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
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研究

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研究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19期摘要:都匀毛尖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是由于树种的不同,产出茶叶的质量和口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为了能够产出更加优质的都匀毛尖,许多研究人员专门对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展开调查研究。
本文首先对都匀毛尖本地茶树生长环境做简要分析,然后研究提升茶树品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都匀毛尖;茶树品种;资源一、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分析都匀毛尖曾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生长在我国的贵州省都匀市。
据相关研究显示,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生长情况与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尤其体现在地理环境、土壤环境以及气候环境三个方面。
(1)地理环境。
本地茶树多生长在峡谷或溪涧的两旁,且有着较为繁茂的树木作为屏障。
区域环境内空气湿度较大,雨水十分充沛,且具有较多的漫射光,为茶树生长营造出良好的地质条件,进而使得茶树品种较为优良。
(2)土壤环境。
本地茶树所处区域土壤呈现出酸性特征,且PH值十分适宜茶树的根系生长。
同时土壤中含有十分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这些都为茶树生长创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
(3)气候环境。
茶树大多处于海拔800米以上、1500米以下的区间,再加上繁茂的绿植,使得该区域范围内既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常年气温维持在15℃左右,带来良好的气候环境。
也正是多方面优越的生长环境,使得都匀毛尖本地茶树有别于其它的茶树。
二、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改善策略为了能够让都匀毛尖得到更好的发展,让茶树产出更加优质的茶品,在种植上应当注重对相关资源的改善,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注重对本地茶树资源的保护。
由于人们在对本地茶树的认识上存在不足,使得许多本地茶树资源遭到破坏,造成许多本地茶树品种出现危机。
基于此,首先需要加强对本地茶树资源的保护工作,对周边区域居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一些优良的野生茶树尽量维持原生态生长,将其作为本地茶树的重要基因资源。
“都匀毛尖茶”茶园高效栽培技术

1 1 总体规 划设 计 .
茶 园规划首 先要 按无 公 害茶 园要求 , 择生 态条 选 件 良好 、 离污染 源 , 具 有 可 持 续 发 展 生 产 能力 的 远 并
保证。通过 多年的 实践与探 索, 总结 出茶 园的开 垦、 植 、 种 管理一套技 术成
态小区。
关 键 词 : 园; 茶 丰产 ; 栽培
“ 都匀毛尖茶 ” 中国“ 为 十大名 茶” 之一 ,95年 获 11 巴拿 马国际金 奖 , 中国农 业科 学 院茶 叶研 究 所 赞 为 被 “ 中极 品” 茶 。现 有 毛尖 茶基 地 约 6 6 m 。贵 州 省 7h 6
E— i:8 7 51 7 ma l 4 8 3 4@ q . o q c m
土壤是茶树赖 以生存的基础 , 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是 茶 叶高产 优 质 的重 要 因素 , 地要 求 土 层深 厚 , 好 茶 最
1 m左右 , 一般要 求 05m 以下且无硬 盘石 。选地要尽 . 量连 片 , 对集 中 , 相 每块茶 园面积 不少 于 27h 数十 . m , 公顷连 片更好 。海拔 高度 : 根据都 匀市条 件 , 要求新 建 茶 园的海 拔 高 度 在 80~1 0 为 宜。海 拔 高 度 约 0 0m 2 1 0 0m的 茶 园 生 产 的 茶 叶 为 高 山 茶 , 味 很 浓 ; 0 香 1 0 以上时气 温 很 低 , 0m 2 特别 是 受 到春 寒 影 响 , 受 易 冻害 。春季升温 迟 , 出芽 慢 , 利 生产 清 明茶 , 不 可采摘
般采用等高梯形设计 , 在缓坡地段梯面宽度为
都匀毛尖茶本地品种茶树研究

都匀毛尖茶本地品种茶树研究王亚维;谢维斌;顾静生【摘要】[ Objective ] The purpose was to investigate resources of the native tea tree in Duyun, cultivate dominant varieties of native tea tree with different phonological characters, and draw up standard of tea tree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 Method ] Through resources investigation,cutting experiment, and referring to interrelated standards. [ Result] In the same place with same climate condition, the budding dates of axillary buds of different clones were different, The flushes number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lushes weight, ther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flushes branch numbers of different clones of native tea trees of Duyun Maojian tea. [ Conclusion] Distribution of the native tea tree was determination in Duyun, and resources of genes were plentiful, six native high-yield and goodquality tea strains were selected out, and standard of tea tree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was draw up.