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对策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对策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对策

 2004年8月 湘南学院学报 Ang.,2004

 第25卷第4期 Journal of X iangnan University V ol.25N o.4

收稿日期:2003-12-02

作者简介:陈章顺(1965-),男,湖南永兴人,湘南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骆洪才(1967-),男,湖南龙山人,湘南学院数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理论。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对策

陈章顺1,骆洪才2

(1.湘南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湖南郴州 423000;

2.湘南学院数学系,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目前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教师专业化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要把教学视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发展的专业结构上;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建构策略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自我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育改革;身心发展;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73(2004)04-0096-05

一、教师专业化的提出

(一)教师专业化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大

理论和实践问题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科技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的竞争,要求有高质量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而低劣的教学质量必然会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而教育质量改善的最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1996年9月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指出:“大力办好师范教育,培养和培训高水平的教师,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先导性战略措施,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

的确,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空前的关注。但是教育的现状与人们的期望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教育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导致教育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据《北京晚报》2002年1月14日发表的由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完成的“北京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调查报告”显示:50.8%的教师表示如有机会将会考虑调换工作,只有17.5%的

教师表示喜欢教师职业。据《2002年中国教育绿皮书》报告,2001年,“仅就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来看,小学为96.81%,初中为88.72%,高中为70.71%”,“全国小学和普通中学聘用代课教师分别为58.1万人和12.4万人,代课教师与专任教师之比,小学约1:10,

普通中学为3:100”。近些年来,由于初中与高中的“扩招”,教师拔高使用,高中教师学历不合格现象可能更加严重。教师学历不合格的还有这样多,素质不合格的就可能更多了。从教师教育的现状来看,师范教育质量令人担忧,教师继续教育缺乏有效的制度、经费保证,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而实际的教育也只侧重于“知识培训”,培训效果很难令人满意。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下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这是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发出的呼吁。并且要求教师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我们现有教师若不提高自身的职业专业化水平,则难以担此重任,传统的教师面临着新的职业危机:市场经

?

69?

济挑战、信息革命挑战、网络技术挑战、学生身心急剧变化的挑战……总之,教师的现状和教师教育的现状都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

解决危机的办法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任职要求和教育标准,加强教师的专业性训练,用较高的专业水平换取较高的社会地位,从而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行列中来。这样才能保障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从而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所以,关注教师专业化,敏锐地感应这种变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进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建设,是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的师范院校、教育学院以及中小学校长、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又极具实践意义的课题。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教师事业发展一直受到国际组织的重视,1963年和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的主题分别是“教育与教师培养”和“教师发展”,1996年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主题,再次证明了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毫无疑问的,但把它作为一种专业,从世界范围来讲,则经历了从随意化、经验化到专业化,然后又从“专业化”走向“反专业化”再到“专业化”的发展过程,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重新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地位。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发达国家便开始把教师专业化,作为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教师质量,成为各国师范教育改革追求的共同目标。比如说美国,就曾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口号,以提高公共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1976年美国教师教育大学联合会报告预言,教学能够将自我实现为专业,同时激励为此作出专业的和有组织的努力。1986年霍姆斯小组在《明天的教师》报告中将教学从行业转换成专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同年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的报告。这两份重要的报告都提出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进而提高教师教育

质量。而在我国,1994年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只有向发达国家学习,走教师专业化道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我国才能真正缩小差距,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二、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

美国学者科尔文等人通过研究曾经指出,凡是称得上一门“专业”的职业,必须具备:(1)为公众提供服务,并可以成为终生投入的事业;(2)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而非一般人可以轻易获得;(3)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4)有足够长的专业训练时间且具有基本的专业标准和入职要求;(5)在作出职业决定时享有自治的权利;(6)为公众提供服务时对自己的行为和作出的决定承担责任,等等,共12条标准。其他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与此基本相似。

当然,对于能否把教师视为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化职业,目前理论界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一种观点认为,教师职业尚不具备专业技术职业化的条件,如严格的录取标准、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优厚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因而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半专业化的职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尽管目前教师职业还不能与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性职业如医生、律师和工程师等相提并论,成为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职业,但是它也基本具备了作为这种职业的基本特征和条件,作为从教者的教师是一种其他职业劳动者所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两者之中,第二种观点似乎更合理,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因为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及发展水平决定的。

尽管教师还是一个专业性程度有待提高的职业,但是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教育学学科群的不断壮大,人们对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教师的职业理论也得到质的飞跃,教师已从仅靠直观和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变成以教育理论为依

?

