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古诗

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古诗
这首古诗虽然不直接包含“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字句,但其意境却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题,即杜甫的《春望》中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自然景象,从细微的花鸟动态中流露出深深的家国之痛与离别之悲,体现出了细微之处见深情、见时代精神的主题。
此外,刘禹锡的《乌衣巷》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通过对乌衣巷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景象的对比,以及燕子这一细小意象的变化,寓示了人事沧桑和王朝兴衰,同样体现出细微之处见历史变迁的精神内涵。
由细微处见精神

由细微处见精神精神是一个人内在的力量和品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感受一些细微的举动和行为来体现出来。
以下是以人类日常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为例,来展示精神的表现。
细微之处见精神,第一是心存感激。
当有人帮助我们时,一个精神饱满的人会毫不犹豫地表示感激之情。
无论是向朋友道谢,还是向路人微笑致意,都是从细微之处见精神。
这种感激之心来源于内心的善意和宽容,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第二是真诚地微笑。
微笑是一种可以瞬间传递温暖和喜悦的动作。
一个精神饱满的人会经常微笑,无论是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还是对着路上的陌生人。
微笑展现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快乐和幸福,也能通过微笑给予他人希望和安慰。
第三是推崇正义和道德。
精神是通过言行举止展现出来的,一个有精神的人会在面对不公与不义时勇于站出来,维护正义。
他们会支持弱者,反对欺压和歧视,坚持真理和公正。
这种精神力量的体现让人们感受到他们的价值和力量。
第四是关注他人的需求。
一个有精神的人会关注他人的需求,并主动提供帮助。
无论是帮助老人过马路,还是扶起掉倒的陌生人,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这种精神的体现让我们看到他们具有同情心和善良的品质。
第五是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当面临困境和挑战时,一个有精神的人会坚持下去,不屈不挠。
无论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还是在工作上遇到挫折,他们都会努力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精神力量的体现给予了他们坚强和信心,也启发了他人。
细微之处见精神,无论是感激之心、微笑、推崇正义、关注他人需求,还是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都是由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正能量驱动的。
通过这些细小的举动和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精神的真实面貌,也能受到他们积极向上的影响和启发。
让我们从细微之处开始,共同传递精神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诗句

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诗句
嘿,朋友!你知道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不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绝佳体现嘛?想象一下,那春雨在夜里悄悄地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多么细微而又伟大的力量啊!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比如每天清晨早早起来打扫街道的清洁工,他们的辛勤工作不引人注目,却让我们的城市保持整洁,这不正是细微之处彰显的精神吗?
再看“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难道不是在提醒我们,想要探究事情的真相和本质,就得在每一个细微的地方都用心留意吗?这就好比我们解谜一样,一个小小的线索可能就是解开整个谜团的关键,要是忽略了这些细微之处,那怎么能找到答案呢?
还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和雪花在细微之处各有千秋。
就像我们身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可能是一个温暖的微笑,可能是一句贴心的问候,这些细微的表现,不正是他们精神品质的体现吗?
我觉得啊,这些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诗句,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生活更深刻理解的大门,让我们懂得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美好和伟大!。
于细微处见精神满分作文

于细微处见精神满分作文生活就像一场大戏,每个人都在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但有时候,真正让人动容、让人铭记的,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细微之处的小情节,那些小小的闪光点,恰恰能展现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就拿我家隔壁的王大爷来说吧。
王大爷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退休老人,平日里总是穿着那几件洗得有点发白的衬衫,在小区里溜达。
你要说他有啥特别的,还真一下子说不上来。
但有一次,我可算是在细微处见识到了王大爷的“精神”。
那天,小区里的垃圾桶不知咋的被撞翻了,垃圾撒了一地,那味道,简直能把人熏晕。
路过的人都捂着鼻子,加快脚步,生怕沾上这“晦气”。
可王大爷呢,他看到这场景,二话不说,回家拿了把扫帚和铲子就过来了。
他弯着腰,一点一点地把垃圾扫起来,不嫌脏,也不嫌累。
汗水从他的额头滴下来,他也顾不上擦一擦。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想:这王大爷,还真是爱管闲事。
等王大爷把垃圾清理干净,他直起腰,喘了口气,笑着说:“这下干净了,大家看着也舒服。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王大爷那有点驼背的身影变得高大起来。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王大爷用他小小的举动,展现出了一颗热爱社区、关心他人的心。
再想想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教室里,同学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公交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马路上,有人扶着盲人过马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所以啊,别总是盯着那些大事、伟业,有时候,低下头,看看身边的细微之处,你就能发现那些闪闪发光的精神。
正是这些小小的精神之光,汇聚成了温暖我们世界的大能量。
让我们也从细微处做起,做一个有精神、有温度的人吧!。
写作《于细微处见精神-人物细节描写》教案