%[目的]调查都匀毛尖茶本地品种茶树资源,培育本地优势茶树品种,制定无公害种植管理规范.[方法]通过资源普查、田间品比试验并参考有关标准得出都匀毛尖茶本地品种茶树的资源状况.[结果]都匀毛尖茶本地品种茶树地理分布广泛、基因资源丰富.在同一立地和相同气候条件下,不同无性系的腋芽萌动期不同,芽叶数与芽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无性系的芽叶分枝数差异极显著.[结论]确定了都匀毛尖茶本地品种茶树在当地的分布特点,筛选出6个高产优质原生茶树品系,制定了茶树无公害种植管理规范.【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9【总页数】3页(P5378-5379,5382)【关键词】都匀毛尖;本地品种;茶树;无公害种植管理【作者】王亚维;谢维斌;顾静生【作者单位】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贵州贵阳,550005;贵州省都匀市林业局,贵州都匀,558005;贵州省都匀市茶业办公室,贵州都匀,55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都匀毛尖茶本地品种茶树主要生长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市、福泉市、瓮安县、龙里县、惠水县、长顺县、独山县、三都县、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等地。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黔南州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质量优良。
贵州出产的都匀毛尖是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名茶之一,这是一个古老的中国品牌。
国营农业中茶叶产业的结构调整具有较强的区域和经济优势,发展茶产业对促进黔南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这个行业中速度很快。
与此同时,许多问题正在逐渐出现。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黔南茶业的竞争优势,了解到黔南茶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黔南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对策。
这篇文章由六部分组成。
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的重要性,并通过研究现状介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的技术途径。
论文的第二部分包含了行业的概念。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
第四部分结合“SWTO分析法”,分析黔南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第五部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解决黔南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 SWTO分析现状对策引言茶业是传统支柱产业,黔南州的特色名产,以及富足和强盛的产业。
都匀毛尖主要是通过新鲜茶叶加工,而夏秋茶的开发和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该公司涉足茶叶、茶饮料、茶健康产品等领域,但深层次的加工和全面利用基本是空的,产品结构单一,限制了产业链的扩展,茶叶资源利用不足,深加工的空间很大。
茶的深加工开发,茶产品类型的追加开发,茶资源的全面利用,茶产业的多元化开发及茶农收入问题迫在眉睫。
在此基础上,根据黔南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茶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1绪论1.1研究背景茶叶源于中国,兴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大的消费者。
目前,全世界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茶文化,有60多个经营茶业的国家,其中茶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根据调查世界茶叶产量中81.79%来自中国,非洲位列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5.10%。
中国在茶叶行业集生产、消费、出口,在全世界拥有茶叶文化的国家中几乎是十分罕见的。
电子商务下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商业模式研究——以都匀毛尖为例

营销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电子商务下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商业模式研究*——以都匀毛尖为例贵州师范学院 张龙摘要:都匀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贵州茶叶的龙头品牌,但与其它位于全国前列的名茶相比,都匀毛尖的市场份额、网上购买率和成交额较低。
贵州省的茶叶受消费者认可度、品牌影响力等因素制约,在电子商务这一块处于劣势地位。
所以抓住新一轮电子商务发展时机势在必行,整理思路、探索适合我省茶叶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径,给都匀毛尖的电商运营带来优化。
关键词:电子商务;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商业模式;都匀毛尖味清香、叶片尖且碧绿明亮,还具有清神醒目、防癌、防治坏血病等药用价值。
当地政府对其营销之路十分重视,基于“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建立了都匀毛尖茶商城,并先后引入235家茶企业入驻;启动建设50个农村电商网店,茶农可直接把茶叶卖给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流通,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共同发展。