7

9

?

托的合理进行教育实践的专家,教师这项职业已经基本具备了这样一些基本特点:(1)教师需要具有完善的、高标准的知识基础;(2)受过良好的文理科教育,并不断追求新的知识与技术;(3)在工作中具有较多的自主权;(4)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并在工作中表现出值得公众敬仰和信赖的个人品质,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也跟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一样,是一门专业。

那么,何为教师专业化?结合我国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化表达的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要把教学视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教师质量。具体来说,教师专业化就是指所有在职教师都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具有通过专门训练而获得的、其他专业人员不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所有具体问题。

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是一份迄今为止最明确地界定了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根据它的界定,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作出相应的措施;理解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方法;公平对待学生;教师的使命不停留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2)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理解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的、如何组织、如何同其他领域的知识整合的;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把学科内容传递给学生;形成达于知识的多种途径。(3)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建议的责任:探讨适于目标的多种方法;注意集体化情境中的个别化学习;鼓励学生的学习作业;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4)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验证自身的判断,不断作出困难的选择;征求他人的建议以改进自身的实践;参与教育研究,丰富学识。(5)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等。

我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由教师工作特点决定的,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及外部社会要求的职业特点及其时代特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通过教师职业的规范和无数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劳动来体现。其中教师职业的基本规范是其专业结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化、系统化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人人都

有,但教师应该对教育的构成要素、基本规律、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国外教育发展的动态等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目的观、学生观、教学观、教育质量观、人才观等。

2.有关人的发展方面的系统知识。教师只有对人特别是对人的发展规律有清晰的把握,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常言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灵魂,首先就得对“灵魂”———人的心理有所了解。而不系统地学习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等学科,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无法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谈不上有效地因材施教。

3.立足于学生整体发展的行动目标和多方面的能力。传统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已不能涵盖当代教师的基本任务了。即便是如此,也有个怎么传、怎么授、怎么解的技能技巧问题。现代教师不仅要有效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下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要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身心”、“智力”、“敏感性”、

“审美意识”、

“批判精神”等有正确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它们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能把握它们各自形成的独特规律,包括它们形成的过程、阶段、发展水平的评定等。必须具有设计处理教材能力、教学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反思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而教师的这些能力,不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真正形成的。

4.依靠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信念。教育和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而身心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身心的内部矛盾。具体来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一般是指人在活动中,一定社会和教育向人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人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师的责任不在“教什么”,而在于“如何教”。“从终身教育的立场和当前人类知识的现状来看,教师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之外,他现在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意见交换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

?

8

9

?

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5.成为终身学习的研究者。教师主要工作包括教学、班级管理与德育、课外活动指导、教育科研等。这些工作都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处于人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年轻一代,他们可塑性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非常突出。若教师只会简单地模仿,照搬别人的理论和经验,而不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则只能因循守旧。所以,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有教育科研的能力。教师只有努力扩展自己的认识视野,掌握科学的学习理论,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其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教育实验的设计、操作、统计分析、教育研究和参与教育改革的能力等都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教育智慧和机智,则最能体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水平。

总之,教师专业化已经为世界各国所接纳,并逐步上升为教师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可以预见,通过不断的努力,教师像律师、医生一样成为一门专业将不再是遥远的事情。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教师专业化不是教师自然而然地成长和教师专业的自然发展,而是指在外界干预下,在教师自我专业意识指导下,促进教师(或自我)的成熟过程。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通过外部与内部引导、调控等方式来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是:

(一)政府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与管理

目前,我国正面临师范院校调整与高校合并改组时期,政府对教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将直接影响其生存与发展。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应保留师范院校的地位,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要因地制宜,不能统一要求,更不能一刀切,全国要有基本的规划布局,确保教师教育的持续稳定,特别是便于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协调统一。各级政府在经费紧张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师范院校的投入,同时积极建立师范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估方案,切实加强教师教育。

