现,来反映一种现实真相的内在愿望。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事物有现象和本质之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只是一种浅层次的感性认识,只有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如此,“物质真实”、“本质真实”、“内心真实”、“表象真实”等,已成为电影理论中的新问题。我国写实电影创作发展中,对“真实性”的认识,是经历了由传统写实对“本质真实”的追求,到“第六代”写实对“表象真实”的执著过程的,要想理解“第六代”写实“表象真实”的深刻含义,首先要从传统写实的“本质真实”谈起。 传统写实电影与“本质真实” 传统写实创作,很大程度上只是把客观世界的“表象真实”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向观众揭示表象背后的“本质真实”,即事物的真理。我们说,试图探索表象背后的本质是没有错的,它往往比单纯强调表象更深刻,也更具说服力,但把它作为一种目的或追求就容易出现问题。首先这种以揭示现实“真理”为目的的真实观,有两个既已承认的前提:一个是认为有这个唯一确定的“真理”存在,另一个便是作者有责任并且有能力为观众指出这个“真理”。 而我们知道,现实世界是复杂多变的,现实背后的“真理”也可能是模糊不清的,或是超出了现阶段人们的认识范围的。再者,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受各种因素左右,一个结论的得出会受到他所处的社会地位,他的学识、性情等各方面的影响,本身可能是不客观的。这样,对“本质真实”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就成为创作者按照自己所处阶级的世界观去反映现实的过程,“真实”这个概念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意识形态的特征,电影很容易成为宣传教育的工具,背离了反映现实的初衷。正如评论家顾仲彝在探讨中国电影事业的前途时说:“电影是民众教育最有效力的工具,其感人之深影响之大,已渐渐为社会人士所认识。所以从事电影事业的各部门人员,从编导摄制到售票领座,无不站在最尊严的教育岗位上,为国家社会在服务。”[1]所以说,传统写实作品,从展现日常生活的真实出发,致力于表现更为深层的、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的真理,不但要帮观众认清事实,还要为大众指出出路。 正是在这种真实观的引导下,当导演要去表现超越现实的“不可见的世界”时,有了新的方式。早期电影经常在特写镜头中,通过演员夸张的表情去展现内心的变化,如《神女》

纪录片一定是真实的吗

纪录片就是与真实相关的节目形态,它给观众以真实感。 常雨辰 怎样认识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纪录片就是与真实相关的节目形态,它给观众以真实感,这个观点对吗?老师在课上说过,关于纪录片是什么?也很多争论,对纪录片概念、范围的争论就像人们给新闻、电视下定义一样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这个观点是无所谓对错的,总之,借用高中学的哲学的一句话: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关于纪录片的定义也是变化发展的,这个观点也就是给纪录片作了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定义。 许多人对此冥思苦想,难觅要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作为旁观者,作为一名大三的外专业学生,能够很轻松的学习这门课,相比很多看似忙碌的同学,我觉得我自己也很充实。虽然我没有什么基础,也没有特别的学习目的,但是一个学期的学习下来,当我再看一些纪录片的时候,会多了一些思考,更会从一种艺术的角度去欣赏。 大千世界广袤无垠,变化无穷,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包含的信息又是如何地丰富多彩,以至于任何媒介都不能完全涵盖;同时每一个人也无法亲身体验其内容,不得不依靠媒介来观察和感受。很显然,我们认识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身”,而是由文化讯息构成的世界。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由各种现代化大众传媒,特别是视听结合的电子传媒——电视造就的形象化虚拟环境当中。我们必须借助一种较为出色的工具透过重重遮蔽着的形象丛林来认识物质世界或找寻“理想”世界,思考生活,展示人生,记载历史(生活即历史),延伸我们的思维触角和存在方式。从而透过别人的甚至自己的镜头来审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沟通心灵。介于电视剧、综艺节目之间的电视纪录片以其独树一帜的形式和鲜明的特点沟通屏幕世界和现实生活,与人们的认识心理和文化参照动机相契合,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形象化工具,一种用以记录历史、记录社会生活、观察世界的出色的工具。 纪录片要求“真实再现真人真事”,真人真事可以再现,但不一定真实:言为心声,当镜头对准你时,你的一举一动是否出于你真实本意的自然流露,其中肯定有几分即兴表演成分,有时候还有导演的指导,就像《阮奶奶征婚》,导演为了让纪录片能拍下去,进行了一些人为的干涉,但最后事实证明,这部纪录片很成功。 “人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完全等同于现实的真实是不可能的。因此所谓纪录片“无我境界”、“客观真实”根本不存在。“纪实”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创作者实际介入