1.教学重点
(1)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核心方法,包括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技巧。
-例如:通过分析《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学习如何运用动词和修饰语表现人物特点。
(2)学会从生活中捕捉细节,将观察到的细节融入写作中,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例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熟悉的人,从他们的行为、表情、言语等方面提炼写作素材。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提高审美品位;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3.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塑造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互相评价、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实现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结合新教材要求,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物细节描写的基本概念。人物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刻画,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细节描写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物细节描写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细节描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例子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例子
精神力量在细微之处随处可见。
这种力量不仅存在于宏大的事件和重大的成就中,而且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展现出来。
以下是一些关于在细微之处见精神的例子:
1. 帮助他人:每天我们都有机会向他人伸出援手。
帮助他人不仅仅是一种关爱和同情的表达,更是一种对他人精神状况的关注。
一些简单的行动,如帮助老人过马路、捡起掉落的东西、在邻里社区参与志愿活动等,都可以体现出我们内心的善良和慈悲心。
2. 小事的坚持:在繁忙和忙碌的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各种琐事和困难。
然而,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细微之处的精神力量会帮助我们坚持下去。
例如,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等,都展示了我们对事物的责任感和毅力。
3. 自我约束:有时候,我们会面临选择和冲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细微之处来展现精神的力量。
例如,坚守道德原则,克制自己的贪婪,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都需要内心的坚定和自律。
4. 乐于学习:通过细微之处的学习和成长,我们可以体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个人发展的追求。
这可以是每天阅读一篇文章、学习一项新技能、关注一个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这种对学习的热情和勤奋的态度,展示了内心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无论是在大事中还是在小事中,我们都有机会体现精神的力量。
这些细微之处的例子不仅可以让我们自己感到更有动力和幸福,还能为周围的人树立一个榜样。
通过注意和关注这些细节,我们可以不断发展和展现自己的精神力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积极的影响。
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作文

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作文哎呀,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精神,这话题可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啊!你看,生活里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事情,其实蕴含着很多意义。
比如说,我家隔壁的老王,每天早上六点就准时起床,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从不迟到一分一秒。
他说,这是他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准时就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
我听了都觉得他这种精神特别了不起,心里暗自佩服。
还有呢,小明那个家伙,平时总是看起来懒洋洋的,可一到足球场上,整个人都焕然一新,拼尽全力,一刻不停。
他说,每一场比赛都是对自己梦想的追求,哪怕只是一场普通的小比赛,也要全力以赴。
我看着他那劲头,心里暗自感慨,这才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
哦对了,还有我姐姐,她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细致入微。
家里大小事务都管得井井有条,从不马虎。
她说,细节决定成败,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做,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我看着她那一丝不苟的样子,感觉她的每一个微小动作都蕴含着一种生活的智慧。
其实,伟大不一定要靠大事来证明,有时候就在于平凡的点滴中。
比如那个早上给你递来报纸的大爷,笑眯眯地和你打个招呼;比如那个咖啡店老板,每天都认真为你冲泡一杯香浓的咖啡;比如那个公园里扫地的阿姨,每天都认真地清扫每一寸角落。
我觉得,生活就是这样,处处都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地方。
不要总是眼高手低,只看大事,而是要学会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细微处感受精神。
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珍惜每一个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不是吗?唉,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跟你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希望你也能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发现那些闪耀的细节,体会到平凡中蕴藏的伟大与精神。
加油哦,生活就是要这样,简单而又充满意义!。
于细微处见精神作文写校园生活