贵州省日渐完善的电商供应链,以及加强对农村电商品牌培育,这些电商政策为都匀毛尖开拓了一条坚实的发展之路。
电子商务背景下,都匀毛尖实现产品、金融、物流的链接需要适应电商政策,构建适合其发展的商业模式。
一、都匀毛尖商业模式现状(1)产品品牌模式。
都匀毛尖有十大品牌,比较出名的则是贵名、万季春、贵天下。
这些毛尖茶叶品牌在各媒体和省内外的各项评比推介活动的推动下,投资的商家明显增加,毛尖价格一路飙升。
普通毛尖春茶价格由1000元每500g增加到2000元每500g。
省政府围绕“以茶惠民、以茶养文、以茶兴业”的目标,按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为都匀毛尖塑造品牌,推动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包装品牌模式。
以原叶、原叶茶包、制品茶包三种形态销售的包装茶品牌,其面向的顾客比较大众化,是办公室用茶的理想形态,以其诱人稳定的口感、简洁个性的包装和适中的价位在本省乃至全国茶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渠道品牌模式。
电子商务背景下,各茶行、茶店愈发重视都匀毛尖的网店销售形式。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作者:刘剑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17年第11期摘要:作为全省“五张名片”之一,贵州省近年来大力发展茶产业,各级职能部门对茶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2013年,贵州省茶园种植面积突破600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位。
但与福建、安徽、浙江等产茶强省相比,贵州省茶产业在产量、产值、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明显差距。
如何做大做强贵州省茶产业,既事关茶产业从业者的经济收益,也关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权衡。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态势进行综合分析,并就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茶产业;SWOT分析;发展策略作为全省“五张名片”之一,贵州省近年来大力发展茶产业,各级职能部门对茶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2013年,贵州省茶园种植面积突破600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位。
但与福建、安徽、浙江等产茶强省相比,贵州省茶产业在产量、产值、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明显差距,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权衡。
一、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一)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
茶园种植面积及茶园产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茶产业效益的高低。
2005年以来,贵州省茶产业已实现十二连增,不论是茶园种植面积还是茶叶产量,都保持逐年增长,尤其是近五年增速较快。
截至2016年底,全省茶园面积696万亩,茶叶产量28.4万吨。
(二)茶叶品质不断提高。
贵州省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茶叶具有绿色、天然、健康等原生态元素,品质有保障,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茶叶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贵州茶叶凭借优良的品质正在被国内外消费者所认可。
近年来,贵州省以制度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促进茶叶品质提升。
(三)茶叶综合产值快速增长。
茶叶综合产值体现了茶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2009年以前,贵州省茶产业综合产值较低,增长速度缓慢。
2010年,贵州省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3亿元,是2009年的7倍多。
此后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茶产业总产值299.8亿元,综合产值502.2亿元,茶叶产量、销量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①。
都匀毛尖: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

都匀毛尖: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都匀毛尖,是贵州省都匀市的一种优质绿茶,因其产地而得名,被誉为“黔南明珠”。
都匀毛尖茶叶选用的是当地的优质茶树,采摘季节通常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此时茶树嫩芽嫩叶抽新,品质最佳。
采摘时,茶农们手工摘取嫩芽、嫩叶,保留完整茶芽和嫩叶,整齐端正,不留残梗和残叶。
茶叶经过摘取后,要经过揉捻杀青、烘干等工序,再经精选、包装,最终成为市面上的茶叶产品。
都匀毛尖的茶汤色泽嫩绿明亮,清澈透亮,滋味醇和甘醇,冲泡后有浓厚的花香和果香,香气持久。
口感清爽甘醇,有一股清新的甘甜,回甘醇厚。
茶叶汤色鲜艳, 清亮通透, 汤色明亮澄澈,焙火香浓郁,舌尖上留有自然鲜爽感,口中余香醇厚持久,回甘化不散;叶底嫩匀, 呈嫩绿色, 叶底嫩叶嫩芽多, 茸毛多, 叶片嫩艳似翠,色泽翠绿明亮,松软饱满。
都匀毛尖是一种珍稀的绿茶,其茶叶嫩芽嫩叶呈条索状,色泽翠绿,叶底嫩叶嫩芽多,叶脉清晰,叶形匀整,油润性强。
都匀毛尖茶树株姿匀称,树势茂盛,茶芽肥壮。
其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都匀的土壤肥沃且富含矿物质,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茶树长势生长。
都匀毛尖茶因其高品质、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而备受青睐。