(二)健全有关教师教育的法律

我国目前拥有《教育法》、

《教师法》、

《教师资格条例》及《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但总体上显得单薄,特别是对教师培训的标准、条件没有系统规范的规定;教师的合法权益(如工资等)尚未得到根本保证。因此,迅速组织专家修订或制定教师教育方面的法规,使之完善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开展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目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主要在教师进修学校(学院)进行,这些学院(校)师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受到极大限制,远远满足不了教师教育所需,不仅培训方式落后,而且培训内容陈旧,学员大多满足于拿结业证或毕业证,培训效率低下。建议教育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教师专业化教育的研究工作,加强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经验推广工作,并充分利用高等师范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使教师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四)开展教师教育理论的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现有的教育学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停留在经验层次。因为我们的教育研究一直侧重于“教人”的理论,而忽视了“教教育人者”的理论或“自教理论”。目前虽然有一些教师教育方面的研究,但不够深入,我们认为要到实践中总结教师的成长条件和机制,要关注教师存在的实际问题,真正建立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理论。

(五)积极推进“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新理念,它是针对原有的它校(即教育学院培训或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提出来的。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这种培训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效率低、费用高的弊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直接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培训方式。实施“校本培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名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假期短训班,校际观摩,开展课题研究,相互听课,自编教材等。

(六)大力倡导教师的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法等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可靠的途径,是所有专家型教师必备的品质。目前,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师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反思的内容包括目的、过程、态度、情境等,反思的方法包括札记、案例分析、档案评鉴、行动研究等。

当然,教师专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和教师自身不断的努力。

?

9

9

?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

[2]陈聘美.心理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3]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

究,2001,(11).

[4]陈章顺.浅论高师院校的“教师职业专业化”教育[J].湖南

教育学院学报,2001,(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6]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0,(2).

[7]李志华.校本培训是建设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J].现代教

育管理,2000,(2).

[8]瞿保奎.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9]2002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On The T eachers’Specialization:Connotations and Strategies

CHEN Zhang-shun1,LUO Hong-cai2

(1.Department of Public E nterprise Administration,Xiangnan U niversity,Chenzhou423000,China;

2.Department of Maths,Xiangnan U niversity,Chenzhou423000,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specialization,which has been cared for in many countries,has become the tendency of the global reform of teacher2talented,as well as a meaning ful theory issued upon the cur2 rent reform of education.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teachers’specialization is to treat teaching as speciality as well as to treat teacher as full2time pers onnel.The teachers’speciality is illustrated upon the major structure of the teachers’development.The teachers’constructing strate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ty is to advance the level of teaching and teachers’self2development of speciality.

K ey w ords:teacher;specialization;the reform of education;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school -based teacher training;reflection of teaching

?

1

?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代表已成为合格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也不一定其专业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时间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发展成长的具体实际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奉献”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合理。“公正”既

是教育基本目标之一,又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讲公正的教育将使学生的心灵失去平衡,其行为丧失应有的约束,教育过程也就失去了“善”的价值。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200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作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在创造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时,也创造了崭新的自己。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它将学科专家和一般教师区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笔记专题一: 教师专业化的源与流一、教师专业化动因(一)教师专业化的背景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二)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1966 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在会上提出并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二、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教师非专门化阶段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职业所以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其社会基础是: ① 教育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学生数量少。 ② 社会还没有普及教育,教师需求量小,没有大量培养的社会需求。 (二)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 1681 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 1 / 22

(La Salle)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1695 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 1795 年法国在巴黎设公立师范学校, 1810 年设立高等师范学校。 1832 年法国颁布统一的师范学校系统,统一隶属中央。 1833 年的《基佐法案》明确规定各省均设师范学校一所。 从 1870 年到 1890 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即 1897 年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诞生与变革,标志着教师职业经验化、随意化的解冻以及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开始。 通过设立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定向专业化培养的社会基础是: ①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对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新需要。 ② 广泛实施的普及教育基础教育师资的大量需求。 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普及中等教育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三)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 20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及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和发展规划 随着人类文明飞越式的发展进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价值有着更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望正逐渐升高、膨胀。由此,对老师是的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继而对教师的期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不单是教育界所关注的话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以往对我“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是模糊的,认识是浅显粗略的,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 总体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师专业性的过程"是其两者强调的共同体。 细化说来,二者又有些许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关注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发展方向。所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已成必然趋势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变革与挑战已经是21世纪的代名词,各行各业的都在一片改革声中崛起,创新。教育界的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已经掀起的惊天巨浪,各国都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成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中最受关注的因素。教师即是教育改革的前沿实施者,也是改革中改进和提高的先锋。同时,教育改革的契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因此,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指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到具体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教学、学校的“文化震荡”。在这震荡中明白教师是这个舞台的“领舞者”。变革为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阳光和水、为其专业发展创造实践活动,践行实践智慧,让教师们跃上时代的新舞台。可以说课程改革也为教师设置了“最近发展区”,让教师“跳一跳”收获成长的“果实”。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程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是体现在造就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专业化本质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幸福,一个差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痛苦。所以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育好学生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身处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积淀与更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资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来自于知识与经验的更新与提升。让教师重视专业化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与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不断的实践与提升之中,真正体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科研促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措施。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以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体模式,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圣人”,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体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的是理性过程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如何思维、如何将所学知识再加工,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加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为此,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即通过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来优化教师的教育思想,就必须进行教育理论学习。 二、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 (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2)在学科知识方面: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掌握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实施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及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 自从担任了九年级化学之后,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有些陈旧,认识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朝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的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化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内容背后,看到化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化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掌握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教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

