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朗读不仅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朗读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朗读是通过口腔语言表达信息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心理活动、发音、语调、节奏等多个方面配合,使语言更加生动、清晰、感性。
借助朗读训练,学生可以在模仿中提高语音语调,慢慢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准确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对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加强朗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应当养成经常阅读-朗读的良好习惯,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而在课堂上,通过朗读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大程度上强化学生记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知识积累,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语言技巧,在以后的阅读和表达中能够做到娴熟自如。
最后,加强朗读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教育的发展。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体脂受到作品中的情感激励,从而产生自己的情感共鸣。
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便会发现文化的魅力,增长见识,不断地活跃情感,培养出深厚的人文精神。
总之,加强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次朗读,让他们体验到创意表达的乐趣,帮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为将来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

一
体系 , 让 语 文 的 魅 力 真 正 的 深 入 学 生 的思 想 , 成 为 他 们 心 灵 的 栖 息地 , 这 也 是 我 们语 文教 学 的 最 终 目的 所 在 。 由 于 小 学 生 对 课 文 的理 解 能 力 还 不 强 , 但他们思维活跃 , 想象力 丰富, 表 现 出 强 烈 的求 知 欲 望 和 创 造 热 枕 , 还 处 于爱 玩 爱 闹 年 纪 的 他 们 不 愿 轻 易 的接 受 别 人 的 意 见 , 希 望 展示 自 己的 才 华 。作 为老师 , 要抓住这一 阶段学生 们的特点 , 把 教 材 中描 绘 的 情 节、 场景 、 画面 , 通 过 朗 读 的方 式 或 者 是 播 放 短 片 的 方 式 把 学 生 引入 到 课 文 描 写 的 意 境 中去 , 与作 者 产 生 感 情 上 的 共 鸣 在此 , 我就 自己在 教 学 中 的一 点 经 验来 具 体 的谈 谈 如 何 加强学生们的朗读训练。 1 朗读 有 助 于培 养 学 生 的 语 感 语文教学 , 不单 单 是 凭 借 教 材 中 的 几 篇 课 文 、 几 首 诗 去 开展 教 学 工 作 , 而是 要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不 断 融 人 生 活 的元 素 和 新鲜 的、 大 量 的 理解 性 内 容 , 让 学 生 在 学 习 中有 感 同 身 受 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朗读是指以正确、流利、生动、自然的方式读出文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通过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音语调,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在朗读训练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朗读材料,如儿童诗歌、经典故事、名人演讲等,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的能力。
在朗读训练中,老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可以通过集中练习、分段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不断反复朗读相同的句子或段落,培养他们对语音语调的准确感知和感觉。
可以请学生模仿名家、名人的朗读,学习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语感,增加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在朗读训练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朗读后回答问题、讲述故事情节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通过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朗读训练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技巧和自信心。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集体演讲等活动,让他们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技巧和自信心。
老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过 朗读 、 熟读 、 背诵, 使 书面 语言 内化 为学生 自己的语 言 , 才 能 了 的 。 有效 地提高 学生理解 、 运用语 言的能力 。 因而 语文教学必 须重
视 朗读的训练 , 加 强对朗读 的指 导。
1 初读, 整 体感知 , 激发兴趣
如教 《 春》 一课 , 首先 让 学生 粗读 课 文 , 理 清文 章 总—— 分——总 的结构 ,然后就 引导学生有 感情地 朗读描 写春天 的
的大厦 才可 耸立起 来 , 通过 初读 , 整体 感知 课文 , 了解课文 大
所 谓“ 读 出来 ” , 首先 , 把 理解 的成果通过 朗读 的形式展示 出来 ; 其次, 读出课文 以外 的收获 , 即跨出课文看课文 。 这里须
强调 的是 , 出来 的源地是 课文 , 出来 的途径是读课 文 , 可 以让
己选择和 使用 。
美妙 , 愿 它永 流进我们 的心 田 ” 是许 多作家 刻意寻 求的 , 优 秀
的文章往往 创造 出优美意境 , 读 出意境是朗读 的高品位境 界 。
在《 哲学家 的最 后一课》 < 苏教版 第十一册 ) 一文后 一小结 要 读出文 中意境 必须借助想 象的力量来完成 。 首先是借 助图 、 的朗读指 导 中, 有位老师提 出了如下几种 方法 : ①重读 “ 跟读 、 文 想象 出文 中意境。其次通过 诗文描绘运 用音乐将 学生 引入
五个画 面 : 春 草图 、 春 花图 、 春风图 、 春雨 图、 迎春 图 , 读 前四幅
学生初接触课文 时 , 让他们想怎样读 就怎样 读 , 或 者要求 图 时可用轻 柔 、 舒缓 的语气 , 读 出对 春的喜 爱之情 , 读第五 幅 轻声 、 默读 。 通过初读 , 要求 学生能够正 确地 读课文 。 所谓 “ 正 图时 , 则要加 重语气 , 读 出春给人 以希 望和力量 。学生通过 这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才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的开展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
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进行情感的抒发。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朗读指导,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根据课标要求展开阅读教学指导在当前课标中,已经明确对朗读能力作出了规定,也必然成为当前小学阶段对学生展开朗读指导的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这句话为朗读作出了明确的目标规定。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紧扣课标中的规定,以及结合新课改下教学的新思路,在实践中探索对学生朗读指导的方法,以学生为本展开朗读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朗读技巧、提供朗读方法,并且有选择、有计划的要求学生朗读,而不是盲目阅读。
二、为学生构建朗读氛围朗读需要一定的氛围,当前教学的发展也为氛围的构建提供了条件。
良好的朗读氛围,能够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朗读的情感中,并且适应阅读的节奏。
朗读不同于单纯的阅读,是语音的艺术,需要掌握发音节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正是要把握并利用这种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更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带入阅读中,这种鼓励能成为学生阅读的人文环境,成为朗读的背景所在。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带入到朗读中,构建朗读氛围,如适当添加的音乐,这些音乐可以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时候,教师也可以借此采用一些丰富的形式,如要求学生分组为不同的电影人物配音——这些电影是根据相关的文章等改编的,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探索与尝试的。
三、按步骤指导学生朗读朗读顾名思义是读出声音来,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循序渐进,逐渐进入朗读状态。
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熟悉;第二步是通顺;第三步是有感情。
朗读指导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朗读指导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指导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朗读指导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指导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在模仿声音、语调和语速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朗读指导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提升语言表达的流畅度和自然度。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学会掌握正确的停顿、重音和语气,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二、培养阅读兴趣朗读指导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模仿和理解文章的内容,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氛围,从而培养对阅读的兴趣。
在朗读中,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喜好,选择生动有趣的文章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去接触阅读材料,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语文素养朗读指导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文字表达和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并且,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在朗读指导教学中,老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朗读指导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朗读需要学生用心去理解文章的内涵,用情去表达文章的感情,用力去控制自己的声音和语气,这些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调节情绪,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朗读指导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音乐、表演等方式,增加朗读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朗读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提高学习成绩朗读指导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字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加语感。
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偏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
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情趣。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宝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是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
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大意的妙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
教学时,教师通过声请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画面。
“火烧云的变化极
多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又如《观潮》。
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付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的颤抖起来。
”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是学生领略带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
“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
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
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一直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又如《小
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
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功夫。
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
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
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
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
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
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叶老师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将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落实到实处。