其中所含的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对人体有多种益处,如清热解毒、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有利于保健养生。
都匀毛尖茶叶还被誉为“减肥茶”,因为其富含的茶多酚具有减肥、美容、清肠排毒等功效。
都匀毛尖茶叶的走俏市场,不仅是因为它的品质优良,更是得益于都匀市政府和当地茶农的不懈努力。
为了提升都匀毛尖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都匀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升品质、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助力都匀毛尖走向世界。
为了推动都匀毛尖茶叶的品牌建设,都匀市政府积极引进现代化茶叶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茶叶质量,力求让都匀毛尖茶叶更好地走进国内外市场。
都匀市政府还积极探索市场销售渠道,与国内外知名茶企合作,拓展茶叶销售网络,打造都匀毛尖品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都匀毛尖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分析

都匀毛尖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分析都匀毛尖茶园位于贵州省都匀市,是一处以种植毛尖茶为主的茶园。
该茶园土壤酸化现状较为严重,给茶园生产和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将对茶园土壤酸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土壤酸化现状都匀毛尖茶园位于贵州省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经过多年的种植,茶园土壤遭受了一定程度的酸化。
首先,茶园降雨量较大,土壤水分含量持续较高,造成土壤呈现酸性状态。
其次,茶树对土壤PH值敏感,过低或过高的PH值都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
最后,茶园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PH值降低。
二、土壤酸性的危害茶园土壤酸性会直接影响到茶树的生长和发育,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营养吸收:当土壤PH值较低时,茶树不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这会导致茶树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
2. 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茶树吸收养分,促进土壤结构的稳定和改善。
当土壤PH值过低时,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降低其活性和数量,甚至彻底破坏部分微生物群落。
3. 影响茶叶品质: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与土壤PH值密切相关。
当土壤PH 值过低时,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过高,容易引起苦涩味的产生,从而影响茶叶口感和品质。
三、解决土壤酸化的方案为解决都匀毛尖茶园土壤酸化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调整施肥量和质量:茶园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PH下降,因此我们可以适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采用有机肥等绿色环保的施用方式。
2. 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石灰是常见的碱性物质,可以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H 值。
在茶园播种季节之前,可以适量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使土壤呈现中性或微碱性状态,从而促进茶树生长和提高茶叶品质。
3. 合理排水:由于都匀地区降雨比较多,土壤水分含量持续较高是造成土壤酸化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一绪论茶产业是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增收、环保效益明显的绿色生态产业。
都匀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是贵州茶产业的龙头品牌。
大力发展都匀毛尖茶产业,对于振兴贵州茶叶经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以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作指导,试从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下步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做强做大都匀毛尖茶产业的发展战略选择,为推进都匀乃至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历史及产业发展现状二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历史及产业发展现状(一) 发展历史都匀茶叶种植历史悠久。
都匀毛尖曾叫“鱼钩茶”、“雀舌茶”。
原产于都匀山区团山、黄河、高寨一带。
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
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为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团山一带已形成大片郁郁葱葱的茶园。
到清代,团山已开设官方茶厂,并由地方政府主事亲理茶务,生产呈现规模化趋势,成为大宗工商土特产品,是明代崇祯年间以来历代皇室的贡茶。
有史料记载,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
据民国《都匀县志稿》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匀市的团山、黄河一带),以有密林防护之。