教师专业化含义

教师专业化含义--摘自《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摘自《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1955年,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的召开率先研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的说明,提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30年后,这一原则在同名文件中再一次得到重申。 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以“加强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1998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美国在1986年,卡内基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卡内基基金组织的“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还专门编制了明确界定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文件《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日本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文件《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和加强教师的专业化。1997年,日本再次强调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 英国在80年代末建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模式,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颁发了新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聚焦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展开各种研究和讨论。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提出“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时至20XX年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战略已经正式启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现代教师需要进行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开启怎样的专业发展之路。所谓教师专业发展,也就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从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心理品质等多方面由不完善到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渐进化发展过程。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是三个主要方面之一,“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

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应当说,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的建立和培育,首先依赖于教师的自主成长。关于教师自主成长的界定,众所纷纭,莫衷一是。与之类似的概念有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等。教师自主成长与教师专业成长既有差异,又有联系。教师成长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自主成长和专业成长。自主成长多与教师个体发展历程有关,以生活经验、成就或挫折、性别、年龄、社会状况、人格特质等因素为主导。专业成长更多突出工作性质与职责要求、文化氛围、外部制度等因素有关。自主成长与专业成长之间也有交叉,“一个人专业成长,未必会实现自主成长,而一旦实现自主成长,必定实现了专业成长。因为自主成长,意味超越出自教师本身的意识和决定,它是一种向上向善的内在需求,同时向着教师认为美好或理想的方向循环往复的发展下去。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动力,既需要外部动力,更需要内部动力,外部动力需要激发和推动,而内部动力则在于生长和创造。因此,教师的发展能否走向优秀、走向卓越,关键取决于内部动力的强弱,只有真正激发起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他们才会走向专业成长的高地。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思想的建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素养”界定为:“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通过这次的培训,通过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学习,让我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其中包括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动因等等各个方面,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提出,首要的动力来自社会发展,而不是教育体系内部对传统教育制度或行为的理性自觉。外部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使人们越发认识到教育的价值,进而认识到教师的价值。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次,教师专业化产生有它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三点: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科学技术的时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不但提出了量的要求,更提出了质的的要求。因此,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关键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所以,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认为,千百年来社会把人的一生划分为两半部分,前半部分接受教育,后半部分从事职业活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未来的要求,教育应贯彻于人的一生。在现代,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他在青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能享用一生。因此,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吸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 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认识中,教育一般被定位于“传承”社会文化。后来,人们开始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发展等等社会问题和青少年成长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把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担起更多的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观念就是这一认识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这些期望又“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因此,教师专业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再次,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由上可见,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何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一个大家公认的教师专业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但是,根据以上有关专业化的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内涵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内涵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要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实现提升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价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新教师培训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的热情,提升了素质,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拓宽研修渠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把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建立、健全了专业的、稳定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和谐、有序发展。不断强化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狠抓落实。充分调动基层学校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促进区域培训、教研、科研、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更好地履行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的职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支撑作用。 二、加强专业引领,开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话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在教师自身,根本动力在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没有教师的理解和主动参与,没有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只会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了组织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我们充分利用这一