于细微处见精神作文写校园生活《于细微处见精神》在我们的校园生活里,每天都有好多好多的事儿发生。
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
有些事儿看起来普普通通,可要是你仔细一瞧,就能发现里面藏着的大精神!早上,太阳公公刚刚露出笑脸,我就背着书包踏进了校园。
一进校门,就能看到保安叔叔站得笔直笔直的,就像一棵大树,守护着我们的校园。
他们会跟我们打招呼,那笑容可亲切啦!我心里就想:“保安叔叔们每天都这么早起来,难道他们不累吗?”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忙着交作业、读书。
小组长们可认真啦,一个个就像小老师,仔细地检查着大家的作业。
这时候,要是谁的作业没完成,那可就惨喽!老师会找他谈话,那眼神,可严肃啦!我就想:“这小小的作业检查,不也体现了大家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吗?”“丁零零!”上课铃响了。
老师走进教室,开始给我们讲课。
有时候,老师会在黑板上写下密密麻麻的字,那粉笔字可漂亮啦,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跳舞。
老师讲课时的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就像在演奏一首动听的曲子。
我有时候会偷偷想:“老师每天要准备这么多课,得多辛苦呀!”有一次,我在走廊上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
这时候,路过的同学赶紧跑过来,把我扶起来,还关切地问:“你没事吧?”有的同学跑去告诉老师,老师急匆匆地赶来,查看我的伤口,一边安慰我,一边带我去医务室。
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就像冬天里喝了一杯热牛奶。
这小小的关心,不就是同学之间的友爱吗?还有一次,我们班要参加学校的合唱比赛。
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大家每天放学后都留下来排练。
有的同学嗓子都唱哑了,可还是坚持着。
在排练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当我们最终站在舞台上,唱出那整齐、动听的歌声时,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不就是团结的力量吗?校园里的这些小事儿,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串成了我们美好的校园生活。
它们虽然细微,但是却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友爱、认真和团结。
这不就像我们盖房子一样吗?每一块小小的砖头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只有把它们一块块砌好,才能建成坚固的大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细微处见精神
摘要: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起着烘托人物,点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有的甚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关乎全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细节描写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因而,重视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和如何运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作用;运用技巧
“细节”顾各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的组成单位。
也就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
而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描绘,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
可以说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
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
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
那么,我们怎样认识细节的作用呢?
按照细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多少和大小,我们可以把细节分为两类。
其一,只牵涉到文章某一局部,或只起到一种作用,我们称之为一般细节;其二,牵涉到文章的整体结构,既刻画人物,又点染环境气氛,还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可以起多种作用,我们称之为重要细节。
本人认为,关于景物、环境的细节描写,都应该起到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两种作用,如果只为写景而写景,为写物而写物,那就毫无意义。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既写出了沉郁凄凉之景,更写出了游子孤独思乡之情;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一家到哲尔赛岛去旅行。
去时景色怡人,而回来时却恰恰相反,这绝不是仅仅写景,而是巧妙地刻画了主人公从快活而骄傲猛然坠入失望、沮丧的心理变化。
又如岑参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既写出了雪地分别时,友人渐行渐远的背影,直至消失在山的拐弯处,又写出了作者因为思念朋友而呆呆地伫立于风雪之中,久久不愿离去的不舍之情。
更有甚者,某些情节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关乎全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如《背影》一文关于背影的四次细节描写:开篇点题,第一次出现“背影”为文章奠定了怀念的基调,父子深情都凝聚在“背影”中了。
在浦口送别中,作者细致地刻画了父亲的“背影”,父亲行动不便又执意为我去买橘子,父亲穿着长袍马褂爬上爬下的艰难背影凝
聚了深沉的爱子之情。
父子告别后,儿子看见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普通的背影,却包蕴着特定环境下伟大的父爱,“我”对着再也找不着了的背影依依惜别,千般惆怅,万种离愁,旁观者都会为之动容,更何况是有着丰富情感而又为人子的作者。
若干年后,儿子读着父亲的家信,眼前再现的父亲背影,又添颓唐之态,怎能不思念父亲,因此在结尾再现背影合情合理,深化中心。
因而,《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既是父亲送我出行的细节,还是全文结构线索,更是作者抒发至性至情的最好载体。
当然,这里是以细节作用的大小、多少来评定细节优劣的。
其实,哪怕某一细节只起到了一种作用,但只要用的恰当,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有多种用途又带动全局的细节,则更体现出作者在人物事件把握上、在题材选择上、在细节的提炼上的匠心独运。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细节呢?
首先,要确保细节的真实性。
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
”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
因此,时时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一对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生活至关重要。
《散步》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要取决于“我”。
“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这些细节说明“我”爱幼小,但更尊老;
母亲听从儿子的话,但更爱孙子。
说明这一家三代人互敬互谅,和谐美满。
这些细节都来源于生活,有了这种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还会失真吗?
当然,万千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怎么办?那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在大量的阅读中掌握生活常识,了解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
这是把握”生活真实”的一条捷径。
其次,要确保细节的典型性。
典型化的细节,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打范进嘴巴的细节,虽有些夸张,却很典型,因为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典型性格。
再如《儒林外史》中有严监生临死前两茎灯草的细节也极为脍炙人口。
第三,要注意细节旨趣的高下。
细节的选择要考虑旨趣的高下,我们要努力避免在描写中出现低级趣味的细节,无聊而无关痛痒的细节,因为这些东西既无助于主题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又为读者所不屑甚至不耻。
当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
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
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把握了以上三点,再在实践中加以锤炼,相信在这些细微末节上,也会有“顶上功夫”的造诣。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
”这个细节怎么去设计?当然方法很多,但我觉得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
因为细节描写可以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