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
” 《都匀市志》上说:都匀茶旧称黄河毛尖茶。
该茶在明代已为贡品,深受崇祯皇帝喜爱,因形似鱼钩,被赐名“鱼钩茶”。
《都匀县志稿》卷十一“祠庙寺观”中记载:早在200多年前都匀就已经有了官办茶园,而且直接由知府兼理。
都匀茶在清乾隆年间,生产规模颇大,行销各地。
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
都匀毛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秀品质,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奖,故有“北有茅台,南有毛尖”的美称。
1956年,都匀县团山乡群众精心采制三斤“鱼钩茶”献给毛主席品尝。
主席回信:“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毛尖茶”。
毛主席亲自命名“鱼钩茶”为都匀毛尖,与茅台酒、玉屏萧笛同列为贵州“三宝”。
1964年,都匀毛尖茶经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试销日本,备受商界的青睐。
1968年,原都匀茶场场长徐全福针对传统都匀毛尖生产加工中存在的原料混杂、干茶色黑、汤色发黄、加工费时等弊病,从原料分级入手,对加工工艺进行全面改进。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摸索,形成了杀青、揉捻、做形、提毫、烘焙五道工序的所谓“火中取宝,一气呵成”的现代都匀毛尖加工工艺。
这个工艺生产的都匀毛尖茶呈现“三黄三绿”,即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
炒制的茶叶,外形条索紧细卷曲、银毫披身、色泽绿润、冲泡汤色绿黄明亮,香气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清嫩,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匀齐。
1973年都匀毛尖作为历史名茶首次在广交会上参加展销,被外商抢购一空。
此后,都匀毛尖茶在广交会上一直作为历史名茶与外国朋友见面,畅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被外商誉为茶中上品。
1982年由商业部组织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都匀毛尖以96分,从来自全国300多个名茶中脱颖而出,与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铁观音、武夷岩茶同获“全国十大名茶”称号。
此后都匀毛尖茶开始规模种植,都匀市也相继获得“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市”。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都匀毛尖数次在国内茶叶评奖中获得最高荣誉,其中 2次“中绿杯”名优绿茶金奖,2次“中茶杯”名优绿茶一等奖,1次“蒙顶山杯”国际名茶和1次“华茗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以及 3个“中国鼎尖名茶”奖和1个“金牛奖”。
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曾题诗盛赞都匀毛尖茶:“毛尖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攻关灵”。
尤为可贵的是,一个世纪的轮回,2009年,都匀毛尖再次以其独特的品质、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全国近百个绿茶品牌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国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入驻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获“世博会名茶”、“世博会礼品专用茶”、“世博会指定用茶”称号,实现了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后的又一个百年梦想。
2001年,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颁布了《都匀毛尖茶强制性地方标准》DB52/433;2005年,都匀毛尖茶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原产地保护产品证明商标;2007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都匀市“中国毛尖茶都”称号。
(二) 发展现状近几年,都匀市委、市政府立足地方实际,把都匀毛尖茶产业作为全市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来大力发展。
特别是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一系列扶持发展茶产业的政策措施,使都匀毛尖呈现出了新的生机活力。
1 茶园发展情况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历史及产业发展现状全市茶园面积从2000年的0.83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13.31万亩,每年都以近万亩的速度在增加。
主栽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和都匀本地苔茶。
茶园主要由机关单位、企业茶场和农户自有茶园构成。
2009年底,单位、企业茶场约2.8万亩,其余10.51万亩为农户自有茶园。
全市现有可采茶园5.28万亩,其中,有机茶园3万亩。
2 茶叶企业发展情况2009年,都匀市共有茶叶生产经营企业39家。
其中,生产茶多酚和生态茶枕的茶叶深加工企业3家;另有茶馆15家。
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85个行政村3万多户10万余人从事茶叶生产。
其中都匀毛尖茶集团公司规模较大,注册资金5000万元,目前有员工50人,技术人员20人,管理人员20人,其他从业人员10名,但年产值不足千万。
3 茶叶生产销售与消费情况都匀毛尖茶及其深加工产品向外主要销往欧洲、东南亚一带,但不成批量和规模;向内主要以贵阳市场为中心点辐射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江苏、浙江、海南等省市。