作文范文之表象与真相作文800

表象与真相作文800 【篇一:2016届苏州、泰州期末作文和苏锡常镇一模 作文评讲材料】 2016届苏州期末作文“信与思”评讲材料 一、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届苏州一模卷) 人世纷繁复杂,当你以“信”的态度面对时,它就简单;以“思”的态 度面对时,它就丰富??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题目自拟;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写作导航: 命题意图为考察同学们的思辨能力,需要有较大的思维空间。 材料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信、思。 根据语境,“信”可理解为信仰、信任、相信、持守信念等。以“信” 的态度,纷繁的社会、复杂的世界可以变得简单而纯净。在这个怀 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信”是对人类社会变得更好的信心,世界因此而变得单纯美好;当然,“信”也可能会使人的认识停留于 事物表层,从而作出简单判断。 “思”可以理解为思考、思量、思辨、思虑、审思等,是一种理性的 思维状态。“思”可以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索,可以与生活保持审思 的距离,可以与过往产生思念的空间??世界因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 生活而变得丰富无穷。 “信”与“思”的关系复杂多样:可以并列共存,既“信”且“思”;可以 相互转化,从“信”到“思”或从“思”到“信”;也可关涉两方而重点围 绕一方进行立意和构思??能围绕核心概念自圆其说即可。 材料中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词语:“简单”、“丰富”。这两个词语对“信”和“思”的内涵起一定的限制和暗示作用,是“信”和“思”的结果 呈现。“信”、“思”、“简单”与“丰富”,这四个词语应联系起来理解:“信”则简,“思”则丰。 材料中的省略号提示我们,以“我”观世,除了“信”则简、“思”则丰 以外,还有其他情形,如“疑”则乱、爱则暖??外部镜像其实来自于 人心的投射。当然,就内心与外物的关系来写,也应该以材料为起 点或落点。 三、同学例文:

英语中常见的几种特殊时态现象

时态是英语中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发生时间的各种形式,是各级各类考试的必考内容。随着高考逐渐向能力立意的过度,对时态的考查已经由单纯的时态逐渐向时态中的特殊现象延伸。下面就举例说明英语中常见的几种特殊时态现象。 一、常用一般现在时的情况: 1.以Here或There开头的句子,说明正在发生的动作,谓语动词不用现在进行时,而用一般现在时。如: Here comes the bus! There goes the bell! 2.既定的时间如生日、日历、课时安排、交通时刻表等,通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动作。如:The meeting starts at five o'clock. The train leaves at three this afternoon. 3.在see to it,make sure,make certain,be sure,look out,take care等之后的从句要用一般现在(过去、现在完成)时代替一般将来(过去将来、将来完成)时。如: You must make sure the door is closed before you leave the lab. See to it that everything is OK. 4.在宾语从句中,表示客观事实或真理,一律用一般现在时。如: The teacher taught us yesterday that the moon circles the earth. Somebody told me that you are a writer. 5.在由as soon as,when,before,after,till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和由if,unless,as long as,in case等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或在方式、让步状语从句中,常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但主句用一般将来时。如: If you come this afternoon,We'll have a meeting. When you meet him,tell him to come to my place. 二、常用一般过去时的情况:

量子力学讲义IV. 表象理论 ( 矩阵表述 )

IV. 表象理论 ( 矩阵表述 ) 1.如何用矩阵表示量子态与力学量,并说明理由? 答:矩阵表示一般用于本征值为离散谱的表象(相应的希尔伯空间维数是可数的)。 具体说,如果力学量的本征矢为,相应本征值分别为。假定一个任意态矢为,将它展开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则态矢在表象中波函数便可用展开系数的一列矩阵表示 其意义是:在态中,取的概率为,这与表象中波函数意义是类似的。 力学量用厄米方阵表示 ,。 显然,一列矩阵和方阵维数与希尔伯空间维数是相等的。 用矩阵表示力学量,有如下理由: 第一可以反映力学量作用于一个量子态得到另一个量子态的事实。

设,式中,。 取, 两端左乘,取标积得, 即 第二矩阵乘法一般不满足交换率,这恰好能满足两个力学量一般不对易的要求。 第三厄米矩阵的性质能体现力学量算符的厄米性。 对于本征值为连续谱的表象(希尔伯空间维数不可数),也可形式的运用矩阵表示,这时可将矩阵元素看成式连续分布的。 2.量子力学中,不同表象间:基矢、波函数、力学量是如何变换的? 答:量子力学中由一个表象到另一个表象的变换为幺正变换,它类似于欧氏空间中坐标转动。设表象中的基矢为表象中的基矢为 (1) 基矢变换关系为 式中,(为幺正矩阵)。

设有任意态,则态在及表象中波函数分别为矩阵 。 (2) 波函数变换规则为:矩阵。 (3) 力学量变换规则为:。(式中与为力学量在、表象中矩阵)3.正变换有什么特征? 答:幺正变换特点: (1幺正变换不改变态矢的模,这一特征相当于坐标旋转变换; (2幺正变换不改变力学量本征值; (3)力学量矩阵之迹 TrF与矩阵行列式 dgtF亦不因幺正变换而改变. 4. 学量在其自身表象中如何表示?其本征矢是什么 ? 答:如果力学量本征值为离散谱,那么,它在其自身表象中表示式为对角矩阵 ,为诸本征值。 本征矢为单元素一列矩阵