平台,每学期定期开展骨干教师论坛,新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这种活动, 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达到交流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教师与文本、与大师对话中了解教育理论,在接受、感悟、实践过程中丰富、修正个人的实践理论。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就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 三、制定区域教师的评价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注重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进而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和平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充分地调研,我们提出了合格教师的标准,即:一是在本学科领域有深厚广博的知识。二是能随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三是能督促、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成绩。四是具有课堂问题解决能力和对问题的反思、研究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既有教的技能,又有指导学生学的技能。可以说教师专业化的愿景在和平区正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正经历着转型。 总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教委文件和规划的要求,继续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加强教研组建设促教师专业化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顺利的主导力量,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认同和参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效。然而,我国的教师长期处于管理性的应试教育的评价制度下,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适应现在社会的素质的关心,对教育改革的热情不高。于是,应试教育模式成为根深蒂固的模式教育。现行的教育机制,使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使教师的一切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时数的分配,对学生发展评价等始终如一的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进行。于是,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积累考试资料,如何对这些考试资料进行科学而详尽的分析,如何使学生掌握与考试指挥棒相应的学科内容,如何使学生对考题做出灵活得应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这种残缺不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难以生动活泼主动,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难以形成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是教师自己无暇顾及本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无暇考虑教育教学科学方法的改进,即使有所改进,也是为了应试的目的,无暇顾及也无力开展真正的科学教研。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教研并未取得突破性的突破和进展,有的甚至以教学科研之名大搞应试教育之实。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教师不从根本上思考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窒息了教师内在的专业程度的愿望,需求和动力,进而造成了整个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迟缓和落后。 有的理论。最后一条途径尤为重要,课程研究和课程编制应该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实践业己显示它是有前途的方式,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如果大多数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掌握了研究技巧,那么教师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就会得到改善。 实际上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得到发展,教师综合素养需要大幅度提升,光靠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已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因此教研组建设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应该得到加强。可以说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或许还可以说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重点(完整版)

教师专业发展 复习重点 2015年7月4日

教师专业发展(起源于美国) 第一章绪论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探究,建构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情意,拥有专业自助,具备专业发展意识,从而达致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学校的具体情景,发生在人际网络及情境之中,着眼于教师健全人格和教师实践智慧的成长,是教师经验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并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 2.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1)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的过程,由新手教师转变为专辑型教师的过程,强调立足于教师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以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而教师专业化是对教师队伍整体而言,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2)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要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意识和水平。 第二章教师与社会 1.教师的社会地位——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与职业声望(经济收入处于中下,职业声望处于中上) 2.教师在社会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要参与者,即是文化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又在学校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社会阶层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1)教师以社会赋予的合法权力分配文化资本 2)教师以学校教育代理人身份促进学生社会化 3)教师以权威者角色引领学生职业取向 4)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文化资本: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首先提出,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比如词语能力、一般的文化意识、审美偏好、关于教育体系的信息以及教育文凭等。 4.学生社会化:意味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化价值、社会规范和信念体系内化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之中,向学生提供为准备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个体能够适应并融入社会。 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4个方面) 1.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理性取向 教师理性:即为教师在其具体的教育教学专业生活中持有的生存态度、思考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本体理性、认知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四个方面。 认知理性:是教师藉以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和抽象思维能力,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一种独特的认识能力和认知手段,最终意义是达到对教育教学因果必然性联系的反映。 教师专业知识:舒尔曼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的7个方面:①学科内容知识,包括具体的概念、规则和原理,及其之间的关系;②一般教学法知识,是特指不依赖于特定学科内容的课程管理与组织的一般性原则和策略;③课程知识;④教学法——内容知识,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法的结合,是教学领域内的专门知识,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特有的知识形式;⑤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的知识,包括小组或班级的活动情况,学区管理与资助,社区与地域文化的特点等知识;⑦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它们的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 2.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意信念取向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10道,难度系数:轻易 4道;适中: 12 道;较难:4道) 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容易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A.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B.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B )。难度系统: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适中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B )难度系统:适中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准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C )难度系统:适中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职业道德精神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准备期 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 D、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D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形成期 B、专业成长期 C、专业更新期 D、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难度系统:适中 A、教学反思 B、教学实践 C、课堂教学 D、校本培训 12、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要害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 )难度系统:适中 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13、( A )教师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难度系统:适中