据2009年《都匀统计年鉴》统计,2008年全市产茶共455吨,产值4902万元。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三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一) 自然生态环境优势1 气候优势都匀市地处贵州苗岭山脉东南斜坡,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常年高山流水、云雾缭绕,平均海拔1500米,茶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8摄氏度,降雨量1509.0毫米,无霜期305天,森林覆盖率达54.13%,与同期其他十大名茶相比,平均海拔高200米、降雨量多200毫米、无霜期长40天,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茶叶生长,是我国茶树原生地和历史上出好茶、产名茶的古老茶区。
都匀毛尖以黔南本土生长的“苔茶良种”、“鸟王古茶”为本,是最为地道的原生茶、绿色茶、生态茶、健康茶。
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农残和其它污染几乎为零,重金属含量也特别低。
以铅为例,都匀毛尖茶的铅平均含量在0.4?0.5mg/kg之间,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2mg/kg。
相对我国中东部产茶地区具有极大的生态比较优势。
2 土质优势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主要产地在团山、黄河、高寨一带,这里气温四季宜人,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为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
这些良好的土质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独特风格。
此外,都匀毛尖茶内含营养物质极为丰富,据贵州省茶科所测定,其茶多酚含量高达31.24%,比一般茶叶约高10%;氨基酸含量为124.51 mg/g;咖啡碱含量28%;水浸出物为38.21%;儿茶素总量为124mg/g?。
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秉承“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强力推进生态建设,打造公园大省。
加上与都匀毗邻的荔波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更加突显了都匀毛尖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研究(二) 良好的产业扶持政策近年来,中央及省州市都把茶产业作为加强生态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加以扶持,出台了系列规划和优惠政策。
2009年中央在1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产。
同年,国家农业部发布《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明确提出了我国茶叶发展四大重点区域布局,贵州都匀被列入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
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 明确到2015年,茶园面积达到220万亩,年产值50亿元以上,把贵州省建成中国高品质绿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基地,使茶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部分地区成为支柱产业。
实行省财政重点扶持政策,每年预算3000万茶产业发展资金,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
在《意见》中,都匀被列为全省20个优化布局重点县之一。
同年底,黔南州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办公室专抓茶产业发展工作。
2008年初,州委、州政府又出台《关于加快全州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8月,《黔南州茶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并一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资本到黔南投资茶产业的优惠政策,明确以都匀毛尖为重点的茶产业发展振兴之路。
为此,都匀市迅速行动,着力开展“十里毛尖长廊,万亩生态茶乡”建设。
明确鼓励单位、企业、个人独资、合资等形式参与茶园建设。
市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茶产业发展基金集中发展茶产业。
积极推进茶园的土地流转,鼓励规模化种植经营,对单位和个人投资新建茶园5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700元(整地费200元/亩、茶苗400元/亩、肥料100元/亩),引导企业、大户、农户或其他单位和个人投资新建茶园。
同时,启动大型茶叶批发市场项目建设,与贵州福海房地产公司合作,建设1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达6000多万元的标准门店面。
(三) 市场需求强劲,绿茶出口不断增长茶是一种保健饮料,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在人们日益重视回归自然,追求环保的今天,茶又被称之为“纯天然饮料”。
茶叶含有许多蛋白质、水溶性维生素、胡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萝卜素、矿物元素、糖类和多酚类物质、咖啡碱、茶叶色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它的保健功能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茶不仅可以止渴生津、提神益思、清心悦性、健体强身,而且还可以净化心灵,饮茶已成为人类的一种共同嗜好。
茶产业在21世纪正成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生态产业、低碳产业、健康产业。
2008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约4350万亩,茶叶产量380.42万吨,比2007年的375.10万吨增长5.32万吨;世界茶叶出口贸易总量163.79万吨,比2007年的157.27万吨,上升了4个百分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