(漫漫求知路)理想与成功_表象下是真实

生活中,人们总是说,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有很多事情真实的一面确实隐藏在表象之下。而表象所指的就是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表面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追寻着真实,但人生是那么的变幻莫测,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谨慎,看到的东西往往会迷惑我们的眼睛,着急下结论,最终后悔的还是自己。因为真实的一面,往往隐藏在表象下,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的。 世间百态,想着驾驭自己的人生,就需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任何事物的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现象总是从这个或那个方面表现本质。而本质也不能单独存在,它只能存在于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来表现自己。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但这绝不意味着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等于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把现象之和等同于本质。因为,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单一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但现象有真相与假象之分,假象并不是本质的表现,它只能掩盖事物的本身。所以,认识了事物的现象,还不能说是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李洪志所宣扬的“法轮大法”,从表面上讲是所谓的“救世真谛”,而其本质上却是祸国殃民。因此,在复杂的现象中,既有真相又有假象,要把真相和假象区分开来,进而揭露假象所掩盖的本质,才能看到表象下的真实世界。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人们感知到了事物的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如果以为现象的形态和事物的本质是直接合二为一的,那么,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科学的任务,就在于透过现象抓本质。本质隐藏在现象之后,并且常常通过现象以曲折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假象,它能掩盖和歪曲事物的本质。 在认识过程中,人们一定要透过现象抓本质,同时又能够透过现象达到本质。这是因为事物的本质总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之间并没有隔着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它有一条由此及彼的桥梁。因此,了解了事物,人们就有了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根据,就可以以现象作为认识事物本质的出发点和向导,进一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走在大街上,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走在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时,会被“行乞”的人死死缠住,虽然令人尴尬,但多数人会感到无奈。为什么呢?我们既然看到的是这个社会上最让人同情的一群人,为什么会尴尬和无奈呢? 社会经历和大量的负面报道告诉我们,我们的眼睛在这个时候欺骗了我们,这些行乞的人当中实在没有几个是真正走投无路的“乞丐”。 这种行为不只是在大街上、公园里、公交车上,甚至在校园里都会有这种情况:公园里,一个30多岁的妇女,自言离婚被弃,无法生活。然后就唱了一段黄梅戏,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给予她帮助;在火车上,两位“正当壮年”的大汉,不知道什么原因,唱了几首还算说得过去的歌曲,然后就举起手里的“钵”,像出家的和尚一样乞求施舍;走进中学校园,老汉在教室里面对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灵述说着他的苦痛,天真的心灵被这样的行为震撼了,他们拿出了父母给他们的为数不多的生活费……而对于以上这些现象,经常出门的人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他们会这样认为,要是遇到一个就“捐助”一个,那他早就也要和他们做同行了!面对这种现象,到底谁真谁假?一般人都是很难区分的。

量子力学 第三章 表象理论

第三章表象理论 本章提要:本章讨论态矢和算符的具体表示形式。首先,重点讨论了本征矢和本征函数、态矢量和波函数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函数依赖于表象。之后,引入投影算符,讨论了不同表象下的态矢展开,尤其是位置和动量表象,并顺带解决了观测值问题。接着,用投影算符统一了态矢内积与函数内积。最后,简单介绍了一些矩阵力学的内容。 1.表象:完备基的选择不唯一。因此可以选用不同的完备基把态矢量展开。除了态矢量,算符在不同表象下的具体表示也不同。因此,我们把态矢量和算符的具体表示方式统称为表象 ①使用力学量表象:我们还知道每个力学量对应的(厄米)算符的本征矢都构成一组完备基。若选用算符G 的(已经标准正交化(离散谱)或规格正交化(连续谱))的本征矢作为态空间的基,就称为使用G 表象的描述 ②波函数:把态矢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坐标”)定义为G 表象下的波函数 ③本征函数与本征矢的关系:设本征方程ψ=ψλQ ?又可写作()()G Q G Q ψψ=? 则两边乘G 有()()ψ===ψ=ψ=ψQ G Q G Q G Q Q G Q G ???ψψ 因此:本征函数()ψ=G G ψ就是Q ?的本征态ψ在表象G ?下的“坐标”(波函数) 如果离散谱:()ψ=i i G ψ就是Q ?的本征态ψ在表象G ?的i G 方向上的“坐标” ④结论:算符和态矢量的抽象符号表示不依赖于表象,具体形式依赖于表象选择 但本征函数和波函数相当于“坐标”,依赖于态矢(向量)和表象(基) *注意:第二章在展开态矢量、写算符和本征函数时使用都是位置表象(也称坐标表象) 2.投影算符:我们将使用这个算符统一函数与矢量的内积符号 (1)投影算符:令()()连续谱离散谱dG G G i i P i ?∑==?,称为投影算符 (2)算符约定:求和或积分遍历算符G 的标准(或规格)完备正交基矢量 (3)本征方程:ψ=ψ=ψI P ??,表明投影算符就是单位算符 (4)单位算符代换公式:()()连续谱离散谱dQ G G i i I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