教师发展历程

第一节教师 [教学目的要求]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通过本节教学,力求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明确教师的概念;二是对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大致的了解;三是使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全面的认识,为后面的章节做铺垫,培养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本章注意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1、教师概念(广义、狭义) 2、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他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以教师为题材的电影导入 2.通过影片你们发现这些老师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或者联系自己说说你喜爱的 老师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孔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高尔基认为“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相信你们也能成为那样的老师,我们天天都在谈教师、说教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是教师呢?作为师范生的你们对于教师职业的了解有多少?——引入教师的概念 二、教学的内容/流程 1.概念 (1)教师的概念与教育和教师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词;从狭义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总结不同版本的教材关于教师的定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从教育活动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非职业化阶段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不是独立的职业。据我国古籍记载,原始社会的燧人氏"教民熟食",伏羲氏"教民畋猎",神农氏"教民农作"等传说,说明当时的氏族首领承担了教师的职责。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是在学校出现之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学校教育的萌芽"庠",则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我国社会发展到奴隶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所以夏商时期的庠、序、校、瞽宗都是官办的"国学",西周时期,政教合一,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也大多由僧侣兼任。分析古代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教师由其他行业的人员兼任,也就是说,教师职业的早期是融合在其他行业中的,还没有分离出来,还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 2、职业化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被普遍认可与自觉建设是在20 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从教时间有关,却又不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从社会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保证。时代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专业素质的内涵要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上。因此,只有清楚地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建立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体系,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科教兴国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丛教育意义上讲,教师专业法杖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实、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和要求。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才能担当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 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带有阶段性特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应对路径,既有助于教师根据发展阶段特点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提供促进专业发展的辅助性条件。 因此,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从目前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教师发展的具体实际来看,终身学习、教学反思、同伴合作、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实验、网络研修和教师成长记录袋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专业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自主性,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意义

教师专业生长的实践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人本理念”体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不应仅是知识学习,还有倾听、阅读、反思和询问他人等行为学习。通常教师的学习被狭隘地理解为举办在职研讨班或周末的培训,而类似的培训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接受与形成的,其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上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研究现状为只是研究所谓的教育教学培训和教育思想的理解上,没有过多研究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上。 其实对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真正直接对教育实践起作用的正是“个人理论”,它既是接收外界信息的“过滤器”,又是决定教师行为的核心因素,尽管它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亦是显而易见的。所谓“个人理论”是教师在日常生活实践、教育教学实践与学习中通过思考、感悟或直觉逐步形成的,具有笼统、模糊、尚未充分细化、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的(有的甚至是缺乏逻辑和严密性的)特征。作为教师个体往往很少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理论”的存在,更难对其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就必须实现“学术理论”—“个人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的顺畅运转,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教师“个人理论”,其有效的途径则是教师个体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加强“反思”,与“同行合作”开

展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意义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实践性”“发展性”,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呼唤人性回归,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构建人的灵魂——人格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育人环境,要尊重人、理解人,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它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对教育理论有一个高度的认识,从而促使其对常规进行批判性的接受。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和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意义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意义 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全面推经和不断深入,教育课程实施的启动坚定不移的,高质量实施课程,已经逐步成为基础教育不同层次学校教师的仍是和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人本理念”体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t同时,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也是现实。 【一】观念更新的路径 教育是发展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不变革的教学理念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更具时代的特点,积极寻求新旧理念转换的路径,广大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新课堂教学变革的主动者。 (1)新旧理念转换的前提 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是形成教师理念的前提。只有真正明确和深刻领会新课程要求的绷直内涵,才能实现新旧课堂教学理念的转换。 (2)新旧理念转换的过程 碰撞是新旧观念的冲突甚至较量,是新理念诞生和旧观念消亡的必经过程。将平日里课堂教学习以为常的想法,做法,通过理性的思索,使新理念的碰撞中更为鲜明。 (3)新旧理念转换的关键 反思促进了观念的转变,反思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经过反思后的转变才是有生命力的转变,经过反思后的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

【二】理念转换行为的策略 课程的改革的真正成功,就在于我们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化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成果。 (1)坚持以人为本,走出应试的课堂 从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到能力本位,学生本位呈现出课堂教学发展的轨迹。它昭示着“关注生本,走出应试”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本质规律的再认识。 (2)走出灌输的课堂 在一个学校成长的历程中,课堂上拒接灌输,采用多种对话形式,共同演绎教学主体对话成长历程。 (3)视个性差异,走出标准的课堂 课堂上,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教给”学生什么,也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预设论证“标准”答案,尔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培养求异思维和独创精神。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个性化解读”与“内化”的过程。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这个现实土壤中成长的,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在教学情景中,由于有个人化的教育观念和自身的实践经验,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有其独特性。教师专业发展带有的这种“个性”特点,就要求充分尊重、重视教师已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